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385
胎記虛心記卷上

輸入者 彭忠琴
    一校者 程海燕
    二校者 王 麗
    改稿者 譚海云

虛心合掌。三遍唱吽。三處印之。謂心額喉也。然金剛界虛心合掌二空竝直豎之。此教不爾。二空竝豎。指端稍屈。而於二風不相著也。次不改前印唱三業真言。其真言金剛界也。四處印之。謂心額喉頂也。
三部三昧耶印唱三部真言。初佛部置頂。
蓮華部印右置之。復金剛部印左置之。真言并印如意輪儀軌也。
護身印并真言印。如意輪四處印之。謂心額喉頂也。
三業真言。但當運心思惟觀察一切眾生本性清淨。為諸客塵之所覆弊不見清淨真如法性。為令清淨至心誦前密語真言三遍誦之。唵娑嚩(二合)婆(引)嚩戍度(引)唅。
結跏趺坐。或半跏坐。起大慈心。我終此法為一切眾生無上正等菩提。先磨諸香以用塗手。然後結於佛部三昧耶陀羅尼印。以二手虛心合掌。開二頭指輔二中指上節。大指屈輔二頭指下節。其印即成。置印當心。想於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了分明如對目前。至心真言七遍。真言曰。唵怛他(引)蘖都(引)納皤(二合)嚩(引)野娑縛(二合引)訶(引)。由結此印及誦真言故。即驚覺一切如來。悉護念加持行者。以光明照觸所有罪障悉皆消滅壽命長遠。增長佛部聖眾擁護歡喜生生惡趣蓮華化生無上正等菩提
次結蓮華部三昧耶印。以二手虛心合掌。散開二頭指。二中無名指屈蓮華葉形安於當心。觀世音菩薩相好具足。誦真言七遍。於頂上散之。真言曰。唵跛娜謨(二合引)納皤(二合)娑婆訶。由結此印及誦真言故。即驚覺觀自在菩薩等持蓮華者。一切菩薩蓮華部眾悉皆歡喜加持護念一切菩薩光明照觸。所有業障皆悉除滅。一切菩薩常為善友
次結金剛部三昧耶印。以二手翻掌向外。以右手背安左手背。用右大指小指互相叉。金剛杵形。置於當心。想金剛藏菩薩真言七遍。頂上左散。真言曰。唵嚩日嚧(引二合)納婆(二合)野莎訶。由結此印及誦真言故。即驚覺一切金剛聖眾加持護念所有罪障皆滅。一切痛苦不著身。當金剛堅固之體。
護身陀羅尼。以二手內相叉。右押左豎二中指。屈二頭指如鉤形。於中指背勿令相著。竝大指押無名指即成。印己身五處。所謂額。次右肩。次左肩。次心。次喉。於頂上散之。各誦真言一遍真言曰。唵日羅(引二合)銀儞(二合)鉢羅(二合)捻(奴橢反。引)跛跢(二合引)野莎訶。由結此印及誦真言加持故即成被金剛甲冑。所有毘那夜迦諸天魔作障礙者悉退散馳走。悉見行光明。被身威德自在。若在山林若在險難皆悉無畏火等災一切厄難。虎狼師子。及刀杖枷鎖。如是等事皆悉銷滅。見者歡喜終已後不墮道。諸佛淨妙國土
作禮方便真言印。是金剛合掌也。大儀軌云。持地印捻二火印云二手金剛掌也。
出罪方便印。金剛合掌。屈二風入掌中。二空雙立。大儀云大惠刀印。捻其印云。舒定慧二手作歸命合掌(疏云。令十指頭相叉。皆以右手指加於左手指上。加金剛合掌。此名歸命合掌)。風輪相捻。以二空輪加於上也。言風輪相捻者。二風輪屈如鉤。稍不相著也。二空輪加於上者。二空輪直豎相著二風輪。然其二風各不相著者是也。
歸依方便印。謂金剛合掌也。大儀云普印也。
次施身方便印。謂金剛合掌。舒臂頂上。委伏身於地也。大儀云股印。
發菩提心真言印。謂金剛合掌也。大儀云定印也。又云縛印。稍似不同。
隨喜方便真言印。亦金剛合掌。大儀云。歸命合掌
勸請方便奉請法身方便。回向方便。亦同金剛合掌也。大儀更所言。但恐同用歸命合掌也(大儀云。安坐諦觀門者。謂阿字門。更問。儀云。圍九重。虛圓白者如疏)次當三昧耶印。經云。當用定慧手作空心合掌。以定慧虛空輪竝合而建立之。師云。入佛三昧三力明妃。三力者佛力法力僧力也。阿三迷佛力也。胝履三迷法力三摩曳者僧力也。其印如經文。但二空端稍屈如前也。
三法界道者菩薩金剛三部。亦三寶三身等。疏云。今此三摩耶印。先合三補吒掌(先豎二手相遠。漸近令相著。又合掌內稍空者是也)以二空向上竝而直豎之。勿令太低。勿大傍側。正令二空向上也。此三昧耶印。若初修行諸善品之時。若不先作者諸法也。非直作此亦須誦前三昧耶真言作法結此三摩耶印置頂上。誦前三昧耶真言一遍置印於右肩。次置左肩。次置心上。次置喉上。每置時各誦真言一遍。凡誦五遍而印五處便成護。今更略說真言及印。然此真言有何功德耶。以此真言故能除宿障。以淨身故既身淨已。外障亦淨。以外障淨故諸障皆不得入。此印為護也。不思議加護福智任運增長罪障自然除滅。諸佛驚覺滿其所願也。又疏云。南麼三曼多佛陀(引)南(引。歸命一切佛)無等也)怛哩三迷三等也)三摩曳(即三昧耶也)莎縛(二合引)訶(驚發也)
三迷者。此中即以阿字為首。即同諸佛法身無相離相。當知此法身即是覺與等比也。三等者。謂諸佛三身。謂法報一身教化眾生也。亦體同阿字之門。無相離相故言等也。三摩耶者是不可越義。是覺等三世如來之所同說也。佛三昧說此明害覺等力。此明故能入三昧耶即是誓願。猶如於勅。是三世佛本所要誓也。此法門難入聽聞。由不具故也。以是故三世佛同說此真言三昧真言加持得入聽聞修行此法也。如世尊之教不可置。若不聞者即不得入。亦不得聽聞也。娑縛(二合引)訶(引)是驚發義。以此真言驚發諸佛。說此時諸佛即驚發而起加持行人也。此明力故能滿諸地。能令修行者得現三法。謂成就三法。謂本尊之身‧真言‧及印等。此三法成就也。
次說手印之相。不越三法道界者。此界是大界之界。非駄都也。於界道當中而行。故名不可越。
淨法界印。經云。又以定慧手為拳。虛空於掌中而舒風輪。是為淨法界師云。以定慧手為拳。虛空於掌中而舒風輪。二風輪端側相著。其印相三角壇。初當胸仰印持。次當胸豎之。次當稍舉印。是驚覺小千界。次更稍舉印。是驚覺千界。次復更稍舉印。是驚覺大千界。
