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第六卷聞書第一
輸入者 彭忠琴
第七十二日(自卷始至於已益損名自他故)
讀師云。精進之置處。百法依因依。今論依立依(云云)可見疏。面面評定曰。由立依懃三根一處列之程事。懃三根所依鄰次可舉能依捨不放逸。而輕安中間隔不意得(云云)私云。輕安信慚愧之次列之尤可然(云云)
一。唯善心俱事。讀師云。唯善心俱可訓。心聲清可讀(云云)唯善心中可得生故之心言。亦可爾。
私云。唯善心俱竊有所簡。經部信精進二法通三性計故。遮之云唯善歟。祕釋。又遮薩婆多輕安遍善。云唯善不云遍善。
一。定有十一事。讀師云。正理師十善地法加欣厭立十二。正量部十一善加欣‧厭云十三故。遮今此增減執云定有十一又一云。何為信。乃至。樂善為業事。五種業可見疏。
一。一信實有。乃至。二信有德。乃至。三信有能等文事。讀師云。實有信所緣通有無諸法見。其無事無歟理無歟。光胤申云。本疏空雖體無有空理故(云云)此釋理云爾歟。空者虛空歟。此事演祕有義正義問答。
私云。實有信信事理事理忍也。不及樂欲歟。
一。有德信事。有漏無漏配住持‧真行歟。又必不配歟。光胤申云。住持權作佛像。無漏所變歟。真行僧寶又有漏色身。私云。有德信必信樂也。
一。有能信事。得成疏三出。可見之道付。
一。有力事。祕二釋。一依人辨。疏意也。疏云。謂我有力能得能成(云云)二約法說(云云)此外有義之釋論文之外(云云)
私云。抑忍配實有信。樂配有德。欲配有能事。能能可有沙汰之歟。
光胤申云。實有信大方事理。其任信故。忍配此信。忍忍可義歟。以勝解顯此位信。忍可信義顯故。有德三寶殊勝德用信故。樂此信。樂者義也。者。吾身三寶。可尊可重信。順樂義顯故。次有能信者。此信世出世善根。我有力能得能成。信起希望也。此信大方分。能得能成信。我欲起也。仍希望配此信也。面面無被申旨無殊實義歟。
私云。上深忍樂欲。下三種信舉歟。
一。三種信性業二用外事歟。性業之間歟。性歟業歟事。
私云。深忍樂欲性用釋文。此方見。又樂善為業樂善有能信歟。
一。抑此三種信。論文段。性業二用釋文。其故疏然信差別略有三種釋下有三。解依處次解業後解自性(云云)此文解信依處段也。第一事理依處。第二三室依處。第三世出世善能得能成依處。依處者境歟。故性業釋外文段也。但其義性業事。勿論歟。性業之外信作用。
一。忍樂欲者非信自體信因果也。欲勝解也。疏云。深忍樂欲是信因果(云云)以因果顯信歟。演祕云。問於所緣境。何故次第起忍樂希(云云)此問忍樂欲配釋三種事疑歟。忍初樂次欲後事問也(但幽玄也可尋之)答之。祕文云。答要決方希。又因果爾有斯次第(云云)先決後希故。又信因果忍信因欲信果故。次第(云云)又祕問云。於實等三。乃至。而有不有(云云)此忍欲配初後二事疑歟。答文云。答初約總知。乃至。故總言忍(云云)意云二故以答之。一實有信總先法體事理。治定信故。信忍為相後。二德自他有能觀故。樂欲為相。德能故。二初實有信所緣四諦。苦集非所樂之境也。仍不樂欲(云云)大切釋故載之。
一。由斯對治不信彼心事。私云。此業重釋也。何先性不釋耶覺處。疏釋隨文便故。未解心淨。次釋彼業(云云)私云。性用下廣決擇問答故。先業釋歟。
