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陀羅尼集經卷第

天竺三藏阿地瞿多
輸入者 徐麗玉
      一校者 譚海云
      二校者 夏桂蘭
      改稿者 王 麗

佛說諸佛陀羅尼都會道場印品

如是我聞一時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阿羅漢眾及諸菩薩摩訶薩。并諸金剛及諸眷屬天龍八部六師外道非人等。共會演說陀羅尼三昧神咒印壇等祕密法藏利益一切
爾時中有菩薩。名觀世音菩薩。并諸眷屬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五體投地。頂禮足已。卻坐面而白佛言。世尊諸佛慈悲方便。對諸聖眾。說是總三昧神咒印壇等祕密法藏。從昔過去及現世。十方一切恒沙等。皆因此法。得成聖果。是諸徒眾深心樂著未曾有。便於會中各說法咒而助護念我等聞是歡喜。又有都會道場法壇。功德成就度脫一切眾生等速得成佛沙門婆羅門優婆塞優婆夷男子女人等。雖心愛樂受持一切諸佛菩薩等說陀羅尼神咒印。皆未曾都會壇。亦未能了祕密法顯名字而得成。恐有輒作法印等者。懼諸煩惱侵擾身心如是人等不會意輕而妄作。致使魔動念。散亂無效。是故沙門婆羅門天人等。令洞達一切諸佛圓具罣礙故。大眾聞已實稱非妄。善哉善哉速為說。而說偈言。

一一諸佛樂著
廣引祕密藏 善說方便
勸道諸眾生 慈悲自護
聞是陀羅尼 一切皆歸伏
或有都法壇 共一切
佛法印可 疑惑

爾時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金剛眷屬天龍八部藥叉鬼等。聞佛說微妙偈已。皆大歡喜無疑決定成信。
爾時觀世音菩薩。承佛威神告大眾言。沙門婆羅門男子女人等。欲請祕密法藏要決。意欲成就及諸國王決定欲求懺悔一切罪。願樂見聞道場事者。皆須預近春時三月。秋時三月。冬時三月。是上月也。就中起春三月一日。若秋九月一日。冬月月一日如是最好第一上日。皆取上旬為始。乃至七日七夜事總了。作意成辦事。先須預訪一清淨所寬大院宇及有精麗大舍之處。乃至寺舍佛堂之所。乃於露地作之亦得。定知處已。至其白月一日平旦。阿闍梨與諸弟子湯洗浴淨衣香華至其所。阿闍梨跋折羅當問彼諸弟子言。汝等必能決定。受我諸佛等說祕密法藏不生疑惑不。徒眾答言。我等佛法中。決定誠信不生疑惑如是三問三答)徒眾答已。然後阿闍梨手印香鑪及水等。用頭印印其三七遍。而把香鑪燒香。仰啟一切諸佛般若菩薩金剛天等。及與一切冥聖業道。今此地者是我之地。今欲立七日七夜都道場法壇之會。供養一切十方世界恒沙等。一切般若波羅蜜多一切大地菩薩金剛天等。仰請諸佛領諸徒眾決定一切祕密法藏不可思議大法門故。取諸成。今欲作護身結界供養法事。在此內東西南北四維下。所有一切惡神鬼等。皆出去我結界之所七里之外。若善神鬼我佛法中有利益者。隨意而住。作此語已。
次用前水右遶。遍灑道場之地。次即作前軍茶利一度結界。其結界印咒。如軍茶利部中所說更無別法。當結界時。任阿闍梨心。摽近寬窄為界。其法壇量。若為帝十肘。受法壇方十六二肘等。若懺悔壇及治病壇皆作水壇。四肘以下一肘以上悉得通用。其肘長短。隨其咒師臂肘長短以為量數。其地皆須方面齊等。若作水壇。亦不須擇日月時節。其地隨得。淨處即作。平地面。即須香泥塗其地上。即成壇法。仍須四角豎摽為記。若大壇。如前結界四角豎摽。摽記已竟。喚人掘地出其惡土。若地掘去磔。若得次地掘出一肘。若得下地三肘。悉除其中骨髮炭灰瓦礫礓石樹根草木等惡物。諸惡物到好實地。然後將好土來。發底一度以水抪一度。著土。即用杵築築令平滿。必須堅鞭。若得基高最為第一次第二日於晨朝時。阿闍梨及諸弟子湯洗浴淨衣。四五弟子阿闍梨入道場中。用力驅使莊嚴道場。其外威儀四門四角皆須威嚴。門別各著一雙王。又右廂懸王幡。門四口懸雜綵幡三十六口。門別如是。其幡新好長八尺者。四角各懸王幡。懸雜綵幡。門別四口(其幡竿亦准此)若在舍中唯開前後二門。前門兩邊著王像。一雙相對。後門兩邊亦著一雙相對(皆新好者)其道場右兩相。各豎四橛。繩子圍遶。繩圍之內以香泥塗為淨界。其中擬著一切供養
阿闍梨更作一度軍茶利法結界畢已。即作種種香泥一瓮。用柳枝攪。以誦般若心咒咒曰。
跢姪他(一)揭(去音下同)帝揭帝(二)波羅揭帝(一)波僧揭帝(四)菩提(五)莎訶(六)。
咒遍數。若為國王誦之滿足一百八遍。若為三品以上誦之五十六遍。若為四品五品誦七七遍。若為六品七品誦五七遍。若為八品下及百姓誦三七遍。一切壇法皆如是咒。咒泥既竟用泥塗地。塗地之隨日摩之。塗地已竟。更作一度軍荼利結界如前。次第三日晨朝。洗浴以淨糞。取其糞莫令著地。將淨器承取。以湯和。咒如前已。遍地塗之。次將一繩子。量取肘數長短干。臨時看院寬窄為度。數結記定。於道場四方挽之。下以白粉點之為記。阿闍梨先從東北角至西南角。挽繩定之。離柱四指下點為記。次從東南角至西北角。挽繩定之。離柱四指下點為記。正當中央繩相交處。又下點竟。各當點處穿小孔。深磔許。其中擬埋七寶五穀。其七寶者。一金二銀三真珠四珊瑚五虎珀六水精琉璃是名七寶。其五穀大麥二小麥三稻穀四豆五胡麻是名五穀。其寶等碎五穀相和。以絹片裹。用五色頭。將埋五孔之中。而於地外出其線頭。長五指許。此寶物一下以後永不得出。從此而起金繩界地七寶合成。諸佛居上演說大乘轉法輪處。即以此地將作佛堂最為第一。凡人居上利益次更結界。其結界法把折囉(唐翻金剛杵也)依軍茶利法用結界三迴。右行於其壇外。更作辟除毘那夜迦誦咒如是次第四方下總結界竟到夜著燈。
