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第五卷聞書第三

輸入者 彭忠琴

第六七日(自此六轉識易脫不定至尚為憂況餘輕者)

私云。易脫者間斷轉變義也。不定者欣戚捨行互起義(云云)良明房云。欣戚捨受之欣行戚行歟。讀云。不爾。樂苦云爾也(云云
一。皆容與之皆字事。讀師云。亙六識一一皆也(云云
一。根受差別事。疏云。增上出世名根故局。領納屬己名受故通(云云
一。適悅逼迫配釋。身心樣事。疏二釋見可之。當座評定二釋治定。讀師云。適配身悅配心逼配身迫配心釋付字義得。但有子細歟。若又付字義雖無殊差別。且約束此配釋歟。法文廢立多當座約束配釋付義道之事多。延公云。適字讀歟。身適義歟。
一。皆領順違非二相事。皆字事色色有評定。光胤申云。此皆字不可及劬勞。只上皆容之皆同事歟。亙六識一一皆也。此分治定畢。院主云。皆領順違非二相六識事歟。樣心王可取順違別相見。延公云。古沙汰也。今取樣申成樣(云云讀師云。只一聚心心所所取不分大樣申事歟。真實領納尋受歟。又令心等起歡戚捨相之分歟(云云)(古聞書可之。下領順境心所事也上皆領順違定可心王。)
一。如是三受或各分事。光胤申云。身受依身起受故云爾歟。將又起必雖不依身五識根為所依五識受云身受意識為依故。意識受云心受歟。讀師云。只五識根為所依意識所依故云爾歟。
不審適悅身心付悅身云事限受門歟否不審也。
光胤申云。五根身根正能生受物也。餘四根同聚故能生正覺生義歟。今五識觸境生苦樂受能生受之時事歟。又雖非受門譬眼識緣可愛色塵樂受事歟。此時受事更也。只凡可愛色境緣歟。其時正苦樂不審也(旦假難也)
私云。若受門不生苦樂苦樂受可限身識現起時歟。又餘四識不起之歟。
讀師云。無被申旨。光胤申云。抑地獄等之惡趣苦受皆觸打迫等緣也。人天五識苦定遇打迫等緣時。時五識不審也。以苦思身根觸順益境時起。只汎爾眼識緣可愛境時雖轉欣捨受樂受不審也。此事一且假難也。曾不可為量。
一。苦受亦由無漏事。私云。疏二釋。初釋憂根苦根無漏無漏被引皆通無漏故苦受亦由苦受憂受三受門故初釋意歟。苦受憂受受門廣根門狹故祕釋受寬根狹之意三苦樂攝憂喜常事也。二十二根五受根開立置廢立故苦不攝憂喜仍狹也。今苦受亦由無漏起故云苦受三受門非根門故廣攝憂也。為言。第二釋苦受亦由之苦受苦受不通憂受七卷於二十二根分別三斷苦根非所斷云云)今論此文受苦受無漏云云)本論文二十二根廢立故苦受亦由之苦受苦根狹限不通憂。為言。限苦根由多道理有學無學身苦無漏被引事無學不可起憂根。憂根離欲捨故。又後得智無漏被引五識精進等。修行苦根相應。既五識迫受也。豈非苦耶。既無漏後得智被引故假名無漏。此第二釋引無漏邊不取無漏被引邊無漏也。苦受亦由無漏起故所引義也。憂根引無漏勿論也。於無上法思慕愁戚證故○其旨分明也。又第七卷正未知當知根釋。加行等位於後勝法求證愁戚亦有憂根云為未知當知根體。雖然今非無漏引生。又憂根第六受故無漏不俱轉。第六一識無漏不可俱起故苦五識俱故第六無漏俱轉也。疏不俱起故者第六憂相應受無漏第六不可俱起云意也。依此子細非無漏歟。私云。第苦時憂根例釋伽抄釋付憂根無漏被引苦根無漏名云事第五卷疏。東院被仰之由良忍房物語。今疏(又三皆通云下)憂根苦根皆能引無漏無漏所引皆通無漏之釋事也。此初釋也。第二釋雖引無漏無漏云云)若爾憂根漏無漏未定可二釋邪正不斷正否。無右難決歟。初釋通。伽抄釋不審也。聽眾不審云。苦受無漏被引代受苦常出憂根通無漏云何時事。光胤申云。可隨所化眾生起逼迫受事可有輕重。隨其代樣可有代受苦又可有代受憂歟。
以下沙汰上。忌卻不記之出直。
