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第七卷聞書第二

輸入者 彭忠琴

第八九日(自及無心定者至生上五地皆得後起

一。無心言置上事。疏云。無心之言通下四地。其睡眠等皆通心故。無心言簡之(云云
一。無想天次先定釋由事。疏云。先解定逐文便(云云
一。無想天不云無心事。疏云。但彼一處無相類法故。不言無心云云
一。無想定者等文事。解無想定有六段義(云云牒文之。
一。未伏上染事。延公云。於第四禪二天不伏歟。誠俱生粗惑。粗相違之時伏之。同地故無粗細。仍俱生惑。不可伏之歟。於定障何不伏之耶。於所得定領受不進上定事。同地。定可有之歟。則異熟生受。讀師云。誠於別起定障者。定可有之歟。仍可伏之歟。此事故東院尋申。定障之分伏之蒙仰(云云
私云。先卷。別起定異生總不可伏之由。延公被申切畢。光胤再三可伏之由執心申。今日兩人外道可伏之由共許被申之條。返返迷惑之至也。
一。由出離想事。讀師云。出離作意歟。出離作意歟。出離想。想今所厭之想也。無想之想也。出離想。今無想天出離涅槃之處計想也。以下止息想推之。出離之想。非所厭之想歟。不爾止息想所厭。尤可云止息受。不申只云想。明知。今想歟。光胤申云。止息止息時。其相違。但不云受為番出離想略受歟。瑜伽二云。厭背想作意云云)此文出離想樣順。讀師云。止息想何樣非所厭之想歟。覺(云云)仍面面止息想之下疏讀上之處。疏云止息想者。謂二乘六識有漏勞慮或觀。無漏心粗動。若菩薩等亦欲發無心寂靜似於涅槃功德故起(云云)此文分明所厭廣出其體。仍非所厭想之由一同畢。光胤申云。無心位身和悅樣不審也。何和悅。讀師云。他人姿見時。和悅之形相知風情歟。
私云。其意時事也。假令草木向時。楊柳風情和悅之形歟。荊蕀不和悅姿歟。雖無心可有其樣歟。
一。私云。無想定得名事第二卷疏釋之歟。(可之)當段疏云(無想定者之下也)此中釋名如第二卷疏。不同俱舍云或無想者定或無想無想定云云)俱無之釋大乘之釋歟。可之。
一。修習此定品別三事。讀師云。下退中退不退不退差別事。下滅定三品修之處問答之。至彼處可沙汰之。
一。定當中夭事。讀師云。始當平聲讀。義意得。能見中字。當去聲歟。可讀(云云)延公云。中字事。吳音時中平聲也。中去聲。漢音打返平聲之中。去聲之中(云云)又云。阿彌陀經諸讀歟。禪僧云。諸讀。所讀。諸此讀。
一。無想天五百大劫事。私云。大劫之勘樣如何。大劫十劫以上何勘之耶。延公云。大事也(云云)延公琳公云。初生退沒心時劫事十劫見。合四十劫歟(云云)琳公云。新問答光胤申云。道論裏書(初生退沒心第三師處)云。合云云)此相違追而可糾也。
一。下品中夭中品中夭差別事。私云。論道裏書云(三品修云下也)下品之退。不滿四百劫中品之退四百劫以上(疏下品雖受四百劫以來尚此品攝。或多分中品少分下品云云二釋歟。)
一。下品修者現法退不能速疾現前事。評定曰。退定命終。退定不終以前還得類。類。還人次生生無想天。故順生業也。不還終人次生。又修此定。第三生生彼天。故順後業也。疏以論下云後報故此意也。
私云。退畢色界修生彼人光淨耶疏問不甚退性下性故(云云
一。中品修者現不必退設退速疾事。
一。中品退人望下品退人勝劣事。疏解。俱雖退人形色量別(云云)意云。中品下品形色量勝歟。讀師云。此釋形色分勝劣壽量中品下品勝(云云)此事返返不審也(云云)第二釋以壽理之長短分之見。
一。三品差別事。疏云。然約修時及當來果以辨三品。此約三根為三。或不定三品(云云)二釋歟。以根性分之以修分之二釋歟。疏云。然此受果通立臥。唯無行者。因修爾故(云云
一。又是善彼所引事。光胤申云。此天能入定。限第四定見。異滅定歟。滅定超多等至也。
