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387
蘇記妙心

輸入者 彭忠琴
    一校者 程海燕
    二校者 王 麗
    改稿者 譚海云

淨業三部三昧耶護身。其後諸印也。次受觸忿怒印。如文。但左拳置腰右手作印。先當臍上誦真言三返亦七返竟。次印五處。謂額右左肩心及咽上。而後以印舉頂上三返。右轉已以印寬寬從右頭邊下至胸上。然後方便舉二手於頂上散印。如常。
次分土淨文云五聚土及三聚土者。謂以五指共取分土而為一聚。准此可知。
次灑身印(亦名洗手面印)如文。但用儀軌稍異。右手作印已以左手把水瓶。然其左手作金剛拳勢以把水瓶而瀉水於手誦真言已。此契三度已。以前所屈頭跓二吻。先右後左。即以手水散灑二肩頂以致背後。先右肩。次左肩。後從頂越灑。然後更灑水洗口。并右轉手洗面竟。具如文。或人云。但依儀軌文作之亦得也。文云。兩度拭脣者不散手印。以大指添附掌側而拭脣也。
次灑掃神室塗地真言印(名無垢印)金剛合掌真言印也。若以此真言大壇時。其印同金剛界大壇印而作之。或云。灑神及塗地用大真言竝印。二手虛心合無名二小內相叉。合二頭指以二中指絞二頭指上令相合。大指竝入掌即成(今云。二異。各以通別印故)
次除萎華者。謂去上萎華也。其印右手執持拂子心佛上華始為去華。口常誦真言去華也。言拂子者段段劈練絹以繫著竹杖等端也。印圖中亦有其樣也。次其左手是拳印亦屬事隨宜
掃地明。其印亦右手把掃。先從西方始右旋掃也。左手准前。
次塗地明印。散舒右手五指塗摩壇地。猶如摩著壁上泥之勢。如是漸漸一寸二寸一尺二尺從狹之廣塗成壇地。或云。塗地舒右手觸著壇地。地手不相離。而轉腕從東北角起手作(二說同成一事)
加持供物印。如文。然加持供物隨類不同。若軍荼利右手指相捻。三指散舒。如三鈷杵。若不動尊大指押小指無名指甲。中頭指相合舒之如利劍也。若此儀軌加持印如文也。或儀軌云。以右手作拳直豎頭大指屈入掌中。或云。先護身五處先印額右左肩心上喉也。然後印諸物。
三部三昧耶印如文。
軍荼利縛難者印。如文。但與唵聲俱作印。與勿路聲俱嗔目先見右。與駄野聲見左。訶聲前也。或云。欲縛真言後置滿駄滿馱欲解真言後置悶左悶左。
次澡浴印。如文。言搏頭指者。謂以大指搏著頭指也(三玄)
次辟除印。如文。怒臂者。或云。舉臂上。先左轉三匝。右轉亦三匝印身五處。然後頂散印。
次拍手除印。如文(拍手掌)或云。第二辟除印右手覆左掌。申小指互相押。餘六指舒展三度迴轉。然後頂散。
彈指辟除印。如文。又以此印彈指十方成結十方界。先上方。次下方。次四方四角。又印身五所成護身也。或云。第三辟除印左手作拳置腰側。亦置臍下亦得。
次結十方護身印。如文。但以印結方及護身如前印勢。或云。結印已先左三轉三轉。次側印先擊東方次西次南後擊北。次東南次西北。次西南後繫東北。次上方下方次印身五處後頂散。
次去垢及與清淨印。如文。但以印印身五處及水土等。如文。
軍荼利清淨印。如文。但仰拳受遍灑諸物及身頂上。若以水過身灑則自然普灑頂上。
次作光澤印。如文。以左手大指捻小指甲上。餘三指微開直豎舒其膊。還以右手亦作此印承左手肘下。以左手印印觸諸物及以己身即成光澤。
次攪其水印。如文。或云。攪水印結印。便以頭指端入水裏迴轉也。
次取土塗身印。取土和水兩手大指各押小指甲上。餘指散開。更互相揩身。以右手遍塗身上。是塗土洗身印也。言更互相揩者。謂(云云)或本不說印相。直爾云其手印相取土和水。兩手相揩以右手遍塗身上。此是塗身印也。依此文或云。取土印先取土和水以二手相摩已後塗身。如文。
軍荼利持誦水印。如文。或本云。其手印相先平舒右手大指押其中指無名指甲上。稍屈頭指小指持誦呪。以印攪水澡浴此是持誦水印。或云軍荼利攪水印。仰印印水也。
次遣除身中毘那夜迦印。如文。但以印三度略去也。文云。右相叉者。或云。先以右頭指押左頭指相叉也(二不異)
軍荼利護身印。如文。言無名指雙押二小指者。謂雙押二小指相叉之間也。
