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433
真言付法纂要抄
輸入者 朱艷春
一校者 朱艷春
二校者 程小燕
改稿者 陳香君
夫真言付法相承。明在經傳。雖云有披尋之煩。何更可注縎乎。而今祇奉令旨。俛仰恭命。聊記時代之年歲。偏備等閑之照覽(矣)天竺。
第一高祖。常住三世淨妙法身法界體性智摩訶毘盧遮那如來。
第二傳法祖。金剛薩埵菩薩。
第三祖。龍猛菩薩。
第四祖。龍智菩薩。
第五祖。金剛智三藏。
善無畏三藏。
大唐。
第六祖。大辯正廣智不空三藏。
一行阿闇梨。
第七祖。法諱惠果。
日本。
第八祖。弘法大師。
第一高祖。法身大毘盧遮那如來。與自眷屬法身如來。於祕密法界心殿中自受法樂故。常恒不斷演說此自內證智三摩地法。具如金剛頂經說。若准釋迦說教次第。法華經後。說真言教故。金剛頂瑜伽三十七尊出生義云。起化城以接之。由糞除以誘之。及于大種姓人法像已熟三祕密教說。時方至。遂卻住自受用身據色究竟天宮。入不空王三昧。普集諸聖賢。削地位之漸階。開等妙之頓旨。
第二祖。金剛薩埵。親對法身如來海會。受灌頂職位則說自證三密門。以獻盧舍那及一切如來。便請加持教敕。毘盧舍那如來言。汝等將來於無量世界。為最上乘者。令得現生世出世間悉地成就。具如經說。
第三祖。昔釋迦如來掩化之後。八百年中。有一大士。名龍猛菩薩。跡誕南天竺。化被五印。尋本則妙雲如來(阿彌陀)現跡則位登歡喜。或遊邪林。而同塵同事。或建正幢以宣揚佛威。作千部論。摧邪顯正。上遊四王自在處。下入海中龍宮。誦持所有一切法門。遂則入南天鐵塔中。親受金剛薩埵灌頂。誦持此祕密最上曼荼羅教。流傳人間。楞伽經。及摩耶經等。釋迦如來所懸記。則是人也。
第四祖。龍智菩薩。即龍猛菩薩付法之上足也位登聖地。神力難思。德被五天。名薰十方。上天入地無礙自在。或住南天竺弘法利人。或遊師子國勸接有緣。貞元錄云。龍樹菩薩弟子名龍智。年七百餘歲。今猶見在南天竺國。傳授金剛頂瑜伽經。及毘盧舍那總持陀羅尼法門。五部灌頂諸佛祕密之藏。及諸大乘經論等。亦大辯正三藏表製集曰。昔毘盧舍那佛。以瑜伽無上祕密最大乘教傳於金剛薩埵。金剛薩埵。數百歲方得龍猛菩薩傳授(焉)龍猛又數百歲。乃傳龍智阿闍梨。龍智又數百歲傳金剛智阿闍梨。及不空阿闍梨。大師云。彼龍智菩薩。年九百餘歲。面藐三十計。今見住南天竺國。流傳此宗(矣)
第五祖。金剛智。年三十一。往南天竺。承事龍智阿闍梨。經七年受學金剛頂瑜伽經。及毘盧遮那總持陀羅尼法門。諸大乘經典。並五明論。受五部灌頂諸佛祕密之藏。無不通達。兼解九十四書。尤工祕術。妙閑粉繪。每至飯食。天廚自陳。金剛薩埵。常現於前。觀音菩薩。應現而作是言。汝之所學。今已成就。可往大唐國禮謁文殊師利菩薩。彼國於汝有緣。宜往傳教。濟度群生。承是聖告。遂入大唐。開元八年(配養老四年。佛滅度後。經千六百十九年。金剛界大法。始來漢土)初到東都。所有事意。一一奏聞。奉敕處分使令安置四事供養。於是廣弘祕教建曼荼羅。依法作成。皆感靈瑞。沙門一行。欽斯祕法。