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冊鈔第三

輸入者 朱艷春
一校者 朱艷春
二校者 程小燕
改稿者 陳香君

蘇悉地經事(翻譯者。處。意。題目。判文)

兩部三部大法由來事
本傳為兩部大法
蘇悉地經軌列祖相承次第
蘇悉地經為胎藏部
同經為大日經萬頌別出否事
十八道蘇悉地略行歟將為金剛界略行歟事
蘇悉地大事依當經否事
蘇悉地經軌本朝請來
慈覺大師金剛頂蘇悉地兩業度者事

寶冊鈔第三
蘇悉地經
翻譯

貞元錄四(沙門圓照等奉敕撰)云。
蘇悉地羯羅經三卷(唐云妙成就法。此與蘇婆呼並是咒毘奈耶。不曾大曼荼羅。不合敷讀。同未受具人盜聽戒律便成盜罪。四年譯)。
沙門輸波迦羅具足梵音應云戌婆揭僧(仙反)訶。唐音正翻云淨師子。以義譯之名善無畏○出蘇婆呼蘇悉地經(文開元錄宋高僧傳同之)。
續古今經圖記(智昇)云。蘇悉地羯羅經一部三卷。善無畏二年於大福光寺為一行譯。沙門月譯語。一行筆受承旨兼刪綴詞理文(文)。
蘇悉地經疏第一(慈覺)云。此經一部三卷是唐朝輸波迦羅此云善無畏譯(文)。
私云。道詮群家諍論。唐朝不空三藏大毘盧遮那經蘇悉地經專以為宗簡(云云)誤之甚以可知矣。

者(付蘇摩呼童子經)

同疏第一云。初半品經初明忿怒軍荼利請問也。次從爾時吉祥莊嚴一切持明執金剛應供養者告彼精進等以下至經文盡。是第二明執金剛答也(文)。
時義第二(安然)云。蘇悉地經執金剛手在須彌普賢宮殿為軍荼利菩薩所說。又蘇摩胡經亦金剛手在此宮殿為蘇摩童子所說(文)。
私云。蘇悉地經四品。第一請問品當品上半軍荼利問也。此中有問。自下半至經終金剛手答也。爾者以金剛手可為者也。



蘇悉地經疏第一云。若明處者應指普賢宮。即須彌山金剛手所住。無非普賢宮故也(云云文)
原四十帖第十六云。蘇悉地經說處不見之。但須彌頂之說也。謂悉地經是金剛手所說也。俱舍云。四角四峰。金剛手所住(云云)即四部之金剛薩埵也。其中猶是金剛部金剛薩埵所說也。又蘇婆呼等經同須彌頂之說也。故彼等文云。汝天眾既聽受等(云云文)。



蘇悉地經疏第一云。所言蘇悉地羯羅經者是三部經諸尊肝心。緒總真言之祕旨詠貫大教要妙。是以精進忿怒擊眾機發數疑問。持明大仙未來真言法則。致使羯羅五莊嚴遍涉真明而為經緯悉地成就亙通諸部而成階位。修行之輩五攀三際之利信修之類寔獲出世驗。諸部大教非此經王支分不備。眾尊祕法非是真典未有妙術。陵虛之靈翅開地藏之神術。是此真典也(文)。

題目

同疏第一云。言蘇悉地羯羅者是則西域音。此云成就也。羯羅者。今檢梵語又云迦羅抳。此云作也。又羯刺麽(引)抳此云業。又迦羅抳此云務者並應通用。今此經成就出世作業也。世作業者謂六趣四生諸有所樂之業也。出世業者是二乘菩薩聖者所樂之(文)。

判文

同疏第一云。若准諸經應有二序及以屬累。今於此經無是事者。然傳持人略其不要但傳真要。故無如是二序及囑累(文)。
私云。此經三四品皆是正宗也。序分流通闕無之。光記云。汎明諸論正宗有。序分流通有無不定(文)准可思之。

