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毘曇心論經第一

法勝大德優波扇多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
   輸入者 焦遠蘭
         輸八者 焦遠蘭
         一校者 焦遠蘭
         二校者 程海燕
         改稿者 袁雪梅

(六卷成部)
界品第一

頂禮最勝 饒益
言說相應 羅漢

前者先也。頂禮淨信曲躬禮也。最勝者。世尊應供者之所供養。又於一切法中勝故名最勝。復次世尊。於一切法一切種自在故名最勝熱者。離燒義也。謂煩惱熱能身心世尊離彼故名熱。此是智斷成就。彼師如是者。彰於如來滿足。次說饒益言者。世尊言說。能饒益一切眾生饒益者謂安隱也。安隱饒益異名。此彰世尊利他滿足。此略說天人師自利利他功德滿足。彼二種世尊等作究竟。是故應供中勝。彼言說相應者。謂道理義顯示相應如是功德相應天人師語。禮敬此者名法寶羅漢等者。天人阿修羅等供養故名阿羅漢。此無學實者四聖諦。以學見者彼名見實。此唯說學。此學無學等。謂第一義僧。禮敬此者名禮僧寶。問曰。何故禮敬。答曰。

開覺慧眼 諸法
亦為他顯現 今說少分

佛者。知一切法。知一切種。故為佛。開覺慧眼者。謂無礙智眼義也。若者。若所說所顯所宣所法也。知者解也。法者持也。持於自性。為他作緣故為法。法有積聚。故名法眾法眾群聚異名。亦為他顯現者。自覺知己世間。故為他顯示。或有覺知不為他說。如昇攝波林經說。今說少分者。於彼佛說法中。今但說少分法相。豈能盡說如是義已。問曰。何法是所說而欲說耶。答曰。所謂有漏無漏。有煩惱煩惱 。受蔭有諍無諍無色說。

一切有漏行 我樂常淨
此受於我等 不見有漏

一切有漏行我樂常淨者。諸有漏行。我離樂離常離淨。彼中世間不能觀察無明覆障闇智。於此四門顛倒而見。故名顛倒。問曰。何因故知諸有漏行於我耶。答曰。我事無故屬因緣故行為他。非我自性計我者說。不屬他除此更無。是故我性不可得無我因故諸行我。問曰。何因故知諸行離樂。答曰。作逼迫故。諸有漏行是苦自性亦是苦緣是故逼迫。逼迫名苦是故離樂。問曰。何因故知諸行離常。答曰。以生滅故。現見諸行生而即滅。無見常者是故離常。問曰。何因故知諸有漏行於淨耶。答曰。污染事故。諸有漏事煩惱境界不淨污染是故離淨。問曰。如是諸行我等世間何故取我等耶。答曰。此受於我等不見有漏故。諸有如實見。世間不能觀察我等解。猶如怨家匿藏惡欲。許出美言遊行家內親友親友解。我我所覆故不見無我。是故現見作業迷惑。故無我事中而見於我。對治覆苦事故於住等想謂為樂。故於苦受陰中而作樂解。相似相續無常事。彼現見色相相續。記憶宿事誦論。故於無常行中而作常解。皮色覆於不淨事。故彼於髮毛爪齒處等少時淨。於不淨中而解。雖見屎尿。雖復不淨。猶生迷惑。此雖不淨餘者應淨。猶如干看緊叔迦華。問曰。何故論初先說顛倒。答曰。為知不顛倒法相故我先已說。弟子真實故。以不顛倒心安隱易解。是故論初先說顛倒。問曰。為當但我等諸有漏法。更有餘耶。答曰。更有。

若處生煩惱 聖說有漏
以彼漏名故 慧者說煩惱

若處生煩惱聖說有漏者。若依若聚若緣。眾生數非眾生數。生身見等煩惱有漏。問曰何故。答曰。以彼漏名故慧者說煩惱觀察煩惱為作漏名。故以彼法煩惱。依漏起故有漏。如有毒食等。如是說。若事屬漏。為所攝。彼名有漏。此無漏緣煩惱。非無漏法屬於煩惱煩惱攝。無漏法緣生煩惱。問曰。漏義云何。答曰。從有頂下至無間獄。於其六入瘡漏。是故名漏猶如瘡漏。又留住生死為漏。問曰。此更名耶。答曰。更有。