數就諮詢。和尚一一指陳。復為立壇灌頂(唐朝灌頂此時始矣)一行敬受此法。請譯流通。十一年。翻譯瑜伽念誦法四卷。七俱胝經等。十八年。譯出曼殊師利五字心。及觀自在瑜伽法要。祕教流傳。寔斯人(矣)又一時亢旱連月。玄宗皇帝。軫慮納惶。即令和尚祈雨。和尚於大薦福寺廊下結壇。密誦真言。食頃從壇中龍頭出現。和尚申手把投龍頭。須臾放卻其龍。直突廊宇騰空。雷電震地。雨霈然洪澍。淹日不息。皇帝恐其漂物。更令止雨。所譯經。都一十一卷。並入開元釋教錄。及貞元新定釋教錄。見行于世。種種靈驗。兩國珍敬等。具載本朝傳。不勞煩述。善無畏三藏。是龍智菩薩弟子。金剛智三藏之同門也。捨寶位入道林。神氣清靈。道業怪著。精進通禪惠。妙達總持。三藏教門。一心遊入五天諸國。久播芳名。大悲利生。有緣東漸。乃至依北天竺乾陀羅城王請。於金粟王所造塔邊。求聖加被。此供養法。忽現空中。金字炳然。遂便寫取。即與其王。途至北印土境。響震摩訶支那。皇帝搜集賢良。發使迎接。以開元四景辰大齎梵篋來達長安。初於興福寺南院安置。次後五年(丁巳)於菩提院譯虛空藏求聞持法一卷。十二年隨賀入洛。於大福光寺安置。遂為沙門一行釋大日經一部七卷。蘇悉地。蘇婆呼兩部經。三藏性受恬簡靜慮恬神。時開禪觀。獎勸初學。慈悲作念。接誘無虧。人或問疑。割折無滯。
第六祖。大辨正廣智不空三藏和尚者。南天竺國人也。年甫十四。見金剛智三藏。而師事之。二十四年。不離左右。如影隨形。開元八年。方至東洛。二十一年。悉受五部瑜伽。始自二十歲迄于從心五十餘年。每日四時道場念誦。上昇御殿。下至几蹋。剎那之頃曾無間焉。開元二十九年秋。先師厭代。入塔之後有詔。令齎國信使師子國。未逾一年。到師子國。國王郊迎宮中。七日供養。便令安置佛牙寺。即奉遇龍智阿闍梨。即授以十八會金剛頂瑜伽十萬頌經。並大毘盧遮那大悲胎藏十萬頌經。五部灌頂真言祕典經論梵篋五百餘部。僉以為得其所傳(矣)金剛界及大悲胎藏兩部曼荼羅法並尊樣圖等。悉蒙指授不異寫瓶。天寶五載。卻至上部。奉玄宗皇帝恩命。於內建立道場。所齎梵經。盡許翻譯(即神龍道場也內道場始也)。皇帝引入。建壇授灌頂。于時愆允連日有詔。令和尚祈雨。和上結壇。應期油雲四起。霈然洪澍。十二載有敕。令立大道場。與梵僧含光。俗弟子開府李元琮。及使幕宮寮等授五部灌頂。時道場地。為之大動。並譯金剛頂真實大教王經一十卷。肅宗皇。行在靈武。大師密進祕法定(並)撥亂收京之日。遂如其言。乾元年中。於內道場建立護摩及灌頂法。代宗皇帝。廣德元年十一月十四日。和尚奏為國置灌頂道場。永泰元年四月二日。譯仁王經等。大曆四年十二月十九日。和尚奏京城及天下僧尼寺內。各簡一勝處。置大聖文殊院。及天下食堂內。賓頭盧上以文殊為上摩。歷事三朝。授以列卿。品加特進。及臥疾也。震儀典臨。勞問相仍。中使名醫。晨昏相繼。特加開府。對肅國公。洎乎薨焉。上彌震悼。掇朝三日。錫贈增優。授以司空。諡大辨正。所翻經。都一百五十卷。並盛行于世。九重萬乘。恒觀五智之心。闕庭百寮。盡持三密之印。此時密教盛漢土也。沙門一行。金剛智三藏之法化也。二十一。