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18[Nos.310(15),319]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卷上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輸入者 江 進
校對者 崔世湖
改稿者 毛小燕
聞如是。一時佛遊王舍城靈鷲山。與大比丘十萬眾俱。及諸菩薩八萬四千。皆不退轉無所從生。逮得權慧神通無極。隨時而化救濟三界。其名曰文殊師利。光世音。大勢至諸菩薩等咸來雲集。七十二億諸天子俱。皆志大乘。四天王帝釋梵天王。各與四萬二千諸釋梵俱。悉慕大道。四方阿須倫王。難頭和難龍王。和倫龍王。娑竭龍王。摩那私龍王。持地龍王。阿耨達龍王。山積龍王。降魔龍王。上月龍王。如是龍王。各從其民六萬二千。金比鬼神。曠野鬼神。妙毛鬼神。普等鬼神。善普鬼神。善財鬼神。普像鬼神。無諍鬼神。是諸鬼王。各與等類百千眾俱來詣佛所。皆各稽首以次就位。悉都專精志願經道飢虛於法。身口意并加敬歸佛靖心而聽。
爾時國王太子。大臣百官。長者居士。民眾大小。天龍鬼王。咸共供養隨其所安。時佛明旦著衣持缽與大眾俱。天龍鬼王侍從左右上虛空中。四種蓮華紛紛如雨。百千伎樂不鼓自鳴。皆作釋梵雅頌八聲。詣阿闍貰就王之請。佛顯神足光照十方。七寶蓮華隨跡處生。有化菩薩皆坐其上。光像分明不可稱紀。遶城七匝而歎頌曰。
其導師至神 所愍哀無量
方便護眾生 消病愈諸瘡
能仁無所著 心寂善調和
彼吼護世明 今日欲入城
其意已解脫 度生老病死
諸天眾集會 各懷欣樂志
其心甚堅強 降魔并官屬
釋師子至聖 尊導已來到
壞世眾不消 至真音難致
甚猛能制御 行道億千劫
意抱大慈愍 普護於一切
今日真正覺 當入王舍城
本所行布施 難量無涯底
衣食眾寶乘 無復有計限
惠所愛男女 妻室及國界
今彼釋師子 欲入國王宮
宿世施手足 頭目及耳鼻
普惠無所逆 不貪吝重珍
總攝眾功勳 施一切所有
尊人以是故 得入一切智
常以勤修學 布施至戒慧
護戒無缺漏 故曰真丈夫
逮戒照忍辱 持功勳無量
彼寂然心定 今日當入城
於百千億劫 行精進解脫
哀傷眾生故 心未曾懈倦
一心不可撿 已度於彼岸
音聲越梵天 今日欲入城
其聖明道慧 無限不可量
不可得邊涯 假喻如虛空
人中寶如是 智德不可盡
緣從達眾行 嚴淨至尊惠
因坐佛樹下 降魔及官屬
逮無退道明 永安無憂慼
道聖轉法輪 所度不可極
今日釋師子 欲入王舍城
若有發道意 我當得成佛
處世逮究竟 諸相三十二
常興意無量 至誠發道心
輒歸於最勝 供養人中聖
欲斷婬怒癡 消眾塵勞穢
志降伏一切 無益瑕疵難
便宜速行詣 釋師子聖尊
奉貢眾好養 恪心不可限
若欲生天上 天帝釋梵王
百千億諸天 所知見宗仰
常遭值安樂 在天不失時
當詣釋師子 所宣辭至真
其欲慕聖帝 王於四方城
自然致七寶 令我逮尊貴
千子諸德具 殊桀甚勇猛
常勤奉事歸 至真大尊人
若好尊者位 長者積財寶
其生業廣大 常遊得自在
眷屬悉豪貴 端正顏殊好
當詣釋師子 名好物供尊