名有煩惱 取蔭及有諍
煩取諍生故 自性

名有煩惱取蔭及有諍者。是有漏法。亦名有煩惱。亦名取蔭亦名有諍。問曰。何故彼諸名說。答曰。煩取諍生故自性說。諸煩惱取諍等漏之異名。從煩惱生彼亦生煩惱名有煩惱如是從取生彼亦生取故名有取。從諍生彼亦生諍故名有諍。問曰。是蔭世尊所說為取蔭。即是蔭為離取蔭別有蔭耶。答曰。若取蔭者彼即是蔭。或有蔭而非取蔭。問曰。何者是耶。答曰。

若行離煩惱 此是無漏
及前取蔭 是蔭所說

若行離煩惱此是無漏蔭者。此蔭更有餘說。有二種蔭。無漏有漏。若行見等煩惱。是名無漏。是蔭非取蔭。及前取蔭。是蔭者。若此無漏蔭及前所說取蔭合說為蔭。謂等五蔭。問曰。蔭義云何。答曰。聚義是蔭義。問曰。若如是者蔭但假名有實事。非但聚名和合故名聚。答曰。非但有相有實事。此事者便彼相故陰有相。如所說礙是色蔭等。是故有事界等所攝智識使境界。如四聖諦故蔭有事非但假名。問曰。蔭界入等有何差別。答曰。

種謂色入 亦名教色
分別色蔭 世尊之所說

色有二種。一者積聚色。二者非積聚色。積聚色者。謂十色入乃至觸。非積聚色者。名色法所攝。彼業品說。此等一切是色蔭相入色蔭數佛說為色蔭以此觸彼。以彼觸此是故名色。以此惱彼以彼惱此義也。如所說。如手等觸。觸故名色。問曰。若如是者。除教色彼非是色何以故。非手等可觸以無對故。汝意若謂。以所依者是可觸故。彼亦是可觸故無過者。受等亦應是色。汝意若謂。彼所依四大是可觸故。彼亦是可觸者。說言。現見所須作功事。作畫作泥。若如是者受等心數亦應是色。故汝過。彼等亦依諸根。彼亦應是可觸。答曰。非但生心心數因。非心心數等根。如光依珠。彼生時等作因。如是等是觸彼非觸也。復次造色大如光依珠。是故大是觸故彼亦是觸。問曰。雖如是說汝相猶自不成。何以故。除過去未來塵色故。答曰。相不可壞過去色觸已滅。未來色如是相生。如是塵亦是可觸。以微細不可得知。是故一切諸色皆是可觸。

為識蔭 是說為意入
十八界中 亦說為七界

識蔭者。謂六識身。是十二入中說為意入。於十八界中。分別為七心界。眼識界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界意識界意界等。識者能知於緣故為識。識者。能取義也。

餘則三蔭 三無為
是說為法入 彼亦是法界

如前所說受諸法總為一法入。十八界中為一法界。彼入義者門義是入義如窗牖。如所說。婆羅門眼為門乃至色。入字義者是輸義也。能增長心心數法。以是義故名之為入。界義者性義是界義。如朱砂界雄黃界等。界字義能持自相他作緣是故名界。是界事七。或復二何以故。除六識界更無意界。是故七即六識身展轉相續意界。如父子名子展轉相續次第名父。如是意界無別六識界。是故及依者。緣差別故。故有八。彼界入事等一切法。故彼蔭一向但是有為。問曰。蔭中何故不攝無為。答曰。無蔭相故。二種蔭相共相別相共相者。聚義是蔭義及無常等。別相者色礙等。是二種無為中無。是故不攝無為。餘更有何義。謂非顛倒事及斷方便無為顛倒事及斷顛倒方便顛倒事故說取蔭。為斷顛倒方便無漏蔭。是故蔭不攝無為如是說蔭界入境界最廣。故建立於界欲說種種義。故如是說。