釋云。真言曰。南莫三曼多佛陀(引)南(引)達麼駄都(法界也)薩嚩婆(引)嚩(生也)俱(引)唅(我也)達麼駄都是法界也。法界即是佛身。下句云我者即是法界也。又此行者雖未能即真性。但作此印而誦真言。亦即體同法界也。其印以屈二空指內掌中。以右手三指壓二空而作拳。豎二風指合直(兩手各別作拳而豎指竝也)先豎二風指令當胸。即向裏而轉。即於頂上作。以風頭拄。令兩頭從頂兩邊各近右頰頸。而向裏稍下。曳之至心。即散手也。謂初豎指稍令向下。指背向裏。近頭頸頰。漸漸頭近下也。凡誦真言作印喻如耕牛。二牛同進不得前後也。
金剛輪印。即法輪印。如經文。經云。復以定慧五輪皆等迭翻相鉤。二虛空輪首俱向。師云。然作此印了。三度下。而後三度右平轉也。釋云。次更作轉法輪印者。先作反背手合掌。以地指反相鉤(令右加左上也)餘三指以次次亦反相鉤結。末後綟二空令至掌向內相柱也。此是轉法輪印。由作此印故令彼身心俱淨。能現見十方轉法輪也。真言曰。曩莫三滿佛陀(引)喃(引)伐折囉(引。金剛也)怛麼(二合)俱唅(此真言上已釋)次金剛甲冑真言。如大儀也。印二手金剛合掌。二火雙相合。二風附著火背也。更儀云。先作三補吒止觀風輪纏持輪上。二空自相竝而在於掌中。誦彼真言已。無垢羅。羅字色鮮白空點以嚴之等。如大儀。真言曰。歸命同法界生。師云。但是想覽觀(云云
堪忍真言。如儀軌也。其經云。二輪鉤屈。相合散舒風輪。名無堪忍護印也。義釋云。次護印。准前如來藏印申二水指。令頭相跓如峰。其二火頭亦相跓而稍屈。微如連環之狀。又開二空去二寸已下即是也。即注云。此經與疏及圖互皆不同。經云。屈二風甲相對二空竝押。屈二火頭相拄令圓。地二水皆散舒是也。圖與經大同。唯折開二空輪散豎異也。
次驚發地神偈。如大儀也。
地神次第真言。如大儀也。其印謂寶地印。二手各作拳。豎左大母指。以右拳握左母指上節。金剛界大日羯磨印之勢。當於胸上誦真言三返。每誦倒印指地。此即其印。印在無量壽儀中也。
灑淨真言。如文。仰定手當胸。而火散舒。風空之端相捻而慧掌。風空相捻。輪散舒。而以火彈散定掌中物。如灑水之勢。是灑淨印也。有本云。三杵印者。謂右手空相捻。三指散舒。然後先灑淨水等。次印額。次右肩。次左肩。次心上。而後當前擲印。猶如彈灑之勢也(灑水亦得)左拳置腰側也。
次誦伽陀請白諸佛菩薩地神等。文在大儀。
持地真言。如大儀也。印如別也(云云
菩提密印標幟法品第二
文云。燒弟子罪者。猶彼從無始來具有無無邊深厚之障。若不為除則身器不淨。猶障故。不一切如來具足之道。猶如聲聞人有十三難等。不受戒也。燒彼壽命令不復生。燒除灰燼者。今豈以世間之火而焚彼身。令命根不續為灰耶。今有妙方便大慧之火而焚彼業煩惱身使不復生也。一切眾生皆以業煩惱蘊積相續輪迴不絕。故名壽命。即焚之令無餘也。業煩惱為薪方便智為火。以此因緣無餘。此薪既盡能治之法亦遣也。所謂燒者即是字義。當以阿字弟子身便以阿字遍作其身也。次以囉字而加其上。囉者即是大慧火也。即以此慧火之字焚彼菩提之性金之鑛令垢穢無餘。故以囉字而焚阿字也。然既焚竟。豈如二乘斷滅灰盡而不復生耶。不如是也。諸垢之薪已盡。更有妙生。所謂菩提心真實生。此即是清淨之性。如來種子也。師以何方便令此灰燼復生妙牙也。燒盡同於灰。彼等復生也。以字燒字者。謂想阿字方壇弟子在中而以囉字燒之。以燒故同為一體也。身同阿字。而以囉字一切煩惱罪除乃至身亦除。體同金輪也。謂嚩門也。當於心上觀明於圓中而安嚩字。從此嚩字而生水輪。猶如白乳而以注之。以此方便菩提心佛種也。清淨之身無垢。如百練之金而加瑩飾隨用成器也。當知火動之時。即與風俱。風輪即是訶字義也。又嚩字上加點。此點即是大空門也。微妙法水從空而注。以淨其心器。當知即具地水火風空五字之義也。然此皆是如來祕密之義。非徒如文而已。善思之。行者既得如是遍淨無垢。成壽命還活。悉皆無垢也。意生之身復為堅固如是意生身故更有方便。由置二字復同二緣十二支句也。此即是前說二字真言王。當用布滿其身也。初四字布於上分。謂從頂至項也。一字頂上虛空字也。二字在耳一字在頂也。自性配。先從眼起好也。次四字在中分。謂二肩及心上咽上也。次四字在下。謂臍上腰上一字在腿上。一字足下。然髀足皆有二。今但於一足置之。即管兩足也。當知此十二處即攝餘一一身分。如二耳字即攝二目等也。上所說之字取上真言王從初字次第而下布之耳。然作此方便三等。一者師自布之。二者用作曼荼羅(更問。布字云何起)三者加弟子身。此是瑜伽祕密加持也。如是作已即能成於法器。故云作彼器也。如是作即是成就三昧耶。所謂三昧耶者是等義。謂我等於佛。等於我。分三究竟皆等也。阿闍梨者即等於佛。佛即等於弟子。此弟子非但等於十方三世一切如來一切菩薩。亦一切聲聞緣覺。亦一切世出世間天仙之眾。若如是等於一切即是毘盧遮那佛身也。故云諸世間等同順。亦是法華皆與實相相違背義也。應作如是解等同諸佛也。此三昧耶祕密曼荼羅一切法教中自在曼荼羅如是亦然。文云首中百光王者。師云。以百光遍照印及暗子置頂上也。以諸法清淨不見。名安立無垢眼也。滿足句者謂百光遍照真言。今謂。阿鍐囕唅欠以五字嚴身安立器世間。尋文可知(云云)。
入佛三昧真言。如前記也。當用定慧手作空心合掌。以定慧虛空輪竝合而建立之。攝法用如前。又以定慧手為拳。虛空於掌。而舒風輪二風端側相著。亦如前記也。是淨法界印也。
法輪印。復以定慧五輪皆等迭翻相鉤。二虛空輪著俱相合也。師云。作此印了。三度下。而後三度右平轉。亦如前記也。
大慧刀印。復舒定慧二手作歸命合掌風輪相捻。以二空輪加於上。形如憩伽
