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二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梵 劉宋沙門慧嚴慧觀同謝靈運再治 迦葉菩薩品第二十四之二 善男子。如是諍訟。是佛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知。若人於是生疑心者。猶能摧壞無量煩惱。如須彌山。若於是中生決定者。是名執著。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執著。佛言。善男子。如是之人。若從他聞。若自尋經。若他故教。於所著事不能放捨。是名執著。迦葉復言。世尊。如是執著。為是善耶。是不善乎。善男子。如是執著。不名為善。何以故。不能摧壞諸疑綱故。迦葉復言。世尊。如是人者。本自不疑。云何說言不壞疑綱。善男子。夫不疑者。即是疑也。世尊。若有人謂須陀洹人不墮三惡。是人亦當名著。名疑。善男子。是可名定。不得名疑。何以故。善男子。譬如有人先見人樹。後時夜行遙見杌根。便生疑想。人耶樹耶。善男子。如人先見比邱梵志。後時於路遙見比邱。即生疑想是沙門耶。是梵志乎。善男子。如人先見牛與水牛。後遙見牛。便生疑想。彼是牛耶。是水牛乎。善男子。一切眾生先見二物。後便生疑。何以故。心不了故。我亦不說須陀洹人有墮三惡。不墮三惡。是人何故生於疑心。迦葉言。世尊。如佛所說要先見已。然後疑者。有人未見二種物時。亦復生疑。何等是耶。所謂涅槃。世尊。譬如有人路遇濁水。然未曾見而亦生疑。如是水者。深耶淺耶。是人未見。云何生疑。善男子。夫涅槃者。即是斷苦。非涅槃者。即是苦也。一切眾生見有二種。見苦非苦。苦非苦者。即是飢渴寒熱瞋喜。病瘦安隱。老壯生死。繫縛解脫。恩愛別離。怨憎聚會。眾生見已。即便生疑。當有畢竟遠離如是苦惱事不。是故眾生於涅槃中而生疑也。汝意若謂是人先來。未見濁水。云何疑者。是義不然。何以故。是人先於餘處見已。是故於此未曾到處。而復生疑。世尊。是人先見深淺處時。已不生疑。於今何故而復生疑。佛言。善男子。本未行故。所以生疑。是故我言不了故疑。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疑即是著。著即是疑。為是誰耶。善男子。斷善根者。迦葉言。世尊。何等人輩能斷善根。善男子。若有聰明黠慧利根。能善分別。遠離善友。不聽正法。不善思惟。不如法住。如是之人能斷善根。離是四事。心自思惟。無有施物。何以故。施者即是捨於財物。若施有報當知施主常應貧窮。何以故。子果相似故。是故說言無因無果。若如是說無因無果。是則名為斷善根也。復作是念。施主受者及以財物。三事無常。無有停住。若無停住。云何說言此是施主受者財物。若無受者。云何得果。以是義故。無因無果。若如是說無因無果。當知是人能斷善根。復作是念施者施時有五事施。受者受已。或時作善。或作不善。而是施主。亦復不得善不善果。如世間法。從子生果。果還作子。因即施主。果即受者。而是受者。不能以此善不善法。令施主得。以是義故。無因無果。若如是說無因無果。當知是人能斷善根。復作是念。無有施物。何以故。施物無記。若是無記。云何而得善果報耶。無善惡果。即是無記。財若無記。當知則無善惡果報。是故無施無因無果。若如是說無因無果。當知是人能斷善根。復作是念。施者即意。若是意者。無見無對。非是色法。若非是色。云何可施。是故無施無因無果。若如是說無因無果。當知是人能斷善根。復作是念。施主若為佛像天像命過父母而行施者。則無受者。若無受者。應無果報。若無果報。是為無因。若無因者。是為無果。若如是說無因無果。當知是人能斷善根。復作是念。無父無母。若言父母是眾生因。生眾生者。理應常生無有斷絕。何以故。因常有故。然不常生。是故當知無有父母。復作是念。無父無母。何以故。若眾生身因父母有。一人應具男女二根。然無具者。當知眾生非因父母。復作是念。非因父母而生眾生。何以故。眼見眾生不似父母。謂身色心威儀進止。是故父母非眾生因。復作是念。一切世間有四種無。一者未生名無。如泥團時。未有瓶用。二者滅已名無。如瓶壞已。是名為無。三者各異互無。如牛中無馬。馬中無牛。四者畢竟名無。如兔角龜毛。眾生父母亦復如是。同此四無。若言父母眾生因者。父母死時。子不必死。是故父母非眾生因。復作是念。若言父母眾生因者。應因父母常生眾生。