論第五卷聞書第一

輸入者 彭忠琴

第六日(自卷始至應義等故不別說之)

讀師云。受俱門三師非別師。護法假敘後申正義見。此下疏釋之。初二師義。付教理第七識受俱之樣。一姿得。返返不審事也。雖不正義。一姿存事。此義難思云云)面面不審云。我境。生喜受何事。讀師云。我欣行。故生喜疏。延公云。第六我同事歟。必可生喜歟。讀師云。第六我左樣。第七我。愛著我故別云爾。愛樂欣喜四種賴耶。可為潤色。第七必相應染著故。愛著之姿云爾歟。光胤申云。貪必又喜相應物。憂受相應之貪常事歟。所詮恒內執生喜愛故。恒內執一句。喜可俱由歟。讀師云。必恒內執我其由不可申歟。只事釋也。
一。應許喜受乃至有頂事。常論義也。讀師云。此能破下疏。以此一類而轉故(云云)第二師立由歟。第二師相應故。殊背一類之義。立此由尤難思云云)評定曰。此文前師之義釋也。前師一此識得。恒內執生喜愛故。有頂第七喜可俱云意也。此應通之釋分明也。此者喜受也。應通可通有頂。為言。
一。違聖言事。讀師云。此聖言瑜伽五受出離也。此第六相受說歟。更以之不可定第七受俱。良明房云。廣通諸識此得。五識苦樂欲界。何云第四定出樂耶。光胤申云。雖通諸識。不可背五受出離五識苦樂。苦第苦時。五識苦豈第上耶。五識禪以上故。五識更不可背第四定出樂。所詮五受出離通諸識申時。出離云上。出離受事。可違此文。不爾何違耶。讀師云。七八捨受四禪四無色通在之。何云出離耶。光胤申云。於無相出離捨根無漏定出離也。自元捨根出離。實出離有漏事。前四出離相替也。強此承。第六捨根四無色等。何云出離耶。難義只同事也。明知。捨根出離別段勿論歟。
私云。無漏定出離有漏捨受。云捨根出離時。七八捨受無漏定。七八捨云出離申事也。肝要。五識樂受無之。第定出樂可申。第四定出樂云。故五受出離限第六可云歟。縛斷才學付盡處云之得。無相違。第六樂第三禪殘故。就中。第苦。伽抄釋樣。五識苦根歟。若爾通五識無子細。七八可爾。旦推量也。
私云。違聖言故。雖第二師文。正義之能破。隨第三師文。別無破第一師文。讓違聖言故故歟。
一。謂生惡趣憂受相應事。讀師云。不舉苦受。不許意地苦師歟。
一。不善業引果故。乃至喜地善業事(此下祕釋可之)讀師云。疏二釋。初釋假令生惡趣。第七緣第八時憂受俱也。惡趣能感俱受同受第七相應也。故惡趣業相憂受故。第七憂俱也。為言。此難思。先惡趣業。必憂俱子細何事哉。不善業申。殺生等之業也。殺生活命者。大旨好此事故。辨其事時可生愛悅。殆喜受可俱申(云云)延公云。此事返返不審也。讀師云。先年訓論之時。當卷順真房清心也。其時一姿無被申之旨歟。先賢不落居事也(云云院主云。古樣此事申時。殺生等之事行人。魚鳥辛勞故。憂受相應云云)此事可信古跡。讀師云。設又能感業憂俱。第七必能感業同受俱道理所緣第八捨受相應。隨所緣捨受可俱道理。此事又不審云云讀師云。第二釋所緣第八所惡趣時。第七惡趣第六識相應增上受同受俱也。則惡趣第六憂受俱。第七憂受俱也(云云)此釋初釋被得。第六受憂俱故。第七隨彼憂俱也。為言。此釋第六受苦。異熟法也。第七非異熟法。更非受苦之物體。何隨第六受苦之相耶。所緣八正引業之果。一類相續之物。變異不俱。此可等。
私云。此師意。欲界捨受果不說。業劣故。是一。欲界苦樂不說。五識引業俱故。是二。初定樂悅五根義別故不說之。是三。總不說三節可見疏。
一。義異者皆別說之事。讀師云。異熟一切種第七無之。不同也。何不說之耶問。答云。因果相攝自相也。而第七云思量自性。是別說也。為言。又覆云。則初能變異熟異事顯。以上以二意答之。又恒轉如暴流。第七無之。何故不說之耶。答云。別說也。則阿羅漢滅定出世道有。顯非恒轉如流。如樞要解(云云)(以上意易知。可見疏。)
一。既不別說定與彼同事讀師云。疏云。等五初二能變同也。何別說之耶。答云。別說尤有其理。第二能變加愛等相應多。初能變偏五。相應少既不同也。何不須說耶。為言。光胤申云。問處遍行相應之分也。加愛等多少異云得。所詮六位遍行相應同也。若其餘心所副。多少不同。受俱門可不同。分同。餘愛等加。第二能變相應多也可云故。讀師被申分只同風情也。
後書入之。疏謂如愛等意。初二能變等。尤不可說之。多少時。不說相應。此第七。不相應歟。云濫云意歟。
光胤申云。但有樣。所詮今疑。唯捨受言讓初能變不說之樣。等之二字初能變不可說之疑也。就其等之等言。等念定惠等義。今疑可遁之。二字相應多少出來。故第八限五。第七五之外念定惠。兼故。別說事聊其色。餘言念定惠義。等之二字更無用也。唯捨受三字略。等之二字何不略之耶。