師云。言風輪相捻者。二風輪屈如鉤。稍不相著也。二空輪加於上者。二空輪直豎相著二風輪。然其二風各不相著者是也。釋云。其作契印法當歸命合掌即屈二風指令相對。以二空指竝而壓捻之。令如大刀之形即是也。
螺印。復以定慧二手作虛心合掌。屈二風輪二空輪絞之。形如商佉。
師云。定慧二手虛心合掌。以二風襲加二火上。以二空輪押二火第二節下。形如商佉形。而以印當口誦真言三度。右轉印也。然是印稍不似經文也。釋云。次作吉祥商佉印。先作合掌。屈二空指以二風指壓之令如商佉形作印已即近口吹之。如吹螺之法也。此即滿一切願。吉祥螺印由作此故滿一切善願。宣說大法能令十方普得聞知。此即是寂靜涅槃印也。
吉祥蓮華。復以定慧手相合。普舒散之。猶如健吒。二空相持。令火風輪和合。師云。吉祥蓮華二手相合。普舒散之。二空相持。五輪端各稍屈之。蓮華座也。釋云。次金剛不壞法。亦名蓮華座印。先以二空地指皆相竝。餘舒散。如開割之蓮。即前薄疙難合掌也。經云。令如鐸形也。次即改以地及空指捻。間六指竝如舊舒散。其中火風指各自相合。水指獨單立即是也。此是蓮華之座印。亦名金剛座也。猶坐此座故能生諸佛諸佛此坐即名吉祥之座也。故名金剛不壞座也。
金剛大慧印。復以定慧五輪外向為拳。建立輪舒二風輪。屈為鉤形。在傍持之。虛空輪竝而直上。水輪交合。如跋折羅也。師說如文。釋曰。然作拳法有其四種。諸結印時皆悉引用。第一常作大指豎之。此是一也。次以空指在於掌中而拳之。名金剛如來拳。第二也。次又二手而作拳。令十指出現於外。此名指在外拳。第三(竝右指加左)次以十指相叉。皆令十指頭在於掌內。此名內縛拳。第四也(亦右指加左上)次作金剛印。二手相竝皆屈水指向掌內。以二風指捻火指背而相合。此即金剛印也(二空指亦竝而豎。令如五形豎也)金剛印能壞無智之宮。一切不能壞也。
摩訶印。復以定慧五輪內向為拳建立輪。以二風輪置傍。屈二虛空相竝。師云。如文。釋云。次佛頂印。先作指向內拳。即申二中指令相竝。次以二風指加於中指之背中節。而屈大指捻上節是也(其指向內拳即是頭向內也)。
毫相藏佛常滿願印。以智慧手為拳置於眉間。師云。定手為拳置左腰。右拳置於眉間。如文也。釋云。次如來毫相印。以智手為拳直豎大指置於眉間。即是也。作此印即如來毫相具足也。
釋迦大鉢印。住瑜伽座持鉢相應。以定慧手俱在臍間。師云。以定慧手俱在臍間。入定印。但二空稍起為異也。釋云。次如來鉢印左手持兩角(其法取袈裟近少尖角及擊肩之角繞肘。迴入手中。令二角如雙耳也)仍以二手相令以右加左上。如坐禪手引上令當臍。稍屈如重手承鉢之形即是也。作此印即如來。持恒沙諸佛標幟之儀。亦能令一切非器眾生皆堪為器也。
施無畏印。復次以智慧手上向而作施無畏形。師云。定手作金剛拳置左腰也。慧手五輪外向直豎。是即其印也。釋云。次作施無畏手印。左手如前二角舒而當臍。左手指向上而向外舒之。如招物之像(如瑜伽釋迦迦印即是也)若作此印能除一切眾生種種畏。憂患時皆息。亦除滅未來種種大可畏。
與願印。復次以智慧手下垂作願形。師云。定手如前轉前無畏。下垂作願形。然其慧五輪端稍屈之也。釋云。次如來滿願手印。左手亦准前角展之如前。右手向外舒而下垂五指。如瑜伽寶生佛印也。作此印時。即以如是力一切佛滿其所願皆得成就也。
恐怖諸障者印。復以智慧手為拳。而舒風輪毘俱胝等引。師云。定手如前慧手為拳。而舒風輪。便舉此空輪橫輪。以輪端置眉間也。釋云。一切障者印。以右手為拳(握大指者)而舒風指直豎之。當以此印跓於眉間(以頭當眉間也。云等引者。謂作毘俱胝知形。其面如忿怒面。一切不動也)。
生眼印。亦名佛眼印。復次以智慧手為拳而舒水輪。以虛空輪而在其下。師云。定手如前慧手為拳而舒水輪。以空輪而在風下。便以印舉面目之間。即側印再橫過度也。意謂。掃除內障外障也。釋云。次佛眼印。慧手以空指壓風地指(其指屈之。空指捻其甲上也)而申指用右手作之。用此指拄於其眼。先加右眼。次加左眼。以此祕密方便淨眼根。成就佛眼如來深密境界也(大儀云。慧拳舒火風地押空輪。師說准之)
勝願索印。復次以定慧五輪內向為拳。而舒風輪圓屈相合也。師說如文。釋云。如來羂索印。先作十指之拳即舒二風指。指端相拄。屈而相接。圓環之狀。其二空指亦以右壓左。雙內掌中即是也。此印能縛一切為惡者。亦能壞彼令其除息諸惡也。
次鉤印。復次以定慧為拳。舒智慧風輪屈第三節。猶如環相。師云。便以印舉面目之間三度招之。釋云。如來鉤印。先以左手空指壓餘四指之頭令如環狀。次以右手三指內於環中。右手大指加左大指之外而屈入掌中。捻右手三指亦令如環狀。舒左手風指而稍屈第三節令如鉤形即是也。此說與經不同。今疑。疏文誤說也。據經云。此如來鉤印。以定慧二手內叉。為拳。直豎慧風。稍屈令如鉤形。即是梵經如是說。與疏不同。此宜再問不定
如來心印此鉤印。舒其輪而少屈之。是謂如來心印。師云。如來心印。不改前鉤印更舒其輪而少屈之也。釋云。如來心印。作前鉤印更豎慧輪。亦屈如鉤。定手輪雙屈入掌即是也。法皆准於前。唯加舒慧火指此所舒二者右中頭指。皆屈第三節是也。
如來臍印。復以此印舒其水輪而豎立之。師云。不改前心印。更舒其水輪而豎之。青龍寺疏本云。如來臍印。亦准於前加舒水指。凡(圖不同更勘)舒三指亦屈第三節也。慧手也。經唯申慧水。餘竝內叉。此與梵經同也。或有本云。如來臍印。亦准於前加舒水指。凡(圖不同更勘)舒三指亦屈第三節也。慧手也。今此印亦與經差互不同。疏主言舒三輪。經唯申慧水。餘竝內叉。梵經亦同此說。宜再審之。
如來腰印。即以此印直舒水輪。餘亦豎之。師云。不改前臍印直舒水輪。餘火風亦豎之。青龍寺疏本云。次如來腰印。亦准前如來鉤作之。風指而舒慧水指為異耳。此水指直申不須屈第三節也(是右手水指)更勘經及圖相傳授者。又有本云。如來腰印。亦准前如來鉤作之。風指而舒慧水指為異耳。此水指直申。不須屈第三節也(是右手。此疏及圖亙皆差別。經言。直舒水輪。餘亦豎之。疏說。餘竝內叉。唯申慧水。圖即二水合豎。餘皆縛。今此三本不同。宜向傳大法人方知趣水指也)