次第四日晨朝結界上說。即以湯和泥。同前咒已。遣弟子等用手地。從東北角起首。向右逐日地。莫逆左摩。如是次第轉摩遍地至東北角。於道場中。弟子行動物以上布置法用。皆隨逐日向右行之。不得逆日向左而行。其道場地縱廣等而開四門。四角豎椽。其椽深埋。四椽上頭四面各別橫著一椽。其椽悉須粗大一類。四面精細修削令方。豎者批上頭橫者鑿孔。各相串釧。四方端直長短臨時。看其道場闊狹小。不可預定且約略准(以粗竹替椽等亦得)於其木上總纏綵帛。雜色間錯。次取大幡。於上縱橫八道蓋之。東西南北四維相交。是名上方莊嚴之法。其大幡上東懸一雙碧色幡子。南懸一雙緋色幡子。西懸一雙白色幡子。北懸一雙深青幡子。中懸四口黃色幡子。皆各綴大幡上懸(為知五方所之氣)次於四面各大幡而作闌額。次於上。四面皆著金銅泡花。及金銀器寶鏡等物。隔隔皆然。并飾四柱亦復如是次第莊嚴。次延繩子四面圍遶繫著柱上。而其繩上懸雜綵幡。寶鈴帶及諸寶珮間錯莊嚴。次於四面盤遶真珠。次著網種種嚴飾。嚴飾已竟。次於道場西門。如南去二尺許地。穿作方坑四面等。各長二尺深亦二尺。其坑當中留一土心。其土心上。以湯和淨糞泥作蓮華座。必須加意精細撩理。
又以紫綵而作一蓋。亦用緋綵而作一蓋。其二蓋骨屈竹而作。各長九尺幹。擬執將行從。覆阿闍梨入壇弟子。來去入作威儀用。於其道場次東北地。去二三尺。更作四肘水壇位。
道場外向西南地中庭亦得。又更別立四肘白壇。其壇四角豎四幡竿。竿上懸幡。填築竿孔。清淨掃拭。更作一遍結界法。辟靜道場。然燈燭燒種種香次第五日阿闍梨將二弟子晨朝洗浴淨衣。令一弟子捉一銀缽宬水泥。令一弟子捉一金缽宬香粉水。及把條小細繩子。隨阿闍梨入道場。到道場阿闍梨行道一遍讚歎作禮。遣捉香泥弟子入壇。從東北角以手地。如前摩法。如待泥處湆湆然然乾次。阿闍梨與捉粉水弟子入道場。取繩量肘知其長短。從檀東北角向東南角。急挽定已各點為記。次移向西南亦點為記。次移西北亦點為記。以繩染粉。遣一弟子把繩子頭。跪坐於壇東北角地。以繩子頭著壇正角先點之處。著地急挽。阿闍梨把繩一頭。向東南角。著壇正角先點之處。一時共相急挽。遣一弟子捻繩中央絣著地上。次東北角弟子起。向西南角坐。准前絣之。次東南角阿闍梨起。向西北角坐。准前絣之。次西南角弟子起。向東北角坐。准前絣之次於絣繩內離一肘地。更依前點。如是四角皆點記已。即於粉中染繩絣之。法用如前次取八肘繩子中屈。當壇外方先下點處。又屈一肘繩子正中。更以二肘繩。從壇一方中央點量。中點右更點兩處。次其一方門壁。去壇強五指許。次更屈門壁。向右邊五指許作。次其壇門右兩畔。寬五指作。次其外邊端直絣著。一方既爾三方亦然。
次作中院。外繩四肘。其外內與其中院外繩兩間。開一肘道其中院門者。四方壁與向右邊。總作三指闊。其外邊繩子直拼法如前說。其中四方。各離外內繩各一肘地。更絣粉繩。其壇心作二肘院。莫作門成次第六日阿闍梨五色線。隨其受法人數多少。為結咒索。用觀世音菩薩心咒咒之。即說咒曰。
唵(一)阿彌哩(二合)都知(二合)皤(去音)婆(二)抪(三)。
當用此咒一咒一結。如是滿結五四結。作咒索已。次將絹片。七寶五穀一處。共裹。以五色線牢繫其頭。亦准人數。其日西時。阿闍梨與諸應入壇弟子等。總洗浴竟淨衣。令弟子作行列坐於道場外。如近西邊次阿闍梨與諸弟子結界護身法事。至日沒後。阿闍梨入道場中。請般若菩薩金剛諸天等。入壇置。佛座心。觀世音等於北方座金剛藏等於方座。而以種種妙香華五盤飲食。然十六燈。而作供養法事已竟次阿闍梨出道場。迎引弟子等。至於道場。近西門首行列而立。少分行香供養禮拜作法事已次阿闍梨一一更與作護身印。誦咒印於一一弟子身上。如前。然後遣就席上跪坐各面向東。阿闍梨把。芥子。咒打一一弟子面心等三遍。然後用觀世音菩薩印咒。更作護身法事如前次阿闍梨胡跪。具問最長弟子。汝等得受此不。其弟子等答云。如是等法。具問答已次阿闍梨水器。抪於一一弟子上。復以右手案於一一弟子胸上。口誦觀世音菩薩心咒。與持訖次以咒索。繫於一一弟子左臂。次阿闍梨引諸弟子退位而下自東階而於西階下。跪地而坐次阿闍梨即以娑羅樹水。次第與灑一一弟子前。右遶三匝。次用炬火右遶三匝。亦如前法。次與柳枝次與雜華。皆准前法。右遶授與諸弟子等。其弟子等受柳枝已。卻縮跪坐嚼楊枝頭。然後向前投其柳枝阿闍梨一一看其柳枝墮處。若其柳枝嚼頭向身即為吉。若向南者即為不吉。若其嚼頭向餘方者即平平。如是次第試驗遍已。然後次第水灌掌。及與飲之。人各三飲。一一弟子灌掌遍竟次阿闍梨跋折羅。印水自飲。作法事已。引諸弟子昇於道場。從西階上於道場側行列而坐。與作一遍行香事訖。次阿闍梨語諸弟子。汝等臥去。夢相明朝向我各具說之。各各用心不得造次向他漏泄。是語已次阿闍梨弟子等。從東階下各散歸房次阿闍梨入道場內。啟菩薩金剛等云。是諸弟子入壇來。各各取證。我弟子某甲與作法用總遍問竟。諸弟子等明日欲來入壇供養願佛般若菩薩金剛諸天等。今夜大悲境界徒眾弟子某甲明日普請一切三寶及諸眷屬。廣為供養。願大慈悲明日皆赴。供養證明事(如是三說)然後發遣壇內諸佛菩薩金剛隨緣旦散次阿闍梨向壇北邊。著火爐已誦觀世音心咒。咒芥子一咒一燒於火爐中。一百八遍。令諸弟子滅罪除障。次阿闍梨與曾入壇弟子二三人等。於一夜中以五色粉。敷置壇內莊嚴其地。其法用者先從內布。以白色粉。次黃色粉。次赤色粉。次青色粉。次黑色粉。四面布訖即至外院。從東北角右迴作之。布五色粉亦如前法。四面布訖。以帝殊羅施之為座主。當心敷花座座主即是釋迦如來頂上化佛號佛頂佛。