一。四業通三除順受事。私云。通順生順後順不定也。評定曰。順生易知。順後業者。此生雖修退之終第二生修繼。第三生生彼天也。初生修因之順後云歟。中生修見順生也。對之順生順後二業一果云不審之由古沙汰。良明房云。抑順後業何必限退定耶。雖不退定。無心定何不退人。先心定修因強勝故。下二天等生三生生彼天類何無之耶。光胤申云。無心定並修云不可得事也。始第四心定無心欣求。引無心定不退程。何心定。可欣求耶。不欣求何以之為修因耶。所詮不可得事也。退定勿論也。其又無想順後業勿論也。不退之更餘天之順生業造義。仍無想天順後業可限退定之人歟。此分治定畢。
一。順不定業疏釋云。欲界退失人一切定皆名不得。即終此報不受故名不定報(云云
一。初起後起二師事。初師上界雖不起此定。順後業無子細。欲界退失還得故云順後也(可見疏)又不許無起通初後不許之歟。後師初起必欲界後起色界也。
私云。瑜伽後於色界之文。前師屬果後師屬定故二諍也。
一。第四定三天後起歟否事。疏二釋。初釋許後起。第二釋不許之。
一。無想定不通無漏事。欣求無想之果故。滅定無漏事。雖厭所欣之果故(云云)可見疏。
一。滅盡定者等文事。文段有六文。義有二義
一。謂有無學或有學聖事。讀師云。有有學身證不還無學俱解脫)良公云。何不說菩薩耶。光胤申云。菩薩下說之歟。私云。聖言有學凡夫見。
一。已伏或離無所有貪上不定事。評定曰。已伏或離上八地五地二師依。可有料簡先此文。含二師也。上不定論義也。常義意於貪定障俱行。伏之。不俱不伏。仍云不定云云
一。讀師云。上不定論義伏。有頂惑類答。而不許不伏之類。一切伏之見。伏類云不審也。推之對斷類云伏之類也。意云。無學聖者入滅定。必斷入人也。此人更定障非斷之。只一切惑斷人。非想之貪斷也。對此人時。又一類聖者非想之貪滅定障伏之入滅定故云伏類歟。不然更不得事也。此事東院申合畢。其時色色有料簡。遂此治定畢。光胤申云。若此斷類定障斷之。必伏人對彼不可云斷歟。斷人定障更不斷之。而今為定障伏之故云類歟。
一。滅盡定無心定受想定。以上此三名滅定得名出之(可見疏)評定曰。此樣無想定。何不名滅定耶。
一。三品修事。讀師云。如無想得歟。疏云。下品退中品退差別事。又中品不必退差別事。疏二釋。初釋有上中下。以上中下非云三品(云云
光胤申云。抑修三品者。退不退修之勝劣。讀師云。修樣勝劣。修勝劣依退不退歟。退不退不可入三品差別云云)光胤申云。根姓之不同歟。讀師云。根姓利鈍事也。以若練根已可之。此非根性。修之三品也。
一。第二釋以三品根性分之。不可依退不退云云
一。必依有頂無漏事。讀師云。遊無漏者。後得智也(云云)評定曰。緣理後得智云遊觀歟。讀師云。不爾(云云)私云。不斷惑不緣理後得智見。但此事演祕段以外委細也。披段可有落居歟。延公云。遊觀限非想地歟。讀師云。不爾可通餘地也。非想地限遊觀故常。云爾歟。私云。祕云。未自在一地超可許之。地超。八地以上獨覺超多等至也。
私云。祕義正義問答。義遊觀通根本後得。不斷惑本智遊觀也(云云)正義本智非遊觀。不斷惑不緣理此云遊觀也。若寄事於斷惑佛果智品皆遊觀耶(云云)又云。非想無漏一向後得智無根本智。後得之稱難立。釋之祕三釋。無所有處根本智引。二初靜慮中根本智後也。三後得智者。本智後生也。由證真了偽故也。必鄰次非云云)又本疏云。入滅因緣二。思惟一切相。二思惟無相云云真如歟。思惟無相界故。恐濫無分別智。遊觀之言置(云云
一。餘地心後亦得現前事。抑餘地心入滅定位。定前加行心餘地程立滅定歟。其時能入加行心。雖餘地心非想心上立之歟。疏問也。取意。答之解。
一。餘地心後亦得現前。餘地心後二念。起非想心此為加行入定也。餘地正非為加行云云二餘起此加行心鄰雖入定。必非想地為依建立定。由串習故直無心非想分位引起。仍加行心。餘地也。非想所依非想地(云云)後解為勝(云云
一。雖屬道諦而是非學非無學事。讀師云。滅定不取學無學。事返返不審云云)祕云。無違不同有學。無止不同無學云云無學無止云事。次下文不同無學學窮名止(云云