如來藏印。復以定慧手作空心合掌。以二風輪於內。二水輪亦然。其輪令少屈而申輪。師云。藏印如文。但師氏口說。與文稍異。定慧手虛心合掌五輪端俱一處聚。各齊其端。而其二中指端稍隆起之。青龍疏本云。如來藏印。先作三補吒合掌空心也)指皆屈入掌中(餘指相對當)其二手火指直申而令頭相合。二空指竝而壓於風指。二手地指亦舒。勿令頭相到。而稍屈之皆令曲即是也。此印更勘經文。或疏本云。先作三補吒合掌空心也)指皆屈入掌中(文如前疏。乃至云云)此印亦異。經云。屈二風指於內。二空押之。二火申合。地二水皆令少屈是也。圖與經同。
大界印。即以此印散其水輪向上置之。名大界印。師云。依前經文藏印即作此大界印。三度右轉以為結界。若左轉者即解界也。青龍疏本云。次大界印准前如來法。但二手各舉水指令直堅即是也(更問之。不分明)有疏本云。若依此疏說作印不成。經圖二本亦皆差別。經即屈二風輪二空押之。二火直申相合。地二水皆令散豎。圖即風水。二空竝舉。不押風輪地二水頭皆豎合。此之三說未知孰是。
次無堪忍護印。即以此印其二輪鉤屈相合。散舒風輪。師云。准前大界印。其二輪鉤屈相合散舒風輪也。疏釋云。次護印。准前如來藏印。申二水指令頭相跓如峰。其二火頭相跓而稍屈。微如連環之狀。又開二空去二寸已下即是也(此經與疏及圖互皆不同。經云。屈二風甲相對二空竝押。屈二火頭相拄令圓。地二水皆散舒是也。圖與經大同。唯析開二空輪散豎異也)
普光印。復以風輪而散舒之。空輪竝入掌中。名普光印。師云。准前印以風輪而散舒之。空輪竝入其中也。有釋(釋十之九)云。次如來普光印。二空指竝而屈入掌中。二風指直豎(各不相著皆直豎之)二火頭相合。稍闊其節。如釰鐸形。餘指同前。即是(此即與經不同。二手火風空等大同經文異。經二水標豎。頭相離。地合豎。是也。圖與經同)次如來甲印。又以定慧手作空心合掌。以二風輪輪側。名如來甲印。師云。定慧二手虛心合掌。稍屈二風輪。其指端不相著即成。持輪側也。釋云。如來甲印。作三補吒合掌。以二風指傍置中指上而竝列之。是也。其真言曰。南麼三曼多勃駄喃鉢囉(二合)旃荼嚩折羅(二合。金剛也)入嚩(二合)囉微濕(二合)普(上)囉(已上真言勘得新著。乃至云云)此如來真言如來舌印。先譯諸經及疏中闕。後無畏三藏和上於梵本及圖中勘得也。
如來舌相印(經文未有)師云。不改前印即屈二空指稍入掌中是也。釋云。如來舌印。以作三補吒合掌二水。風輪屈入掌。甲相背。開掌以二空各附二風側。是如來舌印如前甲印空指押火頭。餘者依舊。
如來語門印。以此印令風水輪屈而相捻。空輪向上而小屈之。正直相會。輪亦如是。名如來語門印。師說如文。釋云。如來語門(語門謂吔)亦准前印。先作三補吒合掌。印以水指風頭聚合於掌內。以二空指竝壓之。其地二火指竝直。而頭竝尖。如峰形即是也(圖與疏異。圖言。亦作三補吒手開掌。二風微屈。頭相拄。二空各附二風下即是也)
如來牙印。如前印以二風輪屈入掌中向上。師云。牙印。如前印以二風輪屈入掌中。向上去如牙。而以印當口也。釋云。如來牙印作三補吒合掌屈二風指於掌內令指背相竝是也。
如來辯說印。又如前印相以二風輪向上置之屈第三節。師云。如來辯說印全如前牙印。但每誦真言二空如語話之勢。是為異也。釋云。辯說印。作三補吒合掌。以二風指勾曲當二火指上。頭勿相著。即是也。
如來十力印。復次以定慧和合一相。作空心合掌空輪屈入相合。此是如來十力印。師謂。如文。釋云。十力印。屈地指空指在掌中。令頭聚合相拄。餘指作三補吒合掌是也。
如來念處印。又如前印以二空風輪。屈上節相合。是如來念處印。師云。如前印屈二風輪二空相捻是也。釋云。念處印。作三補吒合掌(此合掌未割之蓮。極合掌也。更檢前文勿令錯)以二空二風并輪聚相捻即是也。其捻法當令四箇指甲相到耳。當令六頭相到。疏本唯云四指不言地。
開悟印。又如前印以二空輪在水輪上。名一切法平等開悟師云。如前印以二空輪在水輪上也。言在水輪上者。謂屈二水以二空置其上也。釋云。一切法平等開悟印。作三補吒合掌。以二水二空指聚而相捻即是也。三補吒合掌以二水屈入掌。以二空捻之。二風加火上。即是與疏不同。問傳法者。
普賢如意珠印。復以定慧為一。以二風輪輪上。餘如前。是普賢如意珠印。師說。普賢如意珠印。定慧為一。以二風輪加二輪之背也。釋云。其印作三補吒。以二風指轉加二火指之背。後當節令圓。是也。餘如常(疏說有乖。恐錯。更勘)
慈氏印。此虛心合掌。以二風輪屈在二輪下。餘如前。是慈氏印。師說。慈氏印。虛心合掌。屈二風輪也。釋云。次慈氏印。作三補吒合掌。而屈二風指令頭至火指根下。二空指竝而壓之。餘如常。此印如卒覩婆形者。以一切如來法身塔故。猶如觀音佛身也。
一切三世無閡明妃真言。今真言行者具足無上道故。復從甘露三昧起說此明妃(意謂。擬畫曼荼羅是故令具足心口出者名真言。從一切身分任運生者名之為明也。由增長義故女聲呼之。如王以尊位故其妃亦復重故云明妃也。妃者如世女人能生男女令種胤不絕。此明能一切如來所有功德故義云。妃也。行者真言時。雖種種方便。然須明妃。若不爾者眾德不具也。其密印如別(云云
能害力明妃真言。遍一切能害力者能害力者即是無障礙義也。非直遍於如來境界。亦遍一切聲聞緣覺境界乃至初發心之者。但能修此明妃之行亦即如來境界也(此是調彩色時用此真言)是故經云。調彩色頂世尊般若波羅蜜明妃八遍。釋云。次調彩色法般若波羅蜜多作禮誦此明妃八遍誦之者。謂調彩色將圖如來。本真之像。先當讀誦大般若經恭敬供養即是作禮義也。凡調色時須如是作也。其密印如別(云云