持誦一一分土印。文稍難見。或本云。其手印相以二手頭指小頭相著。二中無名指各屈入掌。指背勿相著。以大指各捻中指無名頭。所置三聚一分以印印土。誦呪三遍。用洗身分從足至臍。即洗其手灑淨。第二第三如是又取一聚。如是前誦呪用洗。從臍向上至頸。又取一聚如前持誦用洗從頸至頂畢已。還誦呪隨意入澡水澡浴。還作此印誦呪七遍。轉印於身一度已即當解印。是名甲印。亦名呪土法也。文中云轉印於者。當於胸前右手轉一度已頂散。
次誦軍荼利根本真言隨意澡浴印。或云。如向前攪水異(今謂印在)
次自灌頂印。如文。以印取水誦呪。如文。
次自結髮印。文所說是佛部結髮印也。然結印置頂。於上便開頭指以三指作把髮之勢了。便舉三指從頂上寬寬下印。至前便舉二手於頂上散印。所餘二部把髮之勢及收印相亦爾。但結髮相各各不同。如次說也。若開四指大指直豎。若舉四指時亦爾。此事應知也。
蓮華部結髮印。作金剛拳以頭指不著指節去。然後置頂上。餘如前說也。
金剛部結髮印。作金剛拳置頂上。餘如前說也。或云。三部結髮印。如文。但以印先置頂上是佛部。次置右頂是蓮華部也。後置左頂是金剛部也。頂散如常。左拳置臍下。
次洗浴了掬水獻三部尊印。如文。
次洗浴等了解前所結之印。如文。
次至道場外而立洗手及足。用前所說真言手印。重更飲水并灑淨三部飲水灑淨印。如文。但飲水了即過身灑淨
灑淨外所換之衣印。如文。
真言(無印也。印圖中作普印
入室真言印。或云。入神室時印是入定印也。二手外相叉大指相拄。是佛部金剛之印也。右手置左手上是蓮華入定印也。
三部三昧耶印。如文。
次遣除身中毘那夜迦難印。如文。從頂向下至足三度作之。言虎口中者謂所舉大指孔裏也。
次辟除諸部印。如文。印(准前)
拍掌辟除。如文。或本右手指左手。恐是錯矣。
彈指辟除。如文。左拳置腰。或云。置臍下亦得(三昧耶以下印同前)
次去垢印。如文。
次以三部心真言印作拳取遍灑諸物。如文。或本云。佛部心印。其手印相兩手內相叉大指直豎也。蓮華部心印。其手印相與佛部心印唯改左手大指屈入掌中即是也。金剛部心印。其手印相與佛部印唯改右手大指屈入掌中即是也(今謂。前總後別)
次光澤印。三部通用。如文。
明王護身印。如文。
護身印。如文。
甲印。如文。或云。先金剛合掌散舒兩掌舉印頂上。漸下至膝散之。如常甲。
結髮印。通三部用如文。或云。或前先頂。次右頂次左頂。是三部也。和尚說。如前記應知也。或本云。於頂上三轉結髮印。
次又三部結髮印。如文。
大海等五印。如別(云云)或本云。其手印相者兩手相叉。合其十指以右押左。此印以前五呪同用此印加被。想樓閣等種種莊嚴隨意成就。各誦七遍。
次奉獻閼伽水隨部差別。其所應器盛滿水置其所應華。以辨事真言加持。或以部母真言加持。若奉獻時以本真言持誦而獻也。辨事真言印如前所說。有兩閼伽器一器左邊用灑也。一器用奉本尊也。
三部母印。初佛部佛眼手印。如文。但結印了。從口鼻上直舉印。致眉間下。先避拂右目上。次拂左目上。次右轉三度拂面上。次左轉三度拂面上。此其用印相也。
蓮華母印。如文。或本云。盧如來開者錯也。
金剛母印。如文。
三部心印。如文。
奉請時先送車輅印。如文。三部通用也。若送車輅時。以大指各向內撥二中頭。若奉請時以大指向外各撥無頭也(此說未詳。可檢諸儀軌也)或云。送車輅印向外撥。應知也。
召請明末文云。此安來句者。若請時加句云唵翳呬翳呬。若請佛部時云唵翳呬翳呬怛他蘖覩。若請蓮華部時云唵翳呬翳呬鉢那摩。若請金剛部時云唵翳呬翳呬拔折囉。是即安來句也。後文亦有奉請句。應撿知。若送遣尊時云唵蘖磋蘖磋。若撥遣佛部時云唵蘖磋蘖磋怛他蘖覩。若撥遣蓮華部時云唵蘖磋蘖磋鉢那摩。若撥遣金剛部時云唵蘖磋蘖磋拔折羅(大略此。可檢法教)其奉請手印三部通用。如文也(不同事如前)請印以大指向身撥。
三部奉請印。如文。初佛部心印。二手縛豎大指招之。餘竝如文。人云。佛部心呪中可云唵爾那爾迦翳係呬(送云蘖磋蘖磋)蓮華金剛兩部亦准之。
次執爐印。以右手作拳把爐之莖供養本尊。誦治路真言即成治路。通三部
佛部蓮華部治路真言直爾手把爐念真言是其印也。
奉請真言印。同前。奉請印但是示奉請句。

