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毘曇心論卷第

          尊者法救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譯
  輸入者 焦遠蘭
        一校者 焦遠蘭
        二校者 程海燕
        改稿者 袁雪梅

擇品下

知法法明法此云何。答。

知者一切法 識明亦復然
知及意識明 彼各隨事說

苦智苦。乃至道智道。無漏智分段緣故等智者亦苦。乃至虛空數非滅。普緣一切法故。識者亦識一切法。彼眼識識色。乃至身識識觸。攝受自相故。意識眼識如是一切普緣故。明者亦明一切法隨其事。彼苦忍苦智明苦。乃至道忍道智明道分段緣故。有漏慧亦明。苦乃至虛空滅。問劫云何過。答。

刀兵病饑饉 說名中劫
除地餘三種 說名大劫

刀兵病饑饉說名中劫過者。三種中劫過。謂刀兵病疫饑饉。刀兵劫者。謂乃至人壽歲時。貪粗惡境界。行諸邪法各住心。手執草木皆成刀劍。更相殺害。如是經七日。刀兵中劫過。疾疫劫者。亦壽歲時。諸疾病。有醫師方藥瞻病薄福德故。遇病輒死。如是經七月七日。疾疫中劫過。饑饉劫者。亦壽歲時。饑渴增上體極羸劣。普天亢旱種殖不收數米而食。煎煮人骨以飲其汁。如是經七年七月七日。饑饉中劫過。如是者。若於今世一日一夜持不戒。不生彼刀兵劫中。一呵黎勒果施僧福田不生彼疾疫劫中。若以一食施僧福田不生彼饑饉劫中。此閻浮提惡劫互起。餘方則有相似。此間刀兵劫起。彼唯瞋恚增上此間疾疫劫起。彼唯羸劣少力。此間饑饉劫起。彼唯增饑渴。問云何大劫過。答除地餘三種。是名大劫過。三大種大劫過。謂火風非地種。何以故。不利故。利者壞大劫。復次地種壞劫者。壞劫應至第四禪。而未曾至第四禪。問何故壞劫不至第四禪。答淨居天故。彼無上生。般涅槃故。亦不下生下地滅故。若彼住經壞劫者亦不然。增上力生彼處故。內擾亂非分故。若彼地內有擾亂者。則災患。彼初禪有覺觀。火擾亂故外為火災所燒。第二禪喜。水擾亂故外為水災所漂。第三禪出入息。風擾亂故外為風災所壞。問第四禪未曾有擾亂者何不常。答剎那無常所壞故。如是者。第四禪不定相續。隨彼天生宮殿俱起。若天終彼亦俱沒。問何等盡最初。答。

七火次第過 然後水災
七七火七水 復七火後風

七火次第起者。謂最初火劫起。如是說言。若火劫將起。爾時人壽八萬歲地獄終者不復還生。當知盡。乃至地獄眾生住。是名地獄盡。地獄盡。畜生餓鬼如是。若畜生人有用者與人俱盡。是時閻浮提有一人有教者能入初禪。從初禪起已舉聲唱言。離生喜樂甚為快樂如是音聲展轉相告遍閻浮提。諸餘眾生師教悉入初禪乃至閻浮提眾生住。是名閻浮提盡。唯除鬱單曰。欲界一切善趣亦復如是。鬱單曰禪者離欲非分故。又於彼時初禪眾生有教者而入第二禪。從禪起已舉聲唱言。喜樂甚為快樂如是音聲遍至梵天。餘諸眾生亦復如是乃至初禪眾生住。是名眾生盡。是時世界久遠虛空乃至日出。問曰。從何處出。答有說。劫成時由乾陀山後有日輪住從彼而出。有說一日分為七分。復有說一日七倍熱。復有說。從無間地獄火出。如是者。眾生業力故。增上果器世界起。彼業盡如是擾亂生。乃至梵天燒然如是。七火次第過然後水災者。七火災過已然後水災乃至第二禪。問水從何處起。答有說。從第三禪際雨熱灰水。復有說水輪涌出。擾亂如前說。七七火七水者。七火災次第過然後水災如是七七火災水災。復七火後風者。復七火災過然後一風災水災風災火災次第起。此則善說。是遍淨天四劫壽也。水災所漂乃至第二禪風災所壞。乃至第三禪百億四天下一時俱壞。中劫世間空。一中劫器世界壞。一中劫器世界成。中劫漸次第住。若處最初空是處最後住。若處最後空是處最前住。問云何心亂。答。