一。如第八識轉依位事。此文下唯捨受之例歟。上唯一心俱起之例歟事。其沙汰。本疏。已轉依位唯捨受間。亦如之字置。一心俱起例見。但下例見可爾。一心所相因果二位平等性智同事也。不可及異義。受俱門。因果二位平等性智異兩釋也。樞要
一。末那心所何性所事。自三性門也。抑此問。心王心所並同歟。但問心所不問心王歟事。疏解也。問答解也。可之。此由光胤申。延公心。讀師云。此問無餘義。末那心所云云所俱問見。隨疏釋之。此識及心所云。置及字。末那心所。及字不審也。光胤申云。疏第得。根本第二能變三性門也。隨無記所攝非餘。頌無記一句舉也。豈非心王耶。所詮本頌。心所說歟。釋論始。心王略解心所歟。心所不共無明心所濫恐。殊顯心所性(云云)(此由不審也)良明房云。不共無明不善理(云云)光胤申云。其聊一姿。第七不共無明性。今所明也。第六不共無明欲界無明不善也。發業潤生之沙汰別事也。大旨可不善歟。
一。障礙道并隱弊事。私云。心王四惑力。覆成障道。惑覆心。心覆云云)前卷。隱弊事。沙汰
一。末那心所何地繫耶事。讀師云。界繫門。如三性門。心所問答云解歟。評定曰。界繫解也。光胤申云。或為彼地諸煩惱等等之釋意。尤唯問。心所云釋。其故三性門此解出來。心所其性四惑心王由彼力成覆。事。根本心所性明。心王自然隨彼性。故(云云)此樣。或為彼等釋。心王界繫四惑繫縛定故。何唯心所云釋無之耶。
一。現行末那相應心所事。讀師云。現行言簡種子歟。欲界第八識種子三界故。延公云。三性門之時。種子性隨能持一門無記判無子細事也。何界繫門之時。隨能持欲界第八。諸法種子欲界繫一門不許之耶。光胤申云。此事宗家問答歟(云云義燈問答歟。
一。第七隨生繫事。延公云。此事尤可有御沙汰云云)延公云。第七俱生煩惱相應隨彼判界繫俱生惑隨地繫也。尤可隨地繫。何云隨生繫耶。程。古大略隨地繫之樣沙汰云云讀師云。第七惑隨生繫。本頌釋論分明也。何可云隨生繫。其上不審一往爾也。但第七必隨生判界繫。故云隨生繫也。其隨生姿。論二釋也。初隨所生第八判界繫。第八為所屬第七為能屬。譬如王為所屬臣等為能屬隨王繫國。
此解所生者第八識也。隨第八判界繫
或為彼地諸煩惱等之所繫縛事。此解第解也。隨所生者。所煩惱也(疏釋分明也)於一聚心心所所繫。煩惱能繫也。
此解所生者第八所地之煩惱也。隨煩惱界繫
以上疏初解意也。論界繫段。解釋也。解者。或為彼地諸煩惱等以來第解。其以前第一解歟。
一。疏又解意。論段三釋。謂生欲界現行末那乃至。應知亦然者初釋。第七相應心所隨心王界繫也。任運恒緣。乃至。名彼所繫者。能緣屬所緣之地。相從名繫。如牛屬抗。或為彼地諸煩惱等以來。心王隨第八所煩惱繫也。以王屬臣。屬相應縛歟。雖此義。前解為勝(云云)意疏二釋中。論文二段。釋初釋勝歟。
一。延公云。第七隨生繫不得。尤可隨地繫之由。尚以執心。光胤申云。隨地繫習事也。隨地繫。隨地繫之樣何被取置。執心。延公云。俱生惑隨地繫。別事。三界九地界繫惑力繫縛之姿也。隨地繫此第七相應四惑之樣同事歟。所詮。隨地繫何耶。光胤申云。隨地繫者。第六相俱生惑也。界繫堅牢。故隨地繫云也。其樣以下相起可明匠被申歟。地起下地惑時。所起處地。界繫堅牢故。屬下地無屬地。下地起上惑准之可知歟。此曾可隨生樣。地起下惑。地。不屬彼故。不隨處。隨地故。殊云隨地繫也。譬兼參之所從。其處隨。其處者云也。所屬不堅牢人主資故。一人主所從。他人雇之雖仕事。更只今被仕人所從。本主下人云也。人雇仕時。良誰人御殿人御茶云。以之可知。所屬堅牢。故不依當時給仕。屬本主呼之也。此隨地繫。專對見惑隨生繫立之也。其故。見惑雖有九品之粗細界繫堅牢下地下地之物。其物至地云地之法故。隨生物云隨生繫也。此隨生繫。曾依地非不判之。對隨地繫時。隨生邊。云隨生繫。隨地繫異之。上注。次第七隨生繫。異隨地繫樣易知。不下相起故也。異見惑隨生繫子細事。先見惑。如下無明行之時。無右下無明定置。見惑雖不界繫堅牢。惑定置樣也。其故九品之粗細故。地粗細行合粗細挍。欲見惑色界見惑定置歟。譬兼參下人。雖為日。在處付間云。付當住判事連綿歟。如下無明之時。無右下無明云。無明云下。業云上。此意也。雖然此下無明感果之後。又付果上無明云。隨地隨風判界繫歟。兼參之人。移他處畢。又他處中間云。不界繫堅牢。以上見惑事也。次第七隨生繫。先第七煩惱有無二釋。有九品粗細一釋意料簡。第七惑九品。如見惑可有粗細。其地屬事。則當段界繫門。緣彼執繫屬彼初釋。惑為彼地諸煩惱等之所繫縛後釋。樣。可得之。界繫定邊。