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第九卷聞書第三

輸入者 彭忠琴

第百日(自十與三學相攝者至而皆攝在到彼岸

一。十與三學乃至一切有情事。
私云。律儀戒疏以七眾戒為體(云云)順西大寺義。戒疏有為無為無漏善法為體非有漏。有漏可斷故(云云)第二戒有漏不審也。可尋之。凡別解脫戒根本有漏沙汰之。轉成無漏勿論專。有漏歟。如今者。地前菩薩修證善法。非戒歟不審也。可尋戒家學者。第三攝生戒。疏謂正利樂三業為性。上應知(云云漏無漏沙汰。但上應知。第二戒樣歟此不審同事也。抑修證修證有為善法無為歟。正公云。三聚戒事。論文樣後二戒善見。順防發別體西大寺之義歟。讀師云。抑後二戒處防惡。西大寺如何得耶。光胤申云。發善家防惡此事歟。不利生之惡也。
一。此與二乘共不共甚深廣大事。評定曰。抑共不共云。三聚何耶。又疏引世親攝論四殊勝亙悉有共不共之義歟。隨一歟。色色評定。光胤申云。世親攝論四殊勝中第二共不共勝。即今共不共可見疏甚深廣大者。四殊勝後二也(可見疏此分治定也。)光胤申云。抑於三學戒學。對三乘共不共甚深廣大沙汰。於餘二學沙汰事有子細耶。讀師云。顯一隅令知餘歟不分明。
私云。此事古聞書。戒學戒相勝劣分明故沙汰樣歟。凡不審也。
一。定學四。乃至。之所行事。
私云。此定學。疏四種共第四定限見。又智光明通聞思修見。福王王譬喻見。福如王故有祕釋。常論義也。
一。此四所緣乃至。如餘處說事。
私云。攝論第八說六差別。其樣可見疏延公云。六中今論舉五二種種。不舉之。定體故別不舉之。
一。惠學三。乃至。如餘處說事。
私云。此三種無分別惠與上般若三種惠。上三惠於根本智談之。今三惠常加行根本三也。抑疏如六度中合五為說。後得等三智皆第六故之釋。可沙汰之。上第六唯攝無分別者後四皆是後得智攝。後五根本後得二智見。此於無漏六度別之歟。有漏六度加行智歟。可尋之。抑此三自性所依因緣所緣等事。可見疏段。又可見祕攝論第八釋惠學三種有十六門。今論。十六中舉自性所依因緣所緣行之五。疏此外舉助伴二。餘等言等之。第一自性者。離五種相無分別智自性也。五種可見疏。所依者。非心非不心。非心者。思量不為依故。非不心者。種類為依故。種類心者。非思量心歟。因緣者。種子也。易知。所緣真如也。三種惠共無分別惠故。取證如智也。行相能所平等平等也(云云)祕引無性釋可之。
私云。抑疏理智冥合平等平等喻出時。如取色見青等相。非此青相色有異故(云云)此樣理智冥合者。色塵青相異(云云體義差別理智也。
祕云。根本後得二智差別者。頌云。人正閉目。是無分別智。彼後目。後得智亦爾也(云云)引無性釋歟。又祕云。此差別相。如空與空所有光明。此故此智成無分別智云云)此根本智事也。
一。如是三惠。乃至。俱已捨事。
私云。現唯加行事付。何漸悟菩薩地前後不說耶。現唯加行未盡也云疑。疏此頓悟三乘各自位論之。若迴心皆通初二位(云云)皆言根本智漸悟地前二位起之見。可沙汰之(漸悟菩薩地前起根本智歟云論義。新物皆通初二位疏釋一方出難。)又見道位加行事。見道位寬。何不起加行智耶。良明房不審也。
讀師云。七地已前若種若現俱通三種付。此加行無漏歟(云云