錯亂本業報 恐怖及傷害
若彼解支節 聖說火風

錯亂本業報畏及傷害者。四因緣心亂。謂四大錯亂本業報恐怖及傷害身。四大錯亂者。飲食不適故四大錯亂。四大錯亂故令彼心亂。本業報者。本造心亂業報已熟。問何者是。答好傳衰禍令他愁苦。或復罵言。汝癡狂心亂。驅迫眾生令墮嶮處。焚燒山澤強與人酒。或以妄想倒說佛語如是比業得心亂果。恐怖者。非人形來驚畏。恐怖故彼心則亂傷害者。為非人所打故。彼以不淨大眾會處及佛僧塔故彼非人瞋。即打故彼則心亂。此說凡夫人。聖人無本業行心亂。若先種定報業者。先受報已然後超昇離生。若種不定報業者若超勝離生彼業則滅。心亂者在欲界。彼地獄心亂。常亂故。畜生餓鬼及人則心亂。除鬱單曰。欲界天亦心亂。問何等聖人心亂。答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佛心不亂。聲不壞。髮不白。面不皺。不漸般涅槃
世尊擾亂業久已滅盡行妙行故。亂者意識五識心。不分別故。有漏心亂無漏真實行故。是故若說心狂亂散亂耶。作四句。初句謂狂者有漏隱沒無記心。第句謂自相住者污心。第三句謂狂者污心。第四句自相善心及不隱沒無記心。問何等大能解支節耶。答能解支節聖說火風。三大能解支節地大。不利故。火大支節者。謂終時火大增遍燒筋。燒筋已節節解。節節解已不久終。水大支節者。謂節節解時先令筋爛。筋爛已餘如前說。風大支節者。令筋碎。筋碎已餘如前說。支節解已不過日夜終。四大錯亂故。地獄支節支節常解故。業報不死畜生餓鬼及三方解支節。除鬱單曰。無罪業故。天亦如是凡夫聖人支節。唯除佛。罪報者解支節無罪報故。已說解支節。退今說。

退法三種 未得
一人一退 未得退說二
謂彼行退 三聖俱亦然

退法三種。得退未得退行退。得退者。所得功德遇退因緣則退。未得退者。應得功德放逸不得行退者。已得功德有因緣不得行。問何等人何事退。答或一人一退。若得退者是鈍根聲聞利根利根三昧力故是故說。或云何知有得退。答以說二種阿羅漢故。謂退法不退法。若言道退果不退者不然。何以故。斷與道合故。復者道諦攝。是故道退非斷者不然。若言離煩惱云何生者應說如初無漏無前因而生。彼亦如是。得次有自分因分故。從生死煩惱自分因分生。言煩惱於三處起非者不然。何以故。為起煩惱具滿故說眾生起煩惱三因緣。謂因力境界方便力。彼欲愛使未斷因力(斷者無礙知者解脫欲愛纏所著法境界力。彼不正思惟方便力。是彼說意。若從彼不正思惟者。前不正思惟非分則不起。有前不正思惟此則無窮。又復無記至竟不生(若不正思惟相續無窮則餘念不得生也)若不生解脫亦非分。燒諸煩惱不應還生。如燒木為灰至竟為灰不復為木。如是阿羅漢煩惱薪不應復為煩惱。彼不如是。何以故。譬不合故。云何如燒薪有灰。若如是阿羅漢煩惱有餘如灰耶。有餘者非阿羅漢。有煩惱故。無者不上譬。然非彼燒薪。但煩惱解脫證。彼若離道亦捨解脫繫得還起。如諸退相違經說。當知時解脫故。未得退說二者。若彼未得退者。謂聲聞辟支佛非佛。一切最勝根故。聲聞不得辟支佛勝根。辟支佛不得佛勝根。是故有未得退。略一切眾生修行皆應聖慧眼。若不修行名色者是為未得退。問云何知有未得退。答佛說故。如世尊說。諸天世人退於智慧者。染著名色不見聖諦故。謂彼退三聖俱亦然者。若行退者。謂聲聞辟支佛如來三聖悉有。以間諸因緣故。所得功德不能常現在前。問云何有習行退。答說心心法退故。如世尊說。於此四種心心法現法安樂住說彼一一退。如修多羅廣說。又復說。不動意解脫身成就遊者彼不退。以是故世尊有習行退。是故說。世尊多遊未至。非根本地。何以故。近欲界故。雖不動意解脫有習行退。然彼成就得修故。彼一切現在時。隨轉。彼心心法現在修。謂不現在前者為退。行退最多者謂世尊。何以故。功德無邊故。如轉輪聖王廣受境界。又說。攝他故名不動自攝故名心心法世尊多攝他少自攝如是世尊大悲大捨。問何不退。答。