一。適讀樣事。可讀之由。讀師被申。評定同心面面並延公云。適時讀。時讀(云云)適悅時。讀由。延云申畢。院主云。適之時讀由。古跡(云云)背評定之趣。琳舜房云。法花適從三昧起適讀樣。東院口傳申。其時仰云。讀訓故也(云云)背院主評定。大旨也。古聞書大夫得業執心。時讀由被申(云云)讀師云。今適字纔也道。讀意歟(云云)
一。若淨即心應非心所事。淨心。淨即心。信可非心所(云云)此難不審也。心淨心舉勝。實可云心心所淨為性歟。爾淨體心所分。應非心所可違自宗歟。推之先一旦付心淨為性論文當難歟。
一。若令心淨慚等何別事。
私云。此文分明慚等能令心淨之義見。但此外人難文。以之可決事歟。但此邊嫌詞。論主可存歟。進而可決之。
一。慚等雖善等初義又初染法各別有相等第二義差別事。評定以外篇篇也往往也。
讀師逐評定曰。慚等雖善初義於慚等餘心所雖有。能令心淨義。崇熏輕拒別用為其相。信獨心淨為其姿。仍信為心淨。為言。第二義云。慚等雖有自淨義。他令淨義。信能令心淨德。自淨他令淨。極淨故也。以所治不信可知之。為言。面面同心讀師評定畢。其潤色祕云慚等雖善下也。若慚非淨如何前難云若令心淨慚等何別(云云)此問外人難文若令心淨慚等何別舉疑之。答文。此外人難文。痛之慚等此義。淨其相故。信由釋。若慚無能令心淨之義。此文外人難也可返。何同心答耶。以之可知歟。此事光胤申畢。讀師同心次日如此潤色。被申出畢。次日談義以前。院主云。古跡見處。此二義別密差別談。第二義舉所翻不信顯其相事也見。讀師云。古跡。左樣意得無苦見。
一。又應苦集非信所緣事。此難付聖者境事也。凡夫等前。信等善心中愛樂苦集常事也。付勝者談之。內法異生人欣人天善果等也。
一。離彼二體無順相故事。光胤申云。抑離欲勝解不可有順相云事不審也。其外隨順相餘心所事也。讀師無被申旨。
私云。信愛樂者。上座部義或大乘異師也。信隨順者。大乘異師或大眾部義(云云)
一。慚愧之事。讀師云。慚自者適受人身。遇難遇佛教。此時不修行云心慚自云也(云云)
私云。此談不意得。常申習。出家受戒人吾。出家受戒僧形也。爭破戒無慚恥。自之姿云恥自也。被申樣不意得。次依法貴重增上力者。此法尤可修法也貴重故。隨尊重。疏云。我如是身乃作。諸惡。彼法甚好。次依用之(云云)可見之。孔子老子之教法。今出世法取。外典愧心所依世間力之世間取也。國法律亦爾也。可見疏。
延公云。古不審。五常佛制人戒也。何不取耶云不審。
一。謂依世間訶厭增上事。疏為世人。所訶者恥他人事也。作諸惡他人訶責。自厭於惡者。世間惡事深可厭事也云增上力也。付之祕有義問答。有義彈疏云。疏自厭惡者不可也。自厭惡輕拒也。愧自性也。何云增上力耶。為言。詳曰意先厭後輕拒。前後異故無相違(云云)可見之。
一。若執羞恥為二別相事。私云。慚愧以羞恥為體師也。破之有四難。一。體無別二。不相應三。非實有四。不遍善也。
一。則此二法定不相應非受想等有此義事。此第二難也。此第一體無別難付。若體無別。其體一故。不相應。二受二想不置故。為言。