雖同見惑。如見惑一惑三地事。其地其地惑。不起故。雖可云隨地繫。迷事隨地繫。不隨生隨地義門無之。不替故。地門不物立。仍迷事隨地繫。云隨生繫也。抑不替隨地繫。申。隨生繫何必名耶。云不審。推量。第七相應之惑迷理惑也。如迷事界繫堅牢。仍不云隨地繫。云隨生繫歟。重意云。見惑隨生繫。修惑隨地繫。中途物。不云隨地繫。名隨生繫由。隨生。隨地無便宜故歟。次見惑界繫堅牢耶。善珠先德最勝遊心決。三箇道理證文以被成樣。迷理惑。所迷之理無隔事根本道理也(此事別紙)此道理。第七修惑迷理同事也。若爾隨生繫云不云隨地繫。此子細歟。見惑隨生繫。第七隨生繫差別。不可廢之。此差異一大事也。節節相構也。不可有相亂事歟。當座此委細不申。今心中之分加潤色證之。延公云。見惑隨生繫云二義見惑九品。只三界品惑也。故併隨界繫云義。或九品置判樣(云云)良明房五師云。三界見惑種子。只箇種云事。義意。被破歟非正義意云云
私云。此事左樣能破覺也。說處忘卻。追而可尋之。
延公云。第七隨生繫。見惑隨生繫。只同事歟。隨生判界繫故。付之修惑。隨地繫可申。同見惑隨生繫云事。返返難思。光胤申云。見惑隨生繫。第七隨生可有差別。下無明一度被立物。其物至地云地惑樣。第七隨生繫下第七又事時。末那云事。可同見惑。更事。何一向同耶云哉。
次日讀師云。見惑隨生繫異義云事。僻事也。異義。被嫌延公評定歟。次見惑隨生繫第七隨生繫。大略同風情也。被嫌光胤申樣。讀師此。但見惑隨生第七隨生可替相之由。正受先師上綱傳了。
讀師云。隨生繫如夫妻繫屬程。雖爾。其處。他處物也(如夫妻離別)隨地繫。如父子。設雖他處。父子猶父子也。
一。此染污意無始相續等文事。讀師云。初能變斷捨門。乃至何位當究竟捨(云云)今云永斷暫斷耶。第八捨非染污物。被執藏邊名捨故。不云永暫之斷。今染污末那體捨故。云永暫斷歟。
一。無我解違我執事。尋云。我執言可攝我歟。讀師云。爾也。私云。智品果。後得滅定也。
一。極寂靜事。聽眾不審云。無想定寂靜義只同事歟。讀師云。以極言可簡之歟。
一。極微事。讀師云。第七惑非想九品攝。第六惑等粗細歟。不可意得。中同障無學一時頓斷故。非想九品攝第七惑。此細品之果數故。粗細門。第六第七相對時。遙第七惑細。其故。若第六不可知行相樣。粗細等惑可申。其又未定事也。爭真實第六惑樣粗。延公云。設九品釋。又細分便成八品。第六惑樣。只非想九品事。同障無學之邊也。光胤申云。第七惑一向第六惑粗細門引合分。何同障無學。其故能障所障成事。隨惑品之粗細。其其惑當智起斷之。無學智障惑。粗細門等故。讀師云。左樣被申。第七惑。欲界乃至初禪等之惑。定非想九品之第七惑粗。此等之惑果同障無學。豈疑耶(云云)延公云。二乘事尚。菩薩金剛心位。第七煩惱斷時。第六相應之欲界果之最粗品惑第七。同障佛果。豈疑之耶。知為障門別事歟。光胤申云。菩薩金剛心煩惱。能障所障相當論。其留不斷之惑。金剛心正障。所知障。非沙汰之限歟。
一。應義等事。光胤申云。無學迴心阿羅漢不審也。染污意法執故。乘位我執邊雖得阿羅漢名。回心向大後。法執末那在之。何阿羅漢云耶。初能變斷捨門阿羅漢阿賴耶。名限我執故。讀師云。誠不審也(云云)光胤申云。一度阿羅漢號人。亦廢其名。宥乘位。我執盡定姓無學應義等故。名阿羅漢歟。面面心了。

第六一日(自此中有末那有至餘不攝者皆入此攝)

光胤申云。安慧意。第八阿羅漢位捨。雖其不捨心得。一具說第七捨位。捨不續云事何事哉。但聊所存歟。第八捨云其義淺。第七云云有其體永捨少得文。實聞讀師云。誠聊有其色歟。灌此意。此事易。第八云捨。名。第七有云。其體斷故也。云爾如自性斷其體永不續。取過事歟。
一。又四惑相應事。聽眾評定曰。顯揚。四煩惱歟。爾四惑不審也。煩惱證。惑所知云惑故。煩惱名通所知事同體起故說煩惱名之理常事也。雖然先煩惱用迷云也故為證歟。光胤申云。顯揚文煩惱。惑引煩惱。有何亂耶。私云。但煩惱料簡下恃舉為行文事歟。上安惠引文。未定事也。
一。本疏四惑俱故無法執不言淨位此識事。聽眾不審云。法執事。今所明。三位末那云事。所論也。無法執不得(云云)光胤申云。四惑無法執。生空出世道位。不可有我見末那道理也。不言淨位此識故。法空出世時。不可有無漏第七事歟。琳舜房云。無法執。第七法執不可相應道理也。其故末那煩惱障俱云。專第七我執道理立故。尤無法相當。此事可爾之由。一同。
一。私云。第七無法執。三位末那。三位末那事。又第七我執俱故也。可相義道也。
違重失逆次簡物。六二證。必有量。引合可得。疏云。下六證中自具作法此略(云云
