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378
菩薩戒

輸入者 錢冬霞

夫授菩薩戒行事之儀。略為二門

第一導 第二三
三請師 第四懺悔
五發心 第六問遮
第七授戒 第八證明
第九理相 第說相
一廣願 第二勸持

第一

應先問言。欲受何戒。佛法大海深廣無岸。信能入。由信故。三學可成。菩提可至。故三學中。以為首。菩提曠略。資糧生死大海船筏。三途病。為良藥。然種。五八十具菩薩律儀金剛寶戒五戒報人。八戒報。天十善報。天。具足戒者。出家大戒感小解脫三明六通無餘永寂。可示四教菩薩戒五戒菩薩律儀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報得佛果三身四德相好不共一切功德。此即又如來一戒金剛寶戒。是則常住佛性一切眾生本源自性清淨虛空不動戒。因此戒以顯得本來本有常住法身三十二相。今既不人天果。不求聲聞佛果。不求小乘人所見佛果。不求通教三乘佛果。不求別教菩薩佛果。唯欲專求圓教無上菩薩佛果。唯欲專求圓教無上正等菩提。須具六法。方可得戒。一者以授人。謂能授戒者。須預知頒類及以人數。於中几許。中國邊方餘道雜類。雖安樂八苦交逼。四蛇競煎。四大危脆。念念不住。六賊爭驅。新新生減。設餘戒。雖報人天。不免沈沒。二乘小果永涅磐。三教菩薩迂迴曆劫路。故須發誠誓求圓果。二者所依處。先須諸白無。外障壇場莊嚴清淨。皆令地鋪。使受者受稱。三者秉法。四者專求道。五者生希有心。如貪如鐵如病如怖。得寶得食得醫得安。不生一念散亂之心。無懇誠。徒勞彼此。六者專為利他求戒。以菩薩發心利物為本。發大勇猛不身命。誓與眾生同入真如法大海

二三歸。

三歸者。應教了等。願從今身未來際歸依佛兩足尊。歸依法離欲尊。歸依僧尊。
弟子等。願從今身未來際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
從今已住。稱佛為師。更不歸餘邪魔外道三寶慈悲攝受愍故(敬禮應須三寶廣明一體三福所依境復此境有於別相住持等用之也)。

三請

我等。今從大德菩薩金剛寶戒大德不憚勞苦。愍故。
請聖和上詞。
弟子等。一心奉請靈山淨土本來常住釋迦如來正等覺。為我作菩薩戒和上。我依和上故得受菩薩戒愍故。
請聖羯磨闍缽梨詞。
弟子等。一心奉請涼山中金色世界文殊師利種上智尊王如來正等覺。為我作菩薩戒羯磨闍缽梨。我闍缽梨故得受菩薩戒愍故(請聖教闍缽梨)。
弟子等。一心奉請知足天上四九重摩尼寶殿。當來導師。爾勒慈尊正等覺。為我作菩薩戒教授闍缽梨。我闍缽梨故得受菩薩戒愍故。
聖尊證師詞。
弟子等。一心奉請十方淨土一切如來正等覺。為我作菩薩戒尊證師。我依尊證師故得受菩薩戒愍故。
請聖同學等侶詞。
弟子等。一心奉請十方一切大菩薩摩訶薩。為我作同學等侶。我依同學等侶故得受菩薩戒愍故。
從傳教師乞戒詞。
族姓大德。今正是時。願施我菩薩戒法。
戒尖起師詞。
敬白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大菩薩此等。求我白。諸佛菩薩。欲從諸佛菩薩出家菩薩戒此等。已發大願。已有深信。能捨一切。不惜願諸佛菩薩。憐愍故與等菩薩戒

