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嵐拾葉集

輸入者 江進

五大願事。眾生無邊誓願度(文)第八識大圓鏡智。即元品無明金剛薩埵是也。難云。第八識無明也。何所發境云乎。仰云。無明眾生也。眾生誓境。第八識菩提心發也即苦劫也。東方發心出立是顯歟。
福智無邊誓願度(文)第七識平等性智尊也。恒沙也。二嚴也。真言教煩惱無之。然者煩惱當體即恒沙功德福智二嚴成也。仍四弘煩惱無邊者。五大福智無邊改也。可收之。三摩地是也。如意心法意三當體三智顯姿也。三辨寶珠可思之。法門無邊誓願智。第六識妙觀察智菩薩見思惑顯也。仰云。妙觀察智釋。弘法釋云。五眼高懸邪正無誤(文)假諦恒沙法門。森羅萬像歷然也。佛眼種智真空冥寂四眼二智萬像森然(文)又云。四眼入佛眼。皆名佛眼(文)。
尋云。妙觀察智說法疑樣如何。仰云。說法智者妙觀察智也。即佛眼種智真空冥寂方。第一義不思議本分不動也。四眼二智。萬像森羅方。說法疑也。凡疑生信妙觀察智德也。
尋云。二智云何耶。仰云。三智一切智(空二乘種智(假菩薩一切(中佛)也。一切種智方。真空冥寂有也。餘二智四眼說法疑也。
尋云。此妙觀察智唯說二邊歟仰云。不然。三劫是即法門也。五眼三智不可相離故也。
一。以五眼三智事。仰云。一切智(惠眼緣空)種智法眼緣假)一切種智佛眼緣中)此天眼肉眼者。所無明也。所詮五乘也。但□種三昧道時。是三卻即是照也。仍萬像森然云。邪正不誤云也。
妙觀察智定印事。尋云。此智門也。今尊結定印耶。仰云。凡妙觀察智時也。說法時。此印引合立向下持也。仍妙觀察智說法印云是也。
尋云。來迎印手上手下云意如何。仰云。下化也(云云)又尋云。能化下化所化自證極佛也。何義有之乎。仰云。眾生引攝令菩提義也。尋云。此定印三辨寶珠印也。寶部尊可結此印。如何。仰云。東方金剛部西方蓮花部。中央佛部。此三部不二平等性智云也仍不二□結顯也所詮阿彌陀三身印者此印也。此印義三部共雖有之。今說法疑智示尊故。三身圓滿願顯也即三密一致印也。追可尋之。
一。妙觀察智尊乘孔雀意如何。仰云。此鳥一切善惡物不撰令食也間所撰十惡五逆罪人妙觀察智三摩地入意也。邪正不誤釋此意也。眾生無邊誓願度願相葉。可思之。四明釋云。一切眾生有各自。謂實念鐵床非苦。變易非移。此等覺云云)仰云。此釋以度生願滿可得心也。如昔所願。深可思合之。如來無邊誓願事(文)前五識成所作智沙惑。仰云。是北方羯磨業也。以前大圓鏡智三來依正云。東西中如次。此各業顯也。仍成所作智云也。各諸佛內證顯間。依正不二無非諸佛三摩耶如來無邊誓願事云。可思合之。
尋云。此三摩地釋迦云意如何。仰云。釋尊自證圓滿正覺成證尊也。即羯磨業成也。西方猶自證法門極。正羯磨業之無之仍此三摩地毘首羯磨三摩地云義有之。可思合之。又四智三密習也。所謂此三摩地身密。兩口密。餘意密也。身密云間羯磨業義云名也。
尋云。釋尊以字成道給。然者字當此羯磨義可云乎。仰云。釋尊以三義三密成道給。所謂字義意密教主實相口密即身成佛義。意密。第三者今三摩地當。無上菩提誓願證。第九識法界體性智佛界無明斷。
尋云。佛者羯磨業極者也。此上今法界體性釋物何耶仰云。所詮四智取合總體也。予大日如來也。