遇荊洲景禪師出家。從嵩山大照禪師。諮受禪法。契悟無生一行三昧。因以名焉。開元八年。金剛智東漸之後。始開道場。親受灌頂。十二年。於無畏三藏譯毘盧舍那經。並製義疏。扣櫨真言。禪師之功也。又奉敕述大術曆。並開元曆。先賢所誤。皆以正之。借學九流。皆盡幽旨。研竅兩部。共為疏主。汎內外經書。目歷便誦。律部經論所有要文。撰為調伏藏十卷。兼自注解。是故東都聖上。侍以師禮。累代居內。日益欽敬。玄宗皇帝。自親製碑銘讚揚。宗德並書石上。遂以十五年十月八日趺坐正念。恬如寂滅。
第七祖。法諱惠果阿闍梨者。不空三藏之付法入室也。髫齓之日(天寶十二年也)隨大照禪師見三藏。三藏乍見驚曰。此兒有藏祕器。稱歎不已。汝必當興我法。撫之育之不異父母。即授三昧耶佛戒。許之受職灌頂位。口授大佛頂大隨求。及梵本之金剛頂瑜伽經。並大日經等。和尚稟氣沖和。精神爽利。均顏回之知十。同項託之詰孔。龍駒之子。驥子之兒。寧得比肩乎。年甫十五。得靈驗。泰元年。進之具足。四分兼學。三藏該通。金剛頂五部大曼荼羅法。及大悲胎藏三密法門。真言密契。悉蒙師授。即授兩部大法阿闍梨位毘盧舍那根本最極傳法密印。三藏告曰。吾百年後。汝持此兩部大法。護持佛法。擁護國家。利樂有情。此大法門者。五天竺國太難得見。一尊一部不易得。何況兩部乎。所有弟子。其數雖多。或得一尊。或得一部。愍汝聰利精勤。許以兩部。努精進。報吾恩也。代宗皇帝聞之。迎入命之曰。朕有疑滯。願為解之。和尚即命兩三童子。依法加持。請降摩醯首羅天。法力不思議故。即遍入童子。和尚白王言。法已成就。隨聖意請問皇帝下座問天。則說三世事。委告帝王曆數。皇帝歎曰。龍子雖小能起雲雨。釋子雖幼法力降天。入瓶小師。於今見(矣)即錫絹綵。以旌神用。從爾已後。從飛龍迎送。四事優給。大曆十年十一月十日。皇帝恩賜綵各二十疋。貞元二十年。於醴泉寺。為弟子僧儀智建立金剛界大曼荼羅。及拼布尊位。于時般若三藏。及諸大德等。集會法筵。和尚手把香爐。口說要誓云。若使我今所置尊位與法相應者。天忽降雨。所有眾德。諸弟子等。代師流汗。言了則雷雨滂沱。人皆感伏。歎未曾有。般若所謂訶毘跋致之相即是當之也。如是神驗。觸途稍多。不可具載。訶浚辨弘。經五天而接足。新羅惠日。涉三韓而頂載。劍南惟上。河北則義圓。欽風振錫。渴法負笈。是故代宗。德宗。及以南內三代皇帝。以為灌頂國師。出入金殿。奉對紫極。敷演祕法。宣布妙理四十餘載(矣)即以永貞元年十二月十五日五更即世。春秋六十。法夏四十焉。
第八祖。弘法大師。昔於佛前發誓願曰。吾從佛法。常求尋要。三乘五乘十二部經。心神有疑。未以為決。唯願三世十方諸佛。示我不二。一心祈感。夢有人告曰。於此有經。名字大毘盧舍那經。是乃所要也。即隨喜尋得件經王。有大日本國高市郡久米道場東塔下。於此一部解緘普覽。眾情有滯。無所憚問。更作發心。去以延曆二十三年五月十二日入唐。為初學習。天應慰懃。載敕渡海。八月到福洲著岸。十二月下旬。致長安城宣陽坊官宅安置。大唐貞元二十一年。配延曆二十四年。二月十日。准敕配住西明寺永忠和尚故院。爰則周遊諸寺訪擇師依。