私云。加行智通無漏歟云論義。一方疏加行有漏釋出。一方讀師被申違加行故釋。并惠學三下疏如六度中。乃至。後得等三智皆第六故之釋出。此事宗家二釋也。如下注。
光胤申云。疏加行有漏無漏云云)此加行有漏歟。凡加行智總限有漏見。無漏智證理本智。緣俗云後得。其外加行智不得。讀師云。八地已去無功用道違加行故(云云)此文樣加行無漏功用道故八地見。若加行智限有漏。八地純無漏故云。
私云。後因見第卷。能轉道下。疏處加行智限有漏歟通無漏歟問答。二釋作可之。今段祕二釋。私云。所有進趣皆用後得無漏起中任運趣故者。八地已上加行道事歟。四道中加行道八地。其後得智也云意歟。七地已前定可後得加行道。事新此八地限說。七地已前無漏加行智成加行道。八地已去後得成加行道事新義故。此釋歟聞。
一。加行加行道事。祕云。問下明菩薩一一剎那云云)如何今言見道等中加行耶。答。若加行道漏無漏加行智者是漏攝故不為例。或加行智亦通無漏。今依漏說亦不相違云云
一。自性攝。乃至。惠攝後五事。讀師云。若隨用攝之用者何用耶。光胤申云。師釋作用釋歟(古聞書可之。)
私云。作用者。施起戒資糧用。忍起助戒眷屬用事歟。此用門時精進遍起策三學作用故通攝也。私云。若隨顯攝時。精進戒學者。其相貌顯義歟。精進三學猛殊守戒相貌顯歟。
一。此十位者。乃至。俱唯無漏事。此十度五位現種心也。非三學事也。評定四。修習位其相最顯。修道位先最初釋不審也(云云
私云。五位中此位十度相貌顯也云事。釋置也。正現種分別事。現種分別五位次第釋故。下云於修習位等如次第釋之。其相最顯者。對五位皆具。其中此位最顯也。為言。
一。此下疏此中所說隨其所應未必一一皆爾事。評定四。道修習位中處付修道事歟。此得。其相最顯樣云爾歟如何(云云)光胤申云。此文總亙五位現種分別五位一一十度種現具足事。隨其所應可得云事歟。狹修道不可取置歟。疏樣此旨勿論也。其相最顯下牒釋(此分治定也)
一。疏此中約法種子說事。評定曰。無漏新種何不取之耶(云云)光胤申云。然初二位頓悟菩薩種通二種必定法爾種歟。不可通新種。餘不取新種不審云云
私云。若亙五位法爾種云事釋。又此中約法種子說。下通達位言十者等文付可得歟事可沙汰之。
通達位言十者雖無別行義說有事。
私云。瞻覺房撲揚講後論義。專慶沙汰歟。以此意可答之也。第九卷住緣起智處注。私云。此十度現種分別門。頓悟漸悟分別釋。上惠學五位分別門不分別頓漸人。偏於頓悟釋之事異因可尋之可沙汰之。八地已去種通二種現唯無漏事。
私云。問。八地已上五識中善亦非無漏如何。等唯無漏耶。答。五識中善既非增勝。非立為度故不相違云云)可得置事也。
一。此十因位。乃至。故未究竟事。評定曰。近大名言何義耶。讀師云。大尚得。甚深廣大殊勝六度可八地以上故。近者抑近大義歟。凡初波羅密近事同事歟。在間故。此事藥師寺懃緣房申。故性禪房得業被申事。撲揚釋近作二釋。一近無相。二近無功用云云)此事憶念事。為入道章釋歟。以上讀師說。
私云。歸宅處。同寺堯觀房光胤物語云。懃緣房申性禪房事也。吾物語懃緣房事也。此撲揚釋第三卷斷捨門下阿賴耶識釋下演祕釋也(云云)仍勘之處在之。祕云。疏瑜伽八初劫名波羅蜜多等者。乃至。初純有漏去。無相遠帶相修習此但名波羅蜜多。次通無漏無相故而得近名。後位無相任運時故為大。或言近者。近加行。雖有兩釋。後為勝所以者何。答。七地之中。亦有無相。而云何言近無相故名近耶。故後釋云云)此釋歟。近無功用第二釋正歟。凡波羅蜜多初位取其名下。後二波羅蜜多初位取其名下。後二波羅蜜德副名對。不副別德名通途。配初位歟。
