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第五十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

(二○七)阿含1晡利多品箭毛經2(上3)第六(第五後誦4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王舍城,在竹林蘭哆5園,與大比丘眾俱,千百五十人而夏坐
爾時世尊過夜平旦,持缽王舍城行乞食。行乞食已,收衣缽澡洗手足,以尼師檀6於肩上,往至孔雀學園7中。
爾時孔雀學園中有一異學,名曰箭毛8名德宗主,眾人所師,有大名譽,眾所重,領大徒眾,五百學之所尊也。彼在大眾喧鬧嬈亂,放高大音聲,說種種畜生之論9,謂論王、論賊、論鬥、論食、論服、論婦人、論童女、論淫女、論世間、論空野、論海中、論國人民。彼共集坐如是畜生之論。學箭毛遙見佛來,敕己眾曰:「汝等然住,彼沙門瞿曇來,彼眾然,常樂然,稱說默然,彼苦見此眾然者,或來見。」學箭毛令眾然已,自然住。
世尊往詣學箭毛所,學箭毛即從座10起,偏袒衣,叉手向佛,白曰:「善來沙門瞿曇沙門瞿曇久不來此,願坐此座11。」世尊便坐學箭毛所敷之座,學箭毛則與世尊共相問訊,卻坐面。
世尊問曰:「優陀夷!向論何等?以何事故共集坐此?」
學箭毛答曰:「瞿曇!且置此論,此論非妙。沙門瞿曇欲聞此論,後聞不難。」
世尊如是再三問曰:「優陀夷!向論何等?以何事故共集坐此?」
學箭毛亦再三答曰:「瞿曇!且置此論,此論非妙。沙門瞿曇欲聞此論,後聞不難。沙門瞿曇若至再三,其欲聞者,今說之。瞿曇我等與拘薩羅國梵志,悉共集坐薩羅學堂,說如是論:鴦伽摩竭陀國人12大善利鴦伽摩竭國人大善利此大福田眾在王舍城夏坐,謂不蘭迦葉13。所以者何?瞿曇!不蘭迦葉名德宗主,眾人所師,有大名譽,眾所重,領大徒眾,五百學之所尊也。於此王舍城夏坐如是摩息迦利舍利子14、娑若鞞羅遲子15揵親子16、波復迦栴17阿夷哆雞舍劍婆利18
瞿曇阿夷哆雞舍劍婆利名德宗主,眾人所師,有大名譽,眾所重,領大徒眾,五百學之所尊也。於此王舍城夏坐向者亦論沙門瞿曇,此沙門瞿曇名德宗主,眾人所師,有大名譽,眾所重,領大比丘眾,千百五十人之所尊也,亦在此王舍城夏坐瞿曇我等是念:今此諸尊沙門梵志,誰為弟子恭敬重、供養、?事耶?非為弟子法罵所罵,亦無弟子難師:此一向不可、不相應,不等說已,便捨而去。瞿曇我等是念:此不蘭迦葉不為弟子恭敬重、供養奉事,為弟子法罵所罵,弟子難師:此不可,此不相應,此不等說已,便捨而去。
瞿曇!昔不蘭迦葉數在弟子手大喚:『汝等可住,人來問汝等事,人問我事,汝等不能斷此事,能斷此事。』而弟子於其間更論餘事,不待師說事訖。瞿曇我等是念:如是此不蘭迦葉不為弟子恭敬重、供養奉事,為弟子法罵所罵,弟子難師:此不可,此不相應,此不等說已,便捨而去。如是摩息加利瞿舍利子、娑基鞞羅遲心、揵親子、波復迦旃阿夷哆雞舍劍婆利瞿曇我等如是念:此阿夷哆雞舍劍婆利20不為弟子恭敬重、供養奉事,為弟子法罵所罵,弟子難師:此不可,此不相應,此不等說已,便捨而去。瞿曇!昔時阿夷哆雞舍劍婆利數在弟子手大喚:『汝等可住,人來問汝等事,人問我事,汝等不能斷此事,能斷此事。』而弟子於其間更論餘事,不待師說事訖。
瞿曇我等是念:如是阿夷哆雞舍劍婆利不為弟子恭敬重、供養奉事,為弟子法罵所罵,弟子難師:此不可,此不相應,此不等說已,便捨而去。
瞿曇我等是念:此沙門瞿曇弟子恭敬重、供養奉事,不為弟子法罵所罵,亦無弟子難師:此不可,此不相應,此不等說已,便捨而去。瞿曇!昔時沙門瞿曇數在大眾無量百千眾圍遶說法,於其21中有一人鼾眠作聲,又有一人語彼人曰:『 莫鼾眠作聲!汝不欲聞世尊微妙法,如甘露耶?』彼人即便聲,瞿曇我等是念:如是沙門瞿曇弟子恭敬重、供養奉事,不為弟子法罵所罵,亦無弟子難師:此不可,此不相應,此不等說已,便捨而去。」
世尊聞已,問學箭毛曰:「優陀夷!汝我有幾法,令諸弟子恭敬重、供養奉事我,常隨不離耶?」
學箭毛答曰:「瞿曇我見瞿曇五法,令諸弟子恭敬重、供養奉事,常隨不離云何為五?沙門瞿曇粗衣如足,稱說粗衣知足。若沙門瞿曇粗衣知足,稱說粗衣知足者,是謂我見沙門瞿曇第一法,令諸弟子恭敬重、供養奉事,常隨不離。復次,沙門瞿曇知足,稱說粗知足。若沙門瞿曇知足,稱說粗知足者,是謂我見沙門瞿曇二法,令諸弟子恭敬重、供養奉事,常隨不離
「復次,沙門瞿曇少食,稱說少食。若沙門瞿曇少食,稱說少食者,是謂我見沙門瞿曇三法,令諸弟子恭敬重、供養奉事,常隨不離。復次,沙門瞿曇止床座知足,稱說粗止床座知足。若沙門瞿曇止床座知足,稱說粗止床座知足者,是謂我見沙門瞿曇四法,令諸弟子恭敬重、供養奉事,常隨不離。復次,沙門瞿曇22坐,稱說燕坐。若沙門瞿曇燕坐,稱說燕坐者,是謂我見沙門瞿曇五法,令諸弟子恭敬重、供養奉事,常隨不離。是謂我見沙門瞿曇五法,令諸弟子恭敬重、供養奉事,常隨不離。」