其不以佛頂為主。隨意所念諸佛菩薩替位亦得。除其座主以外諸佛菩薩等。皆在本位而受供養。自非諸佛般若面等菩薩相替。餘皆不得而作都會法壇之主餘有療病諸水壇等。及經宿懺悔壇者。隨其所應。以當部中菩薩等而為座主供養者種種皆好。座主位已次於內院東面當中。安般波羅蜜多(一)次右邊安釋迦牟尼佛座次左邊安一切佛心(三)次於北面正當門中。安大勢至菩薩(四)次右邊安觀世音母(五)次左邊安觀世音菩薩(六)次於南面正當門中。安金剛(七)次右邊安摩麽雞(是名金剛母八)次左邊安摩帝那(名金剛使者九)次於西面院門南。安普賢菩薩(十)次院門北。安彌勒菩薩一)次院東北角。安阿舍尼二)次東南角。安折囉蘇皤(二合)悉地(二合)三)西南角。安折囉健茶。西北角安火神座。次外院東面北頭第一。先安曼殊室利菩薩四)以次南。安十方一切五)次安栴檀德十六)次安阿閦佛七)當院門中。安阿彌陀佛八)次安相德佛九)次安虛空藏菩薩十)次安烏瑟一)次安十方一切佛頂二)當院北面從東向西第一。先陀羅尼藏三)次安地藏菩薩四)次安觀世音五)次安不空罥索十六)次安一瑳三跋底伽七)當院門中。安隨心觀世音八)次安摩訶室唎耶九)次安六臂觀世音(三十)次安毘俱知觀世音菩薩(三一)當院南面從東第一。安烏摳(唐云不淨金剛二)次安折囉吒訶娑(三三)次安折囉母瑟知(名金剛兒三四)次安折囉央俱施金剛小女三五)次當院門。安蘇摩(三十六)次安折囉商迦金剛天女七)次安迦你俱嚧陀(三八)次安隨心金剛(三九)次安折囉蜜哩多軍茶利(四十)當院西面門南。安烏摩毘摩(四一)次(四二)次安一切(四三)次其門北。安摩醯首羅(四四)次安母鬱(二合)陀吒佉(此是正位五)次安毘齯唎知(四十六)當院東北角。安婆毘伽(四七)東南角。安母鬱(二合)陀吒迦(此是攝位四八)西南角。安尼俱嚧陀(此是攝位四九)西北角。安折囉室哩(二合)尼(五十)至次外院東面北頭第一。安毘那夜迦(五一)次安毘陀耶(二合)陀囉(五二)次安首陀會天(五三)次安賴吒(五四)劑院門北。安帝釋弟子(五五)劑院門南。安帝釋天(五十六)次南。安月天(五七)次安摩天(五八)次安星天(五九)次佛使(六十)當院北面東頭第一。安伊沙那鬼王(六一)次安婆羅醯鬼(六二)次安文荼(六三)次安藍毘迦(六四)劑院門東。安折囉健茶(六五)劑院門西。安毘沙門(六十六)次西。安俱毘囉藥叉(六七)次安旃達波羅婆菩薩(六八)次安摩尼跋陀(六九)次安斯馱遏他(七十)當院南面東頭第一。安火天(七一)次安毘藍婆咒馱(七二)次那羅延(七三)次安彌嚧尸佉囉(七四)劑院門東。安毘樓茶迦(七五)劑院門西。安琰摩壇茶(七十六)次西。安琰摩弟子(七七)次安緊那羅(七八)次安毘舍遮(七九)次安囉剎娑王(八十)當院西面門第一。安難陀龍王(八一)次安日天(八二)次安摩唎支(八三)次安素囉王(八四)次安閻羅(八五)劑院門北。安難陀龍王(八十六)次安地天(八七)次安毘樓博叉(八八)次安乾闥婆(八九)次安風天(九十)當院東北角安枳唎枳唎俱嚧陀(九一)東南角。安折囉拪那(九二)西南角。安婆榆鞞伽(九三)西北角。安折囉尸佉羅(九四)
如前所說三重院中。各除四角攝位以外。次第各別作蓮花座。略說二肘壇法竟其十六肘如圖中說。座數多少位隔寬窄。隨其施主供具多少加減而作。是名下方莊嚴之法。次於火爐中以赤白粉塗飾蓮花。次於壇東北可四尺地。作四肘壇。上純用赤色粉為界道并作蓮華座。次於中庭灌頂壇上。唯以白粉一色界。道作蓮華座種種置。諸位地竟。阿闍梨起立西前。看於壇內諸坐分位。何者是好何者不好。何者周匝何不周匝。子細撿挍。不周匝處更報理。更作一遍結界法。把跋折羅種種結護。略供養竟。留曾入壇弟子護。莫令餘人輒入道場。說第六日莊嚴法竟。次第日朝阿闍梨湯洗浴淨衣。以三尺黃裹自頭頂。然後以四尺緋遶額頭。為頭戴天冠之法。次以前結五色咒索。繫自右臂手腕下已。即作護身咒印。印身上道場。次把折囉。即作金剛軍茶利等大身印咒。三迴右於壇外邊種種作法。次更作觀世音印。并誦觀世音咒。結十方界。次取金銀瓶盥。一一各滿盛水已。一一盥中。著少五穀腦香。及前絹裹七寶物竟。即以柳枝竹枝梨枝柏枝各并葉。塞諸盥瓶口。仍露七寶裹線頭出。擬灌頂一一弟子承著此寶。於其一一水罐塞中。各著顆好石榴一一水罐塞上。各以生絹三尺繫其枝葉。次取四寶盤。二金盤中盛滿水。二銀盤中盛滿雜花。次以種種寶華果樹。一一插趺。豎安上。次取十條五色寶燭。安銅檠上。行列堂門繩圍之內次具食盤於銅盤上。一一盤中。各具盛著種種果食妙果子。蜜葡萄沙糖蘇蜜乳粥等。次具燈盞一一著油各各然燈。次具金銀疊合娑羅銅缽。盛以酥蜜香油雜華。并其咒索芥子胡麻人稻穀華八功德水。隨其所應皆悉嚴備。兼銅香鑪并寶子具。中央四門各各一具。次具六食盤。薄餅頭等餅種種具備。各十枚總細切碎。以和乳粥雜果子等。總相和盛於一盤中擬燒供養。次以蘇蜜乳酪清油。各盛器中。次具蜜漿一升於銅缽中。兼著銀杓。次具熟五穀豆青稞大麥穀大豆等。筐器中盛并著一杓於堂前。次添二銅澡罐。一擬淨用一擬污用。次具穀柴松明炭等。所有入道場用者。皆悉嚴整置堂外兩相繩內。次阿闍梨一一細看周匝以不。皆以手度於繩內。外灌華香功德水列在門西。蠟燭食盤燈柴炭等列在門東。次清樂兩部。長笛簫笙篳篥琵琶擊竹箜篌方響箏葉銅鈸等各具兩事。當道場門東西兩邊相對列坐。又遣二弟子入道場內。近西壁下而敷氈褥。如是辦竟。次阿闍梨於門東西。更作法持令定。莫令一人輒在其處撩亂位坐次阿闍梨遣諸徒眾湯洒浴淨衣。各向道場中庭列坐。至日西時。阿闍梨發從堂外。手把香鑪入道場中。右遶一匝行道已竟三禮。然後放香鑪著。