延公云。一行中修一行者。初一行一行歟。初一行中首行。其外又餘行修後一行云歟。讀師云。首行外修餘行歟。但不分明。其外能一行中論義才學出來略之。
一。此義類差別無邊事。可見疏祕段。
一。十於十地乃至地修一事。十地首行也。(十度十地
一。雖十地行。乃至到彼岸事。六度一切行故。六度無餘行(云云

第百一日(自重障一異生性障至即是此中樂涅槃者)

一。重障者事。此二十二愚佛果障釋非正論。疏云乘文次對釋二十二愚義。乘文便故因釋佛果障(云云
一。一異生性障。乃至異生性事。大乘定性不定性無性有情異生性分別二障種立之。於定性二乘疏有二釋歟。或限煩惱或通二障。限煩惱釋以不障自業為其由。通二障釋以無性有情異生障返質之。取二障種歟。是一。
此才學新物一帖案之。煩惱性類限染污一性歟。通覆性歟。一方隨能持時何不判覆性耶。此例異生性覆出。又義門所知二乘覆判事出。一方自性染污種子爭通二性耶。隨論云下煩惱性類限染污一性見。
一。異生性三性事。疏有二釋。初釋限染污性。第二能持第八一門可判覆性類。隨所生染污性也。仍可通二性云云)遂云前取限染污初釋也。是一。
一。燈破西明要集三節事。一節本疏今斷能依故說所依斷(云云)意依斷能依異生性所依二障種斷也。要集嫌疏釋所依二障斷故。能依異生性斷云(云云)燈師破之。既異生性體亦是障。何不說斷。正與聖性相違故。入初地正說斷故。此斷時種子亦據增說故(云云)意云。異生性障體故。能依正斷見。隨其可斷所依見。是一。第二節事。西明異生性現種立之(云云)則執著我法此障云。即異生性障為證立此義。燈師破之。偏種上立。由釋。遂會即執著我法愚事二釋作。初釋答異生住狹。言障即寬。雖舉異生性。意亦兼所依。且如愚品尚總名愚。況執體俱是障故。故以初愚言此障(云云)此釋意汎爾異生性不相應能依立分也。重障門云異生性障時。寬兼所依異生性障也。雖舉異生性障時兼所依取也。故即執著我法愚也。為言。第二釋又解。執著我法即是異生性乃至。亦名愚等(云云)此釋異生性障異生性障寬狹不見異生性。障只同物也。執著我法愚非二障體。異生性故即也。為言。
燈第解。又解。執著我法愚。即是異生性。依彼我法種類立而得彼名。非即說是現種二種云云)文明六年。
三節事。西明意。不定性人。聖已去未大乘見道。前亦凡亦聖也。或唯聖者也云二釋作。要集斷唯聖後解勝也(云云)燈師破之。今謂前勝同本疏故(云云)延公云。異生性障一向不應分歟。所依二障體取加歟。二義也(云云)光胤申云。義燈二釋(第二節上注)延公云。其別事歟。迴同事歟。
一。異生性障通種現單異生性限種立之事。演祕云。依彼種立異生性故者問。若爾如何下愚相即執著我法愚是異生性障。豈此愚者唯約種談。答。性狹障寬。異生性障即通種現。謂異生性異生性種類現行想合異生性障無違也(此祕釋同燈初釋歟古聞書。)
