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養抄卷第七

   輸入者 韓紅霞
    一校者 韓紅霞
    二校者 韓紅霞
    改稿者 王 麗

安養世界有無色天耶(一)
極樂眾生清旦供養幾佛耶(二)
法藏比丘發心者何位發心耶(三)
何故名阿彌陀耶(四加佛壽阿僧祇劫大劫小劫歟)
胎生者處宮殿間識先世過耶(五)
極樂有實食想耶(六)
極樂聖眾光明小何(七)
釋迦滅後百歲間彌陀教流布者指何時耶(八)
葉師經所說八菩薩者淨瓔珞淨土菩薩歟為當極樂菩薩歟(九)
極樂中蓮花量云何(又觀經意何故云有八池水耶十)

安養世界有無色天耶(一)

淨土論上云(迦才無量經云○告彌勒。汝見從地已上乃至淨居天所有莊嚴不。答曰。已見也。當知欲色二界。但不論無色界也問曰。何故不論無色界耶。答曰。意欲讚歎淨土妙色莊嚴。引物往生。所以不論也。而體則有也(文)。
無量經述義經記下云。於彼國中有居者。有空居者。居之中有四王乃至淨居清淨覺經云。第一四天王乃至)○第七梵天○上至第十六天○上至三十六天。上諸天人。皆持天上萬種自然之物(云云)各來下作禮供養無量清淨佛菩薩阿羅漢。准此文者皆有上諸天。何等為三十六天。唯炭經欲天有六。色界二。無色天菩薩。合二。未知如何為三十六阿彌陀經云。彼國中從第四天上至三十二天。此文即與炭經其數當也。無色界凡聖各分亦可得云三十六也。文無別列不應輒定。問。彼土既十六天云何此中准上至淨居天耶。答。無色天細無粗色故。雖蒙佛光多分不見。又可淨居天言亦攝無色四天。是淨業者所居處故。
同經連義述文贊下云。此文從地以上至淨居天。然帛延經云。即諸佛國中從第一四天王上至三十六天上○謙經亦云。即諸佛國中從第一天上至三十二天上○准此經。諸世界中皆十六天及三十二天。雖復本譯家異故○依花嚴經云。十二天。謂六欲天初禪有五。上三各四。淨居亦五及四。無色無想故。總而言之。謙本即同花嚴故。雖不無想天二。而帛延言三十六者。蓋是訛也。將其謙本撿帛延經云。多訛故雖有無色天。而依色作更無別處故(文)。

極樂眾生清旦供養幾佛耶(二)

阿彌陀經云。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諸眾妙花。供養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文)。
同經略記云。一每日一度事○彼土眾生○每日晨朝供養諸佛。謂彼眾生俱至十方供養恭敬萬億佛。從方還來○問。若爾何十住偈曰。彼諸大菩薩。日日於三時供養十方佛。是故稽首禮○答。今經云眾生。彼論云大菩薩○故不相違。或復(云云)○問。今經稱讚經。何故多相違。解曰。不須和會。文雖小異理無別。誡曰○彼供養方百千俱胝佛。今經云萬億佛。萬即百千也。億即俱胝也。謂第三位俱胝(文)。
疏云。今天則六時而兩四花。人則十方而供佛。
稱讚經云。極樂世界有情○每晨朝花。於一食頃飛至無量世界供養百千俱胝諸佛。於諸佛所各以百千俱胝花樹。持散供養還至本處。去還到安養國。無量壽經下云。奉事如來飛化遍諸剎恭敬歡喜(文)。
平等覺經上云。諸菩薩中有意欲供養八方下上央數諸佛者。還到安養國即到八方央數諸佛所。皆前為佛作禮。便則供養諸佛○時悉遍以後日來時諸菩薩則皆飛而去。則還其國(文大阿彌陀經同之)。
寶積經八云。阿難彼國菩薩。皆於晨朝供養無量百千諸佛(文)。阿彌陀佛什)偈云。安樂菩薩神。於一食頃十方不可佛世界恭敬供養如來(文)。
無量壽論云。觀察菩薩莊嚴功德成就者○彼於一切世界無餘。照諸佛大眾無餘廣大無量供養恭敬讚歎如來功德○釋曰。言無餘者。謂能遍至一切世界諸佛大會。而一世界一佛會不至也。供養恭敬讚歎者○此經言。彼國菩薩承佛威神。一食之頃往詣十方無量世界恭敬供養諸佛世尊。花香伎樂幢幡無量供具應念即至。珍妙特非所有。輒以奉散諸佛大會(文)。
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云。設我佛。國中菩薩神力。供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量諸佛國者。不取正覺(文)。
寶積經七會(無量壽)云。若我成佛。國中菩薩每於晨朝供養乃至無量他百千諸佛。以佛威力即以食前還到本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文)。

