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廣百論釋論卷第四

聖天菩薩
護法菩薩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輸入者 黃紹亮
    一校者 錢冬霞
    二校者 王也男
    改稿者 譚海云

破時品第三之一

復次有作是言。說已滅未生無體。其理不然。諸有前後兩際作用雖無而體恒有。分位別故三世不同。無必不生無滅。為破此義。故次頌曰。

等在未來 即非過現

論曰。諸法未來世過去現在二世皆空。後遇因緣二相方起。云何無必不生未來世相在過現無。云何而言有無滅。若執未來二世相。此不理。故次頌曰。

未來過現有 便是未來

論曰。若在未來過現相。如後位便失未來一法一時實有多相。互相違反其不成。即此理言一一世皆有多相亦不成立。
復次若謂等有未來體。流趣二世過現。為破此執。復說頌曰。

未來若已謝 而有未來
則恒未來 云何過現

論曰。法有未來體。是即無過二世。以不可說異相法中。有別異相苦樂等。又若一法流轉三時三世者。便成雜亂。又法流三時。若不異者三世異者是則異相本無生有已還滅。一切有為應亦如是。便為退失說常有宗。又說頌曰。

法若在未來 現有未來
應即為現在 如何名未來

論曰。等法未來現有。現在便失未來未來二世非有。彼為先故一切無。復次有說諸法體雖常有。然唯能取等流果用。說名現在如是一用現在遍有。去來無。不雜亂故。餘用不爾。為破此言。故次頌曰。

去來如現有 取果何無

論曰。過去未來色諸法。既如現在有體性。為同類因等流果。此何故非常耶。此取果用所待緣。於一切時亦常有故。如是諸法體用常有。應一切時現在世。恒名現在義亦不成。要待去來現在故。又未來果如現在法。已有體故不應復取。又諸果法因緣合時。則不各果。所生此即本無。從緣而生。體亦應爾。是則一切本無而生。有已還滅。應同前過。謂便退失說常有宗。若言其用或有或無。法體常存。故此失。亦不理。故次頌曰。

若體恒非無 何為不常住

論曰。恒名常。諸法體既恒有。云何非常。設許有為體皆常者。便違經說諸行無常。若言諸行體雖恒有。有為相合故是無常。此亦不然。體既常有與彼相合復何所成。豈不能成自果用。用不離體。體亦應成。若用須成不成者。用可生滅體應是常。等體常用無常者。即虛空體用無常。又若體常用無常故。亦令此體成無常者。用雖無常。由體常故。即令此用應亦是常。又此體用應別諦攝。以常無常不同故。又不藉緣。而與有為諸相合者。太虛空等體亦應然。彼既不然。此云何爾。
復次過去世言。為簡別相總詮一切過去義耶。為簡總相別詮一類過去義耶。若爾何失。若簡別相總詮一切過去義者。其理不成。故次頌曰。

過去過去 如何成過去

論曰。若過去法一切相悉皆過去。是則一切無所有。如何汝說。過去有依相。汝意說為過去者亦有故。又過去者。為已滅。若過去世過去者。是則過去亦應已滅。若過去世亦已滅者。如何汝今執過去。如彼未來現在已滅。不名未來現在世故。若依正理。如是說。過去世言。無別實義簡去實有差別名。依止世俗名相。總說過去非有別義。若汝意謂。名飲油。雖不飲油。而假名說。世間共許別目一事。此過去言。亦復如是。簡於總相別詮一類過去義者。理亦不然。故次頌曰。

