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1經卷第四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2

七○)阿含3根本分別鸚鵡經4第九(第四分別誦5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過夜平旦著依持缽,入舍衛6乞食,於乞食時往詣鸚鵡摩納都提子7家。是時鸚鵡摩納都提子所為8不在。彼時鸚鵡摩納都提子家白狗,在大上金盤9中食。於是,白狗遙見佛來,已便吠,世尊語白狗:「汝不應爾,謂汝從呧10至吠11。」
白狗聞已,極大瞋恚,從床來下,至木聚邊憂慼愁臥。
鸚鵡摩納都提子於後還家,見己白狗極大瞋恚,從床來下,至木聚邊憂慼愁臥,問家人曰:「誰觸嬈我狗,令極大瞋恚,從床來下,至木聚邊憂慼愁臥?」
家人答曰:「我等都無觸嬈白狗,令大瞋恚,從床來下,至木聚邊憂慼愁臥。摩納!當知今日沙門瞿曇來此乞食,白狗已,便逐吠之。沙門瞿曇語白狗曰:』汝不應爾,謂汝從呧至吠。』是,摩納,故令白狗極大瞋恚,從床來下,至木聚邊憂慼愁臥。」
鸚鵡摩納都提子聞已,便大瞋恚,欲誣世尊,欲謗世尊世尊如是誣、謗、墮沙門瞿曇,即從舍衛出,往詣給孤獨園
彼時世尊無量大眾前後圍繞而為說法世尊遙見鸚鵡摩納都提子來,告諸比丘:「汝等見鸚鵡摩納都提子來耶?」
答曰:「見也。」
世尊告曰:「鸚鵡摩納都提子今終者,如屈伸12臂頃,必地獄。所以者何?以彼於我極大瞋恚眾生因心瞋恚13故,身壞終,必至惡處,地獄中。」
於是,鸚鵡摩納都提子往詣所,語世尊曰:「沙門瞿曇!今至我家乞食來耶?」
世尊答曰:「今往至汝家乞食。」
瞿曇!向我白狗說何等事,令我白狗極大瞋恚,從床來下,至木聚邊憂慼愁臥?」
世尊答曰:「今平旦著依持缽,入舍衛乞食展轉往詣汝家乞食,於是白狗遙見我來,已而吠。語白狗:『汝不應爾,謂汝從呧至吠。』是故白狗極大瞋恚,從床來下,至木聚邊憂慼愁臥。」
鸚鵡摩納世尊曰:「白狗前世何等?」
世尊告曰:「止!止!摩納!慎莫問我!汝聞此已,必不可意。」
鸚鵡摩納復更再三問世尊曰:「白狗前世何等?」
世尊亦至再三告曰:「止!止!摩納!慎莫問我!汝聞此已,必不可意。」
世尊復告於摩納曰:「汝至再三問不止,摩納!當彼白狗者,於前世即是汝父,名都提14也。」
鸚鵡摩納聞是語已,倍極大恚,欲誣世尊,欲謗世尊世尊如是誣、謗、墮沙門瞿曇,語世尊曰:「我父都提大行布施齋祠15身壞終,16梵天。何因何緣,乃於此下賤狗中?」
世尊告曰:「汝父都提以此增上慢,是故於下賤狗中。
梵志增上慢,此終六處17生:
雞狗豬及豺,驢五地獄六。
鸚鵡摩納!若汝不信我所者,汝可還歸語白狗曰:『若前世時是我父者,白狗當還在大上。』摩納!白狗必還床也。『若前世時是我父者,白狗還於金盤中食。』摩納!白狗必當還於盤中食也。『若前世時是我父者,示我所舉金、銀、水精珍寶藏處,謂我所不知。』摩納!白狗必當示汝已前所舉金、銀、水精珍寶藏處,謂汝所不知。」
於是,鸚鵡摩納所說,善受持誦,繞世尊已,而還其家,語白狗曰:「若前世時是我父者,白狗當還在大上。」白狗即還在大上。
「若前世時是我父者,白狗還於金盤中食。」白狗即還金盤中食
「若前世時是我父者,當示於我父本所舉金、銀、水精珍寶藏處,謂我所不知。」白狗即從上來下,往至前世宿處,以及足掊18床四腳下,鸚鵡摩納便從彼處得寶物。
於是,鸚鵡摩納都提子得寶物已,極大歡喜,以右膝著地,叉手給孤獨園,再三舉聲,稱譽世尊:「沙門瞿曇不虛!沙門瞿曇所說真諦沙門瞿曇所說如實19!」再三稱譽已,從舍衛出,往詣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無量大眾前後圍繞而為說法世尊遙見鸚鵡摩納來,告諸比丘:「汝等見鸚鵡摩納來耶?」
答曰:「見也。」
世尊告曰:「鸚鵡摩納終者,如屈伸臂頃,必至20善處。所以者何?彼於我極有善心眾生善心故,身壞終,必至善處中。」
爾時鸚鵡摩納往詣所,共相問訊,卻坐面。世尊告曰:「云何21摩納,如我22所說白狗者為如是耶?不如是耶?」
鸚鵡摩納23曰:「瞿曇!實所說。瞿曇!我復欲有所問,聽乃敢陳。」
世尊告曰:「恣汝所問24。」
瞿曇!何因何緣,彼眾生者,俱受身而有高下、有妙不妙?所以者何?瞿曇我見有短壽、壽者,見25有多病、有者,不端正26、有端正者,威德、有威德者,有卑賤27族、有貴族者,財物有財物者,智、有善智者。」
世尊答曰:「彼眾生者,因自行業,因業得報。緣業、業、業處眾生隨其高下處妙不妙28。」
