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疏談義第三

輸入者 陳香君

發心即到

難意。凡發心修行之軌則。顯密通滿之義相候。而若不須修行者。不可到所到之處事。不及異論候。依之菩提心論上舉名官財寶之二譬喻畢。釋成發菩提心菩提行意。一切可可須修行旨明鏡故。旁疑級給止侯。
答意。凡眾生根機萬差故。一類頓大之機遇此時。可即開悟義勿論修。是以度論云於發意頃便至所詣。高祖釋判發心即到上。今文分明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發心修行之軌則顯密。通滿之義相故難端聞候共。約大途之義相。雖如是言。非遮一類機修。次菩提心論文。約通途義門釋故無子細候。
義意眾生根機萬差故被成立修共。須修行頓漸不同故。不足候。次智論文并當段釋。顯三密成旨妨候。但至宗家釋者。古來對句成料簡。良有以樣覺候。
至者。可有發心以後更不須修行成佛一類歟否之所論候。

菩提心

難意。凡疏家釋第一金剛。云即是菩提心體。菩提心言既不簡本有修生上。不可局本有事。不及異求候。依之先德祕釋。以初五種金剛配屬五轉時。第一金剛發心轉而配開知見。第二金剛修行轉故。第一金剛本有修生事明鏡上。開知見菩提心論釋雙開菩提心。雙字起盡開本修生二種菩提心義見條。旁疑殆難散候。
答意。凡宗本覺門宗旨故。以安住本有菩提心。可定發心位條。第一金剛本有義勿論候。是以五相成身通達心本有菩提心故。觀輕霧中月輪。第二修菩提心修生菩提心故。以明朗月輪為所觀條。第一金剛當最初發心上。可本有菩提心事。旁如答成候。
假令菩提心言起本人修生故難端修共。今云菩提心體。體言局本有起盡分明候。次就先德釋難勢來候共。五轉門時第一轉約本有菩提心。第二轉修生菩提心故。東阿行亦因釋。被顯此意候。但至雙開菩提心雙字起盡者。約金胎雨部意故無子細候。
義意宗本覺門宗旨故。最初發心可局本有被成立候共。今金剛名虛空無垢。與處云虛空無垢菩提心義全同故。卻云局初地修生。局本有云間敷候。
儀軌本有候生二種菩提心開觀前故。二種各別存置候。
至者。第一虛空無垢執金剛。可通本有候生歟否之所論候。

闡提定性

難意。凡定性回心法華誠說。闡提成佛涅槃金言故。顯教一乘盛談其義上。非一家不共談事。不及異論修。依之師或云二乘作佛唯在法華。或述闡提心猶可作佛故。旁疑霧難散候。
答意。凡按釋相。上標謂持祕密神通之力。下不共一切摩訶那甸延力故。祕密不共義勿論候。是以大師解今文。舉華嚴法華不共之義畢。述不共重非一。此不共義密不共顯之禰條。旁如答成候。
假令以定性闡提求閃義顯乘盛談之旨。重難端修共。宗家以方經丸樂喻。顯顯密差異。故不及苦勞候。
義意。以當段文被成立修共。約祕密求慶故無子細候。次證宗家釋。既判致遲速之異故許自分救認義明鏡上。敢成依憑間敷候。
至者。定性闡提事。可不共談歟否之之所論候。

一門普門

難意。凡一門行既各別故。果不可同事。不及異求候。依之疏中釋行者精勤不久成此身更轉方便即成毘盧遮那佛身之更轉方便言。一門果上重可修普門行道理分明修。疑難更不止處候。
答意。凡按一門諸尊修。若少分未等法未滿即不名一切會也之人。而無非遮那己體故。契一門尊時。即可契普門果義勿論候。是以疏判然其學者隨於一法明道而得悟入即是一切諸總持門。如從一門即是普入千門萬戶上。旁如答成候。
假令一門普門行既各別故難勢聞候共。德融會故無相違修。次至更轉方便釋者。轉一門執心。即成普門毘盧遮那身云義見故。無子細事候。
義意一門諸尊少分一法未滿即不名一切會也之人故被成立候共。於所同尊體者。雖實爾。關能同行者者。被封謂異餘尊一尊之思。契一尊時隔普門微細妄執猶殘故。唯契一門存假。次然其學者等疏釋。示德融會。勸學觀心釋意候。
至者。今文顯得一門普門法界義歟否之所論候。

四聖四隅

難意。凡於曼荼羅三本不同。無於第重舉普賢慈氏觀音菩薩。而八葉中既有其名體故。今四聖者可四隅菩薩事。不及異求上。釋答更難依用候。
答意。凡可第菩薩存意。疏釋四菩薩云諸菩薩大悲方便普門攝受無量眾生輔佐法王如來事名大眷屬。與第三卷第釋文義全同故。第菩薩事易論條如答成候。
假令就菩薩名體相違能勢修共。第卷卷釋觀音文殊彌勒已在八葉中漸出于外故。次圓中有文殊觀音等故。第重尊雖不可除。以剎塵海滴菩薩不可舉盡。且舉三意置候。其上除蓋障八葉中無之故。強不成難勢處候。
義意。疏釋今四菩薩云名大眷屬。與第三卷第重釋會同故被成立候共。今於眷屬內。菩薩菩薩類同。准第重云大眷屬意候。
至者。今四聖者可八葉四隅菩薩歟否之所論修。