兩部三部大法由來事

問。宗中或稱兩部大法或號三部大法。其由緒如何。答。付法記云。自佛法流傳東夏神州延千年。所有持念祕密心地教門流行不過此二本大教王(即大毘盧遮那大教王及金剛界大教王是)統一切持念教門。次有蘇悉地成就教廣明三部持念法。此中但明成就。與金剛界大毘盧遮那義味相涉。亦是至極要妙法。三藏善無畏所譯。兼前二部大教蘇悉地與成三部大教(文)。
蘇悉地羯羅供養法批云。與阿闍梨之後可授蘇悉地大法事。右大法者為胎藏金剛兩部大法羽翼。是以唐大師等我慈覺大師殊祕惜之不同他部。仍自今以後傳法者須教授弟子令登阿闍梨之後方與授件法。若不爾者恐損道歟。故定如件。
十六一月十六日。
阿闍梨大法師圓珍
阿闍梨大法師承雲。
阿闍梨法眼和尚遍照
已上。
大師授雲和尚官符云。胎藏金剛兩部大法先來本朝非不傳之。至蘇悉地大法者其名未曾有之。爰故阿闍梨圓仁應五百之運創傳得斯道。中之大在此門。能有未非伊人誰歟(五百運者。文選五百歲賢人出。指此義歟)。
蘇悉地受記安然)云。雲記云。夫行者作法。當知三部意。胎藏從阿字生起。以五輪成身。金剛界生起。以五相成身。今此中從生起。以三吽成身。行者心觀字一誦字。五智金剛。次舌上置同字。次置頂上。共變五股金剛(誦吽准上)即結五股五處加持金剛牙菩薩。是則此界初入門也(文)。
近來證慈覺餘流學者以雲記三部大法阿闍梨位之至極者。在山門三井於東寺三流者只傳兩部不傳蘇悉地之奧旨依之野古風不行古德詞有之。兩部蘇悉地阿闍梨極位有之。
私云。東寺一門專用兩部大法稱。他門兩流(慈覺證)專用三部大法稱。各所由。所謂登壇受職傳法灌頂祕法大日金剛頂兩部大經所說也。蘇悉地不說其法。故就其本教唯立兩部稱也。彼蘇悉地經專說持明行者成就要法故。為兩部大法羽翼兼以為所學要樞。故亦以為一部總號三部大法也。貞元錄蘇悉地蘇婆呼經云並是咒毘奈耶高祖大師祕密三藏目錄以件經列部。准可之。
大師三部曼荼云。又蘇悉地一切三部。凡無別瑜伽一切菩薩等皆依此法作供養次第即將那尊本真言持念。所以此瑜伽無念誦。如如意輪十八道念誦。是無量壽儀軌亦然(文)。
  又大師求法傳受目錄云。中九年七月五日大悲胎藏五瓶灌頂般若波羅蜜菩薩便授學胎藏大教畢。又至十月三日金剛界五部灌頂金剛波羅蜜菩薩便授學金剛界蘇悉地諸尊瑜伽百餘本畢(云云)。
慈覺大師嘉祥元年奏狀云。昌元年○其年五月於青龍寺敕置本命灌頂道場不空三藏第三代弟子義真阿闍梨受灌大毘盧遮那經祕旨及蘇悉地大法(文。在唐記同之)見此等文。他門兩祖或金剛界灌頂壇金剛頂諸尊瑜伽之時兼學蘇悉地法。或胎藏灌頂壇大日經等之時同受蘇悉地軌。於蘇悉地不行灌頂作法。依之思之。他門祖承風範大旨異轍者歟。