過去過去 如何成過去

論曰。若過去法一切相非悉過去。如何汝今執為過去。汝說過去色諸法體無闕故。又過去者。為已滅。若過去世過去者。是則過去體非已滅。若過去體非已滅者。如何汝今執為過去。如彼未來現在世不滅。非過去故。豈不前說如世假名。簡於總相別詮物。過去世法其體雖在取果用無。故名過去。汝說此用即所依體。如何體在而用滅無。若體與用不隨逐如別物不成體用。又但用滅。說名過去。唯汝立。非世共知。云何得引飲油為喻。世間共許不可推徵。獨所立者應詰問故。若說諸法其體常有。三世不成。唯於現在實有體上。立名故。非於現在實有體上立三名。即失現體。是故所執過去不成。如破過去未來亦爾。未來未來。如何成未來未來未來。如何成未來總別徵難。皆同前說。
復次未來世法為藉生耶。未生耶。若爾何過。若藉生者。其理不成。故次頌曰。

未來生 如何非現在

論曰。若未來法已從緣生。及有體性應名現在有性及生是現在相。非離現在而可了知。言雖方便令成現在。而意正為破有未來。又顯未來現在故。過去決定無生。若言未來生者。理亦不成。故次頌曰。

未來無生 如何非常

論曰。若未來法未從緣生有體性。以無生故。如虛空等體應常住。此亦方便令成常住。而意正為破有未來如是徵難。過去未來。體若實有無滅無生如空等失無常性。便違經說去來無常過去未來色等尚是無常。何況現在。是故過去未來諸法。並非實有現在無為所不攝故。如龜毛不可說所攝故。現在實有現在實有故。同喻不成。因或不定。或相違故。
復次往來喻者如是言。不善我宗。妄說此過。所以者何。我宗中說。諸行四相展轉相依。三世往來不相捨離。由等合故成無常法性不壞故說恒有。是故恒不廢無常。符順契經。稱當理。此前已破體既恒有。太虛等合。又以能諸行。說為生相如是能生諸行作用未來未有。要藉因緣和合資助。然後方有。若不然者。因緣和合便成無用。若許生用本無已還無。則一切行同有為故。皆亦應爾。云何而說體雖恒有而是無常往來論者。為避如是所說過失。復是言。等行等合。此過者。今有為法三世往來。有世壞相應是無常。以壞相無常故。世間共許一切無常滅壞為相。謂有為法未來世現在現在世壞復入過去。若爾頌曰。

未來無生 壞故非常
過去既無壞 何不謂無常

論曰。過去世體最居後故。更無餘世可令轉入。既守自位恒無滅。如空等體非無常如是便違契經所說。若言過去雖恒有體無滅壞。而從現在壞已轉入。故生。生滅二種無常相。隨具不具並表無常去來各一。現在具二。是故三世皆是無常。此不理。有故。汝宗自執生在未來過去現在無生用。云何今說過去生。汝執過現已從緣生。更不藉緣。如何有。若執過去生者。生必歸滅。一向記故。如現未故。復應滅。世間亦許未來諸法可藉緣生。非過現世。又過去世非現未故。如空生。是故能相及所相法。帝釋并恒策迦。一時並入常無常火。以位如體如位故。
復次過去未來色等尚是無常。何況現在。汝等雖誦如是經文。而不知義。所以者何。汝一法往來三世。體無生滅。云何無常。又汝所執。現在法即是去來云何相況。不可一法為比況。世間不見如是事故。亦不可言體雖差別故。得為比況。所以者何。位若即體。體異故。位亦無別。位若離體。位可無常。體應常住。又如位。所攝故。是有為故。應有差別。又汝所執三世實有不相因待。皆與有為相合。前後異。現在無常。有何勝相。異彼去來。而說過去未來色等尚是無常。何況現在。若言諸法前後位別。三時轉變。故是無常未來居前無生滅。過去居後無滅生。現在中有生有滅。過未各一尚是無常。何況現在。具有二種而非無常。此亦不然。未來無生如空等。云何滅。過去生。現在云何無滅。又汝說。未來生。現在滅。過去二。云何今者異說耶。又現在世無實體。從前世來轉入後世。如何依此建立生滅。既無生滅豈是無常。所以者何。故次頌曰。