一。論說藏識決定恒與一識俱轉事。評定曰。無學五識時。六識轉可非七轉識云難。不舉。藏識言痛不舉歟由。疏見(云云讀師云似言不得。
一。顯揚論末那恒與四煩惱相應等文事。良明房云。翻彼以前。四煩惱相應不俱之時分見。若爾上文分。安惠證文。其故有漏位。四煩惱相應見。而法執相應云釋。許法我見末那故。四惑相應義讀師云。別更上文。安惠俱難申歟。肝要惑平等無漏第七許。仍引此文也。延公云。恃舉為行慢事歟。別舉慢何事。舉隨一惑。尤可舉我見也。讀師云。恃舉行通四惑歟。一聚行相狀歟。別慢不可取定。不平等之姿云恃舉歟。
一。不可說彼依六轉識等文事。評定曰。此文道破轉救(云云)本計何得。或聽眾評定云。本計第六識云。轉救加五識歟(云云)光胤申云。轉救。別本計改轉救不可意得。上四智不齊付。其上若六識所依會釋云意。云轉救歟。
一。許佛恒如鏡智事。讀師云。平等性智間斷事勿論也。抑今文樣佛果第六識間斷歟。不審也。成事智間斷歟否論義。第六間斷不審也。延公云。佛果入滅定可間斷歟。光胤申云。義燈三釋歟。初釋成就滅定功德。實不入滅定。第二釋實入也。第三釋示現入滅定相也。初後釋不入滅定。第二釋實入歟讀師云。三釋中第二釋正釋歟。
一。未證法空量事。讀師云。此量不得。正第六我執異品也。云第七法執。有法簡別。可有法不成之過。安惠不許第七法執故。
一。此應信二乘乃至法無我事。聽眾不審云。別舉二乘道等三位何事。光胤申云。執不均難結文故歟。光胤申云。疏釋此文時。意顯迴心頓悟人等。乃至智云。此法我見末那可行云事。初地以上有法空智事顯(云云)符合。古不審也。光胤申云。二乘位。不俱法空法我見末那可行云裏。初地以上法空智事顯歟。
一。所立便俱有失事。大綱四失之樣。讀師演說畢。無別沙汰止了。或應五識以來。返覆比量之由沙汰了。一是故有以來結分。
一。此差別三種段事。讀師云。起滅分位十門。本頌故明也。分位行相。本頌雖不說之。□乘義分位行相
一。異生相續事。光胤申云。身全道注之。實覺。而義燈依身釋義嫌位相續云云)可之。讀師云。位相續也(云云
一。彼無漏異熟識等之言等類耶云釋事。可沙汰之。
一。我執法執事。延公云。安惠不存我法義。故此文。簡之歟。讀師云。起滅二師立破畢。分位門歸正義明之。故可簡安惠歟。光胤申云。安惠我之中。我法雖不備。他識相對可作相義歟。彼五識煩惱第六識為能引云。良明房云。安惠設第七識無法執。執識時闇體迷分何不存之耶。不迷杌人。道理何不存之耶。延公云。此事古沙汰也。安惠我執重歟事也。
私云。此事古以三心相見道二心。潤色沙汰之。古聞書可之。
一。青等他用不相違事。延公云。此文付見分多可有御沙汰歟。光胤申云。故以諸識見相分各種相分明多用境有為所取作用相故之文。青黃等多。見分可多見。一境也。讀師云。本院先德通途事也(云云)延公云。種子熏習事可有沙汰故。隨見分可熏種歟。見分雖多合熏一種歟。自體分一。故此事可有御沙汰讀師云。隨見多數熏多云何耶。延公云。見分各各可熏種子歟。不審也。讀師。並光胤申云。此事熏無過也。不可自體分一歟。
私云。見分多。俱有種相故之處。可有沙汰事也。當座申了。延公云。古樣青等多用不相違故之處。沙汰也(云云
讀師云。頓悟菩薩修道位以。見菩薩見道修道中。見道中言通料簡不符合。法我見末那位出偏修道說。不說見道見道平等性智起位意。上菩薩見道。其通。見道得。中言令通見道法我見末那起位。何不出見道耶。前後之文可符合事也。讀師云。抑十六心見道安立觀。大旨單生空智。爾見道位生空智現起。此尋出來歟。就中見道廣。散心見佛之位見。見道觀相續云不審也。
一。我執已伏故。乃至我執已斷事。光胤申云。已伏已斷之差別。今分別無要須。法我見末那現起位明故。有學無學合不明之不審也。
一。私云。案此事。我執已伏人三類。二乘有學頓悟菩薩(除八地以上)修道位。有學漸悟也。此三類唯起法我見末那位。生空智現前位(云云)不云法空智現前位。我執已斷人類。二乘無學。並此人迴心菩薩位。法空智果不現前也云。不云生空智現起位。尤有子細。其故。我執已伏人法空智不現前位。不限法我見補特伽羅我見位。故云法空智現前位。法我見末那不顯分。仍云生空智現起時。生空智現前位。必法我見末那故。別云生空智現起歟。我執已斷人。法空智現前位。必法我見末那故。云爾歟。此已伏已相替子細顯。別段說之也。
一。說名覆不障彼智事。讀師云。定性二乘無法菩提人故。可障智。云覆云事。其道理覺。但付之不審無性有情三乘種姓闕。付二空智更法執義。雖然煩惱等為障體。不善性或覆性(云云)可障菩提事同樣也。此不審也。延公云。此事誠不審也。望無性有情殊云極重障歟。