鸚鵡摩納世尊曰:「沙門瞿曇所說至略,不廣分別能知,願沙門瞿曇為我廣說,令得知義!」
世尊告曰:「摩納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廣分別說。」
鸚鵡摩納白曰:「唯然受教聽。」
言:「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壽命極短?有男子女人殺生凶弊,極惡飲血,害意著惡,慈心於諸眾生乃至蜫蟲29,彼受此業,具足已,身壞終,必至惡處,地獄中,來生人間壽命極短。所以者何?此道受短壽,謂男子女人殺生凶弊,極惡飲血。摩納!當知30業有如是報也。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壽命極長?有男子女人殺斷殺,棄捨刀杖,有慚有愧,有慈悲心,饒益一切乃至蜫蟲,彼受此業,具足已,身壞終,必31善處中,來生人間壽命極長。所以者何?此道受壽,謂男子女人殺斷殺。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
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有疾病?有男子女人觸嬈眾生,彼或以手拳,或以木石,或以刀杖觸嬈眾生,彼受此業,具足已,身壞終,必至惡處,地獄中,來生人間有疾病。所以者何?此道受多疾病,謂男子女人觸嬈眾生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有疾病?有男子女人觸嬈眾生,彼不以手拳,不以木石,不以刀杖觸嬈眾生,彼受此業,具足已,身壞32,必昇善處中,來生人間有疾病。所以者何?此道受無疾病33,謂男子女人觸嬈眾生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
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形不端正?有男子女人急性多惱,彼少所聞,便大瞋恚,憎嫉生憂,廣生諍怒;彼受此業,具足已,身壞終,必至惡處,地獄中,來生人間,形不端正。所以者何?此道受形不端正,謂男子女人急性多惱。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形體端正?有男子女人不急性多惱,彼聞柔軟粗獷34強言,不大瞋恚,不憎嫉生憂,不廣生諍怒;彼受此業,具足已,身壞終,必昇善處中,來生人間,形體端正。所以者何?此道受形體端正,謂男子女人不急性多惱。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
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威德有男子女人內懷嫉妒,彼他得供養恭敬,便生嫉妒,有物,令我得;彼受此業,具足已,身壞終,必至惡處,地獄中,來生人間威德。所以者何?此道受無威德35,謂男子女人內懷嫉妒。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大威德36有男子女人不懷嫉妒,彼他得供養恭敬不生嫉妒,有物,不令我得;彼受此業,具足已,身壞終,必昇善處中,來生人間,有大威德。所以者何?此道威德,謂男子女人不懷嫉妒。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
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生卑賤族?有男子女人憍傲大慢,彼可敬不敬,可不重,可貴不貴,可奉不奉,可供養供養,可與不與道,可與坐不與坐,可叉手禮拜問訊叉手禮拜問訊;彼受此業,具足已,身壞終,必至惡處,地獄中,來生人間,生卑賤族,所以者何?此道生卑賤族,謂男子女人憍傲大慢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貴族有男子女人不憍傲大慢,彼可敬而敬,可重而重,可貴而貴,可奉事奉事,可供養供養,可與道而與道,可與坐而與坐,可叉手禮拜問訊叉手禮拜問訊;彼受此業,具足已,身壞終,必昇善處中,來生人間貴族,所以者何?此道貴族,謂男子女人不憍傲大慢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
