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四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雜蘊第一世第一法納息第一之三

何故此法。不應言無色界繫耶。答正性離生。先現觀欲界苦為苦。後合現觀無色界苦為苦。起先辨欲界事。後合辦無色界事。若正性離生。先現觀無色界苦為苦。後合現觀色界苦為苦。起先辦無色界事。後合辦色界事。如是世第一法。應言無色界繫。然正性離生。先現觀欲界苦為苦。後合現觀無色界苦為苦。起先辨欲界事。後合辦無色界事。是故世第一法。不應言無色界繫。此中正性離生。先現觀欲界苦為苦。後合現觀無色界苦為者。謂見道中。先別現觀欲界苦諦。為苦行相。後合現觀無色界苦諦苦行相。問見道位中。具觀四諦。何故但說觀苦諦耶。答見道位中。先觀苦諦。以相粗顯。是故偏說。問四種行相。皆現觀苦。何故但說苦行相耶。答理應具說而不者。當知此中是有餘說有說此文但應作如是說。先現觀欲界苦。後合現觀無色界苦。不應言為苦。而復言為者有何意耶。答四行相中。苦最居首故且說類顯餘三。有說苦行相久遠所傳。過去如來正等覺。皆於諦首標苦名故。有說苦行相。唯屬苦諦故偏說之。非常行相通屬三諦。空非我行相一切法故。有說苦行相。能違諸有能棄生死。勝餘行相順厭心故。乃至嬰兒雖得種種飲食。適欲食時語言。此食有苦即便棄捨。是故偏說。有說苦行相易可受。謂內外道少愚智皆信有苦。是故偏說。有說苦相粗顯易以智知纔即了。是故偏說。如智於所知。覺於所覺行相所行。根於根義。能緣於所緣。應知亦爾。問何故行者見道位中。先現觀欲界苦。後合現觀無色界苦耶。答粗細異故。謂欲界苦粗易可觀察故先現觀無色界苦。細可觀察故後現觀。如習射人先射粗物後射毛端。此亦如是。問若爾色界苦粗無色界苦細。何故行者現觀。答以觀行者。於定不定二界差別現觀故。謂欲界不定界攝故別現觀無色界俱定界攝故合現觀如定不定界。修不修界。離染不離染界。應知亦爾。有說欲界苦於觀行者。現為逼惱猶如重擔故先現觀無色界苦。於觀行者。則不如是故後現觀有說欲界苦是觀行者現所執受故先現觀無色界苦。則不如是故後現觀有說欲界苦於觀行現生痛惱故先現觀無色界不爾故後現觀有說欲界苦行現見故先現觀無色界不爾故後現觀。問無色界現見者。行者云何於彼現觀。答現見二種。一執受現見二離現見。彼觀行者於欲界苦具二現見。於無色界苦但離染現見。猶如商人有財兩擔。一自擔之。二使人擔。於自所擔。具二現見。謂輕重現見財物現見。於所擔一種財物現見。此亦如是有說欲界苦近故先現觀無色界苦遠故後現觀。如近遠與身俱不與身俱。在身在他身亦爾。有說欲界三種。謂善不善無記故先現觀無色界苦。但有二種。謂無記故後現觀有說修觀行者入聖時。必成就欲界異生性。不成就無色界異生性現觀法爾成就者先起。於不成就後起有說見欲界苦時斷二種結。謂不善無記故先現觀無色界苦時唯斷無記結故後現觀不善無記有異熟無異熟。生二果一果。無慚無愧相應無慚無愧不相應。當知亦爾。有說異生位。謗苦諦時。先謗欲界苦。後謗無色界苦。今入聖位信苦諦時。亦先信欲界苦。後信無色界苦。如謗信迷悟疑決。應知亦爾。是故於欲界苦先別現觀。於無色界苦後合現觀
