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威德陀羅尼經卷第五

隋北印度三藏闍那崛多
輸入者 周愛東
  校對者 劉海燕 顧周娟
      改稿者 江 進

神咒。能令眾生出生辯才受持神咒。彼於此處最為殊勝。當令歡喜決定生力為為他。復當得於四處所缺減。何等為四。一者口業清淨。二者意念清淨。三者能疑網。四者不作盡邊道。復當得四種不缺之處。何等為四。一者當得持識。二者現得受記。三者於動亂不生恐怖。四者疑不滯。彼復當得四處不缺。何等為四一語量中。持六三偈分量。能以此隨順授與如法實作倍量。受持說法義。所持法義永不忘失。乃至命盡於中二種根。無明有愛。復有二根。名慰喻方便愛渴發處。阿難。復有二種根名。一和合集愛。不見渴愛。復有二根名。無明愛。無明成就愛。阿難復有二種根名。禪定愛。譬如優陀羅阿羅摩子。如是生之者。將墜於道。他亂渴愛能知緣。所言根者一切分異。於中如來住已而為說法。戒及三昧根本。彼等知已梵行苦集滅道聖諦
闍茶地(一)泥奚囉(二)婆婆哆毘逾(三)伊曇破盧(四)耶摩破盧(五)三目陀逾(六)毘蒲伽(七)
復次阿難非世辯之所和雜。如來世尊言說如來入已示現諸事。比丘學已知言說處。知所攝處。知破戒聚。知語過失。知過去世增上語。知未來世增上語。知現在世增上語。知婦人增上語。知丈夫增上語。知黃門增上語。知一增上語。知增上語。知增上語。知觀察增上語。知增上語。知毘尼五種作法。知初戒聚所出七事。知所覆藏處。知不可覆藏處。知減省口業。知口業。知捨離印。以此言教成此義理。世辯語言除滅煩惱。持讀修習。復有世辯。名曰怖輪習慧成熟。如來知已。此陀羅尼修多羅文字句中之所繫屬比丘持已巧知言辭。知眾如法。亦知時節。知語言處。以此語言當令安住。彼之所作亦知。說此言已彼復辯。復彼處當請問。此處當問。此已自知能決此事。六處問已我等而當為作報答。亦復能知應報處。知問時節。知任力處。知問般若發果之處。亦知四種作因之相。於彼處當共語論。不得亂語。亦復不得欺誑於他。不得自取。亦復不得作毀他語。欲共他之所語論。當住四處。何等為四。攝有攝無無發語處。現在無餘故。欲作語言。復住四處語言。何等為四。不得瞋恚正心無倒方便攝取之。不誹謗諸佛菩提具足成就八解脫禪。欲作語言。復住四處當共語論。何等為四。而不違背阿闍梨。不說我。知眾處及世間道之所處。欲顯示涅槃於彼之中。何者世辯。如如來於此修多羅句中之所宣說。為莊嚴彼義故。降伏外道故。有路伽耶多。名曰囉多囉鞞廚。復有路伽耶多。名曰郁瞿盧伽迦利逾。復有路伽耶多。名曰奚羅蔓多羅瞿。復有路伽耶多。名曰三摩多尼舍叉般摴(椿據反)此等四種路伽耶多事。於彼之中。妙行比丘復觀見。為諸外道欲共論義來詣其所。應作是言。長老。汝何所須。若彼如是之言。今故來欲共言論。時彼比丘應語彼言。汝當何印欲有語論。為當用戲論印。為當用問答印。為當用斷印。為當用路伽耶多印。彼若聞已如是言。我於四印一亦不知。時彼比丘應語彼言。言論無印語者。不護語者。欲作語論隨意出言。而汝今者無印語業。出自意言有次敘。汝可速去。不共汝平事。阿難比丘散亂心者。如是法相不知方便口業。能如法能斷者。無有是處阿難若彼外道如是言。我已印竟不印。印竟語言比丘應語彼外道言。若汝無印即無諍論。何以故。汝口問印已。更不語即自破印。而語若破印語。彼為賊。不共賊而共論義。此則為報答彼語。於彼之不取外道之所語論。以是因緣如是如是遮斷