私云。領順境相下也。問。身識一時領順違境相應。答。傳有二釋。一云。一時能領二境故隨一俱二云。即一時中能領二境境俱至故隨其勝境。但一受俱如五俱意隨何境勝而受俱故此亦應爾(云云)此文轉順違境時事也。此領順境相適悅身心○等文釋下也。以之推苦樂事。身識觸塵境遇打迫等之緣時見。不爾何強限身識問答耶。此樣。適悅身心。悅身云觸身根摩安時事歟見。眼識耳識汎爾取可愛色聲心身悅。正適悅。
讀師云。悅者何樣悅耶。身心物也。長養云悅身歟。打損迫身悅身云長養令身肥事歟。光胤申云。正雖不打迫摩安常悅至極心故安穩事。又違境身打損事。心時依身事。此等定悅身之內。若又正何限打迫等歟如何。
此等入門得持事也。雖似假令勿論此等入門領解人。仍記之。
祕云(領順境相之下也)問五受。何意合之。答。喜樂憂苦歡戚相似。故為三(云云)私云。此問答五受三受合事也。又云。若爾何不言喜憂捨。答。以輕從重以狹從寬樂通多地識故(云云)私云。此問答立三受不云喜憂云苦樂由云也。抑輕重差異意得。寬狹如何。讀師云。寬狹之由等。通多地識故(云云)此由如何。光胤申云。通多地識故歟。意云。喜第二禪地。樂通第三禪地憂限欲界初禪。粗重殘故歟。讀師云。煩惱分爾也。又多少歟。喜限第六識樂通六識憂限第六苦六識正義故。仍多地識訓歟。
一。或各分三事見修三斷通樣事。第六卷義別段末若爾意喜樂捨下疏今疏引合十四一一分付通三斷樣可知。所詮五受根二中。取合見三斷通也。就其道見所斷七色命。修所斷善法注。此事人事也。此不審處疏釋文歟。今五受三斷七色善法論見斷修斷處付不審也。論見所斷修所斷五受根事歟。重而可決之。此事卒爾之間定誤分。追而可糾之。
一。或總分四謂不善段事。此二箇四也。或總分四為箇。容各分四為箇也。總五受增減分別門四段。二箇之二兩之三二之三一之五也。讀師云。二箇之四二師為二箇返返難思。只箇之四二師。餘廢立不一准(云云
一。此二師總分四各分四二師。無子細。但此總各廢立由。其由肝要可為二師階級歟。就其古二義。一云。初不許五識苦受師。第二師許之師也。此二師則又意地苦許不許二師也。初不許後師許之(以二義義只意地二師也。付之疑云。意地苦下二師。何爰又舉之耶。可繁重。為言。此疑下正意地苦諍也。此二師出來。總分四各分四差別也。仍所。向異歟。非繁重。五識苦受諍論不見事也。更非諍(云云)或總分四之一一四性(云云)此道以苦受諍通。道歟。
延公云。此二師古樣五識苦受二師也見。不然差別。但初師或總分四義分明不述之事疑。但以第二師能破之見。
私云。古聞書沙汰。第二師苦受劬身釋。尤推之此重二師論歟見。
光胤申云。此二師苦受諍云義意不許五識苦受又不許意地苦。憂根正釋不通無記故四性之中有覆性苦根不相應云師也。爾總三受性分覆邊闕總分四義。如何得耶。讀師云。肝要被申樣此重難義事也(云云)延公良公云。此難義故總分四不云各分四歟。光胤申云。假令各分四云分別俱生之惑分六識別見四性三受論總分四。左樣見一一四性之三受所闕故只總相何識。又分別俱生之惑不分別總四性三受見故云總分四歟。假令此不許意地五識四性迫相應苦受也。意識相應憂受也。此不同總分四也。不爾總分四有苦受。總分三。何云四耶。
私云。此事一往為研尋申了。實如初師許苦受。何難不云各分四耶。各分四不可有違亂故不許意地五識意識相應見時憂苦痛故。總分四云事也。自之今三受門苦攝憂故苦受云憂苦。各分四憂不同更。
延公云。此初師長徒義(云云難陀師歟。總不許意地苦師安慧師也見。此事如何。
私云。假令不許意地苦師存無相違歟。
一。故異說事。琳舜房云。此文不得(云云)光胤申云。得。異說不各分四云事歟。隨異說點。
一。五識俱起任運貪癡等文事。私云。不發業者一句五識第六歟道。癡慢愛修道煩惱一分及身邊二見全是無記。不發業惑歟。除嗔唯不善故也。