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有財37有男子女人不作施主不行布施,彼不沙門梵志、貧窮、孤獨、遠來乞者飲食衣被華鬘塗香、屋舍、床榻、燈、給使;彼受此業,具足已,身壞終,必至惡處,地獄中,來生人間有財物。所以者何?此道受財物,謂男子女人不作施主不行布施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有財物?有男子女人施主布施,彼沙門梵志、貧窮、孤獨、遠來乞者飲食衣被、花鬘、塗香、屋舍、床榻、燈、給使;彼受此業,具足已,身壞終,必昇善處中,來生人間有財物。所以者何?此道受有財物,謂男子女人施主布施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
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智慧有男子女人數往詣彼問事,彼名德沙門梵志,不往詣彼,隨時問義:『諸尊!何者為善?何者不善?何者為罪?何者非罪?何者為妙?何者不妙?何者為白?何者為黑?黑從何生?何現世報?何義後世報?』設問不行;彼受此業,38足已,身壞終,必至惡處,地獄中,來生人間,有智慧。所以者何?此道受智慧,謂男子女人數往詣彼問事。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善智慧?有男子女人數往詣彼問事,彼名德沙門梵志數往詣彼,隨時問義:『諸尊!何者為善?何者不善?何者為罪?何者非罪?何者為妙?何者不妙?何者為白?何者為黑?黑從何生39?何現世報?何義後世報?』問已能行;彼受此業,具足已,身壞終,必昇善處中,來生人間,有善智慧。所以者何?此道受善智慧,謂男子女人數往詣彼問事。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
摩納!當知作短壽相應業必得短壽,壽相應業必得壽;作多疾病相應業必得多疾病,作少疾病相應業必得少疾病;作不端正相應業必不端正,作端正相應業必得端正;威德相應業必威德,作威德相應業必得威德;作卑賤族相應業必得卑賤族,作貴族相應業必得貴族財物相應業必財物,作財物相應業必得財物智慧相應業必得智慧作善智慧相應業必得善智慧。摩納!此是我前所說,眾生自行業,因業得報。緣業、業、業處眾生隨其高下處妙不妙。」
鸚鵡摩納都提子白曰40:「世尊!我已解。逝!我已知。世尊歸於佛、法及比丘眾,世尊優婆塞!從今日始,歸,乃至命盡。世尊!從今日入都提家,入此舍衛優婆塞家,令都提家長夜得利義,得饒益安隱快樂。」
佛說如是鸚鵡摩納都提子及無量眾聞所說,歡喜奉行
鸚鵡經第九竟41三千四百六五字42

七一)阿含43根本分別分別大業經44第十(第四分別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王舍城,在竹林蘭哆園。
爾時尊者三彌提45亦遊王舍城無事禪46中。
於是,學哺陀子47彷徉,往詣尊者三彌提所,共相問訊,卻坐面:「賢三彌提我欲所問,聽我問耶?」
尊者三彌提答曰:「賢哺陀子!欲問便問,我聞已當思。」
學哺陀子便問曰:「賢三彌提!我面從沙門瞿曇聞,面從沙門瞿曇受:『身、口業虛妄,唯意業真諦。或有定,比丘入彼所覺48。』」
尊者三彌提告曰:「賢哺陀子!汝莫是說!莫誣謗世尊!誣謗世尊者為不善也,世尊如是說。賢哺陀子!世尊無量方便說:『若作業49,我已成者,不受報,或現世受,或後世受;若不作業已成者,不說必受報也。』」
學哺陀子至再三語尊者三彌提曰:「賢三彌提!我面從沙門瞿曇聞,面從沙門瞿曇受:『身、口業虛妄,唯意業真諦。或有定,比丘入彼所覺。』」
尊者三彌提亦再三告曰:「賢哺陀子!汝莫是說!莫誣謗世尊!誣謗世尊者為不善也,世尊如是說。賢哺陀子!世尊無量方便說:『若作業已成者,不受報,或現世受,或後世受;若不作業已成者,不說必受報也。』」
學哺陀子問尊者三彌提:「若作業已成者,受何報?」
尊者三彌提答曰:「賢哺陀子!若作業已成者,必受苦也。」
學哺陀子復問尊者三彌提曰:「賢三彌提!汝於此法、律50道幾時?」
尊者三彌51提答曰:「賢哺陀子!我於此法、律道未久,始三年耳。」於是,學哺陀子便是念:年少比丘尚能護師,況復舊學上尊人52耶?於是,學哺陀子聞尊者三彌提所說,不是不非,即從座53起,奮頭而去。
彼時尊者周那54尊者三彌提晝行坐不遠,於是,尊者周那尊者三摩提學哺陀子所共論者,彼盡習,善受持已,即從座起,往詣55尊者阿難所,共相問訊,卻坐面,謂尊者三彌提學哺陀子所共論者,盡向尊者阿難說之。
