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嵐拾葉集
輸入者 韓紅霞
真言宗名目(記為初心也。唯不許他門人)智金剛私集。
今此真言宗者。言祕奧義趣難悟乎。因彌深。雌雄誰曉乎。一之下收萬。淺之裹含深。唯為初學弟子。集一二法數。敢不可為指南也。
右此界灌頂等法部甚廣。可見八家祕錄。今隨根本記之。又東寺天台所承各異也。委可採之。
右灌頂等法部類多。暫付供養法注之。可見本錄之。
一佛本來常住平等不二自性法身(教時義云。平等智身云云)
一時常住不變滿日一時(大日經云。越三時如來日)
一處無中無邊法界宮一處(義釋云。一切一體宮等云云)
一教本淨無垢醍醐甘露一教(義釋云。三平等句法是也)
一乘無異趣一道速疾金剛一乘。
義釋云。住此乘者。初發心時。即成正覺等(云云)
菩提心義云今真言所用。若與論之天台華嚴圓頓教義。若奪論之非前四教五時所用。此是事理俱密金剛乘義故。與彼異(云云)
一地信解地從初發心一念至佛果云信解也(義釋云)
一心。可尋之。
十識是也。
二如。教時義○二字一合可問○二界義。
二字
越三重百六十心等(三僧祇行)
右餘教以先劫跋此翻時分。而度三阿僧祇劫成佛。起信論云。一切菩薩皆經三阿僧祇劫(云云)而其中間十進九退。今此宗不爾。梵劫跋翻妄執如上之僧祇時劫乎(演密抄引)
右此三身名目未見本文。但依義釋意歟。若爾者。異顯教所談也。大日義釋云。題名言毘盧遮那者。法身也。成佛得。報身也。神變加持者。應身也(云云)依此說立自宗三身之稱歟。是則以四種法身。理智兩種法身唯是自性一身也。應身言之內含受用變化等流故異餘宗耳。
可見心目等智證大師記
右先一身是能加持。身後三種是所加持。皆大悲壇利生曼荼羅也。從本垂跡。從因向果二意可審定。
右此四曼者。四種法身每尊悉具足不闕減。此宗之一立如此。故自性法身及等流身同說常住法也。可問明師之。
可問意者。主伴不同也。所說何同常住(云云)
以方便宗攝。
右殺盜婬妄者。是唯偷蘭也非彼波羅夷故。此宗以此四波羅夷授之(波羅夷此極重云云釋并演密抄)
右約自宗深微之義明此四地。雖然不同顯露之旨。又明四十二地而皆名如來地以之思之。地位之名目雖附顯教緣有隱語(義釋云云)
右四身一往對當也。中央法身如實言也。又有人云。金五部者。胎三部加寶部羯磨部此言荒量言談也。金五部每部骼方佛菩薩天等皆人其部中。胎三部唯菩薩唯忿怒也。故遙異之。教時義等見之。
地輪□戒此五輪備三十二字。
水輪○定門是則三十二相歟。
火輪△惠(總云之八萬四千三昧門。八萬四千陀羅尼門)
風輪解脫八萬四千字門等皆攝此中。
空輪○解脫知見八萬四千塵勞門。可問之。
右有偏催云。空輪非正圓。或如覆缽器。或如心此。救云。此師既總迷五輪正義。別已空輪之本形。所謂一切字門以缺字加之時云圓點以嚴之。或空點嚴之。悉曇并大日經等之說。皆存正圓之義疑者云。五輪之數不幾。何有二圓耶答地水火風隨其假義而形體可然。水空若假若空。可正圓。故如此示之也。凡此五輪者。隨形貌不同則輪義不成。今隨實義立輪之稱也。尊勝佛頂別軌之文等。可尋之執假義失正理是非宗本意歟(又云團云故空異云云救云。玉篇云團字訓圓也。若義異如是云乎)文云。五大皆有響十界。共言語六塵悉文字法身。是實相。
於五輪義又有聲字實相之義可審之。
若依義對當之。不可指南。智者悉之(私義也)文云。
如彼三世中 諸佛菩薩等
修行五供養 我等亦如是