第四屬懺悔

無始已來。誰能無罪。或有重罪障不發。故須懺悔。故曇無識。三年始獲。故有上行之人。宜應靜處。別置道場事理行精誠懇到。品相現。戒品成。今此通方被時行事利根之士逐語想成。宿種見。加成辨前事。故今略世善利物之儀。於中為三。先明懺意。次明運心三正說罪為懺方法。初云。意云意者。夫言戒者日淨法法器清淨方進受。潔潔易受染色。是故。先教懺悔洗浣。亦如浣故衣先以。灰汗後用清水。然佛減後向千年。正法沈淪邪。法沈淪邪風競扇。眾生薄祐生在此時縱有聽聞受猶如書水得久停。中造人可成就。良豈惑障深厚見反鏗然。若不於慇重之心。罪無由減。罪無減戒品難期。是故不可輒而受。然懺悔法三種。品懺者。舉身投地。如大山崩。毛孔流血中品懺者。露所犯。悲潤流淚。下品懺者。通陳過咎。隨師口言。今雖下品。猶請諸佛菩薩證明諸佛菩薩大慈悲令於法界眾生異。雖眾生猶如赤子。然有行發精誠。如請大王先淨舍。亦如濁水日輪不。現。三世諸佛皆因此戒得成菩提。次運心者。雖從現說罪名種。然無運逆順十心重罪方減。故天台大師止觀懺淨文中云。當識順流十心明知過失。當運逆流十心者。一者自從無始闇識錯迷。煩惱所醉。妄計人我。計人我見。身入妄想顛倒妄想顛倒故起貪嗔癡。癡故廣造諸業。業故則流轉生死。二者內具煩惱。外值惡友邪法。勤惑我心。僧加隆盛。三者惡緣既具。能內減善心。外減善事。又於他善都無隨喜。四者縱恣三業不為。五者事雖不廣心遍布。六者心相續晝夜不斷。七者過失不欲人知。八者魯扈底究不畏道。九者無慚無愧。十者撥無因果闡提。是為順生死流昏倒造惡。廁蟲樂廁不覺不知。積集重累不可。稱計。四重五逆極至闡提生死浩然而無涯畔。今欲懺悔當逆此罪流。用種心翻惡法。先正信因果決定NN然。種雖久不敗亡。終自作。他人受果。精識善惡不生疑惑。是為深信翻破闡提心二者自愧剋責。鄙極罪人羞無BN。習畜生棄捨第一莊嚴。咄哉。無鉤造斯重罪。天我屏罪。是故慚天。人知顯罪。是故愧人。以此翻無慚無愧心。三者道。人命無常一息不吉歲長往。幽途綿邈資糧。若海悠深。般筏安寄賢聖訶棄。所恃怙。年事稍去刀風不奢。豈可晏然坐待酸痛。譬如干失耳尾牙。許睡望脫。忽聞頭心大驚怖。遭病。尚不為急。死事弗奢。那不怖。怖起時。如履湯火。五麈六欲不暇貪染。如阿柯王聞SY陀羅朝朝振留鈴朝振鈴一日已盡六日當死。雖有五欲一念愛。行者畏。苦到懺悔。不身命。如彼干決絕所思如彼怖王。。以此破不畏心也。四者當發露罪。莫覆瑕GX。賊毒惡草急須除之。根露條枯。源FJ流竭。若覆藏罪。是不良人。迦葉頭陀。令大眾發露方等。令向一人發露。其餘不但以實心向佛像改隔。如陰隱有UK。諱不治則死。以此翻破覆藏罪心也王相續心者。若決果斷奠。畢故不造新。乃是懺悔。已更作者。如王法。初犯得原更作則重。初入道場罪則易減。更作難除。已能吐之。云何更KN。以此翻破常念惡事。六發菩提心者。昔自安危 惱一切增。今廣起兼濟。遍虛空界利益於他。用此翻破遍一切處心也。七修功補這者昔三業不計晝夜今善口意策勵不。非移山MQ安。填江海。以此破縱恣三業心也。八正法者。昔自減善亦減他善。不自隨喜亦不喜他。今諸善。方便增廣不令斷絕。譬如全之勳。勝曼云。正法攝受正法。最為第一。翻隨喜心。九念十方佛者。昔親狎惡友受其言。今念十方佛。無礙慈作不我請友。無擬。智導師。翻破順惡友心。罪性空者。了達貪嗔癡之心皆是寂靜門。何以故。貪嗔起在何處住。知此貪中嗔妄念妄念顛倒顛倒見。我見我見無住處。十方諦求。不可得。我自空罪福主。深達罪福相。遍照十方。令此空慧心相應。譬如日出朝露一時失。一切諸心皆是寂靜門示寂靜故。此翻無明昏闇。是為懺悔。順涅磐道逆生死流。能減四重五逆之過。若不解此十心。全不識是非。云何懺悔。設入道場。徒為苦行。終無大益。運此心已如是言(須一一譯對破所以。故知無始罪障不可座除。如伐樹得根。炙病得穴。故須逆順鳳其罪。由見罪性空方為永謝)抑啟。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釋。釋迦牟尼當來彌勒十二部經真如藏海。諸大菩薩緣覺聲聞證明我等披陳懺悔。從無始來至於今日。於其中。於其間。皆由妄計我人。為貪嗔癡無量煩惱身心。縱資三業具造十惡五逆四重。作闡提撥無因果。壞僧伽藍焚燒經偈。身四威儀損傷含識。盜三寶物餘趣財。顛倒邪婬污梁梵行。污父污母。污比丘比丘尼人男人女畜生鬼神一切男女。誑惑三福三乘法。言非佛說。礙留難。或飲酒食肉愍心。或食五辛薰穢三寶。或於出家人所。有戒無戒持戒破戒打罵責。乃至一切有情無情作不饒僧。如是不可數知。自作見聞隨喜。今對三寶前披陳懺悔。齊所知不敢覆藏。一懺已後戶相續更不敢作。願輕而易舉。三寶慈悲證體明。
入佛海以信為本。生在佛家為本。故三歸乃至菩薩戒。然五八十戒。人如秉燭夜行。所不遠。小乘戒。如月下遊。雖未明。獨勝燈燭。大乘戒。如大日曉了。能摧八難能免入苦。遠難二死具足二嚴。四聽圓降伏四魔