一。滅定事。常論義也不及沙汰止畢。
一。滅定後起事。鄔陀夷論義也。被止畢。讀師云。抑滅定初起必限欲界存置處。可通色界之內宗家釋歟。可有用心事歟。良明房云。色界回心菩薩自業位雖不入滅定。回心已後色界事歟。讀師云。其事歟。存也(云云
一。異生不能伏有頂心心所事。私云。異生不伏下地見惑。何云有頂耶。疏釋之。此據最後。非謂下地能伏(云云)易知。
一。要證二空隨應後得所引發事。私云。此下疏。餘不許法空滅定事出。違今文難。要證二空二空言也。此文正故此意歟(祕釋)光胤申云。何不許有漏滅定耶。如外道無想定有漏想受滅無心寂靜欣求凡夫中可有之。有之何有漏滅定耶。讀師無殊成敗。延公云。非想地欣凡夫不可有之(云云
光胤申云。不可然。非想非想粗動厭細心欣。若爾殊更無心欣人。此地欣中(非想無心事也。半無心也。)
一。滅定斷惑二師段事。常事文字讀也。讀師云。初師尚以順道理樣覺。延公云。南州善惡強勝之處歟。隨滅定四州中南州起歟如何。讀師云。出世南州也。苦樂間雜處故。延公云。南州善總強勝之處故。地獄南州下。但傍布義難義歟。
疏云。(餘地心後亦得現前之下也。)有說大般若五會靜慮中。佛呵菩薩入滅定。滅定利他行。若未自在。雖有入者。至自在時。皆不令入。但自在成就超一切。或呵專入。不障時入。起滅定而現威儀故。大切釋也。出之。佛果滅定義燈三釋也。入否二說歟。於不入示現功德成就二釋合三釋歟。
一。光胤申云。抑滅定斷惑二師諍。付二乘論之也。菩薩欲界三禪皆未斷。伏之分入滅定見。此事難思。設菩薩滅定定障二乘同事二乘前必斷可成障事。菩薩前必可成障。故菩薩入滅非想地繫事同也。何下地欲界三禪雖不斷之障耶。
評定讀師不及沙汰止畢。讀師不審。被申畢。

第九日(自若伏下惑能起此定至俱有種相故)

評定曰。此若伏下地之問薩婆多問也。疏云。薩婆多者問前二師云云讀師云。此問初師付問也。生地者。非想地(云云)不伏非想通問之歟。若伏非想惑。不可云生彼地。異生生其處□伏。其不生。必未伏之處生也。今以異生離染生之習致此問故(云云)延公云。此問必以異生離染生為其習起問云事。聖者前此問起。但非想地別云生地者。非想惑未伏云不審也。設雖已伏唯種潤生。以已伏。可潤故。不可事闕歟。
私云。生地者。非想地釋事。付究竟舉之歟。不可有別子細。
光胤申云。此問不得。凡前二師滅定初起。欲界釋。其時必斷欲界惑。初師。或欲下之禪惑也。後師。或伏上八地上五地也。而滅定後起在處。上八地上五地云故。初地惑。其任一向斷。初起伏斷地。何取置問之歟。生時聖者只今地鄰次下地生故。後不斷退生地者事。假令欲界聖者初禪時。必欲惑斷也。初禪第二禪初禪惑必斷也。故不可有卻斷下之失。乃至非想此。然此問。以異生生之習問之歟。凡初起依身欲界故。一向不斷惑。無卻斷下之痛故。於上八地上五地得也。後起生得故。次第次第下地斷之得也。若爾此問返返不得。但初起。或伏或斷其任生地。可此失之事歟。明二師段云(生上八生上五地)皆得後起分明不申分。故此問來歟。
私云。初師八地云。或伏或非想地也。第二師。下四地必斷。上五地或伏習故。或伏或斷加非想地也。故讀師非想生。彼惑未伏歟。若爾付初師意此問起被申一理
一。斷亦無失如生上者等文事。光胤申云。如生上者之如指示如意得。斷亦無失第七惑無子細歟。若爾此答盡理答歟。讀師云。得。但所問付。答第七取成勿論也。私云。本疏樣第七惑聞。
一。然不還者等答正義解也。不還潤生唯種潤分明也。但現惑起歟否。論義也。非潤生不起云事通途歟。但起云釋歟。延公云。不還遍沒之類也。此類潤位起現惑云釋。況於餘時異義勿論歟。讀師云。雖欲治道滿上界煩惱不起不審也。但世間有其例。將軍對治強敵時。殘黨不蜂事。被押威力自然靜謐歟。光胤申云。有退不退之退返返不審也。事歟。讀師云。事歟。延公云。實可有退歟(云云)云。