幸遇青龍寺灌頂阿闍梨法號惠果和尚。以為師主。學兩部之大法。習諸尊之瑜伽。六月十三日。於長安城青龍寺東塔院灌頂道場。入學法灌頂壇。是日。臨大悲胎藏大曼荼羅。即沐五部灌頂。受三密加持。從此以後。受胎藏之梵字儀軌。學諸尊之瑜伽觀智。七月上旬。更臨金剛界大曼荼羅。受五部灌頂。八月上旬。亦受傳法阿闍梨位灌頂。是日設五百僧齋。普供四眾。青龍大興善等供奉大德等。並臨齋筵。悉皆隨喜。金剛頂瑜伽五部真言密契。相續而受。梵字梵讚。間以學之。和尚告曰。真言祕藏。經疏隱密。不假圖畫不能相傳。則喚供奉丹青李真等一十餘人。圖繪胎藏金剛界等大曼荼羅等一十鋪。兼集二十餘經生。書寫金剛頂等最上乘密藏經。又喚供奉鑄博士楊忠信趙吳。新造道具一十五事。圖像寫經。漸有次第。和尚告曰。吾昔髫齓時。初見三藏。三藏一見之後。偏憐如子。入內歸寺。如影不離。竊告之言。汝有密之器。努力努力兩部大法祕密印契。因是學得(矣)自餘弟子。若道若俗。或學一部大法。或得一尊一契。不得兼貫。欲報竺瀆。旻天罔極。如今此土緣盡。不能久住。宜此兩部大曼荼羅一百餘部金剛乘法。及三藏傳付之物。並供養具等。請歸本鄉流傳海內。纔見汝來。恐報命不足。今則授法有在。經像功畢。早歸鄉國。以奉國家。流布天下。增蒼生福。然則四海泰。萬人樂。是則報佛恩報師德。為國忠也。於家孝也。義明供奉。此處而傳。汝其行(矣)傳是東國。努力努力付法慇懃。遺誨亦畢。遂乃十年之功。兼之四運。三密之印。貫之一志(矣)十二月十五日。惠果和尚。蘭湯洗垢。結毘盧舍那法印。右脅而終。大同元年十月二十二日。附判官正六位上行大宰大監高階真人遠成。奉表以聞。請來經律論疏章傳記(並)佛菩薩金剛天等像。三昧耶曼荼羅法曼荼羅。傳法阿闍梨等影。及道具並阿闍梨付屬物等目錄。同二年歸朝(佛滅度後千七百五十六年。直言教渡漢土後九十二年。始來此朝矣)弘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於高雄山寺。修金剛界灌頂。受者釋最澄。大學大允和氣仲世。美濃種人等也(金剛界大法灌頂。此時始矣)十二月十五日。為傳教大師。開灌頂道場。與百餘弟子沐持明灌頂誓水。學十八道真言(胎藏界大法灌頂。此年始矣)同四年三月六日。修金剛界灌頂。受者泰範。圓澄。長榮。光定。康教。沙彌十二人也。十三年。平城太上天皇。從而受灌頂。聖父聖子。受持佛戒。頓入佛位。十四年。嵯峨天皇。又受灌頂。修行三密法門。從此以後。一人三公敬之為師。四眾萬民依之接足。同年給東寺為真言庭。又真言宗僧五十人。令住東寺(已上有官符)天長元年。於神泉苑修祈雨法。靈驗揭焉。任少僧都(並)以東寺別當大僧都長者。遷住造西寺所。以弘法大師。補任造東寺所(此東寺長者始)承和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給擇五十僧內。宛用三綱官符。同月二十九日。依大師表賜官符。每年宮中金光明會。七日間擇真言解法僧二七人。沙彌二七人。莊嚴一室別令修法。同護持國家。共成就五穀。同二年正月二十三日賜度。