私云。第二師無記苦受成。所詮二師諍總不依五識第六苦受無論也。
五識苦受之諍不可云歟。其故先初不許五識覆苦雖不分明。以能破文可之。次第無苦。不許意地故。今三受門憂根苦名故。憂邊覆苦許歟。憂善惡二性限不通無記故。憂邊覆苦歟。
一。憂根所感通歟不通歟事。古沙汰歟。蓮非業所感(云云所感可通無記故歟。良明房。五師二師五識有無歟(云云)光胤申云。五識覆非諍歟。若五識有無諍。第六卷十煩惱三性門之時可三師諍。既無諍。明知五識覆非諍。覆苦諍。延公心畢。讀師心良公樣聞畢。
私云。此二師意地二師云事。疏(瑜伽論說若任運生之下也。)故惡趣有苦受文可之歟。私云。總五識有無非諍云事。十煩惱性類門以二師立破之(此事當座料簡申畢)
一。五識俱起任運貪癡彼皆容與苦根相應云。五識覆苦成。純苦趣中任運煩惱彼皆容與苦根相應云。意地苦成得。
一。不通一切識身意地一切相應之文。第六相應身二見三受俱義說故。意地苦證也。身邊二見無記。憂根非無記。故自二邊苦根相應意地苦也。五識不俱故。抑身邊二見俱云事在處何處。可云純苦處歟。人天歟。抑人天第六憂受相應位。何身邊二見起時無耶。此不審也。
一。所與皆是無記事。私云。疏云。身邊二見及此相應修道不發惡行之惑(云云)疏段引緣起經欲界箇貪信所伏故覆之文。意識心引生。五識貪癡覆也證。意識心所引生五識覆云成畢。故知五識覆以此為正理稍通故總結云容分四等云云。既以有五識覆容分四釋。初不許五識故總分四顯。
私云。此苦行付。總五識心之有無二師諍見。此事至第六卷可決之。
一。或總分五事讀師云。此句他相對不論於受。五受為分五之云云)私云。方如餘句寄他可分五歟。此樣分三之句何不三受耶。分三句尤可三種。
一。三受五受開合事。私云。逼悅身。苦樂。逼悅心。憂喜。無分別苦樂有分別。憂喜。尤重。苦樂。輕微。憂喜。以上。
三箇差別五受歟。抑疏動苦樂勇憂喜釋。論外加一故歟不爾歟可尋之。動粗重云。尤重義大旨同事歟見。尤重疏粗重釋故文相之樣樣論之外歟。
一。不不樂不分二者乃至平等事。私云。翻瞋忿立嗔不忿樣。如何樣不苦不樂受何不開耶云疑。疏變異不定故開之見。
一。分名喜事。良明房云。分地唯捨受云少意也。大乘名喜(云云)一但悅心事。疏云。悅身所少分不遍五根故云但悅心故見。
私云。此疏段初二分地喜樂名見。
一。悅身心事。上身心喜樂差別。今初禪受實喜受。悅身邊故名樂見。若爾喜受之處悅身義。剋性差別身心差別不可取歟。
一。靜尤重無分別事。私云。第三禪樂受真實意地樂也。而不立悅身一心故之由偏出尤重無分別故。明知悅身喜非正喜樂之由歟。
第三禪樂受可有悅身心故之義耶古尋也。
一。異熟無間有異熟生事。私云。今此異熟生業感異熟歟事古沙汰也。憂根非無記。唯善惡二性故。仍又非業感。古樣聞書明匠嚴寬傳見。今相續有異熟生。非業感歟。付之不審。抑地獄諸有情類。地獄憂歟。地獄第六識業火等。被逼迫起憂受時。定可異熟六識。何非業感耶。所詮此師總不許意地故。地獄起逼受憂也。憂不許業感。總無間等受苦時異熟六識不起歟。明匠不審也。但嚴寬被申。如何樣許意地苦師意歟。其此文隨轉少乘。非大乘實義篇篇不審也。隨顯輪集。不許意地苦師安慧。憂根通無記業感法存見
此師安慧師歟。可見安慧抄。顯輪集。下別境隨一起時必有餘四師也(云云相續苦五識憂第六也。
一。地獄第六捨受事。疏問答。問意。第六捨受業感也。何地獄云無捨根耶。答意。苦重故說之。捨受別報善業所感歟不善業輕處被感。仍不說之歟。但第八捨受別事也。趣體故報主故(云云)可之。

第六十八日義通人天中者至諸佛有苦事故)

私云。名憂名苦事。雜起憂。純起苦歟。雜受處何不起實苦耶。其不恒時。人天中者恒為憂。當若在初二靜慮根本重歟。名憂名苦當名樂名喜。捺落伽中為苦。當若在第三靜慮近分之重歟。文相配釋之事也。