一。卻斷下過事。讀師云。此事一大事也。日比更不散朦霧。先此過於潤生煩惱。付過也。故第七延公云。爾也。古賢卻斷下潤生末過也申此意也。讀師云。異生善業劣偏資潤生故。未伏強勝之惑。雖有已惑體。未惑潤生也。聖者善業無漏資力強勝故。劣潤力以潤生也。故異生雖有已惑潤力。未惑強勝潤力。生未界地也。聖者善業強勝故。偏不資潤力。仍以已惑潤生生界地也。肝要。已惑潤力程。生其不進地也。此道理必然故。閣已界地地。大過也。此事大過。閣已界地地。卻斷已伏下惑為過也。
一。不斷惑生地過。卻斷下云不審也。若教相說為本源立此過名歟。光胤申云。教不斷惑生地過。卻斷下申習歟。仍論彼申歟。只同事名卻斷下云事此意歟。
私云。古樣卻斷下第重過也(云云
此事彼抄委細沙汰重問答。今沙汰此分也。光胤申云。卻斷下過姿樞要下相替子細歟。延公云。卻斷下過異義歟。
私云。異義宗家釋樣歟。
一。若菩薩乃至能起此意事。此文入滅定類迴心不出。子細何事哉之由。光胤申出畢。
一。七地滿心方能永伏乃至。有從初地即能永伏事。評定曰。增悲類也。延公云(光胤專申出)下二障伏斷。更依類伏道不同。不見。只初地以上能頓伏盡之分也。今文樣增至七地永伏初地永伏見。此樣依類永伏事。初地七地不同歟。返返不審也。
私云。初地以上能頓伏盡同事初地頓伏。故起之增不故起。目也。其外伏道同事歟。誠段返返難思
讀師云。故起煩惱人。七地之間煩惱起故。悉伏一向不故起之位可起滅定。七地之間全煩惱不起故。七地之間亙七地入滅定釋也。伏道不同歟。肝要。故起煩惱不起。云有從初地即能永伏。故起煩惱人。云七地滿心方能永伏歟。光胤申云。古樣於初七地滿心。於前六地不故起煩惱時。可入滅定。後有初地初地為生第四禪故起煩惱論義也)其不可入滅定歟。此分治定畢。
一。智悲平等智悲外種類歟。怖煩惱不怖煩惱地前歟。通地上歟事。其沙汰光胤申云。怖不怖限地前歟。但其人至地上。故地上此類云歟。怖者不然之釋此意歟。
一。悶訓事。讀師不審(於歸宅之路次讀師被尋畢)木藏主云。讀(云云)詩多遣悶作。意歟。讀師云。古物。
一。無永心所不審之由。其沙汰評定曰。睡眠分位定故。別其心所。悶何位云事。仍強緣來。一聚心心所緣絕故。無別心所云云讀師云。眠夜分其分位先定歟。別段事也(云云)(永事義正義。問答無悶心所事共許歟。不分明。可之。)
一。光胤申云。悶無心二位歟。上無心言亙下四位事。濫心故(云云)悶有心位見。者絕申。有心位不審也。讀師云。絕。悶心所緣心時分也。
一。或此俱是觸處少分事。第解也。初解總色蘊取見。第二釋不得。觸處者。疲極等風熱等之所觸之緣歟。其無心睡悶取事返返不審也。只初解依身分位色蘊云事。抑疲勞之緣觸境不審也。疲極何物觸身耶。四大之內何耶。返返不審云云)以上評定之趣也。
一。聖唯後三。乃至。無睡悶事。七地以前有學無學二乘。睡悶也。羅漢欲界段食故眠起也。七地已前可爾。以地以上如來無睡悶。示現別事也。羅漢絕。
一。是故八識一切有情以下。三能變訖總分別能變也。光胤申云。此段互三能變段歟。而疏因辨六俱說八俱轉(云云)如何耶。重光胤申云。下少乘問難六識。付事故歟。將又七八恒轉。俱不俱二門。仍俱轉之相專。六識故歟。無殊沙汰止畢。
一。若有情識俱轉之問本薩婆多之問也。此師有情多少。依立之計。然立有情命根數。共同新薩婆多釋之。此師依命立之故。或異熟識大乘不共之談云云
一。一身一等無間自由道理也。立此道理不審之由。其沙汰。光胤申云。下返質既許。此一引心所之。無間緣緣姿一等引後故。少乘若緣一等處以為由。二並可背一等故。一身二等無間不並存歟。讀師云。既許此一引心所之返以導依釋之也(云云)此一之眼識見。
一。又如浪像一起多之道理事。私云。此文第八以成之歟。