出手取一金水罐。至壇西門胡跪至心。誦觀世音菩薩一百八遍。若請諸佛座主者。隨其當部各誦本咒一百八遍入壇放著座主位上。續後弟子一一罐與阿闍梨。次於內院四角東面心。各著一罐。又於外院四角各著一罐。又更外院東南北門各著一罐。其壇西門右兩邊各著一罐。其西門罐於雜枝上盤五色線。斟酌圍遶道場一匝。以度量已。即引其線遶於道場圍之一匝。次將內院座主位上當於四角各著樹。四門當中各著樹。次著雜綵花果樹等座別樹。次將五色寶燭。當於內院座主位前。三寶燭。當於外院四面正中尊者位上。各著一燭。外院四角各著一燭。次著燈火。先於內院四角。夾座主位安四盞燈。餘座各別著四盞燈。次著種種香華盤等。次著食盤。先於內院座主位前著四盤食。其餘座前各著一盤。次著施。其諸佛位及般若位。皆各著金及上錦綺羅等之物。諸菩薩前皆各著銀及雜綾綵物等。諸金剛前。各著銅錢縵綵帛等。諸天等前皆各著錢一色之物(其寶物等任施主意施之多少)散道場日。其前物充作佛用。般若前物寫般若經及諸經等。諸菩薩物作菩薩用。其金剛物及天等物阿闍梨。仍如法用。其頭冠絹及二傘蓋并繫水罐絹。亦阿闍梨用。次嚴大香鑪。先於內院座主位前著一香鑪。以次外院當四門處著一香鑪。更於外院當四門處各一香鑪。次於西門近水罐邊大香鑪。擬阿闍梨把擎來去作法事用。鑪別各燒種種妙香皆令發煙。次於火鑪邊著水罐。亦著食盤及燈各一。次阿闍梨四門立更子細看。必使周匝撿挍已。阿闍梨手把香鑪從壇外邊。右遶一匝行道已竟即放香鑪於本處著。次取西水罐之上五色線頭。捉一頭已引之右轉。遶壇外邊道場竿上。還到西門一匝繫之。次一弟子壇西外。為阿闍梨敷於氈褥。其座去壇門三尺許。前擬行列一切供具花等物。次阿闍梨把香鑪擎作梵讚唄。出迎香華供養之具。弟子輿供養水等器。從阿闍梨阿闍梨手執香鑪引入道場右遶一匝。壇西外放著座前次第行列。一一香華供具蘇蜜乳酪并胡麻人。及諸餘食柴炭松明。如是等物近火爐側皆敷置竟。又以二蓋倚道場側。紫蓋在北緋蓋在南。又於道場東北外側白壇之上。著五盤食并五盞燈。種種安竟。次阿闍梨出道場外。門右相二王前。各著香鑪燈及食盤各著一事。次下堂階到於中庭白壇之上。著燈四盞飲食四盤。次著宣臺床子各一。是則眾人灌頂壇位。次以音樂次第行列。道場外兩相而坐。次阿闍梨更作一遍撿挍周匝。既撿挍竟即入道場。於壇西門胡跪而坐。手把香鑪又更啟白。供養讚歎一遍聲絕。外諸樂一時動作(散花佛曲終即止)。次阿闍梨取盤內華著中。令少津液。即以此華安自掌中。作請佛印。先請內院座主誦咒七遍去來法如前所說。請來即作座之印誦咒七遍。亦如前說。置座已。即放其手掌中之華。次於內院東行。一一次第作印奉請。各誦本咒七遍去來。及座之法。具上說座之法。次請北行准上之次請南行。亦准上法。次請西行。亦准上法。次至外院。先從東一一作印。各誦本咒七遍來去。具本法。作座印亦上法。次請北行。亦准上法。次請南行。亦准上法。次請西行。亦准上法。次至大外院。先從東一一作印。各誦本咒七遍來去。皆作置如前。次請北行。亦准上次請南行。亦准上次請西行。亦准上法皆作置如前。其當部無印咒者。若請諸佛即用一切諸佛法。若請諸菩薩通用一切菩薩法。若請金剛亦用一切金剛法。若請諸天亦用一切諸天法。若請一切鬼神等亦用一切鬼神法。一一次第奉請竟。次作三摩耶結界法。法如是。以無名指小指。相叉在掌中。豎以二中指。斜申頭相拄。以二頭指屈捻中指上節背。以大指附捻頭指根本文。咒曰。
唵(一)折囉(二合二)商迦禮(三)三摩羅(四)三摩焰(五)盤陀盤陀(六)莎訶(七)。
作此誦咒七遍。以印右轉乃至三匝名大結界。安慰坐定。次取末香散於壇內諸佛菩薩金剛等上。次作散華一遍。次禮三拜行道三匝。以次令動外諸樂。(作阿彌陀佛曲曲終即止)次阿闍梨把香鑪出。領六弟子一一弟子一事。一人水。人共輿煮熟五穀一人擎食盤。一人擎蜜水盞。一人把炬火。隨阿闍梨從後行之。普皆一切陪從并及鬼神等。乃至周遍一切餓鬼之類。悉令滿足四方下總散施已。次阿闍梨洗手漱口。入道場中三禮拜已。更作讚唄作法事竟。外動作觀世音曲曲終止)次阿闍梨折囉。喚弟子至堂前立。一人擎蠟燭。一人捉香鑪。一人擎華盤。一人香盤一人執巾。是五人等引阿闍梨在前而行。其阿闍梨在後而出。隨五人後。又令五人一人把澡罐。一人三衣一人芥子盤。一人擎末香盤一人擎安悉香盤。次後音樂各皆前後次第作行。從阿闍梨阿闍梨折囉。仍數輪轉折囉。行作梵讚唄。往迎受法徒眾等。時彼徒眾等見阿闍梨來。起立作行阿闍梨到已。香鑪迴引。於前立住。燭及花音樂。皆各在於彼門兩相行立次阿闍梨進到門側。其把澡罐及芥子三衣人。如是三人逐阿闍梨莫令相離。次阿闍梨佛教。宣示徒眾而告眾言。汝等皆願見學如是祕密不(徒眾答云願樂見學)次阿闍梨取澡罐水。右手著。誦軍荼利心咒咒其水已。一一抪打徒眾頭頂。次用芥子咒打徒眾。亦上法。如是一一次第打已。次阿闍梨作梵讚。引諸徒眾。令其徒眾音樂後行。遣其音樂動聲不絕。其徒眾等各各心口思惟善事。向道場處。近堂階下西南角立。定心跪坐令動音(曲終即止)次阿闍梨芥子。誦菩薩咒。咒七遍已三迴打於一一上。次作護身印。印於一一弟子身上。為作護身。印身之法如軍荼利法中所說。次以澡罐水。與其一一弟子。洗手淨漱口已。道場階上正當門處。預敷氈席。准擬令音樂者坐。次阿闍梨徒眾等。昇西階行立席上。即作三禮。皆與懺悔過現未來三業之罪。乃至絲毫不得覆藏。悉須發露令諸音樂在階下行(曲終即止)。次阿闍梨道場。令其弟子取淨氈席敷於堂內。放著香華蠟燭等器。其澡罐等且不須放。隨後擎供養作禮。仰啟讚歎諸佛萬行功德事。而讚頌曰。

南無佛智慧精進 那羅延骨鎖