一。捺落迦苦器也。那落迦受苦之假者也云事。當段疏第六卷疏。那捺不同歟。
一。若任運一切煩惱之文上容各第四師引文。以之同師云事知。抑此文分成證歟否事沙汰。良明房云。若任運一切煩惱之文。一切俱生身邊二見三受俱邊正證歟。琳舜房云。俱生二見事下又說俱生薩迦耶見等文事歟。今文先一切煩惱大樣證歟。讀師云。論說憂根非無記故下疏既言三受容皆相應故非憂受以非無記故(云云)明知若任運生之文。又說俱生之文。取為證也。意云。若任運一切煩惱故此中可俱生二見二見性類未聞處。五八又說俱生薩迦耶見無記性。無記性取定置。又憂根非無記說文引合。為意地證文可謂。三箇文取合歟。若任運生之文。初計引。下不通一切意地苦證。疏文分明也。諸文取合歟。此委細雖不被申加潤色記之。讀師所存此分齊也。符合愚意。
一。又瑜伽地獄諸根餘三現行定不成就喜憂根以彼必成現行捨故文事。此文段以外文相難知。
私云。先此文地獄二十二根八根成就三根說文也。三根之體二師之所存不同也。初師云喜樂三根。第二師喜憂三根也。初師取捨不取憂。第二師取寬不取捨也。憂根地獄不成物入三根。許意地苦。捨地獄成就物入八根。第八捨今廢立入故也。初不取憂不許意地苦。地獄成就法也取捨今廢立六識容捨明之故。第八捨所明之外故。二師得文得文互通何第二師右為證耶云疑。推之肝要。今文為第二師證文耶否。今廢立依容捨說之歟。廣通八識捨受歟。子細可有落居事歟。故下問答。抑八根地獄成就者。五色根意命為七根。今一根二師諍也。初師憂根為第八根。第二師捨根為第八。瑜伽之文。八現種皆俱成者此意也。次三根現行定不成者三根喜樂二師極成。今一又二師諍也。初師捨根也。容捨故第二師憂根。許意地故。瑜伽文除三者此三根事也。餘根成不成二邊。先三無漏根現行定不成。菩薩代受苦時少時無漏事。現行可有或成句。種子成不成。種姓種姓別故。仍種子一邊成不成也。二邊故單句取俱句也。次五根男女二根種子成共現行成不成。不斷善別故五根成不成。一形二形異故男女二根成不成。瑜伽之文。所餘或成不成者此意也。
讀師云。就瑜伽廢立不審。先三根餘三現行故不成就種子成就云云)既種邊成之現邊不成。何不所餘或成不成之句云除三耶。光胤申云。尤其子細。三根種子成就現行定不成也。種現或定成歟定不成歟切。不入成不成之俱句也。今成不成俱句種現取合申。現一邊歟種一邊歟。付成不成俱句也。仍三無漏根種子一邊成不成。五根男女二根現一邊成不成。故除三根所餘成不成云歟。讀師尤可爾(云云讀師云。抑本疏。五根男女二根瑜伽文。何不引耶。若三根今要須。五根等非今要須故不引之者。何引三無漏根之文耶。光胤申云。一具文。上引時。要須文引歟。五根男女二根餘三現行定不成就下文故略之令知文由來歟。愚推當座申畢。一推。八根定成就三根定成定不成。所餘亦成亦不成。三節中。二節八根成就三不成云。不出亦成亦不成。三根單句限樣難知故。三無漏根出顯其樣也。不爾三根可成不成俱句云濫。種成現不成故濫俱句也。仍舉種一邊成不成三無漏根時。三根非俱句義顯。五根不舉。三無漏根等故異之歟。
一。豈不容捨彼定不成等文事。前師捨三根不成得。第二師廣第八猶付地獄成就習也。肝要此卷可勝負歟。
一。應不說彼定成意根。私云。能難歟。容付狹得。八根中意根不可入。定成就之物。不可說。容意地間斷故則絕等時也。
一。如何說彼定成八根事。光胤當座料簡申云。定成八根等五‧意‧捨‧道。此難意八中付命根難之歟。若依容受說爭云成命根耶。命根第八種子上立之故。依六識立根。若不取命根八根可闕減。若又取命根既八根必限六識非論之。何限容捨耶。為言。讀師并延公云。此付意根難也。六識間斷故非定成之物。為言。