世尊告曰:「優陀夷不以此五法,令諸弟子恭敬重、供養奉事我,常隨不離優陀夷我所衣,隨聖力23割截,染汙惡色如是聖衣染汙惡色優陀夷!或我弟子盡形壽衣所棄捨糞掃之衣,亦是說:『我世尊粗衣知足,稱說粗衣知足。』優陀夷!若我弟子因粗衣知足故,稱我者,彼因此處故,不恭敬重、供養奉事我,亦不隨。復次,優陀夷!我食粳糧成熟,無無量雜味。優陀夷!或我弟子盡其形壽而行乞食所棄捨食,亦是說:『我世尊知足,稱說粗知足。』優陀夷!若我弟子因粗知足故,稱我者,彼因此處故,不恭敬重、供養奉事我,亦不隨。
「復次,優陀夷!我食鞞羅24食,或如半鞞羅。優陀夷!或25弟子拘拖26,或如半拘拖,亦是說:『我世尊少食,稱說少食。』優陀夷!若我弟子因少食故,稱我者,彼因此處故,不恭敬重、供養奉事我,亦不隨。復次,優陀夷或住高樓,或住棚27閣。優陀夷!或我弟子28彼過九月、十月,一夜於覆29處宿,亦是說:『我世尊止床座知足,稱說粗30止床座知足。』優陀夷!若我弟子因粗止床座知足故,稱我者,彼因此處故,不恭敬重、供養奉事我,亦不隨。
「復次,優陀夷常作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或我弟子過半月一入眾,為法清淨31,亦是說:『我世尊燕坐,稱說燕坐。』優陀夷!若我弟子燕坐故,稱我者,彼因此處故,不恭敬重、供養奉事我,亦不隨。優陀夷五法,令諸弟子恭敬重、供養奉事我,常隨不離
優陀夷!我32更有五法,令諸弟子恭敬重、供養奉事我,常隨不離云何為五?優陀夷我有弟子,謂無上33我:『世尊行戒大戒所說所作亦然,所作所說亦然。』優陀夷!若我弟子無上我者,彼因此處,恭敬重、供養奉事我,常隨不離。復次,優陀夷我有弟子,謂無上智慧34我:『世尊智慧,極大智慧,有談論來相對者,必能伏之,謂於正法、律不可說,於自所不可得說。』優陀夷!若我弟子無上智慧故,稱我者,彼因此處,恭敬重、供養奉事我,常隨不離
「復次,優陀夷我有弟子,謂無上知見35我:『世尊36知非不知,遍不見,彼為弟子說法因非無因有緣無緣,可答非不可答,離非離。』優陀夷!若我弟子無上知見故,稱我者,彼因此處,恭敬重、供養奉事我,常隨不離。復次,優陀夷我有弟子,謂厭愛箭37而來問我:『苦是苦,集38是集,滅是滅,道是道?』即答彼:『苦是苦,集是集,滅是滅,道是道。』優陀夷!若我弟子而來問我,我答可意令歡喜者,彼因此處,恭敬重、供養奉事我,常隨不離
「復次,優陀夷弟子或說宿命智通證明達,或說漏盡智通證明達。優陀夷!若我弟子於此正法、律中得受得度,得至彼岸無疑無惑,於善法有猶豫者,彼因此處,恭敬重、供養奉事我,常隨不離優陀夷!是謂我更有五法,令諸弟子恭敬重、供養奉事我,常隨不離。」
於是,學箭毛即從座起,偏袒衣,叉手向佛,白曰:「瞿曇!甚奇!甚特!善說妙事,潤澤我體,猶如甘露瞿曇!猶如大雨,此地高下,普得潤澤如是沙門瞿曇我等善說妙事,潤澤我體,猶如甘露世尊!我已解。逝!我已知。世尊39歸於佛、法及比丘眾,世尊優婆塞!從今日始,歸,乃至命盡。」
佛說如是學箭毛聞所說,歡喜奉行
箭毛經(上)第六竟40千八百七字41

(二○八)阿含42晡利多品箭毛經43(下44)第七(第五後誦45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王舍城,在竹林迦46蘭哆園。
爾時世尊過夜平旦,持缽王舍城行乞食。行乞食已,收衣缽澡洗手足,以尼師檀於肩上,往至孔雀學園中。
爾時孔雀學園中有一異學,名曰箭毛,名德宗主,眾人所師,有大名譽,眾所重,領大徒眾,五百學之所尊也。彼在大眾喧鬧嬈亂,放高大音聲,說種種畜生之論,謂論王、論賊、論鬥47、論食、論服、論婦人、論童女、論淫女、論世間、論空野、論海中、論國人民。彼共集坐如是畜生之論。學箭毛遙見佛來,敕己眾曰:「汝等然住,彼沙門瞿曇來,彼眾然,常樂然,稱說默然,彼見此眾然者,或來見。」學箭毛命48然已,自然住。
世尊往詣學箭毛所,學箭毛即從座起,偏袒衣,叉手向佛,白曰:「善來沙門瞿曇沙門瞿曇久不來此,願坐此座。」世尊便坐學箭毛所敷之座,學箭毛便與世尊共相問訊,卻坐面。
世尊問曰:「優陀夷!向論何等?以何事故共集坐此?」
學箭毛答曰:「瞿曇!且置此論,此論非妙。沙門瞿曇欲聞此論,後聞不難。」
世尊如是再三問曰:「優陀夷!向論何等?以何事故共集坐此?」