般若波羅蜜多 八萬四千法門
萬行功德根本 大慈悲父常普為
一切六道眾生

作讚行道一匝已。三禮卻縮出道場門。外音樂一時俱動(曲終即止)。次阿闍梨更與徒眾護身法。以芥子各打一遍。又作身印降伏魔。次以操罐水。一一咒打諸弟子心。人各一遍。次作手印一一印之。次以一一灑身。次以香鑪熏令淨。次用折囉一一印頂。次更與水洗手漱口竟(止樂)次阿闍梨喚其徒眾。從年長者一一令就門邊席上禮拜跪坐。次阿闍梨將用黃絹。以次與縵大弟子眼。取弟子手。與作觀世音菩薩三昧印。印著花已。阿闍梨弟子頭。道場。壇西前面向壇立。阿闍梨在門北立。弟子在門南立。次阿闍梨觀世音三昧咒咒曰。
唵(一)般母波婆(去音)夜(二)莎訶(三)。
誦之七遍。教令弟子。散手中花任向壇內。華著等蓮花座已。放眼去絹。令見位地禮三拜已。阿闍梨語。汝散花。著某般若菩薩金剛某天等位。隨其所著。好記莫忘。散花竟者。在道場內門南。跪坐。待後弟子到來。即令卻行而出坐於西邊。諸餘弟子一一准此總盡周遍。次阿闍梨亦准此散花已。次喚樂人上階向壇。橫列而坐作樂數曲。次阿闍梨嚴正威儀。領諸弟子禮啟已一時行道遶壇三匝。依位而坐。次阿闍梨自取壇中座主位上水罐。卻到於壇西外。遣一弟子手把緋蓋。逐闍梨後。右遶道場。出至中庭灌頂壇上。從西門入到床子邊身而立。阿闍梨灌頂印。左腳丁立。仍去右腳三寸許。左膝直立。右手下垂而申小指。少曲頭指。屈其中指及無名指。狀如鉤形。大指亦少曲。去中頭指可分許。左手亦爾。次把水罐。舉兩手擎。罐自頂上。口誦心咒七遍灌之。直向下注。當灌頂心口發願云云)。竟即著淨衣入道場內。道場門側弟子。把紫阿闍梨頭。至壇西門。右遶道場行道一匝阿闍梨更依次喚一一弟子於壇中。為取水罐准前卻出。至灌頂壇從西門入。其執緋蓋者。逐阿闍梨法從後行。覆於弟子至外壇所。次阿闍梨作法印。捉擎水罐。阿闍梨問汝前散華著何佛位般若菩薩金剛諸天及神鬼等。隨其所報與作本印。頂戴印已。印頭向上。掌著華。以印承水。與誦本咒灌之頂上。弟子心口發願如前(云云)。乃收罐中寶物之裹。以此寶物繫前咒索。永不離身擬壽終時。須將此寶為信驗。故與灌頂竟。即著淨衣道場。加以紫蓋迎事。一准阿闍梨威儀進止。至壇西門。教令三禮本位坐次阿闍梨入壇中。為取水罐一一准上。次第迎送灌頂事。無別異總周遍已。次阿闍梨禮拜供養。領諸徒眾行道三匝還坐本處。次阿闍梨於壇西門。近火鑪西端身而坐。其火爐中然穀柴已。次先火天印。誦本咒喚坐火爐中。與燒香蘇蜜飲食胡麻人等。各七遍誦本咒已。阿闍梨心裏記云。火天且出爐外邊坐。今欲供養佛及般若菩薩等次作觀世音。印誦本咒。請作蓮花印坐火爐中。次阿闍梨折囉。次第喚諸入壇弟子一一來就於阿闍梨右邊。作禮跪坐合掌。令其手捧折囉頭。阿闍梨右手。在弟子手上。握折囉。當用左手把胡麻人。誦本心咒七遍燒之次取蘇三七遍燒。如是燒竟。令其弟子作禮而退依本位坐。自餘弟子一一事。如前異總周遍已。還作本印誦心咒。送菩薩本坐處已。次請座主作其本印。誦本心咒作蓮華印。坐火爐中。誦其本咒。燒諸香華胡麻蘇蜜乳酪飲食雜果及油等物。供養已竟。還作本印。誦其本咒送至本位次從內院一一次第。請一一般若菩薩金剛天等。各作本印誦其本咒。作蓮花印坐火爐中。誦其本咒一百八遍或七七遍。皆通得用。燒諸花并胡麻人穌蜜乳酪飲食雜果及油等物。供養已竟。還作本印送至本位如是諸位各各迎請。供養法如異。凡奉請送。皆先從東面北頭第一乃至南頭第一座位畢。東面竟。次從北面東頭第一乃至西頭第一座位畢。北面竟。次從南面東頭第一乃至西頭第一座位畢。南面竟。次從西面南頭第一乃至北頭第一座位。一院既爾餘院亦然。如是次第總周遍竟次為國主皇帝皇后。燒香諸物供養。為誦咒滿四九遍。次為太子諸王妃主。如是供養。亦誦咒滿四九遍。次為大臣文武百官。如是供養。亦誦咒滿四九遍。次為歷劫過現諸師一切父母供養誦咒九遍。次為一切業道諸官。供養誦咒九遍次為十方一切施主。供養誦咒九遍。次為十方空法六道四生八難八苦一切眾生供養誦咒九遍。次為阿闍梨身。供養誦咒滿足一遍次為道場處主人合家。供養誦咒遍數同前。自從國主乃至主人。總皆通誦觀世音菩薩心咒。悉通一切供養法用次阿闍梨一切般若菩薩金剛天等當部印。不須誦咒一一次第顯示徒眾而為供養。種種事總周匝已。次作般若滅罪印。當心著。口說過現三業之罪。一一具陳至心懺悔。永相續坐莫動搖。諸弟子佛。次阿闍梨金剛藏軍茶利讚歡道場成就滿願印。誦其神咒咒曰。
唵(一)薩婆菩馱提瑟恥(二合)帝(二)頗囉醯(上音)(三)伽那(去音)劍(平音四)娑縵馱(五)莎訶(六)。
如是誦滿七七遍已。口出讚聲而說頌曰。

佛智精進 那羅延骨鎖
此是般若波羅蜜 八萬四千法門
萬行功德根本 陀羅尼普門

說是頌已各發願云。願弟子一會徒眾一切蠢動眾生之類。及諸業道。從今已去若在人間。常聞大乘甚深經法陀羅尼藏十方諸佛大悲名號不見不聞惡法。不遇外道不遭九橫八難八苦。若終時十方淨土隨意往生常見一切諸佛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時徒眾等齊稱善哉。次阿闍梨喚諸弟子一一次第與作護身。作護身竟。欲至明時。次阿闍梨手把香鑪。引諸徒眾行道三匝作禮而退次阿闍梨仰啟謝云。種種飲食供養。多不如法甚大慚愧。願諸聖眾大慈悲布施歡喜。然後手作解印。以印左轉咒七遍已。從座主以下一一各別作發遣印。及誦本咒各各發遣。與請異。以印左轉而散去之。為去法。發遣盡竟。次遣一弟子收儭施錢綾絹等物。依前法用。遣一弟子收壇內食。次阿闍梨分作三分一分送與供養大眾一分與貧窮乞兒。一分布施虛空眾生等。諸入壇弟子阿闍梨并主人等。皆不合食。其食者法皆無驗既分竟。次阿闍梨把於松明。領諸弟子等。一一次第行入壇示徒眾云。此是某所坐之處。此是某般若此是某菩薩。此是某金剛此是某聖僧。此是某天此是某神。此是某鬼此是某龍。如是一一次第具悉示令記念。後以淨泥悉掃除卻色座。莫到日出所有餘法皆亦如是。自外一切於後散除。
