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284
釋論指事上

沙門空海
輸入者 焦遠蘭
    一校者 焦遠蘭
    二校者 呂廣林
    改稿者 張曉云

第一

種論名(一代種種論萬九千部。皆攝此十。)
馬鳴所作論百部(十種義論攝。)
一藏下藏(三藏攝。此通諸藏。別阿毘達磨攝。)
一代種種經百洛叉十二部經攝。此論通以此百洛叉經為依。)
此論別依經百部(各列名字。)
六種馬鳴出世之事。
總歎如來八萬四千八種功德之中。種最種勝。種業種遍。四種智四無礙種僧四種法三聚正定不定。)信十種義
建立五分名(一因緣。二立義分。三解釋分。四修行信心分。五勸修利益分。)
以上總說此。
造論八種因緣總持論八十因緣此八攝。)
師弟造論本願事。
立義分三三法名數之中。
十六所入本法。十六入門。及不二摩訶衍摩訶衍總說有二(一法二義。)所謂法者謂眾生心。是心則一切世間出世間法於此心顯示大乘義。是心真如相即示摩訶衍體故。是生滅因緣相能示摩訶衍相用故。所謂義者三種。一體大(謂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減故。一法二門。)二相大(謂如來藏具足無量功德故。)三用大(謂能一切世間出世間因果故。)釋曰。此三門所入根本總體門。更一重門。二能依趣入別相門(更一重門。)三通達軌則不動門。摩訶衍者。總者即是所入根本總體門。即是根本摩訶衍中有差別。一者一體一心摩訶衍。二者三自一心摩訶衍。三者無量無邊諸法差別不增不減體大摩訶衍。四者寂靜無雜一味平等不增不減體大摩訶衍。五者如來藏功德相大摩訶衍。六者具足功德相大摩訶衍。七者能一切世間因果用大摩訶衍。八者能一切出世間因果用大摩訶衍如是八種摩訶衍法皆從能入立其名。謂以一體一心而為其門所趣入故。一體一心摩訶衍乃至以能一切出世間因果用大而為其門所趣入故。為能一切出世間因果用大摩訶衍。譬如轉輪聖王隨其相立名字摩訶衍亦復如是。隨其門相立名。總持論中開八十門廣釋根本摩訶衍法。今各攝十成一種。故唯立八種。所入總體有八。能入又八。第四種法中各三門所依決定門(上云所言眾生心者是。)二根末分際門(上云是心則一切世間出世間法者是。)三建立二種摩訶衍門(上云於此心顯示摩訶衍義者是。)四眾四生。何故不二摩訶衍無因緣耶。答。是法極妙甚深獨尊機根故。問。何故離機根。答。無機根故。問。何須建立。答。非建立故。問。是摩訶衍諸佛所得耶。答。能得於諸佛。問。諸佛得耶。答。不故。菩薩二乘一切異生亦復如是性德圓滿海是焉。所以者何離機根故。離教說故。八種本法從因緣起。於應機故順於說故。何故應機根。有機根故。問。如是八種法諸佛所得耶。答。諸佛所得。問。得於諸佛耶。答。不故。菩薩二乘一切異生亦復如是修行種因海是焉。所以者何。有機根有教說故。乃至云。三世塵數佛皆悉乘此三二種甚深安車達於清淨無上地。

第二卷

種論四種等法門二種之中。 一一一心十名義。二三一心十名義。
十名諸佛一切法根本名字二門名字之中。一心真如門。種名。二心生滅種。
二種本法三異同。二種法門七異一同。真如門一住地生滅二種住地向上向下門。)五種言說二種名字(名二字二。)心量。三離(言說心量名字。)三不離一如如如說。二寂滅寂靜念三字影名虛空字。)十種如來藏四種無為(體用五種有為(體用種識阿梨耶識

第三卷

清淨本覺之中(種本種覺。)染淨本覺(十本十覺。)清淨始覺染淨始覺真如十如。)十種義虛空染淨虛空。)四種四相(一粗重過患。二微細過患。三無常功德。四常住功德。)四相五住(一十信位。二三賢位。三九地位。四因滿位。五果滿位。)佛地功德。決擇始覺決難二門(一宗決斷。二望別(決)斷。)決擇未始二覺決斷不斷無明(風喻。已說本有智清淨門。已下自在無礙門。)
六根作佛名字
眼光明日月如來。耳音聲梵響清淨如來。鼻香積芬流圓滿如來。舌一味無雜平等如來自覺觸分明顯相如來。意智慧明達遍染如來
相用四種大義
釋曰。如實空鏡清淨本覺三世間中皆悉不離。而為大法身之果。三種功德圓滿(文)