起先辦欲界事。後合辦無色界事者。謂見道中。先別辦於欲界應作事。後合辦於無色界應作事。問現觀辦事。有何差別有作是言。此差別現觀即是辦事故。故有說者。亦有差別且名即差別。謂此名現觀。此名辦事。復次通達所緣現觀煩惱辦事。復次現觀者謂現觀辦事者謂現觀。復次現觀者謂遍知辦事者謂遍知。如遍知遍知證。得證。明解脫道果。應知亦爾。復次現觀者。謂無間道所作辦事者。謂解脫道所作。如無間道所作解脫道所作。斷繫得離繫。得除過失功德。出下賤入妙。無義義。盡愛膏油受無熱樂。應知亦爾。復有說者。剎那現觀相續辦事。如剎那相續入數。入應知亦爾。若正性離生等者。反舉非理順成是義。問如於色界苦非先現觀。而世第一法色界繫如是無色界苦。雖非先現觀。何妨世第一法無色界繫。答以色界中有遍緣智。能緣自地及下。故於色界苦。雖非先現觀世第一法。得是色界繫無色界中無遍緣智。雖緣自上而不緣下。故世第一法無色界繫。
復次無色定。除去色想。非除色想能知欲界。若緣此苦法智忍。即緣此世第一法。問此中復次理不應說。應但說言無色定除去色想乃至廣說。所以者何是一門故。有餘於此以義正文應作是言。何故此不應言無色界繫。答無色定除去色想乃至廣說。所以者何。此於所問義是根本答。故應作是說。而不者。有何意耶。答夫設言論法有二種。一者方便。二者根本。先所者。是方便言論。今所者。是根本言論根本方便故。復次言方便在前故。如文說。有作是說。論有二。一者開縱。二者遮奪。此前門。是開縱論道。後門是遮奪論道。此本文於無失。有餘師說。此前門顯苦法智忍但緣欲界。後門顯世第一法苦法智忍所緣故。彼定非無色界繫。以無色有除色想。必不緣下有漏色故。除色想定。在四無色及彼上三分地攝。問有多處說。除色想言。謂此處說無色定。除去色想乃至廣說大種蘊說。云何色想。謂有苾芻如是勝解乃至廣說。波羅衍拏。亦是說。

諸有色想 能除一切
外法不見

  眾義品中。亦是說。

有想即離 亦非無想非除想
如是平等色想 有染著因緣

如是諸說。義有何異。答此蘊中說。不緣下地流轉諸色名除色想大種蘊說。遣積集色令不現前名除色想。波羅衍拏眾義品說。斷色界名除色想有說此處除色想者通四念住大種蘊說除色想者。唯念住。波羅衍拏眾義品說。除色想者。念住有說此處除色想者。在七地攝謂四無色上三大種蘊說。除色想者。在第四靜慮攝。波羅衍拏眾義品說除色想者。亦在七地攝。謂未至四靜慮空無邊處分。有作是言。大種蘊說除色想者。是不共內道有故。餘三是共。有餘師說。此蘊所說除色想者。是共內外道俱有故。餘三是不共如是為諸說義異。
於此義中。復有分別。問何緣世第一法。非無色界繫耶。答非田等故。謂無色界世第一法。非田非器非地。不能長世第一法。故於彼無。復次若有餘順決擇分。彼地可有世第一法無色界無餘順決擇分。是故世第一法。復次若定。容有遍三界四諦善根。彼定可有世第一法。於無色善根。是故世第一法。復次若定容有緣一切法無我行相。彼地可有世第一法無色行相。是故世第一法。復次若地。能修現觀邊世俗智。彼地可有世第一法無色地中如是事。故彼世第一法。復次若有見道。可有世第一法無色界無有見道。是故世第一法。問因論生論。何故無色界無見道耶。答如前所世第一法因亦為此證。復有別義。謂無色界奢摩他增故。要毘缽舍那增地。能有見道。有餘於此雙遮二界。謂欲界極粗故。無色界極細故。俱無世第一法。復次欲界善根羸劣故。無是善根極沈昧故。俱無世第一法。復次欲界極喧動故。無色界寂靜故。俱無世第一法。復次若地。有遍緣智及斷結道。彼地容有世第一法欲界雖有遍緣智。而無斷結道。無色界雖有斷結道。而無遍緣智。是故俱無世第一法。問二聖者。一處。於世第一法一成就。成就耶。答有。謂一依初靜慮正性離生。一依第二靜慮正性離生。彼俱終生第二靜慮。依初靜慮者。不成就世第一法。越地捨故。依第二靜慮者。猶成就世第一法自地故。問有二阿羅漢。俱在欲界世第一法一成就。成就耶。答有。謂一依初靜慮正性離生。一依第二靜慮正性離生。彼俱終。生第二靜慮中。有未離欲界。俱得阿羅漢果。依初靜慮者。不成就世第一法。越地捨故。依第二靜慮者。成就世第一法自地故。