私云。此斷簡不可然。意根付難上彼六容有時無故究畢。何再難耶。
私斷簡義云。見疏第八者何云。下若謂五識不相續故等文生起。明知憂根‧苦根一形三舉。為徵難。先如何說彼定成八根云置也。無捨根如何第八耶云意也。餘不可成樣下徵難也。此斷簡叶文多分評定意根治定畢。
一。絕寧有憂根事。初師以憂根為第八者絕憂間斷。故定成就之物云難也。付之讀師云。抑五根成不成俱句取。成就體出不斷善。不斷善寧恒等耶。定事今廢立成就云邊非恒成就事。憂根設少時間斷何非定成物耶。光胤申云。定成云句清撰取故取恒成就歟。成不成之句左樣少少間斷之物取歟。不成邊故成就之方。沙汰見歟。此分治定畢。
一。苦根為第八苦間斷故。破可同憂。為言。許意地苦師。定成物不取苦根。不許意地苦師自元無苦根五識間斷故非定成體。二師共苦入現不定之中也。
一。形不定事。八根中第八取一形者。無根類故非定成就之物。為言。鬼畜趣此類歟。延公云。人此類也。則黃門二形黃門此事也。國后傍令候琳公云。黃衣令著幫云黃門東院之說歟。讀師云隱切令候(云云)延公云。其無根類時也。本無根人尋置歟。
一。餘所說彼有等流等文事。私云。應彼是隨轉理說易知。或彼通說餘雜受無異熟樂名純苦處事疏有二意。初意或彼通說餘二趣雜受處。乃至。名純苦處故(云云)此意雜受無異熟樂邊。云純苦處。有等流樂邊云雜受處也。仍世親攝論純苦處有等流樂者。純苦處名。無異熟樂邊。呼之此處云有等流樂也。為言。次釋疏又彼無異熟乃至一切皆無之文也。此得推之。讀師云。又彼無異熟等流樂以下只上無異熟樂名純苦處故同意也(云云)延公云。器所生之樂於異熟樂論之(云云)光胤申云。器所生之樂者。論義等申分於等流樂論之見。
一。相續事。六十六卷文也。隨大眾部(可見疏祕。或隨轉上座部。)
一。尋伺憂俱文。隨轉部。或依彌沙塞部。可見疏。
一。如分喜。乃至。而亦名樂事
私云。疏引顯揚論說。可之。意云。益身樂益喜也。
一。三受俱不俱二師事。文相併同三性俱不俱之二師。無別子細之由。讀師被申畢。無殊沙汰止了。

第六九日(自前所略標六位心所至此應復待餘便有無窮失)

總評定曰。於六位心所遍行置初言可爾。最前故別境置次言不審也。餘四位次標詞可爾。別境獨次言置可有子細耶。光胤申云。一頌中顯遍行別境二位非別段。仍段中二位。初次詞置。餘四位別段明之故。次第詞雖不置。不可有相亂故。別不置此詞歟。
私云此事。
良明房。五師云。此遍行云何應知問。教理以見遍行之義。第三卷雖釋遍行心所性業二用。未釋遍行義。仍第三能變處釋之。就其上略標一切心中定可得故之處。尤可釋之。何今釋之耶。
讀師云。上略標。只六位心所名義釋計也。廣釋至。一切心中定可得故之樣廣烴。
私云。良公云。難得事也。抑三受門事略標段。委細。異師表委釋事。廣釋段。所詮於受俱門略廣二段無之歟。只段釋之歟。其略廣二段申。望六識事也。望六位心所受俱門。一一心所明處皆可有之歟。次心心所總別二相。論下只一處明之歟。於所略標下也。心所義釋時。第三繫屬於心義正心所義也。此義心繫屬心所妨難釋時。總別二相取姿。繫屬顯故。此處之。其便宜可然歟。次心所性業二用事。三能變心所相應故。初能變心所。其處性業釋。第二能變相應心所。其處釋事歟。而第二能變相應四惑隨惑別境異師也。此義心所性業。第二能變下不明之。至第二能變釋之。其意趣推。六位心所性業二用具釋意歟。初能變五數心所性業。何初能變識心所相應門下明之。此事推。子細歟。第八識相應心所。六位遍行位也。於遍行以所。五心所無闕。第八相應不及異師。仍心所全具故。初能變下。釋性業二用。第二能變相應心所八正義也歟。但本惑四惑。疑瞋後三見不相應隨惑四師。何全具。闕分。別境有無諍也。相應師又全具之義。此不具故。至第三能變全具之處釋性業歟。