大海真言印。師云二手向身內叉。如獻華印。與別大海印稍異也(云云)文云。金剛手縛(五)嚩(入聲)嚩日囉(二合)播抳(此大真言王印)以妙蓮華王持於華藏界
次臺中八葉上想大覺師子座
普遍印。謂金剛合掌也。
輪壇印。謂二羽金剛拳。以進力檀慧各相鉤結。印三處。謂身地檀成曼荼羅。此印引來別部之印也。
次眾色界道。
金剛慧真言。如前說。
次觀中臺尊形諸尊菩薩金剛尊形。然此文略示上首諸尊修行意委曲觀諸尊形像等。次第而分布。
次應執爐誦真言。蘇悉供養法云。欲奉請時。先執爐誦真言淨治中道路。然後奉請淨治真言如文。
不動明王去垢辟除護身結界真言。如文。其印以三昧手為拳。舒火風輪而以虛空水輪上。其智慧手申輪入三昧掌中。亦以虛空水輪上。如在刀鞘。是不動尊印。師云。但從鞘出刀。以鞘置心上。以刀去垢令清淨及辟除并結界。左轉成辟除。右轉成結界右轉畢。便以刀印指地亦指天。次印右肩心及額。然後以刀入鞘。舉印頂上而散印。是即用法也。
次請召聖眾真言印。竝如文。謂定慧內成拳。慧風屈如鉤。隨召而赴集。師云。即以印舉面目之間三度召之。如前說也。文云或三部心請者。謂以佛部蓮華部金剛部心呪而召請之也。佛部心呪曰。唵爾耶爾迦(經三返)其手印。八指相叉入掌中。令八指中節露出。其大指直豎。勿著頭。即是。若奉請時唯改大指向前招之三返。即成請印。
蓮華部心呪曰。唵呵嚧力迦(輕三返)其手印佛部心印唯左手大指屈入掌中。獨豎右大指。即是。若奉請時唯以右手大指向前招之三遍。即成請印。
金剛部心呪曰。唵跋折羅持哩迦(輕三返)其手印佛部心印唯改右大指屈入掌中。獨豎左大指即是。若奉請時唯以左手大指。向前招之三返。即成請印也。文云索鎖鈴除障不動者。索謂如前勝願索印。鎖謂如後金剛鎖印也。鈴謂金剛界鈴印亦得也。師云。索鎖鈴引用別處亦得也。
次示三昧耶者。謂示入佛三昧耶。其印呪如前說也。
次誦不動明王真言加持閼伽水五返)其真言印如前說。如法加持奉請菩薩。用浴無垢身。奉閼伽真言如文。其印。師云。二手合掌。開招二火各附二水背。稍屈二風附火背。以二空端各附風根即是也(次持鈴杵)文云佛口所生子者師云諸菩薩等。
次奉真言。如文。其印二手合掌二空各雙相合。所餘諸輪開招散屈蓮華葉是其印也。
次文云。佉字大空點而置於頂上。轉薩埵金剛種子心遍布諸支分諸法言說。以其印真言即同執金剛。彼真言如文其印二手相合而屈水輪相交於掌中。二向上相持。而舒風輪屈第三節令不相著。猶如穬麥。是執金剛印也。文云五者。此金剛印也。釋云。金剛印。二手相竝。皆屈水指向掌內。以二風指捻火指背而相合。此即金剛印也(二空地亦竝而豎。如五形。豎也)又云。三空加風甲三輪金剛
摧伏諸魔印。此真言及印即前恐怖諸障者印是也。更不記錄。
次難堪忍密印真言。竝如文也。言藏密散水輪者。師云。如來藏印之勢散水輪。下文亦此例亦爾也。
四方四大護。謂無畏(一)壞諸怖(二)伏護者(三)無堪忍普護(四)真言者須觀四字轉成四大護。謂帝釋華臺嚩字光轉成無畏結護者。金色白衣面現少忿怒。手持於荼(荼謂持棒)夜叉方博字。壞諸怖結護素衣潔白色。手持於羯伽。龍方觀索字轉成降伏憂華。朱衣現微笑而觀於眾會。焰魔方唅欠成結護黑衣玄服衣毘俱底浪文。首戴髮髻冠。光照眾生界。手持荼印。及一切眷屬皆坐白蓮華。初無畏結護真言印。私謂。如前。普光真言及印。此文云。藏印水甲合。散舒二風輪。今檢經文此印准彼印。
次壞諸怖真言。亦如前恐怖諸障者印是也。
次難降伏護者真言印。是上難堪忍印也。亦如前大界印是也。
次無堪忍普護。如前無堪忍真言及印是也次護。初能勝印(亦云納達羅沙印。亦云不可越守護)以三昧手為拳翼開敷智慧手亦作拳而舒風輪。如忿怒相擬形。師云。但定拳上舉。是故經云舉翼開敷也。慧手作拳而舒風端置右腰側。其真言如文(釋云。勝金剛印右手作拳。豎風指而當心上。左手作拳。皆大指在外。此與圖不同。圖上空拳空輪在內也。直舒臂令拳稍高。與頭齊也)
真言。如文。其印以慧手為拳。作相擊勢持之。是目佉印。師云。以慧手為拳。上拳作相擊勢持之。定手為拳置左腰也。釋云。金剛猶與相對挾門。故得名也。其印如前。唯翻右為左耳。
次五供養印。初塗香印觀掌向豎。止羽握右觀。心想塗香雲。師云。定手五輪直豎。次以慧手執持定腕是也。
次奉華印。八度內相叉腕合。風頭拄印。如掬華勢。師云。俱仰定慧掌。四輪內叉。以二空加二風根側。舉印獻是也。
燒香印。六度內背豎。二風頭側合。空各附於風。師云。俱仰二掌。以定慧火相背直豎之。以二風端相拄。如三角壇。次以二空加二風根側。舉印獻香是也。
飲食印。地側相著。火風頭合。空附於風下。由如食器形腕合。向前獻。師云。以二手作掬如鉢盂。亦地天印。舉印獻是也。
燈明印。觀舉輪豎空拄火下節。運想無邊剎。師云。以定手為拳置腰側。次屈慧水。次直豎輪。以風輪稍屈火指第三節上。以空加輪根。舉印獻燈是也。次虛空藏明妃真言。謂如以一華供養時。運心一切佛及凡聖皆獻已。即回向一切智智諸受施者。願以此力令我上願。如是願已。以此真言加之不成也(云云)初敬禮一切如來等。巧門等(亦是種種門等)薩嚩他(引。一切也)欠(平聲。空也。通上言一切皆空。此是種子字)鄔特揭(二合)底(生也)薩伴(二合)囉醯門(普遍也)迦迦那釰(虛空也)。此即虛空藏等力之義。於一切法空中而此物普遍一切虛空也。誦此者隨以一華奉獻令遍法界。上獻一切賢聖一切有情已。於中發大願。以此真言加之。皆得成就(誦此三遍。凡所獻華等以三種力回向。而以此明加之一切隨意成。謂以一華獻一切自在成)虛空藏明妃普供真言印如別(云云
次讚王。如文。普印
如來曼荼羅遍知印。導師諸佛母。七俱胝佛母菩薩等。大勇猛菩薩安樂不空金剛三昧救世菩薩一切佛心真言。如文。其印是普通如常。