其有已解脫 方應求度者
咸當諦聽受 大聖說寂寞
以聞甘露句 寂然無憂患
人中之尊導 音聲甚難值
於時王舍城中無央數眾。聞此歎頌勸訓之音莫不欣悅。皆發道心。各齎眾華諸雜妙香。幢幡寶蓋伎樂百千。出城迎佛稽首足下退從佛後。世尊入城足蹈門閫。地則尋時六反震動。箜篌樂器不鼓自鳴。婦女珠環相撐作聲。天雨華香其下紛紛。盲視聾聽啞言跛行。病愈狂正拘躄得伸。諸被毒螫毒螫不行。裸者得衣貧者得財。飛鳥走獸相和悲鳴。當爾之時眾生慈心無婬怒癡。滅除貢高猜恚恨疑。和悅相向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身如子。各各欣喜而歎頌曰。
人中之上如月盛滿
為正導師丈夫師子
世尊入城利益眾生
普安一切盲聾視聽
飢飽寒溫亂者得定
貧者得富狂邪得正
諸天在上散雨華香
作眾伎樂以為供養
眾生慈心無三毒名
下心悅意除憍慢情
如父如母如弟如兄
如身如子心同意并
世尊法澤等潤十方
天人群類解無希望
功勳如是所現難量
十方威德班宣三藏
於時城中。有貴姓子名棄惡。遙睹世尊行步正齊。容儀端正威神光曜。諸根寂定恬淡玄默。和雅其性如水澄渟。中表清淨猶猛師子獸中之王。如日初出照于朝陽。譬月盛滿眾星中明。佛在大眾巍巍堂堂。相好著汪汪洋洋。心懷欣悅敬進迎佛。稽首足下右遶三匝。叉手自歸長跪白佛。願聞菩薩為行幾法。疾逮正真為最正覺。從心輒成嚴淨佛國。唯垂愍哀分別具說。佛言善或。棄惡菩薩。乃問如來嚴淨之德。是諸菩薩眾行殊特。諦聽諦受。善思儀則。棄惡菩薩一切眾會。莫不喜踊一心恭肅。皆前禮佛受教而聽。佛言。菩薩有一法行。疾成正真為最正覺。從心輒成嚴淨佛國。何謂為一。心常哀愍濟度眾生。興發至真仁和道心。何謂至真仁和道心。曰以發道心不行諸法。何所不行。曰不行三垢家業諸利。志存出家不猗眾養。從心本願常崇斯法。何謂出家所崇法行。曰修正真行奉一切法。何謂正真一切之法。曰分別曉了陰種諸入。何謂陰種何所曉了。曰有為無為法皆是五陰。解陰如幻所著。名為知陰本空。是謂曉了幻法本寂。從對而有剖判。本末不見。有二不見。無念亦無望想。此乃專修奉行出家。成菩薩行不捨眾生。所以者何。能自調已暢達諸法。爾乃習辯為諸法眾生。不得眾生亦無諸法。佛言族姓子。是為菩薩一法之行。疾逮正真為最正覺。從心輒成嚴淨佛國。棄惡菩薩。聞佛所說欣悅踊躍。即便逮得不起法忍。身昇虛空去地七仞。彼時眾中睹斯變化。有二千人發無上正真道意。萬四千天人遠塵離垢諸法眼淨。時佛因笑。無數光色從其口出。照於十方無量世界。還遶佛三匝從頂上入。賢者阿難即從坐起。偏袒右肩長跪叉手。以偈讚佛。
遊於諸法度無極 最勝至真導以力
皆了眾生化上智 唯願宣現是笑義
十力已達往過世 愍哀亦暢將來業
悉明現在十方事 今用何故顯笑意
解於眾生之所行 今如師子睹諸心
其智慧明無等侶 唯宣眾人調法御
諸天億垓普來集 咸共叉手禮至聖
願演第一妙光音 無數眾會觀法器
其慧度無極 世俗無疇匹
皆知一切人 善惡行所趣
至仁今所笑 願為分別義
當決眾疑網 普宣最尊法
今諸會大眾 巨億百千載
以法故雲集 諸比丘默然
如敬修供養 百千伎樂音
奉行靖心聽 唯願決眾疑