諸天不退 果退不死
亦不造彼業 住果所不為

諸天不退者。諸天不退。以利根果故。利根者則不退。若鈍根果然後生天亦不退無生故。聖人無生不退。此前已說。退具非分故。世尊說五退具。多業等。五退法彼天則無。是故不退。以天不退故。當知退者必中。以退具可得故。果退不死者。果退者不死。要還果。何以故。下地生非滅故。非滅法不更現在前。不生法故。以果所攝道決定決定究竟故。以果道蘇息處故。彼人得蘇息。又果自護故。以果處三因緣及五因緣故。前已說。彼三果退非須陀洹果見道煩惱對治事故。見道煩惱依我處轉。而我。修道煩惱是對事。修道煩惱淨處轉。彼有淨想不淨想。彼思惟諸行不淨。得離欲思惟。於不淨退。有法我我所思惟。於非我見退。復次須陀洹果方便廣前施修等向解脫如是比。又須陀洹果見道得故無有見道退。速道故利故。非想非非想處對治故。若阿羅漢果退至須陀洹果。當知退三果。彼對治煩惱成就故。亦不造諸業如彼於果者。若果人所不為。彼退果人亦不作。何以故。不作律儀故。道已惡行故。如曾服藥。復次希望具足故。彼人希望滅果對治惡行故。問齊何當言菩薩。答。

諸相方便起彼業
從是轉進 說菩薩

眾生。以一食施。起決定心。發無畏言。作佛能起相報增長彼業。齊是名菩薩。以能從此作相似相續業故。若不如是有空名。菩薩雖有初起不退心。是則菩提決定非趣(趣應言到與名)決定。謂造相報業已。是則俱決定。是故齊相報為名。以彼因緣故。謂惡趣。離非男。離卑姓。離不具根。一因緣。謂生性識宿命。以生宿命受持眷屬受離眾生過。度三阿僧祇劫。於百劫種相報業。除釋迦牟尼釋迦牟尼菩薩精進故。除九劫餘九一劫有說二三阿僧祇非劫阿僧祇。謂劫阿僧祇。生阿僧祇善行阿僧祇。問相報為何等性。答身業口業增上意業。又是思慧性非聞慧。以劣故。非修慧欲界不定故。閻浮提種非餘方。男子非女人出世非不出世見佛不見佛。緣造非緣餘有說。一願種三十二相業。後種種業滿。又復說。一定心一行一緣現在前。有願足下安平住果。有願乃至肉髻。彼一一相百福眷屬。福量者。有說轉輪聖王福。是名福量。又復說。一帝釋福。有說。劫成時一切眾生業增上器世界生。是名福量。有說。除近佛地菩薩。諸餘眾生自在業。是名福量。無學法菩提。謂盡智無生智薩埵求此智故名菩提薩埵菩提一切法為佛。雖相報業後得轉輪聖王。而聖王相者當是餘業報。問幾種薩婆多。答。

