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下

月支優婆塞謙譯
  輸入者 徐潔英
      一校者 江 進
      二校者 夏桂蘭
      改稿者 劉海燕

菩薩累劫清淨之行。至儒大慈。道自然忍力降魔。鬼兵退散。定意如故。不以智慮。憂喜想。是日初夜一術闍。自知宿命數劫來。精神所更。展轉受身不可稱計。皆識之。至二夜時。得二術闍。悉知眾生心中所念。善惡殃福。生死所趣。至三夜時。三術闍。漏盡結解自知本昔久所行。四神足念。精進定。意定戒定。得變化法。所欲如意。不復用思。身能飛行。能分一身。作百作千。至億萬數。復為一。能徹地。壁皆過。從一方現。俯沒仰出。譬水波。能身中火。履水行虛。不陷墜。中。如鳥飛翔。立能及天。手捫日月。欲身平立。至梵自在。眼能徹視。耳能洞聽。意悉預知。諸天人龍鬼神蚑行蠕動之類。行口言心所欲念。悉見聞知。諸有貪婬無貪婬者。瞋恚無瞋恚者。有愚癡愚癡者。有愛無愛者。有大志大志行者。有外行外行者。有念無念善者。一心一心者。有解脫意解脫意者。一切悉知。
菩薩天上中。地獄畜生鬼神五道先世父母兄弟妻子。外姓字。一一分別十世。百千萬億事。至于一劫崩壞空荒之時。一劫始成。物興時。能知十劫百劫。至千萬億數劫中。外姓字。衣食苦樂壽命長短。死此生彼。展轉所趣。從上頭始。諸所更身。長老終。形色好醜。苦樂一切三界。皆分別知。見人魂神。各自隨行。生五道中。或墮地獄。或墮畜生。或作鬼神。或天上。或入人形。生豪貴富樂家者。生卑鄙貧賤家者。知諸眾生。或五陰自蔽。一色像。二痛痒。三思想。四行作。五魂識。皆習五欲。眼貪色。耳貪聲。鼻貪香。舌味。身貪滑。牽於欲。或於財色。思望安樂。從是生諸惡本。從惡致苦。能斷愛習。不隨婬心。大如毛髮。受行八道。則眾苦滅矣。譬如無薪亦復無火。是謂無為度世之道。
菩薩自知。已棄惡本。無怒癡。生死已除。種根已斷。無餘栽枿。所作已成。智慧已了。明星出時。廓然大悟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十八法。有十神力四無所畏十八法者。謂從佛。至于泥曰失道空言。三忘志。四不靜意。五無干想。六不省視。七志無減。八精進無減。九定意無減十智無減解脫無減知見無減三古世之事悉知見四來世之事悉知見五今世之事悉知見十六覽眾行化以始所知七覽眾言行化以始所知八覽眾行化以始所知。是為八不共之法。
十神力者。佛悉知見。深微隱遠是處非處。明審如有。一力也。佛悉明知來今往古所行地所受報應二力也。佛悉分別天人眾生彼彼異念。三力也。佛悉知眾干種語及度世語。四力也。佛悉了知世間雜種無量情態。五力也。佛能現禪解定行除眾勞諍。六力也。欲縛知縛解要在所宜行。七力也。佛智如海善言無量追識一切宿命所更。八力也。佛天眼淨。見物死。神所出生善惡殃福。隨行受報。九力也。佛漏已盡。復縛著。神真叡智。自知見證。究暢道行。可作能作無餘生死。其智明審。是為十神力也。
四無所畏者。神智正覺所不知。愚惑相言。佛未悉知。至於梵摩眾聖。皆莫能佛之智故。獨步不懼。無畏也。佛漏已盡悉知。愚惑相言。佛漏未盡。至於梵摩眾聖。莫能佛之志故。獨步不懼。無畏也。佛說經戒習。愚惑相言佛經可遏。至於梵摩眾聖。莫能論毀佛之正經故。獨步不懼。三無畏也。佛現道義。言真而要。能度苦厄愚惑相言不能度苦。至於梵摩眾聖。莫能正道故。周不懼。四無畏也。
得定意。一切知見。坐自念言。是實微妙。難知難明。甚得也。高而無上。廣不可極。淵而下。深不可測。大包地。細無間。昔定光佛時。別為佛。名釋迦文。令果得之。從數劫。勤苦所求。適今得耳。自念宿命。諸所施為。慈孝仁義。禮敬誠信。中正守善。虛心學聖。柔弱意。行六度無極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習四等心。慈悲喜護。養育眾生。如視赤子。承事諸佛。積無量累劫勤苦。不望其功。今悉得。喜自說曰。