第二卷

次除遣從魔印。如文。或云。左手作印向外。誦除從魔呪七遍。即三度左轉三度右轉。然後印五處。右手如左作印置腰也。未作散法。次便左手作跋折羅形置腰。右手跋折羅形向外。誦唵昇羯真言七遍。先三度左轉。次三度右轉。後印五處即頂散也。
次視三昧耶印。如文。其用法亦如前記。
次奉閼伽印。如文。
次奉蓮華座印。如文。若奉佛部座時頂上奉座也。若奉蓮華部座時上奉座也。若奉金剛部座時面上奉座也。或云。奉佛部真言應云恒他蘖覩味羅味羅也。餘二部如文。但文中云相搏著者。先頭指中指無名指相著故云竝相搏著。然後開掌作蓮華座印也。
次奉衣掌等用辨事真言印持誦奉獻也。其真言印如前(三部通用)
結界法。初金剛栓印。如文。誦咒三返。每誦一遍頭著地。第三度畢便散印也。或云。金剛栓印三度地掣開。
金剛鉤欄印。如文。但結印舉頂上右轉三度即成結界。左轉即成解界也。或云。鉤欄印。頂上右轉三匝頂散也。
金剛牆印。如文。若左轉成解界也。或云。牆印三度當前右轉也。
金剛羂索印如文。言以右手三指背著左手三指內者。猶如定印之勢。但微開圓孔為異。或云。當胸前三度右轉頂散。
次結西金剛幡印。如文。但右頭指大指相著也。或云。當前右三轉頂散也。又結西方印。右作之。若右側置左大上是一樣也。若左置右亦是一樣。不是作也。
次結北方印。散右手五指以頭指大指中節。左手五指作拳以頭大指中節。然以左拳舉右大頭也。或云。亦如前右三轉也(或本此印為一古印。亦名股印)
次結方界印。左五指作拳大指直豎。右手亦作拳大頭側舒也。而以右拳舉左大頭是其印也。或云。如前右轉三度也。結西以下印。和尚說。且依手印樣也。別人多依儀軌說亦得也。
次結下界及結上界印。左拳置腰側。以右手掌七遍拍地成結下界也。既拍地已。便轉手掌仰手。拍上方即成結上方界印。或云結十方印左手作拳當心上也。散舒右手以拍頭地七度也。三度亦得。後頂散也(或本云。以右手指其地。別人說。依此文。但恐指字是拍)
次作火院印。如文。
大界印。如文。或云。結印已。先左轉三匝次右轉三匝。次印上方次印下方。次身五處頂散也。或本云復言及印者。復言者重說結界也。次文云用本呪持誦者。謂以五供養真言各各加持也。或本云呪王者。或云。謂軍荼利根本真言也。清金剛者謂青面金剛也(此等三說未詳。可檢諸文。又直爾依此文好也)
成就拔折羅文中云而塗之者。或本云而塗其上。或釋云以香塗拔折羅上也。
成就拔折羅真言無印。直依文作之。細尋意。或云。左拳置腰右拳把拔折羅。右三度轉當胸持之(更問。又文云。金剛真言主恐用彼印)
三部淨珠真言(直爾誦本部咒穿珠孔等)
三部成就數珠真言無印(直爾誦本部咒。加持供養)次三部執持數珠手印相竝如文也。或云。印相如文。但各隨三部右手指。把執顆以左手指。但指相捻不把執顆。直爾繫著數珠隨誦持呪而過數珠和尚云。三部數珠如文。但諸法事。欲執數珠念誦時。隨自本尊先結根本印暫念其尊。次結定印暫攝其心已。便執數珠三部執珠之法。其指相捻。右三度引轉數珠畢。以數珠繞絞左手頭指以下四指畢。即脫取珠置二掌中。若佛部十指作虛心合掌之勢。二中指稍少開。若蓮華部間六指折開作蓮華座印勢。若金剛部者作虛心合掌勢屈二頭指置二母頭。而各以數珠置其中也。然後若佛部上。若蓮華部上。若金剛部舉印齊面上。而各誓願也。然後依前法執數珠。而以右指捻母珠側箇珠子。以左指捻除兩箇珠子第四珠子。更依前三部法更各舉頭額面上。隨事誓願。然後攝心誦持真言。其持畢。更依前法以數珠置掌中。發心誓願置本處。然從始至不令數珠作聲。是為好也。數珠畢更結根本印。亦結定印畢終其事。是通一切持念。是執數珠法則也。佛部兒子。蓮華部蓮華子金剛部嚕捺叉子。或云。嚕捺叉子者謂金剛子也(未詳)。