法藏比丘發心何位發心耶(三)

無量壽經上云。佛告阿難。乃住適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數劫。錠光如來興出於世。教化度脫無量眾生。皆令得道乃取滅度。次如來。名曰光遠乃至)次名世。諸佛皆悉已過。爾時佛。名自在王如來乃至佛世尊國王。聞佛說法。懷悅豫。尋發無上正真道意。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高才勇哲。與世超異(文)。
同經述義記中云○已過佛中○初錠光佛○於餘經中釋迦第三阿僧企劫前初值佛。為燃燈。亦名錠光。令此是別彼不理准應耶。何以知然。法藏菩薩過彼佛已五十三佛。然後乃值饒王佛。於此所始發大願。經不思議兆載永劫。然後成佛已來於十劫此故知。非彼錠光。若是彼佛應法藏。過第二然後乃發淨土願行。若爾彼時應見勝土。何故論云。阿彌陀佛國土不如花積世界。何以故。法積比丘佛雖將至十方。觀清淨功德力薄不能得妙清淨國土不如花積。既言功德力薄。當知非過第三劫也○問。此發心在何位耶○法藏比丘於此發心有二。一者未起四十八願。先發世間有緣發心。二者五劫思惟以後。更發出世無漏發心。准經文相義。應知此古師亦如是判也。起信論云。略發心說有其三種。一者信成就發心。二者解行發心。三者發心乃至)今理准寶藏時發心者是信發心。於饒王所發後二種發心。五劫思惟以前發解發心。五劫思惟以後發發心。故後頌言。我建超世願。必至無上道。斯滿足不成等覺。問。若法藏比丘爾時已發發心者。何故論云。法積比丘功德力薄不能得國土。是故阿彌陀國不如花積世界。舉國土勝其不定。彼望位所見。是故不如花積世界爾時始登初位故。又先為說百一十億土。此時未登初地位因故(文)。
同經連義述文讚中云。錠光者即謙云。提總竭一也。有說。有足曰錠。無足曰燃。錠光燃燈一也。釋迦道記之主故在初之有淨此言。若爾釋迦既先得授記。何在彌陀後而成道耶。若非後者便違彌陀成佛已來歲小劫。故遂申自意言名之。雖聞佛即異也。俱不違。若言一者。燃燈既出第二劫滿。必不能會彌陀成佛十劫文故。若唯異者亦違諸佛出世名之誓。故今即錠光燃燈亦同亦異。異即錠光雖復燃燈非釋迦授記。故即本釋迦前亦有燃燈可言錠光○經曰。國王至正真道意者。述云。此義第二由勝行也。法師云。起行有二。從初盡頌辨世間行即地前所行也。法藏比丘說此頌。以不辨出世行即地上所修也。此恐不然。地上菩薩念念修利眾生淨佛國土不應五劫。專修淨土行故。今即還有二。初略說勝行。後廣說勝行(文)。
阿彌陀經疏云。昔勝之門。彼兄此弟。今十方成佛。亦彼先此後。但釋迦伽耶既是權跡彌陀安養亦是方便。生來人言。法藏比丘在八地。或言金剛此等諸說皆非實也。此如別論。無量壽論釋第三云。問曰。如觀門言。此妙花是本法藏比丘願力所成。此由花座顯示淨土。以四十八願力所成。未知法藏在於何位而造而土。答曰。就往辨。過去五十三佛之中最初成佛為錠光。亦名燃燈。今能寂佛修因之時值遇此佛。始得授記。過五十三佛佛。名曰自在王佛。法藏比丘時尋發心。從尋發心五劫修行後。起四十八願此土鏡。然後法藏菩薩往生淨土中。於樹王下成無上道。其成佛已逕大劫。故知第十地菩薩。以方便四十八願造之。
何故名阿彌陀佛耶(四)又彼佛常光其量何。又無量壽經佛光照百佛世界等者。指阿彌陀佛歟。
阿彌陀經云。彼佛何故號阿彌陀舍利弗。彼佛光無量。照十方閡。是故號為阿彌陀。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同經略記云。於阿彌陀梵語中含無量無量壽○此之二義橫豎益。無量光者。顯橫利物遍照十方眾生故。無量壽者。顯豎利物。經數劫利眾生故。二利常圓故此名。常光一尋。雖常非遍。別緣遍照。雖遍非常。此佛光明即不如是。經千歲劫遍照十方。問。佛與眾生壽同。光明何故不爾。答。若威光劣不深。壽命設短還生戀慕。故說佛壽隨宜不同。或佛長眾生短。如來佛世。或佛短眾生長。如東方如來。彼佛壽一日一夜。或俱長。如極樂國。或俱短。如今佛世。若作觀解。無者即空。量者即假。光壽即中。佛者三智一心具。應知圓融三觀之智。冥於圓融三諦之境。自然圓名阿彌陀佛眾生無始從因至果具有六。即阿彌陀