界中一可見 十界有對
八界是無記 餘則不善

界中一可見者十八界中當知一界可見。所謂色界。何以故。是眼識境界故是故可見。復次可示此示彼是故可見。餘七種定不可見。十界有對者。十八界中五內界。謂耳鼻舌身。五外界謂色聲香味觸。是等十界有對三種有對。所謂障礙有對境界有對有對障礙有對者。如手右手相對境界有對者。謂根與境界相對。有對者。意識一切法。此中唯取障礙有對。更相障礙名有對。彼一切種界更互相對。若不爾者。彼不增長上座鳩摩羅多心欲起時為障礙。當有對相違無對。餘八界無對八界是無記者。十八界中當知八界是無記。所謂耳鼻舌身香味觸。彼無愛愛果可記。是故無記。餘則不善者。餘十界無記不善。謂色聲口意作。是不善。何以故。從不善起故。餘者是無記眼識等七心界。是善不善無記心相應法界。是善不善無記法界。是自性相善不善無記。彼自性善者。謂慚愧三善根相應善者。與彼受等心相應自性不善者。謂無慚無愧三不善根相應不善者。與彼受等心相應。與二相違是無記不相應法界雜品說。無為二無記緣是善。虛空滅是無記。於中善愛果安隱為善。攝者謂道諦苦集少分愛果者謂苦集少分安隱者謂滅諦相違不善苦集少分。除此名無記。無不善可記故名無記果可記亦名無記

有漏 二三三有
欲有中有一在二有

有漏者。五內界五外界五識界。此五界一向有漏。餘二者。餘三界意界法界意識界等。彼有二種有漏無漏有漏者生漏共相應滿足跡處故名有漏。與此相違是名無漏。略說未知欲知根等。諸無漏根俱生法及彼得。出世間解脫得。及無為無漏。餘是有漏。三三有者。三界三有中可得。欲有中有四者。香味鼻識舌識一向欲界攝。彼非色界離摶食愛故。一在二者。五內界色聲觸界。及緣彼三識界。此等一在色界。非無色界無色故。彼為欲界使所繫是欲界繫。為色界使所繫是色界繫。為無色界使所繫是無色界繫。

有覺有觀五 三種三餘
有緣當知七 亦法界少分

有覺有觀五者。五識一向有覺有觀覺觀相應義故。三種三者。意界法界意識界。彼三種。欲界初禪有覺有觀中間禪有觀第二禪乃至有頂無覺無觀法界有覺有觀者。欲界梵世覺觀數。法界有觀者。中間禪觀心數。法界無覺無觀者。第二禪乃至有頂法界中間禪一切教等。不相應法欲界梵世觀此三不攝。者應言無觀有覺。餘無者。餘十界無覺無觀彼與覺觀不相應故。有緣當知七亦法界少分者。七心界及法界有緣此緣故有緣。彼有境界可取故說有緣。復有餘緣名如手緣杖。此等世俗言說。當知餘無緣

九不餘二 有為無為
一向有為 當知七界

九不受者九界決定不受受名。色在根數及不離根。若割截殘壞心心數法。於中受在中住故異則不受。彼七心界聲界法界此等九界為不受。彼非心心數法止處故。餘二者。餘九界二種內界若在現在名受。或此現在識雖空亦名有受。以彼種類眾生數攝故說為受。如是過去未來及非眾生為不受。香味觸與不相離。在現在者名受。如根心心數法。止住彼中亦爾餘名不受。略說若法生而未滅眾生有對可牽可推彼為受。彼生而未滅者除過去未來眾生數者除現在。非眾生有對者除生未滅心心數法可牽可推者除聲界有為無為一者。因緣和合作故為。此能生義也。作者因義也。因義者有為義也。有為故名作。一法界合有為無為。此中三種常無為虛空滅非滅。受等三蔭及無作色名有為。一向有為當知七界者。餘七界因故一向有為。問曰。如是分別法相竟。云何法為自性為他性。答曰。