次辟釧之法如文。此中云捺婆草者或云茅草也(作環之在別儀未定)
成就腰線印。如文。
三部塗香印。如文。或云。三度右轉也。
三部奉華印。如文。
三部燒香印。如文。
三部奉食印。如文。
三部奉燈印。如文。但火頭相捻。餘指如文。或云。燈印左拳置腰。亦置臍下亦得也。凡五供養印皆右三轉也。或又云。奉燈印。右手作拳以大指押頭指甲上捻豎中指。以大指捻中指中節也。以腕向身也。
運心供養兩印。如文。
次澡浴二及加持二印。如文。儀軌印略了。
儀軌運心供文云。誦三摩耶呪。或人云。三部身及心也。或儀軌末文明三座。謂跏趺半跏賢座。或云。賢座者任意座也(檢金剛頂經
又云。及誦本尊呪手印者。或云軍荼利真言等也。若作彼等真言不用此真言印也。
唵薩婆他脩陀真言金剛藏普通真言也(此等說未檢虛實。有中當者用耳)
  或云。息災增益加唵并歸命及娑嚩(二合)賀也。若損他事於真言去唵并歸命及娑嚩賀加吽泮言誦念彼前人者。或云。怨家為前人也。使遣聞之者。謂遣使令怨家真言之聲也。
若四字真言誦滿俱胝(百萬)若真言一一字滿十落叉。三二字真言每字滿三落叉。若四字已上真言每字萬遍也。
護摩息災也(更檢)護本尊者加持本尊所居之處。半拏羅縛私儞者謂蓮華部母也。忙麼雞者金剛部母也。忿猛呪者謂金剛真言也。於二時初夜後夜也。
護摩者如於念誦次第等者。謂若護摩者同供養法則。先澡浴然後入道場。次第結界護身并以辟除及供養。然可護摩次第事也。是故云也。
曇未羅木者謂杏木也(加良母母乃岐)
息災增益愛用楪木作。調伏用棘夾木。是薔薇柴是也(似本國吽波良。其華稍大。或赤或白色)以其本法護摩者。行人之本尊真言護摩也。
次請火天印。如文。應云頭指來云。若請時以頭指招之。若撥遣時頭指外向撥之也。
次灑水印。以大指捻小指。餘三指散舒側指灑之。加持并嗽口印。先金剛拳展頭指攪水誦真言。便開拳稍屈四指以大指橫置掌中。汲取水右擲灑之。是其印也。
本呪者行人本尊真言也。
忿怒者淨金剛也。
忿怒王呪印。左掌向外右掌向內。二手背相著。八指反相鉤。轉腕向身二腕相著。如胎藏鎖印之勢。此文說印相。如文應知也。
灑垢印。結印已後。觸水已後。如前灑諸物。其灑水諸物印如前也。真言在文也。
次燃火真言。無印。
文云。或寂靜心等者。佛部蓮華部寂靜金剛部屬忿猛。歡喜者是愛也。羯羯羅華者謂粳米華也。若百日熟者最好也。若火天供養蘇等不把數珠亦不取真言數也。若供養本尊時把數珠取數也。
撥遣火神手印。如文。
五日斷食宿以向東者。謂五日斷食了。更一日斷食也。以面向東謂向本尊(更檢問)若五日斷食時以藥喫代之。即不食物上。若斷食不得喫三白食。三白食者。乳粥。粳米飯。乳酪。是名三白食。若中食齋食為下。
三部加持五淨真言。無印。
或云。奉衣印。印如奉遏伽(未詳)
寶性草。倒銷花(上草及華之名。或云蘇悉地者此云成就也。揭羅者此云供養也。又或云。前辨事真言亦是奉衣瓔珞爾之真言也。印亦爾也。更詳)