本傳為兩部大法

問。或記云。法全三部大法付後宗叡阿闍梨阿闍梨付同弟子禪念闍梨。但寬平禪定法皇初於圓城寺益信兩部大法兩部傳法阿闍梨灌頂。後神日阿闍梨法皇仰以三部大法傳奏法皇。寬平第三入道王隨法皇阿闍梨仰以去延喜三年五月三日。於東寺灌頂道場稟學兩部灌頂三部大法(文)此記意圓城寺正取傳云兩部神日律師所傳云三部。其子細如何。答。粗考舊記自門所傳以兩部相承為規模。所謂承和二年度者。官符云。空奏曰。此二部經王祕密真言藏○已上兩經並是大毘盧遮那如來眷屬諸佛菩薩金剛天等自受法樂故所演說。從金剛薩埵親授大日如來付屬。師師相傳七葉于今矣(文)。
不空惠果文(付法傳下載之)云。即授兩部大法阿闍梨毘盧遮那根本最極傳法密印(文)。
惠果大師文(付法傳下載之)云。今有日本沙門空來求聖教兩部祕奧壇儀印契。漢梵差悉受於心猶如寫瓶(文)。
請來錄云。宜此兩部大法曼荼羅百餘部金剛乘法及三藏傳付物并供養具等請歸本鄉流傳海內(文此外御作文濟濟可引勘之)。
靈集序(真濟述)云。去延曆末衒命唐。適見京城青龍寺大德惠果阿闍梨○即授二部大曼荼羅法百餘部祕藏(文)。
承和五年(當唐開成三年)實惠等八人付圓行唐送國等。於惠果和尚墳墓牒狀云先年求法奉遇青龍寺供奉諱惠果和尚學胎藏金剛界兩部祕密教(文)。
唐朝開成四年義真法潤一人相送返牒云。空大師去貞元中來此國投之故供奉灌頂教主惠果和尚學。至永貞還本國。弘三部大法為彼土大灌頂師(文)
本朝大師門人牒狀云兩部。唐朝義真等贈答云三部。各所由。如先云於祕密灌頂相承者不過兩部。故圓城寺所傳云兩部傳法阿闍梨灌頂也。然於所經軌者盡其枝流故以蘇悉地經為所學隨一無畏金智以來祖承次第如次下勘載。又彼神日律師是玄靜阿闍梨付法資也。玄靜是他門學人也。天台安然最圓受法弟子亦東寺宗叡禪念入室資也。三部大法精研無此師。其所傳次第如左載矣。
延喜四年玄靜授神日付法記云。玄靜始從禪林寺正法和尚宗叡阿闍梨金剛界大法等。後依許可供奉禪師禪念阿闍梨胎藏大法悉曇章等。復從安然阿闍梨聽受毘盧遮那蘇悉地蘇磨呼瞿醯瑜祇等經及大日義釋等。兼更授學胎藏金剛兩部大法等并悉曇藏。復受傳法灌頂。及與傳法總印真言等畢。而未與印信之間奄忽遷化焉。爰最圓阿闍梨即尋本意授蘇悉地大法并與三部印信○復次延喜三年六月五日於護寺而私師供奉在寢席准於以心灌頂之法授與兩部傳法印兼亦傳付蘇悉地大法已畢。玄靜不肖之身忝蒙師許。非機之器謬寫法味○以此三部祕藏付囑同山苦修業比丘神日法師既畢(文)
又云。金剛弟子神日○去寬平二年九月四日於玄靜所而胎藏界曼荼羅胎藏大法。同四年月五日復金剛界曼荼羅授學金剛界大法。同九年九月五日亦稟蘇悉地大法既畢。又金剛頂大日蘇悉地瑜祇等經五部三部總別行法諸尊瑜伽作法次第悉曇藏等稟學有解決擇無疑今延喜四年歲次甲子十月四日斗宿和善之日先於胎藏界曼荼羅而授深祕傳法之職位。明日次於金剛界曼荼羅而同授與阿闍梨灌頂之法既畢(文)。
或記云。爰和尚宗叡唐迴朝日始以金剛界大法付玄靜闍梨。後大師石倉山寺沈大病。玄靜闍梨參向之次仰云。今所勞煩不能教授遺法。仍須就先學師達而學(云云)即以教書送於高尾禪念律師所。仍律師隨教旨以胎藏大法蘇悉地大教兩部灌頂三部祕印授玄靜闍梨闍梨又以兩部灌頂三部祕印付神日寂照闍梨律師傳奏禪定法皇闍梨寂照奉付第三親王阿闍梨(文)