今覺佛極尊 棄婬淨無漏
一切能將導 從者必歡預
夫福之報快 願皆得成
愍疾上寂 吾將逝泥洹

佛初得道自知食少身體虛輕。徐起入水洗浴。畢欲上岸。天按樹枝。得攀而出。旋往樹下。有五百青雀。飛來繞佛。三匝而去。復長者女。始嫁有生子男者。百味之糜。祠山樹神。後生得男。喜即作糜。盛以金缽。其女瀉糜。釜杓不污。女益珍敬。即與數女。俱山中。望見好樹。即遣婢先往掃除。婢到見佛。不知何神。還報女言。神在樹下坐。女令婢戴百味之糜置上。前長跪上食并金缽。言。汝等能有意。必以現世得福見諦。眾女遙拜而退。佛便食糜已。念先三佛得道時。皆有獻百味之食并上金缽此器者。今皆在文鄰龍所。佛即擲缽中。自然逆流。上水七里。墮前三缽上。四器共累。相類一。龍王歡喜。知復佛。佛定意七日。不動不搖。樹神念佛。新得道快坐七日。未有獻食者。人令飯佛。時適有五百賈人。從山面過。車牛皆躓不行中有大人一名提謂。二名波利。怖還與眾人俱詣樹神請福。神現光像言。今佛。在此優留國界連禪水邊。未有獻食者。汝曹幸先能有意。必獲大福。賈人聞名。皆喜言。佛必獨大尊。天神所敬。非凡品也。即和蜜。俱詣樹下。稽首上佛。佛念先古諸佛哀受法皆持缽。不宜如餘道人受食也。
四天王。即遙知佛當用缽。人屈申臂頃。俱到頞那山上。如意所念。石中自然四缽。香潔無穢。四天王各取一缽。還共上佛。願哀賈人。令大福。方有鐵缽。後弟子當用食。佛念取一缽不快餘三意。便悉受四缽。累置左手中。右手按之。合成一缽。令四際現。佛受蜜。告諸賈人。汝當歸命於佛。歸命於法。方有比丘眾。歸。即皆受教。各三自歸。佛於異處食畢。咒願賈人言。今所布施。欲使食者。得充氣力。當令施家。世得願。得色得力。得瞻得喜。安快無病。終保年壽。諸邪惡鬼不得嬈近。以有意。立德本固。諸鬼神。常當擁護開示地。得利諧偶。不使迍蹇。復艱患。人有正見。以信喜敬。潔不悔。施德者。福德益大。所隨轉勝。吉不利。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神鬼王。常隨護助。四天大王。賞別人。東頭賴。南維睒文。西維樓勒。北拘均羅。護汝等令不遭橫。能有慧意。研精學問。佛法眾。棄捐眾惡。不自放恣。現受吉祥。種福得福。行道得道。以先見佛一心承奉。當為從是致第一福。現世獲祐。快解見諦。富樂壽。自致泥洹。時蜜冷。佛腹風起。帝釋即知。應時閻浮提界上。取藥果名呵梨勒。來白佛言。是果香美可服。最除風。佛便食之。風即除去。起到文鄰瞽龍無提水邊。坐定七日。不喘不息。光照中。龍目得開。自如前。見三佛光明。目輒得視。龍王歡喜沐浴。名香栴檀蘇合水。見佛相好影如樹有華。前繞佛七匝。身離圍四十里。有七頭。羅覆佛上。欲以蔽蚊虻寒暑。雨七日。龍一心不飢不渴。七日雨止。佛悟。龍化作年少道人。著好服飾。稽首問佛。佛無寒。無熱無為蚊虻所嬈近耶。佛時答言。