段可書改事。
一。受想思事。讀師云。心所用。受想思等所依云云)等言一切心所歟。實所觸境義互一切故。而別受想思舉事。經意趣子細。
私云。此事讀被申樣勿論也。遍行義顯故。經受想思舉略餘心所也。遍行證。舉餘可非遍行證文。付之肝要遍行心所分舉。何不舉作意耶。疑也。其事疏於蘊勝舉故不舉作意云云
延公云。心所於蘊勝事。行蘊用故歟。行蘊行思心所司樣未定事歟。
私云。謂邪正等行即身語業得歟。抑受想思之道一二三付。五蘊次歟不爾歟事。知足談義諍論云云五蘊次第云云)餘人不爾(云云)東北院談義不及沙汰。始五蘊次第歟存處觸處一。非五蘊次第歟。讀師云。心心所觸境次第受想思。次歟否。
私云。二三次第其意歟。但未定。追而可決之。
一。若不壞境界現前等二箇證文事(象跡喻經起盡經。)讀師云。作意遍行證文論義。若於此作意之文。出不審也。實若不壞等文。加可出之歟。其故若於此作意之分難成證也。隨答其勢。若於此作意者。作動心引令趣境義也(云云作意正起方能生識意也(云云
私云。此不審也。設引加。第二證文付疑同事歟。但讀師之申。所存。論主本意引合可為證文意。經被引歟。
一。令心等起歡戚捨相事。餘心心所。轉順違境。分歟事。其沙汰。面面評定曰。一向不轉順違。歡戚讀師云。東院被仰。譬主人腹立時何事腹立。無何家安隱故。眷屬等令痛心分。主人悅時。翻之可知。令心等起歡戚捨相此分歟(云云
當座此分治定畢。一聚不轉順違通歟。
讀師云。肝要此順違限別相歡通總相沙汰依可有落居歟(云云)私云。違順觸塵實體云正屬已事受也。仍一重深分為受之別相。雖然順違相可取歟。爾者雖非青黃等總相。互一聚分旋設可云總相歟。此我境是總相故○經事歟。所詮順違異可不可意。聊境處分歟。第八雖不分別違順違順緣(云云一向不依能分別子細歟。此事大事大事。追而可問明師
私云。令心等起歡戚捨相落居。上受俱門皆領順違非二相故。可治定事也。受能領納順違中境之文正領納。順違受。餘心心所雖不取順違。受被引取歡戚見。
一。此想者應不能取分齊相事。讀師云。此文餘心心所令取境分齊不見。偏想境分齊取見。光胤申云。樣得。想偏行義如何。餘心心所起位必想。由申時。心心所分齊取。心所力。必心所證。
一。讀師云。必餘心心所雖不令取境分齊。一聚中何物。境分齊取。一聚境分齊可成立歟。譬心所取順違。餘心心所雖不取之。一聚境順違定事歟。一聚不令取。遍行義不可成云疑不可然。一切起時。境分齊定事。其境分齊何物取。心所取故。遍行義成歟。此以順違相可之(云云讀師云。故東院正因等相談義之時。此事傳申。今受想思說文段。篇篇見。受處。順違取。心等順違取不見心心所。只歡戚思。依受力也見。想說處。偏境相行解想釋。餘心心所令取境分齊。令作分齊不見。思說處。思令心取正因等相云。正正因等之相。心心所令取(云云)三處文相異也。推之一聚和合似一。互行解境相相似分。心所別相申。微細義相。何物出申。時各各心所別相談也。一聚一向備之。不然爭和合似一耶。故三處之文。篇篇道理顯。受之處。受順違出。心心所歡戚思令作義顯。想處正別相取物。出物。各各心所云事顯。受處餘心心所令取此狀義顯三處說相異。此子細此也(云云
一。餘非遍行義說事餘非遍行。仍其處至可說之。
一。所緣事多分不同釋別境名義。於六位中次初說故釋次言也。讀師云。多分不同。定惠境同故云多分也。頌只云不同故遮濫釋也。
一。心所三師事。初師限合欲。第二通合離欲。第三廣互合離非二也。第三正義也。可欣可欲觀顯此委曲也。
一。此但求彼不合離時可欣體事。可厭物則可欣體云歟。爾總可厭之物體歟。不審也古聞書。今沙汰不爾。讀師云。苦穢之物不合欲離時必可欣相對思。譬苦穢處厭時。必淨處欣也。惡境厭時。好境欣思。其時欲可欣邊不轉可厭。此師存歟。