蘇悉地經軌列祖相承

問。蘇悉地經軌祖承次第如何。答。金智不空等列祖次第相承之。其證如左載。
不空行狀(超遷)云。後於祖師處哀祈瑜伽五部三密求之。三載未遂夙心。為之故欲歸天竺。是日宿于新豐逆旅。祖師此夜偶然而夢。京城諸寺菩薩像悉皆東行。忽而驚悟令疾命還。及聞迴至祖師大喜。我之法藏盡將付汝。次於他辰為與傳授。五部之法灌頂護摩阿闍梨大日經悉地儀軌諸佛頂部眾真言一一傳持皆盡其妙(文。宋高僧傳第一同之)。
編年統論第十六(祖琇)云。不空因求授瑜伽五部智未之許。不空擬入天竺求之。一夕夢。京城佛像皆東行。及寐以誥不空。空啟以西游意。智曰。汝有授道之資。吾何蔪哉。即授以五部毘盧遮那經蘇悉地軌範(文)。
私云。金剛智蘇悉地經相承其源龍智傳歟。略出經第三云。擇地不異蘇悉地說(云云三藏來唐依遭難所將梵經等皆以投海。唯持四千頌略瑜伽云云)然者金剛智所授不空蘇悉地大日經是為無畏所譯本歟。依之玄靜闍梨授神日大德付法記云。善無畏三藏元四年將大毘盧遮那經梵夾中天竺至唐。玄宗皇帝禮為國師。特降詔敕翻譯大毘盧遮那蘇悉地等經。為大毘盧遮那曼荼羅灌頂阿闍梨三藏和尚。復將此教付南天竺三藏金剛智大興善寺沙門一行保壽寺新羅國沙門玄超矣金剛智三藏大興善寺三藏不空(文)又不空三藏部陀羅尼目錄出六部本經要目。大日經蘇悉地經隨一也。不空金剛智令受無畏所譯本被抽出其要歟。將又於印度直令梵本歟。由來難知矣(不空所譯觀自在大悲成就法云。若澡洗時應依咒律及悉地中洗浴法云云此中咒律者指何乎。可尋之)。
圓行請來惠果行狀云。又於無畏三藏和上弟子玄超和上邊求授大悲胎藏盧毘遮那瑜伽大教蘇悉地瑜伽法及諸尊瑜伽等法。一一親垂旨授(文)。
雲胎藏付法記云。次沙門玄超阿闍梨復將大毘盧遮那大教王及蘇悉地教付青龍寺惠果阿闍梨阿闍梨又傳付成都府僧惟向汴州辨弘新羅國僧惠日真日本國空海○(付法傳阿闍梨灌頂位者數有人文)。
佛祖統記第三十云。開成四年正月三青龍寺供奉還狀云。胎藏牟尼金剛光明相蘇悉地密嚴戒儀空海大師去貞元中來此國授之故。供奉灌頂教主惠果和尚學。至永貞初還本國弘三部大法為彼土大灌頂師(文)。
  弘仁四年十月日官符云。真言宗五十人○件宗僧等自今以後令住東寺。其宗學者一大毘盧遮那金剛頂百餘卷經蘇悉地蘇婆呼根本百七三卷律金剛頂發菩提心摩訶衍一卷論等(目錄在別云云)。
蓮臺正受法記云。延喜十六年八月三日於白雲寺傳法許可灌頂五日受蘇悉地法八年八月七日太上法皇傳法灌頂已了(云云)。
天曆元年三月十八日蓮臺正授寬靜血脈文云。吾昔年之時候彼仙洞。成人之後出家入道則相從。故律師神日阿闍梨研學諸尊儀軌三部大法護摩悉曇等之法。其後法皇屢召愚僧以前所學之法重復授與○今以此法皇所授之法皆悉授與寬靜大法師。則去延長三年三月一日金剛界大法。承平二年六月五日授胎藏法。天慶七年三月三日授蘇悉地法。同年六月五日授與傳法灌頂職位先了。宜以此三部法味必報彼三世之師恩(文)。
天曆七年蓮臺正授遍照正(寬朝)日記云。三部法并傳法灌頂阿闍梨位傳授大法師寬朝