閻那施(一)蘇摩都(二)阿奴摩都(三)阿句蔓都(四)掣陀婆(五)漫陀囉娑他(六)陀舍羅(七)毘波羅伏多(八)舍私鬢多(九)蘇尼口嚤(十)帝叉那摩啼(一)二)提兒那(三)
復次阿難。復有咒名曰三摸多。復毘舍荼伽。名梨丘摩。名籌憂裟羅。名彌多羅裟他。名三拔陀。名夜叉童女阿難。彼等有夜叉五萬七千。善守護彼。彼等守護故。彼夜叉等說此咒句。然此咒句於閻浮提中未曾流行諸天之中亦未流行。自餘一切夜叉中亦不流行。彼等如來已說。護此陀羅尼故。阿難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如是轉利已。持著身中受持者。彼當得地名曰普遍阿難問言。世尊。何者普遍地處。言。所未曾聞諸修多羅中。聞已善知方便智善知言辭。知惡之辭。知前根本及後義味。知顛倒言。知相續非節斷處。於千比丘中五百比丘。非前後問辯答彼等。當能受持義相續。解釋不失正念自護亦能護他。淨說意。於瞋惡中淨。正念心。正意正行住。淨心障礙亦不他。所行之處伏者。有來諮問能決無盡。不多遊行。雖在遠處呰。若來對現即便讚歎如是之等不被毀辱。未人說惡。若入宮已即便讚歎。亦復當得飲食湯藥所須。種種諸事愛敬語言軟美先言問訊。不重方土所行之處。多得利養者亦不言說所去處任其自由欲來者亦復隨順。背去復來承供給而不樂著。何以故。一向增長善根故。諸眾生等於是法中。生實想住。令發心已而不破壞阿難。我念往昔迦葉世尊教法之中。比丘。名曰娑陀那跋馱。彼修多羅陀羅尼法本有五百比丘來詣其所。為陀羅尼故。復有五百比丘尼。復有五百優婆塞。復有五百優婆夷。俱來詣彼。為陀羅尼故。阿難不見乃至有一人愛此陀羅尼法本者。有至誠發心觀已背彼比丘。彼諸人是比丘所罵詈呵責阿難如是七返來詣其所。還復背去不能習誦。亦不受持阿難。此陀羅尼法本修習如是信。如是多礙。如是有魔業。此陀羅尼法本可得住。阿難。是故男子女人。欲利益。欲自攝取諸善根故。欲自破壞一切魔業。彼諸比丘於此法本應作劬巧知說義。若陀羅尼法本已不應放逸
復次阿難。於彼法中何者為一欲。於善法中應生心。欲滅一切所有相故。欲滅婬欲。欲滅瞋恚。欲滅愚癡。應發心超過有結。應發心於無欲無欲事。亦當知於彼法中何者是欲。何者無欲。言者。有結法中之所縛著。言無欲者。能滅縛。又復何者是縛。謂四聖諦事句故。聖諦。於中苦聖諦。彼所執著。是故苦集聖諦。滅一切苦。是則聖諦。八分道是出離處。如是教授如是究竟如是門戶如是道路。戲論。故言滅道聖諦也。此等四聖諦是諸聖諦故。言聖諦何者。諸聖三結滅故。故言諸聖及住地。如實能知四聖諦義。是名須陀洹。不墮地獄畜生餓鬼及閻摩羅世。亦不作無間之業。彼是見法佛子。故言聖也。是語已。長老阿難白佛言。世尊。是諸凡夫聖諦不。如是語已。佛告長老阿難言。阿難。但以語凡夫人。所說聖諦名。然彼凡夫而非是聖。亦非聲聞。當知此是見法者。言若聖若聖聲聞。復次阿難。我於今者為汝作譬。如有智者。以譬喻能知是義。阿難。譬如不見三十三天。於他人所聞三十三天阿難。於汝云何。彼人聞已。即便知見三十三天以不。阿難白言。不也世尊言。如是如是阿難。有別凡夫聖諦。亦復不可以說故而言此是聖聲聞也。當依波羅提木叉正行具足微細罪中見生恐怖成就學戒。彼於是中亦不可言聖聲聞也。以見法故名聖聲聞