一。是異熟生事。讀師云。此四無記中。異熟無記攝云事也。抑此望二乘覆云惑事歟。將亦望菩薩覆惑。判四無記異熟無記歟。凡常四無記。於無記判樣得歟。此不審也。何於覆不判四無記耶。若不判。覆性中。威儀工巧異熟等種類。抑何無記云。無記申。威儀作用。不云威儀無記云事返返不審也。光胤申云。不善威儀工巧等之差別。雖然偏云不開四種。覆可爾歟。讀師云。染淨物。威儀工巧等也。差別。不云四無記。尤可然。非無記故也。無記。既覆而工巧差別。云爾也。光胤申云。不善覆性。染污性之勝功德力。有別能法故。雖有威儀等之不同偏云不善威儀。不開四種。無記。無別勝功能故。開四種歟。讀師云。可申。不審難散。隨覆性之物四種立得。無苦見歟。今文左樣得殊宜歟。

第六二日(自云何應知此第七識不共此彼俱有

讀師云。第一教證楞伽經頌也。第八識教證。皆引頌其義下解之。今上先心意識名通八識。或又各勝顯立其名相釋畢引頌。引頌畢無釋旨。上教證之文段異也。私云。解脫經頌引樣。引頌畢釋其意教證。光胤申云。頌已前釋心意識相定可有子細。推其意。謂薄伽梵處處經中說心意識云。釋心意識相所詮諸經中。說心意識別義。此心意識大乘意。八識通名得邊。又隨勝顯。心意識第八第七六識配。別名義門二門存故。右引頌為證。大乘意。一向心意識八識別名存歟。云相濫故。先通別名二門由釋置。引頌時。參說分別名之邊也。今為證邊也顯也。第八識教證。皆以限第八識。不通餘識義說故。可釋濫子細。仍引頌以前無釋段歟。下解經頌爾也。良明房云。謂薄處處經中之經。今教證之內歟。將又教證取分楞迦經頌歟。讀師云。處處經中者。總說心意識教舉也。其中正心意識八七六配釋。楞迦經也。仍楞迦為教證也。餘經雖說心意識別義。正配釋事歟。仍今為釋心意識相。雖引處處經中。非教證歟。聽眾不審云。處處經中之經。通小乘經歟。限大乘經歟。評定曰。總引說心意識教。其中小乘經歟。雖有色色評定。大旨此分治定歟。此事讀師無殊成敗。
一。諸法種。積集之義歟。集起義歟事。有其沙汰
私云。本疏釋之。現行為依(云云)積集之義歟。起諸法故。種子為因(云云集起見。
一。小乘過去云意。未來云心。現在云識歟。識其中意識易知。未來云心何道理事。面面不審讀師無殊成敗。光胤申云。諸法種起諸法未來之義歟。未來現在來故。未來現在見分。仍聊順心義歟。(此事一向暗推也。但非一理。)
私云。緣藏識等等。等真如一切法果上許緣文此下也。
一。解脫經事。讀師云。此經四阿含零落云事。以何必阿含零落之耶。阿含部小乘經中。脫落。所詮此申所存。總小乘經。悉阿含部歟。離阿含小乘經歟否。不審也(云云燈要集等義破。可之。)光胤申云。疏四阿含不攝。零落之經。如請部經等(云云四阿含不攝之零落經者四阿含外經事歟。此經解脫阿含故者。阿含部經歟。爾四阿含外經見。此料簡也。不可為量。讀師云。此文左樣不可取定。阿含不攝零落之經。阿含部外云事。零落阿含不攝云歟。此經解脫阿含云同意歟。
一。彼經自釋此頌義言事。讀師云。經文何文。光胤申云。自性故歟。此分治定畢。
一。非唯現無者。光胤申云。牒若解脫諸惑也。現在解脫也。第四句過未解脫也(此頌有部上座等義委細燈明之。大切也。必必可之。)延公云。安惠解脫意習歟。凡解脫云。其物解脫障時事歟。總不置物。解脫云物何。光胤申云。解脫二字時。物置無善見惑障解脫云時。惑障殘物。解脫此分無子細歟。
私云。惑障解脫云。解脫物事可心得歟。爾延公申所存。
一。二教六理之二教事。讀師云。此二教初能變五教數樣何釋不得(云云
一。覆蔽真實事。覆上物意也(如雲覆月)蔽義或隱義玉篇。障之義叶今意歟。覆理邊。蔽智邊也。又上覆蔽真實真實。亙理智。下覆真實義理也(覆蔽真實經文釋疏文。真實二出。義二種不心得。義字。下釋限。上經文二種得事也。推之下事釋歟。真如故。)
一。覆真實義障聖惠眼事。光胤申云。惑障障智云事可爾。雜染被擾濁智不起故。障理不令現云不審也。覆理。何樣覆。幾度智邊障。理本來清淨姿。曾惑障可待由緒。智邊。可之人拙不見。理隱顯。譬盲者不見淨日月。爭關日月不現耶。理障云。雲覆月程事歟。惑何理覆。不審也。讀師云。理覆之事勿論也(云云)無殊成敗之旨。讀師云。即心歟。義之心歟。光胤申云。疏義之云云
一。恒處長夜事付。讀師云。先年故知足坊之清心僧都云。唯識論文章。雖為一文一句。更不莊文章風月。實義為本。詞。而第七卷。故佛說生死長夜句聊文章(云云)於故東院御前此被申。專慶存分。此文別文章莊難申。事也。而此指佛說也。
