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釋初品中羼提波羅蜜法忍義第五(卷第五)

       龍樹菩薩
  後秦龜茲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奉詔譯
     輸入者 劉映霞
     一校者 劉映霞
     二校者 曹小梅
     改稿者 錢友楠

云何法忍。忍諸恭敬供養眾生及諸瞋惱婬欲之人。是名生忍。忍其供養恭敬法及瞋惱婬欲法。是為法忍。復次法忍者。於內六情不著。於外六塵不受。能於此不作分別。何以故。內相如外相如內。二相不可得故。一相故。因緣合故。其實空故。一切法相清淨故。如真際法性相故。不二入故。雖二亦不一。如是諸法不轉。是名法忍。如毘摩羅鞊經中。法住菩薩生滅不生不滅不二法門乃至文殊尸利說。無見一切心滅無說無語。是不二法門毘摩羅無言。諸菩薩讚言。善哉善哉。是真不二法門。復次一切法二種。一者眾生。二者諸法菩薩眾生忍如先說。今說法忍。法有二種心法非心法非心法中有有外。有寒熱風雨等。有飢渴病死等。如是等種種非心法心法中有二種。一者瞋恚憂愁疑等。二者婬欲憍慢等。是二心法菩薩於此二法能忍不動。是名法忍。問曰。於眾生中若瞋惱害命得罪。憐愍得福。寒熱風雨增損。云何而忍。答曰。雖增損而自生惱亂憂苦害菩薩道。以是故當忍。復次非但殺惱眾生故得罪。為心作因緣有罪。所以者何。雖殺眾生無記是便無罪。慈念眾生雖所與而得福。以是故寒熱風雨雖增損。然以能生惡意故得罪。以是故當忍。復次菩薩自知宿罪因緣生此苦處。此我自作我應受。如是思惟是故能忍。復次菩薩思惟國土二種。有淨不淨菩薩不淨國中。受此辛苦飢寒眾惱。願。我成佛時國中眾苦。此雖不淨乃是我利。復次菩薩思惟世間八法賢聖所不能免。何況於我。以是故當忍。復次菩薩思惟。知此無牢無強。為病死所逐。雖復天清淨無老無病耽著天樂。譬如醉人。不得修行出家離欲。以是故。於此身自忍修福利眾生。復次菩薩思惟我受此四大五眾身。應種種苦分。受身而不者。富貴貧賤出家在家。愚智明得免者。何以故。富貴之人常有畏財物。譬如肥羊早就屠机。如烏銜肉眾烏逐之。貧賤之人有飢寒之苦。出家之人今世雖苦後世受福得道在家之人今世雖樂。後世受苦。愚人先求今世樂。無常對至後則受苦。知人思惟無常苦。後則受樂得道如是等受身之有苦。是故菩薩當行忍。復次菩薩思惟一切世間皆苦云何於中而欲求樂。復次菩薩思惟。我於無量劫中常受眾苦利益未曾為法。今日為眾生佛道。雖受此苦當大利。是故外內諸苦悉當忍受。復次菩薩誓願。若阿鼻泥犁苦當忍之。何況小苦而不能忍。若不忍能忍大。如是種種外法忍名曰法忍。問曰。云何內心法中能忍。答曰。菩薩思惟。我雖未得道諸結未斷。若當不忍與凡人不異。非為菩薩。復自思惟。若我得道結使無法可忍。復次。飢渴寒熱。是外魔軍。結使煩惱。是內魔賊。當破此二軍。以成佛道。若不爾者。佛道不成。說。佛苦行六年。魔王來言。剎利貴人。汝千分生中正一分活耳。速起還國布施修福。可得今世後世中天上之道。不可得汝唐勤苦。汝若不受軟言守迷不起。當將大軍眾來擊破汝。菩薩言。今當破汝力內軍。何況外軍。魔言。何等是我內軍。答曰。

欲是汝初軍 憂愁為第二
飢渴第三軍 渴愛為第四
睡眠第五軍 畏為第六
疑悔第七軍 瞋恚為第八
利養虛稱九 高蔑人十
如是等軍眾 厭沒出家人
我以禪智力 破汝此諸軍
成佛道已 度脫一切