三部母 佛眼
白衣觀音 忙莽計
三部主 輪王佛頂
馬頭觀音 三世
三明能勝
多羅 金剛
忿怒 不動尊
蓮華軍荼利 甘露軍荼利

都號指觀也

智空勝信(從此頭) 力風高進
火光念 方水蓋定
(從地頭)慧輪慧

兩手竝指名號

二手十指十度。二手亦號二羽。二手亦號月堂。二手十指亦號輪。二手十指亦號十峰。二手亦號圓滿。左手號福。右手號智。左手號定。右手號慧左手號三昧右手般若。左手號從右手號獻。二手相叉右押左號金剛合掌。二手虛心合掌號芙蓉合掌蓮華未開也。

(從此頭)檀輪慧 戒水蓋定
火光念 進風高進
禪空勝信(從此頭)

地合頭尖為杵形。用其土三下即是也。
又印縛竝申合二空輪。二風在空合內。地亦申合。便以印於土上。右轉三匝即成結護。以二羽輪叉入掌。以二水輪押叉上。其二輪直豎。頭相著。屈二風輪輪背後。勿令相著。竝直豎。二空輪在二火風第二節下。其印即成。此軍吒利身印(更如文。云云
十指右押左內相叉。即仰開掌。八指相叉。大指各附頭指根側。是坎印也。
次不改前印便以右頭指端置左頭指端上。是大海印也。
十指深內相叉令相叉間之上稍如平地。合兩肘稍直堅。然後以印置頂上(今謂。可依文)是蘇彌盧印也。
十指蓮華座印置頂上(今謂。可依文)是獸印也。
次結蓮華座印更置其上。是迦摩印也。
十指初分相合是塔印也。
或云。二手內相叉仰屈開掌。是坎印也。
次二手內相叉作拳令腕。是蘇彌盧印也。
次兩腕相合。十指散舒稍屈。金剛蓮華印。以大指各押二小指甲上。是獸印也。
十指初分相合。是塔印也。亦是總印也。
蓮華印迦摩印也。
次烏蒭瑟摩根本印。二手右押左內相叉。二掌橫側之。二小頭相跓。大母指附右頭指上。而各去一寸許。諸指如舊。
持念不騫母珠過。若過時所有功課盡皆折盡。
問。若初入堂有何次第把鈴搖之。答。供養華燈塗閼。總了即搖。問。一度入堂幾度振鈴。答。法中但次第結印供養供。總了即振鈴供養入堂時還結界護身請召供養了即振鈴持念課誦功課畢。還諸供養了即振。
中午時(入時七箇。出時五箇)寅朝黃昏(入時九箇。出時七箇)無杵鈴左拳置腰右拳印五處。於金剛頂經中何品是說降三世乃至一切義成就。金剛頂經但說金剛界。不說餘三大品。
陀羅尼曼荼羅種子字以為曼荼羅波羅蜜形者是菩薩形也。
三十七尊三十七尊種字也。
微細曼荼羅諸尊住定印是也。定印之上安金剛杵。是為杵中書各持定印也。
羯磨曼荼羅是各持標幟是也。
四印曼荼羅者是四佛印是也。
四種成就者即四印成就也。
一印者謂四五十尊。隨取一尊印以為一印曼荼羅。各以四佛圍繞。八供四攝以為眷屬。并心尊為十七尊。若持大日尊及薩埵兩箇尊真言七也。餘菩薩三除四箇佛也。
四印曼荼羅一成就者。謂四佛四波羅蜜八供四攝尊是為一。
第二遍調伏中。第一曼荼羅十六成就者。謂十六菩薩各各成就。何故不云七。
成就中第三會法界宮殿者。謂須彌山頂峰樓閣以為法界宮
印謂金剛印。是第一三昧耶印是第二法印是第三。羯磨印是第四。百三五種護摩爐別名也。
普賢宮殿者。謂須彌山頂以普賢以為尊。是為其宮殿。真言宮殿者。謂各各本尊於本道場為真言宮殿也。須彌山上空以為空界道場須彌山頂亦為金剛界道場也。七字謂十七尊也。喻婆伽處謂般若一盤也。
  一印十七尊
  於五部各有五部。此是且東方阿閦五部樣。以知三耳。