實行當機

難意。凡疏上文云次明機喜會之時所法。機喜會可當機事。不及異求候。依之今文明當經現瑞加持之因由。判各引無量當機從同入法界漫荼羅為饒益此初法門實行諸菩薩故。旁疑滯難止候。
答意。凡三重曼荼羅聖眾。皆是從心流出眷屬。心內三點法門故。無實因人。義勿論候。是以度論釋此眾亦是法性身生死人所見。宗家判從果向因之非從因至果之人故。諦如答成候。
假令以云嘉會難勢修共。約發起眾云爾無嫉候。次至各引無量當機眾等文者。明加持世界事故。非今經會更成難間敷候。
義意。三重曼荼羅聖眾皆是從心流出聖眾故被成立候共。從心流出聖者爾。其中可有初入當機一類存候。次證智論文。今由如來神力加持故。可有見聲義假。其所以者。疏中云而以自在神力一切眾生。見身密之色聞語密聲悟意密法故。無相違候。次宗家釋約從心流出人假。
至者。今經會座可云當機行人歟否之所論候。

化身說段

難意。凡按文段鉤鎖。示現之義畢。云非從毘盧遮那身或語或意生等。是顯彼二業不生之生故。受用身說段事難及異求候。若為化身各別說段。受用現身無說法。變化有說現身上。上未明化身故。指何可云非從等候乎。諦高祖解釋不明候。
答。凡現瑞加持之相尤合通受用已三身受用等流變化事。有其義間敷候。是以疏上云然此應化非從毘盧遮那等。依今文見條。旁如答成候。
假令以文段鉤鎖難勢來候共。上無盡莊嚴藏通三身總說意修。次非從毘盧遮那等文。約彼總說中變化身。經云非從毘盧遮那等。疏釋轉釋莊嚴藏故。旁無相違修會御定判義意。現瑞文可三身。關變化身歟反結修共。舉受用等流變化身意候。或又依安然意。又現執金剛已下可見變化身說段候。次疏上云然此應化故被成立候共。彼釋取受用說文轉用。為應化釋故加應化言。是可的據候。
至者。非從毘盧遮那段。為說變化身文事。一且不審也云所論候。

四身廢立

難意。凡按宗家釋。於四重分別四身時。以外金剛部等流身故。第一菩薩變化身事。不及異求候。依之大師護摩次第金剛蓮華等為變化身祕藏記判外金剛部龍鬼等為等流身故。難勢所以樣覺候。
答意。凡三身四身開合不同候。然三身時以雜類身合變化身四身時開等流身為別身故。九界盡可等流身義勿論候。是以密嚴尊者釋。不動九界述情。悉目等流法身被顯故。旁如答申候。
假令以宗家釋被募義勢候共。護摩釋且約四重分別四身一往廢立了簡申候祕藏記龍鬼等之等言。等菩薩不足候。
義意三身四身開合不同故成立聞候共。開外金剛部龍鬼等為等流身故。菩薩可為變化身義。在絕言候。次至密嚴尊者釋者。約平等覺悟見。判悉目等流法身故。於四重分別四身誠證難成候至者。又現執金剛等文。可等流身歟否之所論候。

普賢蓮華

難意。凡今文於加持世界。現瑞相三身中。說等流文段故。非自性會聖眾事。不及異求處候。依之疏上牒時彼菩薩等文已。釋謂淨說此平等法門故。先以自在加的感動大眾。悉現普現境界祕密莊嚴不可思議未會一。因彼疑問而演說之故。疑滯更難散候。
答意。凡從自證功德為利眾生四重聖眾時。機見不及名自性會受用以下直引當機從號加持世界故。自性加持只任機見有無條。自性會從義勿論候。是以下疏判第一三點眷屬與今舉此三點釋全同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今文加持世界等流身說般故難勢聞候共。自性加持約機有無。其位雖殊。於其身體示現故。無相違候。次疏家釋道理故。無子細候。義意自性加持機見有無礦被居立候共。機見不及為自性會上。直對實行受用已下非自性會道理必然修。次至三點名言同者。約神變不改自性義。云三點不足候。
至者。今三菩薩自性會聖眾歟否之所論候。

序分

難意。凡以宗家釋思經說相。引如來之日加持語意平等法門文。主自性身說法候。說法有上者。益可有事不及異求候。依之疏中釋益文。述欲超升佛地即同大日如來亦可致也故。疑尚不止處候。
答意。凡三身瑞相益故。可加持世界竿益義勿論候。是以疏中牒時彼菩薩乃至)牙種生起文。釋謂將說此平等法門故先以自在加持感動大眾悉現普門境界祕密莊嚴不可思議未會有事因彼疑問而演說之文鉤鎖。非今經益旨分明故。旁如答成候。
假今以宗家釋御難聞候共。以經家儀式文。且主法身說法故。非正說法位條。疑難成問敷修。次至疏家釋者。設加持世界密義者云即同大日。不足怪事候。
義意三身瑞相益故。成義勢來候共。明今經起三身瑞相說。明今經所謂初發心等得益說故。於文鉤鎖者不及疑事候。次至云疏家釋牒益文已。釋瑞相故者。依前成道三身瑞相後有益文故。牒加無子細事候。
至者。所謂初發心等文。可當經益歟否之所論候。

大疏談義第三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