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毘曇毘婆沙論第五十

迦旃延子五百羅漢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
道泰等 譯
       一校者 焦遠蘭
       二校者 程海燕 
       改稿者 袁雪梅

揵度相應品第四之三

四十四智體。知老死智體。知老死集智體。知老死滅智體。知老死滅道智體。乃至知行亦如是。問曰。何作此論。答曰。此是佛經佛經說。佛告比丘四十四智體。汝等皆應一心善聽。佛說是經。而不廣分別佛經是此所為根本。欲廣分別故。而作此論。問曰。若佛經是此論根本者。何故世尊說此經耶。答曰。世尊如是方便道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今欲以是方便道門示諸弟子。汝等不捨方便道門者。不久當得漏。譬豪富長者。以如是方便積聚財物。復欲以是方便教諸子孫。汝等不應捨離如是方便。不久當無量財寶。彼亦如是
云何四十四智體。知老死一智體。知老死集是二智體。知老死滅是三智體。知老死滅道。是四智體。知因老死四智體。乃至知行。亦四智體。四則四十四智體。問曰。何故不說知無明智體耶。答曰。應說而不者。當知此說有餘。復次若是有支有為作因者說智體。無明雖是有支不為作因。復次四法者立智體。無明三法義故不立。知老死智四智。謂法智比智苦智等智。知老死集智四智。謂法智比智集智等智。知老死滅智四智。謂法智比智滅智等智。知老死滅道智是四智。謂法智比智道智等智。如知老死。有十六乃至知行。亦有十六智。若分別在身。及以剎那。則有無無邊。此中以有支以諦以對治故。四十四智體。
問曰。此四十四智體幾在過去。幾在未來。幾在現在。答曰。或在過去。或在未來。或在現在。幾緣過去。幾緣未來現在。答曰。三十三緣三世一緣世法。若如雜揵度者。三緣過去。謂知行知行集識集。三緣未來。謂知老死老死集知生。十六現在。謂知知生集。知知有集。知取知取集。知知愛集。受集。知觸知觸集。知六入六入集。知名色名色識。一緣三世一緣非世。幾是有漏幾是無漏。答曰。或有漏無漏。幾有漏無漏。答曰。二緣有漏二緣無漏。幾是有為幾是無為。答曰。有為有智是無為者。幾有為。幾無為。答曰。三十三緣有為一緣無為。此智不能決定不得果。不離欲。不漏。是聖人本所得法。為遊戲故。為觀本所作故。為現法樂故。為受用聖法故。起此現在前。
七十七智體。問曰。何作此論。答曰。此是佛經佛經說。七十七智體。謂知生是老死緣智體。非不緣生老死智體。乃至廣說。佛何故說此經者。如先說。
云何七十七智體。答曰。知生是老死緣是一智體。非不緣生老死二智體。過去生曾為老死緣是三智體。非不曾緣過去生有老死四智體。未來生當為老死緣是五智體。非不當緣未來生有老死六智體。及知法住智此法是無常有為因緣生。是盡法滅法。是無欲法。知如是法者是第七智體。如知老死。有七智體乃至知行亦有七智體。七智體則有七十七智體。問曰。此中何故不說知無明。緣智體耶。答曰。應說而不者。當知此說有餘。復次若是有支有為作因者說智體。無明雖是有支不為作因。知生是老死緣。是四智體。謂法智比智等智集智。非不緣生老死智體。何故復作此說耶。答曰。二種。一自言定他言。自言者。如弟子。以佛法義。定於自言。如外道弟子。以外道義。亦自言。如育多婆提。以育多婆提義。定於自言。如毘婆闍婆提。以毘婆闍婆提義。定於自言。定他言者。如弟子外道弟子言。外道弟子弟子言。如育多婆提毘婆闍婆提言。如毘婆闍婆提定育多婆提言。或謂。此但為議故。如是說。非是法。令此義決定如是是說。非不緣生老死。此智是四智。謂法智比智等智集智前有八智。如過去生曾為老死緣智四智。謂法智比智等智集智前有二智體。知非不曾緣過去生有老死智四智。如先說。前有十六智體。知未來生當為老死緣智四智。如先說。前有二十智體。知非不當緣未來生有老死智四智。如先說。前有四智體。知法住智。乃至廣說前有五智體。如知老死五智體。乃至行緣五智體。若分別在身及剎那者。則有無無邊智體。此中以有支以世以諦以對治故。立七十七智體。問曰。何故不說知現在智體耶。答曰。或有說者。生是老死緣非不緣生老死。是說知現在智體。過去者知過去未來者知未來。復有說者。知生是老死緣非不緣生老死。是說知三世過去即知過去未來即知未來