一。善心起時隨緣何境皆有崇重善及輕拒惡義事。讀師云。慚愧俱起大事論義也。此事往日存子細。肝要。此論義慚愧所緣善惡異云事。曾。自善境行當事。此善境。又惡境。取定置事也。假令滅道二諦緣時。此境處慚愧二法轉。慚此境處可崇重賢善義取。愧此處可輕拒暴惡義取也。所詮總相境善惡。二法轉事。所緣無別者此事也。總相無別也。別相分也。故同學抄。此明能緣行相也者。行相別相對。非境界替。善惡者。總相不替事也。滅道總相境。可輕拒暴惡別相。苦集總相。可崇重賢善別相。皆有之有言。惡義義言以可為證。如此意得。曾以無子細論義也。同學抄趣以申也。別義不存知。同學抄分此通。往日取置也。光胤申云。只汎爾色聲等境對起善心時。總相境善惡不定故。別相邊意得。總相處善惡。所緣無別申。正佛像等向。可尊可重賢善境。取定緣時。何思。總相境善境治定叶事也。時愧暴惡境此境外也。殊勝賢善境也取定。此境處可拒暴惡義相。更不被意得。次同學抄通可有料簡事歟(云云)讀師云。同學抄增勝起愧時。微細慚云。念念慚愧行相置劬身也。申趣意也。光胤申云。同學抄載燈二釋。會瑜伽文二釋也。羞恥自他事付事也。總崇重輕拒付事。
私云。故東院樣所存。例掉舉散亂相應被仰。念念必二法行相蜜不可談。左樣佛像等賢善取定。一聚轉時。愧輕拒不可談。心心所法念念行相作用不談事。一念易緣以可知(云云)朋此口傳當座不審申畢。
一。豈不我說亦有此義事。私云。疏云。取意。外人云。吾待自他功能異。境異申也。為言。
一。汝執慚愧自相既同事。慚愧一法存故。汝不遁上四難。為言。
一。或即此中崇拒善惡於已益損名自他故事。
私云。自法世間三差別教說。何崇重輕拒正行相差別不說耶不審。仍遮此伏難自法名自世間名他之外。於已益損名自他故(云云)此二會釋為遮正理師義也。可見疏。
一。慚等雖善等文釋疏云。非慚慚故信是無慚非信信故慚是不信(云云)讀師云。先年訓論時。非慚慚故信是非無慚。非信信故慚是不信(云云)光胤申云。所持本點非慚慚故信是無慚。非信信故慚是不信(云云)此有理歟。
評定曰。讀師訓尚順理(云云)
第七十四日(自無貪等者等無瞋癡至所餘寂靜即心等故)
讀師云。生善勝故勝義不顯故立近對治故之由也。近對治故非名根由歟。生善勝故之由也可見疏(云云)
私云。疏有何勝也分明也。
讀師云。近對治故之近義不審也。惠正對治。惠名遠無貪等名近不審也。光胤申云。今此近正別治門云也。惠通治故云遠歟。讀師同心。
三不善根近對治故。一切善心所簡生善勝故。正根義釋(云云)可見疏。
一。於有有具事。讀師云。三有者中生本有歟將三界歟(三界三有云歟。)光胤申云。疏有具出中有見。今三有中生本有見。中有有具取故。讀師云。誠左樣見。然三界三有云歟。光胤申云。涅槃有具取。如何由。
讀師云。疏發貪等故(云云)緣涅槃起貪愛故歟。
私云。疏文誠此分也。貪愛起分有具取。今少不中也。推疏意起貪愛發業。發業感三有果故。為三有為緣歟。此分申處讀師同心畢。
一。增恚恚上聲歟。平聲讀歟事。讀師被申畢。
一。疏皆是業具事。義演業具之業有釋歟。疏注。不然疏文難得。讀師云。抑無貪無著為性(云云)只無著分異熟無記等心此義。但遮之行相故此分無貪行相。事不中也。推之無著處於五妙欲等境。厭離生思。今此生厭離邊無貪正善姿歟。無瞋爾也。不增恚處慈悲行相。是正無瞋姿歟。但遮分不足也(此分治定畢)
私云。此事誠爾也。
