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98[97]
佛說普法義經

後漢息國三藏高譯
輸入者 袁雪梅
一校者 崔世湖
改稿者 毛小燕

如是一時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賢者舍利弗。請比丘說法。上頭亦善。中央亦善。要亦善。分別除。聽賢者行。名具法行。當為聽。善心諦念。比丘賢者言。從賢者舍利弗聽。
賢者舍利弗。便說十二時聚會。能致賢者道。何等為二。一為自能教身。二為亦能教餘。三為隨中。四為隨賢者中。五為根足。六為不隨世間業。七為見賢者喜。八為佛亦有。九為亦說法。十為已說法能受。一為能聽外受二為如得能依方施。是為賢者十二時聚會。為得賢者道。從是行。
若經欲說異人者。當為是十品說。何等為十。一為善說。二為多說。三為前後說。四為次第說。五為歡喜說。六為可說。七為解意說。八為除慚說。九當為莫訶失說。十為調說。一為應說二為莫散說。三為說。四為隨眾說。五為等意說。十六為助護意說。七為莫窮名聞故說。八為莫利事故說。九為莫從說自現。十莫從說調餘。若賢者比丘為餘人說。當為是十品說。
舍利弗復謂比丘。欲法者。當有十六業。何等為十六。一當為有時可聞。二當為多聞。三當為向耳聽。四當為事。五當為莫平訶。六當為莫訶失。七當為莫求長短。八當為恭敬。九當為說法恭敬。十當為莫易法。一亦莫易說法者。二亦莫自易身。一向心。四莫餘意。五正心。十六一切念可正。
賢者法。當為案是十六行法。何等為十六。一為時可法。二為可多聞法。三為耳聽可法。四為事法。五為不得訶可法。六為莫求短可法。七為敬法可法。八為敬經者法。九為莫易法可法。十為莫易說法者可法。一為莫易身可法。二為一向心可法。三為莫有餘意可法。四為正橫意可法。五為一切意可法。十六念定意可法。
賢者法。當為案是十六比可法。已法如上說。便生信可意。從是致到無為。已聞如是法。便生賢者所欲最從是致無為。已聞如是法。便生喜意愛。為從是致無為。已聞如是法。便捨惡著意為定意。為從是致無為已聞如是法。得捨疑見。復明為最。將至無為。已聞如是法。便見陰無所有。便見陰空。便見陰輕。以見便意解便意淨便意止便意解脫。如是為從是致無為。已法如是。一切世間行見空。不復往住。便愛盡離滅。便可無為意轉意止得解脫。為從是致無為。已法如是。意欲行相從行獨坐斷妄得第一願。為從是致無為。已聞如是法。為淨眼四諦。為從是致無為。已聞如是法。為滿行。為從是致無為。已聞如是法。賢者弟子為不惱者。亦從聞得樂。亦不犯教法。亦隨安隱所求欲滿便為是十法。所從黠行致。何等為十。一為若善如識。二為若戒。三為若善同學。四為受意。五為受教。六為若問。七為若經。八為若聚經。九為若驚怖因緣得驚怖。十為已羞驚怖本觀是時本觀。便斷一切惡法。能斷從本觀已能卻是法便定意自在。皆從本觀故。如是諦從本已捨道弟子
便可行十思想。何等為十。一為不淨思想。二為非常思想。三為以非常為苦思想。四為以苦為非身思想。五為穢食思想。六為一切下不欲樂思想。七為念死思想。八為不明思想。九為卻思想。十為滅思想
不淨思想賢者。為隨邪法。何等為四。一為本聚共居失意。二為本聚見貪。三為疾欲。四為不淨思想不知義行。五為不能得不淨。六為行惡業人共從事。七為不識是者。八為不事。九為不問。十為不守根。一為知足二為上夜後坐不墮行。三為不能獨坐思想四為如不能得觀非常思想賢者為隨世間非常思想者。為隨六惡法。何等為六。一為不足。二為不精進。三為不信。四為欲。五為不欲閑處坐。六為不得如是觀苦非身思想者。見身雜穢食思想者。為味不行著。一切下不欲樂思想者。以世間貪欲行為耶死思想。為隨命離行思想賢者為隨一邪。何等為一。一為疑。二為不念。三為粗身。四為睡瞑。五為過精進。六為離精進。七為妄喜。八為怖。九為非一思想。十為計。一為熟色卻思想者為令離道滅思想者。若意在法令離道是所。賢者令離道。未壞欲壞。為三法多。何等為三。一為欲。二為斷。三為坐行。
不淨思想賢者。為行四法多。何等為四。一為本聚不共居。二為止意。三為不見本聚。四為自守。五為不疾欲六為淨思想不想隨。七為淨思想不觀。八為世間行人不欲共。九為不欲受世間行。十為自守根。一為知足二為上夜後夜不睡瞑。三為厭欲獨坐。四為如有觀不淨想行多作。賢者。從是行為非常想行多作為。從是斷非常苦想。已習已行已多作為。從是斷瞢瞢苦非身想。已習已行已多作為。從是所見身斷穢食想。已習已行已多作為。從是斷愛所世間不樂想。已習已行已多作為。從是斷世間端正死想。已習已行已多作意著壽。從是斷明想。已習已行已多作。從是致黠。見卻想。已習已行已多作。從是斷愛滅想。已習已行已多作。從邪得離如是諦受。賢者弟子