五發

先當繼念十方諸佛為所期果。是故經云。念佛。得見佛心。佛心復以慈悲為本。慈悲乃以弘誓居先。是故弘誓菩提因。

圓融十界眾生 今發誓必濟度
圓融五住煩惱 今發誓必
圓融四門今發誓心盡知
圓融法性真佛今發誓必顯得

弘誓已。復加四心以成弘誓。一者觀於一切眾生無。二如國土。三如父母。四如家。何以故。法王。是所求故。心佛眾生三無別故。居國尊。親在家尊。家復為下類尊。果上想故。若不爾者。何能度之。為眾生立餘三誓。又復發四種心。一者所作功德眾生共。二者願共一切眾生過於煩惱生死大海。三者願共眾生通達一切諸經了義四者共眾生至於菩提。此亦四弘之別名。而以利生為本。故並俱於眾生起想。以四弘誓利生為本。既發心已。三業清淨猶如明鏡。清徹堪受淨戒。以此戒品具足三聚。三遍收一切法故。

第六問遮

即能發心建立行相行相不出自行自行故上來。利他下化。汝等既知發心之相。堪難成就滿足四弘。此但在身心。發趣。遮難戒品不發。梵網經云。有上遮。不應為受戒。今問汝。當如實答。若不實答。徒苦他。所剋獲虛稱菩薩則為欺誑一切眾生。負心誑佛。狂受利養
汝等不曾出佛身血不汝等殺。父不。汝等殺母不。汝等不殺和上不。汝等不殺闍缽梨不。汝等破羯磨僧不。汝等不剎聖人不(已上皆應答無)。
無七遮。堪得受戒。應須起專注心發慇重心。今此方欲授汝等戒發於戒品心。若專志如仰完器。則所剋。一念差違。猶如覆器。必所成。然此戒者形色。而能流注等身心。未際成就大果。而於爾時所覺知。向有形入汝身時。作天崩地裂之聲。故須繫念不得餘覺及餘思惟
先略示三相。言三相者。所謂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夫三藏教三聚戒名。通教三聚戒名。別教三聚戒名。圓教三聚戒名。今正可授此圓三聚戒。汝等諦聽。汝等今於我所一切菩薩淨戒一切菩薩學。所謂律戒。善法。饒表戒。此請淨戒此請學處過去一切菩薩。已受已學已行已成。未來一切菩薩受當學解當行當成。現在一切菩薩。今受今學今解今行。當來作佛。汝等從今身未業際。於其不得犯。能持第一遍時應語言十方法界一切境上微妙戒法。悉皆轉。不久當應入汝身中。第二遍已語云。此沙戒法即從法界法上起。遍虛空中集汝頂上。微妙可愛如光明MICK。第三遍初復應示言。一遍。此妙戒法入汝笛中。清淨圓滿。正在此時。納受戒法不得餘思令不滿。第三遍已語方。即是菩薩真佛子。故大經云。發心畢竟不別。如是二心先心難。

第八證明

證明者。戒師應為受者作白言。
弟子某甲仰啟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於此世界四天下贍部州人主地。大日本國山城州乙訓縣山本僧伽藍千手千眼大悲者菩薩像前。佛子。來於我所菩薩金剛寶戒意。我已為證膽。願佛亦為證明
弟子仰啟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菩薩摩訶薩。於此世界四天下贍部州人主地。大日本國山城州乙訓縣山本僧伽藍千手。來我所菩薩金剛寶戒竟。我已為證明願諸菩薩摩訶薩亦為證明