私云。不欣好處。只先當座惡境厭時。離希望。此時如何推答云。其希望表裏。表離。裏必好處。微細下覺。必此思。其微細。其微細裏邊欲轉也。
讀師云。可愛物語時。不可愛人來厭之。此時可厭可欣相並爾也。只心澄處。人匆劇風情來時。厭之時。更可欣體。光胤申云。其時此師靜邊可欣取。此分治定畢。
一。所求者先順可欣詞也。但離求事。仍離欲所求歟。離境則所求境歟。
一。欲觀事。欲觀詞廣。身引向。雖無希望。只凡思時。希望。非二欲事。第三卷之時沙汰。欲觀。觀察力故云爾也。
私云。此觀察境者。定惠所觀境同歟異歟事。可沙汰之歟。若同者。第七識相應故。何無欲耶。又欲惠。決定俱生之法歟。此二箇條難義也。只思。境止思。此云觀察歟。可替惠觀察歟。
一。有說要由希望境力事。薩婆多申。其理。欲取境思。微細希望。此事往日不審也。非二欲許事。微細一切取境。此事追而可尋之。但只取境思希望。一切心心所心所。皆境取境心希望。欲希望境力可取云故。其作意力也破歟。
一。懃依為事。正懃歟。精進也。一切策心云懃歟。讀師云。懈怠可云懃歟。
光胤申云。於諸染事而策懃者亦名解怠文分明歟。讀師爾也。
一。非審決事。第八識等之心也。雖非未決定云云)審決心。勝解必曾未定境轉審決也。
一。薩婆多問答三重事。望文可之。雖有評定不過現文之分齊

第七日(自云何於曾習境至定非遍行如信等)

讀師云。念雖通三性明記不忘為性。正念歟。光胤申云。善心中。物忘。惡憶事。非明記歟。又其善心可云明記歟。讀師云。物一向不起位(云云)惡憶事。何不取申。私云。善心位。惡憶非正念染污心間起忘念善心相續染污心間事勿論也。光胤申云。抑染污心中分明。憶念過去忘念正念歟。讀師無殊成敗。光胤申云。古樣義云。妄念之忘妄也。非忘。只染污心之追憶云忘念也。妄染污顯。追憶過失表(云云)此義樣。正追憶。染污心。可云妄念見。若爾明記為性必不可限正念可通三性之念歟。
一。念必轉過去境歟。又可轉現在未來之境歟事。光胤申云。轉現在境。勿論歟。緣曾習類境現在緣也。與忿俱起此時也。正行無轉過去。只現在緣也。但其現在無何始樣。串習現在境也。是即念以追憶行解現在時事也。次心所未來歟否。論義歟。但私推。念追憶物也。此行解。念可起歟。仍緣未來申。假令昨日一昨日見聞事。明日明後日又可有時。以追憶行解未來昨日事明日可思時心所未來境也。以追憶行解未來故。凡現在念。疑同事歟。雖然緣曾類境時。微細有追憶行解緣之。故念轉現在歟。未來緣其故實同事也。疏亦念未來與前所諸境合故之釋此意歟。於曾未受之下也。
一。設曾所不能明記念亦不生之論文。以思時。善心過去事時。不起歟。
一。有說起。乃至。前亦有事。私云。薩婆多意。於後時憶前念時。前念必念起。為後時念憶念因也。破之時。後癡信。前念必可癡信。為言。光胤申云。薩婆多意。汎念後念起。必前念此法。付憶念因別云之也。何癡信例耶。
一。或想勢力事。延公云。何第二卷自證分云為憶念因耶。既想為憶念因故。光胤申。見分憶付事歟。今想為因者緣事歟。
一。延公云。謂觀德失俱非境中等者。用廣釋也。非用之廣釋(云云)光胤申云。廣釋性業二用廣釋時。望文無相違。謂觀德失至專注不散用之廣釋。依斯便有決擇生業用之廣釋無相違(云云
一。前後境別無等持事。私云。前後多境痛釋之。遂於時緣多事。不見之歟。以此文勢可之。故無相違。
一。若謂此定令剎那不易緣等文事。
私云。正義一念間設雖無定。心心所不可易緣。忘一念故。位心等可成染。為言。正義答曰。一念故不易緣。不由定而一念。專注必定力。必取境。豈又假定耶。又位。以不成染例。無時慮可云歟。慮自元成。豈假餘力耶。