佛告阿難。汝乃見此棄惡菩薩住空中不。對曰已見。佛言阿難。是棄惡菩薩。卻後六百二十萬劫當成為佛。號曰寂化音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為佛世尊。世界名安隱。劫名離音。其國比如阿閦如來妙樂世界。功勳嚴淨等無有異。佛歎是已。乃便詣王阿闍世宮。王及夫人太子百官。華香伎樂歡喜迎佛。稽首足下退在佛後。佛入就座。菩薩聖眾。名以次第坐如常位。王睹坐定寂靖無聲。與后太子手自斟酌百種供膳食皆飽訖。行澡水畢兼施琦寶好衣貢佛別取小床在佛前坐。專心叉手聽受道教。欲化中宮及來會者。爾時王阿闍世。長跪白佛。唯然世尊。瞋恨厭嫉從何所生。其愚無明從何所來慧何所滅。佛告王曰。從其吾我生瞋恨厭嫉。住於自大則生其愚。不別正諦是曰無明。見正從諦斯則為慧。慧除眾惡如明消冥。見正從諦亦復如是。王重啟曰。見正從諦願分別之。佛言大王。法本空無從意生形。解意無處則無去來。了一切空是為見正。見正不轉則曰從諦。具解如是乃曰為了。王聞佛言應心說法。欣然大悅善心生焉。即便歎曰。善哉世尊。至未曾有斯則如來之善言教。假令我身中壽終者。心不疑亂必能奉之。佛從座起與諸大眾。即皆俱還於靈鷲山。敕諸直使布設眾座。請諸會人皆令就坐。時舍利弗。承佛聖旨即從坐起。偏袒右臂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向城中棄惡菩薩。所問微妙嚴淨佛土。世尊即答粗舉義要。棄惡尋便受佛記拜。聞者解釋各獲果證。意不達者咸用瞢瞢唯願世尊。加哀重說具敷演之。令諸菩薩堅固其行。住於正道而不動轉。成一切智降魔官屬。攝諸異學滅諸塵勞。勸化邪業使入正道。捨小乘地轉不退輪。具悉至願利益眾生。蒙嚴淨力致無限明。未度者度未成者成。今現眾會族姓子女。虛心樂聞唯重散說願令法澤潤及後世。加哀慈念當為眾會。
爾時世尊心念是法微妙殊特。乃是菩薩大士之業。今當班宣不宜小會。寧可現瑞感十方世界。即如所念。便放其身毛孔之光。普照十方恒沙世界。十方諸佛各遣菩薩。神智無量微妙明達。各從菩薩百億之眾。皆現神變來入忍界。見能仁佛供侍拜謁。稽首佛足各自陳曰。睹佛光瑞垂恩見接。憑恃四等聽受法說。我本土佛而見難曰。汝曹何為詣忍世界。忍土五逆剛強弊惡。貪嫉婬妒罵詈咒咀。心多瞋毒轉相傷害。粗獷悷侜張難化。勿至忍界自深勞穢。我等皆復重自啟曰。力能堪任來至忍界。正使遭值眾惱諸害火燒刀割終無恨意。世尊及諸正士。乃能勞謙忍誨群生。願樂禮侍諮受深經。我本土佛乃見遣聽。重復敕曰。往族姓子。從意順時。牢自持心慎勿懈疑。如我本土百千劫行。不如忍世精進一旦。是故世尊。歷恒沙界不以為遠。願聞世尊說嚴淨經。及諸正士論講要言。於是彌勒菩薩即從坐起偏袒右臂。長跪叉手前詣佛所。以偈歎曰。
無量威德聞十方 光照上下恒沙界
一切眾生無能稱 人中聖慧不可議
十方世界恒沙國 菩薩大眾為法會
用樂道法亦恪住 唯人中尊宣法訓
世尊名稱遍十方 禁戒三昧智慧然
儀好無動如師子 猶若日光曜虛空
諸天龍王及鬼神 其比丘眾比丘尼
清信士女叉手住 愍哀安住唯宣法
以知過去及當來 分別曉了今現在
為眾生本所應度 以律開化決狐疑
云何菩薩造立行 國土嚴淨光所照