第九現相

現相者。受者三品之心。相現亦三品不同。所謂涼風異香異聲光明種種異相。於十方界此相現時。彼諸菩薩各問。彼佛。何因緣此相現。彼佛各答彼答菩薩言。此相現者。於婆婆世界四天下贍部州人主地。日本國山城乙訓縣山本僧伽藍處。佛子。於最澄佛子所三說受菩薩戒竟。今請我等。而證明證。故此相。彼諸菩薩各各歡喜。咸相謂言。於如是極惡所。具足如是猛利煩惱惡業眾生。能發是極勝之心。甚為希有。深生憐愍。乃於汝等起堅固梵行之心。十方菩薩尚發是心。是故汝等宜應志心護禁戒。不惜身命。勿令毀犯。品相者。上風上香光明。等中下准此。解了。餘所知

說相

若諸菩薩已於戒師所三說菩薩金剛寶戒竟。自殺。若人教。若作坑嶽。與非人毒藥施設方便。非真菩薩假名菩薩無慚無愧波羅夷。汝從今身未來際。於其間不。得犯。能持不。
自盜。若人盜。盜人五錢。若過五錢。若燒若理若色。如是五大五麈。非真菩薩假名菩薩無慚無愧波羅夷。汝從今身未來際。於其不得犯。能持不。
若婬人男女諸天鬼神畜生男女。作不淨行。非真菩薩假名菩薩無慚無愧波羅夷。汝從今身未際。於其不得犯。能持不。
若非真實非己有。自言得禪得解脫得定得九禪。得初信乃等覺覺。天龍鬼神供養我。非真菩薩假名菩薩無慚無愧波羅夷。汝從今身未來際於其不得犯。能持不。
若酤諸酒。非真菩薩假名菩薩無慚無愧波羅夷。汝從今身未來際。於其不得犯。能持不。
出家在家菩薩十波羅夷隨犯一波羅夷。非真菩薩假名菩薩無慚無愧犯波羅波。汝從今身未來際。於其不得犯。能持不。
贊己真實所得。并毀出家在家菩薩。言犯重中一一重罪。四十八經一一經罪。非真菩薩假名菩薩無慚無愧波羅夷。汝從今身未來際。於其間不。得犯。能持不。
法慳財。有來求者。不為一句一偈。財不一針一草。反生罵辱。非真菩薩假名菩薩無慚無愧波羅夷。汝從今身未來際。於其不得犯。能持不。
若嗔一切出家在家菩薩。若非菩薩諸天鬼畜。謝不解。非真菩薩假名菩薩無慚無愧波羅夷。汝從今身未來際。於其間不。得犯。能持不。
三寶。若增若減。若相違。若戲論。下至一句。非真菩薩假名菩薩無慚無愧波羅夷。汝從今身未來際。於其間不。得犯。能持不。

一廣願

廣願者。上來受戒但是起行菩薩之儀。利他為本。是故更須以加之。師應教言。弟子等。願以懺悔受戒發心所生功德迴施法界一切眾生。願法界眾生離苦者。願令離苦。未得樂者。願令得樂。未發菩提心者。願發菩提心未斷善者。願善。未集佛法者。願集佛法。未利生者。願早利生。未成佛者。願速成佛。又以此功德。願共法界諸眾生。等此身已生極樂彌陀前。聽聞正法無生忍神通遊曆十方供養諸佛。常無上大乘正法福智資糧自行他生十方前。一切佛法速得圓滿。又以此功德。願共眾生。從今已往。於自行門。未無生法忍前。永離三惡道身。永離下賤身。永離女人身。永離拘繫身。常於佛法中。清淨諸行。於利他門。分身十方國土。常為眾生大智識。示其正道令生實果。願諸眾生聞我名者發菩提心善。聞大智慧。我心者早成正覺發願已禮三寶