一。取彼所緣應不明了事。不審云。緣久滅故。五後意識明了許歟。讀師云。其應不明了之中也。久滅顯舉成之歟(讀樣叶疏)私云。取彼所緣。第六可非明了云事也。五識非明了云。取彼所緣五識也。(可見疏)
一。如何五俱意識乃至。種種相事。私云。此問。總意識取多事許。明了不可取多境云事也。院主云。取一或多。一境取事疑歟。讀師云。不爾。只申立也。多難。

第九一日(自何故諸識同類不俱至又說有情心垢淨)

一。於自所緣乃至。餘無用事。光胤申云。類不並之由。此文可得事歟。抑五識粗鈍劣也。青黃等四境一時現時。四箇眼識起各一境了事。尤叶道理意識利緣多境可異故。讀師云。眼識色塵為其能青黃等雖異俱色塵也。雖鈍於自分境。一識不轉多境耶。良公云。少乘大乘不並許之。此問無用也。讀師云。識俱轉家付外宗疑之。
一。若爾五識乃至意識了為之問事。讀師云。乘上來也。一境識了云事無用也。云付。五識意識了事疑之歟。
一。五俱意識乃至。故非無用事。良公云。助五令五起邊助不助緣方歟。光胤申云。助五令起分別依。助緣境方歟。非專為了五識所緣意識自分本云也。答。問意歟。延公云。能明了五識明了依歟。光胤申。不爾。行末爾也。雖然此先申分。意識五識明了事說歟。只五識取程無用。意識五識深明取境故非無用。為言。所詮請無用之問二答。非專為了助五也。自分本為。次答自分緣境。五深非無用延公云。能明了取設意識自分緣境。明了取。為五識明了依。明了依用。若爾助五令起分別依。能明了明了依用。分別明了依同實學者二義。言明了分別依攝之通同事也見。而此文分別。助五。明了。能明。說上各別通順歟。光胤申云同事。先能明了意識自分緣境說。助五令起為五為依事說故。二答以之為差別。能明了取故為五識為依。行末助五令起。明了分別同事云義此文得順違。此文上同實諍。此文順違。抑能明了取以五識意識明了義事。然實五俱論義重問。更事歟。此意識境取事。五識勝事也。殆為五識明了依由。上沙汰樣。取返五識意識為依此文取不審也。若又如云又於彼所緣明了取。例分歟。讀師云。不審也。延公云。此文二門顯歟。琳舜房云。此文第重問舉。例分歟。直此文五識意識依說歟。東院尋申(云云)時直說之樣仰(云云
一。名有分別事。古聞書可之。今沙汰
一。體數實事。讀師云。事簡體多事等之數簡。此文依同之體數簡。俱非等故簡之歟。私云。依同通共依歟事。今沙汰。古聞書盛沙汰
一。如五根識事。古聞書。可之。今沙汰
一。八識異不異事。一行所依緣事。延公云。行相體性通歟。讀師云。見分見。不及體歟。延公云。體異也。何不說之耶。評定曰。體性今成物柄也。以行相體異成故不取之(云云
一。能所熏等相各異事。評定曰。此皆以七識望第八異歟。七識中事行相所依緣說之歟。
一。水波等事。讀師云。水波一異中順何耶。此不異喻取之。何樣水波不一之喻取事歟。所詮二門相兼物歟。雖然順不異之邊歟。光胤申云。水波喻。波立水波時取歟。波止攝水時尚以取此喻歟。讀師云。水波時取也。私云。此事人之所存異歟。二邊共取歟。
一。定異應非因果事。評定曰。因果一異二邊共取之也。
一。如先所說。乃至。相所相事。讀師云。一異。非離非即前世俗門說。今不不異勝義門說畢說之。先如一異可說之事歟。
一。依理世俗一異同事歟。第二世俗也勝義異也。上所後三勝義。今第四勝義也。但今勝義論且取第四。實可通四真歟。楞迦疏廣釋之。光胤申云。抑上八識異不異能能見之。因果道理出第勝義如幻事等第一勝義此見通餘勝義處偏此談相攝之時。第四攝付論之面不審也。抑第四當文上異不異不見不審也。但第四屬可有子細。所詮上道理悉入。第四勝義樣歟。
一。頌事。光胤申云。無別無別。可通別見。不然第四勝義攝。又真門併定一過。
一。相所相無故。多能所相。所詮此頌通四真四俗歟。延公云。上異不異門因果等之能相所相有別。異不異二邊俱出之。而頌因果能所無別云事符合云古不審。此事肝要。頌所執能所無別說故。不相違上異不異門答(云云)私云。所相舉。