菩薩於此諸軍雖未能破。著忍辱鎧智慧劍禪定楯。遮諸煩惱箭。是名內忍。復次菩薩於諸煩惱中。不應斷結。何以故。若斷結者所失甚多。墮阿羅漢道中。與根敗異。是故遮而不斷。以忍辱不隨結使。問曰。云何結使未斷而能不隨。答曰。正思惟故。雖有煩惱而能不隨。復次思惟空無常相故。雖有五欲不生諸結。譬如國王大臣。自覆藏罪。人所不知。王言。取無脂肥羊來。汝若不得與汝罪。大臣有智。繫大羊以草穀好養。日三以狼而畏怖之。羊雖得養肥而無脂。牽羊與王。王遣人殺之肥而無脂。王問云何得爾。答以上事。菩薩如是無常苦空狼。令諸結使脂消諸功德肉肥。復次菩薩功德福報無量故。其心柔軟諸結使薄易忍辱。譬如師子王在林中吼。人見之叩頭求哀則放令去。虎豹小物不能爾也。何以故。師子王貴獸有智分別故。虎豹賤蟲不知分別故。又如壞軍得值大將則活值遇小兵則死。復次菩薩智慧力。觀瞋恚種種諸惡。觀忍辱種種功德。是故能忍結使。復次菩薩心有智力斷結使。為眾生故。久世間結使是賊。是故忍而不隨。菩薩繫此結賊。不令縱逸而行功德。譬如有賊以因緣故不殺。堅閉一處而自修業。復次菩薩實知諸法相故。不以諸結使為惡。不以功德為妙。是故於不瞋功德不愛。以此智力故。能忍辱。如偈說。