復次阿難未來世中有比丘。自恃有力以有力故。憍慢愚癡不見四諦自作是念。須陀洹。彼等所作利養故。唯教在家出家。為是言。仁等丈夫。汝今已得須陀洹果仁者汝今不虛身。此是義於佛教中。彼等以聖言故。則名聖聲聞。當如是知。於彼時中。有諸比丘深智者。於空法無所得者。於空法中能巧知者。彼彼等邊聞深法已而生恐怖生悔沒當有迷惑。然彼非丈夫者。不能作如是念。我等正是最無智慧煩惱所制不能自由。於凡夫法而自在甚深法已而生恐怖如是阿難。於彼時中。妄語之人遍滿世間。有高慢者。還復教示高慢之人。令彼人等於菩提不信樂。者。彼等爾時為人輕忽。種種調弄種種呵責。毀其名字。以是事故為人呵辱。不聽彼人於寺舍。於彼時間。若在家者及出家者。染著魔王貪著已。教示在家出家人。捨菩提阿難。其菩提可得知。覺悟微細甚深有巧智乃能知。不可以彼破戒之人及墮顛倒見者無行者所能知耶。於彼時眾生。為所縛貪著躁動。嬈亂不定恐怖邪曲。阿難。於彼時中。出家世法棄捨正法。於彼時中。出家在家如是事。彼等當沒菩提。以誹謗故。阿難。於彼時中有比丘。在彼蘭若處住。彼等比丘利養愛樂名聞。亦有比丘證入實際行者。是彼時為他輕慢。猶如破戒如是毀謗。彼時出家者。為調善比丘等。當至於俗人邊說非善事俗人聞已則不親近。亦不供養復不承事。如是念。如破戒者。如是彼實言比丘。為他毀謗。知已。當住阿蘭若處阿難。以是因緣。於彼時持戒比丘真如者。至彼邊疆人民之處。此中國人不受佛教故。如是彼時多取邪見捨離正見阿難。於彼時中。能知一切諸法皆悉空者。於彼人邊。起外道邪見想。彼等如是論。長老。若汝今者如是說。一切諸法皆悉空者。誰信汝言。而今我等現於此處。親自睹彼來彼去。彼與大施彼取大施。若其爾者。施者受者豈無利益阿難。於彼時中。或眾生生心者。彼眾生布施。少行施故。自念今是大施主。是念已則失大施。以恐怖故則諍論之義。於說空者多生瞋恚。捨菩提諍論之義。阿難。此品名破壞散諍義。阿難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於此陀羅尼佛法本。誦持攝受故。彼為攝受過去未來現在一切諸佛菩提。彼為如來言說護作圍繞眷屬菩提法當令久住。復攝受破戒者。阿難。是故汝今應好至心受持讀誦。為四部眾利益故。阿難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為入最上最勝明地過去三藐三佛陀之所宣說今亦說。受持正法故。亦不為彼名聞利養故。為諸天勸請故。為攝受族姓子故。難降伏者為降伏故。為不羞慚者。捔治罰故。而說咒曰。
寫地夜梯曇(一)冊地末帝(二)比盧婆帝(三)波羅呵哆(四)哆(五)捺哆末帝(六)比伽(七)比蒱哆婆帝(八)野荼(九)計邏帝(十)比利哂提(一)訢具虱嚌(二)佛提(三)佛陀末帝(四)壹都彌(五)脯利婆簸囉呵梨(十六)阿知多佛陀七)阿那伽哆佛陀八)邏帝鬱般那佛陀九)胝山柘頤囉婆迦(十)逾柘帝汝那伽僧伽一)夜室遮帝沙提婆僧伽二)逾卑壹呵那伽僧伽三)逾卑壹呵提婆僧伽四)逾壹彌嘻缽提嘻(五)珠地多(十六)菩地多(七)三魔利多(八)提婆多夜(九)那伽多夜(三十)夜叉多夜(三一)剎娑多夜(三二)躬槃荼多夜(三三)卑離多晡多多夜(三四)佛陀馱利賒比那(三五)