然而復有化生溼生。是故當知非因父母生眾生也。復作是念。自有眾生。非因父母而得生長。譬如孔雀。聞雷震聲而便得娠。又如青雀。飲雄雀淚而得娠。如命命鳥見雄者舞。即便得娠。作是念時。如其不遇善知識者。當知是人能斷善根。復作是念。一切世間無善惡果。何以故。有諸眾生具十善法。樂行惠施。勤修功德。是人亦復疾病集身。身中年夭喪。財物損失。多諸憂苦。有行十惡慳貪嫉。懶惰懈怠。不修諸善。身安無病。終保年壽。多饒財寶。無諸愁苦。是故當知無善惡果。復作是念。我亦曾聞諸聖人說。有人修善。命終墮三惡道。有人行惡。命終生人天中。是故當知無善惡果。復作是念。一切聖人有二種說。或說殺生得善果報。或說殺生得惡果報。是故當知聖說不定。聖若不定。我云何定。是故當知無善惡果。復作是念。一切世間無有聖人。何以故。若言聖人。應得正道。一切眾生具煩惱時修正道者。當知是人正道煩惱。一時俱有。若一時有。當知正道不能破結。若無煩惱而修道者。如是正道。為何所作。是故具煩惱者。道不能壞。不具煩惱。道則無用。是故當知一切世間無有聖人。復作是念。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是十二因緣。一切眾生。等共有之。八聖道者。其性平等。亦應如是。一人得時。一切應得。一人修時。應一切苦滅。何以故。煩惱等故。而今不得。是故當知無有正道。復作是念。聖人皆有同凡夫法。所謂飲食。行住坐臥。睡眠喜笑。飢渴寒熱。憂愁恐怖。若同凡夫如是事者。當知聖人不得聖道。若得聖道。應當永斷如是等事。如是等事。如其不斷。當知無道。復作是念。聖人有身受五欲樂。亦復罵辱撾打於人。嫉妒憍慢。受於苦樂。作善惡業。是因緣故。知無聖人。若有道者。應斷是事。是事不斷。當知無道。復作是念。多憐憫者。名為聖人。何因緣故。名為聖人。道因緣故。名為聖人。若道性憐憫。便應憫念一切眾生。不待修已然後方得。如其無憫。何故聖人因得聖道。能憐憫耶。是故當知世無聖道。復作是念。一切四大。不從因生。眾生等有是四大性。不觀眾生是邊應到。彼不應到。若有聖道。性應如是。然今不爾。是故當知世無聖人。復作是念。若諸聖人有一涅槃。當知是則無有聖人。何以故。不可得故。常住之法。理不可得。不可取捨。若諸聖人涅槃多者。是則無常。何以故。可數法故。涅槃若一。一人得時。一切應得。涅槃若多是則有邊。云何名常。若有說言涅槃體一。解脫是多。如蓋是一。牙舌是多。是義不然。何以故。一一所得。非一切得。亦有邊故。是應無常。若無常者。云何得名為涅槃耶。涅槃若無誰為聖人。是故當知無有聖人。復作是念。聖人之道。非因緣得。若聖人道非因緣得。何故一切不作聖人。若一切人非聖人者。當知是則無有聖人及以聖道。復作是念。聖說正見。有二因緣。一者從他聞法。二者內自思惟。是二因緣若從緣生。所從生者。復從緣生。如是展轉有無窮過。若是二事不從緣生。一切眾生何故不得。作是觀時。能斷善根。善男子。若有眾生深見如是無因無果。是人能斷信等五根。善男子。斷善根者。非是下劣愚鈍之人。亦非天中及三惡道。破僧亦爾。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是之人。何時當能還生善根。佛言。善男子。是人二時還生善根。初入地獄。出地獄時。善男子。善有三種。過去。現在。未來。若過去者。其性自滅。因雖滅盡。果報未熟。是故不名斷過去果。斷三世因。故名為斷。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斷三世因。名斷善根。斷善根人。即有佛性。如是佛性。為是過去。為是現在。為是未來。為徧三世。若過去者。云何名常。佛性亦常。是故當知非過去也。若未來者。云何名常。何故佛說一切眾生必定當得。若必定得。云何言斷。若現在者。復云何常。何故復言必定可見。如來亦說佛性有六。一常。二真。三實。四善。五淨。六可見。若斷善根有佛性者。則不得名斷善根也。若無佛性。云何復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若言佛性亦有亦斷。云何如來復說是常。佛言。善男子。如來世尊為眾生故。有四種答。一者定答。二者分別答。三者隨問答。四者置答。善男子。云何定答。若問惡業得善果耶。不善果乎。是應定答。得不善果。善亦如是。若問如來一切智不。是應定答。是一切智。若問佛法是清淨不。是應定答。必定清淨。若問如來弟子如法住不。是應定答。有如法住。是名定答。云何分別答。