虛空眼明妃真言。如文。其印是佛眼。如前說也。
一切菩薩真言。如文。今檢經文真言一切諸佛真言真言之耳。師云。其印普通(七俱等亦爾)。
次北方觀自在觀自在身等多羅菩薩觀自在菩薩毘俱胝菩薩大勢至菩薩蓮華發生。寂智明吉祥明。吉祥明。如意輪菩薩陀羅妃。窣覩波吉祥大隨求菩薩處尊菩薩吉變菩薩吉祥菩薩不空羂索王。豐財菩薩等。觀自在葉衣菩薩
觀自在印。以定慧手相合散舒五輪。猶如鈴鐸。如虛空輪。和合相持作蓮華印形。是觀自在印。師說如文。釋云。觀音印。初作開割蓮合掌。以二空地指聚而相捻。餘六指散豎之。其火風指皆竝豎。頭散向外。二水指即是也。
多羅尊印。如前以定慧五輪內向為拳舉二風輪。猶如針。二虛空輪加之。師說如文釋云。多羅印先作指向內相叉為拳合掌。即豎二風頭相合。如針鋒二空指竝豎壓之即是也。
毘俱胝印。如前印舉二風輪參差相押。師云。亦如前印舉二風輪。輪端相叉相押是也(師說如文)釋云。毘俱胝印如前印向作拳合掌。其二風指亦竝豎之。俱參差相壓。令左相壓右即是也。其形勢大同多羅。但參差指為殊耳。
大勢至印。如前以定慧手作空心合掌。猶開敷蓮。師說如文。釋云。次大勢至印作三補吒合掌。屈十指相拄令周圓。未割之蓮也。此未開蓮即是如來篋。猶開敷已而卻合故也。
陀羅印。大儀云。准明王上舉風輪屈。檢何耶揭哩縛印云。如處尊印屈二風輪虛空下相去猶如穬麥。檢處印云。以定慧空心合掌水輪空輪於中。
處尊菩薩印。如前以定慧空心合掌水輪空輪於中。師說如文。釋云。處尊印。雙屈二水指入掌。其二空指亦竝而屈之令相到。餘作三補吒合掌
何耶揭哩縛印。如前印屈二風輪虛空下相去猶如穬麥。師云。如前印屈二風輪去如穬麥。豎二空莫著二風。自然成。二風置二空下也。釋云。次頭印。作三補吒屈二風指令申去空指根下。挍一麥許不相著。其二空指竝豎。稍仰其甲頭是也。
地藏菩薩印。同前印申二風輪。餘如拳。是地藏印也。師云。同前印申二水輪。所餘風輪等如拳也。釋云。地藏菩薩印。作向內相叉拳。合掌水指令頭相合(如峰叉也)二空指直竝而豎之。
餘諸菩薩普印。次東第三院。妙吉祥觀自在普賢。對面護對護。北菩薩。次寶冠菩薩無垢光菩薩日光菩薩五髻文殊等。烏波髻者儞。奉教諸菩薩文殊師利尊。漫殊室梨菩薩。質怛羅童子(此中但三尊使者五奉教者於奉教中一總諸也。疏第五未明五使者奉教者)
聖者文殊印。復以定慧手作合掌水輪交結相持。以二風輪置二虛空輪上。猶如鉤形。餘如前。師云。定慧二手虛空合掌水輪內向交結。屈二風輪二空輪上。猶如鉤形也。釋云。次聖者文殊印。先作三補吒。以二火指及壓二水指之背二風指屈之。與二空頭相捻即是也。
網印。以三昧手為拳而舉風輪。猶如鉤形。是網鉤印。師云。網印如文。但慧手為金剛拳置右腰。舉定手結印。每誦娑婆訶動鉤招之。釋云。網印。以左手作拳而申風指。稍屈第三節令如鉤形空指豎壓火指即是也。
無垢光印。即如前印一切相皆少屈之。是無垢光印。師云。慧手如前。但定五輪皆舒少屈之。每誦娑婆訶動印招之釋云。無垢光印。舒左手一切指皆令稍屈第三節即是也(空指亦豎。竝小屈。似屈而已)
次繼室尼刀印。如前以智慧手為拳。其為一舒之。師云。印如文。但定手作拳置腰。舉慧手作印。火如文。但以空押水。每誦娑婆訶動刀印也。釋云。計室尼印。先以右手作拳。而申火風指令竝合直豎。其空指亦豎而相竝也。
次優婆髻室尼戟印。如前以智慧手為拳而申輪。猶如戟形。師云。定手如前。拳手作印。如文。但以空押風。每誦動戟印也。釋云。鄔波繼室尼印。先右手作拳。而直申火指。其大指亦豎之(如常。大指向外之拳。但申中指耳)
慧幢印。如前以三昧手為拳而舒水輪輪。師云。如前拳定手結印。如文。但以空押餘輪每誦舉幢也。釋云。慧幢印。先以左手作拳(亦是大指。在外之拳)而申即是也。
次質怛羅童子印。右舉風輪杖。或儀軌質多。如杖。
召請童子印。以慧手為拳而舒風輪。猶如鉤形。師云。請召童子印。定手如前。拳慧手結印。每誦招之。釋云。召請印。右手作拳。以上來五菩薩文殊使者也(亦是大指而在外)屈風指令圓屈如鉤。與空頭小許不相到即是也。
次諸奉教者印。如前以定慧手為拳。舒二風輪屈節相合。師說如文。釋云。諸奉教者(亦是文殊奉教者。與使者少異也)先作向內相叉合掌拳而申二風指。頭相合而屈第三節二空指亦豎竝也(文云觀自在普賢等不合在此中。恐誤錯。私謂。文殊三世佛菩薩之母。是故觀音等引來列在眷屬中也。又文云五髻文殊等者恐重顯矣)於左方除一切蓋障。除疑怪。施無畏菩薩。除一切惡趣救護慧菩薩大慈生菩薩旋潤右置(亦名悲念)除一切熱惱。次不思議慧。儀軌文云賢護者。恐此中菩薩異名。經中未有其名。
除一切蓋障菩薩印。經說虛空藏印竟云。又如前印以二水輪輪屈入掌中。二風輪相合。是除一切蓋障印。師說如文。釋云。智福虛心合。水屈入月。或本云。除蓋定慧空入掌。釋云。次除蓋障菩薩印。三補吒合掌。以水指皆屈入掌中。餘如常。其水指合。三補吒合掌。以空等輪皆屈入掌中。火合豎是也。疏本不同。甲相跓是也。
次除疑怪印。以定慧手為拳。而舒輪屈第三節。是除疑怪金剛印。師云。除疑怪印如文。但舒輪屈三節相合也。釋云。憍覩褐羅菩薩此譯為除疑怪也。或除垢也。其印作向內相叉拳合掌。申二火頭相合屈第三節即是也(二空指如常。在外豎也)
施無畏菩薩印。舉毘鉢舍那臂作施無畏手施無畏者印。師云。定手如常。舉慧手直舒五輪。是施無畏也。釋云。施無畏菩薩印。作施無畏手(如瑜伽釋迦印也)申臂向上令高即是也。此印示五法也。地為信水為進火為念風為定空為慧諸佛菩薩說法。今此印是表此五根力也。
次除惡趣印。如前舒智手而上舉之。是除惡趣印。師云。不改前印而上舉之也。釋云。除惡趣菩薩印。即是如前舒手合掌向上向上舉之即是也。
慧印。如前以慧手掩心。是慧印。師云。定手如常法。舒慧手五輪橫輪掩心如文也。釋云。救護慧菩薩印。如前舒手置心前。當以掌向身而掩心也。大指稍豎向上耳。