疏云。論云。莊嚴身業功德成就者。偈言。相好一尋。色像超群生。雙卷云。無量壽佛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論言。一尋此不安也。此如別論。
無量壽經上云。佛告阿難無量壽佛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或佛光。照百佛世界。或千佛世界。取要言之。乃照東方恒沙佛剎。南西北方四維下亦復如是。或佛光。照于七尺。或由旬二三四五。如是轉倍。乃至一佛剎。是故無量壽佛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王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惠光不斷光佛難思稱光佛超日月光佛言。無量壽佛光明。威神魏魏殊妙。晝夜一劫尚未能盡。
同經述義記中云(寂法師)或照百佛世界或照千佛世界等者。阿彌陀佛現身非一故。身光明少不同。最少不減百國者。大乃至無邊。問。若最小照百國者。何故願云。光明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諸佛國者不取正覺。答。彼說外所照。此文於圓光體照所以知。然下校量中餘佛光明或照七尺乃至殺者。皆說光體。非光外照。釋迦圓光一尋。此說光體。非外照也。一尋猶是七尺。皆身之一尋也。釋迦身量丈六故以七尺為一尋彌陀身量不定。隨其身量亦一尋。故論說言相好一尋觀經無量壽佛高六萬億他恒沙由旬。眉間白毫如五須彌山。眼如四大海水。圓光百億三千大千世界。只一機現相也。
阿彌陀經云。頂中光明所炎照千佛國者。亦即是百億三千界也。此經云。照百乃至恒沙剎者。皆受用身光也。十地下所至照一佛剎。舊兩本中小者七丈。大者佛國。然即一剎舉大者未窮七丈。舉少者非盡本。雖是同傳譯者異故。所舉不同耳。
寶積經七云。阿難佛光普照佛剎無量不可思議今略說。光照東方如恒河沙等國土。南西北方四維下亦復如是○是諸佛光或一尋者。或由旬乃至他百千由旬光者(乃至)。
大阿彌陀經上云。言。阿彌陀佛光明最尊第一無比諸佛光明皆所不及也。八方央數諸佛中。佛頂中光照七丈。佛頂光明里。佛頂光明照二里○佛頂光明照百佛國佛頂光明極照佛國言○阿彌陀佛頂中光明炎照千佛國。所以諸佛光明所照近遠者。何本其前世宿令求道為菩薩時。所願功德小。至其然後作佛時。各得之。是故令光明不同等。諸佛威神同等耳。自在所欲作為不預計。阿彌陀佛光明所照最大。諸佛光明皆所不能及也(平等覺經同之)。
同經上云。第二十四願使某作佛時。令我頂中光明絕好勝於日月之明百千億萬倍。彌陀諸佛光明焰照諸央數。幽冥之處皆當明○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作佛。無量論釋第一云。論曰。相好一尋。色像超群生。釋曰○如觀門言。佛告阿難無量壽佛如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金色乃至)其相好及與化佛不具說。言一尋者。謂以橫舒兩手臂為尋。故就無量壽佛舒臂為言耳。隨其身量。圓光亦應六萬億恒河由旬
同論注解上云(曇鸞相好一尋色像超群生。此句名莊嚴身業功德成就本何故莊嚴身業佛身大光明。於身光不甚超絕。如轉輪王相擇亦大同○是故莊嚴身業。案內此間古訓六尺曰尋。如無量壽言。阿彌陀如來身高六萬億由旬。佛圓光如百億三千大千世界。譯者以尋而言。何者晦(木化反)千里舍問人不圖。縱橫長短威。謂橫舒兩手臂為尋。若譯者或耳此類用。唯阿彌陀如來舒臂為言。故稱一尋圓光亦應經六恒河由旬。是故言相好一尋色像超群生。