一。俱異生迷理無明等文事。讀師云。疏量宗法見。無無明時可起(云云)成相違難思。光胤申云。只無記位。無明可起立。讀師云。立。可有宗過。大乘心無心無明故。此量比量也。疏汝言置。若爾不可有相違之過。
一。不共無明三師事。讀師云。初師。慢愛三惑隨煩惱也。非本惑云云隨惑。其體何物耶。云之疏有二釋。一非隨惑小乘雜事說隨惑。其中。隨惑也。不正知我見。憍云我慢。掉云我愛云云
一。純煩惱中事。讀師云。純煩惱云。意。本惑兼名隨惑簡也。單隨惑事也。初師云。不可。肝要所據教說也。
一。恒內惛迷曾不省察增上事。第二師無明不共也。評定曰。今無明主義作名不共難思。恒內惛迷之分肝要歟。就其。恒內邊四惑恒行也。惛迷無明自分過失。餘惑推求高舉等之過失同事也。曾不省察不改執義歟。此四惑此。別主不聞。若又諸煩惱生必由癡故之義歟。其義第六相無明等。俗此義。非不共無之別能。其上此立由。我見又有由識我法二障生也過失。可名不共
此事加私潤色記之。當座評定此委細。
讀師雖被申旨有。無殊色。只方之分也。私推云。曾不省察肝要歟。慢愛。顛倒高舉染著過失雖色色也。無明。改執。而無明力。三惑不令改執恒時過失。是三惑主義歟。增上故此意歟。此邊三惑過失也。此事。疏彰恒執修返時也文。意付案出了。重云。此諸煩惱生必由癡故之義也。必由癡故。當座煩惱道義也。愚癡無知處。煩惱過失出來分也。今申入門。必由癡故之外恒令過失。不令修返重也。此事可問明師可祕之。
一。此俱見等應名相應。乃至。許亦無失事。釋此文疏四釋同學抄委細明之。可之。前師見論義能可見也。異義多也。可義勢之樣。四大者。大綱先二釋分。如無明一句。付答歟付問歟以。二釋可開歟。
一。許亦無失事。見等主義。依六識相應見等可論之。非第七相應見等事。疏此俱貪事。可見祕疏等名不共事可沙汰之。今一向不及沙汰止了。
以上第二師。於第七相應類一聚。對餘三惑。作不共義也。
一。第三師事。此師他識相對。作不共義也。
一。依殊勝義事。此識中無應明不共之難答文也。今第七無明對餘識名不共。餘此遍三性心之殊勝義無明無故。名不共也云爾。他識互所無相對非應名不共。為言讀師云假令世間恐。物持申。付殊室等寶事也。瓦礫等之輕賤物。設吾持。吾稱事程事歟。光胤申云。殊勝義。餘識煩惱可作之事。譬第六相邪見取等。因果撥無等之猛利狀。此狀第七惑又故。讀師無殊成敗。私云。第七我見等之猛利對。殊勝可申之樣未定事也。
一。無明是主獨此名事。此文。第七對餘識問答事畢。第七一聚四惑。見等同無明有遍三性之勝能。對餘識可名不共問難答文也。光胤申云。無明是主會釋樣。一向同第二師應說此中無明是主之意。二師差別難成。讀師云。第二師。第七四惑無明主故。對見等名不共。第三師他識相對。餘識第七無明故名不共云云)若爾不共名立源。光胤申云。誠始爾也。是至既爾此俱三之問難。以主義答之。故終樣二師同也。讀師云。行末問答。何。不共名立根源大異也(云云)私云。讀師被申趣取懸差別分也。遂同也被存歟聞。私能見論疏。始終。其故。既爾此俱三之問。第七見等對餘識見等。可名不共云問也。本疏非餘有遍三性心故分明也。隨亦無明是主答。四惑無明主故。對餘識名不共。第七見等非主故。對餘識可名不共物。為言。主義。四惑相對雖作之。不共義始終問答共對餘識也(此事微細也人不辨歟。)
一。或許餘三亦名不共事。此釋意。第七見等。對餘識可名不共。今無明不共。且對第六無明說也。
其意餘部意。六識無明雖不遍三性不共為遮。殊無明不共說也。非嫌餘。
一。若等俱者名相無明文事。何不立非主相應無明耶事。古沙汰之由。面面評定了。
一。非主獨行無明事。貧隨起。行之稱難立(云云讀師云。忿瞋俱起耶否。二義也。俱起云義。作用俱起故。行之稱。付作用論之得。無相違(云云)光胤申云。忿瞋沙汰無用也。常覆誑諂。貪癡上立之故。付之。無明既覆誑諂俱起。貪俱。非主。行稱難立。可非主相應無明之由沙汰事也。延公云。必貪癡二法立。難義也。妄念念癡俱一分攝云師。唯癡為體妄念許樣。唯癡為體之覆等許。非主獨無明。唯癡為體之時可論之。貪為體之時。非主獨行無明得。無苦見云云讀師評定此。
私云。若爾貪為體之覆等位。無明遍染。必可相應。其無明。何可立名耶。若非主相應無明。非主相應無明。更教中無立事。若爾非主獨行無明行之稱如何。此疑。
長春房。慳憍唯貪為體之法也。此慳憍相應無明付。行之稱難。立云疑讀師云。故東院者。誰人。名字忘卻。義之時。頭之等。不無漏云云)精義咎云。慳憍不無漏歟(云云豎者云。爾也(云云)精義云。以外也。未曾有也不可然(云云