金剛界

金剛頂蓮華部心念誦儀軌一卷。
天曆元年(歲次丁未)四日甲午(柳宿木曜)。
於宮中真言修法院傳授之。

胎藏界法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蓮花胎藏菩提幢幖幟普通真言成就瑜伽儀軌三卷。同二年(歲次戊申)月六日丙戌(觜宿日曜)於宮中真言修法院傳授了。

蘇悉地法

蘇悉地羯羅供養法二卷。
同二年九月九日戊辰(張宿金曜)於宮中真言修法院傳授之。
天曆七年月日。
阿闍梨權少僧法和尚位寬空。
已上。
永觀二年八月四日官符云(寬朝灌頂於熙極奏狀)。右得彼寺別當阿闍梨正法和尚寬朝。去年二年九日奏狀○件熙拯為故小僧救世弟子三部大法諸尊儀軌護摩祕法悉曇梵字等也。重從寬朝研習件(已上)。
此等記。東寺先哲相並于兩部大法兼受蘇悉地經軌為師之風範。但蓮臺正天曆記所載胎藏菩提儀軌法全闍梨撰集也。號青龍儀軌是也。宗叡兩師請來其本大同小異也。又於蘇悉地經者。圓覺梵釋兩寺藏錄入之。根本大師傳傅來同本歟。列三藏目錄被奏定宗所學者也。於蘇悉地儀軌者。依安然善無畏一卷本法全和上治為兩卷。慈覺惠運圓行宗叡請來本有差異。廣中略不如下載。此本非高祖請來。天曆記所載是為後唐傳歟。蓮臺正初就神日律師三部大法。後從禪定法皇兩部灌頂。彼神日律師者玄靜阿闍梨付法弟子也。玄靜是宗叡禪念付屬人也。具如先段注矣。

蘇悉地經為胎藏部

問。密宗所學本經不過兩部雜部。然者蘇悉地經可攝何部乎。答。可攝胎藏部。此經說五供印明三部配立故也(胎藏說五供。金界八供胎藏說三部金界五部)。請部要目(不空)云。蘇悉地經中教三部。所謂佛部五佛頂等)蓮花部種類甚多。金剛部金剛薩埵變化無量供養五種。除閼伽。一者塗香。二者花鬘。三者燒香。四者飲食。五者燈明(文)則其證也定深隨聞記第一云。就蘇悉地有二說。一師云。蘇悉地易行祕法也。依胎藏界立於三部出其軌則故名蘇悉地蘇悉地梵語。唐云成就也。是為正傳。一愚人言。蘇悉地者兼判兩部大曼荼羅事(云云)此不然。何以故。無畏三藏依胎藏法立三部此經故也(文)。
安然瑜祇疏上云。此瑜伽中有二品有四法。是金剛界蘇悉地法。譬如胎藏蘇悉地經曼荼羅(文。四十帖云。第五云。蘇悉地經曼荼羅檢經可定其數也。率爾計之七有之文)。
時義第四云。今真言宗文說據理論或可言一藏。謂真言祕密藏。或可云二藏。一金剛界祕密藏。二胎藏界祕密藏。雖云。一真祕密藏而說行法儀軌別故或可言三藏。加蘇悉地祕密藏十八道而為紀網。與前兩界差別故。又阿闍梨印信云是兩部大法之羽翼也。奉敕兩部大法竟者方始授之。或可言四藏瑜祇祕密藏。謂蘇悉地十八道雖異兩界。而立三部胎藏界。實是胎藏大法中之悉地成就法也。今金剛頂瑜祇經是可言兩部大法之肝心也。以說兩界阿闍梨行法故也。其中大悲胎藏八字印明即是大日經阿闍梨真實智印明。而明五部三十七尊法實是金剛界中之悉地成就法也。故與蘇悉地法相對足為四藏(文)。
四十帖第五云。師曰。成就者是胎藏妙成就法也。謂修行胎藏界未猶得成就故。更修蘇悉地而隨成就也(文)。
又云。蘇悉教是胎藏三部金剛部法也。以此金剛部成就二部也。故文云。雖金剛下部(云云)(文)依此等釋以蘇悉地經為胎藏部攝。以瑜祇經為金剛頂部攝。若爾者他門亦雖云三部實不出兩部也。