菩薩除諸不善 乃至極微無餘
功德有量 所造不辦
菩薩大智慧力故 於諸結使不能惱
是故能知諸法生死涅槃

如是種種因緣雖未得道。於諸煩惱法能忍。是名法忍。復次菩薩。於一切法。知一相二。一切法可識相故言一。眼識識色。乃至意識識法。是可識相法。故言一。復次一切法可知相故言一。苦法智比智苦諦集法智比智。知集諦滅法智滅比智。知滅諦道法智比智道諦。及善世智亦苦集滅道虛空智緣滅。是可知相法故言一。復次一切法緣相故言一。眼識眼識相應法色。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如是意識意識相應法。亦眼亦色亦眼識乃至緣法意識一切法緣相故言一。復次人言一切法各皆一。一復一名為二。三一名為三。如是乃至千萬皆是一。而假名為千萬。復次一切法中有相故言一。一相為一。一切為法。法相為一。如是無量一門。破異相不著一。是名法忍
復次菩薩一切為二。何等二。二名外相外相外相非內相。復次一切法有無相故為二。空不空非常非我非色不可有對非有有漏無漏有為無為心法非心法法非心相應法心相應法如是無量二門不著二。是法忍。復次菩薩一切法為三。何等為三。下中上善不善無記有無非有非無。見諦思惟無斷學無學非學非無學報有報非報非有報。如是無量三門不著異。是法忍。復次菩薩雖未得無漏結使未斷能信無漏聖法三種法印。一者一切有為生法無常等印。二者一切法無我印。三者涅槃印。得道賢聖自知菩薩雖未得道能信能受是名法忍。復次於十四難不答法中。有常無常等。觀察無礙不失中道。是法能忍是為法忍比丘。於此十四難思惟觀察。不能通達心能忍衣缽白佛言。佛能為我解此十四難。使意了者弟子。若不能解當更求餘道。佛告癡人汝本共我要誓。若答十四難弟子耶。比丘言不也。言。汝癡人今何以言。若不答不作弟子說法濟度。此十四難是鬥諍法。於無益但是戲論。何用問為。若為汝答汝不了。至死不不能得脫生老病死。譬如身被毒箭。親屬呼醫為出箭塗藥。便言未可出箭。我先當知汝姓字親里父母年歲。次欲知箭出在何山何木何羽。作箭鏃者為是何人是何等鐵。復欲知弓何山木何蟲角。復欲知藥是何處生是何種名。如是等事盡之。然後聽汝出箭塗藥。比丘此人可得知此事然後出箭不。比丘言。不可得知。若待盡知此則已死。言。汝亦如是。為邪見愛毒塗已入汝心。欲拔此箭弟子。而不出箭。方欲求世間常無常邊無邊等。求之未得則失慧命。與畜生同死。闇。比丘慚愧深識佛語阿羅漢道。復次菩薩。欲作一切智人。應推求一切法。知其實相。於十四難不滯不礙。知其是心病。能出能忍。是名法忍。復次佛法甚深清淨微妙演暢種種無量法門。能一心不疑不悔。是名法忍。如所言。諸法雖空。亦不斷亦不滅。諸法因緣相續生亦非常諸法神亦不失罪福一心念頃。身諸法諸根諸慧轉不停。不至後念。新新生滅。亦不失無量中因緣業。諸眾界中皆空無神。而眾生輪轉五道受生死如是等種種甚深微妙法。雖未佛道能信不疑不悔。是為法忍。復次阿羅漢辟支佛。畏生死早求涅槃菩薩未得成佛。而欲求一切智。欲憐愍眾生。欲分別諸法實相。是中能忍是名法忍。問曰。云何諸法實相。答曰。觀知諸法有暇隙。不可破不可壞是為實相。問曰。一切語皆可答可破可壞。云何不可破壞是為實相。答曰。以諸法不可破故。佛法一切語道過。心行處滅不生不滅。如涅槃相。何以故。若諸法實有無。若諸法先有今無。則是斷滅。復次諸法不應是常。何以故。若常則無罪無福所傷殺。亦無施命亦修行利益無縛解。世間則是涅槃如是因緣故。諸法不應常。若諸法無常。則是斷滅無罪無福亦增損。功德業因果報亦失。如是因緣故。諸法無常。問曰。汝言佛法中常亦不實無常亦不實。是不然。何以故。佛法中常亦實無常亦實。常者緣盡非緣盡。虛空不生不滅故。是常相。無常者。五眾住滅故無常相。汝何以言常無常皆不實。答曰。聖人二種語。一者方便語。二者直語。方便語者。為人為因緣故。為人者為眾生說。是常是無常。如對治悉檀中說。若無常。欲拔眾生三界著樂。佛思惟。以何令眾生離欲。是故無常法。如偈說。