爾時佛告諸菩薩摩訶薩。及諸金剛阿羅漢大眾言。今此會。說諸微妙甚深祕密陀羅尼印法藏之時。乃有無一切天人八部眾鬼神。及諸外道眷屬等俱。若苾芻婆羅門優婆塞迦男子非人等。聞說是神咒希有之事。莫不歡喜
爾時十方無量恒河諸佛如來。并諸菩薩摩訶薩金剛密跡大阿羅漢聲聞眾俱。及諸天八部神等。各將飲食服種種伎樂。而散供讚歎遍滿虛空。聞佛說已皆大歡喜。各出本意而說咒法。同諸利益。時會復有無諸天。獻諸咒法。稱神力佛法藏威嚴一切印可。是故同密藏中。廣設道場。具都壇法。列諸名字威臨法位人得遇聞是法。即能一切罪。何況更見廣開法陀羅尼藏。是名成就第一希有。是陀羅尼祕密法藏。實誠微細。亦得見亦得聞。亦難書寫得讀。亦難受持義趣方便之理。苾芻婆羅門優婆塞迦男子等。愛樂是經常修習誦。諸法印廣設道場。日日花穌燈不絕。而為供養十方諸佛威儀缺恒為苦行誦經念佛。普為法界一切眾生懺悔過現三業之罪。修是等功德法門身心倦晝夜精進。常修梵行慈悲護念憐愍一切眾生等。能除行者沙等劫難之罪。於一念中皆悉除。設復發菩提心。救諸疾病。深勸汝等。亦須方便慈愛一切苦惱眾生。當知如是發心之人。現身常得種種果報一切菩薩等。衛護行者日夜憶念不相捨離。有橫惡侵嬈其身。若終後十方淨土隨意往生常見諸佛。若此法。不善。於其眾生恒為欺負。妄說諂曲貪求名利。於諸神鬼橫作瞋呵。承威風常行惡事。如是等輩被諸神鬼。常伺覓便。多遭橫禍種種苦惱逼切其身。若終時更相刑害。當墮地獄出期。汝眾生皆須諦聽。受信決定無疑
爾時世尊說此語已。現坐會中一切大眾。聞佛教一時稱善。作禮而退。
佛說莊嚴道場供養支料度法。(以下粗字皆是本細字人意)
金銅鈴帶四十八道(各長七尺)大珮十八道(各長六尺)小珮十八道(各長四尺)大鏡八面(各闊一尺)小鏡四十面琉璃泡華四百枚(各方圓一尺者)綵色大幡百尺者四口(四九尺亦得新好者)雜綵幡十口(長丈新好者)真珠百條(各長五尺)朱網闊四尺長丈(八扇)金銀瓶四十六枚(受一升者)大銅四百枚(一尺五寸面者)小銅百枚(各七寸者)銀盤四面(各二尺五寸者)雜金銀器八十枚。金盤四面(闊二尺五寸者)金銀砂羅四八枚(闊一尺以上者)金杓枚銀杓枚銅香鑪寶子六具。金香鑪寶子一具金銀娑羅二枚(受一升者一金一銀)七寶金銀蓮華五樹(各高四尺新好嚴飾)雜綵假華樹百(各新好者)銅燭檠二枚金銀盞屈等四八枚五色蠟燭十條。銅澡罐十六枚(各五升已上)淨布手巾澡豆一升皂莢四十枚。炭灰一升楊枝一束若以如是種種寶具嚴飾道場。令其施主得於種種無量福德。好長椽一十六根。(根別徑頭三寸各長二丈五寸斫削鑒孔如法相串)小竹竿六十枚(各長二丈粗三指許)畫金剛幡八口。畫王幡四口。畫四天王幡四口雜綵幡百口(各長丈新好色者)繩八十尺者二條(各粗如筆管大)五色十兩(五色者紫青緋白黃各須分色別絡之於一籰上絡之各令色目等別作不得和雜取長四百尺為段殘者五十尺為段又須四段許足用之)五色小幡子(并身共腳總長三尺闊五寸色別各二枚深青二淺青二緋二黃四口)甲冑金剛八軀(各高五尺莊嚴好色者)甲冑王八軀(各高五尺莊嚴好色者)生絹六十段(五尺為之)淨白布二丈。白練丈。緋綾丈。紫綾丈。黃綾三尺。緋綾四尺。淨線鞋兩(一量擬淨用一量污用)襪兩(一量擬淨用一量擬污用)襪帶准此(自從線鞋乃至襪帶人各具)如是種種綵物之具嚴飾道場施主見獲無量無邊種種福德滿足第一。(以上是經)。
糞五升(不食糟豆犢子糞以淨筐器承取名之為淨)腦香五兩穌合香五兩。鬱金香五兩。上好和香一斤。沈水香二斤。熏陸香二斤。安悉香二斤。膠香一斤。檀香末二斤。檀札二斤。雜草香五斤。雜草華五斤。雜樹華五升。(無剪綵帛充皆令新好)稻穀華三升。蕎麥華三升。
如是種種華香供養施主當獲三業清淨身常香潔。一切見者皆生歡喜生生處身常端正名聞
樂音兩部(其樂人等令湯浴淨衣勿食熏雜)金二兩銀二兩。珊瑚二兩。水精二兩琥珀二兩。真珠二兩。波斯琉璃二兩(量法人多少買用令足)稻穀豆小麥大麥青稞(是五穀者於巿乞取一升不合買擬共七寶和於絹片裹用)服及以七寶五穀樂施供養。悉除施主三業宿殃常得安樂。(以上是經)
上好赤土細末一石。黃土細末一石乾藍淀末一石。細炭末一石。粳米粉二石(粗羅)胡麻人一升。白蜜一升。(濾去惡物)好牛蘇七斤。(濾去惡物)清胡麻油一斗五升(擬燒供養芥子一斗五升。(量七日用充足)松明十斤穀木柴五束(濕者乾之)炭百五十斤。燈五百盞油五斗(然燈處用)作果食五百盤(種種色目皆須備具)上好果子。石榴三百顆。大栗五百顆。大乾棗五百顆。乾柿五百顆。梨五百顆。胡桃人五百顆。沙糖五兩。乾葡萄一斤半(已上果子不得蟲惡破損皆須上好者取)薄餅籰頭各五百枚。餳糖團五百顆。
以外諸餅。隨其國內人所尚者。除不淨食以外。皆用。隨時果子悉須具著。
粳米飯三升。粳米乳粥二升。(以上赤土等五種色末准百十肘料若十六肘以下諸壇以次准料)
以前食等。令作食人湯洗浴齋戒潔淨。勿令輒嘗及棄捐之。
青稞。豆。粟。大麥。大豆。
如是五種各熟二升。共盛淨筐。并著小杓。蜜水二升盛銀缽中。并著銀杓。共熟穀筐相近著之。擬欲散施供養護界諸善神等。(以上是經)。供具嚴淨廣辦建立道場。復以種種莊嚴施設供養。能除施主四重五逆。及阿闡提百億恒沙劫所有一切惡罪。一念之中悉皆消滅。莫能成辦惡業果報。其施主現世具獲六波羅蜜三業清淨生生之處具足神通身相端嚴隨意自在。所願皆果。常三寶護念施主一切時身心安隱功德力故獲斯報。