尊者阿難聞已,語曰:「賢者周那得因此論,可往見佛,奉獻世尊賢者周那!今共詣佛,具向世尊而說此義,或能是得從世尊異法也。」
於是,尊者阿難尊者周那共往詣佛。尊者周那稽首足,卻坐56面。尊者阿難稽首足,卻面。
彼時尊者阿難語曰:「賢者周那!可說!可說!」
於是,世尊問曰:「阿難周那比丘欲說何事?」
尊者阿難白曰:「世尊!今自當聞。」於是,尊者周那尊者三彌提學哺陀子所共論者盡向佛說
世尊聞已,告曰:「阿難!看三彌提比丘癡人57。所以者何?學哺陀子問不定58,而三彌提比丘癡人一向答59也。」
尊者阿難白曰:「世尊!若三彌提比丘因此事說:『所有覺者60是苦』,當何咎耶?」
世尊61尊者阿難曰:「看,阿難比丘亦復道!阿難!此三彌提癡人,彼學哺陀子盡問三覺:樂覺、苦覺、不不樂覺。阿難!若三彌提癡人學哺陀子所問,如是答者:『賢哺陀子!若作樂業,已成者,受樂報。若苦業已成者,受苦報。若作不不樂業,已成者,不樂62。』阿難!若三彌提癡人學哺陀子所問,如是答者,學哺陀子眼尚不敢視三彌提癡人,況復能問如是事耶?阿難!若汝從世尊63分別大業經者,於如來增上心64得喜。」
於是,尊者阿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今正是時逝!今正是時。若世尊為諸比丘分別大業經者,諸比丘聞已,善受持。」
世尊告曰:「阿難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分別說。」
尊者阿難白曰:「唯然。」
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言:「阿難!或不離殺、不與取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已,身壞終,善處中。阿難!或不離殺、不與取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已,身壞終,生惡處地獄中。阿難!或殺、不與取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已,身壞終,生惡處地獄中。阿難!或殺、不與取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已,身壞終,善處地獄中。
阿難不離殺、不與取淫、妄言……乃至65見,此不離、不護已,身壞終,善處中者。沙門梵志天眼成就天眼彼,已,是念:無惡行,亦無惡行報;無口、惡行,亦無口、惡行報。所以者何?我見不離殺、不與取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已,身壞終,善處中。如是66不離殺、不與取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者,彼一切身壞終,亦善處中。如是見者,則為正見;異是見者,則彼智趣邪67。若所所知極力捫摸68一向著說:『此是真諦,餘皆虛妄。』
阿難殺、不與取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已,身壞終,生惡處地獄中者。沙門梵志天眼成就天眼彼,已,是念:無身妙行,亦無身妙行報;無口、意妙行,亦無口、意妙行報。所以者何?我見殺、不與取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已,身壞終,生惡處地獄中。如是殺、不與取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者,彼一切身壞終,亦生惡處地獄中。如是見者,則為正見;異是見者,則彼智趣邪。若所所知極力捫摸,一向著說:『此是真諦,餘皆虛妄。』
阿難不離殺、不與取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已,身壞終,生惡處地獄中者。沙門梵志天眼成就天眼彼,已,是念:有身惡行,亦有身惡行報;口、意妙行,亦口、惡行報。所以者何?我見不離殺、不與取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已,身壞終,生惡處地獄中。如是69不離殺、不與取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者,彼一切身壞終,亦生惡處地獄中。如是見者,則為正見;異是見者,則彼智趣邪70。若所所知極力捫摸,一向著說:『此是真諦,餘皆虛妄。』