佛壽阿僧祇劫大劫歟(四又一恒沙歟。半恒沙歟又在世滅後度生齊等耶)

阿彌陀經云。又舍利弗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同經略記云。無量壽者。亦如文。稱讚云。彼如來諸有壽命無量大劫大論云。無量阿僧祇恒河沙者多教理同云諸文雖異。彼土壽量大都一恒沙數劫耳。
疏云(基)無量經云。彼佛壽命久不可稱計。假使十方世界無量眾生。皆成阿羅漢。共盡思惟百千萬劫不知限。菩薩天人壽命亦爾(本經如今所引)。清淨覺經云。亦爾。阿彌陀佛十方一切有情之類皆生其至泥恒。若諸菩薩者皆令悉作佛作佛已更轉教十方眾生之類。亦復作佛作佛已後教一眾生悉至涅槃。然後涅槃。是知壽命無量本經如今所引)大品經云。量不可得無量。邊不可得無邊大法炬經云。不可數故無量。不窮際限故無邊度論云。阿之言無。僧祇言數。劫言時。謂數時。攝論云。不可數有二。一阿僧祇劫。謂年月歲數不可數。不可故此。是小劫。二阿僧祇。謂菩薩修道以劫為量。此劫又不可數故名劫。阿僧祇此。是大劫。今彌陀壽劫者。是年月歲阿僧祇此。是十小劫
疏云(天台)如阿彌陀實有期限。人天莫數。是有量無量無量壽經述義記中云。問。佛壽長遠不可稱計者。為經何等劫耶。答。悲花經說。觀世音菩薩發願言。逮得己利者。願令轉輪聖王。過第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已。始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是時世界各曰安樂大王成佛無量壽世界莊嚴眾生清淨正法。王於無量劫作佛事已。所作菩薩無餘涅槃乃至正法時。我於其中彼菩薩道即於是時能作事。是正法初夜滅。即後夜成阿○菩提寶藏如來即授記云。無量壽佛般涅槃已。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後分初夜分中正法滅盡。後分土轉名一切珍寶成就世界所有種種莊嚴無量無邊安樂世界所不及也。汝於後夜坐金剛座一念中成阿○菩提。號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如來。案此經文。於寶藏所得受記後。過一恒河沙。彼彌陀教化滅後法住并經即二一恒河沙觀音授記經云。阿彌陀佛壽命無量百千住劫當有終盡。當來曠遠不可計劫。阿彌陀佛般涅槃後。正法世。佛壽在世滅度眾生悉皆同等。涅槃後或眾生不見佛者。有諸菩薩念佛三昧常見阿彌陀今案經文。云法住壽命即知世半恒河沙。