何因具足眾大願 唯人中上宣此意
何緣此等無貪嫉 何謂禁戒無所犯
以何為眾修勤行 因群黎故行愍哀
何從奉行無數劫 用精進故勢力上
智慧不倦脫無為 濟度眾生勤苦患
其意清定恒一心 行淨脫門住禪思
修無所著如蓮華 云何立行消殄欲
從何奉行深妙業 何因志行度世法
何緣伏魔及兵眾 以降化之即成佛
於時世尊告彌勒曰。布法高座。如來今當并為十方諸菩薩眾。敷演往古性和佛國功勳嚴淨願行法典。彌勒受教。即心念言。如來何故使我施座。不令阿難目連等乎。文殊師利即知彌勒心之所念。便答彌勒。當知如來使仁布座。說是法時。非諸聲聞緣覺之等所能受持。純為菩薩宣是法耳。于時彌勒即如其像三昧正受。為佛設座高四百萬里。以無數寶而校成之。天繒綩綖而布其上。座之光明照此三千大千世界。佛起昇座。三千世界六反震動。於時如來告舍利弗。菩薩有四事法具足所願。何謂為四。一曰志性仁和。二曰愍哀眾生。三曰精進不懈。四曰一心常安。習善親友。是為四法具足所願。
佛告舍利弗。菩薩復有一法不失所願。何謂為一。於是開士。當學追慕阿閦如來宿命本行菩薩道時。志願出家樂沙門行。世世所生不違本誓。乃能進至得如來號無所從生。是則菩薩第一之利用。捨家故得致十德。一者無有貪欲放逸之態。二者常好閑居不習憒鬧。三者常奉佛行捨遠小節。四者棄捐癡冥無益之法。五者不慕妻子家居恩家。六者釋置惡趣非法之患。七者攝取安樂天上善處。八者未曾違失宿命本德。九者諸天愛敬常戀侍衛。十者諸龍神王常擁護之。是為十德。若有菩薩不捨大乘慕度眾生。常當追樂出家之業。是為一法不失所願。隨志所好致何佛土。如意輒成嚴淨佛國。是則菩薩第一善利。佛告舍利弗。菩薩復有二事法。不捨所願。何謂為二。一曰不樂小乘不學其行。不與從事願開度之。不說其法用教化人。二曰常以無上正真之道。勸進眾生令成佛法。是為二法。勤心正真等誨不倦。則便逮受十功德福處。何謂為十。一者攝取佛土無小乘學。二者純諸菩薩聖眾來會。三者諸佛世尊常念護之。四者十方諸佛所見歎譽。稱其功德面為說法。五者發微妙心常修正真。六者不願天帝釋梵王。心常精勤志存正道。七者若生人間作轉輪王。主四天下以道教導。八者所生之處不違道業。常見諸佛無上正真。九者諸天人民所見愛敬。十者受不可計無量功德。是為十處。所以者何。說能化度一佛國眾生之類。皆令致得無著果證。不如菩薩彈指之頃。勸化一人發無上正真。何況十處功德妙深。隨意所欲在取何國。如願輒成嚴淨之德。是為二法不違本願。
佛告舍利弗。菩薩復有三法不失所願。能具功德嚴淨佛土。何謂為三。一曰尊樂閑居心習靖寂。二曰常以慇懃謹護禁戒未曾闕漏。三曰常惠法施無衣食望。是為三法堅護禁戒行菩薩禁。因此輒逮十無畏。一者能護戒行入於城邑。若至聚落心無所難。二者若在眾會說法勇猛。三者入眾中飯食不恐。四者在家講頌心無所懼。五者若入精舍亦無所畏。六者居在聖眾不懷怯弱。七者言談說事不以恐懼。八者往奉師父及諸和上。恭恪不慢無畏所犯。九者若有所說常抱慈心心不畏惡。十者若受衣食床臥醫藥亦無所難。是為十。又加十事乃具嚴淨。何謂為十。一者不畏惡業。二者不貪親族。三者不求名稱。四者不慕家種。五者不妒種姓。六者常知止足。七者衣食床臥病瘦醫藥而知節限。