一。已廣分別能變相為自所變所依事。延公云。此結前歟。此文難陀攝歟事古沙汰也。攝者此分三分轉變。難攝歟。若不攝者。上三能變難陀不入歟疑。而是諸識轉識難陀一方料簡之。何不取耶。光胤申云。攝之無失。但文樣三分轉變見。三分廣說也。三能變相。難陀無子細。所依一邊攝評定曰。一邊不審云云讀師云。不攝無苦見。付正義結之歟(云云
一。云何應知。乃至有識耶事。光胤申云。此問第一云何應知實無識似境生問同事歟。又替樣歟。讀師云。只同事歟。但又替樣。
一。是諸識轉變一頌事。疏廣彼依所變一句見。讀師云。此頌重三句頌古沙汰。由我法種相轉彼依所變三句重淨也。但疏彼依所變一句相違。彼依所變之彼句。仍此一句三句攝故云爾歟。延公良公云。古重淨一句沙汰樣見。
一。此頌重三句釋事。延公云。第二卷所變段疏(云云第一卷。不分明之由。當座光胤申畢。
一。皆能變見相分事。光胤申云。此見相分。計所執歟。依他歟事古沙汰也。第一卷總標沙汰同。此尋延公云。古沙汰也。下所變見分所變異事也。評定曰。肝要。似言取置。能似所似門之似。計所執。若似之似。依他依他分似所執分。能似所似之似也。自體分依他見相被變起。似之似也。意云。自體分見相貌現云似。其姿相似似。其姿也。分形也。
一。讀師云。自體分轉自分似云似訓讀。能似所似門時。只常樣讀(云云)評定曰。此不爾。同事歟。別義道。
一。皆能變似之變言事。似言上沙汰畢。似不可混亂。上注似言事也。疏意付見讀師云。變言事。疏。安慧護法二家各兩釋。安慧變異二義護法轉變二義也。於安慧現義分總所執得也。依他體似言所執似依他也。皆能變見相分計所執分存也。變異義。演祕釋樣。所變依他用云釋也。仍異初釋也。變異自體分異形分起也故殊云變異歟。付之抑此依他用云。依他見相分歟。又不爾只依他之用不及分重歟事。其沙汰延公云。依他自體分目聊用起位。此分取云依他之用也。不及見相分。分無樣所執也。演祕所變之用是依他起釋此重也。疏變異義釋時。為見相分之用起也。云此重也。見相分之用云。即分。此意歟。琳舜房云。古樣申安慧之意。自體分起成分用云用分。所執也(云云)光胤申也。演祕釋前後相違。此用見相分用非分見。分之用用名。分用名分見。
一。讀師云。依他見相安慧師許歟事。古二義也。今依他之用。此事歟(私云。此事未定。分申。非其巷歟。所詮依他之用依他見分分許歟否沙汰異事可尋之。打任別事歟。)
一。護法改轉義安慧變異義事也。自體分形為見相分起也。現義者自體分分也。母如生子。別物變出。前義別不變出己形也。安慧無似有護法似無也。
一。今體能轉變也。非兩釋正否。總頌轉變釋也。諸釋共許也。
一。乃至二相事。此文第三句釋文。釋下句云不審也。安慧依總無立別無也。
一。有為無為若實若假事。評定曰。為無為假實相對也。讀師云。無為分別非所分別。只識之體取之。疏識之體見。肝要。不相應何分不離識耶。今分別分別不離識成。非五法事理門故。但無為體門寄取樣。色心分位所依取時自然隨被取歟。
一。假實門。實常住法。有為之相用皆以假取歟。評定曰。實門取也。常住法者舉顯也。
一。轉我法境相現事。難陀意。轉言依分轉出事轉云也。疏見分識能轉依分者此意也。似言。能似依他。所似所執(餘不及餘義也。所執也。)疏似境相現此意也。疏下文以是諸有轉似境之功轉變此意也。
一。此所執境。乃至實我法性事。難陀意。所分別執事不審也。何不取依他分耶。延公云。心實境虛之師故。依他分不物立所執。但可取之古申。
私云。此事且所執舉不出依他。存唯識境虛計故也。所執中中大事。樣妄境故恐背唯識志也。但轉變之言可含之。以下分別變我法相之釋肝要可之。頌含說見。此事古聞書可之。難陀可為八識遍計師之由沙汰之。
  一。唯既不遮等文事。