如我所說四真諦法。云何為四。苦。集。滅。道。何謂苦諦。有八苦故。名曰苦諦。云何集諦。五陰因故。名為集諦。云何滅諦。貪欲瞋癡畢竟盡故。名為滅諦。云何道諦。三十七助道法。名為道諦。是名分別答。云何隨問答。如我所說一切法無常。復有問言。如來世尊為何法故。說於無常答言。如來為有為法故說無常。無我亦爾。如我所說一切法燒。他又問言。如來世尊為何法故。說一切燒。答言。如來為貪瞋癡。說一切燒。善男子。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大慈大悲。三念處。首楞嚴等八萬億諸三昧門。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五智印等三萬五千諸三昧門。金剛定等四千二百諸三昧門。方便三昧無量無邊。如是等法。是佛佛性。如是佛性。則有七事。一常。二我。三樂。四淨。五真。六實。七善。是名分別答。善男子。後身菩薩佛性有六。一常。二淨。三真。四實。五善。六少見。是名分別答。如汝先問斷善根人有佛性者。亦有如來佛性。亦有後身佛性。是二佛性。障未來故。得名為無。畢竟得故。得名為有。是名分別答。如來佛性。非過去。非現在。非未來。後身佛性。現在未來少可見故。得名現在。未來見故。名為未來。如來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佛性因故。亦是過去現在未來。果則不爾。有是三世。有非三世。後身菩薩佛性因故。亦是過去現在未來。果亦如是。是名分別答。九住菩薩佛性六種。一常。二善。三真。四實。五淨。六可見。佛性因故。亦是過去現在未來。果亦如是。是名分別答。八住菩薩。下至六住。佛性五事。一真。二實。三淨。四善。五可見。佛性因故。亦是過去現在未來。果亦如是。是名分別答。五住菩薩。下至初住。佛性五事。一真。二實。三淨。四可見。五善不善。善男子。是五種佛性。六種佛性。七種佛性。斷善根人必當得故。故得言有。是名分別答。若有說言斷善根者定有佛性。定無佛性。是名置答。迦葉菩薩言。世尊。我聞不答乃名置答。如來今者何因緣答而名置答。善男子。我亦不說置而不答。乃說置答。善男子。如是置答。復有二種。一者遮止。二者莫著。以是義故。得名置答。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云何名因。亦是過去現在未來。果亦過去現在未來。非是過去現在未來。佛言。善男子。五陰二種。一者因。二者果。是因五陰。是過去現在未來。是果五陰。亦是過去現在未來。亦非過去現在未來。善男子。一切無明煩惱等結。悉是佛性。何以故。佛性因故。從無明行及諸煩惱。得善五陰。是名佛性。從善五陰。乃至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我於經中先說眾生佛性。如雜血乳。血者即是無明行等一切煩惱。乳者即是善五陰也。是故我說從諸煩惱及善五陰。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眾生身。皆從精血而得成就。佛性亦爾。須陀洹人。斯陀含人。斷少煩惱。佛性如乳。阿那含人佛性如酪。阿羅漢人猶如生酥。從辟支佛至十住菩薩。猶如熟酥。如來佛性。猶如醍醐。善男子。現在煩惱為作障故。令諸眾生不得睹見。如香山中有忍辱草。非一切牛皆能得食。佛性亦爾。是名分別答。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五種六種七種佛性。若未來有者。云何說言斷善根人有佛性耶。佛言。善男子。如諸眾生有過去業。因是業故。眾生現在得受果報。有未來業。以未生故。終不生果。有現在煩惱。若無煩惱。一切眾生。應當了了現見佛性。是故斷善根人。以現在世煩惱因緣。能斷善根。未來佛性力因緣故。還生善根。迦葉言。世尊。未來云何能生善根。善男子。猶如燈日。雖復未生。亦能破闇。未來之生。能生眾生。未來佛性。亦復如是。是名分別答。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若言五陰是佛性者。云何說言眾生佛性非內非外。佛言。善男子。何因緣故。如是失意。我先不說眾生佛性是中道耶。迦葉言。世尊。我實不失意。直以眾生於此中道。不能解故。故發斯問。善男子。眾生不解即是中道。或時有解。或有不解。善男子。我為眾生得開解故。說言佛性非內非外。