學箭毛亦再三答曰:「瞿曇!且置此論,此論非妙。沙門瞿曇欲聞此論,後聞不難。沙門瞿曇若至再三,其欲聞者,今說之。瞿曇我有策慮,思惟策慮地,住思惟地,有智慧,有辯才。自49實有薩云然50一切知,一切見,無餘知,無餘見。我往問事,然彼不知。瞿曇!我是念:此是何等耶?」
世尊問曰:「優陀夷!汝有策慮,思惟,住51策慮地,住思惟地,有智慧,有辯才。誰說實有薩云然,一切知,一切見,無餘知,無餘見,汝往問事,而彼不知耶?」
學箭毛答曰:「瞿曇!謂不蘭迦葉52是。所以者何?瞿曇!不蘭迦葉自說實有云何一切知,一切見,無餘知,無餘見也。我有策慮,思惟策慮地,住思惟地,有智慧,有辯才。我往問事,然彼不知。瞿曇!是故我是念:此是何等耶?如是摩息迦利舍利子、娑若鞞羅遲子、揵親子、波復迦53旃、阿夷哆雞舍劍婆利瞿曇阿夷哆雞舍劍婆利自說實有薩云然,一切知,一切見,無餘知,無餘見也。我有策慮,思惟策慮地,住思惟地,有智慧,有辯才。我往問事,然彼不知。瞿曇!是故我是念:此是何等耶?瞿曇!我復是念:若當往詣沙門瞿曇所,問過去事者,沙門瞿曇必能答過去事也。當往詣沙門瞿曇所,問未來事者,沙門瞿曇必能答我未來事也。復次,若我隨所問沙門瞿曇事者,沙門瞿曇必亦答我隨所問事。」
世尊告曰:「優陀夷!止!止!汝長夜異見異忍、異樂、異欲異意故,不得我所說義。優陀夷我有弟子有緣,憶無量過去本昔所生,謂一生、二生、百生、千生,成劫、敗劫54無量成敗劫。眾生名某,我曾生彼,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如是飲食如是苦樂如是壽、如是久住、如是壽訖。此生彼,彼此,生在此,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如是飲食如是苦樂如是壽、如是久住、如是壽訖。彼來問過去事,我答彼過去事;亦往問彼過去事,彼亦答過去事;我隨所問彼事,彼亦答我隨所問事。
「復次,優陀夷我有弟子,謂清淨天眼出過於人,見此眾生時生時、好色惡色、妙與不妙,往來善處不善處,隨此眾生所作業,見其如真。若此眾生成就惡行成就口、惡行,誣謗聖人邪見成就邪見業,彼因緣此,身壞終,必至惡處,地獄中。若此眾生成就妙行成就口、意妙行,不誣謗聖人正見成就正見業,彼因緣此,身壞終,必昇善處中。彼來問我未來事,我答彼未來事;亦往問彼未來事,彼亦答我未來事;我隨所問彼事,彼亦答我隨所問事。」
學箭毛白曰:「瞿曇!若如是者,我不知,我不見,轉癡墮癡,謂沙門瞿曇如是說:『優陀夷!止!止!汝長夜異見異忍、異樂、異欲異意故,不得我所說義。優陀夷我有弟子有緣,憶無量過去本昔所生,謂一生、二生、百生、千生,成劫、敗劫、無量成敗劫。眾生名某,我曾生彼,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如是飲食如是苦樂如是壽、如是久住、如是壽訖。此生彼,彼此,生在此,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如是飲食如是苦樂如是壽、如久住、如是壽訖。彼來問過去事,我答彼過去事;亦往問彼過去事,彼亦答過去事;我隨所問彼事,彼亦答我隨所問事。
「『復次,優陀夷我有弟子,謂清淨天眼出過於人,見此眾生時生時、好色惡色、妙與不妙,往來善處不善處,隨此眾生所作業,見其如真。若此眾生成就惡行成就口、惡行,誣謗聖人邪見成就邪見業,彼因緣此,身壞終,必至惡處,地獄中。若此眾生成就妙行成就口、惡行,不誣謗聖人正見成就正見業,彼因緣此,身壞終,必昇55善處中。彼來問我未來事,我答彼未來事;亦往問彼未來事,彼亦答我未來事;我隨所問彼事,彼亦答我隨所問事。』
瞿曇!我於此生作本所作,得本所得,尚不能憶,況復能憶有緣無量本昔所生事耶?瞿曇!我尚不能見飄風鬼,況復清淨天眼出過於人,見此眾生時生時,善色惡色、妙與不妙,趣至善處不善處,隨此眾生所作業,見其如真耶﹒瞿曇!我是念:若沙門瞿曇從師學法者,儻56能答彼,令可意也。」
世尊問曰:「優陀夷!汝從師學其法云何?」
學箭毛答曰:「瞿曇!彼說過於色,彼色最勝,彼色最上57。」
世尊問曰:「優陀夷!何等色耶58?」
學箭毛答曰:「瞿曇色更有色最上、最妙,為最勝59,彼色最勝,彼色最上。」
世尊告曰:「優陀夷!猶如如是說:『若此國中有女最妙,我欲得彼。』彼如是問者:『君知國中有女最妙、如是姓、如是名、如是生耶?為長短粗細?為白、黑?為不白不黑?為剎利女?為梵志居士、工師女?為東方、方、西方、北方耶?』彼人答曰:『不知也。』復問彼人:『君不知、不見中有女最妙,如是姓、如是名、如是生,長短粗細、白、黑、不白不黑,剎利女,梵志居士、工師女,東方、方、西方、北方者,而是說:我欲得彼女耶?』如是優陀夷!汝是說:『彼說過於色,彼色最勝,彼色最上。』問60汝彼色,然不知也。」