諸法離他性 各自住己性
是故一切法 自性之所攝

諸法離他性者。謂眼離耳。如是一切事若性性。相攝者是不相應。是故非他性攝。彼有何過。若一生滅餘一切生滅。此非道理是故他性不攝。各自住己性者。眼自住眼性如是一切法。是故一切法自性之所攝者。是故自性一切法。此師所說自相攝義也。此亦二種生及分齊生者。色陰攝十色入乃至法入中色。眼界眼界分齊者。此一念一念不攝餘念。若餘攝名者。如臺觀攝基陛梁椽等是世俗言說。彼眼界一界一陰所攝。當知一切法如是

行品第二

已說諸法生差別說。問曰。若一切法自性攝者。亦應自力能生耶。答曰。

一能生 以離伴侶故
一切彼此力 諸法

一能生以離伴侶故者。有為諸行自性羸劣。是故無法自力能生。問曰。云何生。答曰。一切彼此力諸法生。有為諸法彼此力生。如二羸人彼此力起。此一切行略四種。所謂色心心不相應行。彼生亦四種作取作依作增上作伴。彼作取者。依果報果丈夫少分。作依者。諸界六入造色四大。作增上者。一剎那生事一切諸法。作伴者。心心數法彼此為伴及諸有為相如是有為當先說。共俱生作伴。

處 必與共生
心法等聚不相應行

心者。心意識一異名。是分別界分別。種分別。依分別無漏分別無量差別。是心若依若緣若剎那生決定心心數法及心不相應行生。問曰心心數云何。答曰。

想欲及觸慧 念解脫
作意境界 三摩提受等

想者。於緣能取相貌。謂取男女粗細木杌長短等相。愛樂如見己等。觸者。緣心和合日光珠異和合生火。慧者。能知此是非味非是等。者。繫念於緣。思者。不善相違轉。解脫者。於緣中障礙故。作意者。緣勇健。人言心專注義也。三摩提者。不亂也。受者。於不樂相違緣中受也。

一切生時 是生所說
同於一緣轉 亦復常相應

一切生時是生者。是想等十法一切俱生故名大地。是心地故名大地。同於一緣轉者。此十法一切心。俱一緣不別緣也。有五種同。所謂相貌緣依事。一相一緣一時一事。同者共相應義。亦復常相應者。此常與心相應彼此俱生相應緣故名相應。已一切心中相應法。非一切心中相應法說。

諸根有慚愧 信猗不放逸
不害精進捨 或熱及覺觀

諸根者。不不瞋二善根也。不癡善根即是慧。大地共故此不說。不貪者於有無不著。不瞋者於眾生數不恚。慚者重己身於惡羞恥。愧者世間法。信者不顛倒因果。信猗者善心惡身中怡泰。不放逸者。調柔方便於可作不可作。捨作方便一向心此是善義不害者於眾生數不心。精進者捨離過惡修習功德增長策勵心。捨者心平一切善心順道理。此十法一切善心中可得故名善大地。或熱者我見煩惱使品說。心粗名覺是捷利義。心細名觀是微少義。此法非一切心中可得。或可得或不可得。次後若聚乃至說。此心心數分別有五種聚。所謂不善不共善。隱沒無記。不隱沒無記欲界成就五種。無色界成就四種除不善

不善心聚中
三見中滅一 欲二見少三

不善心聚一者。不善心者無慚無愧相應。此心聚中有一心數。謂大地覺觀煩惱貪瞋慢疑。及彼中無明乃至疑等。彼此不相應無明。與彼相應一切煩惱相應故。七種起煩惱。謂無慚無愧睡掉不信放逸解怠。問曰。一切不善心中悉有一耶。答曰不爾。三見中滅一欲二見少三。不善心聚中邪見心相應有十法。此中除慧。欲二見少三者。欲界身邊二見相應十八法。除慧前已說。除無慚無愧見是慧性故。見相應聚中無慧。非一聚中有二慧事。身邊二見無記無慚無愧一向不善是故少三。