一。何必無貪處云有無瞋方云苦耶事。其沙汰光胤申云。疏釋之。疏云。貪通三界發業潤生總說有有具瞋唯欲界發業力勝故云於苦苦具(云云)此分一同畢。此上光胤申云。於苦苦具苦三苦道。疏苦謂二苦(云云)壞苦苦苦行苦歟。壞苦行苦通三界。何別云欲界耶。讀師云。瞋煩惱界繫門付見時。欲界故。欲界苦增勝云爾歟(云云)光胤申云。苦謂三苦欲界三苦分歟。此分當座治定畢。但追可尋之事歟。
一。非要緣彼事。延公云。無貪於有有具悉一切境取。於苦苦具攝也。於有有具外於苦苦具。何云非要緣彼耶。光胤申云。古不審。讀師云。上慚愧所緣無別才覺可意得。只同事也。
光胤申云。非同事樣存。古樣此文付不審。慚愧處無此不審慚愧善惡二境二分置。所緣無別之由成。其由善惡二境。慚愧必各別善惡二境邊不轉。為言。爾。滅道二諦苦苦二境。同物曾申。今有苦。一物苦有名呼。有云外苦。何濫云非要緣彼哉。
私云。同物。名義立云爾歟。當座一姿讀師評定不治定止畢。
一。明解為性事。明解云何事事。其沙汰。總善位心所通用申。事歟。
一。此雖即惠。乃至。故復別說事。光胤申云。此師申趣其理。明解惠用外。惠決斷明解。讀師云。推度推求惠用。明解不爾歟。光胤申云。強於惠用尋之。翻不正知正知即明解。抑正知明解如何差別耶。讀師云。不決斷德失。只明解也。惠微細。又作用姿。決斷為性。明解不爾。光胤申云。譬路行人。二路。一路惡路也。一善路也。一人善惡分別。此路行安隱。彼路趣可有難義分別趣善路也。一人左樣不分別自然趣善路也。讀師同心畢。
一。舉彼因果事。染心必以愚癡為前導薩迦耶見而為上首。非前導。根本義歟。善心前導取何耶。因果。為因方惠前導。為果方無癡為前導歟。追可尋之。
一。以貪瞋癡。乃至。立不善根者。下斷彼必由通別對治。所治樣申置也。物。通別二治。為言。餘惑總別治樣見。六識相應簡唯意識相應疑等。正煩惱攝根本煩惱攝也。簡不信等隨惑。起惡勝故根義也。
一。別即三根邊以為證歟。通唯善惠為證歟事。古樣沙汰也。
一。精進事。悍付。一勇表勝進之勝。或本精。當座諸本校合。處兩方也。疏勇表勝進牒。隨勇表念念高勝(云云)勝本可然歟。
一。滿善為業之滿限三乘果滿歟。分分圓滿顯。必不限果滿位歟事。疏二釋歟。對法論業用顯因中一分滿見。
一。勇字表勝進可然歟。勝進簡染法云事不審也。但染法退善法者也。勝進又進。善法故。勝進簡染法釋歟。亦名懈怠退善法故之才學歟。
一。悍字表精純云事不審也。事染淨。何必表精純耶。但此勇字才學歟。精純二字中精字正簡淨無記歟。不應正理故不名精之文分明也。純字不簡無記歟。復非染故乍可名純之文分明也。
一。被甲加行等名論主作名也。有勢有懃等經文也。
一。不捨善軛事。軛車前橫木也也。其由疏釋之。
一。謂初發心自分勝進自分行中三品別故事。第一被甲發心。二三四自分。第五無足勝進歟。而道勝進處二注。三品處三四五(云云)違疏。如此道違疏多歟。不審事也。明詮道事。但學者不知深意歟。以疏可為本之旨一決畢。
一。無餘修事。無足精進善法欲相應。仍劣善一。修故無餘修云無餘修歟(此分治定畢)
一。或二加行事。讀師云。加行二開事意業審慮決定二思開。一并前合為五解事。論四解。五解云事祕問答。可見之。
一。輕安心所事。延公云。粗重無堪忍性同異事。古沙汰。明匠連色色評定。粗重廣通種現等。無堪忍性習氣限(云云)或義只同事也(云云)嚴寬粗重無堪忍只同事(云云)繼辨相替(云云)