無生法 生法得離
無為法 有為得離

云何生生因緣和合無常不自在因緣。有死相欺誑破壞相。是名生生。則是有為法。如對治悉檀說。常無常實相俱過故。若諸法非有常非無常。是為愚癡論。所以者何。若非有無。若非無則破有。若破此事更有何法可說。問曰。佛法空相中。非有非無。空以除有空。空遮無。是為非有非無。何以言愚癡論。答曰。佛法實相不著。汝非有受著故。是為癡論。若言非有非無。是則可不說可破。是處是鬥諍處。佛法則不然。雖因緣故說非有非無。不生著。不生著則不可壞不可破。諸法有邊無邊有無邊若非有無邊。若後有去若去若後有去若非有去非去。是身是神身異神異亦如是皆不實。於六十二見中。觀諸法亦皆不實。如是一切除卻。佛法清淨不壞相不悔不轉。是名法忍。復次有無二邊。觀諸法生時時則為有見相。觀諸法老時壞時則為無見相。三界眾生多著此二見相。是二種法虛誑不實。若實有相則不無。何以故今無先有則墮斷中。若是則不然。復次一切諸法名字和合故謂之為有。以是故。名字和合生法不可得。問曰。名字生法不可得。則名字和合。答曰。無法名字為誰而和合。是則無名字。復次若諸法實有。不應以心識故知有。若以心識故知有。是則非有地堅相。以身根身識知故有。身根身識知則無堅相。問曰。身根身識知若不知。而地常是堅相。答曰。若先自知有堅相。若從他聞則知有堅相。若先不知不聞則無堅相。復次地若常是堅相。不應捨其相。如凝酥蠟蜜樹膠。融則捨其堅相墮濕相中。金銀銅鐵等亦爾。水為濕相。寒則轉為堅相。如是等種種悉皆捨相。復次諸議師輩。能令無。能令有。諸賢聖坐禪人。能令地作水水作地。如是諸法皆可轉。如一切中說。復次是有見。為貪欲瞋恚愚癡縛鬥諍故生。恚等處。是非佛法。何以故。佛法相善淨故。以是故非實。復次一切法二種色法無色法色法分析乃至塵散滅無餘。如波羅蜜品破施物中說。無色法五情所不知故。意情住滅時觀故。分。分故無常無常故空。空故非有彈指頃有六十時。一一生滅相續生故。瞋心信心清淨智禪定心。行者觀心生滅。如水燈焰。此名入空智門。何以故。若一時餘時中滅者。此心應常。何以故。此極少時中無滅故。若一時無滅者。應終始無滅。復次佛說有為法三相。若極少時中生而無滅者是為非有為法若極少時住滅者。何以但先生而後滅。不先滅而後生。復次若先後有生。則不待生。何以故。先已心故。若先所生。又生滅性相違。則不應滅。滅不應生。以是故一時不可得。異亦不可得。是即無生無生無住滅。無生住滅則無心法。無心法則無心不相應諸行無色法無故。無為法亦無。何以故有為有無為。有為則亦無無為。復次見作法無常故。知不作法常。若然者。今見作法有法不作法應無法。以是故常不可得。復次外道弟子。說常法有異。同者虛空涅槃外道神時方冥初如是為異。又弟子說非緣滅是常。又復言滅因緣法常因緣生無常摩訶衍中。常法性真際如是等種種。為常法虛空涅槃。如先讚菩薩品中說。神及時方塵亦上說。以是故不應言諸法有。若諸法無者。有二種。一者常無。二者斷滅故無。若先有今無若今後無是則斷滅。若然者則無因緣。無因緣者物中出一切物。亦應一切物中都所出。後世中亦如是。若斷罪福因緣。則不應有貧富貴賤之異及墮畜生中。若言常無則無苦集滅道四諦無法寶。無法寶則無八賢聖道。基無法僧寶佛寶。若如是者則三寶。復次若一切法實空者。則無罪福亦父母亦無世間法亦無惡。然則善惡同門是非貫。一切無。如夢中所見。若言實如是失。此言誰當信者。若言顛倒者。當見一人時。何以不見二三。以其實無而顛倒見故。若不墮此有無見。得中道實相云何知實。如過去恒河諸佛菩薩所知所說。未來恒河諸佛菩薩所知所說。現在恒河諸佛菩薩所知所說。信心大故不疑不悔信力大故能持能受。是名法忍。復次禪定力故。心柔軟清淨諸法實相與會。信著深入無疑悔。所以者何。疑悔欲界繫法。粗惡故。不入柔軟心中。是名法忍。復次智慧力故。於一切諸法中。種種一法可得者。是法能忍不疑不悔。是名法忍。復次菩薩思惟凡夫人以無明毒故。於一切諸法中作轉相。非常作常想若作樂想。無我我想空謂有實非有有為非有如是等種種法中作轉相。實智無明毒。知諸法實相無常苦空無我智慧棄捨不著。是法能忍是名法忍。復次一切諸法。從本已來常空今世亦空。是法能信能受是為法忍。問曰。若從本已來常空今世亦空。是為惡邪。云何法忍。答曰。若觀諸法畢竟空心著是為惡邪見。若不著不生邪見。是為法忍如是偈說。

諸法性常空 心亦不著
如是能忍佛道初相

如是等種種入智慧門。觀諸法實相不退不悔不隨諸觀。亦所憂。能自利利他。是名法忍。是法忍三種。清淨不見忍辱法。不見己身。不見罵辱人。不戲諸法是時清淨法忍。以是事故菩薩般若波羅蜜中能具足羼提波羅蜜不動不退故。云何不動不退瞋恚不生不出惡言不加所疑。菩薩般若波羅蜜實相不見諸法無所著故。若人來罵若加楚毒殺害。一切能忍。以是故說住般若波羅蜜中。能具足羼提波羅蜜