胎生者處宮殿間識先世過耶(五)

無量壽經下云。佛告慈氏眾生。以疑惑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生其國。此諸眾生生彼宮殿。壽五百歲。常不見佛。不經法不見菩薩聲聞之眾。是故於彼國土謂之胎生○於五百歲不見三寶不得供養善本。而以此為苦。雖有餘樂猶不樂彼處。若此眾生識其本罪。深自悔責。求離彼處。如意往詣無量壽佛恭敬供養
寶積經八云。彼眾生處花胎中○於五百歲不見佛。不法。不見菩薩聲聞眾○彼等於不生樂。不能出現修習善法。往昔世中過失盡已。然後乃出。
觀經義疏下云(法位)彼胎生者。雖有七寶宮殿有妙色聲等不以為樂。但以不見三寶不得供養善本。以之為苦。若識其本罪。深自悔責求離彼處。如意還同三輩生者。當是五百年過耳。
無量壽經上云。設我佛。國中天人不宿命。下至不知百千億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

經云飯食經行(文)然者實有食想歟(六)

阿彌陀經疏(基云)問。四食中彼有何食。答。彼有段食。然竟不食。香。以為自然飽足。味著。訖化(生時)至自來故。無量壽經云。彼欲食時七寶缽器自在前。百味飯食湛然盈滿。若清淨覺經。欲食時自然起。彼云。及疊以為座。食者坐之。諸菩薩羅漢皆食。食亦不多不少。自然平等。亦不以義故喜食。何故此經不同。答。不食。食者食之故不多不少。食者之便足。此即形相土也。第一義土。即淨名經云。甘露法內食解脫味為漿。同疏云(元曉)彼淨土食有二種。一者內食。此猶說(私云。愛樂佛法三昧為食)二者外食。如餘經。兩卷云。食時七寶缽器自然在前。為味飯食自然盈滿。雖是食而無食者。但見聞香以意為食。今此經言飯食經行者。文相令於受用(文)。
無量壽經上云。彼佛國王○食時七寶缽器自然在前○百味飯食自然盈滿。雖此食實無食者。但香。以為食。自然飽足。同經連義述文讚中云。唯言香。即彼土味觸非食。不齊咽故。有說不離食。故云色體即三麽耶也。既不受用時味觸可在食故。平等覺經上云。言。無量清淨佛及諸菩薩阿羅漢。欲食時自然七寶机。自然波育。自然罽疊。以為無量清淨佛及諸菩薩阿羅漢。皆已前悉有自然七寶缽。中皆有自然百味飯食。飯食者亦不類世間飯食之味也。亦復非天上飯食之味也。此百味飯食者。都為八方下眾自然之飯中。精味甚香美有比。都自然化生耳。其飯食自在所欲得味聒(徒兼反)酢缽自在所欲得○諸菩薩阿羅漢皆食。食亦不多亦不少。悉自然平等。諸菩薩阿羅漢食亦不言美惡。亦不以美故喜食。已諸飯具缽机生。皆自然化生。飯食時乃復化生耳。諸阿羅漢清潔。不慕飯食。但用作氣力耳。皆自然消散。摩盡化去。寶積經八云。復次阿難。彼佛國中有微細食諸有情類嘗無敢者。如第六天隨所思念。如是飯食即同食已。色力增長而無便穢。
觀經記上云(興)變化淨土段食不。答。通約諸土有無不定。令論極樂國有微細段食。如大悲經。蓮花世界法食花有揣(初委反量也)食。猶如西極樂世界。又大經云。百味飲食。雖此食者。但色聞者。以為食。自然飽足。既言香食。揣食。又言自然飽足。明知細無粗段食。問。經云。香食者但是觸食。何言段食。答。平等經云。百味飲食隨意則至。諸菩薩阿羅漢皆食之。亦不少。悉自然平等不言美德。亦不美故喜(乃至)皆清潔。不慕飲食。但用作氣力耳。皆自然消散。魔盡化去。問。若依此文。似喫粗食。云何香消散魔耶。答。消散語故。明知段食。如瑜伽論段食何時建立為食。答。於變壞時。受用建立觸食。案云。香入鼻時根識悅預觸食。入已消時益根大者段食二時無益一向非食。此二相應作四句有香觸食而非段食。謂入時○消悅時無益。二有香段食而非觸食。謂消時益入不說。三有香俱是。謂二時益。四有香俱非。謂俱非。謂俱無益。彼平等經為顯段食消時建立故言消散。