學箭毛白曰:「瞿曇!猶如紫磨極妙金精金師善磨,瑩治令淨,藉以白練日中,其色極妙光明照耀61如是瞿曇說彼過於色,彼色最勝,彼色最上。」
世尊告曰:「優陀夷今問汝,隨所解答。優陀夷!於意云何?謂紫磨金精,藉以白練日中,其色極妙光明照耀,及螢火蟲在夜闇中光明照耀,於中光明,何者最上、為最勝耶?」
學箭毛答曰:「瞿曇!螢火光明於紫磨金精光明,最上、為最勝也。」
世尊問曰:「優陀夷!於意云何?謂螢火蟲在夜闇中光明照耀,及燃油燈在夜闇中光明照耀,於中光明,何者最上、為最勝耶?」
學箭毛答曰:「瞿曇!燃燈62光明於螢火蟲光明,最上、為最勝也。」
世尊問曰:「優陀夷!於意云何?謂燃油燈在夜闇中光明照耀,及燃木積63火在夜闇中光明照耀,於中光明,何者最上、為最勝耶?」
學箭毛答曰:「瞿曇!燃木積火之光明於燃油光明,最上、為最勝也。」
世尊問曰:「優陀夷!於意云何?謂燃木積火,在夜闇中光明照耀,及太白星64平旦無曀65光明照耀,於中光明,何者最上、為最勝耶?」
學箭毛答曰:「瞿曇!太白星光於燃木積火光,最上、為最勝也。」
世尊問曰:「優陀夷!於意云何?謂太白星平旦無曀光明照耀,及月殿光夜半無曀光明照耀,於中光明,何者最上、為最勝耶?」
學箭毛答曰:「瞿曇月殿光明於太白星光,最上、為最勝也。」
世尊問曰:「優陀夷!於意云何?謂月殿光夜半無曀光明照耀,及日殿光秋向中,天淨無曀光明照耀,於中光明,何者最上、為最勝耶?」
學箭毛答曰:「瞿曇!日殿光明月殿光,最上、為最勝也。」
世尊告曰:「優陀夷諸天,今此日月雖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祐,有威神,然其光明故不及諸天光明也。昔曾與諸天共集,共彼論事,我之所說,可彼意,然不作是說:『彼過於色,彼色最勝,彼色最上。』優陀夷!而汝於螢火蟲光色最弊最醜,說彼過於色,彼色最勝,彼色最上,問已不知。」
學箭毛白曰:「世尊過此說66逝!過此說!」
世尊問曰:「優陀夷!汝何意如是說:『世尊過此說!逝!過此說!』耶?」
學箭毛答曰:「瞿曇!我是說:『彼過於色,彼色最勝,彼色最上。』沙門瞿曇今善檢我,教善訶,令我虛妄無所有也。瞿曇!是故我如是說:『世尊過此說!逝!過此說!』」
學箭毛語曰:「瞿曇後世一向樂一道一向作世證67。」
世尊問曰:「優陀夷云何後世一向樂云何一道一向作世證耶?」
學箭毛答曰:「瞿曇!或殺斷殺、不與取淫、妄言……乃至邪見正見瞿曇!是謂後世一向樂,是謂一道一向作世證。」
世尊告曰:「優陀夷今問汝,隨所解答。優陀夷!於意云何殺斷殺,彼為一向樂、為雜苦68耶?」
學箭毛答曰:「瞿曇!是雜苦也。」
一離不與取淫、妄言……乃至邪見正見,彼為一向樂、為雜苦耶?」
學箭毛答曰:「瞿曇!是雜苦也。」
世尊問曰:「優陀夷!非為如是雜苦道跡作世證耶69?」
學箭毛答曰:「瞿曇如是雜苦道跡作世證也。」
學箭毛白曰:「世尊過此說!逝!過此說!」
世尊問曰:「優陀夷!汝何意如是說:『世尊過此說!逝!過此說!』耶?」
學箭毛答曰:「瞿曇向者說後一向樂一道一向作世證。沙門瞿曇今善檢我,教善訶,令我虛妄無所有也。瞿曇!是故我如是說:『世尊過此說!逝!過此說!』」
世尊告曰:「優陀夷一向樂一道一向作世證也。」
學箭毛問曰:「瞿曇云何一向樂云何一道一向作世證耶?」
世尊答曰:「優陀夷若時如來出世無所著等正覺行成為、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彼斷……乃至五蓋穢、慧羸,離欲、離70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初禪成就遊,不共彼天戒等、心等、見等也。彼覺、觀已息,71一心覺、無觀,生喜、樂,得第二禪成就遊,不共彼天戒等、心等、見等也。彼於喜欲,無求遊,正念正智而身覺樂,謂所說、所捨、念、樂住、空72,得第三禪成就遊,不共彼天戒等、心等、見等也。優陀夷!是謂世一向樂。」
學箭毛問曰:「瞿曇!世中一向樂極是耶?」
世尊答曰:「世中一向樂,不但極是也。優陀夷!更一道一向作世證。」
學箭毛問曰:「瞿曇云何73一道一向作世證耶?」
世尊答曰:「優陀夷比丘離欲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初禪成就遊,得共彼天戒等、心等、見等也。彼覺、觀已息,靜、一心覺、無觀,生喜、樂,得第二禪成就遊,得共彼天戒等、心等、見等也。彼於喜欲,無求遊,正念正智而身74覺樂,謂所說、所捨、念、樂住、空,得第三禪成就遊,得共彼天戒等、心等、見等也。優陀夷!是謂世一道一向作世證。」