一。中道事。言中道正智也云此下釋也。光胤申云。中謂非邊。中先中歟。評定曰。中言中道料簡。此不審也。背釋故。讀師云。契會中道者。理理正智也。云意也。理中道取易知。讀師云。先年堯尋良英中道諍論。堯尋只中道也。非有物有謂誠事也。有云正智正解也。契正解中道也(云云)良英樣中途義云。中道故。非有非無中道云也(云云
私云。範之義非有之有云意歟。

第九二日(自又說成就四智菩薩慈尊說前二頌)

讀師云。能隨悟入事。疏二意。初意能字配十地位。能唯識也。隨字配地前。隨悟入也。付此地前隨悟者何隨。所隨之樣不聞。後意隨十地悟入云云)此解能隨二字地上菩薩也。隨者隨悟入意歟(云云
私云。後解意隨地意云事如何樣歟。疏隨義入十地云云義理悟入意歟。
一。相違識相智得名事。讀師云。相違申疏二釋。初釋相違境也假者。直相違不可云。相違之者也。主釋假者相違呼。後釋假者直相違云也。評定曰。後釋意。境相違即境歟。相違之境歟。光胤申云。人境俱別故(云云境相違即境見。假者人天鬼等相違。四四境相違存歟。院主云。初釋意。假者非相違云云相違識相智相違。不呼假者歟。讀師云。假者呼也。初釋意假者。直雖非相違相違境故釋名假者也。讀師云。相違三二釋。假者相違云此假者識云識此識因云相也。相者又境也。菩薩唯識悟云終智也。智者菩薩智也。一處四境之境了知。非唯識一處相違四境悟。悟入唯識也(云云)可見疏評定曰。相違識相智者。相相觀智云事歟之由治定畢。
一。空空唯空事。私云。六卷私記。今一處四境境即空定人空(云云)此樣可云一處五境歟。但祕釋別事見。又一類境更出見。可見演祕訓論評定之趣。讀師云。於今一處四境之境空定之人空也云云)延公云。一處四境所執依他二義也。但今依他之通也。讀師云。依他問答。光胤申云。非所執之由疏分明也。光胤申云。業力一門。何一處相違境耶。讀師云。無心勢力業力門不可成立故。光胤申云。常世界之樣見。心境事多。心此存。不隨心境現。併業力一門不隨心力也。若爾一處四境只業力此也。境實境業力一處令變。境融通須彌鐵圍樣。又融通一處四境。其樣。業力無盡此其姿得。葉道理也。所詮今樣不融通須彌等。偏業力唯識道理融通境。唯識道理歟。返返不審也。不融通須彌唯識。何以一處四境成之耶。又一處四境如幻道理顯。須彌等境如幻歟。只業力無子細。延公云。妄業唯識沙汰事也。唯識妄業此妄熏習付。色色其境相貌歟。境當不隨心。不知如幻所執也。光胤申云。妄業唯識返返誑詐事也。少乘等業力申。其業力唯識。云得。非業力門依唯識道理樣不聞。唯識不可成。所詮業力唯識力。妄業唯識妄業唯識。其唯識承併業力門也可申。實業力。唯識更。抑所執力。所執無法也。所執之力不得。延公云。所執之力其心力也。
一。無所緣識智事。良明房云。夢境時。心。筋事思。心境俱非實有。何云識現可得耶。讀師云。筋事思。心。筋事境。
一。自無倒智事。光胤申云。小乘等意。雖境實有迷悟申。讀師云。爾也。心境。愛著憎恚等無倒智不現申。但大乘愛憎恚等之過失。併心境置故也可存也。
一。隨三智轉智事。讀師云。初自在觀察等智也。此智力境現樣見悟唯識智第二番智得。第二智四智成就菩薩智也。
一。隨觀察者智轉智事。讀師云。此智樣更不得。向一境無常等時。其境隨。無常等見。境虛假存歟。
光胤申云。汎爾實體境境觀時事歟。疏一極微出評定曰。此得。於本來無常備。隨觀顯也。何以之證唯識耶。雖境實其境無常可顯故。讀師云。不得間。土代之樣定。新問答隨身。被讀上其趣髣髴也。大綱一境無常觀時。其境實無常定處。又空無我心空無我故。唯識也。境虛假也云趣歟琳云。此抄此趣也(云云)付之不審。肝要不得分止畢。
私云。此下疏能能開可須解。得事多。修法觀者事。二意。法契經等(云云)非一體上有多義事肝要。此證意歟。追可決之。
一。隨無分別智事。讀師云。此證又不得(云云無分別智實者真如事也。一切實境可顯云得(云云
一。皆非離自性事。自性子細多。可見疏。自性之體種類多故。唯識廣云一切也。