大智度論釋初品中毘梨耶波羅蜜義第十六

身心精進懈息故應具足毘梨耶波羅蜜毘梨耶(秦言精進)問曰。如精進。是一切善法本。應最在初。今何以故第四。答曰。布施持戒忍辱世間常有。如客主之義法應供給。乃至畜生亦知布施。或人種種因緣故能布施。若為今世若為後世。若為道故布施。不須精進。如持戒者。見為惡之人王法冶罪。便自畏懼不敢為非。或有性不作諸惡。人聞今世後世受罪。而以畏故能持戒。聞持因緣故得離生病死。是生口言。從今日不復殺生如是即是戒。豈須精進波羅蜜而能行耶。如忍辱中。若罵若打若殺。或畏故不報。或少力或畏罪或人法或為求道故然不報。皆不必須精進波羅蜜能忍也。今得知諸法實相。行般若波羅蜜修行禪定禪定實智慧之門。是中應懃修精進一心禪。復次布施持戒忍辱。是大福德安隱快樂。有好名譽所欲者得。既得知此福利之味。今進更得禪定智慧。譬如穿井已見濕泥。轉加進必望得水。又如鑽火已得見煙。倍復勵必望得火。欲成佛道凡有二門。一者福德。二者智慧。行施戒忍是為福德門。知一切諸法實相摩訶般若波羅蜜。是為智慧門菩薩福德門。除一切罪所願皆得。若不得願者。以罪垢遮故。入智慧門則不厭生死不樂涅槃事一故。今出生摩訶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要因禪定門禪定門必須精進力。何以故散亂心。不能得諸法實相。譬如中然燈不能照物。燈在密屋明必能照。是禪定智慧。不可以福願求。亦非粗觀能得。要須身心精懃急著不懈爾乃成辦。如所說。血肉脂髓皆使竭盡。但令皮骨筋在不捨精進如是乃能得禪定智慧。得是事則事皆辦。以是故精進第四。禪定實智慧之根。上三中雖有精進少故不說。問曰。人言。但布施持戒忍辱福德福德力故所願皆得。禪定智慧自然而至。復何用精進波羅蜜為。答曰。佛道甚深得。雖有布施持戒忍辱力。要須精進。得甚深禪定實智慧及無量諸佛法。若不行精進不生禪定禪定不生不得梵天王處。何況欲求佛道。復次人。如民大居士無量寶物則應意皆得。如生王王四天下。天雨七寶及所須之物。提婆那民分座與坐。雖是福然不能得道。如羅頻珠比丘。雖得阿羅漢乞食七日不得空缽而還。後以禪定火自燒其身而般涅槃。以是故知。非但福德力故得道。欲成佛道要須懃精進。問曰。菩薩精進有何利益。而懃修不懈。答曰。一切今世後世利益皆由精進得。復次若人欲自度身。尚當懃急精進。何況菩薩誓願一切。如讚精進偈中說。

人不惜身 智慧決定
如法精進 所求
如農失懃修 所收必豐實
亦如涉遠路 懃則必能達
天上 及得涅槃樂
如是因緣 皆由精進力
非天非無因 自作
誰有智慧人 而不自勉勵
三界熾然 譬如大炎火
有智決斷人 乃能得免離
以是故佛告 阿難精進
如是懈怠 直至於佛道
勉強而懃修 穿地能通泉
精進如是 無求不得
能如行道精進不懈者
無量果必得 此報不失

復次精進法。是一切善法根本。能出生一切道法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況於小利。如毘尼中說。一切善法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從精進不放逸生。復次精進先世福德。如雨潤種能令必此亦如是。雖有先世福德因緣精進則不能生。乃至今世利尚不能得。何況佛道。復次諸大菩薩荷負眾生。受一切乃至阿鼻泥犁中苦。心亦不懈。是為精進。復次一切事。精進則不能成。譬如下藥以巴豆為主。若除巴豆則下力。如是意止神足根力道必待精進精進不辦。如戒唯在八道不在餘處。信在根力餘處則無。如精進者無不有。既總眾法而別有門。譬如無明使遍在一切諸使中。而別不共無明。問曰。菩薩一切佛法。欲一切眾生。欲滅一切煩惱。皆得如意云何增益精進而能佛。譬如小火不能燒林。火勢增益能燒一切。答曰。菩薩初發心誓願。當令一切眾生得歡樂。常為一切不自惜身。若惜者於諸善法不能成辦。以是故增益精進。復次菩薩種種因緣懈怠心。令樂著精進懈怠黑雲覆諸明慧。吞滅功德增長不善懈怠之人。初雖小樂後則苦。譬如毒食。初雖香美久則人。懈怠之心燒諸功德譬如燒諸林野。懈怠之人失諸功德。譬被賊復遺餘。如偈說。