阿難殺、不與取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已,身壞終,善處中者,沙門梵志天眼成就天眼彼,已,是念:有身妙行,亦有身妙行報;口、意妙行,亦口、意妙行報。所以者何?我見殺、不與取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已,身壞終,善處中。如是殺、不與取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者,彼一切身壞終,亦善處中。如是見者,則為正見;異是見者,則彼智趣邪。若所所知極力捫摸,一向著說:『此是真諦,餘皆虛妄。』
阿難!於中沙門梵志天眼成就天眼如是說『無惡行,亦無惡行報;無口、惡行,亦無口、惡行報。』者,不聽彼。若是說:『我見不離殺、不與取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已,身壞終,善處中。』聽彼也。若是說『如是不離殺、不與取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者,彼一切身壞終,亦善處中。』者,不聽彼。若是說『如是見者,則為正見;異是見者,則彼智趣邪。』者,不聽彼。若所所知極力捫摸,一向著說『此是真諦,餘皆虛妄。』者,不聽彼。所以者何?阿難如來彼人異。
阿難!於中沙門梵志天眼成就天眼如是說『無身妙行,亦無身妙行報;無口、意妙行,亦無口、意妙行報。』不聽彼。若是說:『我見殺、不與取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已,身壞終,生惡處地獄中。』聽彼也。若是說『如是殺、不與取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者,彼一切身壞終,亦生惡處地獄中。』者,不聽彼。若是說『如是見者,則為正見;異是見者,則彼智趣邪。』者,不聽彼。若所所知極力捫摸,一向著說『此是真諦,餘皆虛妄。』者,不聽彼。所以者何?阿難如來彼人異。
阿難!於中沙門梵志天眼成就天眼如是說:『有身惡行,亦有身惡行報;口、惡行,亦口、惡行報。』聽彼也。若是說『我見不離殺、不與取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已,身壞終,生惡處地獄中。』者,聽彼也。若是說『如是不離殺、不與取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71、不護者,彼一切身壞終,亦生惡處地獄中。』者,不聽彼。若是說『如是見者,則為正見;異是見者,則彼智趣邪。』者,不聽彼。若所所知極力捫摸,一向著說『此是真諦,餘皆虛妄。』者,不聽彼。所以者何?阿難如來彼人異。
阿難!於中沙門梵志天眼成就天眼如是說『有身妙行,亦有身妙行報;口、惡行,亦口、意妙行報。』者,聽彼也。若是說:『我見殺、不與取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已,身壞終,善處中。』者,聽彼也。若是說『如是殺、不與取淫、妄言……乃至邪見,彼一切身壞終,亦善處中。』者,不聽彼。若是說『如是見者,則為正見;異是見者,則彼智趣邪。』者,不聽彼。若所所知極力捫摸,一向著說『此是真諦,餘皆虛妄。』者,不聽彼。所以者何?阿難如來彼人異。
阿難不離殺、不與取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已,身壞終,善處中者,彼本作不善業已成者,不離、不護故,彼於現法中受報訖而於彼。或復因後報故,彼不以此因、不以此緣,身壞終,善處中。或復本作善72已成者,因離、護故,未盡善處報,彼因此緣此故,身壞終,善處中。或復善心心所有法正見相應,彼因此緣此,身壞終,善處中。阿難如來彼人為如是也。
阿難殺、不與取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已,身壞終,生惡處地獄中者,彼作善業,已成者,因離、護故,彼於現法中受報訖而於彼。或復因後報故,彼不以此因、不以此緣,身壞終,生惡處地獄中。或復本作不善業已成者,不離、不護故,未盡地獄報,彼因此緣此,身壞終,生惡處地獄中。或復不善心,心所有法邪見相應,彼因此緣此,身壞終,生惡處地獄中。阿難如來彼人為如是也。