二勸持

教令持戒者。既得戒已。如服良藥。須知禁忌及以補養。自行惡為禁屍首早他善如補養。是故應須具足二持。遍諸善。譏諸惡。勤行救。恭敬三寶一一行。悉須以願而加護之。常思滿足四弘之願。六度四攝不離剎那。以妙觀融通萬境事理具足助合修。圓頓十乘超逾十境云云。令受者佛禮師三遍)。
受菩薩戒儀
承和四年月一日。於近江三事寺寫了。
圓每人與珍。
延DT寺比丘圓珍記(於保則朝臣東六條宅。為彼一宅依願授戒。仍書本寺本也)。
從貞一年和元年。每登壇授戒行用件文(和元年四月三日)。
汝持如是重戒。即是具足十波羅蜜成就佛身具足功德神通放光大光明得一切種智。何以故。汝持不金身不可壞。壽命無量劫不可盡。持不盜戒具足波羅蜜分身滿十方釋梵四天王。及小王沙門等身財施度脫一。持不婬戒馬藏金色之身。眾生見畏即除。捨欲煩惱普聞。聞者歡喜。持不妄語戒四無礙辨。法辨義辨辭辨樂說辨。演說眾生聞者皆得解脫。持不飲酒戒大聽明。一念中聞十方諸主一切眾生語。亦知佛心及知一切眾生心諸佛三昧。持不說在家出家菩薩過戒生生之處十方凡聖常贊歎。聞汝名者不退轉持不堅貪戒一切種智具足無礙眾生見發心。持不嗔恚戒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眾生見發菩提心。持不三寶具足三乘道。音演法聲滿十方。令一切眾生一時悟道皆得成佛
汝已受菩薩戒竟。過度四魔三界苦。受持如教修行。是天人丈夫。汝若破戒不持。非是菩薩。亦非天人丈夫。是畜生邪見外道。此戒名無盡唯得重受。不可捨。誓一切眾生眾生無盡。此戒無盡說法劫數不可故此。戒無盡瓔珞經云。一切凡聖菩薩戒。皆以為體。無盡戒法無盡
男子女人等。吾今以說十無盡戒竟。戒法已竟。是真菩薩發菩提心。真是生。戒行具足正向佛道超度四魔三界苦。是真猛。是迴向佛道。是真眾生。以生生世不求粟散小王轉輪釋梵天。能如是受持修行者。是名菩薩天人丈夫破戒不持則非菩薩。亦非天人丈夫。是名外道之處。用此功德十方法界眾生。共同趣菩。
受菩薩戒者。超梵釋二乘之人諸佛菩薩之教也。梵網經云。眾生佛戒諸佛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出家菩薩戒之中卷。
延寶三年三閏四月五日書寫畢景蘇AD可云。
延寶七年六月一日。以松壽院晃憲本令書寫了。公憲。
以下裹書。
導之義。瓔珞經可見。寬平元年六月三日。
六十華嚴第七云。無上菩提具足持淨戒。具足持淨戒。一切如來贊嘆信戒文在瓔珞經。可勘之。
大論四云。復次是戒略說則有八萬。廣說無量。疏出之。
WK疏四云。下論復云。略說則八萬廣說無量者。以有作為略。以無作為廣也。廣立戒章可見。
論云尼略說則五百戒廣說則八萬。比丘略說百五十。廣說則八萬。第三羯磨訖。無量儀法。
事修而未悟於理(三四心成佛)或悟偏而未進於圓(三乘共十地)或慚請而未極於頓(五十二位)今將迴事以向。理折偏以進圓行漸而詣頓(圓教初心造境即中者)。
釋曰。三千威依是聲聞行。八萬萬細行是大乘儀。若彼此相望。三千粗八萬細。故今總列之。又別教人曆劫修學四教法門。今所被別圓機故。約彼曆列為菩薩可學所以寄一門列之。又寄純圓門釋之者。丈六本業是大日法身。故法華別序疏云。丈六佛即遮那法身也。若用此義。三千菩薩儀(以窮子長者也)意在人耳。今儀上載。
如來一戒三行文。不是唐本也。本朝祖師依本儀上。
圓教所詮無上菩提無上菩提句。抽出宗旨故。至戒師講折令人知意。昆妨也。
頒(扶MI反。大首貌也。眾貌也。說文一曰。DE也。或為盼分或三乘以此為斑賊子)。
KW涅圖有菩薩戒壇。
此文云道場。第四十簡擇受戒之文云。比丘與其俗服。異義記云。當知出家菩薩必用色。准此文。登壇受戒多約出家