一種分別 有說相異
或說分分異 或復說

此四種薩婆多一種分別者。彼說諸法隨世轉時。分異非事異。如乳變為酪捨味力饒益不捨色。金銀器破已更餘器捨形不捨色。法從未來現在如是。當知此是轉變薩婆多。相異者。過去法過去相合。不離未來現在相。人著一色不著餘。彼亦如是。此說過。若過去諸法不離未來現在相者。竟何所成。亦成合義。若爾者則世亂。人著一色一色愛著亦行亦成就於餘成就不行。是故彼說世亂。譬亦相違。分分異者。說諸法隨世轉時。分分異非事異。此則不亂建立世。何以故。業別故。謂法未作業未來作業現在作業已說過去。彼異者彼說諸法隨世轉時。前後待非事異亦非分異。女人亦名女亦名母。前後待故。謂觀女則知母。觀母則知女。此最亂建立世。彼說過去世一剎那三世。說言觀前起未來。觀後起現在。問諸師說諦無間等各各異。薩婆多婆蹉部說次第無間等曇無等說無間等。何者為實。答今當以五支如實說(五支者一曰宗二曰三曰譬四曰合五曰結六曰義如下偈說)

次第無間等 智諦異相
見瓶不見衣 是故彼亦然

修行者先無間等。後乃至道。問何故。答智諦異相故。苦集滅道智各異相行別故。若行是苦智。此行非餘智。若不爾者無四智建立。諦亦異相。彼逼迫是苦相生起集相寂滅滅相出離道相。非不異異相無間等。譬如見瓶不見衣。以瓶衣異相故。以異相故見瓶不見衣見衣不見瓶。彼亦如是。於異相不見餘。如是一切。是故次第無間等無間等者。彼說於諦無間等。何以故。信聖賢故。如世尊說。比丘無疑。集亦無疑滅道如是。如燈俱作四事。熱器燒炷油盡闇。如是一智乃至修道。是故無間等。彼說智諦異相者不然。一相故。一切慧一智相於一切法境界無我行。如世尊說。一切法無我智慧能見。彼厭於苦時是即道清淨。諦相亦如是說。瓶衣異相者此亦不然。何以故。自相無間等非分故。共相境界無間等自相。謂五陰壞相壞相無常相)共境界無間等。若異者則自次第無間者言。汝言賢聖者。此則密語。此說有餘義。如世尊說。若無疑一切無疑。為彼疑行故說。若彼無間等生。彼疑至竟不行。非滅故。為除有餘說世尊說。給孤修多羅如是說言。長者四聖諦次第無間等如是廣說。所說如燈者。燈有多性過。不取燈事。若分別時燈捨自名。前已說。彼明色入攝力能破闇。彼熱觸入能作餘事。若不爾者壞決定義。慧不如是。若言同者則過。若言一相者此亦不然。行別故。無常行異。苦空無我等行智亦各異如是比。若不爾者解脫門。不壞行是解脫門(雜觀為壞三脫異觀故不壞)如汝一切法無我行。以頓一切法故。此則不定思惟分定思惟行各別緣。是故不應說彼厭於苦時是即道清淨。不可以厭行緣滅道滅道是可樂事故。一切緣者不通一切相違故。以無我行不即行。此無我行故。自性自觀故。亦決定性。亦不觀相應共一行一緣故。亦不觀共有共。一果決定故。又說。一切行無常者亦非無常行。作滅無間等。滅者常故。當彼行遠以向真諦故說。所說觀此眾生長夜成就惡行。言此眾生即是地獄及餘惡趣非此人即是地獄。以向地獄故說。彼亦如是。又復是空無間等者則非無願無相。彼一切法境界非分故。莫言過。是故一切法無我行是不定思惟。定思惟有漏緣。若不爾者解脫門減。若言自相無間等非分者不然。何以故。以觀故。是自相共相。謂逼迫苦相三諦故是自相。觀陰故是共相如是一切當知。皆以觀故說自相共相。言不爾者不然。何以故。以不壞觀故。前已說。前說中陰說今說。問為有中陰為無。答。