賢者弟子為有十法。令不得隨道。何等為十。一為不行共居。二為不問。三為所行不知所應。四為瞢瞢。五為惡行。六為貪意。七為多事。八為寡精進。九為相壞歸。十為形。一為求矜。二為顛倒三為失意四為貪。五為不善群共居。十六為不守根門七為飯知足十六為上夜後夜不行。九為不喜思惟獨坐。十為如不觀。是事。賢者。令離道未斷欲斷者。有十一法為多。何等為一。一為欲。二為得。三為見便。四為有瞻。五有費。六為勝。七為得法相。八為隨。九為問。十為獨自守一為如有觀如是正已合。賢者弟子
十法多。何等為十。一為行道共居。二為問。三為所行知所應。四為不瞢瞢。五為互行。六為不在貪。七為事。八為不捨精進。九為有橫。十為不隨形。一為不求矜。二為不顛倒三為守意。四為不貪。五為善群共居。十六為守根門七為飯知足十六為上夜後夜能行。九為喜思惟獨坐。十為如有觀
若已是賢者當復十二時處。已作沙門行道者。為疾是處當為觀。何等為二。一為已不端正。二為已為異業。三為我命依他人。四為至命盡當為求衣飯食病瘦臥具。五為至命欲已覆。六為至命人間欲樂。已作沙門為疾觀是。七為莫為我身傷壞。八為能得中。九為不隨罪受食。十為莫為我身失戒。一為莫為我黠同道為我論議。二為令我四德課中得令我命盡時。設同道者有問令我得說。莫令我時暫欲行道者觀是。三為令我得觀陰非常四為令我得觀陰無所有五為令我得觀陰不重為意還依止行道者急觀是。十六令我世間行空不著愛盡離滅無為。為意觀喜受得脫已離形疾處當為觀。七為生者從生未得度八為老從老未得脫九為病從病未得度十為法當死從死法得度避形急觀是。一為一切我愛共會當別離或亡或人取去或死不得已避形當為急分別觀。二為各自從行得各自從行本各自從行受苦各自作善惡所行受已避形當為急處觀。以是二行已習已行已多作。為滿沙門。亦行者所思。
沙門所行者思滿。便能滿七思。何等為七。一為常不止得入。二為不轉。三為不爭四為直念。五為不起憍慢意。六為但在世間求衣食七為止自在是為賢者。所意心識從長有數日夜為色聲香味滑。為在世間不能得制故已能制止。便入甘露種已當為是。賢者十種行。未得道者。當為恐意。何等為種。一者入空。二為不學死三為投渚。四為信畏方五為不知不畏方六為不道。七為不得定意。八為後世苦九為賢者得會。十為開世間世間異。一為未作憍梁令得中避獄二為未解惡處。三為普疑有數。四為未得作世間要。五為不黠癡時死十六為甲不能為乙作。七為不作者亦不應作八不作亦有吉凶九為已作不得忘。十為但自行有但自行隨但自行本但自行歸也已。若自行善惡所有但當為受行。器世間人。當從是恐意已。從是十因緣惡復惡。恐復恐卻。離復卻離。
為有十種行意疾止。何等為十。一為念想意便疾止。二為意中知意疾止。三為意已意疾止。四為正知意疾止。五為正止想意疾止。六為從正起想意疾止。七為攝想意疾止。八為助想意疾止。九為守想意疾止。十為四意止意疾止。一為四斷意意疾止。二為四神足意疾止。三為離不可行意疾止。四為當近處意疾止。五為當有依從學意疾止。十六為當諷誦亦有解意疾止。七為當有悲傷意意疾止。八為當有多道喜意疾止。九為當識事意疾止。十為當行是意疾止。如是正使賢者弟子。為當有一橫當識是。何等為一。一為聚會。二為多食。三為多事。四為多說。五為多睡瞑。六為喜部行。七為共居。八為助身。九為輕。十為貪婬。一為不善郡縣居是賢者所橫未斷。當為斷已。
當復十互。何等為十。一為定意互。二為定止互。三為定起互。四為止互。五為制互。六為護互。七為本互。八為護橫互。九為方便互。十為入互。如是入互者。道弟子
為有三德。何等為三。一為已如來便得喜信故生喜。二為法亦爾。三為學者亦爾。四為持戒亦爾。五為他人持戒亦爾。六為身得亦爾。七為他人得亦爾。八為自身施亦爾。九為他施亦爾。十為道多除苦。一為世間經令得思。二為從行惡還。三為從有數善法行令入生喜已信能喜種如是喜。道弟子
四法行。令五法滿。何等為四法依。一為法依。二為欲依。三為更進衣。四為獨坐依莫餘欲著。
何等為五法滿為道用。一者為喜。二者為愛。三者為依。四者為樂。五者為定。如是行者。道弟子
為能得滅八瘡。何等為八。一為欲瘡。二為瞋恚瘡。三為愚瘡。四為憍慢瘡。五為愛瘡。六為癡瘡。七為利恭敬名聞瘡。八為疑不了瘡。行者已為是八瘡。能沒能滅。便為得度世。
十法。何等為十。一為不學直見。二為直治。三為直聲。四為直行。五為直有。六為直方便。七為直念。八為直定。九為直度。十為直黠。以是學法。從是因緣。得直相逢。
便捨五種直。六種隨一守四猗不少諦已捨厄不著求止行止聲行止心行止意慮度最黠有餘。已行足為最。賢者是所賢者。後意心識。從遠來不作不聚不復會便是要苦。
上頭所說。賢者說法。上亦善。中亦善。要亦善。有利有入。最具淨并淨說要道為具利因緣是所上頭說為是故說。賢者舍利弗如是比丘至心如是念所說。

佛說普法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