秉法七戒。昇四七戒並云。誦者法師比丘上座
明云。略明三種三寶為所歸依。一住持。二別相。三一體。一住持者。人能弘道。萬代之所流傳道寶。黃卷赤軸為法寶。泥木素偈為佛寶二明別相三寶者。十方三世法報應佛寶。所說法門為法寶。除覺外菩薩二乘僧寶。三一體三寶者。實相圓理一體。即一而三無罪秘藏。如瑜奇故通名寶。何者。心體覺知名。性體離念名法。心體無諍僧。凡聖始終此三具足。佛已修證應物現形。別相住持功由一體我等理是如II在水。欲融II善須方便擬趣佛果非修不成。令覺知正向此三為歸依處。教言。弟子果某甲等。
明云。第三請師。凡為師者應具五德。一堅持淨戒。二年滿十三善律儀四師師相授。五定惠窮玄。師應教言。
南岳戒本
我若在三惡道苦惱處。願和尚惱處。願和尚闍缽梨尊人同學。救我令得解脫
菩薩善戒經云。受菩薩戒者。自念我所受戒從和上師邊。彼念乃從十方菩薩受戒。若從師及和尚邊受得戒者。不名菩薩戒。為從十方菩薩受得者。乃名菩薩戒
瓔珞上云。佛子受戒三種受。一者諸佛菩薩現在前受得。真實上品戒。二者諸佛菩薩減度後。千里有先受戒菩薩者。請為法師教我戒。我先禮是如是語。諸佛尊者為師授與我。某弟子正法戒。是中品戒三佛減度後千里無法師之時。應在諸佛菩薩形像前KH跪合掌受戒如是言。我某甲白十方佛及大寺菩薩等。我一切菩薩戒者。是下品。第二三如是說。
如是說。
普賢經我謂聖人三師我和上羯磨教授者如來法身報身應身引起本有理知行法令我悟入三法具在一心之中。
明云。請聖為師為證明竟。十方諸佛神通道眼見聞我。如對目前向之懺悔沙門道進等戒。懺不許。且令過。過七日夜竟。詣申求戒。大怒不答。首懺三年。牟尼授戒。明日詣申欲說所夢。未至數十步驚起唱言。善哉善哉。已感知。為汝證。次第於第偈前更說戒相。道朗同感夢。自卑戒法弟。爰從進者十有餘人。
亦如浣故之文。出大經九卷。
周穆王壬申佛磐。至日本貞二年庚寅。凡一入百一八年。至貞十六年。千八百二年也。至元慶五年正經千八百九年。元慶七年八百三一年。至和二年則千八百三四年也。至和五年千八百三七年。至寬平三年都經千八百三九年。
夫欲懺悔須復先識逆順十心為懺方法代過根本無邪惑觸境生著。二外加惡境轉熾。三內緣具破己他善。四縱恣三業唯惡是從。五事雖未廣心遍。布惡念相續初無暫停。七隱覆瑕外現賢善。八增狀作不畏惡。九魯扈羝突無慚心。十撥無因果闡提(順於生死故曰順流)次明逆流。一正信因果。二生慚愧心。三怖道。四發露過罪。五相續心。六發菩提心。七修功補過。八正法。九念十方佛。十罪性空。逆次減前順流十心。起必從細至粗故。始自無明無因果減乃從粗至細故。始信因果終觀性空。是則第一破第十。乃至第十破第一。此逆順二十心文。本戒儀中撮略載之。今此文具載止觀正文。又宗教處有之。而不如止觀委細了。
魯扈者遲鈍也。不識尊卑弱強也。
扈(胡古反。養牛馬曰扈。養貌也。廣大也。自恣縱也。勇健貌也。依也。古作嵋字。跋扈之扈)QE突(四分第二。QE突取但是下流柢炬失續也。柢猶樓判也。指也。觸至之柢作抵。抵觸也。或作KW字。TQ丁禮反作KW字非也。從牛)突(宇也。SV也。欺也。滑也)。
此句出大經二卷行品之四。
阿差末經二云其無衣者因與之。後世所生便不抵突常抱漸愧。
瑜伽七卷。有小刀風有大刀風(記解云可以刀損人)。
南山鈔一云。壽終之時。風刀解身筋脈斷絕畏。
搜玄二云。解身等者。准雜昆曇心。問。云何火能解支節耶。答。謂火大解時。火大增遍燒筋節。筋節解已不久命絕。水大解者。先令筋爛。風大解者。令筋碎壞。支節解已。不過日夜終。地大利故不能解。不畏者。論云。或見相好。或自知持戒淨。畏也。由持戒此不怖之利。