八者雖在家居歎說道法。九者諸天往造稽首禮侍。十者未曾思念非宜之想。心常念佛欣然專精無衣食意。是乃具足嚴淨佛土。又復十事受德名稱何謂為十。一曰棄捨眾會不慕因緣。二曰常習燕處不思城邑。三曰心存禪思無有邪念。四曰不志多事憒鬧之中。五曰心常念佛無他之思。六曰不捨身安而為危害。七曰淨修梵行未曾中礙。八曰以少事故得三昧定。九曰聞所說義要妙章句識念不失。十曰如所聽經解義歸趣能為人說。是為十法。佛告舍利弗。復有四法不失所願。何謂為四。一曰菩薩所作言行相應。二曰棄捐自大。三曰捨於貪嫉。四曰見他人安代之悅豫。是為四。又有四事至誠諦教。何謂為四。一曰所生之處口常清淨氣優缽香。二曰言辭辯慧無所闕漏。三曰諸天世人皆保信之。四曰不失好聲必獲佛音。是為四。復有四法所修訓誨。何謂為四。一曰不生三趣無憎惡者。二曰所學。不慕九十六種所見迷惑。三曰怨家惡友不得其便。四曰天上世間咸共歸禮。是為四。復有四法流布訓誨。何謂為四。一曰不捨布施之心。穀米踊貴因時惠施。二曰不慕世榮所有財業。三曰往奉自歸禁戒之士。四曰若有布施不懷貪嫉。是為四。復有四法。可悅他人心知止足。何謂為四。一曰是眾生等是為我所吾當安之。二曰斯等貪財依怙身力以為無雙。菩薩加哀施以所安。當計財業非是我侶。常畏五分侵奪無期。三曰若多財寶妻子熾盛眷屬豐饒。不以信樂不戀國土。何況他人望於眾生。四曰志未曾求非業錢財行在諸俗。是為四法。菩薩行是不失所願嚴淨佛土。
佛告舍利弗。復有五法不失所願。何謂為五。一曰常樂經法勤求道義。二曰知無數世所生往反。三曰以聞經法如諸佛行成就功勳。四曰所從聽經每事問義。造立何行具足疾成。五曰若聞經法尋能奉行。是為五法。不失所願嚴淨佛土。
佛告舍利弗。復有六法不失所願。何謂為六。一曰好歖布施心無慳嫉。以身施與不惜壽命。不愛妻子異女眷屬。心無希冀不懷望想。二曰菩薩在家若出行學。寧失身命不犯禁戒。謹慎守護常住梵行。興發眾生以戒勸助。三曰知身假借諸法如幻。堅住忍力逆對不起。設遭毒害刀杖加刑惡罵咒咀愁惱之患。未曾起意而有恨心。四曰奉行精進心無所著。學念非常如救頭然。行止臥覺未曾懈廢廢火燒身心不退卻。五曰專心守靖寂無他念。入無生寂伏想不起。心如灰滅形如枯朽。六曰見正從諦滅除邪偽。曉了三界如響如幻。法無常名如水月形。愍哀一切勸誨眾生。是為六法。如願輒成。具足功德嚴淨佛國。佛告舍利弗。復有七法不失所願。何謂為七。一曰一切所有而以布施。所可施者亦無所獲。二曰奉戒不虧不想所禁。三曰勸於眾生不起法忍。四曰以精進行不得身心。五曰成就禪定一心攝念。六曰具足智慧不懷希望。七曰常志念佛捨眾希望。是為七法。所行具足嚴淨佛土。
佛告舍利弗。復有八法不失所願。何謂為八。一曰所宣不說無益之言。二曰以布施事用為莊嚴。三曰其心柔和而無粗獷。四曰恭敬法師不懷輕慢。五曰常行謙恪下意順眾。六曰性行清白而無沾污。七曰若不持戒知報應事。八曰不自傷行不毀他人。是為八法嚴淨佛土。
佛告舍利弗。復有九法不失所願。何謂為九。一曰常護身行令不虧失。二曰口言謹慎而無缺漏。三曰將護其意使無邪想。四曰棄去貪欲心無所著。五曰刈除瞋恚心不起恨。六曰滅愚冥業不為闇昧。七曰常行至誠而無欺惑。八曰行慈堅固心不移易。九曰依善知友未曾捨遠。是為九法嚴淨佛土。