真言宗年分度者三人。八月二十四日賜官符。試真言宗年分度學業。並定得度日處。帝經四朝。奉為國家建壇修法輔翼皇家。同三年五月九日。賜官符。於東大寺真言院。置二十一僧令修行。同十一月十六日。依實惠表。奉為國家。於東寺被定置真言宗傳法職位。並結緣灌頂。恒例御願。大師御入定之後。賜位諡號。皆有詔敕。其後代代御願伽藍。仰風弘道。割封供僧。並亭子院法皇。圓融院法帝。御灌頂等事。各在別紙。不能注湒。
抑本朝傳真言教家家不同。而於東寺一家。勝於諸家有十種殊勝。
一灌頂殊勝 二受學殊勝
三梵文殊勝 四相承殊勝
五誓願殊勝 六寶珠殊勝
七道具殊勝 八入定殊勝
九法則殊勝 十外護殊勝
一灌頂殊勝者。青龍和尚相承文云。即授兩部大法阿闍梨位毘盧舍那根本最極傳法密印。此印廣智三藏從南天歸之後。唯授惠果一人。惠果和尚。又唯授弘法大師不授餘人。是故惠朗紹六為七。不得師位。義明印可紹接不謂入室。不空。惠果。既不授之。隨誰傳哉。而他家與本處。爭力猶如游夏。不聞張禹漫讒耳。
二受學殊勝者。付法傳云。孔宣三千。德行四人。廣智數萬。印可八箇。就中七人得金剛界一部。青龍則兼得兩部師位。又惠果阿闍梨行狀云。常語門人曰。金剛界大悲胎藏兩部大教者。諸佛祕藏。即身成佛之徑路也。普願流傳法界度脫有情。訶淩辨弘。新羅惠日。並授胎藏師位。劍南惟上。河北義圓。授金剛界大法。義明供奉。亦受兩部大法。今有日本沙門空海。來求聖教。以兩部祕奧壇儀印契。漢梵無差。悉受於心。猶如寫瓶。爾乃不空以兩部祕奧偏授惠果。惠果單授弘法大師故。先德歎云。如來祕密之旨傳。印可相承。惠果甚深之詞。寫瓶不漏意在之歟。
三梵文殊勝者。真言深祕旨。在梵字悉曇。請來表云。釋教者也本乎印度。西域東垂風範天隔。言語異楚夏之韻。文字非篆隸之體。是故待彼翻譯。乃酌清風。然猶真言幽邃。字字義深。隨音改義。賒切易謬。粗得髣髴不得清切。不是梵字長短難別。在源之意。其在茲乎。是故金剛智阿闍梨。初試不空教悉曇章。令誦梵經。梵言賒切一聞無墜。又不空三藏。竊告惠果曰。有祕藏器。汝必當興我法。口授大佛頂大隨求梵本。普賢行願文殊讚偈。其後討尋梵夾二十餘年。晝夜精勤。伏膺諮稟。又惠果阿闍梨。授弘法大師。漢梵無差。悉受於心猶如寫瓶。故知。傳法匠得寫瓶之器。梵漢相並。全令受學。若單學漢字不習梵本。猶如兒女士讀假名經。不知漢字。他家雖傳梵本悉曇至于兩部大法諸尊瑜伽者。不得梵漢合存比授傳受而已。
四相承殊勝者。大師遺告云。若存灌頂流者。自我身始。祕密真言。此時而立。夫師資相傳。嫡嫡繼來者。大祖大毘盧舍那佛。授金剛薩埵。金剛薩埵傳于龍猛菩薩。龍猛菩薩下。至大唐玄宗。肅宗。代宗三朝灌頂國師。特進試鴻臚卿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阿闍梨六葉焉。惠果則其上足法化也。勘付法。至于吾身相傳八代也。出生義云。故自佛已降。迭相付囑。釋師子得於毘盧舍那如來方便。授而誓約。傳金剛薩埵。金剛薩埵。得之數百年。傳龍猛菩薩。龍猛菩薩。受之又數百年。傳龍智阿闍梨。龍智阿闍梨。又任持數百年。傳金剛智阿闍梨。金剛智阿闍梨。以悲願力。將流演於中國。遂摯瓶錫杖。開元七載。自至上京。十載遂得其人。後以誓約。傳不空金剛阿闍梨。然其枝條付屬。頗有其人。若家嫡相承。准此而已。豈以夫瑣瑣苗裔可比此嫡嫡祖宗乎。假使葉直強條弱幹乎。