止觀輔行搜要記云。法花句五云。刀風解體為裂。風刀者。人將終時。必為散所解。
輔行記云。言見刀者。人命欲終。必為業力所解。如解□囊使息風不續。如解溝續使血脈不流。如解機關使筋節不應。如大炬煖氣減盡。如解坏器使骨肉分離。四大既分應遭塗炭。如何端拱不善本耶。
大論三S羅波羅蜜釋論云。持戒之人壽終之時。刀風解身筋脈斷絕。自知持戒清淨畏。如偈說。惡病中。為良藥。大恐怖中。護。死闇冥中。燈明。於道中橋梁死海中。船。
摩訶摩耶經云。無常殺鬼同補求使。諸病風刀欲斷大命
今案大論瑜伽並云刀風。若以此文亦稱風刀無大妨。意同旨也。
八師經偈曰念人衰老時。百病時生。水消而火減。刀風解其形。骨離筋脈絕。人命要當順。五用畏是故。求道不生(今此文可刀風是本正文也)。
牛耳尾牙事。出大智論第四卷S羅波羅蜜品。
王事出智論第三卷。云阿育他輸。今與論意同。
今定曰。論不細示。當知此止觀文專阿育王經。其正文者。育王弟名昆名輸迦(書家誤昆多為阿)卷育王經至細說之。可披耳。
今又決曰。論違輸與經昆多輸同。以違與昆其意同故。古云昆多。新云昆他吠陀。並不相違
十住娑論第九卷難一切智人品云。諸家者。工巧家商沽家居士長者家大臣家等。於諸家中其小家恭敬家。此難詞也。下戒儀下又有家言。仍今載之。
大集經云。我弟子年滿受戒。猶如王子年未滿不王位可正文。
年滿二十不。究竟實義經上云。復次未來世眾生等。欲求出家及已出家。若不能得善好戒師清淨僧眾。其心疑惑不得如法愛於禁戒者。但能學無上道亦令清淨已。其未出家當剃SK被服法衣上立誓而菩薩律義三種戒聚。則名具獲波羅提木叉出家戒名比丘比丘尼(即主尖推求聲聞律藏菩薩所習摩德勒伽藏受持讀誦觀察修業)若雖出家而其年未滿十者。當先誓根本戒及沙彌沙彌尼所有別戒乃至其年若滿十。乃可上總菩薩三種戒聚。然後得名比丘比丘尼
衣缽具不。戒經云。此十八種物常隨其如鳥二翼今案十八物中。三衣多羅出家人為最要故。須問具不。
父母聽汝不。戒經云。出家人不向父母禮拜。案云。被聽後合出家出家已後不可更禮。
國王聽汝不。同經云。出家人不向國王禮拜仁王經下云。一切國王大臣自恃高貴減破善法明作制法。我弟子比丘比丘尼不聽出家行道。又云。爾時十六大國佛七誡所說未業事。悲啼涕泣聲動三千。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失光不現。時諸國王等各各至心受持佛語。不制四部弟子出家。當如佛教
戒經具文云。出家人不向國王禮拜。不向父母禮拜六親不敬鬼神不體。
真言經中云。天等像但合掌不可禮拜
律云。父母聽汝不。乃至汝非官人不。
戒經相同。無七遮道具。亦備堪得受戒。若不具者不可授竟。
天崩地裂。薩婆多論文也。
盧舍佛授釋迦如來釋迦如來彌勒菩薩彌勒菩薩龍樹菩薩龍樹菩薩三藏三藏南岳大師南岳大師智者大是現。大祖次第相承道邃傳教歸朝之後。於CC山澄和上為上者授光定德圓等百餘人。其後光定和上授長意座主。長意授慈念僧正。慈念授慈忍僧忍正。慈仁授源心大僧都。源心授禪仁闍缽梨。禪仁授長忍人。長忍授谷寮空人。寮空授源空
大具元一年大日本國延DT四年春三月二初夜二更亥時。於台州臨海縣龍興寺西廂極光淨土奉請天台第七傳法道邃和尚。歸澄義真沙門七人俱受圓教菩薩大戒。有別紙書載也。
通受別受羯磨不載。年滿二十三衣缽具等言。今此上多分別通受。已有衣等事。此皆據教故。須始終必載年衣缽具。著不然者別受不成決定教語。此不載之時。於之後莫授小二律用心各異。別受儀式差殊。八種及僧服異。俗等制衣行。
和三年四月八日珍記。
十乘律曰。昇閹磨必載年衣等。以在前在後必行者受事也。若不然者何煩惱載之。今已似彼。何以初後缺之。留心思。