應得而不得 已得而復失
既自輕其身 眾人亦不敬
常處大闇中 有諸威德
智慧法 此事永以失
聞諸妙道法 不能以益身
如是過失 皆由懈怠
雖聞增益法 不能
如是之過罪 皆由懈怠
生業理 不道法
如是過失 皆由懈怠
所棄遠 人時復近
下愚為之沒 如豬樂在溷
若為世人 三事皆廢失
欲樂及財利 福德亦復沒
若為出家人 不得
天及涅槃 名譽俱失
如是諸廢失 欲知其所由
一切諸賊中 無過懈怠賊
以是罪故 懶應作
馬井二比丘 懈怠
見佛法 猶亦不自免

如是等種種。觀懈怠之罪精進增長。復次觀精進之益。今世後世佛道涅槃之利皆由精進。復次菩薩一切諸法空無所有。而不證涅槃。憐愍眾生善法。是精進波羅蜜力。復次菩薩一人無等侶。以精進福德力故。能破魔軍結使賊得成佛道。既佛道。於一切諸法一相無相其實皆空。而為眾生說諸法種種名字種種方便度脫眾生死苦。將滅度時以法身。與彌勒菩薩摩訶薩迦葉阿難等。然後金剛三昧。自碎身骨令如芥子。以眾生不捨精進力。復次如阿難。為諸比丘七覺意。至精進意。阿難。汝說精進意耶。阿難言說精進意。如是三問三答。佛即從坐起告阿難。人能愛樂修行精進不得得至佛道不虛也。如是種種因緣。觀精進利而得增益如是精進有時說為欲。或時說精進有時不放逸。譬人欲行。初欲去時是為欲。發不住是為精進。能自勸勵不令行事稽留。是為不放逸。以是故知欲生精進精進生故不放逸不放逸故能生諸法乃至成佛道。復次菩薩欲脫生老病死亦欲度脫眾生。常應精進一心不放逸人擎油缽大眾中。現前一心不放逸名利。又如偏閣嶮道若懸繩若乘山羊。此諸道以一心不放逸故。身得安隱。今世名利。求道精進亦復如是。若一心不放逸所願皆得。復次譬水流能決石。不放逸心亦復如是專修方便。常不廢。能破煩惱結使山。復次菩薩三種思惟。若不作不得果報。若自作不從他來。若我作者不失。如是思惟當必精進。為佛道故懃修專精不放逸阿蘭若在林中坐禪而生懈怠。林中有神是弟子死屍骨中。歌舞而來。說此偈言。

林中小比丘 何以生懈廢
晝來若不畏 夜復如是

比丘驚怖起坐思惟中夜復睡。是神復現十頭口中出火牙爪如劍眼赤如炎。顧語將從捉此懈怠比丘。此不應懈怠。何以故爾。是比丘大怖即起思惟專精念法阿羅漢道。是名自強精進不放逸力能得道果。復次是精進不自惜身而惜果報。於身四儀住常懃精進。寧自失不廢道業。譬如失火以瓶水投之。唯存滅火而不惜瓶。如仙人師教弟子說偈言。

決定心悅豫 如獲大果報
如願事得時 乃知此最妙

如是種種因緣。觀精進之利。能令精進增益。復次菩薩苦行人來求索頭目髓腦盡能與之。而自念言。我有忍辱精進智慧方便之力受之尚苦。何況愚騃三塗眾生當為此眾生故。懃修精進成佛道而度脫之。

大智度論卷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