第四卷

六種無明。闇無明種名。歸德成幻力無力三相(業轉現也。)六相智相相續相取。名字相。業相業繫苦相。)八識(又七。又四。又二。又三。已上本上無明略釋。已下總蘊一切染淨諸法更作二門表示造論真實本意。)同相門(此示一真如無餘法。)異相門(此示諸法種種名字等。)
明心生滅字已。已下直釋生滅因緣
意識五種名。釋二門(攝義顯宗生解門隨文散說決疑門。)
根本無明隨緣本覺各各二因緣。此中說末那(已上隨文散說門畢。已下相差別門此三義。)
唯心迴轉門(已上廣大末那轉相門訖。)
分別事識轉相門。本復次言意識者(云云四門(已生滅因緣決擇已畢。已下示因緣殊勝不可思議之相。)本無明所起識者(云云)說六種染心有五門。(已上因緣殊勝門。已下顯示生滅相差別。)

第五卷

本復次分別生滅相者。四行。釋五門(標釋俱成示相門。二率相屬當假入門。三顯示粗細所依門。四本覺對治次第門。五發起問答決疑門。已生滅之門決擇分已焉。已下顯示染淨相熏相不斷絕義。)
本復次四種法熏習義(云云三祇。四熏者。一淨法真如。又二(一相熏習。二用熏習。)二一切染因名無明又二(一根本熏習。二所起見愛熏習。)三妄心業識。又二(一類根本熏習。增長分別事識。)四妄境界六塵。又二(一增長念。增長取。)
有五門。一總標綱要門。有六一相待相成似有意。二本無性空非有意。三相待相成顯空意。四自然虛空無礙意。五非作非造自然意。六不守自性無住意。)二立名略示門又二門(一真法相。二染妄法相。)又三種義無明二業識。三境界。)三通釋熏習門。又二門(一比量譬喻二法喻合說。)四分剖散說門。又四門一門。又二門。又五盡不盡別門(此中說本因果。始因果本有三身十地等義)淨法熏習。此中有二(一法自然熏習門。應化常恒熏習門。)此中說本覺無明一異等義。又說木中火等因緣法譬云云。已上染淨諸法相熏相成不斷絕義決擇門。已下分明顯示生滅門中三種大義。)

第六卷

本復次真如相者。三門。一體大義門(又二。一人平等二時不轉。)二自相大義門。三門圓滿功德門。二問答決疑門。三別釋廣說門。)三自用大義門六門本願無盡二離不著。三能所平等。四無相現應。五隨見粗細。六問答決疑。)自相大義門有六種性功德大智慧光明義(本覺般若能除無明闇故。)二遍照法界義(本覺般若照達一法界源故。)三真實識智義(本覺般若遠離虛假故。)四自性清淨義。(本覺般若非得他力故。)五常樂我淨義(本始二覺無始遠離四障圓滿四種自然德故。)六清涼不變自在義(譬如明境之南北相具隨違故。又為七名。初二各二。次二中三。後二中如次開四三。又為五名。最後一中一故。不八變二及自在故。)此中說果子譬喻云。染淨法數平等。(已上自相大義畢。已下示自用大義門。)
用大義門有六(各如前列。)此中說三身義。如是三種甚深大義二種門中云何安立。謂真如門中三種大義唯各立一。無雙立故。若生滅門中三種大義者。三種大義具足雙立。無前後故。以之為別。是故陀羅譬喻經中說。有體大義無相及用。有相大義無體及用(如門)有用大無體及用(如門)如是三大第一第二一。復次有體大義當有相用(生門)有相大義當有體用(生門)有用大當有相(生門)如是三大第一第二一。不相捨離故(已上說三種大義門訖。已下說門自入門異門。)
本復次顯示從生滅門即入真如門(云云)釋曰。此文對治廣狹小諸異執。已下說對治邪執正解門。)
對治邪執者。四門。此中說人執等(已上說對治邪執正解門了。已下說分別發趣道相。)

第七

分別發趣道相者。三種發心。一信成就發心(一直心。二深心三大悲心。)此中摩尼喻。解行發心。三發心。釋曰。此二門。此中說五種信成就近。信成就種名。發心四緣廣說摩尼喻說。初發住八相成道。五種異說退不退

第八

此說修行信心分。此中說六度等。又說止觀種種方便支具等。

第九

此中廣說種種事及對治門。並說讚歎三昧功德等。



此中說兩輪具闕益損門。又說勸劣向勝不退門。又勸修利益分。
此中說此授不二摩訶衍三自摩訶衍。又說龍猛菩薩勸誡

釋論指事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