一。非主獨行無明大乘實義云事。沙汰。光胤申云。非主行之勘文。付之事歟。則當段疏釋也(云云)疏云。此隨少乘不共然此忿無別有體根本故從輕相說(云云)此十增正之下。祕釋可之。延公云。從輕相說。從輕微說云事歟。
長春房云。料簡多(云云
私推云。此釋樣。大乘實義。非主相應云。存歟。

第六三日(自又契經眼識為緣。至由斯賢聖同訶厭彼)

讀師云。謂如五識之點。謂如五識。點不得。此樣。必有等以來。論為意識上義舉之歟。若爾何云必有等耶。同學抄。論文不直比量。故為五識上義舉之。疏此為宗法量時事也(云云)此點不得。光胤申云。必有等之點。等。若爾眼物也。能等意識。必有意識上義云事。無子細歟。
讀師云。誠爾也(云云讀師不審云。等云意。五識眼根依。云事歟。若爾謂如五識同喻有何差別耶。光胤申云。等者。眼根意根等事也。等義俱有增上不共三義也。次同喻取分。五識有所依義也。大有差別云云讀師承伏了。光胤申云。必有等之處。簡所依云云不審也。讀師云。眼字餘耳鼻舌身簡事也(云云)延公云。差別之時以必言見他順己事。唯識論勘證據祕曲之由。東大寺圓範美濃已講。傳□繼辨善舜房之間。善舜一論下。三月劬勞。此必有等之必言勘出。此事歟被尋圓範時。印可繼辨被申由。故良英物語。圓範私被申分。故舜禪房得業之傳(云云)光胤申云。此必有等。他順己。見證據歟。延公云。勘。只先宗置必言例也(云云)光胤申云。數論量。劫初比量作法之規則也。必有等後代弟子之量也。以此為彼證逆次也。讀師云。凡宗必言用例。前後無苦見
一。胸中物事。琳舜房云。觀識房印抄云。胸中讀傳(云云)光胤申云。故東院尋申處。胸中御傳。
一。意識隨念計度分別事。讀師云。第八意根雖為所依隨念計度分別。若爾分別有無。必不可依所依非色歟覺。但推之聊其意。第八其自性自元不可有隨念計度分別識體故。意根雖為所依分別。其性任運故。第六其性分別識故。意根所依。可有分別。而意根不為所依。可闕此分別難也。譬天性鈍人。雖遇明匠。不可成智者。第八如依第七意根。其性利人。遇明匠可成智者。不遇明匠不可成智者第六。讀師云。不言自性分別。疏二釋。一五識自性故。所依物。自性分別故不舉之。五識三分別俱。今言隨念計度二。隨轉少乘云也。少意識隨念計度云故。
一。亦不可說五識俱有所依等文事。立因異時義故。所依過去為依所緣五識過去云也。意識現在習歟。古聞書。
一。芽影之芽事。實莖云。或對影本質物芽云見。古聞書。讀師云。部芽影異時習。不許因果。故所立不成(云云)光胤申云。又與根既必境等文。避所立不成文也。意此文量也。量云。與根決定俱時。既必境故。如心心所。此量可立歟。讀師云。此量立。又前量無用也(云云
私云。幾度可立歟。此文避前量過云事。疏其旨見。
一。顯自名處事。讀師云。自名處歟。自名處歟。評定曰。自名處歟。此分治定了。讀師云。此文簡胸中物見。意識自名處。意可非色。面面評定曰。顯自名處。意根歟。光胤申云。顯自名處第六見。意根也。五識見根歟。
一生所依事。簡第七為八五識。為依(云云)凡所依不共依也。第七為第八為不共依。何簡之耶。推之共依邊簡也。不簡不共依也。
一。名不成證事。讀師云。第六意識意識名不成云證也。光胤並延公云樣。評定曰。第七名不成云事也(云云讀師云。汎爾第七名不成云得。其故。經文思量云云)此經文面分。思量意即第七也。第七無。思量不可成證。證據不可立其故。思量意即第六得。第七更不可事闕明知。能依意識名不成。為言。意云。第六名意識所依名。能依之上立之云事。極成。少乘前滅意根得故。而第七。第六所依意根闕意體。意體。意識之名不可立。意識之名。所依之意。故。為言。能依第六。思量意之外之物治定。思量意第七治定。始思量意第七云。小乘思量意則第六也申。如何難之耶。此之疑。設第六意識所依不成故。意識之名不成云。少乘遁路同事也。無間得故。意不可事闕為言。此疑勿論也。無間意已滅非有。難之也。
一。過去未來非有故。薩婆多。彼思量用定不得成。部。既爾如何說為意。雙破二師。可見疏。
一。無正思量假依何立事。此下假必依真之論義
一。若謂現在思量。等文事。私云。爾時名識寧說為意者。付彼宗難歟。彼宗心意識三世故。大乘現在意許故。讀師云。大乘現在第七具二義思量依止也。過去無體。開避之義。似依止之義。故名意云歟。光胤申云。開避義無間緣之義也。以此義名依止。實具。依止相似故云意也。讀師云。雖有被申旨不分明。光胤申云。依止云。乘其物義也。於現在法可談之事歟。義。過去開避義云緣也。仍依止與緣聊可有差別歟。依止實限現在也。雖然義聊似依止故。假云意歟。不然思量亦似論義難心得歟。開避實云依止過去成具其義。人。思量現在依止□具之(云云)仍破之歟。又案云。無間導之義。現在施其用。故實現在之用也。