久得在屏處 思道其福快
昔所願欲聞 今以悉知快
不為彼所嬈 能安眾生
度世三毒泥洹
生世得睹佛 聞經法
辟支佛 人會亦快
不與愚從事 得惡人
有黠別真偽 知信正道

佛告龍王。汝當復歸於佛。歸於法。歸於比丘僧。即三自歸。諸畜生中。是龍為先見佛神足。移坐室。自念本願。欲眾生思惟生死本。從十二因緣起。起故便生死。若法滅生死乃盡。是故得是。不作是是便息。一切眾生。意為精神。窈窈冥冥。恍忽無形。自起識想。隨行受身無常主。神無常形。神心變化。躁濁難清。自自滅。未曾休息。一念去。一念來。若中泡。一滴滅一復興。至于三界無色九神所止。皆繫於識。不得免苦。昧昧然不自覺。故謂之癡。莫知要道夫得至妙。虛寂無念。不可以凡世間知。世間道術。九十六種。各信所事。孰知其惑。皆生求安。貪欲嗜味。好於聲色故不能樂佛道佛道清淨空無所有。凡計身不可得常有。設當為說。下皆苦。空無所有。誰能信者。枯苦我耳。意欲然。不為世間說法。便入定意。佛放眉中光。上照七天。梵天知佛欲取泥洹。悲念三界皆為長衰。不得度世之法。死即當復墮三惡道。何時當脫下。久遠佛耳。佛得見。若優曇華。今當為天人請命求哀於佛。令止經。即語帝釋。將天樂般遮伎。下到室。佛方定意覺。般遮彈琴而歌。其辭曰。

聽我歌十力 棄蓋寂定
光徹照七天 德香踰栴檀
上帝神妙來 歎仰欲見尊
梵釋齎敬意 稽首欲受聞
本行精進百劫
四等布施 十方受弘恩
持戒無垢 慈軟護眾生
勇決入禪智 大悲敷度經
苦行功勳成於今
戒忍定慧力 動地魔已擒
德普蓋天神智過靈聖
相好無比 八聲震十方
志高於須彌 清妙莫能論
永離怒癡 老死
唯哀從覺 愍傷諸天
開法寶藏 敷惠甘露
令從憂畏解 危厄得以安
迷惑正道 邪疑睹真言
一切皆願樂 欲聽受
當開無死法 垂化於無窮

佛意悉知。便從覺。梵天白佛言。從久遠以來。適復見佛耳。諸天喜踊。欲聞佛法。當為世間經。願莫般泥洹眾生愚闇。有慧眼。唯加慈導。令得解脫諸天中。賢善。好道易解。亦有精進。能受戒法。畏於地獄三惡道者。開法藏。為現甘露受者必多。佛時。我見道人。具三毒自意經典人尚學其不至誠法。何況佛之清淨怒癡。願佛說法。使眾生得聞至誠之道。
言。善哉善哉梵天。欲廣施安救諸世間。撫利寧濟。樂使解脫。我念世間貪愛嗜欲。墮生死苦。少能自覺本從十二因緣起。癡緣癡。行緣行。緣識。名像緣名像。六入六入。更樂緣更樂。痛緣痛。愛緣愛。緣受。有緣有。緣生老死憂悲苦悶心惱。患其有。精神從愛。轉受生死得道者。貪愛情欲無為無起。然則癡滅。癡滅則滅。滅則識滅。識滅則名像滅。名像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更樂滅。更樂滅則痛滅。痛滅則愛滅。愛滅則受滅。受滅則滅。滅則生滅生滅老死憂悲苦悶心惱患皆盡。是謂得道覺此。微妙難明。夫此清淨愚癡想。不可以世間凡夫知。道術。九十六種。各所事。或事地日月五星。或事水鬼神龍神。皆生求安。貪欲嗜味。好於聲色。故不能樂佛道。不聞佛經。不知要法。凡人意異。計身物謂可常有。設當為說目之所見。無常有身皆苦。身為非身。空無所有。親戚家屬。悉非人所。正言似反。誰能信者。吾為枯苦。不如取泥洹。故不言耳。梵天復曰。