五誓願殊勝者。請來表云。空海與西明寺悉明談勝法師等五六人。同往見和尚。和尚乍見含笑。喜歡告曰。我先知汝來。相待久(矣)今日相見太好太好。報命欲竭。無人付法。汝須速辨香花。入灌頂壇。惠果和尚碑文云。和尚掩色之夜。於境界中告弟子曰。汝未知。吾與汝宿契之深乎。多生之中。相共誓願弘演密藏。彼此代為師資。非只一兩度也。是故勸汝遠涉。授我深法。受法已畢。吾願足(矣)汝西土也接我足。吾也東生入汝之室。莫久遲留。吾在前去也。
私云。唐家和尚為師。大師為資。本朝大師為師。和尚為資。香象以香象為敵。輪王以輪王為父。云師云弟。皆是往古佛菩薩也。昔迦葉佛時。有二菩薩。兄曰日珠。弟曰月鏡。常作是願。生生處處。不相捨離。同學知識建立正法。昔日珠月鏡者。今馬鳴龍樹是也。天竺龍猛龍智。震旦金智廣智。日本弘法大師。三國各為師祖弘演密教。皆是宿願所致也。曩代既爾。今時豈不然乎。非蛇不知蛇足而已。
六寶珠殊勝者。大師遺告曰。如意寶珠。方伺其實體。自然道理釋迦分身也。或時出善風。發雲於四洲令生長萬物。利益一切眾生。水府陸地萬物。誰不蒙利益哉。但大唐大師阿闍梨耶所被付囑。能作性如意寶珠。戴頂渡大日本國。勞籠名山勝地既畢。是以密教劫榮。末徒博延。私云。實為薄福者。暫雖不雨寶。自然出善風。常生長萬物。則是無為德也。百性日用不知。猶如壞父忘帝力歟。
七道具殊勝者。大師請來表云。
五寶五鈷金剛杵一口
五寶五鈷鈴一口
五寶三昧耶杵一口
五寶獨鈷金剛一口
五寶羯磨金剛四口
五寶輪一口(已上各著佛舍利)
五寶金剛橛四口
金銅盤子一口
金花銀閼伽盞四口
佛舍利八十粒(就中金色舍利一粒)
刻白檀佛菩薩金剛天等像一龕
白金剛界三昧耶曼荼羅尊一百二十尊
五寶三昧耶金剛一口
金銀缽子一具二口
牙床子一口
白螺貝一口
健陀穀子袈裟一領
右八種物等。本是金剛智阿闍梨。從南天竺國持來。傳付大廣智阿闍梨。廣智三藏。又傳與青龍阿闍梨。青龍和尚。又傳賜空海。斯乃傳法之印信。萬生之歸依者也。
私云。如來付囑袈裟。永留天竺雞足山。達磨法信袈裟。今在震旦曹溪寺。唯真言一家印信道具。源出月支。過於大唐流於日本。于今在東寺(矣)真言嚴重。可知者歟。
八入定殊勝者。遺告曰。又弘仁七年。表請紀伊國南山。殊為入定處。作一兩草菴。去高雄舊居。移入南山。厥峰絕遙。遠阻人氣。吾居住時。頻在明神衛護。常語門人。吾性狎山水疏人事。亦是浮雲之類。追年待終。為此窟東。乃至吾自去天長九年十一月十二日。深厭穀味。專好坐禪。皆是令法久住勝計。並為末世後生弟子門徒等之也。吾永歸山。吾擬入定者。今年三月二十一日寅剋(承和二年三月十五日遺告之文也)。
私云。即以定力永留依身。為令法久住。鎮護國家也。故大寶積經云。菩薩修定。復有十法。一修定無有吾我。具足如來諸禪定故(乃至)十修定能興正法。紹隆三寶。便不斷絕故。往古聖人。雖有鎮護國家之誠。豈如入定留身之力乎。
