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564[cf.Nos.1565-1567]
中論第一

僧叡
  輸入者 黃紹亮
    一校者 錢冬霞
    二校者 王也男
    改稿者 譚海云
 
中論有五百偈。龍樹菩薩之所造也以中為名者。照其實也。以論為稱者。盡其言也。非名不悟。故寄中以宣之。言非釋不盡故假論以明之。其實既宣。其言既明。於菩薩行道場之照。朗然懸解矣。夫滯惑倒見三界以之而淪溺。偏悟於厭智。耿介以之而致乖。故知大覺在乎曠照。小智纏乎隘心。照之不曠。則不足以夷有無一道俗。之不盡。則未可以涉中途泯二際道俗之不夷。二際之不泯。菩薩之憂也。是以龍樹士。析之以。中道使惑趣之徒望玄指而一變。括之以即化。今玄悟之賓喪諮詢於朝徹。蕩蕩焉。真可謂坦夷路於沖。階敝玄門於宇內。扇慧風於陳枚。流甘露於枯悴者矣。夫百樑之搆興。則鄙茅茨之仄陋。睹斯論之宏曠。則知偏悟之鄙倍。幸哉此區之赤縣。忽得移靈鷲以作鎮。險陂之邊情。乃蒙流光之餘惠。而今而後。談道之賢始可與論實矣。云天竺諸國。敢預學者之流。不翫味斯論以為喉衿其染翰申釋者。甚亦不少。今所出者。是天竺梵志名賓伽羅。秦言青目之所釋也。其人雖信解深法。而辭不雅中。其中乖闕煩重者。法師皆裁而裨之。於經通之盡矣。文或右未盡善也。百論治外以閑邪。斯文祛內以流滯。大智釋論之淵博。二門觀之精詣。尋斯四者。真若日月入懷不朗然鑒徹矣。予翫之味之不能釋手。遂復忘其鄙拙。託悟懷於一序。并目品義題之於首。豈期能釋耶。蓋是欣同之懷耳。

中論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