阿難73殺、不與取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已,身壞終,生惡處地獄中者,彼即因此緣此,身壞終,生惡處地獄中。或復本作不善業已成者,不離、不護故,未盡地獄報,彼因此緣此,身壞終,生惡處地獄中。或復不善心,心所有法邪見相應,彼因此緣此,身壞終,生惡處地獄中。阿難如來彼人為如是也。
阿難殺、不與取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已,身壞終,善處中者,彼即因此緣此,身壞終,善處中。或復本作善業,已成者,因離、護故,未盡受報,彼因此緣此,身壞終,善處中。或復善心心所有法正見相應,彼因此緣此,身壞終,善處中。阿難如來彼人為如是也。
「復次,四種人:或無有似有,或有,或有,或似有74阿難!猶如四種:或不熟似熟,或熟似不熟,或不熟似不熟,或熟似熟。如是阿難!四種喻人:或無有似有,或有,或有,或似有。」
佛說如是尊者阿難及諸比丘所說,歡喜奉行
分別大業經第十竟75三千五百七字76

中阿含經卷第四77(六千九百七十二字78
阿含根本分別品第三竟79萬四千五百八九字80(第四分別誦81


1「含」,聖本作「鋡」。
2本無「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三字。
3本無阿含」三字,今依循每經慣例補上。
4本經敘說鸚鵡摩納之白狗,前生即是其父都提,鸚鵡摩納都提子舉證說明,並言其父係因增上慢,故於下賤狗中,鸚鵡摩納都提子聞知,放下瞋恚心善心,並問何故有高下、妙不妙之別。佛又為說人之所以有壽命長短、健康多病、美醜、威德、財產、智慧多寡與家庭貴賤之別等之因緣。卷三第一經與本經名相同。中部(M.135.Culakammavibhangasuttam 小分別經)、宋﹒天息災分別善惡報應經(大一﹒八九五)、失譯﹒佛說兜調經(大一﹒八八七)劉宋﹒求那跋陀羅佛說鸚鵡經(大一﹒八八八)、隋﹒瞿曇法智為首迦長者業報差別經(大一﹒八九一)、宋﹒施護佛說淨意優婆塞所問經(大七﹒五八八)。
5明本無「第四分別誦」五字。
6舍衛」,宋、元、明三本均作「舍衛城」。
7鸚鵡摩納都提子(Subha manava Todeyyaputta)(巴),「鸚鵡」即其名,「摩納」指婆羅門童子婆羅門童子鸚鵡」為「都提」之子,故稱之。
8所為:謂稍有些許該作之事。
9「盤」,麗本作「槃」,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與聖本改作「盤」。
10「呧」,元、明二本均作「護」,聖本作「啀」。
11「汝不應爾,謂汝從呧至吠」,兜調經(大一﹒八八七中)作:「汝平常時手言咆,今反作狗嚇,不知慚愧。」
12「伸」,宋、元、明三本均作「申」。
13「心瞋恚」,宋、元、明三本與聖本均作「瞋恚心」。
14都提(Todeyya)(巴),居薩羅國名之婆羅門
15「齋」,麗本作「齊」,今依據磧砂藏、頻伽藏、正藏改作「齋」,齋,謂正午以前所作之食事。齋祠,指齋會齋食
16生」,宋、元、明三本與聖本均作「生妙」。
17六處:指雞、狗、豬、豺、驢、地獄
18「掊」,宋、元、明三本與聖本均作「把」。
19「實」,正本作「寶」。
20「至」,宋、元、明三本與聖本均作「生」。
21「何」,正本作「向」。
22「我」,聖本作「如」。
23「白」,宋、元、明三本均作「答」。
24巴利本無以上「問法緣起」,巴利本自以下「瞿曇!何因何緣」開始問答。
25本無「見」字。
26「正」,聖本作「政」。
27「賤」一字,聖本作「賤賤」二字
28「彼眾生者……眾生隨其高下處妙不妙。」此段經文與巴利本相異,巴利本(M.vol.3,p.203作) Kammassaka,manava,satta kammadayada kammayoni kammabandhu kammapatisarana.Kammam satte vibhajati yadidam hinappanitatayati.(摩納有情是業之所有者、業之嗣續者、業之母胎、業之親族、業之所依;業將有情分為卑劣與殊勝之性。)
29殺生凶弊……慈心於諸眾生乃至蜫蟲」,巴利本作 Iuddo lohitapani,hatapahati nivittho adayapanno panabhutesu (好兇暴,以血染手,住著於殺戮(常作殺傷之事),對生物有仁愛之念。)
30「知」,正本作「地」。
31「必」,聖本作「一」。
32「終」,宋本作「絡」。
33「無疾病」,巴利本作 appabadha(病)。
34「獷」,麗本作「」,今依據明本改作「獷」。