學箭毛問曰:「瞿曇沙門瞿曇弟子為此世一向樂故,一道一向作世證故,從沙門瞿曇梵行耶?」
世尊答曰:「優陀夷!我弟子不為世一向樂故,亦不為一道一向作世證故,從我學梵行也。優陀夷!更有最上、最妙、最勝,為證故,我弟子從我學梵行也。」
於是,彼大眾放高大音聲:「彼是最上、最妙、最勝,為證故,沙門瞿曇弟子沙門瞿曇梵行也。」
於是,學箭毛敕己眾,令然已,白曰:「瞿曇云何最上、最妙、最勝,為證故,沙門瞿曇弟子沙門瞿曇梵行耶?」
世尊答曰:「優陀夷比丘者樂滅、滅,喜、憂本已滅,不不樂、捨、念、清淨,得第四禪成就遊。優陀夷!是謂最上、最妙、最勝,為證故,我弟子從我學梵行也。」
於是,學箭毛即從座起,欲稽首足。於是,學箭毛諸弟子梵行者白學箭毛曰:「尊今應作師時,沙門瞿曇弟子耶?尊不應作師時,為沙門瞿曇弟子也。」是為學箭毛諸弟子梵行者,為學箭毛而作障礙,謂從世尊梵行也。
佛說如是學箭毛聞所說,歡喜奉行
箭毛經(下)第七竟75三千八百三76

(二○九)阿含晡利多品鞞那修經77第八(第五後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給孤獨園
爾時學鞞那修78後仿佯79往詣所,相問訊已,問曰:「瞿曇最色8081色,瞿曇最色。」
世尊問曰:「迦旃82!何等色耶83?」
學鞞那修答曰:「瞿曇色更有色最上、最妙、最勝瞿曇!彼色最勝,彼色最上。」
世尊告曰:「迦旃!猶如如是說:『若此國中有女最妙,我欲得彼。』彼如是問者:『君知國中有女最妙,如是姓、如是名、如是生耶?為長短粗細?為白、黑?為不白不黑?為剎利女?為梵志居士、工師女?為東方、方、西方、北方耶?』彼人答曰:『不知也。』復問彼人:『君不知、不見中有女最妙,如是姓、如是名、如是生,長短粗細、白、黑、不白不黑,剎利女,梵志居士、工師女,東方、方、西方、北方者,而是說:我欲得彼女耶?』如是迦旃!汝是說:『彼妙色妙色,彼色最勝,彼色最上。』問汝彼色,然不知也。」
學鞞那修白曰:「瞿曇!猶如紫磨極妙金精金師善磨,瑩治令淨,藉以白練日中,其色極妙光明照耀84如是瞿曇說彼妙色妙色,彼色最勝,彼色最上。」
世尊告曰:「迦旃今問汝,隨所解答。迦旃!於意云何?謂紫磨金精85,藉以白練日中,其色極妙光明照耀,及螢火蟲在夜闇中光明照耀,於中光明,何者最上、為最勝耶?」
學鞞那修答曰:「瞿曇!螢火光明於紫磨金精光明,最上、為最勝也。」
世尊問曰:「迦旃!於意云何?謂螢火蟲在夜闇中光明照耀,及燃油燈在夜闇中光明照耀,於中光明,何者最上、為最勝耶?」
學鞞那修答曰:「瞿曇!燃光明於螢火蟲光明,最上、為最勝也。」
世尊問曰:「迦旃!於意云何?謂燃油燈在夜闇中光明照耀,及燃木積火在夜闇中光明照耀,於中光明,何者最上、為最勝耶?」
學鞞那修答曰:「瞿曇!燃木積火之光明於燃油光明,最上、為最勝也。」
世尊問曰:「迦旃!於意云何?謂燃木積火在夜闇中光明照耀,及太白星平旦無曀光明照耀,於中光明,何者最上、為最勝耶?」
學鞞那修答曰:「瞿曇!太白星光86於燃木積火光,最上、為最勝也。」
世尊問曰:「迦旃!於意云何?謂太白星平旦無曀光明照耀,及月殿光夜半無曀光明照耀,於中光明,何者最上、為最勝耶?」
學鞞那修答曰:「瞿曇月殿光明於太白星光,最上、為最勝也。」
世尊問曰:「迦旃!於意云何?謂月殿光夜半無曀光明照耀87,及日殿光秋向中,天淨無曀光明照耀,於中光明,何者最上、為最勝耶?」
學鞞那修答曰:「瞿曇!日殿光明月殿光,最上、為最勝也。」
世尊告曰:「迦旃諸天,今此88日月雖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祐,有威神,然其光明故不及諸天光明也。昔曾與諸天共集,共彼論事,我之所說,可彼意,然不作是說:『彼妙色妙色,彼色最勝,彼色最上。』迦旃!而汝於螢火蟲光色最弊最醜,說彼妙色妙色,彼色最勝,彼色最上,問已不知。」於是,學鞞那修為世尊面訶89已,內懷憂慼,低頭然,失辯無言,如所伺。
於是,世尊面訶責已,復令90歡悅91,告曰:「迦旃!有五欲功德,可喜、意、念愛92相應樂:眼知色,耳知聲,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觸。迦旃!色或有愛者,或不愛者。有一人,彼於此色可意、意、樂意、足意、滿願意,彼於餘色雖最上、最勝,而不欲、不思、不願、不求,彼於此色最勝、最上。迦旃如是聲、香、味、觸93迦旃!觸或有愛者,或不愛者。有一人,彼於此觸可意、意、樂意、足意、滿願意,彼於餘觸雖最上、最勝,而不欲、不思、不願、不求,彼於此觸最勝、最上。