阿難不見若天若龍若夜叉。於此佛功德變化所說實化說已。具足語言比丘受持陀羅尼。若阿蘭若閑處處。欲惡者。彼時當有帝釋天梵天王娑婆世界主及四大天王作護助。受持菩提故。阿難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受持陀羅尼法本。彼人即當攝受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正法教已。如是修多羅面門所說善受持。為自護故為護他故。具足。復能具足護他人所有善根。當具足牢固之身。復能具足牢固威力。當具足普遍智慧。當具足普至口業。當三種清淨口業。當得巧便知見之行。當得如意。當具足如意攝受。當行。當正意。當住。當正念。當得柔軟善持禁戒。當得同行堅固善友。當得善巧不疑。當得決定滿足語言。當具足能破疑意。當具足利益智。當具足清淨廣智。當具足普遍際辯。辯才。彼於此處少用功力滿足。彼所處。當得清淨不墮惡處。供養諸佛世尊。不多用功而淨信。以自辯才如來前。讚歎如來早得出家。雖在學處而無毒箭供養。當於半月證四辯才。譬上座舍利弗如來說一切智慧最第一般若波羅蜜故。能為眾生福田。譬未來世上座末田底。諸天人等皆來迎接。以具足福德波羅蜜。深菩提方便度已令人住。譬未來有上座名阿濕婆麴簸多。為最勝功德之所圍繞。熾然如來所有教法。以無餘涅槃般涅槃如是語已。長老阿難白佛言。世尊不知此如來教法有如是神力。諸比丘佛世尊侍者。我於彼時自言不堪。是語已。
佛告長老阿難言。阿難。若男子女人利益者。假令雨火滿閻浮提。要當於中行過。為聞如是大利益故。發除生死煩惱故。阿難。汝觀比丘有為此法實生羨樂者。彼於來世當捨眾生知見示現伽羅等。能示現知見不空法。於彼時中。比丘修行者。遠離如是所聞空法。彼受具足十夏已。以凡夫故而取終。阿難言。世尊。彼等比丘有何具足言。阿難。彼等具足之名。具足名已。唯滿貪欲瞋恚愚癡。有沙門印。於當來不得作佛阿難。汝等勤捨我執及與疑悔。應生歡喜踊躍之心。此是清淨離欲盡際。阿難如來說此出離之地。汝等受持讀誦。佛告阿難二見具足涅槃何等為二。謂斷見常見。何者是斷見。此最後有。從此後有當更有。是名斷見所有斷見即是邪見。以何義故斷見。彼如是報。無遮會。有祠祀。善惡果報母。此世及與世。眾生化生者。沙門婆羅門住者。復是見。若此世自證神通自證知已向他廣說。此閻浮提所有眾生。彼一切大利刀斷其壽命。於彼因緣有罪無有來處如是已不名作罪。此閻浮提所有眾生。彼一切善事重。皆令歡喜。若以供養復奉獻。若加愛敬如是福德無福來處。雖為如是不作不作罪業。是名斷見。何者常見。此身常恒。此身常住。此身日日。常是身。此身無迴法。此不動。此身住持。是故此間斷絕之處。損減異相別相有衰老。流轉。無別歡喜法。破壞。無別處生。有。有老處。聚破。如是唯常住唯樂。唯日日有唯不屬他。是名常見如是所有斷見所有常見。彼一切為見。以得見故。所謂邪見如是如來不說可得。以不取故不生憶念。不憶念故。自涅槃窮盡生際。以何義故為盡生。不過去生盡。不未來生盡。不現在生盡。故名盡生。如是如來不得滅故說法。不念故說法。不念已故說法離欲故滅故寂故說法說法。彼非天非龍非夜叉乾闥婆名字。不可攝持不可得語言名字為賊繫縛。滅貪欲故。滅瞋恚故離愚癡故。有陰聚。若於此法如是實入越度行信。不沒不疲不不悔。彼是如來不轉還說。離渴愛說。離煩惱說。若於是法身觸行已。得為忍。得鎧甲地。得發事。當得遠離貪欲瞋恚癡中。彼知作業差別無雜。彼知種種語言名字