一。二乘見道乃至。名聖性事。光胤申云。唯斷一種事。異生性立事二障上立斷時煩惱障一種分斷聖性也。付之不審所知上立片方異生障殘。何所依一方斷。能依兩方俱捨耶。為言。此疑樣。煩惱所知一異生性立。一方所依斷時所依。捨也。此樣。依取依斷能依可斷云。疏能依斷故所依斷(云云)此疑。譬能依斷時。一能依故。可捨樣。仍生空見道現前自然異生性違分。所知邊立方被捨也。故隨能依所依斷也。讀師云。煩惱斷能依異生性全哈事。金輪足一足。雖有方足上輪(云云)光胤申云。二乘菩薩二障時。唯煩惱唯斷所知事一種功力分齊故(功力分限故(云云))此樣。雖一異生性何分不斷耶一。真見道乃至。無俱成失事。
私云。有薩婆多伏難。小乘異生性修所斷惑也。修所斷見道前世第一法捨之故。正見無漏現起時已捨故。異生性得俱事。仍凡聖俱起過也。而大乘意。見所斷種立異生性故。見道無漏無間道俱起惑得惑得故。無間道正捨故。惑種無間道俱生。仍惑得。仍凡聖俱起之過。云伏難也。此不顧大乘宗義。以小乘宗義大乘也。本疏由薩婆多惑得俱故。今為此難。非就大乘解釋此意也。為答此伏難今文起也。疏云。令未來煩惱不生法中是為斷(云云
私云。斷惑樣色色習多。但此文樣分明也。
良明房云。類相種子生用不續。此名斷惑云云。延公云。斷惑形篇篇雖有申子細。今樣通途能義也。延公云。理證斷惑作用歟。理證斷惑歟。是一。先理證斷惑歟。斷惑理證歟。是一。(此離一念義前後事歟)此二條古沙汰也(云云)一猶明與闇定不俱生之下疏問答。今斷縛斷歟。相應縛斷歟。問答云。所知障斷粗重。體非縛法故。煩惱後二說斷(云云)可之。又此下前後對證文佛地論三師。引之廣釋之可之。
一。無間道時。乃至解脫道為事。此文生起問疏。疏云小乘難曰。無間道猶有惑得。可起解脫道與得相違。今汝無間道。已無惑種。何用復起解脫道為(云云)意云。小乘宗。無間道惑得故。解脫道要須。大乘意。無間道既無惑種解脫道無用也。
一。斷惑證滅期心別事。
私云。此無間道義意歟。其故為捨彼品粗重性故師下疏云。前解但為無為者。金剛心中第八已無漏明故不為佛(云云)此文分明也。前解者今文也。此初解意。粗重無間道捨之義也。解脫道一向答證滅期起此道也(猶有粗重論義也)無間解脫二道明昧。所證之理但名真如不名擇滅之祕釋此意也。雖然粗重無間道捨之也。依之金剛心無間道。粗重捨故。無間道捨師云也。
讀師云。解脫道捨師許此道理歟。事此上沙汰也(云云)評定曰。正義此道理可存事也(云云
一。為捨彼品粗重性事。
私云。第解也。解脫道捨正義意也。粗重者。無堪忍習氣粗重也。
私云。無間道解脫道二師。俱擇滅無為解脫道所證理非無間道歟。初師祕所證之理但名真如不名擇滅云。第二師及證此品擇滅無為釋故。
私云。第二師下疏問答。問意。取意。抑不斷煩惱種子無間道不斷煩惱粗重無間道斷法。重意云。無間道斷種體。粗重解脫道可申。而無間道不斷種子不斷粗重。遂有何所斷起無間道耶。為言。(以上問意。取意記之。)答意云。無間道所知無間道也。斷道爾也。離所知煩惱斷道。仍所知障無間道煩惱種永伏。所知障解脫道煩惱粗重也。故無間道專本障所知障不可有所斷體云疑不可來(以上取意記之。)
一。所知障所攝定障粗重異。煩惱粗重。無間道斷之事。此下疏問答也。疏云。問。若爾如二乘者。唯斷定障不斷種子無間道位無粗重。何用復起。解脫道為答。無間斷粗重。解脫道自在故(云云)此問答樣定障無間道斷粗重也。重意云。菩薩煩惱粗重。無間道不斷無過。其故無間道所知障道也。而定障二乘伏時。受伏在無堪忍粗重斷。其無斷體。仍粗重無間道斷之。解脫道自在故。二道差別。粗重起無間道要須故也。煩惱粗重異之。仍解脫道捨粗重也。上。古聞書云。定障粗重所斷故無間斷之。煩惱粗重外。所斷所知障故粗重解脫道也。