一。彼差別此有事。讀師云。此事更不得。加行異者。出離止息想也。此義由第七。何由。光胤申云。疏釋分。第七無想定。不滅之。故聖者厭之不入。滅定滅第七。故欣之入也。加行界地等之差別事。依第七差別也。意云。第七染意滅定。不滅無想定故。凡夫不欣滅盡第七。故無想定聖者欣。滅第七故。入滅定也。故滅定無想定加行。源由第七也。不滅第七人。愚作出離想之作意。滅第七人。悟作止息想之作意乃至界地等其差別爾也見(云云)疏在凡不滅在聖滅故。總不限加行界地等之差別因取之見。加行等前之等言分明也。讀師云。二乘聖者不知第七。入滅定如何可得耶。疏申分。二乘不智第七入滅得。推之聖者可滅第七染意人故。諸佛教誡之了。令作止息想。令入滅定。凡夫不可滅第七染意類故。佛可作靜住想之教誡。仍任雅意顛倒出離想也。故由。第七滅不滅。此加行歟。二乘聖者雖不知第七。佛此人可滅染意人知。教之令入也。此不得難義也。光胤申云。寄佛教誡。肝要遮二乘。不知第七入滅定難歟。誠可爾(云云)光胤申云。不愚法知第七故。二乘不知不可意得歟。讀師云。入滅定類不可限不愚法愚法入歟。
一。界地差別由第七云事。光胤申云。界地繫縛迷事惑也第七惑爭為繫縛耶。彼迷理故。讀師云。不爾此由云者滅第七定。本來殊勝。地為依地。在無色。不滅第七定劣。自性下地依地。在第四禪此云事也(云云
一。依別者。凡聖不同也。此事由第七者易知。等字等果。皆以由第七滅不滅也。肝要滅定無想定差別。悉以由第七滅不滅也。第七於無心不可有定也。差別故。色差別因。不可成云事也。
一。此無者彼因亦事。私云。此處道依第七染一切聖者為滅此故起加行入滅定也(云云)此道可察之。抑此文。疏設言但六識無漏乃至亦由第七(云云)此文此無者彼因亦無之不符合論文分。第七加行等之不可成云分也。疏釋樣。其上凡聖差別六識無漏不同者六無漏亦由第七滅力成故猶可由第七云事也。論文不可外事歟。又論文此意歟尋也。
一。第五體事(無想有染證也)光胤申云。聖者一向無漏起時。其時聖者一向無漏不起也。有漏二乘菩薩有漏心時也。雖然一度起無漏異生性畢。不名凡夫。其位聖者以也。若爾。凡夫假令一向染污心之起時。是可還起。又不捨異生性對治無漏道全未現起。猶凡夫。若許凡夫一向不起染位。有何過耶。私云。不名聖者云事。一期時間。縛□起。不起惑事云也。答此難云。讀師云。一期生之間。一向不起染污事。難義也(云云
私云。菩薩代受苦之時。一向異熟六識受苦。此時地獄一生無漏不起可申事歟。受苦之間少時假令許無漏現起。無想天一生初生退沒心之義。可遁此難歟。料簡也。答大聖利生別事也。縛者。凡夫付論之歟。
延公云。無想天百劫無心初心退沒心義。劫數十劫許歟。元結解也。五百劫無心劫數不審也。光胤申云。可為第七卷御沙汰云云
一。所無故能得亦事。光胤申云。不相應法前已遮破之內。何不入耶。但能得相對難破重破歟。
一。藏識無故熏習亦事。部歟。光胤申云。此能破肝要也。聖者一向不起無漏位。第八持無漏種。是可起無漏故。猶云聖者也。不許第八家。無熏習。若爾一向不起行心位。抑凡夫義如何成耶。
一。良算勘四段科違疏樣本。道自謂得轉識。至所訶厭。段初後有故無如是時無故過。第二段。去來有故至能得亦無。第三段。不相應法以來第四段(云云)疏第一同道科。第三第四。疏第三第四不置詞。但上總四段科時。第三破大眾部。第四部(云云)故不相應法等文第三段。藏識無故。第四段見。道第三部。去來有故等文也。第四破大眾部不相應法以下也。仍相違
無想有染證付。初後有薩婆多救。用付救之。此救間。初後分。縛者名(云云)故時付破之。初後。間五百劫一向不起染。不可名縛者。五趣四生。餘俱縛者事云難也。去來有故救。上難受又救云。初後染。間從初後名有識執。為言此救。除部餘部救(云云)此救。根本薩婆多也。餘部。薩婆多除。背疏四段科。此時薩婆多體付難致也。去來有故者。現在去來我執體有故。為言。間初後從云救。薩婆多外餘部救也。去來有故。此二救含。彼非現常破。不可有體。初後不可從破也。
以上。
文六年丁酉十月十八日及晚筆功畢。
四日對乘盛得業一交了。
藥師寺末資愚昧僧英乘法師

論第五卷聞書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