  (喜)
  阿閦 愛 阿閦 薩埵 無量
  不空(王)

金剛界三十七尊毘盧遮那佛。今降三世曼荼羅是為何尊。遍調伏一切義成就三心亦爾。又問。以四種曼荼羅四方否。又卷末云。或四千頌或五千頌或七千頌。都成萬頌(未是何意)
五部一切如來部(中毘盧金剛部(東)寶部(南)連華部(西)羯磨部(北)一一部中各有五部。於大教四大品。一金剛界。二降三世。三遍調伏四一切成就
黃色。想在心上。言心上者不是慮心上。五股杵是金色。怛字青黑色。言金剛寶者其樣是珠品。其色青黑色也。金剛藏者三股日羅也。
紇哩赤色。即其字變為八葉蓮華。是即金剛法樣也。
惡字白色。業金剛樣。即是樣也。
怛囉吒(二合)二字。想安於兩乳者。怛囉字在左乳也。吒字在右乳也。
觀自身普賢坐於月輪上。更不可觀身前有普賢也。言身前普賢者更說前事也(此說未定)
得成蓮華部轉輪主宰無量壽佛也。以心發五大願是為菩提心也(何為菩提心不可得菩提心也)如胡麻者粒多為喻。此文云諸佛咸告言者。行者諸佛。何忽此告言。以言見即是見佛。若爾行者心佛自問自答(更詳)觀八葉華者雖不坐八葉華合想蓮華(未詳)尊者如來也。五相成身以何五相成何身耶身。若不五佛五佛灌頂
便勅行者本尊此文也(更可令明)
大日加持安心上也。我心執見煩惱為縛。我心知煩惱性空即解。性空為解。者。何故更云解者縛。為悟者說縛解是一。未悟者解縛。
思惟薩埵者即普賢菩薩也。
賛捺羅者此云月也。唅鍐兩字為海種子字(更詳)彼大海在何處。行者座前觀有大海(更問)而觀曼荼羅三十七尊也。稱名三十七尊名(未詳)阿演都(三度唱之即為請辭)
一百八名者十六菩薩名也。
羯磨門舞。無名指母指相拄也。三昧耶門舞。母指中指相拄也。
安立賢劫十六菩薩位時。右心左安地誦十六菩薩真言。總箇印也(更詳)若安立千佛位時結何印誦何真言千佛十六菩薩箇印。一真言。何以故。十六菩薩千佛數故。若十六菩薩不用安千佛位。若二十天時。但有真言。今此字。是彼二十天真言也。彼二十天真言皆有字。但心想二十天位誦彼真言(更問)儀軌中云。四十天者更加何天。每天有后其位安立何處隨其本天也。
賢劫十六菩薩千佛。於三七中何尊相攝。隨其方面彼方佛相攝也。
曼荼羅者八菩薩心。四親近別。八供四攝是同也。
三十七尊金剛部乘象座。寶部馬座蓮華部孔雀座羯磨部乘加婁羅座。是五部。阿閦儀軌具有懺悔隨喜乃至金剛牆等。何故此大儀軌此等真言別行儀則有。大教供養別行各別。又大教中壇體法界。所以不結四方下牆等印(更問)
千手儀軌中有無印真言此意如何。有護用處。四無量定印通達真言但是觀門也。
蓮華拳母指中指相捻。如來拳母指無名指相捻。舞印互手向身。歸命臨時加娑婆(二合)賀亦復爾。何故娑婆(二合)訶及字臨時置。緣成所求法也。
(宅皆反)曩(能於反)篦(辟夾反)加持地)下(安天位)憂(婦普反)吽毘曬(莊夾反)以翊(二合。危憶反)驃(比中反)那(能於反)勝(不鴻反)只(岐夷反)
阿閦法云。吉祥座者即半跏座也。金剛橛印(如如意輪結地印)解度者。解即下音。即二小指也。大指為止觀(未詳)
二羽半金剛者。以大指各押小指甲。各三指開豎之。臂相叉。結印了把珠。
  內護摩者。次觀心月輪。囕字以名大真言。為乳木方便蘇蜜。燒除妄分別菩提心上。是名內護摩。為諸菩薩說也。
略記云。竝以明王真言加持者。馬頭明王。其印在如意輪儀軌也。辟除結界亦用馬頭明王真言也。護摩儀軌云。蜜里都納婆(云云)是真言印也。請火天入爐中真言有請召真言(未)次軍吒利印在護摩儀軌。即云蜜哩帝吽發是也。
次漱火天口印亦在儀軌中也。用杓法亦須從師受。與娑婆訶詞俱用也(作拳)隨誦真言者即軍吒利真言也。於軍吒利亦真言娑婆訶上加願句。又加噎醘句也(恐此云喜觀也。未定)蘖蹉者此云去也。阿蘖蹉者此云來也一一尊者五種護摩真言也)次護摩真言(未)作三鉢多法者。此云供養也。謂供養供於菩薩等也(此是人語未詳。然檢文應云竟法)
惡趣真言印(在羂索經第八)
即請本尊者火天也(未定)或用本法中所用物者謂於五種護摩法中所用物也。一度供養了即置杓也。如是每度作之(云云
護摩時用幾杓耶。杓數說。於寫杓注杓中何為小。注杓為大杓寫杓為小杓。
召面向北仰視遍諸方。訣云。身居座者謂結跏趺坐。更不作座也。
茅服者草衣。謂麻衣等類也。辨索者兩拜焰如索繩轉也。此經座送座別者(未詳)謂木名也。
飲食黑者謂生黑之想。諸餘護摩此。
息災壇若安羯磨印不安大日尊。若安大日不用羯磨杵。
加持五色粉印及真言金剛頂經第三。
跋折羅質多羅三摩耶吽。
結二金剛拳進力二度仰側相拄是也。迎已用本真言者即後真言也(名火天真言)仙杖者竹杖也。
何故先供養火天已後供佛菩薩火天成就一切法。是以先供養也。
四字明者三戟。
(逆音)叉者是也。
心者壇場心也。陀羅木者紫檀木也。
息災法壇了。其壇圓。初夜起面北坐。結佛印燒甘木。
次修壇從三昧耶至迎請。皆依本法者。各隨五護摩法用色印座等法也(未定)
嘆者吉慶讚也。
火天顏色赤也。火天本方謂東南也。
略記云。竝以明王真言加持者謂馬頭明王也。
嚕地羅者人血也。蔓菁者蔓菁油也。
護摩者。外護摩辟除人天難者。內護摩者令六根不染六塵是也。此間云辟除一切難(未定)
軍荼此云壇場之言也(未詳)於夜作愛者夜半是也。仰視遍諸方者行者遍視諸方也。本尊同增益也。息災佛印不空佛印
全跏先右後左。蹲踞尻居土二膝豎之。半跏先左。賢座右押左相叉。似蹲踞而尻居土。跛物座。用床子垂腳坐也(未定)
面北作息災白色也。底迦)增益向東方(黃色報瑟置迦)愛面向西(赤色嚩試羯囉拏)降伏面向南(青黑色毘舍迦)息災(北)增益(東)愛(西)降伏(南)
勝初中云。開縛摧拍心者。於心上以縛印亦開亦合。若開時但開掌不散拍左蔓右安心者蔓謂華也。左拳當於左胸右拳安於(未)忍成力杖恐刀字也。
第一文者中指上節也。
儀軌本有用心字。恐用心中義也。