大慈生印。如前以慧手作持華狀。是大慈生印。師云。大慈生印。定手如前。慧手如文。但火空相捻。餘輪皆舒。是持華狀也。釋云。大慈生印。如前無畏施手而以空風相捻。人持華之狀。餘三指豎而向上即是也。
次悲者印。如前以慧手心稍屈輪。是悲者印。師云。悲者印。定手如常法。慧手如文。但稍屈輪指心上也。釋云。悲念菩薩印。如前舒手覆掌掩心。而屈中指當心而拄之是也。
次除一切熱惱印。如前以慧手作願相。是除一切熱惱印。師云。除一切熱惱印。定手如前。慧手如文。舒五輪外向垂下。稍屈輪端。是願也。釋云。除一切熱惱菩薩印。作與願手即是也。謂舒右手仰掌垂下之。如瑜伽寶生佛印也。
不思議慧印。如前以智慧手如執持摩尼寶形。師云。次不思議慧印。定手如前。慧手風空相捻。餘輪皆舒。初仰平印以掌上向。後輪印外向是其相也。釋云。不思議慧菩薩印。以施無畏手空風相捻。如執珠之狀也(其身當側之如擬人勢。令指捻珠。珠向上也。掌向外也。又中指稍相離而向內。餘指竝豎之)
北方地藏尊。日光菩薩堅固菩薩持地菩薩寶手菩薩等。光明菩薩寶印手菩薩不空見菩薩除一切憂冥菩薩。此儀軌通加餘菩薩。非無其印。今且經更列切要菩薩名。頌云。此方地藏尊。寶掌寶手持地寶印手。及發堅固心。
地藏旗印。如前以定慧手為拳令二開敷。是地藏旗印。師云。地藏旗印。如文。言開敷者開散二輪直豎不相著也。釋云。地藏菩薩旗印。先作指向內相叉拳。申二火頭一寸許不相到即是二空竝豎。餘如常也)計都是旗。此印如旗也。
處印。慧手為拳而舒輪。是處印。師云。處印。定手如常。慧手為拳而直豎。舒三輪空相捻也。釋云。處印。右作拳(大指在外者)即舒火指並豎之即是也。此印又與經圖各異。經即但言舒三輪。亦無割折。圖即地空屈入。而風輪竝舒。須審之。
寶手印。以此慧手舒其水輪。是寶手菩薩印。師云。寶手菩薩印。定手如前。慧手如文。但空押地火風端。釋云。寶手菩薩印。右手作拳。以空指壓諸指。而直申水指豎之即是也。
持地印。以定慧手作反相叉合掌。定手空輪慧手相交。般若三昧亦復如是。餘如跋折羅狀。是持地印。師說如之。釋云。持地印。作二手背反相叉合掌(右仰左覆。頭相捻)即以小指相糺也(謂左手小指向上。而以右手小指向下相鉤壓即是
寶印手印。如前作五金剛戟形。是寶印手印。師云。寶印手印。二手合掌地直豎相合。二水外相叉。二火直豎相合。二風如鉤屈去。二空直豎相合。是其相也。釋云。寶印手菩薩印。先作向外相叉拳。申二火指令頭拄。小指皆竝豎之。其二風指當中指背而勾屈之。勿令著中指背。狀如五金剛即是也。有小異二水向內未定審之。
次發堅固意印。即以此印令一切相合。是發堅固意印。師說如文。釋云。堅固意菩薩印。如前五之狀令諸頭併相著即是也。
西虛空藏波羅蜜菩薩戒波羅蜜菩薩忍波羅蜜菩薩精進波羅蜜菩薩禪波羅蜜菩薩般若波羅蜜菩薩方便波羅蜜菩薩願波羅蜜菩薩力波羅蜜菩薩智波羅蜜菩薩金剛藏王菩薩蘇悉地羯羅金剛針菩薩。蘇波呼菩薩無垢逝菩薩發意轉法輪念處菩薩忿怒鉤菩薩不空菩薩。千眼自在菩薩曼荼羅菩薩金剛王菩薩金剛持菩薩。軍吒利菩薩不空金剛菩薩供養菩薩孔雀菩薩一髻羅剎菩薩自在(今列切要菩薩名。頌曰)虛空藏無垢空慧蓮花印。清淨惠行忍。安慧出現智。執蓮華菩薩。檀戒忍進禪。慧方願力智。
虛空藏印。經說慈氏印竟云。又如前印以二虛空中。名虛空藏印。師云。此印如文。釋云。次虛空藏印。虛心合掌。以二空指竝屈於掌中是也。虛心合掌。以二風加二火背。二空入掌是也。與疏不同。疑更勘。三卷儀軌云。虛空藏印。福智合。風加火上節。雙空入月中。
虛空無垢菩薩印。以定慧二手作刀。是虛空無垢菩薩印。師云。虛空無垢菩薩印。二手合掌。風空屈之外叉即是也釋云。虛空無垢印作三補吒。以空風頭相捻令合聚即是也(與如來刀印同)
虛空蕙印。如前輪印是虛空慧印。師云。即前轉法輪印也。二手相背。五輪相叉。二空相至也。釋云。次虛空慧印。如前轉法輪印同也。
蓮華印菩薩普印
清淨慧菩薩印。如前商佉印是清淨慧印。師云。以印當口如吹螺勢。釋云。次清淨慧菩薩印。作三補吒雙屈二空入掌。以二風屈壓其上(其風指環屈令甲即是也)。
慧印。如前蓮華印慧印也。師云。二手合掌。地空各相合。餘輪舒散稍屈。葉。釋云。菩薩印。同觀音蓮華印即是也(空地相捻。六指開張上也)
安住慧印。同前青蓮華印。而稍開敷。是安住慧印。師云。青蓮華印者。二手合掌地屈相合。二水二火各麗逸。屈端去不相著。二風近空。亦屈。輪端二空屈端亦相望不相著。總如華葉。是其相也。不同行蓮華印也。釋云。安住菩薩(或云金剛住慧。或云住慧。更審)作向內相叉拳合掌。申二風指豎之。頭邊許勿相著是也(二空竝豎之)此印與多羅菩薩相似。但少開耳(與圖異。更勘。文別印)次出現菩薩印(普印
次執蓮華菩薩印(普印)。
波羅蜜菩薩印。右手仰掌屈忍度。與禪度相捻。餘度皆舒。
戒波羅蜜菩薩印。二手內相叉。禪智直豎。
忍波羅蜜菩薩印。准前戒波羅蜜印以進力相合如針。禪智竝豎。
精進波羅蜜菩薩印。准前忍波羅蜜印進力桁開即成。
禪波羅蜜菩薩印。即結跏趺坐。左手仰掌於跏趺上。以右手仰於左手上。以禪智二度甲相拄。
般若波羅蜜菩薩印。左手平舒五指仰置下。以右手覆於左手上。
方便波羅蜜菩薩印。右手慧方度。左手檀戒握禪度。二手相縛忍願相背。直豎如針。進力度平舒側相跓。
願波羅蜜菩薩印。右手直豎五度。以掌向外作絕無畏印勢。
力波羅蜜菩薩印。准前戒波羅蜜印禪智進力忍願皆豎頭相合。
智波羅蜜菩薩印。二手外相叉作拳。檀慧直豎互交少分握。進力頭相柱令圓滿。忍願直豎頭相合。