何以故。凡夫眾生。或言佛性住五陰中。如器中有果。或言離陰而有。猶如虛空。是故如來說於中道。眾生佛性非內六入。非外六入。內外合故。名為中道。是故如來宣說佛性即是中道。非內非外。故名中道。是名分別答。復次善男子。云何名為非內非外。善男子。或言佛性即是外道。何以故。菩薩摩訶於無量劫在外道中。斷諸煩惱。調伏其心。教化眾生。然後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以佛性。即是外道。或言佛性即是內道。何以故。菩薩雖於無量劫中修習外道。若離內道。則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以佛性即是內道。是故如來遮此二邊。說言佛性非內非外。亦名內外。是名中道。是名分別答。復次善男子。或言佛性即是如來金剛之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何以故。不虛誑故。或言佛性即是十力。四無所畏。大慈大悲。及三念處。首楞嚴等一切三昧。何以故。因是三昧。生金剛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故。是故如來遮此二邊。說言佛性非內非外。亦名內外。是名中道。復次善男子。或有說言佛性即是內善思惟。何以故。離善思惟。則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薩提故。是故佛性即是內善思惟。或有說言佛性即是從他聞法。何以故。從他聞法。則能內善思惟。若不聞法。則無思惟。是以佛性即是從他聞法。是故如來遮此二邊。說言佛性非內非外。亦名內外。是名中道。復次善男子。復有說言佛性是外。謂檀波羅蜜。從檀波羅蜜。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以說言檀波羅蜜即是佛性。或有說言佛性是內。謂五波羅蜜。何以故。離是五事。當知則無佛性因果。是以說言五波羅蜜。即是佛性。是故如來遮此二邊。說言佛性非內非外。亦內亦外。是名中道。復次善男子。或有說言佛性在內。譬如力士額上寶珠。何以故。常樂我淨如寶珠故。是以說言佛性在內。或有說言佛性在外。如貧寶藏。何以故。方便見故。佛性亦爾。在眾生外。以方便故而得見之。是故如來遮此二邊。說言佛性非內非外。亦內亦外。是名中道。善男子。眾生佛性非有非無。所以者何。佛性雖有。非如虛空。何以故。世間虛空。雖以無量善巧方便。不可得見。佛性可見。是故雖有。非如虛空。佛性雖無。不同兔角。何以故。龜毛兔角。雖以無量善巧方便。不可得生。佛性可生。是故雖無不同兔角。是故佛性非有非無。亦有亦無。云何名有。一切悉有。是諸眾生不斷不滅。猶如燈燄。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名有。云何名無。一切眾生現在未有一切佛法常樂我淨。是故名無。有無合故。即是中道。是故佛說眾生佛性非有非無。善男子。若有人問是種子中。有果無果耶。應定答言。亦有亦無。何以故。離子之外。不能生果。是故名有。子未出芽。是故名無。以是義故。亦有亦無。所以者何。時節有異。其體是一。眾生佛性亦復如是。若言眾生中別有佛性。是義不然。何以故。眾生即佛性佛性即眾生。直以時異。有淨不淨。善男子。若有問言是子能生果不。是果能生子不。應定答言亦生不生。世尊。如世人說乳中有酪。是義云何。善男子。若有說言乳中有酪。是名執著。若言無酪。是名虛妄。離是二事。應定說言亦有亦無。何故名有。從乳生酪。因即是乳。果即是酪。是名為有。云何名無。色味各異。服用不同。熱病服乳。冷病服酪。乳生冷病。酪生熱病。善男子。若言乳中有酪性者。乳即是酪。酪即是乳。其性是一。何因緣故。乳在先出。酪不先生。若有因緣。一切世人何故不說。若無因緣。何故酪不先出。若酪不先出。誰作次第。乳酪生酥熟酥醍醐。是故知酪先無今有。若先無今有。是無常法。善男子。若有說言乳有酪性。能生於酪。水無酪性。故不生酪。是義不然。何以故。水草亦有乳酪之性。所以者何。因於水草。則出乳酪。若言乳中定有酪性。水草無者。是名虛妄。何以故。心不等故。故名虛妄。善男子。若言乳中定有酪者。酪中亦應定有乳性。何因緣故。乳中出酪。酪不出乳。若無因緣。當知是酪本無今有。是故智者。應言乳中非有酪性。非無酪性。善男子。是故如來於是經中。說如是言。一切眾生定有佛性。