赤箭 人參
柘榴 茯苓
菖 天門冬
大麥 菉豆(此等是藥物名)

已上雜決或道理道理。直爾記人言也。後人簡用耳。
此是小僧受灌頂時事。
供養壇面儀則。以五色繫著五瓶一一其方置。
次以種種飲食菓子等而食道安置。其不可具記。
次又當壇四門裏各置一金剛鈴二縛日囉。金剛鈴日羅
閼伽及香等器也。道場莊嚴如常更不記。
道場莊嚴別堂裏。師座向南。弟子座向佛也。師及弟子就座了。師即喚弟子就師座左。誦真言加持楊枝授與弟子。便有兩僧引弟子出外令向東坐。彼一僧持澡瓶令洗弟子之口。一僧教授令嚼楊枝擲棄座前。所嚼向身以為吉祥。次入堂就本座佛了。即師唱一偈梵唄。所謂云何壽。了便師授三昧耶戒。了師便喚弟子。即就師座左。令弟子誓水。手把燒香示教
一一示教飲食燒等了。即唱一梵唄。所謂世界虛空等。
次師入壇場。○次喚弟子入壇加持真言覆面曼荼羅。師即令弟子真言。擲華了即師加持真言開面(華若在空所時更加持)令弟子佛師即示本尊。
次師加持其部真言弟子頂。若應授大法師即五部加持授與五瓶之水。若不爾直與一瓶。
次以明鏡教示受灌頂人。以一瓶水灑流鏡面。
阿闍梨弟子頂戴杵。
次令頂戴杵。一一有教示之辭也。灌頂事了即唱讚繞壇。諸人皆唱南無大悲毘盧遮那佛多時作之。
次諸事已畢。更備供具。其日初夜供養十天。然其供物所謂五穀乳粥華燒香塗香及水也蠟燭燒青葉新瓷器也。香即用師爐之香。水即用瓶水亦得也。然蠟燭以布作之。長一尺許。以蠟塗之也。先東北起首以青葉十天之處一一置。所謂壇外邊置之。不是壇面上也。又以新瓷器一一置。然其置之樣四角各葉一器。三方各葉一器也。置三葉三器。而後阿闍梨起立到東方向佛坐畢時。承事之僧六人俱時起立執持供物。初一人執持水瓶。次一人塗香。第三人時華。第四人燈香。第五人穀乳粥。最後人執持蠟燭。次第行立到來師邊。師便先到座處自掬受水。誦加持真言三遍。其天真一遍。以水灑器。
次取塗香加持三遍。其天真一遍。散著器裏。
次取時華加持時華及誦其天真言如前。於後燒香等亦爾。如前散著器裏。
次取燒香加持真言如前配薰器裏。
次器裏受粥加持如前。最後蠟燭著火。立著粥上。加持如前。
右繞除一天供物之處。越到東南角加持如前從此已後不越次第一加持供物最後到東方。先越供物之處。而誦加持供物已畢。時阿闍梨弟子俱時繞壇。或唱梵讚或唱大日名號。多時繞旋了。佛而待臘燭燒盡任意散去。此其法則也。
此且記一時儀則耳。具如大教
儀軌中云。作四種密供養法已誦此伽陀者。有云。四種密供供養供養。又文云。讚詠法晨朝當以灑臘音韻(人云請雅念)
午時以中音(人云即五音中雄聲)黃昏以破音(人云聲)中夜以第五音韻讚之(人云觀智小音)
儀軌中云半金剛座者。又云半座。
大毘盧遮那根本印釣用即所不至白衣為鉤。處尊為索。毘俱胝為鎖。多羅鈴。人云。於金剛界三道懸契。
八大明王者。降三世明王大威德明王。大明王大輪明王馬頭明王無能勝明王不動尊明王步擲明王
休糧法。大悲絕粒陀羅尼
十方佛。觀世音天人丈夫觀音慈悲柔軟觀音千手千眼觀音十一面觀音。願濟苦難。善護陀羅尼。滅卻心中障。那休那休。清淨比丘。惡事得滅。死事得休。
欲擬休糧時持水持觀音像。對像念陀羅尼。七日內念萬遍。如至齋時一百八遍湯任喫。菓子亦得。除不至心者。
陀羅尼。唵襪薩嚕。薩羅野。娑婆訶
作法時。座念遍滿取新汲水。以持掌中念一遍訖。服水服水訖。又念一遍湯等任得。
蒼朮(丈述反)石菖蒲分擣為末。羅過以蜜為圓。如櫻桃許。不食淡麵薄飩。後三圓。每日空腹三圓(不簡時節)如宴食淡麵餅子此些亦得。
得還喫飯時先喫稀(此休養法非是類。然為不忘卻於此記耳)
初頭三業。次加持三業印。蓮華合掌中想字。心中亦想字。舌中亦然。共三字此為加持三業。若是三業此觀字。
三拜。次懺悔等。
次作定印虛空佛并觀自身在中。
驚覺印。結印不動印。每念真言三遍三度動頭指第一節是。
次禮四方佛。如文。
四無量觀皆結定印右手在左手掌中。
金剛掌等三印。不改初印便作後印等。至第二印了便散印也。此中第三印開掌中三度掣拍二乳上也。
次遍入印。下二印不散初印便作後印也。
此中初印每念真言屈大指三返。
次印每念真言動頭指第二節三屈。然後頂散了。旋舞而蓮華合掌
三昧耶。如文。
真實印。如文。但每念真言心上三返也。
三世印。如文。但結印儀則金剛界大教私記也。丁字者右腳橫之左腳豎之也。
蓮華三昧耶。如文。
三摩地印。於三箇定印中此是三摩地印也。
菩提心以下六道真言同此定印也。
加持印。如文也。灌頂印如文。
蓮華鬘印。作蓮華拳。以大指屈橫在掌中。以二手中頭指屈如鉤形。二掌小名指握大指。從額前分腦後三遍纏。然後垂手旋舞勢也。
甲印。都十二處纏。心。背。臍。腰。兩膝。兩肩。喉。頸。額。惱後了也。
問。十波羅蜜菩薩為在觀音南為當在觀音西。答。十波羅蜜菩薩壇在右邊前。餘四依次列。惠在左邊餘四依次第。其觀自在不定成就方所置。