淨心為塗香 萬行為妙華
功德為梵香 果德為飲食
智慧為燈明 供養自心中
心王大日尊 心數曼荼羅
以心供養心 色心不二故(云云)
私略頌曰 高野二教論引六波羅蜜經。
樂寂修禪說素怛覽 威儀法久說部毘奈耶
分別性相阿毘達磨 離於我執說般若
滅除重罪說陀羅尼 是名如來五藏教
古此六大法身。四種法身皆悉備之(顯經中雖此名言不假今所立之)文云。即身成佛義文。高野此文唐阿闍梨偈也。
六大無礙常瑜伽 四種曼荼各不離
三密加持速疾顯 重重帝網名即身
法然具足薩般若 心數心王過剎塵
各具五智無際智 圓鏡力故實覺知
文云。自性及受用變化并等流佛德(三十六皆同自性身文)
右七大者。經勝上大乘句。外道不能識之文。大乘之字釋也。
七菩提分法
七宗行果
右八大法身者。約大日以論八大法身也。即八葉尊也。加大日之九尊也(智證大師)
八心違順二種。八印(祕祕)八供養(如常)八天(如常)八葉(如常)
菩提心義八葉義云。然中台上雖八葉。八葉之下亦有不可說葉(云云)
右九會名體可撿合知之。依一文具記之。
右龍猛菩薩為釋起信論造釋摩訶衍論。而起信立九識攝二門之中。衍論以十識納二門之內。是馬鳴二門中之心真如門平等差別二義自有故。以平等義立心一心識。是為十識。更不違本有(云云教時義)十地(以十度對之)如常。歡喜名目不異。但名佛乘十地。不同顯教十地。剎微塵數可尋之祕祕。
十方十佛剎微塵數。祕祕注之。輒朱云。之。不可出之。
十願(普賢菩薩封九方便)
此十二支句是第五教十二因緣也。
二十天
二十八宿
三十二嚴身
三十三字
右隨轉四處加點呼之。所謂等也。今出發心字可審定種子即三部字也。所謂口唯第五字有。口決又有十二字。
(字形不室)
三十七尊(私略頌)
大日四波羅密
四佛各。親近
嬉鬘等八供
四攝三十七
百六十心
五根本煩惱一二三四五。再數成百十。
右貪瞋癡慢疑。初再計成十數第二再計成二十數。乃至第五再計成百六十心也。凡有三重百六十心。所謂三妄也。
如前注是則一念之能所。
自宗要文祕。
大日經云(第二卷具緣品。說入壇人功德功德)從初發心乃至成如來所有福德聚。是善男子善女人福德聚與彼正等(云云)菩提心論惟真言法中即身成佛故。是說三摩地法。於諸教中闕而不書(云云)
金剛頂疏云三密結要諸經所無。五智奧源唯在此教。金剛乘大綱蓋以此(云云)
教時義云如來內證寂照無言者。是顯教所說。彼教未知如來內證甚深義故。今不爾理聿俱密義釋云。妄見有為生滅增心垢。非如來本意小僧生年十八始入祕教門。至于三十七歲敢無倦情。雖愚鈍亦所聞不廢已。僅所逮見名目記。為初學祕宗者集之。是偏小分名利何況為多貪乎。有訛謬者。鑒者可添削之。于時安元三年六月十五日矣。末於鎮西太宰府築州怡土莊今津誓願寺僧房無言念佛之次。自筆記之(云云甲)五門者。入菩提心門入功德入智惠門(西)入方便門入中台門(云云)
真言六番金剛智者。四波。一四佛。三十六尊。四內。五外。六四攝。
七色者。前六加大日。
金剛有七色者。一青色金剛。二緣色金剛。三赤色金剛。四碧金剛。五黃六紫金剛。七白金剛。
延慶至然(辛亥)二月二十四日於比叡山本院東谷神藏寺禪房。為佛興傳如。
唯顯之。
宗釋天台金剛光(宗生年六六一臘三十七餘)
折節拭翁眼之淚書之。文句謬後日可撿之。
曆應四年十二月一日於江州阿彌陀寺迎接院御本賜書寫了。
于時康永元年九月二十三日書寫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