於是,學鞞那修叉手向佛,白曰:「瞿曇!甚奇!甚特!沙門瞿曇無量方便說欲樂、欲樂第一瞿曇!猶如因草火燃木火,因木火燃草火。如是沙門瞿曇無量方便說欲樂、欲樂第一。」
世尊告曰:「止!止!迦旃!汝長夜異見異忍、異樂、異欲異意故,不得我所說義。迦旃!謂我弟子初夜後夜常不臥,正定正意修習品,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有,知如真。彼盡我所說。」
於是,學鞞那修向佛瞋恚,生憎嫉、不可,欲誣謗世尊世尊如是誣謗世尊如是世尊,語曰:「瞿曇!有沙門梵志,不前際,不後際,不知無窮生死,而記說究竟智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有,知如真。瞿曇!我如是念:云何沙門梵志,不前際,亦不後際,不知無窮生死,而記說究竟智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有,知如真耶?」
於是,世尊便是念:此學鞞那修向我瞋恚,生憎嫉、不可,欲誣謗我,於我。如是誣謗我,如是墮我,而語我曰:「瞿曇沙門梵志,不前際,不後際,不知無窮生死,而記說究竟智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有,知如真。瞿曇!我是念:云何沙門梵志,不前際,不後際,不知無窮生死,而記說究竟智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有,知如真耶?」
世尊知已,告曰:「迦旃沙門、楚志,不前際,不後際,不知無窮生死,而記說究竟智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有,知如真者,彼如是說:『置世前際,置世後際。』迦旃!我如是說:『置世前際,置世後際。』設不憶一生,我弟子比丘來,不諛94諂、無欺誑、質直,我教化之。若隨我教化如是行者,必得正法迦旃!猶如嬰孩95童子年柔軟,仰向臥,父母縛彼手足,彼於後大,諸根成就父母解彼手足,彼唯憶解縛96時,不憶縛時也。如是迦旃!我如是說:『置世前際,置世後際。』設令不憶一生,我弟子比丘來,不諛諂、不欺誑、質直,我教化之。若隨我教化如是行者,必得正法
迦旃!譬若因油因炷而燃燈也,無人益油,亦不易炷者,前油已盡,後不更益,所受已,自速滅也。如是迦旃!我如是說:『置世前際,置世後際。』設令不憶一生,我弟子比丘來,不諛諂、不欺誑、質直,我教化之。若隨我教化如是行者,必得正法迦旃!猶如十木聚,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木聚,以燒之,炯97然俱熾,遂見98,後99人更益草、木、糠、糞掃者,前薪已盡,後不更益,所受已,自速滅也。如是迦旃!我如是說:『置世前際,置世後際。』設令不憶一生,我弟子比丘來,不諛諂、不欺誑、質直,我教化之。若隨我教化如是行者,必得正法。」
說此法時,學鞞那修遠塵離垢諸法100生。於是,學鞞那修見法得法,覺淨法,更無餘尊,不復他,疑度惑,有猶豫,已住果證,於世尊無所畏稽首足,白曰:「世尊!願得從出家道,受具足,得比丘,行梵行。」
世尊告曰:「善哉101比丘梵行也。」
學從佛得出家道,即受具足,得比丘,行梵行尊者那修出家道,受具足已,知法見法乃至阿羅訶102
佛說如是尊者那修及諸比丘所說,歡喜奉行
那修經第八竟103百四七字104

中阿含經第五十七(八千七百八四字105)(第五後誦106


1本無阿含」三字,今依循每經慣例補上。
2本經敘說箭毛學說瞿曇五法,令諸弟子恭敬不離,謂粗衣、粗食、少食、粗臥具燕坐。佛則告以並不因此五法,而係以無上戒、無上慈、無上知見四諦宿命智通證或漏盡智通五法令諸弟子恭敬不離中部(M.77.Mahasakuludayisuttam 優陀夷大經)。
3本無「上」字,今依據明本補上。
4明本無「第五後誦」四字。
5蘭哆」,麗本作「蘭哆」,今依據明本改作「蘭哆」,宋本作「加蘭陀」,元本作「加蘭哆」。
6「檀」,宋、元、明三本均作「壇」。
7孔雀學園(Moranivapa paribbajakarama)(巴),近王舍城,為遊行者之園,因飼養孔雀,故名。
8箭毛(Sakuludayi)(巴),又作善優陀夷,為一異遊行僧名。亦即下文之優陀夷(Udayi)(巴)。
9種種畜生之論,參閱阿含十六第一○四經優曇婆羅經。又阿含卷八第八經陀那經(大一﹒四七上)中作「遮道濁亂之言」,其中所舉共七種。
10「座」,麗本作「坐」,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座」。
11「座」,正本作「坐」。