世第一法。當言有尋有伺乃至廣說。問何作此論。答雖已說彼在色界繫。而未分別彼在何地。今欲分別。如已知人所居國邑。而未彼所居宅等。此亦如是作斯論。復次為令疑者得決定故。謂先說言。世第一法唯色界繫。然色界中。三種地。有尋有伺地無尋唯伺地。三無尋無伺地。而未顯示世第一法定在何地。有諸善根唯在有尋有伺地。如詞無礙解。有諸善根。唯在無尋無伺地解脫。後四勝處。前八遍處。有諸善根。在有尋有伺。及無尋無伺地。如無量有說。亦如初解脫。前四勝處。勿生疑。世第一法。唯在一地。或在地。今成立彼定在三地作此論。世第一法。當言有尋有伺無尋唯伺無尋無伺耶。答應言或有尋有伺。或無尋唯伺。或無尋無伺。問何故顯示世第一法三地耶。答為止餘部執。此善根唯在一地。謂或執。世第一法有尋有伺有相警覺。非等引異生諸行有尋有伺者。思搆轉故。有相者緣名起故。警覺者。有功用故。非等引相續轉故。屬異生者。異生得故。緣諸行者。有為故。為止彼執。顯此善根。通在三地云何有尋有伺。答若依有尋有伺三摩地正性離生。彼所世第一法。謂依未至及初靜慮正性離生者。所世第一法。問此中言。欲顯何法。有作是說。此俱生定說為依。謂世第一法相應定以依聲說。此俱生依。有成文證。如智蘊說。若依空三摩地正性離生。彼於苦法智忍相應定。以依聲說。此亦如是有餘師說此等無間緣定。說為依。謂增上相應定。以依聲說。如是者。三地。說為依。後所說依。應知亦爾。云何無尋唯伺。答若無尋唯伺三摩地正性離生。彼所世第一法。謂依靜慮間。正性離生者。所世第一法云何無尋無伺。答若無尋無伺三摩地正性離生。彼所世第一法。謂依第二第三第四靜慮正性離生者。所世第一法
若依未至定正性離生。彼修一地見道一地世第一法現觀邊世俗智。若依初靜慮正性離生。彼地。見道一地世第一法三地現觀邊世俗智。若依靜慮間。正性離生。彼修三地見道一地世第一法。四地現觀邊世俗智。若依第二靜慮正性離生。彼四地。見道一地世第一法五地現觀邊世俗智。若依第三靜慮正性離生。彼修五地見道一地世第一法六地現觀邊世俗智。若依第四靜慮正性離生。彼修六地見道一地世第一法七地現觀邊世俗智有餘師說。若依初靜慮正性離生地。見道地。世第一法三地現觀邊世俗智。若依靜慮間。正性離生。彼修三地見道三地世第一法。四地現觀邊世俗智。所以者何。以彼三地。皆一地故。一隨眠故。此中善法互為因故。依餘地如前說。評曰彼不應作是說。所以者何。若是說。則依靜慮間。正性離生者。應得世第一法。謂有尋有伺。及無尋唯伺。若爾便違此文。所說云何有尋有伺。若依有尋有伺三摩地正性離生。彼所世第一法云何無尋唯伺。若無尋唯伺三摩地正性離生。彼所世第一法。勿此過。是故前說於理為善。問何故見道他地。世第一法。唯自地耶。答見道無漏解脫離繫世第一法如是故。復次見道雖在地而不墮界世第一法。在地亦墮界故。復次見道三緣故修。一因長養故。辦事故。三同對治故。因長養者。謂六地見道展轉為因。同辦事者。謂見道。所應作事。下地見道。