35「無威德」,巴利本作 appesakkha (少權勢)。
36大威德」,巴利本作 mahesakkha (大權勢)。
37有財物」,巴利本作 appabhoga (財富)。
38「具」,宋、元二本均作「其」。
39本無「生」字。
40「曰」,麗本作「目」,今依據磧砂藏、頻伽藏、正藏改作「曰」。正本亦作「曰」。
41明本無「鸚鵡經第九竟」六字
42宋、元、明三本與聖本均無「三千四百六五字」八字
43明本無「阿含」三字。
44本經敘說外道陀子向尊者三彌提說曾面從沙門瞿曇受「口業虛妄,唯意業真諦。或有定,比丘入彼所覺。」三彌提斥其誣謗,謂此非言。尊者周那聞之,盡告阿難,並共詣所請教世尊。佛告以若意作樂業,已成者受樂報;苦、不不樂及報亦如是。並言分別大業經,謂十惡後或天界,或地獄者;不離十惡後或天界、或地獄者。見此,沙門梵志或許會否認善惡與果報之相應。但其中因果複雜,不可以表相來限定應報之不同。中部(M.136.Mahakammavibhangasutam 大分別經)。
45三彌提(Samiddhi )(巴),又作三蜜離提,譯為善覺王舍城人,剎帝利種。
46無事禪屋(arannakutika)(巴),指閑林中之屋舍。
47學哺陀子(Potaliputta paribbajaka)(巴),一外道遊行僧。
48或有定,比丘入彼所覺:謂一種定,比丘專心於其中,即所感於其他任何事物。
49作業」,巴利本作 sancetanika kamma (作業)。
50法、(dhamma-vinaya)(巴),為佛法之總稱,包括佛陀教法教誡
51本無「彌」字。
52「上尊人」,麗本作「上尊人」五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與聖本改作「上尊人」三字。巴利本作 there bhikkhu(長老比丘)。
53「座」,聖本作「坐」。
54周那(Mahacunda)(巴),略作周那那,身於摩揭陀國婆羅門種,為舍利弗之弟,於空法中深生信解比丘
55「詣」,宋、元、明三本均作「告」。
56「坐」,明本作「住」。
57三彌提比丘癡人道」,巴利本作 Sammiddhina moghapurisena (愚癡三彌提)。
58「問不定」,巴利本作 vibhajja byakaraniyo panho (應以分別答覆之問)。聖本作「問不足」。
59一向答」,巴利本作 ekamsena byakato (決定的答覆)。
60覺者」,巴利本作 vedayitam(所感受的)。
61「呵」,聖本作「阿」。
62「若作樂業,已成者,受樂報……不樂報」,巴利本(M.vol.3,p.209)作:由身、口、意已作當感受樂受之故思業,彼感受樂;由身、口、意已作當感受苦受故思業,彼感受苦;由身、口、意已作當感不苦不樂受故思業,彼感不樂
63「聞」,麗本作「問」,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聞」。
64「靜」,麗本作「靖」,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靜」。
65「邪」,正本作「耶」。
66「比」,宋、元、明三本與聖本均作「比丘二字
67「彼智趣邪」,巴利本作 miccha tesam nanam (彼等有邪智)。「邪」,麗本作「耶」,今依據磧砂藏改作「邪」,宋、元、明三本「耶」字與「邪」字混用。
68「捫摸」,巴利本作 paramassa(執著)。
69「比」,明本作「此」,宋本作「比丘二字
70「邪」,麗本作「耶」,今依據磧砂藏改作「邪」。
71「離」,聖本作「與」。
72「業」,聖本作「處」。
73「不」,宋、元、明三本均作「人」。
74「復次,四種人:或無有似有,或有,或有,或似有」,巴利本(M.vol.3,p.215)作:此,能﹝作用﹞而似能﹝作用﹞,能而似能,業有能亦似能,業有能而似能。
75明本無「分別大業經第十竟」八字
76宋、元、明三本與聖本均無「三千五百七字」六字
77明本之卷末題在品末題次行。
78宋、元、明三本與聖本均無「六千九百七十二字八字
79三」,麗本作「二」,今參考四第一四四七頁注4明本改作「三」。宋、元二本均無「阿含根本分別品第三竟」二字
80宋、元、明三本與聖本均無「萬四千五百八九字字。
81宋、元、明三本均無「第四分別誦」五字,聖本於「誦」字下有「光明皇后願文六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