現在世無常 非由過去
除斯二所趣 更第三

論曰。現在世法非前世來。不往後世云何無常。汝現在。由餘世故。轉成異相。說為無常。餘世謂去來異相生滅現在不可餘世轉成。亦復不可轉成餘世。云何現在建立生滅。頌言非由過去等者。等取未來現在世不往未來非從過去。汝宗自許。然過去世非現所往。以世別故。譬未來。其未來世非現所從。以世別故。猶如過去無餘往來轉變云何現在生滅無常。若現在過去來往未來世。亦同此破。故契經說。有為諸法前際來。不往後際。故破此執。其理決定。順聖教故。又現在法。若餘世來往餘世者。往來不捨前相。不成餘相。世間現見提婆達多餘方往來異故。如是三世位雖許別。異故便成雜亂。由位與相若一若異皆過失不可免故。汝等所宗往來論者。亦不忍世相雜亂。是故汝今安立往來生滅。不成救義。如是現在雖許往來。其無常性亦不成立。於往來異故。應似空花非無常性。汝亦不許空花異相無常現在若爾。即宗及契經說。若汝復言。三世相雖無別異。然觀諸行差別發覺慧。故於一法分別安立分位安立分位差別故。說此一法以為無常。此亦不然。分別所見境界即是心但隨諸行種熟。心變作種種分位心所無實相。何為精勤安立異法。但應諸法唯心。又覺慧心心法。非隨實有諸法轉變。但隨串習成熟種子。及心所緣勢力。變種種境界差別。故外道隨其心變種種諸法性相。若法性實有者。豈可如是隨心轉變。諸有智者。不應許彼所執現在法有生。以必不從去來二世。更第三可從生故。滅必隨生。生既非有。滅亦無。以必不往去來二世。更第三可往彼故。如是以理推撿汝宗。三世無常都不可見。有何現在殊勝無常。而契經言。何況現在。汝立一法經歷諸位。雖隨而無變易。相及所依前後異。有何改轉而無常。亦不可言隨三世位有差別故。說為無常。體既無變。位如何別。位體若位自無常。體應常住虛空等。是故三世世俗有。於中都一法真實。然於如是世俗法中。現在諸行所有生滅。由與身俱世間現見。是故現在無常義勝。依之去來無常。以彼去來無別有體。但現在曾當立。故現在現見無常去來生滅去來無常依現在故。現在無常去來世。欲使有情去來世。不現見法尚是無常。何況現在。現與身俱。現見生滅而非無常。由是契經如是說。現在世有無常。過去未來生滅。是故有情三世事。無常應深壓離。為顯諸行本無而生先無定體。故復頌曰。

後生諸行 先已有定體
說有定性人 應非是邪執

論曰。如有外道邪執言。諸行本來決定相屬轉變時分不可改易。不由期願及以人功。汝等亦應同彼所見。所以者何。由因果安立差別本來相屬不可迴轉。未來諸法四事決定。所謂因果所依所緣定相後生故。若爾不應待因緣生。既因緣生云何本有。為顯未來諸行有體因緣無用。故次頌曰。

因緣生 即非有體
先有而生者 已復應生

論曰。諸行本有生相違。如法已生不復生故。無常諸行無生者。雖遇因緣亦無變易。則應退無常行性。以無生故。譬如空花。生者。如取果用。於位前應未有體。頌已復應生者。以說過門顯異法喻。謂有為行非先有性。從緣生故如取果用。諸先者不從緣生。如已生法。若汝復言。諸行本有不待因緣。然取果本無有待因緣者。此亦不然。自果用不離體故。其體亦先有性。或諸行不離用故。其用非先有性。汝等所執本有諸行。如頑鐵鋌都勝用。因果道理不相應。以有定性常無變故。執常有論。有多過失。謂違世間。誹謗世間一切共知因果理故。又宗。誹謗一切諸因諸緣生果理故。又自言立法本有緣生故。又違比量。如取果非常有故。又違現量現見非常有故。由有多過。應此見。應知去來非離現在有實性。所攝故。如現在世現在。心變異相施設有現在亦非勝義諦有。從緣生故。如幻事等。又三世行皆待立。如長短等。何有實性。又一切行皆悉無常生有滅。非有非無。若是無。如兔角等應定不生。若是有。所執空應定不滅。無生滅。如龜毛等。豈是無常。誰有智人。知一切行皆生滅。而言常有依世。世豈是真。現在尚非真。去來有實去來非有者。宿住死生通何所見。應知二通見曾當有。既現是無。無差別通力見分無。是則異生三乘聖眾。知去來劫數應同。汝執去來皆現是有。亦同此過。故次頌曰。