亦能辦之。同對治者。謂見道。所對治惑。下地見道。亦能對治修道亦以上所說三緣自地他地。因長養者。謂九地修道展轉為因。又如法離欲界染。亦修類智。此但由一緣謂因長養故。同辦事者。謂修道應作事。下地修道亦能辦之。又如苦智應作事。乃至道智。亦皆能辦。同對治者。謂修道對治惑。下地修道亦能對治。又一念現前。能於未來無量念。世第一法。非因長養。諸不能互為因故。亦非同辦事。於煩惱斷。不能證故。亦非同對治。以不能永煩惱故。復次世第一法繫屬相續見道如是故。復次世第一法。能辦異熟見道如是故。復次世第一法。為愛所繫。見道如是故。復次世第一法有垢過。有毒有刺有染有濁。見道如是故。復次世第一法異生身。異生不修他地。見道唯依聖者身。聖者身法他地故。問世第一法。與現觀邊世俗智。同是有漏。何故彼智。他地修。世第一法。唯自地。答現觀邊世俗智。是見道眷屬見道修。如見道他地。彼智亦爾世第一法。不如是故。復次現觀邊世俗智。依聖者身。聖者自地他地。世第一法。不如是故。復次現觀邊世俗智。依隨信隨法行身。彼能具自地他地。世第一法。不如是故。復次現觀邊世俗智。有冤敵無勢力。有冤敵故。他地修。無勢力故依他力修。世第一法。無冤敵有勢力。無冤敵故。唯自地。有勢力故。自力修。復次現觀邊世俗智。不用功得。隨見道力。他地修。世第一法。用功而得。是故唯能修於自地。
問何故六地。所起見道。上能修下。下不修上。答法勝現在前時。則能修下。下地法劣。現在前時。不能修上。如劣朝勝非勝朝劣。此亦如是。復次下地力劣依上而修。如力劣人依附強者。地力勝不依下修。如力勝人不依附劣。復次下地屬上故。上能修下。不屬下故。下不能修上。人屬他驅使。不屬他者他不能役。復次若依地。正性離生。彼於下地已得離染故能修下。若依下地正性離生。彼於地未得離染。設已離染不得自在。以不依彼正性離生故。下地不能修上。復次若於地。正性離生。彼於下地已得故能修。若依下地正性離生。彼於地未得故不修。設已得者而不自在。以不依彼正性離生故。復次下地求上故上修下。不求下故下不修上。復次下地上故。上能修下。不斷下故下不修上。復次下能辦上事故。上須修下。上不能辦下事故下不修上。復次猶如六種守護法故。謂三十三天。懼素洛安布六軍而自守護。一依海住龍。二堅手天。三鬘天。四恒憍天。五四大王眾天。六三十三天。若素洛。從自宮出。諸天興戰諍時。依海住龍。先與戰諍。若龍能勝素洛者。餘五天事而住。若不能勝。堅手天軍即助其力。若二能勝。餘四天軍事而住。若不能勝。鬘天軍復助其力。若三能勝。餘三天事而住。若不能勝。恒憍天軍復助其力。若四能勝。餘二天事而住。若不能勝。四大王軍復助其力。若五能勝。三十三天事而住。若不能勝。三十三天與前五軍。相助戰諍。令素洛退敗馳走如是見道。為欲對治見所斷惑安布六地。一未至定乃至第六。第四靜慮若依未至定正性離生未來唯修一地見道即能永斷見斷惑。其餘五地事而住。若依初靜慮正性離生未來便地。見道相助永斷見斷惑。其餘四地事而住。若依靜慮正性離生未來便修三地見道相助永斷見斷惑。其餘三地事而住。若依第二靜慮正性離生未來便四地。見道相助永斷見斷惑。其餘事而住。若依第三靜慮正性離生未來便修五地見道相助永斷見斷惑第四靜慮事而住。若依第四靜慮正性離生未來便修六地見道相助永斷見斷惑。故依地能修於下。依彼下地不能修上。復次猶如依山六重池故。謂從山頂乃至於下。有六泉池連次流注。其最上水流遍六池。第二遍五第三遍四。乃至第六唯遍一池。如是六地所起見道。上能修下下不修上。