一。理證四箇量事。所緣法故第二量得。第四量。但對二隨一故量云爾歟。
一。極成眼等識事。讀師云。此量許如何光胤申云。離自云云。離不離沙汰出來。意許量體諍量申。其故唯識比量事也。光胤申云。於此量五箇量。初眼識量以平等識為同喻樣如何。讀師云。耳等識不緣離自等故也。肝要。不等邊為同喻也。耳等緣聲等故。
一。此親所緣量事。光胤申云。此六箇量也。總合立可過。色境望耳等可離境故。私云。如彼能緣之能緣見分自體分歟。古尋也(可見聞書)
私云。疏立此量事無用由釋云。謂前已言親所緣即是分。恐他謂非識為體。故今成之(云云)事也。可云無用歟。為恐為恐。
一。抑此量。唯識比量所依量歟事。讀師云。似唯識比量之案立(云云)良公云。此量云所依。或所緣法故云所依二義歟。抑論量所依。何論不立別樣立耶。延公云。別所依量不尋義歟(云云
一。所緣法事。私云。此量又無用也。隨一故可滿足故。光胤申云。如相應法之喻事具能立事疑也。但總成所緣義。今能緣緣事歟。就其相應法正心心所取故本質也。本質心心所心時相法也。何具所立耶。讀師不被申其由。光胤申云。於本質心心所四分相緣可作不離能緣之義歟。私云。不云即滅事一分相符過事可見疏。
一。我法非有等文并二行頌事。讀師云。此事大事也。中不及沙汰一法中道沙汰也。凡三性對望中道風情唯識也(云云)頌事。讀師云。唯者定義也。簡不取事。於此二都無○簡義故。故一切法非空非不空句。一法中道聞。及真假相依之有也(云云)此外事一法中道之才學也。良公云。偏說染分事其何事哉。讀師云。為今厭離也見(云云
一。事乖宗事。讀師之讀上疏四箇比量
一。處定事。讀師云。終南山一處山在處定故。望其處之。不望其處不見之。若境非實故。望其處見時境非實心力。不望其處現量可緣之。何處定不見耶。為言。
私云。此現量緣也。比量比量不望時思遣緣常事也。(可見疏)
二時事。讀師云。緣不緣時事疑也。心力境非實一切時可緣。何不緣之時分耶。為言。光胤申云。設非雖實。又心力。心緣思時緣。此難不得。評定曰。此難汎爾不緣之時難。上處定。其又寄時難也。意云。望其處時緣。不望緣事難也。
三相續不定事。光胤申云。相續不定者。相續有情也。有情不定難歟。不定難歟。讀師云。不定難也(云云)評定曰。上處定時定事樣也。其處定難處時定不難也。讀師云。此難意有情一處樹木緣時。境非實。何緣人不緣人。不定耶。必定何人緣之云不審也。私云。境非實故。人緣之。人不緣風情。為方。眩翳人。見髮繩等。無病人不緣之樣。為言。
第四用不定事。私云。此又不定不定不難歟。讀師云。眩翳人見無髮等用。餘人見有用。境非實何可無用。為言。返覆之樣易知。
一。如夢境等應釋此疑事。讀師云。中種種事緣時。方處有無終南山有無相。或處村園。或無之。此種種差別。皆以覺時跡形。汝疑以之可釋。覺境此。為言。
一。獄卒事。所執依他兩釋歟。二十唯識論引文所執釋也歟。可尋之。
一。香城事。讀師云。海邊宮殿似氣立(云云
私云。古聞書別樣申。可之。
一。何緣世尊十二處事。此疑只意法可說之何說耶。為言。
我空事。延公云。總緣也。我空歟(云云讀師心畢。
一。如色斷見說續有情事讀師云。為化當座機。佛化生有情說給事也。以之十二處說。主宰執見為遣也。化生有情事有情無。但法目。仍蜜以說給。十二處爾也。別等。有情實有斷見後有撥遣有情說。
一。為法空事。私云。唯識法空寬狹。獨作生空唯識非法空故。又唯識表。法空遮也。但遂歸一致也。
一。豈不亦空事。此問不得之由光胤申出畢。意云。為唯識悟入說法空云意。法空唯識之外聞。而何此問耶。讀師云。法空唯識法。一切得問也(云云
以上。
文三甲午九月九日至晚景筆功訖同十月十六日一校了。藥師寺英乘

論第七卷聞書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