是名為著。若無佛性。是名虛妄。智者應說。眾生佛性亦有亦無。善男子。四事和合。生於眼識。何等為四。眼。色。明。欲。是眼識性。非眼非色。非明非欲。從和合故。便得出生。如是眼識。本無今有。已有還無。是故當知無有本性。乳中酪性。亦復如是。若有說言水無酪性。故不出酪。是故乳中定有酪性。其義不然。何以故。一切諸法異因異果。亦非一因生一切果。非一切果從一因生。善男子。如是四事生於眼識。不可復說從此四事應生耳識。善男子。離於方便。乳中得酪。酪出生酥。不得如是。須要方便。善男子。智者不可見離方便從乳得酪。謂得生酥。亦應如是離方便得。善男子。是故我於是經中說。因生故法有。因滅故法無。善男子。如鹽性鹹。能令非鹹使鹹。若非鹹物先有鹹性。世人何故更求鹽耶。若先無者。當知先無今有。以餘緣故而得鹹也。若言一切不鹹之物。皆有鹹性。微故不知。由此微性。鹽能令鹹。若本無性。雖復有鹽。不能令鹹。譬如種子自有四大。緣外四大而得增長芽莖枝葉。鹽性亦爾者。是義不然。何以故。不鹹之物。先有鹹性者。鹽亦應有微不鹹性。是鹽若有如是二性。何因緣故。離不鹹物。不可獨用。是故知鹽本無二性。如鹽。一切不鹹之物。亦復如是。若言外四大種。力能增長內四大者。是義不然。何以故。次第說故。不從方便。乳中得酪生酥。乃至一切諸法。皆不如是非方便得。四大亦復如是。若說從外四大。增內四大。不見從內四大。增外四大。如尸利沙果。先無形質。見昴星時。果則出生足長五寸。如是果實。不因於外四大而增。善男子。如我所說十二部經。或隨自意說。或隨他意說。或隨自他意說。云何名為隨自意說。如五百比邱問舍利弗。大德。佛說身因。何者是耶。舍利弗言。諸大德。汝等亦各得正解脫。自應識之。何緣方作如是問耶。有比邱言。大德。我未獲得正解脫時。意謂無明即是身因。作是觀時。得阿羅漢果。復有說言。大德。我未獲得正解脫時。謂愛無明即是身因。作是觀時。得阿羅漢果。或復說言。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飲食五欲。即是身因。爾時五百比邱各各自說己所解已。共往佛所。稽首佛足。右繞三匝。禮拜畢已。卻坐一面。各以如上己所解義。向佛說之。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是諸人。誰是正說。誰不正說。佛告舍利佛言。善哉善哉。一一比邱無非正說。舍利弗言。世尊。佛意云何。佛言。舍利弗。我為欲界眾生說言父母即是身因。如是等經。名隨自意說。云何名為隨他意說。如把吒羅長者來至我所。作如是言。瞿曇。汝知幻不。若知幻者。即大幻人。若不知者。非一切智。我言長者。知幻之人。名幻人耶。長者言。善哉善哉。知幻之人即是幻人。佛言。長者。舍衛國內波斯匿王有旃陀羅。名曰氣噓。汝知不耶。長者答言。瞿曇。我久知之。佛言。汝久知者。可得即是旃陀羅不。長者言。瞿曇我雖知是旃陀羅。然我此身非旃陀羅。佛言長者。汝得是義。知旃陀羅非旃陀羅。我今何故不得知幻而非幻耶。長者。我實知幻。知幻人。知幻果報。知幻技術。我知殺。知殺人。知殺果報。知殺解脫。乃至知邪見。知邪見人。知邪見果報。 知邪見解脫。長者。若說非幻之人。名為幻人。非邪見人。說邪見人。得無量罪。長者言。瞿曇如汝所說。我得大罪。我今所有悉以相上。幸莫令彼波斯匿王知我此事。佛言。長者。是罪因緣。不必失財。乃當因是墮三惡道。是時長者聞惡道名。心生恐怖。白佛言。聖人。我今失意。獲得大罪。聖人今者是一切智。應當了知獲得解脫。我當云何得脫地獄餓鬼畜生。爾時我為說四真諦。長者聞已。得須陀洹果。心生慚愧。向佛懺悔。我本愚癡。佛非幻人而言是幻。我從今日歸依三寶。佛言。善哉善哉。長者。是名隨他意說。云何名為隨自他說。如我所說。如一切世間智者說有。我亦說有。智者說無。我亦說無。世間智人說五欲樂。有無常苦無我可斷。我亦說有。世間智人說五欲樂有常我淨。無有是處。我亦如是說無是處。是名隨自他意說。善男子。如我所說十住菩薩。少見佛性。是名隨他意說。何故名少見。十住菩薩得首楞嚴等三昧三千法門。是故了了自知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見一切眾生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我說十住菩薩少分見佛性。善男子。我常宣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是名隨自意說。