數劫人在世生死佛經得聞
在世能度極者 今以得願人難有
尊極佛比 是故稽首
世間縛著為久在冥 今十力神智無量
開法藏施慧光明 照諸天人令得開解
佛能一切 是故
從本發意誓為苦人 勞謙行願已成
無明老死長衰可悲 當法藥救諸病痛
慈哀無過佛 是故稽首

佛已可梵天念誰可先度者。昔者父王遣五人侍我。今在山中。即復道還。五人見佛。自相謂言。是人來者。慎莫與起也。佛到。五人皆起。不覺作禮。時言。卿等持心。何無牢固。屬言莫起。何以作禮。五人不對。弟子。佛即手摩其頭。以為沙門。還道樹下各坐思惟佛。又復念此間有優為迦葉明勇健。有好名字國王吏民。皆共事之。與五百弟子。在連禪水邊。欲先開化令解歡喜信樂佛法。爾乃餘人。當隨而學。即往從之。迦葉見佛。即來起迎。讚言幸甚。道人善來消息安不。佛即答言。無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厚。無為第一安。
迦葉曰。有何使。言。欲報一事。儻不瞋恚。煩借火室。宿之間。曰不愛也。中有毒龍。恐相害耳。言。無苦龍不害我。重借至三。迦葉言。然道人德高。能居中者善。佛即澡洗前入火室。持草布地。適坐須臾毒龍瞋恚。身中出煙。佛亦現神。身中出煙。龍忿怒。身皆火出。佛亦現神。火光。龍火佛光。於是俱盛。室盡燃。其炎煙出。如失火狀。迦葉夜起。相視星宿。見火室洞然。噫噫言。咄。是大沙門。端正可惜。不隨語。竟為毒所害。知其意。於其室內。以神力。滅龍恚毒。降伏龍身。化置缽中。迦葉惶遽。令五百弟子人。瓶水。就擲滅火。而一瓶者。更成一火。徒益怖。皆言。咄咄殺是大沙門。明旦佛持缽盛龍而出。迦葉驚喜問。道人乃尚活耶。器中何等。佛答言。然吾自活耳。是缽中者。可言毒龍。眾人所畏。不敢入室者也。今者降之。已受戒矣。迦葉自以得道。謂佛非真。顧語弟子。是大沙門極神。雖爾未及於道。不如我得羅漢也。
佛復移近迦葉。坐樹下。夜第一四天王俱下聽佛說經。四王影。明如盛火。迦葉夜起。占候見佛。邊四火。明旦行問。道人事火乎。言。不事火也。曰昨夜此間四火何也。言。昨夜四天王。來下聽經。是其光耳。迦葉念言。是大沙門極神。雖然尚未得道故。不如我得羅漢也。
佛止樹下。第二天帝釋。夜復來下。聽佛說經。帝釋影。甚益明。迦葉夜起。占候見佛火光倍。於昨四火明。心念大沙門事火也。明旦復行問。道人事火言不也。昨天帝釋。來下聽經。是其光耳。迦葉念言。是大沙門。乃聖。雖然未及於道。不如我得羅漢也。
後夜第七梵天。又下聽經。梵之影。倍於帝釋迦葉夜起。占候見火光明盛。明日問。道人事火乎。答言。不事火也。昨夜火光益明大何也。
言。昨夜梵天。來下聽經。是其光耳。迦葉復念。是大沙門。神則神矣。然未得道。不如我得羅漢也。