私云。無間斷粗重釋佛果論義付。淺深中將得自抄。東院御物語子細。私云。無間斷粗重下祕云。義釋無間道時伏受等種解脫道位除彼粗重(云云)此義釋違疏無間斷粗重釋見。而無正義能破。尤可尋之。
一。所知障無為歟否事。疏祕段可之。
一。所知障無為得否事。疏亦顯所知障不得無為乃至。而有差別之文。釋祕云。疏亦顯所知不得無為等者。詳曰。今助一釋。斷所知障無為。如顯揚云。不動無為者。若障得擇滅所攝。攝障即是所知障攝。此論下云。許無住處亦擇滅攝。經言三乘差別等。而煩惱說。亦不相違云云)本疏意斷所知不得擇滅。祕助釋得之。無為三乘差別者。縛斷門事(云云)此下第無住處涅槃擇滅歟否。二師依可有治定歟。
一。雖見道生。乃至。是根本事。
私云。諸果等之等。惡趣非業及非異熟云云)何物耶。又等人天分別云云別報不善業果歟。私云。抑能起煩惱者。煩惱所知二障兼見。可見疏。
一。由斯初地乃至。後准此釋事。
私云。以異生性障。即深密經二愚文也。古聞書云。於重障第一異生性障第四徵細煩惱現行障。障愚寬狹。餘八重障。障愚無寬狹見可勘之。此樣異生性障狹。煩惱所知二障體也。二愚時第二愚果故。異生性障愚體寬狹。抑即是惡趣果等等。疏云。如次前等字等善趣之中分別所起別報果及果等。直言惡趣。攝不盡故(云云不善業歟。一惡趣雜染二詞事。疏云。雜染之言。通善趣分別雜染故。前無記。若斷縛。修道所斷。今言彼果不生斷。如緣起中說故。以上。次下文云。今此第一所發果並言趣者。毀訾言也。說半釋迦惡趣云云)一應知愚品總說為愚事。愚者無明事也。業品雖其體非愚。愚所發業。惑愚所感果故總云愚(以上惡趣雜染愚)又執著我法愚中非愚等。是愚之品故云愚也(以上我法愚也)
私云。後准此釋論文事。疏云。後諸地言。愚准於此解。如第地業趣愚非是愚故(云云)可之。
一。或彼唯說。乃至俱起二愚事。評定曰。見云利障品。非見云鈍障品。此餘煩惱也。此餘一切利鈍二障不云愚。愚體取利鈍障俱無明也。疏云。此師意說。唯取無明非見俱。為利鈍(云云)延公云。煩惱今利鈍障利歟印歟。讀師云。見分別鈍歟。
私云。執著我法名言。標見名歟。惡趣之名顯鈍障俱起之愚樣如何。愚答云。疏毀責名趣(云云)如初釋惡趣得歟。一私云。抑此釋意重障無明一法為障體歟事可沙汰一節也。疏云。說十地中斷無明故不取餘煩惱等也(云云)一此釋意。障寬愚狹歟。今論異生性障分別一切二障。經二愚無明一法故。此一節可沙汰之。初釋寬狹顛倒
一。彼粗重言。乃至。例此應釋事。
私云。釋經粗重二釋。初釋於惑種現種云粗重現云二愚俱斷故。
延公云。二障現行地前久已伏。現行分已滅。何見道位新云斷耶。
光胤申云。此尋疏問也。疏云。問。現行久已滅如何言斷云云)答。文云。五九說。諸煩惱斷略有二種。一諸纏斷。二隨眠斷云。故二現行亦說斷(云云)此上一重問答。問意經何伏現不云斷耶(云云)答。意難領解可見疏(追案云。疏第重問答異生伏道事歟。)光胤申云。所詮種子現行云斷何程事。現行止分。不可過伏。伏有多重故。而伏疏第重問答樣不可云斷見。返返不得。但上現行種子功能損外規行伏何事耶。延公其時申。勢分伏云現行伏。損種子種子伏(云云)此分一其理。此樣。斷。種現斷分別其理歟。愚推云。永現行現行斷。永種子不續云種子斷歟。