當知有中陰 世尊之所說
譬如村間道 彼則俱過

此說有中陰。何以故。世尊所說故。如世尊說。七士夫趣中般涅槃中陰者則無中般涅槃。若言有中夭從彼般涅槃者不然。天趣不說故。世尊修多羅說。四天王天乃至非想非非想處不說有中夭。餘亦過。若說生般涅槃。復天耶。如是一切阿那含如是說過。是故彼是妄想說。若言壽命般涅槃者不然。除鬱單曰及後邊菩薩眾生壽而死。此皆是中般涅槃耶。是故此皆過。問此云何。答譬如村間道。如從一村至一村。如是死陰生陰。從死陰趣生陰亦如是。如阿濕波羅延經說。若彼處來。如是廣說中陰者則去來。是故應有中陰。若言為除有餘說修多羅故。世尊修多羅及偈言。五無間罪已。次第無間地獄中。又復為梵志說偈言。少為病漂到於閻王所。梵志無住處亦資糧。是故無中陰者此不然。何以故。業無間故說修多羅及偈。謂無間業已必先受無間報。然後業報。亦必地獄趣中。非餘趣。如汝所解。世尊修多羅五無間業次第地獄中。為要五無間地獄中。為二三四耶。為更餘罪地獄中耶。當知此經及偈意。
若言如影者。如月極遠影現中。非彼月來至中。如是死陰生陰如影。眾生生何用中陰為者。此亦不然。何以故。彼則俱過。及水俱。死陰生陰不俱。是故過。眼識足下身識譬亦如是。若先取生陰而捨死陰。如折樓虫者不然。何以故。趣不別及二識合過故。是故說有中陰四種薩婆多。問為一切有為無。答。

當知一切非有一切
一切一切 有他相法

薩婆多所立一切者。謂十二入。彼諸入有自相非餘。一切所作別故。作業別前已說。一切一切者。謂學法中有學法無學法無學法中有無學法無學法如空中亦有跡。如是比。問此說有云何有。答有他相法。如眼眼入無餘入相。相別故。以是故一切法不雜。

一切世悉有 不違其所應
牟尼之所說 聲聞僧

三世薩婆多。此薩婆多所立。問何故。答現在世者觀過去未來施設無過未來者則現在世現在世無者亦有為法。是故三世。莫言有咎。若言久遠過去當有未來非是有現在者此不然。何以故。業報故。世尊業有報。非是業報現在。若業現在當知報在未來。若報現在當知業已過去。若言俗數者。亦說作者不可得。若言俗數說業有報者此亦不然。世尊亦說作者不可得。此亦俗數說耶。神所說第一義空修多羅。而汝妄想此有故彼有如是比。當知如汝說久遠過去當有未來非是有唯現在者。莫是說。亦能現在者於既往是未來。於當有過去。此非智者說。所說五根說是凡夫輩。若學人纏所纏五根現在前道與煩惱不俱故。是故應知過去未來。若異者聖人應是凡夫。若言得隨此亦不然。無法非分故。非分故。聲聞僧佛者。聲聞僧不攝佛。何以故。三寶不減故。若世尊聲聞所攝。應三寶三佛。無別體故。歸依及不壞等亦如是。莫言過。是故聲聞僧不攝佛。如世尊修多羅說。憍曇彌施僧亦是供養我。當是說比丘聖僧福田僧。世尊者彼三僧所攝。破煩惱故。聖故。第一義福田故。非聲聞僧自覺故。