佛告舍利弗。復有十法不失所願。何謂為十。一曰聞地獄苦心懷恐懼。奉修哀心。二曰聞畜生苦亦復怖懅興隨道哀。三曰聞餓鬼苦亦復畏難發起大慈。四曰聞天上安亦復不喜常興大哀。五曰聞於人間穀米踊貴。弊惡加害而興慈仁。六曰心自念言加勤精進悉忍眾苦。乃使佛土嚴淨無量。七曰令無三苦眾惱之患。八曰使其佛土豐饒平賤。九曰人民安和壽命無限。十曰皆自然生無所名屬。至成無上正真之道。是為十法所願不失嚴淨佛土。
佛告舍利弗。菩薩執華詣如來時若詣塔寺。當作是念。願使眾生心意軟淨顏貌和悅。如華軟妙形色香潔。見莫不歡愛之欣悅。願成佛時令我國中香樹妙華周匝普遍。衣被飲食雜綵幡蓋。金銀珍寶皆自然生。其土人民禁戒清淨。心意柔軟和雅其性。逮深法忍神通無上。又舍利弗。菩薩所為先人後己。念安一切如父如母。見人得安欣然代喜。願成佛時生我國者。皆令安和無嫉妒疑。恬然入定心無念思。又舍利弗。菩薩護口未曾犯失。不可之言不加人物。語常如法非義不出。願成佛時生我國者。言辭柔和無有不可。語聲八種出口和雅。又舍利弗。菩薩戒淨身口意善。復勸他人使行己善。令轉相教普及一切。願成佛時生我國者。令身口意完淨無漏。神通具足在所至湊。又舍利弗。菩薩所遊興隆道化。常以正真開度男女。未曾講論小乘之語。願成佛時生我國者。不聞聲聞緣覺之行。轉不退輪逮最正覺。令純淑行流布無極。又舍利弗。若有菩薩不嫉彼供不斷他養。見人得供代之悅預。願成佛時生我國者。無貪嫉名皆獲法利。又舍利弗。若有菩薩不自稱善不說人短。不講眾僧比丘尼闕。聞見人論有如己犯。願成佛時生我國者。皆令清淨不聞罪名。又舍利弗。若有菩薩慕求經道如渴欲飲。志存正真不好異法。願成佛時生我國者。皆樂經道慕求正法。又舍利弗。若有菩薩常作音樂歌頌佛德。供養如來若塔形像。以是德本勸助學者。願成佛時百千伎樂不鼓自鳴。演八法音聞皆欣悅。開發道心悉護正真。又舍利弗。若有菩薩見眾生心放逸馳騁。開視正要使不憒鬧。願成佛時生我國者。使無亂志。攝念入定以禪為食。眾想寂滅皆至正覺。佛語舍利弗。假使如來以劫之壽諮嗟佛土。成就功勳不可究盡。而譬喻之。今粗為汝略舉之耳。若有聞是菩薩行德。思齊慕及逮志不疑。亦當成其嚴淨佛土。
佛告舍利弗。菩薩復有三法。疾逮正覺。不失所願如意即得。何謂為三。一曰所願特尊與眾不共。二曰所行安諦而不放逸。三曰如所聞法奉行不惓。是為三。舍利弗言。善哉至未曾有。如來善訓道品備悉。所願成就嚴淨佛土。
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如爾所云。如來作佛積行所致。不以飾辭巧言成道。放逸行者自誤入冥墮四顛倒。沒生死河求出難得。若有菩薩聞是經者。願樂奉行立不放逸。必當成就如上所教。
於是曾中。八萬四千菩薩即從坐起叉手自歸。同發聲言。我等世尊。願皆奉行如佛訓教。具足所願從行得道。除去飾辭放逸之巧。備悉弘誓戒德之要。願使一切悉行敏誨。以行自嚴去眾穢操。時佛欣笑。口中五色光出照於十方。還遶身三匝從頂上入。賢者舍利弗。前白佛言。何因緣笑。今佛歸笑必當有意。