蘇悉地經大日經萬頌攝歟事

問。蘇悉地經為胎藏部攝者。可云大日經別出歟。如何。答。大師金剛界瑜伽記云。又成就玉呬耶等應是大本中抄出(文)胎藏部本經流傳此不過萬頌。大日經疏第一云。此經流布閻浮提略有云云)可思之。或人云。不空所譯迦抳忿怒金剛童子儀軌蘇悉地經明教分(云云)然彼儀軌三學目錄列雜部。准列蘇悉地經亦可攝雜部歟(云云)。

十八道行法蘇悉地略行否事

問。四十帖第三三云。師曰。三部大法各有別法。胎隨行金三摩地。蘇八契也。是即三部別法也(云云文)此三部各有廣行(亦名大法)略行(亦別法胎藏界行者無畏所譯廣大儀軌。略行者不空所譯五支七支念誦也(軌題略念誦行法云云金剛界行者不空所譯蓮花部心念儀軌。略行者金剛智所譯毘盧遮那三摩地儀軌也。蘇悉地行者蘇悉地供養儀軌。略行者十八契印儀軌也。金剛界受記第三云。記者私云。十八道法是蘇悉地法非此云云
十八道儀軌生義云。今八契者胎藏支末蘇悉地略行也。是故立三部諸尊云云此等義是非如何。答。十八道印明多雜蘇悉地經軌故。以十八契印蘇悉地略行。非無謂歟。但自門所傳必不可定蘇悉地略行。可稱金剛頂別行歟。其故者。大師三學目錄不空所譯無量壽如意輪阿閦軍荼利等軌金剛頂部被載之。此等儀軌十八道真言印契。然依金智不空三藏所譯如意輪儀軌大師撰出十八契印儀軌山門承澄正抄云。問。諸軌題下多注譯者。而此軌不見如何。答。此軌初已下至于三業真言。是金剛智如意輪瑜伽法要文也。自下不空如意輪軌文也。故無別譯者名耳。問。然者誰人抄之哉。答○中川人云。弘法御撰也(云云如意輪軌兩本同為金剛頂部。十八契印儀軌依憑此軌。然者此不依蘇悉地。是金剛界別行法則也。何況蘇悉地經軌不說淨三業并摩抳供養印言。是無量壽儀軌。彼軌亦金剛頂部攝也。又大輪金剛修行悉地成就(無譯人名)云。我依金剛頂經略述在輪持念次第云云)此軌所出三業三部甲以下摩抳供養不異常途行用。然軌文初標我依金剛頂。頗不可異端論。此軌慈覺宗叡二家請來也。尤足為誠證矣。
尋云。無量壽如意輪阿閦軍荼利儀軌等說十八道真言此等儀軌有何所由屬金剛頂乎。答。無量壽儀軌金剛界三昧耶會觀自在王如來密印故也。又如意輪軌說本尊三種印明。與金剛智所譯如意輪瑜伽法要全同也。彼瑜伽法要文初云。今順瑜伽金剛頂經摩尼蓮花部如意念誦(文)可思之又阿閦金剛界五佛隨一也。修行軌則出金剛頂經。推可之。又軍荼利儀軌說淨三業真言金剛頂瑜伽中說(云云)其證也。
或記云。又問。無量壽及大如意輪等儀中所說十八道者胎藏金剛界兩部中正屬何法耶。答。不屬胎藏亦不屬金剛界。問。若爾屬何部耶。答。屬蘇悉地部○(元慶七年一月九日記云云)。
私云。此記安然記(云云)可問真偽也。