一。或二所起。乃至。此亦應爾事。
私云。無堪忍性者。習氣粗重也。
評定曰。此釋意。二障種現體俱二愚攝歟(云云
私云。初釋意。習氣粗重斷經二愚攝歟。又粗重言專雖取種。兼取習氣粗重歟。將又總不說之歟事可沙汰之事也。第苦根出離事。可見疏祕。常論義也。憂根例難會祕釋者此下。
一。後粗重言例此應釋事。疏云。後諸地粗重准此為解(云云
一。雖初地所斷。乃至。非此所說事。
私云。異生障者。意所知歟。廣通二障歟事也。論二釋歟。今文所知釋歟。又無明不染污者。以來廣取二障釋歟。凡於重障。正種現體斷申。後九地障。偏於所知論斷初地金剛心二障斷也。於粗重論斷。地斷通煩惱也。抑世親攝論無明染污云云)非染污者望二乘說也。若初地障通煩惱。望二乘染污故除初地無明非染說。何云十耶。
私云。抑此釋意。能依異生性所依所知分望二乘可云非染污歟。是一。又異生性異生障有寬狹存歟。障門所依取加故。平異生性寬歟。是一。設所知邊立分。望二乘雖非染。煩惱必定染污。何混云無明非染耶。若或云。非染少分染污。付九地多分。文總意別。十非染。初地一向染污意有何過耶。是一。
以上此等節節付初釋可沙汰之。凡異生障限染污歟。通染非染歟。疏二釋。上重障者。一異生性障下。前為善云限染污釋正。其第二釋非染通云。望第八談門也。非望二乘所詮今意所知初釋異生性障一向所依。取意歟。不審也。可尋之。
一。彼是共故非此所說事。延公云。今論三乘明論也。何二乘共法門不說之耶。讀師云。三乘合明大綱歟。望事不說勿論也。
私云。若煩惱斷二乘斷道意歟。將亦總共分。不可說之。不共分可說云意也。二邊徵可沙汰之。
光胤申云。此樣。二乘見道現在前時。唯斷一種云文。如何得耶。共分不說之。無用也。又下二障伏道三乘伏斷分明之。其四諦緣起法門。乃至。第九卷真見道觀門等如何。
私云。二乘共分大乘分不說之見事也。總二乘性相不可談云事。
一。又無明乃至。故此不說事。
私云。此釋無明云中。異生性障不可入之。異生性障見所斷故。付修所斷無明也。此釋異生性障異生性也。更差別存歟。其故疏此故知。其異生性不染污。私云。准此故知。異生性障無明。以異生無記故。非准智障(云云異生性障染污釋也。付之所知上立分。所依付見。何望二乘不云無記耶云疑。推答云。能依總合立異生性故。所依二障取分不可談之。歟。可尋之。
評定曰。唯依十地十地言總意別也。實可云九地云云)或評定曰。初地修所斷也。仍云。十地非文總意別(云云)此樣可爾。讀師云。住障加三十樣可爾(云云
一。而非正意事。
私云。菩薩斷智菩提。又留煩惱助願生故。煩惱粗重。伏煩惱菩薩正意正意者。非本意云程事也。其非正意由以不斷隨眠之也。疏云。而非正意所以者何不斷隨眠云云)所以者何者。一句加。明知。不斷隨眠。而非正意之由也。正意可斷之故。私云。抑此第二釋意。初釋異生性所知云嫌。異生性障體廣取二障云事歟。將亦兩釋。世親攝論無明不染污異生性障歟。不攝歟。差別。今論異生性障所知事二釋共許歟事。尤可沙汰之事也。