善心不共
無記二 悔眠俱被增

善心二者。大地十善大地覺觀不共十者不善心聚一中除一煩惱不共無明非餘使。無記二者不隱沒無記中有十二心數。謂大地覺觀。彼中功德無貪等過惡。何以故無記故。不隱沒者非是污。悔眠俱被增者。追變名悔。是悔三種。善不善無記。於中善不善行作名不善。彼四種差別。或有善建立不善。如作等已悔。或不善建立善。如惡已悔。或不善建立不善。如惡已悔少。或有善建立善。如作等善已悔少。若餘威儀等悔。彼是無記。是故與悔相應聚中增悔。餘數如前說。於中悔等使轉。非無癡人生悔。是故不善相應聚中。但無明煩惱非餘。是故有一種。善悔相應聚中但增於悔。如是三種。不隱沒無記者。三種此於三聚中轉。謂不共隱沒無記。眠者寐也。此於一切五聚中轉。何以故。眠者不善無記心。是故彼中一眠。餘數如前說。如是三聚二種悔眠俱轉彼中增二。此是欲界心法次第。問曰。無色界云何。答曰。

初禪不善 當知如欲界
中間禪除覺 於上觀亦然

初禪不善當知如欲界者。初禪不善聚離無慚無愧故。餘四聚如欲界說。中間禪覺者中間禪除覺。餘如初禪說。於上觀亦然者。禪以上乃至有頂。除覺觀。餘如初禪說。已說心心數法由伴力生色法說。

塵在四根 當知
身根八 謂在有香地

塵在四根知者。謂眼根塵有種。當知種不相離義也。謂地水火風香味眼根身根此等種常不相離。耳鼻舌亦如是身根九者。除眼根等。餘悉同前。八者。非根法中八種塵。謂四大四塵。問曰。何界如是說耶。答曰。謂在有香地。此是欲界中義彼有香故。色界香味。是故彼中除於香味。餘如前說。問曰。前說起時。彼法及不相應行生。已說心心數法。不相應行云何。答曰。

一切有為住及異壞
是亦四相 彼此更相為

一切有為住及異壞者。一切有為種相異壞未生生故名生生。已自事立故名住住。已衰變故名異。已勢滅故名壞。如是說。有為法得如是相者。名心不相應行有為相。此事可知故名相。彼住老無常生者有為事生。住者安立。老者衰變。無常者壞也。彼非一時生者以生為業。餘者生竟作業。是故有為異壞非是一相。問曰。若一切有為法四相者。此亦是有為此更有餘相耶。答曰。是亦四相。是亦種相。共彼生謂生生異壞壞。問曰。若如是者便為無窮。答曰。彼此更相為。此相彼此相為生。生生生生生生如是。住住住彼此相住。異彼此相異。壞壞壞此彼相壞。故非無窮。此後四為一法生生生生事非餘法。如是住住。住住事非餘法。餘亦如是。前四種相各為八法生生八法。謂前三相後四起相。及彼所相法。當知餘亦如是。已說諸行共生隨伴故生。無伴不生說。

所作共相普遍相應
從此六種因 生有為法

六種因生有為法。所作因者。若法於餘法生不作障礙。以此力故彼法生。如生時一切法自性如是耳等除自性。非自性自性作因。共因者。諸行與伴共生心心數法。心不相應行有為相。如是四大塵隨心戒等。相似因者。若義能生相法。如善。不善不善。如習工巧能知工巧。如種麥生麥。如是等。一切遍因者。若諸煩惱相續生。如執著我見者以見力故。於我執常。謗於陰相疑或取清淨。及最勝慢等過生。餘亦如是一切當知。相應因者。心心數法彼此力。俱一時一緣中轉。問曰。心心數一時共生因與相應因差別。答曰。不相離義是相應因一果義是共生因。如杖杖業。如渡河牽手不斷等。報因者。謂世間生中生。相續果名生。如善愛果不善愛果。已說諸因法。若法從因生今說。