設令廣章句 群生大恐怖
甚深今但略說

廣說眾生畏。是故今不廣說。章句深達。阿毘曇智慧所解。諸論音聲妙義於此略說。

古昔諸大師 演說無量義
今隨所解 分別少分

今於尊者法勝所說中。以少智慧思量撰集立章句。將以申述助宣遺法。非欲憍慢稱故。如彼所說。若生諸煩惱聖說有漏滅道亦生煩惱。而非有漏增。煩惱非分故。無漏緣煩惱滅而不增。前已說。是故說增也。無漏緣軟中上不增者不然。增故。

決定知此論 章句微妙
於彼智慧無所畏

於此論章句義味。能決定分別者。於諸智慧怯畏。法相故。

增益論 其所貪
為令智者樂 疾得寂滅樂

本至略義說。深廣受持。如虛空可了知。前已說。是故增益本。隨順修多羅義。令易了知。以知義煩惱則斷。

雜阿毘曇心論品第

已說擇品。今當略說諸論。令智者樂。

離律不律儀 而得於律儀
不因彼致勝 能決定者說

答有。謂無色界色界時。無色界凡夫非律儀非不律儀無色界善惡律儀非分故。從彼色界時得律儀色界律儀俱故。非勝進無色界界勝故。

頗得沙門果 賢聖諸過
有為善法 修習

答有。謂果所道滅已。然後退。不進根還得。彼先過去果所攝道先滅故非修。現在因非分故。諸過者非世俗故。有為者非無為故。善者非不善無記故。

道未興起遠離諸過咎
解脫惡 能決定者說

答有。謂修行者住金剛三昧。除初盡智諸餘無學法。是未起不向故。解脫時者。一切無學道解脫盡智生時。是生時是解脫時。諸過惡者。非有漏故。

音纏起 是彼定相
清淨初禪退 而得於退法

答有。謂阿羅漢第二禪退時。盡智所得。初禪退與盡智合故。有退熏修。初禪第四禪合故。阿那含亦爾。言淨者明所退。非無學故。

頗於見諦道 得彼諸善法
彼法是有緣 聖智不見

答有。謂與苦比智俱。欲界等智無間等邊修亦不見智緣。以彼緣欲界。而苦比智不緣欲界故。集滅無間等邊亦如是。道比忍三諦智而不彼諦。境界故。如學法無學法無學法學法如是法智品至比智品。比智品復至法智品。

頗果有漏無漏慧所斷
彼果所因起 謂不離欲慧

答有。謂聖人離欲界欲。未離初禪欲。欲界初禪化心離欲欲界愛盡故。初禪慧未離欲。彼愛未盡故。一切化心如是。隨其義除自地果。

無礙道 而得於諸滅
相違煩惱 非彼無漏見

答有。謂凡夫人修神通時。無礙道神通相違煩惱諸滅。非無漏見相違。何以故。聖人離欲時。法忍現在前。得忍相違煩惱滅故。

頗諸煩惱離欲獲得
不斷煩惱 無垢

答有。謂終生梵天時。得欲界煩惱滅。而不斷煩惱。先已斷故。餘一切地亦如是

無垢淨地 未曾得而得
離欲非退 不見道

答有。謂初禪離欲。依初禪眷屬超昇離生。道比智成就三地阿那含果。從彼定起入第二禪。得第二禪無漏。得彼無漏時。非離欲。先離欲故。非退。勝進故。非見道見道究竟故。當地及增益諸根如是