今度評定一不分明大旨。後釋異生障廣通二障之樣。所詮重障初地入心金剛心障通二障間限所知之樣被治定歟。付隨眠取障體之通也。
延公云。金剛心煩惱菩薩正意歟。而非正意內歟。讀師云。正意也。障佛果涅槃故。隨眠故也。評定曰。煩惱重障斷之。又伏煩惱同事歟。讀師云。粗重附在所知故。斷所知自然斷之。伏煩惱自然伏也。非正意。光胤申云。初地分別煩惱讀師云。金剛心煩惱同事也。障見道故。
一。二邪行障乃至。誤犯三業事。評定曰。邪行障得名。良明房云。疏云。十地邪行眾生身等障(云云讀師云第。地斷犯戒之愚邪行三業障歟。仍云邪行也。
私云。能發所知障所發三業邪行障也。
一。所知障事。此下問答。疏云。取意非正文。前二生死所知不發業。今發業如何相違耶。以上問也。答云。此正文也。若發業招生死所知障即不能。非縛法故。前二生死此不不發。若障智三業不招惡果。此亦能發。此文所明但是等流增上云云
一。法執不善事。此下問答。問。法執既通不善。何故非縛。答。不由不善即是縛。如心王等性即非縛。法執但由煩惱俱故令成不善。非性是縛。既爾何故不感異熟。今實義者雖不善俱。仍名無記菩薩二乘所望各別。即通無記故。不能招異熟果等故無前難文。
私云。法執不善者。四見疑招歟否事可沙汰之。
一。彼障地。乃至。不了業愚事。
私云。業趣愚趣毀責名也。正取惡趣果故非名趣。誤犯三業故思業感果也。所知障故也。疏云。名趣。乃至惡果故(云云
一。或唯不了業愚事。光胤申云。此第解總非二愚異釋。第二種種業趣愚異釋也。或仁申歟古聞書歟。此或唯微細誤犯愚。不了業愚種種業趣愚歟。今沙汰此分治定也。亙二愚異釋也。上利鈍障果。評定曰。業愚則不了愚。不了故也。不審也(云云
私云。或唯不了業愚釋意。今論邪行障限愚外歟。將亦障廣愚。狹歟事古沙汰也。料簡。於重障第一異生性障。第四微煩惱現行障除外。障愚無寬狹見。樞要見。故或唯業。第解意。邪行障限愚體歟。愚者無明一法異義也。注義此能歟。
一。三鈍障。修法忘失事。評定曰。此障正三惠障歟。勝定總持障歟。讀師云。彼障三地勝定總持之下文。廣障勝定總持歟(總持者。法‧義咒‧忍四種中法義二也。)
一。能發所發樣事。疏云。定親發修惠。總持親發云云)延公云。勝定之外所發修惠者。能發定時惠歟。能所發凡可前後事歟。讀師云。所發能發定時惠也。光胤申。疏釋定修惠差別。言修惠因修此惠故言修惠。從因為名。非修即惠。修是定故(云云
一。欲貪愚。乃至。依彼轉事。
私云。此障定修惠也。
讀師云。欲貪煩惱見。愚者所知障也。欲貪之愚歟(云云
私云。疏云。多與煩惱欲貪俱故名欲貪愚。非所知障欲貪云云不審云。欲貪愚障定修惠樣。
光胤申云。疏云。即由於五欲起貪多住散亂。障於定及修惠(云云
私云。抑所知欲貪過失。直依此過失可障定惠。何至此障別實煩惱俱起義耶。私云。推云。所知障下地體迷過失故。迷用煩惱邊住散亂過失顯歟。何故云煩惱歟。
延公樣評定曰。所知障煩惱同緣境住散亂可障定惠。何強可煩惱耶。上趣也。讀師云。無殊成敗。延公云。彼昔多與之多言。顯法爾別體所知也。古沙汰。意云。多言少分欲貪不俱行。所知故。光胤申云。對地上煩惱已斷所知置多言古申樣。昔言欲貪俱故位指。不俱可在地上。為言。凡法爾別體所知論義也。常取異熟生人執等。此非所知障歟。又所知法爾前體取義歟。其物體當座申出也。追憶處忘卻。重可思出歟。