讀師云。爰遠離粗重。無堪忍性沙汰。光胤申云。總粗重無堪忍事論歟(云云)隨此可隨總之沙汰也。
一。謂此伏除之伏有漏道除煩惱粗重。除無漏道除有漏粗重見。對法業用除一切障(云云)今論對治惛沈(云云)寬狹。疏惛沈無堪忍性也(云云)此文依古樣之義惛沈體歟。惛沈上無堪忍歟。可依義歟。讀師云。輕安連續時安上聲讀。只安云時。平聲讀不審也。懃安不放逸安。平聲讀歟。安謂輕安時。上安平聲下安上聲歟。大方不審也。但如此讀。付一。離四功能無別用故事。光胤申云。無著無盡明解策錄。○其任云防修歟。別用之外防修用一重歟事。古樣沙汰。面面評定曰。四法別用之外無防修總用。爭立別立所哉。此事可書直。加樣不被申。延公被申樣。所依四法各各。延公云。所依四法防修外。能依方防修防修。其能依合立防修。今一重色付其用勝歟。將又只同事歟二義也。一切假立心所望所依有此二義(云云)功能歟。只一向所依四法防修。其任立不放逸歟事。古樣二義也。總不限不放逸一切假立心所付二義也(云云)
一。雖信慚等乃至。勢用微劣事。光胤申云。抑四法上立一箇不放逸。四法合成。不放逸心所體業不可成故。四法為所依歟。將又設精進一法上防修。不放逸立。四法同時故。四法為所依歟事。古樣二義歟。四法各不放逸立。四法同時。四法為所依義。不取信慚上防修。尤有其理。信慚防修。獨立不放逸立。作用。微劣故。四法四法各別不放逸體業具足故。次取合四法用假立一箇不放逸。各各難成所依云義。不取信慚不審也。雖微劣取合假合。信慚用何嫌之耶。四法。取合事同事故。一非根遍策。四法根被立遍策義。勝。信慚無此義故。為言。讀師云。若普依持即無貪等若遍策錄不異精進文以見之。四法別用取。其任。總防修用見(云云)光胤申云。此文四法別用防修。或精進或可。三根云文也。總用即別用外云文更不聞。
一。止惡進善即總四法事。讀師云。此文樣無餘義。防修用別用之外。見(云云)
私云。後歸宅能能見之。更讀師被申樣不叶文。殆此文別用之外防修用。見止惡進善即精進三根四法也云故。
一。平等正直無功用事。延公云。三念見。隨其斷簡歟。但不審也。只一念意得歟。光胤申云。初中後位辨捨差別談義前後歟。一念勿論歟。只平等。正直捨云事。
私云。古樣三念申。一向平等限正直限不可意得歟。假令行捨連續時初平等義勝。次正直之相顯。後無功用義增事。云三念歟。
一。行捨行字事。行蘊捨也。非更蘊捨顯。云行捨歟。不審云。行蘊行何義耶。評定曰。有為行遷流義歟(云云)讀師云。疏非謂行也。更不意得。祕釋云。行非平聲。應從去聲讀云云。此釋又不意得(云云)延公云。去聲讀見意去聲行可讀歟。評定曰。又不讀。行讀。行捨正可讀歟(云云)光胤申云。疏非謂行也云意。行字平聲部入時。行路之字義也。測聲部入。字義非行路之行。仍行捨行非行路之行云事歟(云云)後見顯輪集。行捨也非行即捨云意。非謂行也云歟釋。
第七十五日(自云何不害於諸有情至攝眾生時有不害故)
讀師云。無瞋為性可訓歟。無瞋為性不可云(云云)意同事。一向所依無瞋舉。無瞋不審也。左樣點(云云)私云。五見顛倒推度染慧為性云事。所依無瞋意得無子細歟。此事古聞書。