世第一法。或尋相應非伺。或伺相應非尋。或尋伺相應。或尋伺不相應耶。答相應非伺者。謂未至定初靜慮伺。伺與自性不相應故。伺相應非尋者。謂尋及靜慮間除伺。餘心心所法。尋伺相應者。謂未至定初靜慮中除尋伺。餘心心所法。尋伺不相應者。謂靜慮間伺。及上三靜慮心心所法。并一切隨心轉色。心不相應行。問世第一法非有伺。非無尋唯伺。非無尋無伺耶。答有。謂未至定初靜慮伺。彼非有伺。所以者何。如類足說。云何有尋有伺法。答若法尋伺相應。彼伺雖尋相應而非伺故。亦非無尋唯伺。所以者何。如類足說。云何無尋唯伺法。答若法伺相應非尋。彼伺唯尋相應非伺故亦非無尋無伺。所以者何。如類足說。云何無尋無伺法。答若法尋伺不相應。彼伺唯伺不相應非尋故。問世第一法尋伺不相應。非非伺耶。答有。謂靜慮間伺。彼雖尋伺不相應。而非非伺。所以者何。伺自性故。問世第一法。在有尋有伺地與伺相應非尋耶。答有。謂尋彼唯與伺相應故。問世第一法。在伺地。是相應法。非伺相應耶。答有。謂靜慮間。伺彼與自性不相應故。問世第一法有尋有伺地。而三種。謂有尋有伺無尋唯伺無尋無伺耶。答有尋有伺者。謂未至定。及初靜慮。除尋伺。餘心心所法。無尋唯伺者謂尋。無尋無伺者。謂隨心轉色。心不相應行。問世第一法。在無尋唯伺地而有二種。謂無尋唯伺無尋無伺耶。答有無尋唯伺者。謂靜慮間除伺。餘心心所法。無尋無伺者。謂彼地伺。及隨心轉色。心不相應行
世第一法。當言樂根相應乃至廣說。問何作此論。答雖已說彼依地差別。而未分別與何相應。今欲分別。如已知人所居宅等而未彼朋友伴侶。此亦如是作斯論。有作是說。雖已顯示世第一法通在三地。而未說彼通在六地。今顯彼與三根相應彼通在六地。分明現見掌中果。由是因緣作此論。世第一法。當言樂根相應喜根相應捨根相應耶。答應言或樂根相應。或喜根相應。或捨根相應。先已說彼非欲界繫。即知不與苦相應。是故唯三根作論。雖總說彼三根相應。而未顯示相應差別。故應復說差別之相。云何樂根相應。答若依第三靜慮正性離生。彼所世第一法。然第三靜慮世第一法。或樂根相應。或不相應樂根相應者。謂除樂根。餘心心所法。不相應者。謂即樂根。及隨心轉色。心不相應行。今且說餘心心所法。故說彼與樂根相應云何喜根相應。答若依初二靜慮正性離生。彼所世第一法。然初二靜慮世第一法。或喜根相應。或不相應喜根相應者。謂除喜根。餘心心所法。不相應者。謂即喜根。及隨心轉色。心不相應行。今且說餘心心所。故說彼與喜根相應云何捨根相應。答若依未至第四靜慮正性離生。彼所世第一法。問何故不說靜慮間。答此文應作是說。若依未至靜第四靜慮正性離生。彼所世第一法。而不爾者。有何意耶。答已說未至應知。亦說靜慮間。所以者何。以未至聲亦顯彼故。俱是未至根本地故。如大種蘊說。大種法何定滅。答四或未至故。然此三地世第一法。或捨根相應。或不相應捨根相應者。謂除捨根。餘心心所法。不相應者。謂即捨根。及隨心轉色。心不相應行。今且說彼餘心心所。故說彼與捨根相應。問世第一法不與樂根喜根捨根相應耶。答有。謂彼隨心轉色。心不相應行。問世第一法相應法不與喜捨相應耶。答有。謂即三根。以彼不與自性性根相應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四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