一。二圓滿聞持陀羅尼愚事。
私云。障總持思二惠見。
一。四微煩惱現行障事。
私云。我所邊見愛見俱行定愛法愛也。
評定曰。抑同體起故說煩惱名。一切所知皆爾也。至第四地障別立煩惱名事有子細耶。光胤申云。見取義。根本。於法見立我名云法我見我門根本故歟。何云煩惱歟。一向當座假令案推也。讀師雖前無印可之詞。凡心之氣。
一。最下品事。第六分別見等法粗猛故品名。不善故名中品望彼品行相最細無記故云最下品故見。
私云。抑不非緣故遠隨現行故二故。最下品故外見。則最下品故加。三由云微細歟。而不作意緣遠隨後二由。疏為最下品故由見。返返不審也。後二由微細之由最下品加三故歟。此事可沙汰之。
一。彼障四地菩提分法事。疏云。問。如何見等障菩提分法。答。其由有身見等俱。愛迷執身故。不得身為不淨觀法為無我等故。障菩提分即通障也(云云)一延公云。雖有別頭生者。皆多分與煩惱一體俱起故立煩惱名(云云法爾別體所知文分明也(云云
一。初二三行施世間事。延公云。施修之修者忍歟定歟。讀師云。定歟(云云)光胤申云。疏世間有情多作此三福事故(云云)定取見。三福業者施戒定歟。相世修者此事也。一寧知此與第六識俱問此者。煩惱限歟。通所知歟事可沙汰之。二身見等指此。二身見等煩惱所知二見云釋正釋也。若爾此問此者指煩惱所知。第七所知八地猶行。何云方永不行耶。隨第七識我執見等(云云)限我執見。此事今度座評無餘義限煩惱樣。實左樣可違論文故。凡寧知此與問狹。煩惱問事疑。寬所知亙第六非第七由可釋故。與無漏道生空無漏道也。無餘義。
一。與餘煩惱依持事。評定曰。餘煩惱者。第六煩惱也。第七惑歟。讀師云。第七見。餘貪嗔等也。七地以前第七貪嗔現以。第七見七地行事證也。伏滅見等可伏貪故(云云)光胤申云。七地以前第七煩惱悉伏滅。第六煩惱何雖欲故起不可起歟。所依斷惑故。依第七煩惱依持故。起煩惱時第六惑現起歟。何與餘煩惱依持故。指第六惑云餘料簡一理歟。
一。此粗彼細伏有前後事。
私云。此下引本經隨眠文。三隨眠沙汰一向略之不及沙汰止也。私云。第七煩惱所知伏位事。古尋也。八九十地漸次伏歟。金剛心前念伏之歟。由前道力折伏後地所知障現樣。鄰次前道伏之歟。至第二障伏斷沙汰之。
一。定愛法所知障也。所知障攝定愛法愛之文分明也。此二愛久執客執事沙汰也。一於第四地障愚障寬狹事。上注樣。除第一第四無寬狹得。第四地障愚可有寬狹歟。隨二愚如次定愛法愛也。障體慢等煩惱。并俱行惑品定愛法愛等寬取也。障寬愚狹歟。
一。五於下乘般涅槃障事。
私云。令厭生死樂趣涅槃真俗隔歷意樂也。苦諦欲諦也。涅槃真諦也。欣厭隔曆思也。五地斷此畢。真俗不二悟出來歟。二愚如次欣厭苦欣滅惑也。
評定曰。此苦欣滅善心思歟。所知障思歟。延公云。善心思歟。惑障現起時。一切生死住著。背涅槃過失。豈有欣厭思耶。依此障善心中令此思故。關障過歟。光胤申云。染污心可有欣厭思。吾等者。晝夜染污淨土欣之。聞惡趣厭之。苦欣滅亦爾也。外道涅槃神我者此欲。
私云。後見疏由所知障善心等故有欣厭云云善心思歟。
文肆乙未南呂上三之天寫之訖。
藥師寺末學英乘

論第九卷聞書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