一。無瞋翻對斷物命瞋不害正違損惱物害事。延公云。不審云。害正斷物命。瞋增恚分也。而瞋斷物命。害云損惱物不審也。讀師云。正命斷念歸瞋也。觀識分法印申也。此口傳相叶今論文歟。所詮害刀杖取。損惱人時正斷命念。害歸瞋也。付之如訶風等不斷物命即非害故(云云)訶字。讀。又此何事哉不意得(云云)光胤申云。草木損惱佛制也。害損惱之隨一歟。譬風戶立風訶。風通路故。損惱風申歟。非斷命非害云事歟。所詮此事申出。於有情辨瞋害差別。於非情不辨之事釋時。有情粗相斷物命損惱差別。非情草木分。訶風等無此義。故於非情不辨之。為言。延公云。此事古事歟云云。私云。例事歟。古事事不審也加樣物申人也。讀師云。訶風者。風吹戶物。肝消腹立事歟(云云)此事更不當事歟。疏云。害損物不為斷命。瞋斷物命不但損物(云云)害常斷命意得事。能可分別事也。能分別。正斷命瞋非害歟。推之人以刀杖殺時。命不終位切損念害也。斷命畢位滿足。住念瞋歟。先師堯尋。害必歸瞋被申。
一。無瞋翻對等說。對所治能治不害瞋差別顯。無瞋與樂等說。於能治以拔苦與樂顯苦差別歟。
一。及顯十一義別心所等一段事。自下釋本頌及言顯義別心所也。延公云。自下諸門分別(云云)既釋本頌及言。何為諸門分別文段耶。讀師云。疏此因。解及字(云云)若爾正不釋本頌。因解故云爾歟。
一。及字事。相違義土代歟。十一善各各體別義顯。疏一顯十一等者此意也。又十一之外義別心所事顯。疏二顯十一等者此意也。及字有二義者。此二義也。評定曰。疏及有二義(云云)第二義顯義別心所。合集之義歟否事其沙汰。光胤申云。合集義歟。其故及了別境識也。及言合集者。六識合集之義也見。若爾十一善異義別心所色色。多種。義別義門一相。合集顯。當合集歟。初能變第二能變異。六識。六種色色云六識義門一相。合集事也。讀師云。疏第二義。及言等言意得歟。若爾及顯十一義別心所時。及言乃至之言等意得歟。可謂等言事也。十一外法。及詞以顯之故。乃至事歟。光胤申云。讀師之御談有一理疏見。等言代及字置分見。隨下今論但弱等取餘法一義解也(云云)意云。及言總二義。釋論偏云及顯十一義別心所。釋一義不釋相違之義云文意也。其云及顯十一義別心所。等取餘法義(云云)讀師之御談有一理歟。
一。義別名言事。所依之外作用別。非云義別以義談分不忿等云義別歟。讀師同心畢。
一。欣厭二心所事。光胤并延公申云。如此欲俱無瞋處不憎恚云。只不憎恚歟。欲行相取加歟。取加希望不憎恚用歟。異不忍等。今一重行相色付義別心所歟。讀師云。不忿等義別。欲俱分。所欣境欣求不憎恚分。只不憎恚分。欣境思。疏云。於境不憎方欣彼故(云云)其旨分明也。延公并光胤申云。只無瞋上不憎恚分義別。如不忿等義別心所立其理。所治瞋能治無瞋故。與欲俱分加。劬身立義別無用也。如此餘法取合取。義別甲斐。下別境正念正慧等義別立。所治煩惱故。能治為翻對無力別境取也。今欲心所取加瞋翻對無瞋義別作志趣何事哉。只無瞋分齊可義別也。光胤申云。少乘立欣厭心所故。付之開欣厭見。延公云。古樣左樣(云云)
私云。不忿等四法欣五法。無瞋上立翻瞋也。厭不惱不憍三法。無貪上立。翻貪也。各等言。瑜伽八十九種種義別等也。可見疏。
不覆誑諂三法。無貪無癡立。翻貪癡也。無覆雖有二師。正義爾也。此二師翻心位覆二師。故能治義別有二師歟。