蘇悉地大事大據并相承

問。祕密相承蘇悉地大事云云)是依蘇悉地經歟如何。又根本大師相承歟。將又野舊風不行之歟如何。答。此事旨趣多端難載文書。野流祕決更同之天元三年(庚辰)七月五日聖行仁海正(于時凡僧血脈文云。今尋血脈兩部大法大灌頂弘法大師之流。又三部大法傳法灌頂是慈覺大師之流。三種悉地法天台傳教大師之流。師資相傳之道也(云云山門印記云。金智不空惠果弘法兩部相承不立三部深心歟。更問(云云)。

蘇悉地經軌本朝請來

問。蘇悉地經軌本朝請來如何。答。
八家總錄云。
蘇悉地羯羅經三卷(無畏。澄。圓覺梵釋云云)。
蘇悉地供養法二卷(無畏錄外。珍略本)。
蘇悉地供養法二卷(仁。錄外與前小廣)。
蘇悉地供養法二卷(行。與前稍廣)。
蘇悉地羯羅供養法一部二卷(運。與前更異。都四本。第二是最初本。餘三法全治定)。
蘇悉地羯羅供養真言一卷(澄仁)。
(已上拾要引之)。
證本批記云。中九年七月三日。於長安城右街龍興寺淨土院居和上房請全和上本抄寫勘定。本國僧圓珍記(云云。總錄文珍錄外略本者指此本歟。此本內題三藏善無畏云云)。
禪林錄云。
蘇悉地羯羅供養法一部二卷(善無畏三藏譯。與先請經其文小異也。三二張云云)。
此本總錄不出之如何。
蘇悉地羯羅玄門儀軌云(元慶寺。敕傳法阿闍梨福聚金剛集)。
此中言供養法無畏譯。元一卷。法全和上治為兩卷。兩卷之中三本不同。圓覺正本廣。二慈覺大師本略。三圓珍和上本極略也。今抄廣本以入此中(云云)。
件本奧批云。以作者和尚御草本書云云)。此記所出善無畏一卷本誰人請來耶。總錄不載之如何。
慈覺大師金剛頂蘇悉地兩業度者子細事。
嘉祥三年四日官符云(貞觀格第六載之)。
圓仁所求胎藏金剛蘇悉地三部大法廣義豐。雖粗弘傳猶未獲展矣。延曆聖皇賜山家年分人。一人止觀業一人真言胎藏業。跨世慎尊各勤其業。至於金剛界蘇悉地兩部法難全兼學。而人志有限教門浩博。稟學之徒未能窮其微細。伏望恒例年分度者人之外□□蒙兩人各令學。一業一人金剛頂瑜伽□□兼讀法花金光兩部。令一人蘇悉地供養法兼讀法花金光兩部經。並使精通義□□嚴試其業。預得度之例不山門守紀修行(文)。
元慶二年官符云。本宗年分度者人之外更加金剛頂蘇悉地兩經之業各一人嘉祥三年四日蒙敕許從四年創試度(云云)慈覺大師新撰金剛頂蘇悉地疏應流傳下之由大師上表。元慶二年月二日被下官符。符文類聚三代格第三載之。
貞和五年九日於東寺西房書之了。當卷特以要樞也。深可祕之。
大法師賢寶。
後日書加他門祖師傳記等了。
真言密教天台一乘蘇悉地差異。自非此寶冊者誰開眼目。補綴舊損傳諸來葉。
延享第四丁卯歲夷則盡日。
正賢賀(春秋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