轉法輪印。如文。次普請驚覺印。如文。
次召印。以忍等者以智禪各彈忍願也。真言曰。唵三麼惹。三遍了然後想。
左手中把乾槌以右手執獨杵。垂繫出聲徹十方界。餘如文即念召真言曰鉢娜麼(二合)囉(引)誐末蘭迦(引)囉誐母怛路迦曩他滿駄。
本云。便結普召集菩薩印(乃至云)聲徹十方世界諸佛菩薩一切聖眾。次誦召真言曰。鉢娜麼(二合)邏(引)誐末蘭迦囉拏母怛路迦曩他滿駄。
聖眾聞已皆悉會。乃至嘆曰(本文)
讚印是蓮華合掌也。凡一切嘆印即用根本印亦得也。
頭印中言向者。外倒手印即以進力招之。即成向身召之也。
次羂索及鎖印。如文。
次俱摩羅印。當心上。每念真言微動也。
閼伽印金剛界
次嬉戲菩薩印。如文。結印真言了便解印。各舒五指繞頭以後作舞印。以鬘印也。
師自筆云。以嬉戲印當三念真言已。便以此印舉與額齊前分二手。腦後三繞。如垂帶勢。以手旋舞蓮華合掌當心也。此是二印
次歌讚菩薩印。結印了不開二小指。而三返開掌及餘指。
蓮華舞印。兩不同。說如文說蓮華拳。或說。二手各大指捻無名指。餘指舒散而作舞也。而舞樣者結印了。二手共右移轉側。左移轉側也。餘師記不同也。胸右左頰右左。如文。
焚香三返向下散之。
次華印。向上三返動印也。以上兩印至後印了。一度散印也。
次燈及塗亦一度散印。然此中燈印結印了。三返稍右迴轉如炎勢也。
次檀菩薩印。左金剛拳當臍上。右手如文。置右膝上。又說。不著膝上以印稍上舉。
戒等印。如文。
白衣印。大白衣印。多羅印。毘句胝印。竝如文。
根本印如文。但稍開二腕作之。蓮華杵印也。
加持珠印。及捧珠印。竝如文。
念誦移珠印。雖五度各聚而各以無名大指把珠應知。
如是念誦根本真言大數畢已。又結根本印誦明三遍已。不散此印便念百字明一遍。又入三摩地觀想。從定出已。又結八供各念一遍。又結十波羅蜜印各念一遍白衣大白衣多羅毘俱胝四大菩薩印各念。一遍
又獻閼佃伽印及真言一遍。又結三世菩薩印及念一遍。以印左轉頂上散之。懺悔勸請如文。
又結奉送印。如文。置華於指端上擲之。又加持印餘如文。
又結灌頂印。連頭繫鬘甲如前。便垂帶旋繞以印頂散之。然後每方如前。各禮一拜。隨意便住經行更作一如前作也。
本後文似私記云。身在須彌頂。以七金山圍繞成本尊。己身前蓮華內佛菩薩從右轉。次輪。次寶。次象。次馬。次兵。次女。次主藏。各各放大光明大千界。所有珍寶放光明。都成光明入觀一字。字金色。想從頂出已成金輪一字成一輪。輪遍法界。光焰熾盛摧破一切眾生惡業煩惱觀行了。
普賢五祕密儀中。興善和尚云。初頭禮四方佛。第二金剛起印。第三發願等。第四菩提心。第五金剛合掌。竝依文可尋。今略記之。
  四智印者是四方佛印。即羯磨會四佛印也。嚩日囉薩怛舞三合以下至解是用四佛印。如次東南西北。
有文書云。瑜伽者以身為爐以為臺。於心臺中觀囕字火。以出入息為風漸漸吹發囕字之火。令其烈焰騰耀猶如劫燒之火。能焚瑜伽身心地中無始煩惱叢林垢穢之業薪。頓獲清淨身器堪授淨法。問。華著何等尊位時。為弟子灌頂。答。除諸天之餘皆灌頂。又問。亦未知華著何等位時具授五瓶水。答。上從大日尊下至金剛部。具授五瓶并授大法(此是人言)
大興善寺和尚邊受金剛界大法二入西淨法寺。道七闍梨。勅翻經院政和尚。又隨政和尚大法大慈恩寺西院僧操玄。原僧談靜。
護摩鑪中用者。荏婆木(揀)蘭支木。陀羅木(紫藤)骨帝遮木(槐)失利沙木(夜合)鎮迦木。尸利蜜木(栗)波那師木(胡桃)沒迦木(甘草)蘭羯木(李)舍利離沙木(合歡那伽抧薩(龍華崑崙山也。真彌木)貫珠木(茍)杞旃木(紫檀)陀羅木(紫薑)
觀自在種子亦名釋迦種子。南麼三曼多勃駄喃婆。
降三世種子心。南麼三曼多伐折囉喃涸。
大日如來種子。南麼三曼多勃駄喃阿。
普通種子心。南麼三曼多勃駄喃迦。
祕密五輪種子真言者。圓檀失置於體。自足而至臍成金剛輪。從此而至心思惟水輪水輪輪。上風輪。次應持地而圖眾形像
三字明。
德迦大威德明王儀軌云。又法欲摧他敵者當建三角壇。於中畫大威德明王作玄雲色遍身焰。執持諸器伏安立三字。謂頂字。安惡字字。成就尊身已。於其像下置諸捨覩嚕。并安名字。對此像前當布於身。一同壇中像。威驗竝皆如是。即結印誦前心真千八遍。於真言句義中捨覩嚕下稱彼名字。令彼群黨自然退散。
妙心大一卷。
聖教者栂尾經藏之本也。台家祕抄有之由。傳聞數年。和寺良順忍賀之許求。真乘法務大僧正間請。仍良順命而此妙心本借給之間。敬書寫畢。最祕最祕。世以希有。漫努努不可散在者也。若聊爾披露。除難護法可發嗔。可慎之。
貞享元(甲子)
曼院再興大僧正慶算
元文元年(丙辰)九月六
曼院第五世不動金剛義空校合加點已

蘇悉地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