一。不慢不疑三師事翻隨惑義別一相不列中間翻本惑義別舉事。讀師云。不慢不疑三師之異義及故。及異論義別一相列。無覆(此二師也)次不慢不疑舉歟。光胤申云。不散亂‧正見‧正知‧不忘念之四法以別境為體故。一具列。善位心所為體義別。上一相舉之歟。所治本隨二惑。不顧付能治舉之。
私云。不疑第二師以勝解為體(云云)此一法不叶光胤之料簡歟。又第三師正慧為體同事歟。
一。隨應正翻嗔一分故隨應正翻貪一分故事。今度不及沙汰止畢。古聞書可見之。先不忿忿。乃至不嫉嫉。如此各各翻對云隨應歟覺。疏云隨應之言。顯不同欣與欲俱(云云)又云。不慳憍之下之隨應言。前厭慧俱。此不爾故。又云。不覆之下言隨應者。義以。更等取六十二中不憍不詐等(云云)聊不審也。
一。不散亂‧正見‧正知‧不忘念之四義別。以別境為體。
一。悔眠尋伺通染不染如觸欲等無別翻對事。評定曰。不定能例。無別翻對之旨成。遍行勿論之取例釋之意趣難思。通染不染只別境同事也。何一為所例一為能例哉。光胤申云。不定心所餘論立隨惑歟。故今雖不立隨惑。可有濫故。能例成無別翻對之旨。遍行別境無此義故。處勿論為所例歟。讀師云。如此故者。邪欲邪勝解立隨惑。何別境為所例耶。光胤申云。勝解不疑第二師義別之所依。欲欣謂欲俱云又取之。仍除之歟。延公云。不定心所染污品順法也。仍故異觸欲等。一重成無別翻對之旨歟。讀師同心畢。
一。何緣諸染所翻善中有別建立有不爾者相用別者便別立之事。延公云。問有別建立。答。相用別者便別立之。別體心所假立心所合問答歟。將又限假立心所歟事。古二義也。評定曰。疏云。何緣諸染之下也。十一別翻為善餘者。乃至。不別翻之有何所以(云云)何立別體共問答旨分明也。此分治定畢。
一。相用別者便別立之事。祕問答。別體心所相用俱別也。假立心所體相雖無別。作用別故便別立也。為言。此釋樣。義別心所體相作用無別。聞。餘善不然之不然。隨一之不然不可入歟。若爾義別心所只翻對為令知其相也。用別。雖義有別說種種名而體無異故不別立之論文。分明體相雖無別作用無異也見。所詮古二義歟。但祕之釋不可及二義樣分明也。
一。又諸染法遍六識者勝故翻之。乃至唯意識俱事。光胤申云。行相增猛之煩惱限意識。如五見等疑等。此由返返不審也。讀師云。其分勿論也。今申由。過失遍在諸識門也(云云)
私云。慢等忿等流滿識少。所以不立別善法。不約一一功能增勝(云云)意易知。不嫉善根喜無量故。功能殊勝。雖可立。別善流滿識非多故不異歟。
慢疑五見合七法歟。顯輪集釋也。
一。慢等七樣。披疏等可知之。忿等九疏見。
一。害雖亦然。乃至。翻立不善事。讀師云。害唯意識俱之物故。相違上道理仍舉之。雖流滿識少依三箇之過失增勝。別翻立之。為言。抑而數現起第一故不審也。害左樣可起物不覺(云云)
私云。一切損惱他意樂。皆害歟。然嫉妒現起。害現起歟。可問明師。
一。翻入別境事。評定云。論義也。但不意得。尤可翻入善歟。光胤申云。所治失念等非念等自性過失。無明過失依被引彼。念等此過失。能引所引二法假立之。俱一分攝意也。能治不忘念等念等自性之姿也。念等申物。明記為性之物也。無明不染之。不忘念物也。仍念等姿。此翻入別境歟。重意云。無癡被引分。所治妄念等一向由無明之過失。委細可見論義。
一。少敵多故事。私云。武者一騎當千申事也。