頗護未曾得 而得於寂滅
不捨不得 能知者說

答有。謂除苦法眷屬得。餘無漏道得。彼初無漏捨。一切凡夫性不得。餘不捨。先已捨故。

成就八忍成就七智
此諸無漏見 不見無漏

答有。謂此人住道比忍。成就一切見道慧。見一切一切道。唯除道比忍眷屬。彼不見自性自觀故。二性故。亦不見相應一行一緣故。不見一果決定故。

頗法未曾得 有漏境界
不動者 彼能擊善法

答有。謂無相無相於無窮生死未曾得。而得空聖道故說有漏緣。非滅故說邊境界。餘非分故說唯不動空聖道故說擊善法

已起無漏慧 於彼未起者
前生非後因 能知者說

答有。謂前增非後軟因。彼果相似及增故。

六地欲 聖亦成彼果
不成無漏能知者說

答有。謂離欲依禪未至超昇離生苦法忍生道比智未生。以八十九沙門果故。故言成彼果。以苦法智苦法依果功用果。苦所煩惱解脫及果功用果。而不成無漏禪。未得故。

頗諸無漏法 而為界所攝
能生彼法者 不入彼界中

答有。謂無漏戒彼界所攝。非所攝。戒者四大所造。彼果故。四大觸界所攝。身識境界故。

一大種滅 於禪不起
大種在前 能知者說

答有。謂聖人欲界無漏初禪次第有漏初禪現在前。一種四大滅。謂欲界四大無漏隨轉。若於彼現在前。彼地四大造故。二種四大現在前者。謂欲界初禪四大戒名無漏隨轉若於彼欲界欲界四大造故此四大無漏俱起滅也)。

三道三種自性
謂三種一地 亦復在三地

答有。謂無學慧。以彼見道修道無學道為因。盡智無生智無學等見是自性。軟中上分別故說三種。無學地所攝故一地有覺有觀分別故在三地

有漏成一不成
二根二種成 是說為身證

答有。謂身證人依初禪初禪眷屬第二禪進根。現在成就苦根有漏樂根。此人先得第三禪無漏樂。以轉根故捨復未更得。以依下地進根故。不修道。如得學果一憂成就離欲故。喜根捨根各有二種。謂有漏無漏。是悉成就。以禪未至間攝捨根。是故得捨根初禪禪攝喜根。是故得喜根

九地煩惱滅 而得於諸禪
不得無色定 或復得

答有。謂阿羅漢能得禪定無色。諸禪亦得亦現在前。無色成就不行

一法多性 或三有
彼是無學法 因力長養

答有。謂無知根。建立一根故說言一。九根和合說眾多性。以多性故說非一。無學地故一地覺觀分別故說三地者謂名。無者無別事。無學得故無學法三因成故長養

頗諸是分 與彼餘
相似住壞 能知者說

答有。謂色入是餘分。彼相與俱生住滅。共一果故。色入不作業故說餘分。彼相者法入攝故。是分。

法相應法 或說餘
或復說能知者說

答有。謂未來不生法意入。是餘分。不作業故。餘心法分。法入攝故。

頗二阿那含 共生一地
第一法或成 俱一地

答有。謂一阿那含第二禪超昇離生。第二阿那含第三禪。彼俱生第三禪。彼禪超昇離生者。進禪故。捨世間第一法即依第三禪者。成就不捨。上諸地亦如是一地果者。謂無覺無觀禪。

不動法 俱受於
一成九地 有漏

答有。謂一生欲界一生初禪。生欲界者。九地有漏法成就。生初禪者。八地。除欲界地。增俱受有故有。有漏者。以無漏生上成就下故說有漏

一剎那 三脫門
或復捨於二 一捨還復得

答有。謂生無色界當得阿羅漢金剛三昧無學三昧門。捨學三脫門。捨受想定及非想非非想處。捨一切退分。一切勝分(一念中亦捨亦得故言一念受想定及非想斷知言捨二捨退勝故捨一也)

頗成沙門果 成就非聖
不得斷知 能知者說

答有。謂無間等苦智集智未生。爾時八十九沙門果成就。於四沙門果成就。亦不得斷知

度彼勝海 少力所不任
今我隨所能 宣說甚深
世間貧窮人 彼可卒令富
則不然 要須大方便
世間寶易得 慧寶甚難獲
是故應學 漸入甚深
正解涅槃路 邪惑生死
慧能滅癡闇 如日除幽冥
為求解脫智慧

薩婆多比丘莊嚴阿毘曇偈。願令一切眾生智慧漸增疾得解脫

雜阿毘曇心論卷第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