極樂聖眾光明大少何(七)

平等覺經上云。無量清淨佛國諸菩薩阿羅漢。其頂中光明。皆悉光明所照大少。其諸菩薩中有最兩菩薩○其一菩薩名廅樓亙。其一菩薩摩訶那缽光明智慧第一。其兩菩薩頂光明各炎里。諸阿羅漢光明各照七丈(云云大阿彌陀經上同之)無量壽經上云。阿難佛國中諸聲聞眾。身光一尋菩薩光明照百由旬。有二菩薩。最尊第一。威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阿難白佛。彼二菩薩其號云何言。一名觀世音。二名大勢至。此二菩薩於是國土修行轉化佛國大寶積經八同之。
同經述義下云。諸聲聞身光一尋者。隨狀口至面各一尋菩薩光明照百由旬者。亦是身各一尋。量帶其由旬。顯尋量也。或此顯爾外照量。若其光體亦是一尋。論云。佛光一尋故。二菩薩普照三千大千世界者。或即光體。或光外照。二義俱得。清淨覺經云。其兩菩薩頂光明各照方千須彌山佛國。常明。其諸菩薩頂光明各照千億萬里。諸阿羅漢中有光明各照七丈。觀經云。觀音菩薩身長八萬億由旬。身紫金色。項有圓光。面各百千由旬勢至菩薩身量大少亦如觀音圓光面各百由旬。照百五十由旬。舉身光明照十方國者。隨所化機身量不定光明大少不可例。
無量壽論云。觀察菩薩莊嚴功德成就者○彼菩薩○彼應化身一切時不前不後。一心一念放大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眾生(文)同論釋第五云。放大光明者。此經云。彼佛國中諸聲聞眾。身光一尋菩薩光明照百由旬。有二菩薩。最尊第一。威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此二菩薩身任運三千界。若作意普照十方無量世界。為愍物故。攝光照令諸菩薩光亦復。准之如觀門言(文)。

釋迦滅後百歲間彌陀教法流布者指何時耶(八)