迦葉五百弟子。人事三火。合千五百火。明旦燃之。火了不燃。怪而白師。師言。大沙門所為也。即行問佛。我五百弟子。凡事千五百火。今旦燃之。火皆不燃。是道人之所為乎。言。卿欲使火燃不。問之至三。曰欲使燃。言可去。火當燃。聲皆燃。迦葉復念。是大沙門。神則神矣。然未得道。不如我已得羅漢也。
迦葉身自事三火。明旦燃之。又不可燃。心念復是大沙門所為也。即行問佛。我自事三火。今旦燃之。了不可燃。續是道人所為耶。
言。卿欲使火燃不。問之至三。曰欲使燃。言可去。火當燃。聲皆燃。迦葉復念。是大沙門。神則神矣。然未得道。不如我已得羅漢也。
火燃之後。迦葉欲滅之不可得滅。五百弟子。及諸事火者。共助滅之。而了不滅。皆言。大沙門所為也。
迦葉行問佛。火既燃矣。今不可滅。言。欲使滅乎曰欲使滅言。可去火當滅聲即滅。迦葉故念。是大沙門雖神。不如我得道真也。
迦葉白佛言。願道人。留此不須復行。我自給飯食。即還敕家。明日作好飯。施床座已。食時自行請佛。言便去今隨後到。迦葉適去。佛人屈申臂頃。東適弗于逮界上數千億里。取樹果名閻逼。盛滿缽還。迦葉未至。佛已坐其上。迦葉後到。問道人從何道來。言。卿適去我東到弗于逮地取閻逼果。香美可食便取食之。佛飯已去。迦葉續念。是大沙門雖神。不如我真也。明日食時迦葉復請佛。言便去。今隨後到。迦葉適去。佛便南行。極閻浮提界數千萬里。取呵梨勒果。盛滿缽還。迦葉未歸。佛已坐其床。迦葉至問何緣先到。言。卿適去即南行極此地界。取呵梨勒果。亦香且美。便取食之。佛飯已去。迦葉續念。是大沙門雖神。不如我真也。
明日迦葉。復行請佛。言便去。今隨後到。迦葉適去。佛西到拘耶尼界上數千億里。取阿摩勒果。盛滿缽還。先迦葉歸。坐其上。迦葉後至。問道人。從何而來。言。卿適去後。我西適拘耶尼地。取阿摩勒果。香美可食。便取食之。佛飯已去。迦葉復念。是大沙門雖神。故不如我真也。
明日迦葉復請佛。言。便去今隨後到。迦葉反顧。忽然不見佛。神足。北適鬱單越界上數千億里。自然粳米。滿缽而還。先迦葉至。坐其上。迦葉後至。問道人復從何來。言。從北鬱單越地。取此成熟粳米。快美且香。卿試食之。佛飯已去。迦葉復念。是大沙門雖神。故不如我真也。
明日食時。佛持缽。自到迦葉家。受飯而還。於屏處食已。念欲澡漱。天帝知佛意即下。以手指地。水出成池。令佛得用。迦葉晡時彷徉聚中。有泉水。怪而問佛。何此。言。吾朝得卿飯於此。食已念欲澡漱。天帝釋指地。令有水出。汝當名此為指地池。迦葉復念。是大沙門雖神。故不如我真也。
還樹下。道見棄弊衣欲浣之。天帝知佛意。即到頞那山上。取正四方成治好石。來置池邊白佛言。可用浣衣。佛欲曬衣。天帝六方石。來給曬衣。
迦葉見池邊有兩好石。又問。何此。言。吾欲浣濯。及欲曬衣。天帝頞那山上取此石來。迦葉復念。是大沙門雖神。故不如我真也。
後日入指地池澡浴畢。所攀。池上素有樹。名迦和。絕大脩好。其樹自然曲下就佛。佛攀而出。迦葉見樹曲下垂蔭。怪而又問。言。吾入池浴。所攀。是故樹神為我曲之。迦葉復念。是大沙門雖神。故不如我真也。