問曰。此智幾在過去。幾在未來現在。答曰。或盡在過去。或盡在未來。或盡在現在。幾緣過去。幾緣未來。幾現在。答曰。若所說生是老死緣非不緣生老死。是說知現在智體者。二緣過去二緣未來二緣現在一緣三世。若是說。生是老死緣非不緣生老死。是說知三世智體者。二緣過去二緣未來。三十三緣三世。幾是有漏幾是無漏。答曰。或有漏。或無漏。幾有漏無漏。答曰。盡有漏。幾是有為幾是無為。答曰。有為有智體。是無為者。幾有為無為。答曰。盡有為。此智不能決定乃至廣說
法住智乃至廣說法住智者。是知因智。所以者何。住三界。上中下果。在彼中住故。知此智。名知法住智。此智是四智。謂法智比智等智集智。復有說者。知法住智。是名知法住智。彼智是道智。問曰。若然者。此說云何通。說此是盡法滅法無欲無漏法。非是無欲法。答曰。此文如是說。此是盡法滅法。不應言無欲法。而不者。有何意耶。答曰。欲呵責無漏法故。經說蘇摩當知。先有法住智。後有涅槃智。問曰。此中何者是法住智。何者是涅槃智耶。答曰。知生死增長智是法住智。知生死增長滅智涅槃智。復次知十二緣起法住智。知十二緣起滅是涅槃智苦集智是法住智。知滅道智是涅槃智。若是說則為通。先有法住智後有涅槃智。復有說者。苦集道智法住智滅智涅槃智。問曰。若然者。先有法住智後有涅槃智。此說云何通。答曰。涅槃智亦有在後者。復次諸邊中智是法住智根本中智是涅槃智。何以之。經說梵志。共集一處如是談論。聞此言。沙門瞿曇出世時。我等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而見供養。今沙門瞿曇出世。奪我利養。猶如日出光。我等作何方便還得名譽利養乃至廣說。復是念。沙門瞿曇異德。但善知論。顏貌端正我等不假顏貌。但知論者。便可還得名譽利養乃至廣說。復是言。今此中誰能堪任於沙門瞿曇法中出家而竊於法。令我等受讀誦。復是言。今蘇梵志志念堅固。堪任於沙門瞿曇法中出家竊法。令我等受讀誦。即皆往詣蘇摩所。具陳上事而以告之。爾時摩以事故。而便可之。一以親愛眷屬故。二以善根因緣故。爾時摩出王舍城。詣於竹林。比丘。在精舍門邊。往反經行爾時遙見比丘。即往其所而是言。諸比丘。當我欲沙門瞿曇法中梵行。時諸比丘即將蘇摩詣世尊所。而白佛言。今此蘇梵志者。欲於世尊法中出家受具足戒行比丘法。佛告諸比丘。汝等可為蘇出家授其具足。時諸比丘即為出家具足。時蘇聰明智慧念力堅固。未久之間。讀誦三藏。少解其義。便是念。欲利我親屬者。今正是時。從竹林出欲詣王舍城世尊遍照眼。護於法。誰能竊者。爾時有五百比丘詣蘇摩所。或有說者。是諸比丘所化作。或有說者。是實比丘。時諸比丘到蘇摩所。皆是言。蘇摩。當我等分已盡。所作已辦梵行已立不受後有。時蘇摩便問諸比丘言。汝等初禪漏耶。答曰。不也。依第二第三第四禪及過無色寂靜解脫漏耶。答言不也。時蘇摩復是言。汝等既不依禪定。而得漏。誰當信耶。比丘是言。我等慧解脫。時蘇摩不識慧解脫。若我親屬問是義者。我則不知。以是事故。還詣所。具以上事。向佛說之。佛是答。蘇摩。當知先有法住智後有涅槃智。蘇摩復白佛言。世尊今不知何者法住智何者是涅槃智。佛告蘇摩。汝與不知。但法應如是。先有法住智後有涅槃智。彼諸比丘。先依未至禪漏。後起根本禪。以是事故。知諸邊中智是法住智根本中智是涅槃智
成就法智。亦成就比智耶。答曰。若得。云何為得。若苦比智現在前。設成就比智。亦成就法智耶。答曰。如是。所以者何。以法智在前得故。若成就法智。亦成就他心智耶。答曰。若不失。云何不失。已離欲愛。於彼離欲不退。設成就他心智。亦成就法智耶。答曰。若得。云何為得。若苦法智現在前。若成就法智。亦成就等智耶。答曰。如是。設成就等智。亦成就法智耶。答曰。若得。云何為得。若苦法智現在前。若成就法智。亦成就苦智耶。答曰。如是。設成就苦智。亦成就法智耶。答曰。如是。所以者何。此二智一時得故。若成就法智。亦成就滅道智耶。答曰。若得。設成就滅道智。亦成就法智耶。答曰。如是。所以者何。法智在前得故。若成就比智。亦成就他心智耶。答曰。若不失。云何不失。已離欲愛。於彼離欲不退。設成就他心智。亦成就比智耶。答曰。若得。云何為得。若苦比智現在前。若成就比智。亦成就等智耶。答曰。如是。設成就等智。亦成就比智耶。答曰。若得。如先說。若成就比智。亦成就苦智耶。答曰。如是。設成就苦智。亦成就比智耶。答曰。若得。如先說。若成就比智。亦成就滅道智耶。答曰。若得。如先說。設成就滅道智。亦成就比智耶。答曰。如是。若成就他心智。亦成就等智耶。答曰。如是。設成就等智。亦成就他心智耶。答曰。若不失。如先說。若成就他心智。亦成就苦集滅道智耶。答曰。若得。設成就苦集滅道智。亦成就他心智耶。答曰。若不失。如先說。若成就等智。亦成就苦集滅道智耶。答曰。若得。設成就苦集滅道智。亦成就等智耶。答曰。如是。若成就苦智。亦成就滅道智耶。答曰。若得。設成就滅道智。亦成就苦智耶。答曰。如是。所以者何。苦智在前得故。若成就集智。亦成就滅道智耶。答曰。若得。設成就滅道智。亦成就集智耶。答曰。如是。若成就滅智。亦成就道智耶。答曰。若得。設成就道智。亦成就滅智耶。答曰。如是