度缽闍那帝(一)候帝闍那帝(二)鼻邏婆帝闍那帝(三)那闍那帝(四)味那闍那帝(五)吒簸闍那帝(六)哆茶簸闍那帝(七)
所有四聖諦如來苦集滅道聖諦。彼等名奧虱瑟吒。名鼻毱瑟吒。名三菩多。為鼻浮多。如是辯知種種音。身逼切。知顛倒意道。知生疑惑處。知渴愛名。
缽羅婆寫(一)鼻娑婆(二)鼻薩利鬚迦(三)陀捨(四)訢訢摩(五)
當知此所說智辯
奧迦(一)世羅(二)叉(三)跌利瑟吒(四)邏鬱邏(五)那娑(六)鼻地(七)帝嘻那(八)盧夜(九)羅哆邏(十)魔豆曼(一)娑那陀(二)
當知智辯名字阿難比丘能知如是處。彼第二四天下大洲世界中。能知智轉。善知書印。巧知行行。如是名字滿足法式滿足受記滿足憶念智慧法手具足。凡所有一切常滿。如是二世界中。善知言辭。巧知名字。勝智成就敵者。能正義。所未滿者能令滿足方便滿足百偈。成熟。能為一切敷演解說。如是趣。如是住。皆悉攝受有悔。佛告阿難。別有二種二見具足涅槃。何等為二。謂我見不定住見。何者是我見我見者。若諸陰我。復次我見者。諸陰淨見樂見常。復見住見日日在。復次我見者取於我所當有我見
爾時尊者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取他想故我見世尊復然者。隨彼所有他想。還應復爾所我想是語已。佛告長老舍利弗言。舍利弗。汝為何事如是語。然此等法。諸阿羅漢如是義。所謂我想他想。舍利弗。若彼他想即是我想舍利弗。若是我想眾生想舍利弗。若婦女想即丈夫想。如是耳鼻舌身意。舍利弗有色我想舍利弗有聲香味法想。彼即我想舍利弗道想。實想佛想。法想僧想涅槃想。彼即我想舍利弗如是種想。如是種行。阿羅漢無。是故諸阿羅漢除於想火想風想解脫想觀察想。舍利弗。於汝意云何阿羅漢若來去若住若坐經行語言想不。舍利弗白佛言。不也世尊。佛復告舍利弗。以是故。汝當知。譬如世間有二處。有中無中。如是如是世間有無世間不離有無如是分別世間不離欲是世間如是念是世間不離念是世間如是語言世間不離戲論世間如是思覺是世間不離思覺是世間如是分別種種分別世間不離分別種種分別分別世間。是故我見分別。由彼不實。以是故。言一切不實。舍利弗。是故佛說正見非見。何故言正見。無物分別故言正見。誰物分別何等物不可得耶。謂諸色諸聲諸香諸味諸觸諸法如是等物實不可得。於無物中有分別如來說彼分別。是貪欲。是丈夫欲。所有彼欲。彼物欲。諸煩惱欲。於彼中有諸物欲。彼即無欲。彼中所有煩惱欲。彼亦非欲。何以故。彼無常無常者彼等非欲。無常於常想。彼名我見如是不定住見即是我見我見即是不定住。誰所有彼見即是所見。不所見即是邪見所有邪見。彼即是我。是名我見。以何義故名我見邪見彼不實見。於無常分別為常。不如實知五受陰。猶如聚沫。如泡如焰如芭蕉形如幻如夢。於彼法中虛無在。於不法中所有染著分別我者染著貪執增彼欲求。是名我見。以我見故即生貪欲。即生瞋恚。即生愚癡。若於空想貪欲者。無有是處。若生瞋恚若生愚癡。亦無是處。如是如是。生欲貪使故我見