無量壽經下云。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上住百歲。其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同經連義述文贊下云。經曰。當來之世至皆可得度者。述云。此第三歎經普濟也。有說釋迦正法五百已。像法千年。末法歲。一切皆過故云滅盡法。雖滅已慈悲憐善眾生。獨留此經。百年濟度。此恐不然。非法住違諸聖教。爭亦未盡故。今依注記云。佛滅度時。以無上法付屬十六大阿羅漢并諸眷屬。令其持使不滅沒。及敕其身與諸施主福田。令彼施者果報。可謂賓頭盧等○如是乃至此州人壽六歲時。無上正法流行世間。熾燃不息。彼至人壽七歲時。無上正法永滅沒時。此十六大阿羅漢與諸眷屬於此州地。恒來會。以神通力七寶。造卒堵波。嚴麗廣。釋迦如來所有遺身都集其內。爾十六大阿羅漢與諸眷屬造窣堵婆。以花持用供養恭敬嘆。遶百千匝。瞻仰禮已俱昇虛空。向窣堵波如是言。敬禮世尊釋迦如來正等覺。我教敕正法。及與天人饒益法藏已沒有像已周。今辭滅度。說是語已一時無餘涅槃光定願力火起焚身。如燈焰滅髓骨無遺時。
菩薩大勢至菩薩。寶檀花菩薩無盡意菩薩藥王菩薩。藥尚菩薩彌勒菩薩。皆當飛來。往迎其精神。不逕八難。生蓮花中。自然而相娛樂
安樂集下云。又善王皇帝尊經云。其道念往生西阿彌陀佛國者。憶念晝夜一日。若二日或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至六日七日。若後於中欲還悔者。聞說是善功德。命欲盡有八菩薩。皆悉飛來。迎取到西阿彌陀佛國中。不得
極樂中蓮花量云何。又觀經意何故云有八池水耶(十)。
阿彌陀經云。極樂國云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砂布池○池中蓮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文)。
義記云(天台)池中蓮花大如車輪。光色炷燿。微妙香潔(文)。
疏云(基)經曰。有七寶池。次釋池瑩七珍也。准觀經云。俱有八池。此應據大者勝者說。清淨覺經等。處或有浴池。或遶佛講堂。或遶羅漢菩薩講堂如來浴池最大。縱廣四八千由旬。其諸菩薩聲聞及人等。各各洗浴已。或於堂中樹下誦經說法坐禪者。或在虛空講經誦經入定者。於是未得道者悉皆得初果四果不退轉。彼無大海江谿澗。但有諸池及支渠。其池四澗`邊皆七寶間飾。令水亦諸異寶色。
疏云。花中大如車輪者。明形色也。青色光等明顯色也。
觀無量壽經云。極樂國土有八池水。一一池水七寶所成。其寶柔燸。從如意珠王生。分為四枝。一一枝作七寶色。黃金為渠。渠下皆以雜金剛以為底沙一一中有六十億層七寶蓮花。一一蓮花團圓由旬。其摩尼水流住花間。尋樹下。其聲微妙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蜜。復有諸佛相好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為百寶色鳥。如和鳴哀雅。常讚念佛念法念僧。是為八功德水想。名第五觀
興記下云。第五池文亦三。一想觀水者。觀有八德水之池。故先觀其觀池德耳。八池水者。說不同。或四方四角各一。大品經中具出八名。問。若爾何故稱讚經云。處皆有七妙池。實有八。而是七寶所成池故言七寶池。淨土池及樹等皆是七數如餘說。然此經中八池水者。八功德水所有池故。或不定。或有淨土有八八數。或有淨土明七七數。或有淨土無量數。如兩卷等。講堂精舍宮殿樓觀。右有諸浴池。或十由旬。或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等。雖三說為勝(文)。
釋讚淨土經云。極樂世界淨佛土中。處皆有七妙池。八功德水彌滿其中○是諸池中常種種雜色蓮花量如車輪。青形黃顯青光青影(乃至)白形白顯白影。四形四光四影。
無量壽經上云。右有諸浴池。或十由旬。或乃至百千由旬。縱廣深淺各皆一等。八功德水湛然盈滿。清淨香潔。甘露
義疏法位)上云。右下第二池流狹街。於中有六。初明浴池數量。二八功德下德水盈池(乃至)。
同經述義記中云。又講堂下次顯水功德。謂講堂右有七寶池。香樹普薰。光花覆流(文)。
阿彌陀經疏元曉)云。當多城。隨眾小大城亦少大。大城之中示以大身。小城之中現以小身○如兩卷經及此經中。蓮花小大懸殊。隨池有小。其花亦小。當知城身之小亦爾。其餘相違。准此會通
寶積經八云。阿難彼蓮花量。或半由旬。或二三乃至百千由旬者。是一一十六他百千光明一一光中十六他百千諸佛金色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好(文)。
願得如世尊 惠眼第一
豪嚴

安養抄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