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未來耶。答曰。如是。何等成就過去未來法智耶。答曰。決定苦諦二心頃。集諦四心頃。滅諦四心頃。見道諦時三心頃。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信解脫轉根見到時。解脫轉根不動時。已起滅法智。設成就未來法智。亦成就過去耶。答曰。若滅已不失。如先說。時若不滅。設滅便失。則不成就何等時。成就未來法智。不成就過去耶。答答曰。決定苦諦一心頃。得須陀洹果。未起滅法智。先起滅者。失。乃至時解脫轉根不動。未起滅法智。先起滅者。轉根失。若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現在耶。答曰。若現在前。云何現在前。若不起比智等智忍。若非無心時。乃現在前。何等成就過去現在法智耶。答曰。決定集諦一心頃。滅諦一心頃。見道諦時一心頃。得須陀洹果。已起滅法智現在前。乃至時解脫轉根不動。已起滅法智現在前。設成就現在法智。亦成就過去耶。答曰。若滅已不失。則成就何等時。成就現在法智。亦成就過去耶。答曰如先說。時若不滅設滅便失。則不成就何等時。成就現在法智非過去耶。答曰。決定苦諦一心頃。得須陀洹時。未起滅法智。先起滅者。失。起法智現在前。乃至時解脫轉根不動。未起滅法智。先起滅者。轉根失。起法智現在前。若成就未來法智。亦成就現在耶。答曰。若現在前。何等成就未來現在法智耶。答曰。決定苦諦一心頃。集諦一心頃。滅諦一心頃。見道諦時一心頃。得須陀洹果時。起法智現在前。乃至時解脫轉根不動。起法智現在前。設成就現在法智。亦成就未來耶。答曰。如是。所以者何。若成就現在法智。必成就未來。若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未來現在耶。答曰。未來成就現在現在前。何等成就三世法智耶。答曰。決定集諦一心頃。滅諦一心頃。見道諦時一心頃。得須陀洹果。已起滅法智現在前。乃至時解脫轉根不動。已起滅法智現在前。設成就未來現在法智。亦成就過去耶。答曰。若滅已不失則成就。如先說時。若不滅。設滅便失。則不成就。何等成就未來現在法智。不成就過去耶。答曰。決定苦諦一心頃。得須陀洹果。未起滅法智。先起滅失。起法智現在前。乃至時解脫轉根不動。未起滅法智。先起滅轉根失。起法智現在前。若成就未來法智。亦成就過去現在耶。答曰。或成就未來法智。非過去現在。乃過去現在。及現在過去。及過去現在成就未來法智。非過去現在者。若得法未滅。設滅便失。則不現在前。若得法智。是則明有未來。若未滅。設滅便失。則明無過去。不現在前。則明現在。何等成就未來法智。不成就過去現在耶。見道須陀洹果起滅法智。先起滅者。失。不起法智現在前。乃至時解脫轉根不動。未起滅法智。先起滅者。轉根失。不起法智現在前。及過去現在者。若已起滅法智。不起法智現在前。若已起滅法智。則明過去。不起法智現在前。則明現在。若成就過去。必成就未來。何等成就過去未來法智。不成就現在耶。答曰。如先說。成就過去未來法智時及現在過去者。起法智現在前。若未滅設滅便失。起法智現在前。則明有現在未滅設滅便失。則明無過去。若成就現在。必成就未來。何等成就未來現在法智。非過去耶。答曰。如先說。成就未來現在法智時。及過去現在者。若以起滅法智不失。起法智現在前。若以起滅法智不失。則明過去。起法智現在前。則明有現在。若成就過去現在。必成就未來。何等成就三世法智時。答曰。如先說。成就三世法智時。設成就過去現在法智。亦成就未來耶。答曰。如是。若成就現在法智。亦成就過去未來耶。答曰。未來成就過去若滅已不失。若未滅。設滅便失則不成就。何等成就三世法智耶。答曰。如先說。成就三世法智耶。設成就過去未來法智。亦成就現在耶。答曰。若現在前。如先說。如法智作六句。比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作六句亦如是

阿毘曇毘婆沙論第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