一切眾生不斷不滅。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隨自意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煩惱覆故。不能得見。我說如是。汝說亦爾。是名隨自他意說。善男子。如來或時為一法故。說無量法。如經中說一切梵行。因善知識。一切梵行。因雖無量。說善知識。則已攝盡。如我所說一切惡行。邪見為因。一切惡行。因雖無量。若說邪見。則已攝盡。或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信心為因。是菩提因。雖復無量。若說信心。則已攝盡。善男子。如來雖說無量諸法以為佛性。然不離於陰入界也。善男子。如來說法為眾生故。有七種語。一者因語。二者果語。三者因果語。四者喻語。五者不應說語。六者世流布語。七者如意語。云何名因語。現在因中說未來果。如我所說。善男子。汝見眾生樂殺乃至樂行邪見。當知是人即地獄人。善男子。若有眾生不樂殺生乃至邪見。當觀是人即是天人。是名因語。云何果語。現在果中說過去因。如經中說。善男子。如汝所見貧窮眾生。顏貌醜陋。不得自在。當知是人定有破戒妒心。瞋心無慚愧心。若見眾生多財巨富。諸根完具。威德自在。當知是人定有戒施精勤慚愧。無有妒瞋。是名果語。云何因果語。如經中說。善男子。眾生現在六入觸因。是名過去業果。如來亦說名之為業。是業因緣。得未來果。是名因果語。云何喻語。如說師子王者。即喻我身。大象王。大龍王。波利質多羅樹。七寶聚。大海。須彌山。大地大雨。船師。導師。調御丈夫。力士。牛王。婆羅門。沙門。大城。多羅樹。如是喻經。名為喻語。云何不應語。我經中說。天地可合。河不入海。如為波斯匿王說四方山來。如為鹿子母優婆夷說。若娑羅樹能受八戒。則得受於人天之樂。寧說十住菩薩有退轉心。不說如來二種語。寧說須陀洹人隋三惡道。不說十住有退轉心。是名不應語。云何世流布語。如佛所說男女大小去來坐臥。車乘房舍瓶衣眾生。常樂我淨。軍林城邑。幻化合散。是名世流布語。云何如意語。如我訶責毀禁之人。令彼自責。護持禁戒。如我讚歎須陀洹人。令諸凡夫生於善心。讚歎菩薩。為令眾生發菩提心。說三惡道所有苦惱。為令修習諸善法故。說一切燒。唯為一切有為法故。無我亦爾。說諸眾生悉有佛性。為令一切不放逸故。是名如意語。善男子。如來復有隨意語。如來佛性則有二種。一者有。二者無。有者所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十力。四無所畏。三念處。大慈大悲。首楞嚴無量三昧。金剛等無量三昧。方便等無量三昧。五智印等無量三昧。是名為有。無者所謂如來過去諸善不善無記業因果報。煩惱五陰。十二因緣。是名為無。善男子。如有無。善不善。有漏無漏。世間非世間。聖非聖。有為無為。實不實。寂靜非寂靜。諍非諍。界非界。煩惱非煩惱。取非取。受記非受記。有非有。三世非三世。時非時。常無常。我無我。樂無樂。淨無淨。色受想行識非色受想行識。內入非內入。外入非外入。十二因緣非十二因緣。是名如來佛性有無。乃至一闡提佛性有無。亦復如是。善男子。我雖說言一切眾生悉有佛生。眾生不解佛如是等隨自意語。善男子。如是語者。後身菩薩尚不能解。況於二乘其餘菩薩。善男子。我往一時在耆闍崛山。與彌勒菩薩共論世諦。舍利弗等五百聲聞。於是事中。都不識知。何況出世第一義諦。善男子。或有佛性一闡提有。善根人無。或有佛性善根人有。一闡提無。或有佛性二人俱有。或有佛性二人俱無。善男子。我諸弟子若解如是四句義者。不應難言一闡提人定有佛性。定無佛性。若言眾生悉有佛性。是名如來隨自意語。如來如是隨自意語。眾生云何一向作解。善男子。如恆河中有七眾生。一者常沒。二者暫出還沒。三者出已則住。四者出已徧觀四方。五者徧觀已行。六者行已復住。七者水陸俱行。常沒者所謂大魚。受大惡業。身重處深。是故常沒。暫出還沒者。如是大魚受惡業故。身重處淺。暫見光明。因光故暫出。重故還沒。出已則住者。謂坻彌魚。身處淺水。樂見光明。故出已住。徧觀四方者。所謂魚。為求食故。徧觀四方。是故觀方。觀已行者。謂是魚遙見餘物。謂是可食。疾行趣之。故觀已行。行已復住者。是魚趣已。既得可食。即便停住。故行已復住。水陸俱行者。即是龜也。善男子。如是微妙大涅槃河。其中亦有七種眾生。從初常沒。乃至第七或入或出。常沒者。有人間是大涅槃經如來常住。