報生心心法 及餘雜煩惱
悉從五因共生當知

報生心心數法。及心心數等從五因生。報生心心數五因者。謂所作共生因相似因相應因報因所作因者。彼法生時相似相似不作障礙共生因者。彼此伴生彼等。心不相應行力生相似因者。前生無記法。或是解。是報因生非威儀等何以故。彼勝故非勝與劣作因。相應因者。彼此力一時一緣中轉。報因者。彼或不善業。此則彼果污。心心數報因。何以故。隱沒無記果報性故。遍因第五由彼力故此生。餘四因如前說。

是彼不相應 及餘相應法
除最初無漏 彼從四因生

是彼不相應者。若報生色及報生心。不相應行從四因生。謂所作共生因相似因報因污色及污心。不相應行亦從四因生。謂所作共生因相似因遍因。及餘相應法除最初無漏。從四因生者。餘心心數法除最初無漏。亦從四因生。謂所作共生因相似因相應因。餘者謂不隱沒無記除報。

若餘不相應 相似當知三
及諸餘相應 最初無漏法

若餘不相應相似當知三者。前所說心不相應及餘彼餘名餘。彼謂隱沒無記除報。若彼相似成就。除初無漏三因生。謂所作共生因相似因。及諸餘相應最初無漏法者。彼初無漏相應亦從三因生。謂所作共生因相應因。彼無相前生無漏無相似因

不相應 是從二因
若從一因必定此事

不相應是從二因生者。彼初無漏聚中色。及心不相應行。從二因生。謂所作共生因。已一切有為法。若從一因必定此事者。一切法必定所作共生因生。餘不定。是故無法一因生。已差別世尊如是因為化眾生緣。說。

次第緣緣 增上及與因
法從四緣世尊之所說

如是四緣一切有為法。彼次第緣者。一一次第相續作容受方便緣緣者。心心數法境界攀挽方便緣彼故能生。增上緣者。法生不作障礙。如王自在即是前說所作因。因緣者。除所作因其餘五因彼是因緣。問曰。因之與有何差別。答曰。或有說者。差別因者如種子法。緣者彼持方便地糞等。已分別緣。若隨緣生今說。

心及諸心法 是從四緣
二正從三 餘說於二

心及諸心法是從四緣生者心心數法從四緣生。前容受此法是次第緣境界緣緣。除自性一切法增上緣共生自分因相因緣。或有遍因報因二正從三者。無想正受滅盡正受三緣生。彼二入定心次第緣。彼前生正受念及正受心。界地自分名相似因共生異壞名共生因。二因是彼因緣增上緣如前說。餘說於二者。餘心不相應行。及色從二緣生。謂因緣增上緣。問曰。此法何故名行。答曰。

多法一法 是亦能生多
所作故 名行當知

多法一法是亦能生多者。一法以多法力故生。是亦能生多法。如是一切彼此力。所作故名行知者。此亦是緣亦是行故名行。所作故名行。所作此亦能作行是故名行。如是者。此行為所作。亦能作他。是故名行。

阿毘曇心論經第一

次第自地。於自地者。一切煩惱於自地。煩惱次第緣可得。一一次第生。一切地亦生下。此事當分別者。梵天次第欲界一切。若彼中心命終。此中一向心相續。如是一切地。已說諸使自相煩惱世尊教化種說。今當分別。問世尊七使欲愛有愛慢見疑及無明。此云何。答。
欲界五種欲 此說欲愛使
無色有愛當分

欲界五種欲此說欲使者。習滅思惟斷。無色有愛當分別者。色界愛五種。無色界亦爾。

即是恚使 五種如前說
憍慢無明 五在三界

即是恚使五種如前者。瞋恚如是五種。憍慢無明五在三界者。慢欲界五種。色界五種。無色界五種。無明亦爾。

見使三十六 說普在三界
疑使二 此七有異名

見使三十六說普在三界者。欲界二見五見苦斷。二見習斷。二見滅斷。三見道斷。無色界亦爾。疑使二者。欲界四。習滅道斷。無色界亦爾。此七有異名者。此煩惱說扼受流漏。問以何等故。答。

及受流 漏一切無窮
諸扼及受流 煩惱是說漏

一切眾生故說扼。生具故說受流。下一切眾生故說流漏。一切無窮故說漏。已說種種相相應根今說。

阿毘曇心論經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