一。有說此定體即是心中事。部師。全無心所心上差別得。而體即是義立心上差別云今一重計歟。讀師云。一重超計也。心上差別云。土代為體非即心得。此師體即心云可謂心定同體異名之樣存歟(云云)延公云。雖思分位申樣可有。所立不成故。即心云師。心分位不云歟(云云
一。謂觀德失俱非境中等文用訓釋也。
一。推求推度簡擇謬解惠四箇用也見。讀師云。由惠推來云。惠用釋處。推求沙汰得。推求見行相故。明知推度尋伺。推度見。簡擇正智。謬不正云云)而行相。云顛倒推度染惠為性云。取推度惠。云由惠推求取推度明知必不可配釋歟。
私云。謬解之用非不正知云事。愚草先段聞及事。可尋之。四箇用事旦難決由讀師被申畢。

第七一日義此五定互相資至卷終)

讀師云。隨一起時必有餘四師安慧師也疏。此不可然由。西方諸師舉嫌之歟。
一。又說此五緣四境等文事。光胤申云。此文所緣等四不可定並故。以之能不可必並起云歟。將又必所緣之不俱不可先立歟。讀師云。所緣不俱成能不俱歟。私云。本疏其旨見。
一。雖專注所緣而不能簡擇云事。延公云。眉間定息數定申事。此類眉間定也。
一。思事。讀師云。此類加行位所觀。或聞師傳或自見聖教也。
一。或依多分故說是言事。延公云。依多分者。多分定轉所觀故。眉間定雖此義。棄少分不論之云事歟。將又此少分無所觀。從多分所觀境云事歟。讀師云。後樣也。
私云。計妄天憤恚天等有無慧之人也。
一。想別合一句事。總別樣何為想為別耶事可有沙汰。句數之樣本疏委細也。略之。
一。五皆不起位事。非四境卒爾心也。乃至等流此事多分也。非五皆不起云事常義也。異義歟。決定位欲勝解起否事。又論義也。凡求心之欲極微細也。常此欲更不思也。雖然有希望皆欲。此位何境尋希望也。故欲起也。
一。及藏識俱事。讀師云。此一句之讀樣不審也(云云
私云。第八識俱此五亦無(云云)以此道可得歟。以上別境相應心也。
一。第七八識別境五隨位有無等文事。
私云。自下別境諸識相應門也。
一。如前已說讓第三卷追而可開之。
一。五識此五皆事。此師相應門之初師(隨一起時必有餘四)同人古聞書。則又不許意地苦師即亦別境之受俱門初師也。
私云。受俱門初師餘四習故。必有餘四師同。何不與憂俱耶云事難義也。
一。意地不許師。安慧之外含餘師隨一起時必有餘四限安慧歟。別境相應門初師也。五識別境相應門之初師。五界有漏含識但因位許有歟事異義也。聖教耳通是耳識等文事。
一。耳識相應惠事。讀師云。限耳識相應惠通五俱意識惠云二義也。限五俱意識無之歟(云云)此事追而可尋之。光胤申云。抑何不許鼻舌身通耶。限耳有通云不審也。若寄事於第六定智鼻根直不取遠香故者。天眼耳非必有本質不正釋也。正釋意。天眼耳通近杖第八或杖第六見。其分齊同事也。返返不審也。良明房五師云。故順真房僧都。東大寺上界異就五根尋之。清心僧都推。若天眼耳異熟不許。其外異熟根尋歟。下界修得之時。非異熟歟。生之後。尤可異熟。光胤申云。既第八緣之。定可異染云云
一。初不許意地苦義也。安慧也。又五識別境不相應義也。此師又於欲限合不許離欲二欲師歟。
一。第二師離欲(純受苦處希求解脫意地苦(意地苦根前已說故。又許五識別境。又五識乃至義如前說師也。)凡受俱門二師相應二師五識別境相應二師意地有無二師此等二師異可見合之。大旨同歟。但於此含多限一師不同。不然難義故也(古聞書可之)
一。此貪愛俱必事。此得事。此貪愛欲事也。總心所欲必相應不可取置。雖染著不希求時無欲故。
一。又五識俱之道此正義。苦根有意相應處。何此道耶。推之就近五識別境云正義歟。
文二年癸巳林鐘中四之天書功訖。
四日對乘盛院一交畢。右筆英乘

論第五卷聞書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