佛告舍利弗。汝寧見此諸族姓子師子吼不。白言已見世尊。佛言。是族姓子於後來世。竟百千劫皆當成佛。號曰淨願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為佛世尊。國土嚴淨猶如西方安養之國。功勳嚴淨等無有異。其壽命等亦無差別。又問云。何其壽命等亦無差別。佛言。各壽十劫。
爾時師子步雷音菩薩即從坐起偏袒右肩。長跪白佛言。文殊師利童真。諸佛所歎諮嗟功德。今當久如成最正覺。佛言。汝自以是問文殊師利。尋如佛教前問文殊師利。仁尊。久如當成無上正真之道。逮最正覺。文殊師利答曰。當作是問。仁為志學無上正真道乎。所以者何。假使吾身學佛道者。當作斯問。吾不求道。當何因成最正覺。又問。仁不以眾生求最正覺乎。答曰不也。所以者何。眾生不可得故。假使吾得眾生處所。當為眾生志求佛道。所以然者。無有吾我人壽命故。由是之故身無志求亦無退轉。又問。仁不求佛慕佛法乎。答曰不也。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皆悉佛法。若使眾法無有眾漏無受因緣無想。是志佛道。解了若此逮一切法。又如仁問逮立佛法。隨仁意答。誰求志者。色志佛道乎。色志本淨志佛道乎。其色本無志佛道乎。色自然。色悉空。色恍忽。色本淨。色寂然。以此色法志求佛道成正覺乎。答曰不也。色不志道本淨自然。以空寂然。諸色法不志求道不成正覺法亦如是。文殊師利又問曰。痛想行識及與識法。志求佛道乎。答曰不也。文殊師利曰。五陰識法不成正覺。於意云何。其外五陰我人壽命。可言有處乎。答曰不也。文殊師利曰。如是我當分別。以何等法志求佛道成最正覺。又問文殊師利。其阿夷怙新學菩薩。聞是教訓將無恐怖乎。所以者何。仁之名號一切導首。為眾重任而今造證。為諸菩薩頒宣諸法。不志求道不成正覺。文殊師利答曰。法界不恐本際不懼。聞佛說法無所畏難。其恐懼者則懷憂慼。無憂慼者則離塵埃。彼則解脫。其以解脫則無所著。以無所著則無復轉。以無復轉則不復脫。其不脫者彼無從來。以無從來亦不從去。其無從去則無所願。其無所願則無志求。其無志求則無退轉。以無退轉。若不退轉便不退轉。空無不轉無想不願。斯本際者佛法不轉。佛法無作無有邊際。佛法無著則無所倚。佛法無行亦無精進。亦無所行無有教令。其諸佛法假有號耳。又計空法無所從生。無所從來無所從去。又計佛法不離塵勞貪怒癡垢。佛法無染塵勞之行。無有吾我寂無所念。所行無念無盡不起。平等無邪則諸佛法亦無非法。所以者何。無處所故無可行者。是曰佛法。若有新學菩薩聞是說者。若恐怖者疾成正覺。若不恐怖不成正覺。又問文殊為誰說是。文殊曰。其恐怖者乃有妄想。以有妄想。心自念言。我身當得成最正覺。緣是之故便起道意志存正覺。於意云何。從來未曾有覺成空不。答曰。無也。文殊又曰。世尊不云一切諸法等如虛空。答曰有是。文殊又曰。道猶虛空等亦本無。虛空如道。道如虛空。空之與道則無有二不可分別。其解斯等則無所知亦不無慧。文殊師利說是語時。四千比丘漏盡意解。十二垓眾得法眼淨。九萬六千人從古以來未發道心。皆發無上正真道意。四萬二千人逮得無所從生法忍。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