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410
溪嵐拾葉集(并序)

輸入者 韓紅霞

法身內證之春花焉。梵風吹而遠熏。舍那外用之夜月矣。甘露映而高照。是以西天破有之尊琢金言於八方。東漢虛無之客遺玄訓於五千誠尋教法流傳之源。在文點書持之功者歟。於是予生邊土之幽介為法林之荊棘長薄地之陋質為禪之羝羊。然而纔因果之理聊辨邪正之差。遂則卜山中之寂寥。捨世上之憒丙。獨交。頂之霞。一紀也。三千妙觀猶暗。鎮結草繫之露幾日也。八萬之細行惟缺。悲哉時移事改兮白日漸傾。春往夏闌兮黃壤既近。以何為無生之因。以何為度生之緣。倩觀今之云為。志學者似毛。況成功立業哉。訪道者麟角。況窮玄探勣哉。師資自相承其器隔雲泥。名望雖似古德地。然則法命之既迫在今。學燈之纔殘若存若亡。請為吾門資者。進步於菩提場矣游心於弦誓海焉。彼通藏達多之入石窟也。以心性之闇迷也。得定比丘之沈。奈梨也。由惠眼之閉卻也。矧暗證禪師文之法師佛祖之所誡所嫌也。文武不虧其國治。長短不捐其車成。蓋此謂者歟。依之以行學三餘之隙。集一切之要。所謂中道圓融之譚。上乘真實之藏。鵝珠後之譽。難距中之才。膏腴隱入之治。枕嗽石流之答。加之龜毛兔角之語。山猿海虬之諍。都看目觸耳粳概錄之。就中孤溪之幽砌。無物而不令與嵐嘯三界之枯薨。無時而不秋。拾葉吟。故名嵐溪拾葉集。不定赤軸不調黃卷。予者記之終焉為期。資者錄之日夜不懈者。華嚴心佛眾生一體。今拙庵常在之葉集顯戒定惠解之一致抑緘燕石詞卑得嘲在指掌。買周璞志疏。招笑難迴踵。辱更無素意。只為驚明窗之眠。恐又有玄念。將欲備遍界之功。毀譽共因也。必阿字門。視聽同良緣也。乃舉泥洹道。鳴呼吾者半百之旅館也。定去馬嵬焉。書者萬葉之遺塵也。冀至龍華矣。于時文保二年戊午六月九日。於叡岳西堛院慈眼房記之而已。
山家記錄四分。所謂一顯二密四記又於四分記錄各有灌頂。謂第一顯部者。生智妙悟祕決也。第二密部者。都法灌頂也。第三戒部者。鎮護授戒也。第四記錄部者。和光同塵利益國土灌頂也於第四記有六科。故山家御釋曰。建六科篇章。辨一山儀事六科者。第一淨剎結界。第佛像置。第三嚴神靈應。第四鎮護國家。第五法住方軌。第六禪侶修行今又建六箇篇目顯三字義門。
第一顯部(觀心為正表相為傍)
二密部(宗義本事相為傍)
第三戒部(大綱為本綱目為傍)
第四記錄部(大事為本淺略為傍)
第五醫療部(既效方成現益
第六雜記部(和漢美言道法哢胤)
第一顯部五
止觀 觀心
二玄義 (教相
句 (教相
義科 (文料簡
宗要 (宗大事
二密部五
宗義 真言宗三部意)
二教相 (天台四教上加大日一教)
事相 (曼荼界會示現相貌)
現行三部五部行要次第
五雜 (大師先德形儀要語)
第三戒部五
一佛寺 (三寺不同)
上座 文殊頭盧雨上座
三佛戒 (小雨不同)
四佛授戒(十師五師不同)
五雜 (他戒先德語等
第四記錄部六。
淨剎結界章(七重結界表事寂光
一佛置章(九院十六院本尊等)
三嚴神靈應章(吾山開闢時聖眾瑞應
四鎮護國家章(天子道場鎮護祕密念誦等)
五法住方軌章(三學靈場顯密軌則)
禪侶修行章(六條八條四條學生式是也)
三聖二師卷記錄事。
三寶住持下(山家御釋)
三寶輔行記五卷(前唐院
顯密內證下(山王院)
已上三聖
四明安全義卷。
御遺告一卷。
二師
又就記錄有六箇習事
一散在流章記(他流記引用之)
二雜記(真俗日記至于未來際
三總目錄他共之)
四別目錄(知名字不知義
五祕目錄名義共他家不之)
六面受決(未後一言唯授一人
第五醫療部三。
一既效方(當時相應驗藥等)
二加持法驗方(神咒德治業病
三胎息仙術方(調定氣息治病得壽)
第六雜記部。
三才軌範。
二古今芳談。
右此集者抄大師四分之錄為愚老一期之記。蓋是佛道之全體法門之精髓也。只納于心腑留于門室。曾勿見異門異流之人。爭可許偏執偏墜之輩哉。傳持之本所深慎此旨。同學之朋友更存此掟。又受法之仁書寫之族。無讓付之器有移門之志。且返本所且投中耳。若背此旨令違反者。顯密緣起釋迦遮那圓宗山王諸天證明證覽。恐之慎之而已。
文保二年六月 日
沙門光宗遍照
貞和四歲初冬中澣於阿字息障院書此。
拾濱之學沙門吾宗示。
大永三年卯月三日書之。亮政。
元祿四年歲次辛已秋九望以野之下洲。本對于天台山淨教坊。
住持印實觀。
五年辛已夏四月七日重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