九法則殊勝者。弘法大師。奉為國家。請修法表云。沙門空海言。空海幸沐先帝造雨。遠遊海西。儻得入灌頂道場。授一百餘部金剛乘法門。其經則佛之心肝。國之靈寶也。是故大唐開元已來。一人三公親授灌頂。持誦觀念。近安四海。遠求菩提。宮中則捨長生殿為內道場。每令七七解念誦僧持念修行。城中城外。亦建鎮國念誦道場。佛國風範。亦復如是。其所將來經法中。有仁王經。守護國界主經。佛母明王經等念誦法門。佛為國王將說此經摧滅七難。調和四時。護國護家。安己安他。此道祕妙也。請來表云。唯有我祖大廣智阿闍梨。初受金剛智三藏。更詣南天竺龍智阿闍梨所。括曩十八會瑜伽。研竅胎藏等密藏。天寶中。卻歸大唐。于時玄宗皇帝始受灌頂。屈尊師資自降。肅宗。代宗。相續受法。禁內則建神龍精舍。城中則普開灌頂壇。一人百寮。臨壇受灌頂。四眾群生。膝步學密藏。密藏之宗。是日鬱興。灌頂之法。自茲接軫。
私云。大唐移天竺風範。建內道場。每令七七僧持念修行。此朝亦移唐風。中務省內莊嚴一室。每月三箇日。被修晦御念誦。佛僧供料。大炊寮供奉。又每月十八日。仁壽殿內莊嚴一室。被修觀音供。佛僧供料。內藏寮供奉。其後以承和元年。大師奉詔命。於中務省。始被修後七日御修法。此間請申勘解由司廳。建立真言院(云云)
又大唐不空三藏。被敕以大官道場。為祕密之場。改號青龍寺。本朝弘法大師。給東寺。即為真言密教庭既畢(云云)結構堂舍。造立佛像。年中行事。僧眾威儀。皆悉移青龍寺之風。夫海內伽藍幾千乎。或擬本處。纔萬之一乎。至于真言一家者。全移佛國風範。豈同日而可論乎。
十外護殊勝者。弘法大師。天長元年。奉詔命。於神泉苑池邊。勤修請雨經法。元此池有龍王。名善女。元是無熱達池龍王類。有慈為人不至害心。御修法間。入祕密壇。成金剛天。即敬真言奧旨。從池中現形。託人誓約。祈雨靈驗其明。從爾以降。每致訴請。降雨雱霈。智度論云。訶波羅邏龍王。善心受化。作佛弟子。除世飢饉故。常降好雨。是故國豐(摩訶陀國也)以彼准此。我朝豐樂。只在此龍。故大師試云。若此池龍王移他界。淺池減水。薄世乏人。方至此時。須不令知公家。私加祈願而已。可謂大師雨露之功。猶過傳說風雲之德乎。抑於贍部州八萬四千聚落之中。准陽谷內感。祕密教事。見上。又昔威光菩薩(摩利支天即大日化身也)常居日宮。除阿修羅王難。今遍照金剛。鎮住日域。增金輪聖王福。神號天照尊。剎名大日本國乎。自然之理。立自然名。誠職此之由(矣)是故南天鐵塔雖迮。全包法界心殿。東乘陽谷雖鄙。皆是大種姓人。明知。大日如來加持力之所致也。豈凡愚所識乎。今正佛日再曜。專仰聖運焉。以前諸阿闍梨耶。氏族德行。各見別傳(矣)今所撰集者。只是密藏流布之大觀也。輒課拙詞。敢以奉進。謹進(真言付法纂要抄康平三年十一月十一日)。
真言付法纂要抄
康平三年十一月十一日
大法師成尊撰進
寬文二年(壬寅)五月吉祥日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