會壇下方莊嚴十六肘圖。
中央一院縱廣二肘。此院正中蓮華座。座上作輪。轂輻輞形皆悉具足。是道場主所坐之位。隨其施主所樂等。為道場主。乃至般若菩薩隨意安之。
其次外院縱廣四肘。一二位。於其四角各作地印跋折羅形。形金剛力士把杵。兩杵相叉(狀如字)頭枕四角皆青黑色。東北角印名穌摩訶
東南角印名穌皤(二合)悉地(二合)伽羅
西南角印名折囉健茶。
西北角印名曰火神是等金剛地印。東面北頭第一華座。佛母般若之位。蓮花座如方印。兩雙線道交徹印角。其印一印角。柱座上。光焰圍繞。
第二座是佛心位。蓮花座作佛面。光焰圍繞。
南面東頭第一華座。是金剛母摩麽雞位。蓮花座上安折囉。光焰圍繞。
第二即是金剛王位。蓮華座上作折囉。光焰圍繞。
西行南頭第一座主。名首陀會天。蓮華座上作焰光。
第二座主名跋囉摩天。蓮花座上作焰光北面西頭第一座主。名觀世音王。蓮花座上作含蓮花。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觀世音母。蓮花座上作含蓮花。光焰圍繞其折囉皆作金色。諸光焰形皆黃赤色。以下皆然第一院竟。(凡四角印為攝位花座上者正位以下例然)次第二院。縱廣八肘十六位四角地印形狀布置。如前所說。東北角印名婆揄毘伽。東南角印名阿耆尼俱嚧陀。
西南角印名佉力伽陀施羅。
西北角印名波陀差曳婆。
東面北頭第一座主。名微妙佛頂蓮華座上置缽形。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阿彌陀佛頂。蓮華座上作佛頂光焰圍繞。
第三座主一切佛頂。蓮花座作佛頂形光焰圍繞。
第四座主釋迦文佛。蓮花座作佛頂形光焰圍繞。
第五座主名阿閦佛頂。蓮花座作佛頂形光焰圍繞。
第六座主寶相佛頂蓮華長方寶寶。東西南北長。作光焰圍繞。
  南面東頭第一座主。名摩(二合)蓮花座上作折囉。其折囉細腰三楞。三股峰刃尖利。如前說。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折囉尸佉囉。蓮花座上作折囉光焰圍繞。
第三座主蜜哩多軍茶利。蓮花座上作折囉光焰圍繞。
第四座主尼俱嚧陀。蓮花座上作折囉光焰圍繞。
第五座主名波多囉折囉。蓮花座上作折囉光焰圍繞。
第六座主折囉央俱施。蓮花座上作折囉光焰圍繞。
西面南頭第一座主。名商迦羅。蓮花座上作折囉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烏摩提毘。蓮花座上作折囉光焰圍繞。
次二肘地為道場門。
次其門北第一座主摩醯首羅天。蓮花座上作折囉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名波履跢婆(二合)天。蓮花座上作折囉光焰圍繞。
北面西頭第一座主名六臂觀世音。蓮花座上作含蓮花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名盤陀羅婆母。蓮花座上作君遲(傍開孔者君遲)光焰圍繞。
  第三座主名九臂觀世音。蓮花座上作寶花莖。莖有五節。節節有牙狀似藕梢。臥著座上頭枕於西。光焰圍繞。
第四座主觀世音。蓮花座上作含蓮花光焰圍繞。
第五座主摩訶稅多觀世音。(唐云觀世音)蓮花座上作含蓮花光焰圍繞。
第六座主觀世音。蓮花座上作瓶形光焰圍繞。第二院竟。
次第三院縱廣二肘四十二位。四角地印形狀布置亦上說。
東北角印名折囉蘇(二合)婆。
東南角印名母鬱陀(二合)吒迦。(此是攝位)
西南角印名尼俱嚕陀。
西北角印名折囉室哩(合)尼。(此是攝位)
東面北頭第一座主名相德佛。蓮花座作佛形像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阿彌陀佛。蓮花座作佛形像光焰圍繞。
第三座主釋迦金輪佛頂
第四座主釋迦轉法輪佛。
第五座主名栴檀德佛。
第六座主名白光明佛頂
第七座主憂德佛。
第八座主十方一切佛。
第九座主毘婆尸佛
第十座主放光佛頂
如是等座皆作蓮花。蓮花座作佛形像光焰圍繞。
南行東頭第一座主折囉吒訶娑。蓮花座上作折囉其色純黃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名阿舍尼。蓮花座上作折囉色狀如前光焰圍繞。(以下諸折囉色同)。
第三座主跋陀羅(此云青金剛也)蓮花座上作折囉光焰圍繞。
第四座主名母鬱(二合)吒伽(此是正位)蓮花座上作折囉光焰圍繞。
第五座主名穌婆休。蓮花座上作折囉光焰圍繞。
第六座主名穌折囉室哩尼(此是正位)蓮花座上作折囉光焰圍繞。
第七座主金剛印王。蓮花座上作折囉光焰圍繞。
第八座主名懼嘻耶金剛。蓮花座上作折囉光焰圍繞。
第九座主折囉母瑟致(二合)蓮華座上作折囉。傍作拳形。光焰圍繞。
第十座主名謨娑(上音)羅。蓮花座上作細腰杵。狀金剛力士把杵。光焰圍繞。
西面南頭第一座主。名自在天王蓮花座上作折囉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樂天王。蓮花座上作折囉光焰圍繞。
第三座主兜率天王。蓮花座上作折囉光焰圍繞。
第四座主夜摩天王。蓮花座上作折囉光焰圍繞。
次二肘地為道場門。
次其門北第一座主。名乾闥婆。蓮花座上作細腰鼓。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孔雀王。蓮花座上作光焰形。