尋云。此大日如來兩部何耶。仰云。夫胎體也。以上義者皆約菩提心沙汰來也。是胎藏意。以金界意云者。即五相成身體也。以次五相五智也。此時羯磨業云。即我等當體五眼出生以可得心也。眾生無邊誓願事云。如來不可得心。此時者誓願事有其便。可思合之。
尋云。何故於誓願四弘五大不同有之歟。仰云。凡顯宗意四大明故。法門四□明。發誓四弘明也。是妙理約。開示悟入四弘見。發心修行菩提涅磐四點也。次密教意。五大五智明故。發誓五大佛果五智立。胎五輪成身。金五相成身也。是即四心五蘊和合佛果五相習也。故本朝先德御釋云。五大五分戒身。五分戒身即五智也(文)深可思之。
尋云。四弘五大異如何。仰云。顯蜜所談且雖各別也。所詮是一也。發四弘佛果位。是發心修行菩薩依因修行圓滿佛果至。顯宗從因至果時者。因分功德也。次密教意從果向因談。先內證四智用□。本來五智圓滿談教故。自始發五大願也。往顯密一點成也。
尋云。顯宗意四弘外立佛果位也。仰云。文不見四弘佛果德習上。總體佛果自然故。義釋開示悟入四種智修行向地四位配當。法花經遊於四方直至引道場因位四智。中央成覺不立。因當體極果覺位。故直至道場釋也。是併密教發心四種修行外。別阿字五點無也。中央法界體性智云。因位四智總合數點具足阿字習也。遊於四方直至道場云全是數點具足阿字也。深可思之也。
尋云。以二乘智斷密教五智具足習樣如何。仰云。山王院御釋云。四果五智緣覺一果表法界性智。謂自調自度用顯四智證。緣覺證也。深可思之。
尋云。布字行法事如何。仰云。四處輪布字聲聞四果表。二生句布字。緣覺十二因緣表。百先王布字菩薩百法門表。三二嚴身布字佛果三十二相表也(云云)。
尋云。此布字行法等表何事耶。仰云。凡真言教意。法界十界縮。此十界佛果莊嚴也。故理趣釋云。下十峰表真如(文)此意。凡六道因果六大無礙表也。菩薩空智表。菩薩妙有功德表。佛果不二中道理顯。故十界一念縮。法界五智壇婆顯。故二自調自度內證本。自性法身內證證也。菩薩利生利他萬行表。佛果嚴身。修性功德妙理顯也。是則十界圓備具足法門行者色心上圓備事顯也。故布字行法最極大事習此事也。傳在別。更可問之。已上。
四弘事。其菩薩界者。常修常證(云云)在自證他習也。度生三願他也。無上菩提自證也。又四弘利生願習也。釋云。度生願發餘三誓願(文)又四弘願中。無上菩提一念彼國義有之如何。仰云。是無作四弘意也。一切眾生本有無作文體。自證圓備如來也。此上何菩提可證。以除之(云云)。
難云。然者此義所眾生可同。何度生等願可發乎。仰云。爾也。但此謂未知。眾生以我已證示也。又四弘三聚淨戒也。所謂度生饒益有情戒菩薩已下二願善。無上菩提律儀戒也。仰云。度生誓□境。煩惱無邊。所謂煩惱法門無盡能治智慧也。無上菩提自證圓滿也(云云)止云。四劫為境。四弘為智。六即為斷(文)疏起云。境妙究竟顯名毘盧遮那智妙究竟顯名毘盧遮那行妙究竟釋迦牟尼(文)仰云。天台大師觀行五品居。即釋迦習證據也。隨分己證可祕之(云云)。
永享一年八月四日。於江州姨綺屋山阿彌陀西谷中學院。為弘通結緣書寫了。
中覺。
  長享二年七月八日。為令法久住利益人天供養父母奉仕師長書寫畢。天台末葉澄運(三八)。
長享三年(己酉)三月一日。為當寺興隆佛法之。以彼御本令書寫畢慶義(五三歲)。
元祿八年歲次乙亥夏月。於橫川兜率谷雞頭城院之南軒書之訖。
大僧都嚴覺。

溪嵐拾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