12鴦伽摩竭陀國人(Anga-Magadha)(巴),當時鴦伽國與摩竭陀國兩國在政治上互相聯合,故此處以「鴦伽摩竭陀國人」合稱之。「陀」,宋、元、明三本均作「提」。
13不蘭迦葉(Purana-Kassapa)(巴),佛世六師外道之一。「不」,宋、元、明三本均作「富」。
14摩息迦利舍利子(Makkhali-Gosala)(巴),佛世六師外道之一。
15娑若鞞羅遲子(Sanjaya-Belatthiputta)(巴),佛世六師外道之一。
16揵親子(Nigantha Nataputta)(巴),佛世六師外道之一。
17波復迦栴(Pakudha Kaccayana)(巴),佛世六師外道之一。「波」,麗本作「彼」,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波」。
18阿夷哆雞舍劍婆利(Ajita Kesakambali)(巴),佛世六師外道之一。「哆」,宋、元、明三本均作「多」。
19本無「奉」字。
20宋、元、明三本均無「瞿曇我等如是念此阿夷哆雞舍劍婆利七字。
21宋、元、明三本均無「其」字。
22「燕」,宋、元、明三本均作「宴」。
23「力」,元、明二本與聖本均作「刀」。
24鞞羅(beluva)(巴),木瓜。
25宋、元、明三本均無「或」字。
26拘拖(kosaka)(巴),一種盛裝食物之器物,即指缽。宋、元、明三本均作「拘施」,聖本作「狗施」。
27「棚」,聖本作「閘」。
28「子」字之下,宋、元、明三本均一「隨」字。
29「覆」,宋、元、明三本與聖本均作「露」。
30宋、元、明三本均無「粗」字。
31常作比丘……為法清淨故」,巴利本(M.vol.2,p.8)作 savaka arannaka pantasenasana arannavanapatthani pantani senasanani ajjhogahetva viharati.Te anvaddhamasam samghamajjhe osarati patimokkhuddesaya.(諸弟子住閑林者、住邊地臥處者,潛入森、林、藪、邊地而住。他們每半月為了誦戒入眾。)
32「我」,宋、元、明三本均作「復」。
33無上戒」,巴利本作 adhisila(增上戒)。
34無上智慧」,巴利本作 adhipanna (增上慧)。
35無上知見」,巴利本作 abhikkantananadassana(最勝見)。
36「遍」,麗本作「遊」,今依據宋、元二本與聖本改作「遍」。
37「謂厭愛箭」,巴利本作 dukkhena Dukkhotinna dukkhapareta(被苦所苦惱,被苦所打敗。)
38「集」,麗本作「習」,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集」。
39「今」,宋、元、明三本均作「今日」二字
40本無「上」字,今參考一九七頁注3補上。明本無「箭毛經上第六竟」七字。
41宋、元、明三本與聖本均無「千八百七字」六字
42明本無「阿含」三字。
43本經敘說世尊為箭毛學說天眼宿命通事,箭毛則述邪師所說色,佛輾轉以螢火、星、月、日、天光等駁破這,並為四禪道跡中部(M.79.Culasakuludayisuttam 優陀夷小經)。
44本無「下」字,今依據明本補上。
45本無「第五後誦」四字。今依據宋、元二本補上。
46「迦」,麗本作「加」,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迦」。
47「鬥」,明本作「鬧」。
48「命」,元、明二本與聖本均作「令」。
49「自」,正本作「有」。
50「薩云然」,巴利本作 sabbannu(一切知者)。
51「住」,正本作「有」。
52迦葉」,聖本作「加攝」。
53「迦」,聖本作「加」。
54成劫(vivatta-kappa)(巴)、敗(samvatta-kappa)(巴)。般計算時間之單位,例如年、月、日、時、分等難以用來表示較長較大之時間觀念,故以「劫」稱之。世界成立之時期稱為「成劫」;成立後,生物居於其上之時期稱為「住劫」;世界再度破壞之時期稱為「敗劫」;世界破壞殆盡,空無之時期稱為「空劫」。
55「昇」,明本作「生」。
56「儻」,聖本作「讜」。
57「彼說過於色,彼色最勝,彼色最上」,巴利本作 sake acariyake evam hoti;Ayam paramo vanno,ayam paramo vanno ti 其意為:本人之師教此:「是最上之色,是最上之色。」
58「何等色耶?」巴利本作 katamo so paramo vanno ti (如何是彼最色呢?)