無有變易。常樂我淨。終不畢竟入於涅槃。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闡提人謗方等經作五逆罪。犯四重禁必當得成菩提之道。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等。必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聞是語已。生不信心。即作是念。作是念已。便作是言。是涅槃典。即外道書。非是佛經。是人爾時遠離善友。不聞正法。雖時得聞。不能思惟。雖復思惟不思惟善。不思惟善故。如惡法住。惡法住者。則有六種。一者惡。二者無善。三者汙法。四者增有。五者惱熱。六受惡果。是名為沒。何故名沒。無善心故。常行惡故。不修對治故。是名為沒。惡者。聖人訶責故。心生怖畏故。聖人遠離故。不益眾生故。是名為惡。無善者能生無量惡果報故。常為無明所纏繞故。樂與惡人為等侶故。無有修善諸方便故。其心顛倒。常錯謬故。是名無善。汙法者。常汙身口故。汙淨眾生故。增不善業故。遠離善法故。是名汙法。增有者。如上三人。所行之法。能增地獄畜生餓鬼。不能修習解脫之法。身口意業不厭諸有。是名增有。惱熱者。是人具行如上四事。能令身心二事煩惱。遠離寂靜。則名為熱。受地獄報。故名為熱。燒諸眾生。故名為熱。燒諸善法。故名為熱。善男子。信心清涼。是人不具。是故名熱。受惡果者。是人具足行上五事。死墮地獄餓鬼畜生。善男子。有三惡事。復名惡果。一者煩惱惡。二者業惡。三者報惡。是名受惡果報。善男子。是人具足如上六事。能斷善根。作五逆罪。能犯四重。能謗三寶。用眾僧物。能作種種非法之事。是因緣故。沈沒在於阿鼻地獄。所受身形縱廣八萬四千由延。是人身口心業重故。不能得出。何以故。其心不能生善法故。雖有無量諸佛出世。不聞不見。故名常沒。如恆河中大魚。善男子。我雖復說一闡提等名為常沒。復有常沒非一闡提。何者是耶。如人為有。修施戒善。是名常沒。善男子。有四善事。獲得惡果。何等為四。一者為勝他故。讀誦經典。二者為利養故。受持禁戒。三者為他屬故。而行布施。四者為於非想非非想處故。繫念思惟。是四善事。得惡果報。若人修集如是四事。是名沒已還出。出已還沒。何故名沒。樂三有故。何故名出。以見明故。明者即是聞戒施定。何故還沒。增長邪見。生憍慢故。是故我於經中說偈。 若有眾生樂諸有 為有造作善惡葉 是人迷失涅槃道 是名暫出還復沒 行於黑闇生死海 雖得解脫雜煩惱 是人還受惡果報 是名暫出還復沒 善男子。如彼大魚。因見光故。暫得出水。其身重故。還復沈沒。如上二人。亦復如是。善男子。或復有人樂著三有。是名為沒。得聞如是大涅槃經。生於信心。是名為出。何因緣故。名之為出。聞是經已。遠離惡法。修習善法。是名為出。是人雖信。亦不具足。何因緣故。信不具足。是人雖信大般涅槃常樂我淨。言如來身無常無我無樂無淨。如來則有二種涅槃。一者有為。二者無為。有為涅槃。無常樂我淨。無為涅槃。有常樂我淨。雖信佛性是眾生有。不必一切皆悉有之。是故名為信不具足。善男子。信有二種。一者信。二者求。如是之人。雖復有信。不能推求。是故名為信不具足。信復有二。一從聞生。二從思生。是人信心從聞而生。不從思生。是故名為信不具足。復有二種。一信有道。二信得者。是人信心唯信有道。都不信有得道之人。是故名為信不具足。復有二種。一者信正。二者信邪。言有因果。有佛法僧。是名信正。言無因果。三寶性異。信諸邪語富蘭那等。是名信邪。是人雖信佛法僧寶。不信三寶同一性相。雖信因果。不信得者。是故名為信不具足。是人成就不具足信。所受禁戒。亦不具足。何因緣故名不具足。因不具故。所得禁戒。亦不具足。復何因緣。名不具足。戒有二種。一威儀戒。二從戒戒。是人雖具威儀等戒。不具從戒戒。是故名為戒不具足。復有二種。一者作戒。二者無作戒。是人雖具作戒。不具無作戒。是故名為戒不具足。復有二種。一從身口得於正命。二從身口不得正命。是人雖從身口不得正命。是故名為戒不具足。復有二種。一者求戒。二者捨戒。是人雖具求有之戒。不得捨戒。是故名為戒不具足。復有二種。一者隨有。二者隨道。是人雖具有隨之戒。不具隨道。是故名為戒不具足。復有二種。一者善戒。二者惡戒。身口意善。是名善戒。牛戒狗戒。是名惡戒。是人深信是二種戒。俱有善果。是故名為戒不具足。是人不具信戒二事。所修多聞亦不具足。云何名為聞不具足。如來所說十二部經。唯信六部。不信六部。是故名為聞不具足。