摩竭國王及吏民。以歲節會禮詣迦葉所。相娛樂七日。迦葉念佛聖明智。眾人見者。必俱捨我而共事之。當令其去七日快也。知其意。即隱七日。迦葉後日又念。間者我有節會餘食甚多。大沙門來。飯之快耶。佛遙之。時來到。迦葉喜言。道人來。何善也。我適欲相供養間何為七日不現。言。間者王與吏民共會七日。卿意念言。是大沙門聖明智。眾人見者。必俱捨我而共事之。當令其去七日快也。是故我去。卿今念我故復來耳。迦葉心念。是大沙門。乃知人意。雖然故不如我真也。
爾時迦葉五百弟子。適俱破薪。各一斧。斧皆不得下。懅共白師。師言。是大沙門所為也。即行問佛。我諸弟子。向共破薪。斧皆舉而不下。言可去。斧下。斧即下下之後。斧皆著薪。舉之不舉。復行白佛。今斧適下。又皆不舉。言可去。今使斧舉。即舉得用。迦葉復念。是大沙門雖神。故不如我真也。
連禪水。長流駃疾。自然神通。斷水令住。使水隔起。頭。令底揚塵。行其中。迦葉所漂。即與弟子俱。乘船索佛。迦葉見水隔斷。中央塵起。行其間。迦葉呼言。道人乃尚活耶。言。然吾自活耳。又問。佛欲上船不。善。佛念今當現神。令子心伏。即從中。貫船底入。有穿跡。迦葉復念。是大沙門。神則神矣。然不如我已得羅漢也。
佛語迦葉。汝非羅漢。亦不真。胡為虛妄。自稱貴乎。於是迦葉心驚毛豎。自知道。即稽首言。道人聖。乃意志。寧可得從道人經戒沙門耶。言。且還報汝弟子。報之益善。卿是大長者。國中所承望。今道。可獨自知乎。迦葉受教。還告諸弟子。汝曹知乎。我目所見。意始信解。當除鬚髮。被法衣。受佛戒。作沙門。汝等何趣。五百弟子曰。我等所知。皆大師恩。師所尊信。必不虛妄。願皆隨從得為沙門。於是徒。脫身裘褐。及取水瓶杖屣諸事火具。悉棄中。俱共詣佛。稽首白佛言。今我五百弟子。以信意。願欲離家除鬚髮。受佛戒言可。諸沙門來。迦葉及五百弟子。鬚髮墮。皆成沙門
優為迦葉有二弟。次曰那提迦葉。幼曰竭夷迦葉。二弟各有百五弟子。廬舍列居水邊。梵志什物。諸事火具。皆隨水流。二弟驚愕。恐兄徒五百人。為惡人所害。所漂。即與五百弟子。逆水而上。見兄徒。皆作沙門。怪問。大兄年百十。智慧高遠。國王吏民。所共宗事。以兄為是羅漢。今反捨梵志道。學沙門法。此非小事。佛豈獨大其道勝乎。迦葉答言。佛道最勝。其無量。我雖世學。未曾有得道神智如佛者也。其經戒淨。今以見慈心人。以三事教化。一者道定神足變化自然。二者智慧本意。三者經道正行。隨病與藥。二弟各顧。謂諸弟子。汝等何趣。合五百人。俱同聲言。願如大師。即皆稽首。求作沙門言可諸沙門來。二弟及五百弟子。皆除鬚髮。即隨後。復成沙門
佛便有千沙門。俱到波羅奈夷縣叢樹下坐。佛諸弟子。皆梵志為諸弟子。現神變化。一者飛行。二者經。三者教誡。諸弟子見佛威神。莫不歡喜作禮奉行

佛說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