59色更有色……為最勝也」,巴利本作 yasma……vanna annovanno uttaritaro va panitataro va na 'tthi,so paramo vanno ti(沒有其他色比其色更上或更優,則其色為最上。)
60「問」,麗本作「問曰」二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曰」字。
61「耀」,宋、元、明三本與聖本均作「曜」。
62「燃燈」,聖本作「燈燃」。
63「積」,宋、元、明三本均作「」。
64太白星(osadhi-taraka)(巴),即金星,為一曉星,故又稱啟明星明星
65曀:天陰沈。
66世尊過此說!」巴利本作 acchidam Bhagava katham 其意為:世尊!斷絕言論!(不要說!)
67後世一向樂一道一向作世證」,巴利本作 atthi …… ekantasukho loko;atthi akaravati patipada ekantasukhassa lokassa sacchikiriyayati (一向安樂世界,有適宜實現此種一向安樂世界之理由與道跡。)
68雜苦」,巴利本作 sukhadukkhi(樂苦)。
69「非為如是雜苦……作世證耶?」巴利本作 api nu khovokinnasukhadukkham patipadam agamma ekantasukhassa lokassasacchikiriya hotiti?(究竟是否應由混雜樂苦之道跡實現一向安樂世界呢?)
70宋、元、明三本均無「離」字。
71「靜」,麗本作「靖」,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靜」。
72「空」,麗本作「室」,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空」。
73「更」字之上,宋、元、明三本均一「是」字。
74「身」,聖本作「取」。
75本無「下」字,今參考一九七頁注8補上。明本無「箭毛經下第七竟」七字。
76宋、元、明三本與聖本均無「三千八百三字」七字。
77本經敘說學鞞那修,言其不自知最勝色而自樂於五欲功德,不發最上最勝之願求,故佛誡其非。學則憎佛、世之前際後際,而記說究竟智言已知,置世前際,置世後際,設不憶一生弟子質直老實從佛教如是行者,必可得正法。說此法時,學遂生法眼,從出家道。中部(M.80.Vekhanassasuttam 鞞那修經)、劉宋﹒求那跋陀羅佛說鞞摩肅經(大一﹒九三)。
78學鞞那修(Vekhanassaparibbajaka)(巴),學名。
79「仿佯」,宋、元、明三本與聖本均作「彷徉」。
80最色」,巴利本(M.vol.2.p.40)作 paramo vanno (最上之色)。
81「最」宋、元、明三本均作「最最」二字,聖本作「最最勝」三字。
82迦旃(Kaccana)(巴),為鞞那修之姓。聖本作「加旃」。
83「耶」,麗本作「也」,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與聖本改作「耶」。
84「耀」,宋、元、明三本均作「曜」。
85「精」,宋、元、明三本均作「淨」。
86「光」,明本與聖本均作「光明二字
87「耀」,麗本作「曜」,今依據本經前文「光明照耀」改作「耀」。
88「此」,聖本作「依」。
89「責」,聖本作「嘖」。
90「令」字之上,宋、元、明三本與聖本均一「欲」字。
91「悅」,宋、元、明三本與聖本均作「喜」。
92「念愛」,麗本作「令樂」,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與聖本改作「念愛」。
93宋、元、明三本均無「觸」字。
94「諛」,聖本作「諭」。
95「嬰孩」,聖本作「嚶咳」。
96宋、元、明三本均無「縛」字。
97「炯,麗本作「洞」,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炯。聖本作「同」。
98「焰」,聖本作「」。
99「後」,宋、元、明三本與聖本均作「彼」。
100本無「法」字。
101「哉」,宋、元、明三本與聖本均作「來」。
102「訶」,宋、元、明三本均作「漢」。
103明本與聖本均無「鞞那修經第八竟」八字
104宋、元、明三本與聖本均無「百四七字」八字
105宋、元、明三本與聖本均無「八千七百八四字」八字
106聖本在「誦」字之下有「光明皇后願文六字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