次第壇東。發金剛部金剛鉤菩薩。手持金剛菩薩金剛薩埵菩薩持金剛菩薩金剛拳菩薩忿怒月靨菩薩無垢持金剛金剛牢持菩薩忿怒持金剛無邊超越菩薩金剛鎖菩薩持金剛菩薩無戲菩薩金剛持輪菩薩金剛菩薩。適悅持金剛金剛牙菩薩戲論菩薩。持金剛菩薩持金剛菩薩部母忙莽雞。彼右金剛針使者眾圍繞。右置商羯羅。持執金剛鎖。自部諸使俱。忿怒三世摧伏障者。號名月靨尊。忿怒軍吒利。忿怒摩羅。次烏芻沙摩奉教等金剛(於此中先經。列切要。所餘金剛是通印)金剛手菩薩忙莽雞金剛金剛針金剛鎖忿怒月靨尊。降三世金剛一切持金剛金剛拳一切奉教金剛
執金剛手印。如前以二手相合。而屈水輪相交於掌中。二向上相持。而舒風輪屈第三節令不相著。猶如穬麥是執金剛印。師說如文。釋云。如前作五印。其二風指去火指上節一麥即是也。
次忙莽雞印。如前印以二空輪屈入掌中。是忙莽雞印。師說如文。釋云。摩雞菩薩印。如前五金剛。其二空地指皆入掌中。亦右靨左。即如向內叉合掌異。但火風指金剛也。
金剛針印。以定慧手為拳。建立風輪而以相持。是金剛針印。師說如文。釋云。金剛針印。作向內相叉拳。豎二風頭相著令如針狀(卍有其二空指竝屈而入掌中)即是也。
金剛鎖印。以定慧手諸輪返叉相糺。向於體而旋轉之。般若空輪三昧虛輪。是金剛鎖印。師云。金剛鎖印。先覆定手。次仰慧手。以慧手押定手五輪相叉。如轉法輪印勢。然後向於體而旋轉之。惠空定空。是其印也。釋云。金剛商羯羅金剛連鎖也(大智之鎖也)如前作轉法輪印。先以地水火風指相勾。即向下旋轉。向裏轉之。當於胸前令二空指向外。其二空亦令右壓左相勾也。
忿怒黶印。以此金剛慧印少屈虛空輪。以持風輪而不相至。是忿怒黶印。師云。忿怒黶印。二手合掌。二水外叉。二風散舒屈之。稍如五印而屈二空附二風根。二空不相至相合也。釋云。次金剛忿怒黶印。此金剛在佛額毫相而生。故以為名。毫相淨。猶如滿月故號黶也。如前五金剛印屈二風如勾。而捻二空令少屈不相捻著即是也(與圖異也。與經同。圖上即前印舉二風輪如鉤。與二空許不相捻是也)
一切持金剛印。三卷儀云。持地定慧手返叉背相著。地空互相加。
金剛拳印。如前以定慧手為拳而置於心。是金剛拳印也。師說如文。釋云。金剛菩薩法。作向內相叉拳。二空竝豎之為拳。竝二肘相近。稍高豎之。以像槌形也。舉向右邊如欲打狀。
一切奉教金剛福智拳(此以後以二儀軌列其名稍有差互。行者之)
西般若尊。不動如來使。三世威怒王。降三世般若尊印儀軌
不動如來使者印。以三昧手為拳。舒火風輪而以虛空水輪上。其智手申申輪入三昧掌中。亦以虛空水輪上。如在刀鞘。是不動尊印。用印之儀則如前記也。釋云。不動尊印。左手作拳舒風指火指。以空指壓水指甲上為刀鞘。其右手如是作之為刀。內刀鞘中。即不動尊印。其鞘手仰。刀手覆也。
次降三世印。如前金剛慧印。是降三世。師云。如前金剛慧印者。如五杵印二手合。相合。二水外叉。二火直立。二風散屈去。二空如常也。釋云。降三世印。如五金剛即是也(更問)
威怒王印。如焰儀軌
次第三院。釋迦牟尼虛空觀自在能勝并妃。如來寶。如來毫相尊。轉輪光聚無邊音聲佛。如來悲愍慈。傘蓋佛。最勝佛。佛摧碎佛。如來舌語。寶上礫乞底。栴檀香辟支摩羅香等。目連須菩提迦葉舍利弗如來喜并捨。傘蓋如來牙。辟支佛辟支佛絺羅阿難迦旃波離。智供養雲海(已上。文既雜亂。落失聖者名。或複不可記憶。今更列名如左也。然三卷儀軌是亦好。可依信)
釋迦遍知眼(亦名能寂母)毫相明。一切諸佛頂。傘勝頂。最勝光聚捨除。廣大發生頂。極廣廣生頂。無邊音聲頂。目連聲聞。栴檀香等。辟支佛能勝。無能勝明妃
釋迦鉢印。如前持鉢相。是釋迦鉢印。師云。鉢印如前大鉢印也。然三卷儀云。牟尼說法相。智手吉祥印。兩卷儀云。為令教流布住彼而說法缽印智手吉祥印(空持火)釋云。如前佛鉢印。即是釋迦佛鉢印也。
遍知眼。亦名能寂母。經云。如前佛頂印是佛眼印。復有少異。所謂金剛標相。師云。金剛標相者。謂屈二風輪去稍遠也。釋云。佛眼印。如前佛母印作之。是中少異者。謂開風指去火指背一麥許。不相著加以三之形。即是也。三卷儀云。母印同佛頂。異謂金剛標。兩卷儀云。縛申火屈風。在火背一麥不相到。今檢佛頂印。經云。
毫相。經云。釋迦毫相印。上。師云。如前毫相印也。釋云。如前毫相印。即釋迦毫相印也。三卷儀云。毫相拳。風節置眉上(如前記)
一切諸佛頂。又以慧手指峰聚置頂上。是一切佛頂印。師云。如文應知也。釋云。以右手五指聚捻之置於頂上。此即一切佛頂印也。三卷儀云。一切佛頂印。慧手聚五峰安於自頂上。
傘。復以三昧手覆而舒之。慧手為拳而舉風輪。猶如蓋形。是白傘佛頂印。師云。白傘佛頂印。如文。釋云。次白傘佛頂印。散舒左手。令五指去各寸許以為傘。右手作拳而豎風指為柄。以柄拄左當是也(凡言作拳者皆大指在外。他皆效之)
佛頂。如前刀印。是佛頂印。師云。佛頂印。如前刀印者。舒慧火風直立之。空抽水之端而以印上舉。定拳置左腰即是也。釋云。作佛頂印。如前如來刀印即是也。謂作三補吒火指豎合。風空相即是也(私謂。疏釋是好也。印圖亦同疏)。
最勝佛頂印。如前輪印是佛頂印。師云。最勝佛頂印。如前輪印者。慧風空相捻。火直立之。定拳置左腰即是也。釋云。最勝佛頂如前轉法輪印是也(私謂。釋是好)
光聚。如前佛頂印是火聚佛頂印。師云。火聚佛頂印。如前佛頂印者。二手合掌水內叉。二火直豎相合。而二風稍屈附輪側。二空雙立即是也。釋云。火聚佛頂印。同前佛頂印也。
次除業佛頂印。如前鉤印慧手為拳。舉其風輪而少屈之。是除業佛頂印。師云。除業佛頂印。定手為拳置腰。慧手五輪豎為拳等。如文也。釋云。除業佛頂印。如前鉤二手作者即是也。謂作向內相叉合掌而屈右手風指令如鉤形。二空亦右絞壓左(合掌手。即右手叉拳豎風指稍屈上節是也)如前文文殊會請召印是也。

胎藏界虛心記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