復次阿難。何者不定處見。不能曉了方便語故。於不定。是即不定處見。又復何者不定處見。所謂墮不定處見。何者墮見。墮無智中。是即不定處見。又復何者是無智處。於苦中無智。於集中無智。於滅中無智。於道中無智。於業中無智。於報中無智。於業報中無智。於緣生中無智。於黑白諸法中無智。於無緣諸法中無智。於形影無形影諸法中無智。於有罪無罪諸法中無智。於承不承事諸法中無智。於所有中無智。無見明。不證智道。不能穿徹。不善方便。是名無智。從無生疑。從疑生不定處。是則不定見處。言不定處者於惡中何者諸惡中。言惡者是不善因。彼復阿鼻地獄。或復墮餘諸地獄中。是為墮。若於彼不閑之處。若住彼處若不停。不承事諸佛世尊。不聞正法不見僧寶。不取白法懈怠不得自在。於諸蓋中常懷憶念。是則不定之處。不定處中所有貪著如實見住顛倒心。是即不定處。何故不定處見。無因緣故。言不見故。是即為無定處見。復次無定處見者乃至有識。名具足惡義。執受者義。不觀察義。著眷屬義。如是等法諸句墮落。墮已復墮。不正墮故。名分別故。不定處見。如是義雜語雜物雜言雜。
阿黎耶(一)摩帝(二)摩頭(三)姿缽羅首陀(四)阿木叉(五)帝嘻那(六)婆劬(七)鬱盧(八)妒盧卑(九)伽羅姿馱瞿姿(十)奴絁失吒(一)摩帝頭(二)物陀你沙(三)鬱豆留(四)度除(五)蘇留(十六)步留(七)鼻偷(八)摩帝(九)囉(十)呵娑帝耶(一)囉何姿帝耶(二)那娑帝耶(三)黎婆(四)蘇蘇囉(五)阿奴摩十六)那(七)鼻呵咄(八)阿那咄(九)
如是文字句味。誦受已。
你失毘虱吒婆囉摩泥(一)波囉若鞞提夜(二)阿那摩醯哆泥(三)阿伽哆蘇尸黎虱吒鼻浮哆泥(四)娑羅叉(五)阿伽婆哆婆提那(六)鼻書波囉(七)阿伽囉娑囉囉婆囉拏(八)
復次說此傳受門月三句之處。身輪言輪意輪。婦女輪丈夫輪。天輪人輪。剎那輪。行輪意念輪。聞生信淨。聽有力。不諂曲心斷顛倒超出疑海增未來果。不分別行。波若智行所行憶念造作諸善善惡堪忍顛倒無所畏攝受乃與於辯才處。分別見處。其身勇健。究竟口業濁亂解脫擁護正法無諍鬥根。怨害。語濡媚。禁戒無減少。三昧無減智慧無減。親近般若所求印剋。能誦受持偈頌出生方便。當得值遇如是正法。此修多羅善思惟已。當得示現如是功德。當得如是功能增長阿難。是名除斷遠離分別放逸之見。以一智當言無智者。謂執著語故。何者一智當言無智。於有為行中漏轉。以彼一智當言無智。爾時世尊是語已。慧命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有算印遍巧書智。醫藥等智。種種方便智言教智巧智。而彼諸智。是諸眾生亦愛亦意業。由彼求得受用果報世尊。彼智寧復說為非智。是語已。佛告慧命舍利弗言。舍利弗。彼智當有利益成就受用果報。非諸如來所為說如實法智利益舍利弗。復次有智。名曰娑羅舍利弗。何者是娑羅智。興造家事。我相眾生相壽命相伽羅相。婦女相丈夫相。地相相火相風相。眼相耳鼻舌身相。色聲香味法相。及我所相漏愛遍滿。等不等壽命。施杖施刀施捲打搭施。十不善業三不善根種惱。一心煩惱貪著色欲貪欲執縛。邪念思惟令心闇。懷抱瞋恚。巧仗。巧弓箭地。巧威儀。巧賣身。巧諂誑他。巧惡業。巧作執著。我如是作。彼如是作。此如是作已。彼如是作已。此已。如是當有彼。如是當有此。如是如是漏業漏心及怨及怨心。不為滅度。不為離欲。不為除斷。不為寂靜。不為菩提。不為沙門。不為涅槃。因轉得轉勝因。是娑羅智。因此智故令心濁穢。地獄滿足畜生滿足。閻摩羅滿足違背閑處至不閑處如是一智當言無智。

大威德陀羅尼經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