雖復受持是六部經。不能讀誦為他解說。無所利益是故名為聞不具足。又復受是六部經已。為論議故。為勝他故。為利養故。為諸有故。持讀誦說。是故名為聞不具足。善男子。我於經中說聞具足。云何具足。若有比邱身口意善。先能供養和尚諸師有德之人。是諸師等。於是人所。生愛念心。以是因緣教授經法。是人至心受持誦習。持誦習已。獲得智慧。得智慧已。能善思惟。如法而住。善思惟已。則得正義。得正義已。身心寂靜。身心寂已。則生喜心。喜心因緣。心則得定。因得定故。得正知見。正知見已。於諸有中。心生厭悔。悔諸有故。能得解脫。是人無有如是等事。是故名為聞不具足。是人不具如是三事。施亦不具。施有二種。一者財施。二者法施。是人雖復行於財施。為求有故。雖行法施。亦不具足。何以故。祕不盡說。畏他勝故。是故名為施不具足。財法二施各有二種。一者聖。二者非聖。聖者施已。不求果報。非聖施已。求於果報。聖者法施。為增長法。非聖法施。為增諸有。如是之人。為增財故而行財施。為增有故而行法施。是故名為施不具足。復次是人受六部經。見受法者而供給之。不受法者。則不供給。是故名為施不具足。是人不具如上四事。所修智慧亦不具足。智慧之性。性能分別。是人不能分別如來是常無常。如來於此涅槃經中。說言如來即是解脫。解脫即是如來。如來即是涅槃。涅槃即是解脫。於是義中。不能分別。梵行即是如來。如來即是慈悲喜捨。慈悲喜捨即是解脫。解脫即是涅槃。涅槃即是慈悲喜捨。於是義中。不能分別。是故名為智不具足。復次不能分別佛性即是如來。如來即是一切不共之法。不共之法。即是解脫。解脫即是涅槃。涅槃即是不共之法。於是義中。不能分別。是故為智不具足。復次不能分別四諦苦集滅道。不能分別四真諦故。不知聖行。不知聖行故。不知如來。不知如來故。不知解脫。不知解脫故。不知涅槃。是故名為智不具足。是人不具如是五事。有二種。一增善法。二增惡法。云何名為增長惡法。是人不見己不具足。自言具足而生著心。於同行中。自謂為勝。是故親近同己惡友。既親近已。復得更聞不具足法。聞已心喜。其心染著。起於憍慢。多行放逸。因放逸故。親近在家。亦樂聞說在家之事。遠離清淨出家之法。以是因緣。增長惡法。增惡法故。身口意等起不淨業。三業不淨故。增長地獄畜生餓鬼。是名暫出還沒。暫出還沒者。我佛法中其誰是耶。謂提婆達多。瞿伽離比邱。惋手比邱。善星比邱。坻舍比邱。滿宿比邱。慈地比邱尼。曠野比邱尼。方比邱尼。慢比邱尼淨潔長者。求有優婆塞。捨勒釋種象長者。名稱優婆夷。光明優婆夷。難陀優婆夷。軍優婆夷。鈴優婆夷。如是等人。名為暫出還沒。譬如大魚。見明故出。身重故沒。第二之人。深自知見。行不具足。不具足故。求近善友。近善友故。樂諮未聞。聞已樂受。受已樂善思惟。善思惟已。能如法住。如法住故。增長善法。增善法故。終不復沒。是名為住。我佛法中其誰是耶。謂舍利弗。大目犍連。阿若憍陳如等五比邱。耶舍等五比邱。阿樓陀。童子迦葉。摩訶迦葉。十力迦葉。瘦瞿曇彌比邱尼。波羅華比邱尼。勝比邱尼。實義比邱尼。意比邱尼。跋陀比邱尼。淨比邱尼。不退轉比邱尼。頻婆娑羅王。郁伽長者。須達多長者。釋摩男。貧須達多。鼠狼長者子。名稱長者。具足長者。師子將軍。優婆離長者。刁長者。無畏優婆夷。善住優婆夷。愛法優婆夷。勇健優婆夷。天得優婆夷。善生優婆夷。具身優婆夷。牛得優婆夷。曠野優婆夷。摩訶斯那優婆夷。如是等比邱。比邱尼。優婆塞。優婆夷。得名為住。云何為住。常樂睹見善光明故。以是因緣。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如是等人。終不造惡。是名為住。如坻彌魚。樂見光明。不沈不沒。如是等眾亦復如是。是故我於經中說偈。 若人善能分別義 至心求於沙門果 若能訶責一切有 是人名為如法住 若能供養無量佛 則能無量世修道 若受世樂不放逸 是人名為如法住 親近善友聽正法 內善思惟如法住 樂見光明修習道 獲得解脫安隱住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二 迴向文 普為出資讀誦受持輾轉流通者及法界無量罪苦眾生迴向: 同消無量煩惱障 同消無量果報障 同消無量諸業障 同消無量諸災障 同消無量諸病障 同得平安增福慧 同植無上菩提因 本經是依上海市佛教協會1990年出版,由上龍華古寺根覺老法師恭書︽南本大般涅槃經︾版本恭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