第三座主名伽嚕茶。作蓮花座形。
第四座主那羅延天。蓮花座上作金輪形光焰圍繞。
北面西頭第一座主名毘俱致。蓮花座上作光焰形。
第二座主阿梨多(去音)梨(唐云隨心)蓮花座上作數珠形光焰圍繞。
第三座主頭心。蓮花座上作含蓮花光焰圍繞。
第四座主名一瑳三跋提迦羅。蓮花座上作光焰形。
第五座主阿牟伽皤賒。蓮花座上作盤罥索光焰圍繞。
第六座主名四臂觀世音。蓮花座上作白蓮花光焰圍繞。
第七座主觀世音心。蓮花座上作含蓮花光焰圍繞。
第八座主觀世音心。蓮花座上作含蓮花光焰圍繞。
第九座主一切觀世音心。蓮花座上作含蓮花光焰圍繞。
第十座主摩訶室唎曳。蓮花座上作含蓮花其華紅色光焰圍繞。第三院竟次第四院縱廣十六肘五八位。四角地印形狀布置亦上說。
東北角印名枳唎枳唎俱嚕陀。
東南角印名折囉西(去音)那。
西南角印名婆榆檀茶。
西北角印名折囉尸佉羅
東面北頭第一座主。名毘那夜迦。蓮花座上作似椎棓。椎頭向上座上。椎頭八瓣。柄隨長短。從頭向下可有數寸。作偃月刃。刃根著幹。刃身起楞。椎頭刃間。作兩三節。如刀子口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毘陀耶(二合)陀囉。蓮華座上作咥(二合)首羅頭。光焰圍繞。
第三座主名首檀污跢菩薩蓮華座上作金剛臺金剛臺上作敷蓮花。其葉分。一分下垂一分向上。其華葉上作光焰形。
第四座主彌勒菩薩。蓮花座上作似槊鋒。槊鋒刃稍闊。細項腹大。純黃金色正中起楞光焰圍繞。
第五座主文殊師利菩薩。蓮花座上作光焰形。
第六座主虛空藏菩薩。蓮花座上作滅罪印光焰圍繞。
第七座主賴吒。蓮花座上作金剛杵光焰圍繞。
第八座主因陀羅誓多(唐云帝釋侍者)蓮花座上作咥首羅頭。其色純黃光焰圍繞。
第九座主因陀羅帝釋異名)蓮花座上作折囉光焰圍繞。
第十座主月天。蓮花座上作月輪形其色純白。
座主普賢菩薩。蓮花座上作光焰形。
座主一切星宿天。蓮花座上作寶瓨腹大項粗。連珠繞腹。其瓨口上作青空色。如傘蓋形。其中滿點多白點。光焰圍繞。
座主勃陀誓多。作佛塔形并基四重。光焰圍繞。
座主陀羅尼藏。蓮花座上作寶藏形光焰圍繞。
南面東頭第一座主名曰火天。蓮花座上作寶瓨形。其瓨口上出於焰。
第二座主伽囉脫闍菩薩。蓮花座上作光焰形。
第三座主地藏菩薩。蓮花座上作瓶。而無瓶底。其瓶頭如二偃月。相拄仰臥。其瓶青色。偃月純白。光焰圍繞。
第四座主名毘吒(上音)迦。蓮花座上作咥首羅頭(唐云二叉戟頭)光焰圍繞。
第五座主名閻摩闍。蓮花座上作咥首羅頭。光焰圍繞。
第六座主名閻摩旦茶。蓮花座上作於人形。面似佛而眼稍大。著魚鱗甲半身而出。光焰圍繞。
第七座主隨心金剛。蓮花座上作跋折羅光焰圍繞。
第八座主名婆榆毘伽。(此是正位)蓮花座上作金剛杵光焰圍繞。
第九座主名毘藍婆咒馱。蓮花座上作咥首羅頭。光焰圍繞。
第十座主功德天。蓮花座如意珠光焰圍繞。
座主大辯天神。蓮花座上作光焰形。
座主名彌嚧尸佉囉。蓮花座上作咥首羅頭光焰圍繞。
座主一切鬼。蓮花座上作伏突刀光焰圍繞。
座主一切剎。蓮花座上作豎劍形光焰圍繞。
西面南頭第一座主素囉王。蓮花座上作豎角弓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名摩唎支天。蓮花座上作天扇形。其扇中作西萬字。光焰圍繞。
第三座主名曰天子。蓮花座上作日輪形純黃赤色光焰圍繞。
第四座主脂大將軍。蓮花座上作豎劍形光焰圍繞。
第五座主一切天。蓮花座上作光焰形。
第六座主難陀那(去音)伽羅闍。形如蟒蛇。舉頭而視。
次二肘地為道場門。
次其門北第一座主名優婆難陀那(去音)伽羅闍。身相如前難陀形狀。亦舉頭視。
第二座主名曰地天。蓮花座上作寶形。滿宬七寶光焰圍繞。
第三座主名毘齯唎知。蓮花座上作光焰形。
第四座主名緊那(上音)囉。作蓮花座
第五座主名摩睺羅伽。作蓮花座
第六座主名毘嚧跛叉。蓮花座上作盤罥索光焰圍繞。
北面西頭第一座主名曰風天。蓮花座上作豎幡竿。竿上懸幡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名皤嚧那提婆(唐云天水)蓮花座上作光焰形。蓮花座下有水波文。
第三座主名斯馱遏(去音)他。蓮花座上作光焰形。
第四座主摩尼陀。蓮花座上作光焰形。
第五座主名旃陀波羅婆菩薩。蓮花座上作青蓮花。含而未敷光焰圍繞。
第六座主名俱毘囉藥叉。蓮花座上作咥首羅頭。純青鐵色光焰圍繞。
第七座主毘沙門王。當門置。蓮花座上作五節椎。八楞成就。狀如寶柱。純黃金色光焰圍繞。
第八座主折囉揵茶(此是正位)。蓮花座上作折囉光焰圍繞。
第九座主名商枳你。蓮花座上作似瓶形。而腹小瘦。中有豎楞。楞屮上。口如鐸口。其色純黃青光焰圍繞。
第十座主名藍毘迦。作蓮花座
座主文茶。蓮花座上作似銀缽。圓寶承底。其缽腹左邊。偏開眼。如王目光焰圍繞。
座主婆羅醯鬼。蓮花座上作豎劍形。
座主濕伐(二合)羅。蓮花座上作咥首羅頭。
座主伊沙那鬼王。蓮花座上作咥首羅頭。作純黃色
十六肘普會壇有廣有略。所言廣者十六肘內。作九蓮座位。所言略者十六肘內。百三九蓮座位。如前所說若為國王大臣長者。具種種妙供七寶器等。阿闍梨聰明快利弟子應作廣壇。若其施主乏少種種妙供七寶器等。阿闍梨聰明快利弟子應作略壇已說十六肘壇法竟。
會壇。

佛說陀羅尼集經卷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