唐和上受菩薩戒文云。戒師即執爐KH跪云。我某甲仰啟十方受菩薩戒文中卷先請菩薩後請於佛。受人KH跪戒師起。若不須起立。令同音三迴云。敬禮十方
下卷文同中卷(起或不起在文分明)。
三藏菩薩文云。大德憶念。我如是名。於大德所乞受一切菩薩淨戒須臾不辭勞倦。哀愍聽授(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伽論四一末云。又諸菩薩菩薩淨戒律儀。若不會遇具功德補特伽羅爾時如來像前白菩薩淨戒律儀如是受。遍祖右肩右膝著地或蹲跪坐。如是言。我如是名。仰啟十方一切如來大地菩薩眾。今欲於十方世界菩薩所。誓受一切菩薩學處。誓受一切菩薩淨戒。所謂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如是學處如是淨戒過去一切菩薩已具。未來一切菩薩當具。普於十方現在一切菩薩今具。於是學處於是淨戒過去一切菩薩已學。未一切菩薩當學。普於十方現在一切菩薩今學。第二第三亦如是說。說已應起。所餘一切如前應知(具上四卷)。
和三年八月三日抄者。
三藏菩薩戒羯磨文云。能菩薩不起于座。能授菩薩對佛偈前。普於十方現在諸佛及諸菩薩恭敬供養頂禮雙足。是白言。抑啟十方云云。惟此須起此證明文也)。
初云。若諸菩薩菩薩三聚淨戒。或是在家或是是出家。先於無上正等菩提弘願已。乃至合掌恭敬如是請言。大德憶念。我如是名。於大德所乞受一切菩薩淨戒受戒羯磨第一文也。明知此羯磨在家出家
瑜伽論第四卷際第五初瑜伽戒品第十之一。說授菩薩戒法。唐三藏專依羯磨文。
論云。應作是言。汝如是男子或法弟。欲於我所菩薩一切學處菩薩一切淨戒。謂律儀戒不法戒。饒益有情戒如是學處如是淨戒過去一切菩薩已具。未來一切菩薩當具。普於十方現在一切菩薩今具。於是學處於是淨戒過去一切菩薩已學。未來一切菩薩當學。現在一切菩薩今學。汝能不。答言能菩薩第二第三亦如是說。能菩薩第二第三如是答。能授菩薩如是問。乃至第三授淨戒已。能菩薩如是答。乃至三受淨戒已。能菩薩不起于座。能授菩薩佛像前。普於十方菩薩頂禮雙足。如是白(此請男子是在家法弟合是出家)。
已以和三年八月二日。看論以書。令者在通授。
第四代對受戒地(三閹磨之末文)云。師應起自佛意是言。某甲菩薩於我某甲菩薩前三說受戒證。十方諸佛知某甲。
義記云。新撰本者。是法師所集。凡八科。第一師初入道佛。在這設座坐乃至五師起唱閹磨(亦以羯磨發戒)第十六結竟。第七師還座。勸學。第重相。
明云。第十廣陳持犯如下消釋且示重。若諸菩薩已於戒師所三說受菩薩戒乃至
明云。自殺人若他人。乃至報墮地獄如意乃至
明云。盜錢滿五淫。大妄語。酤酒。與人說於菩薩聲聞四眾名德之過。贊己功毀他高勝。罵辱乞者法慳者。嗔上中下不受懺愧。對眾謗毀大乘三寶自謗若人謗(詞內同前)。
酤(上聲。平聲買酒也。宿浮酒也。去聲賣酒也)。
玄一云。今言實相體。即權而實離斷無謗也。即實而權離違立謗也。權實即非權實離異謗也。雙照權實一切處離盡謗也。斯乃總經之雙美。申兩論之同致。顯一家懸會明今經正體也。
上文云。金剛藏說。佛甚微智辭異意同。其辭曰。空有不二不異不盡。空非斷無無故。故言不盡。此亦與龍樹意同。中論云。因緣
明云。永離不自在身。
明云。發願發心四弘總願律儀戒起行。今更總別發願。迴因向果。迴已與他成菩薩之德。
明云。第二教持戒。令誦戒本所不一一鎖通。念佛誦經思惟修集。具不下文隨戒鎖釋。
文政七年甲申秋八月書寫了藏摩尼寶崛。

傳述一心戒文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