一。又解理通等文事。疏生起問。少敵多故。疑殘故。重設此由見。只別別由意得。上殘續不審也。又付此由與十一善同體故。不立之者。又解理通土代可意得之由也。汎爾立此由所治同事歟。迷情隔歷之過失。異悟解之融通故。淨相融可立。互讓不立之。染不可立。局過失開之也。此外疏加一故。染令知厭惡故廣說。淨恐難修不廣說(云云)可見之。
一。疏此下不立眾多立二十隨惑由問。用增勝(忿等十法無慚無愧)遍染二故立。但立二十不開眾多(云云)邪欲‧邪勝解出事不審也。非二十內故。
一。此下疏三箇問舉。一所治唯限欲能治通上界何故瞋忿。二所治通三界能治唯上二界何故如輕安治惛沈三所治唯在意識能治通六識何故如害翻不害(云云)此問答云。性相相當故。辨能所治。不依識界通局(云云)讀師云。又解理通迷情事屈付。故訓專法印慚愧俱起之時。何慚愧不立一法。二法開耶。所緣無別行相崇重輕拒。只表裏之行解歟。譬慢煩惱恃己凌他異。一法立。別不可開之。為言。此古難也。此上今一重疑分。染法迷情事局。慢二法可開。淨法司解理通。慚愧別不可開之。為言。此分訓專加增古樣疑也。干時講師善信房閉口畢物語(云云)
一。四遍善師事。讀師云。此師非別師。護法假敘也(云云)讀師云。此師許未決定善心不許未決定信。第二師。未決定善未決定信二義也。許未決定善。必可許未決定信。不許之又不可許彼(云云)
私云。信若不生難置歟。應非是善難置歟。可依二義也。
一。應此覺支。七覺支中輕安覺支也。讀師云。疏云。前師轉救云。無漏道後有漏心輕安名無漏覺支。苦根名無漏(云云)重破之云。若爾佛應無覺支(云云)此肝要也(云云)
私云。如來後得應有執故事歟。
一。既具四法之四法懃三根也。所依有故能依云事歟。
一。依彼。
一。相用別者付延公申二箇條之事。此事離四功能無別用故下注之。重被申間又記之。延公。抑不放逸行捨防修寂靜用。所依懃三根防修寂靜之外能依之分別有歟。將又所依防修寂靜用取。能依防修寂靜歟事。古二義也。此事不限行捨不放逸一切假立心所付二義也。是一。
私云。四法別用總見。防修寂靜也。別別談。無著‧無恚‧明解‧策錄也。別用之外總用云。或別用之外防修寂靜之用。云事二義也。今延公被申樣。當此二義歟。又別事歟。被申趣髣髴不領解。同異可尋之。此事離四功能無別用故下注之。
延公云。懃三根四法防修合。其作用四法各別之防修增勝歟。又各各見共一箇防修見。作用分勝劣歟。古二義也(云云是一)光胤申云。今承二義。四法防修合成。一箇不放逸作用。不可出來歟。將又四法各別見。雖可立一箇不放逸。懃三根俱起故。四法上立一箇不放逸歟二義當歟(云云)延公云。其二義別事也(云云)讀師云。其二義。延公被申樣。設精進一法防修可立不放逸義。四法合用別別用勝歟無勝劣歟。之二義。又。可相替(云云)光胤申云。四法合成。一箇不放逸出來申。合成望。別別見。其用劣故也。一法上防修可立不逸用也申。四法各各見時。合成時。其用無增劣故。行合同事歟。再三執心。追披古跡可決之。
所詮延公之申樣。以外髣髴不領解。大概推所存記之。追而可尋之。能不領解彼談之旨又可有聞謬。追而可相尋別體。
天文二癸巳二月二十九日漸筆功訖。
一交畢。右筆文主英乘。
論第六卷聞書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