去來有 如何不見

論曰。去來有無因果展轉隔絕非有。故說為無。又汝亦說過去未來無取果等種種作用過去未來有無二義差別。何故二通唯見其有而不見無。若不見無。諸得通者不應照過去未來經爾所空無佛。爾所劫中空無物等。是故不應唯見其有。去來現無曾當是有。以現無故不同現在。曾當有故為差別。若同現無則無差別者。汝執去來俱是現有同在世。現在時分差別。是則諸通應不能照去來近時劫差別過失既同。何得為難。若言去來雖同現有。然由行有前後差別。故異生等見近非遠無無近。其過不同。此亦不然。故次頌曰。

既現有去來 應不說為遠

論曰。過去未來既同現有。現在是近非遠。若言去來雖現有體而無用故說為遠者。此亦不然。用不離體。過同前說。又此意言去來等既同現有。世故。現在有前後差別過去未來既無近。諸得通者皆無礙。等見一切過去未來。是則如來所知無量。餘二乘所知有量此等差別一切無。是故去來雖現非有。而曾當有因果展轉相續時分決定此曾當有方便。或有久習見猛利。復種姓法爾殊勝。極前後際展轉相續所欲皆能照知。或有習性與此相違。隨其所應但知少分。此顯去來非現有性。但得通者。自因緣力勝劣不同。方便作意差別故。似曾當有法。相不同。異。依此立過去未來時劫不同通力勝劣。非謂實有過去未來緣之起通照知近。為破未來法非法等先有體。性故說頌曰。

作法修戒唐捐

論曰。若在未來福行。先已者。現在加行修施戒等。則為唐捐。又若未來有法者。非法不可壞。為捨加行。徒苦身都所益。如是執有未來論者。諸有所為皆空無果。是故應捨如是惡見未來非先有性
復次執未來小乘人言。諸行未來雖先有性。然猶未取果功能。為欲引起取果功能修。不空果。數論外道是言。於自性中雖種種諸法體。而相猶隱。為令彼法相顯現。加行不空果。異論是言。於自性中雖種種諸法功能。而未有體。為成其體加行不空果。為破此三。故說頌曰。

所為 界則先非有

論曰。若先無用加行令生。先未有顯方便令有。先未有體有體者。則不應言果先是有。用顯及體由加行成。可為果。體隱功能本來有故。不應名果。又用顯體與體隱能不相離故。體隱功能應同用等。本無今有。是則一切皆從緣生。汝等不應說果先有。或用顯體應同體本來是有。則應一切不從緣生。皆不名果。汝等執有未來論者。便為謗果常非果。不相離故。又若汝等矯設方便如是言。法雖先有。然由因故少起異相。說名果者。但此異相所成。可為果。體既本有。不應名果。然此異相本無今有。如何汝等言果先有。若汝復言。相雖今起。然不離體。體先有故。亦說果相是先者。相體既一。俱應本有。因則無用。便同謗因外道過失
復次若執果性一切時有。便違經說諸行無常。所以者何。故次頌曰。

諸行無常 果則非恒有
有初後 世共許非常

論曰。性非恒有。故名無常一切無常生滅生名為初。滅為後。有初後。是無常義。若執果性一切時有。無初後豈是無常。彼經復言。生滅者。以世共和粗無常相示現三世無常理。世間現見從緣所生。諸行後滅。不知念念生滅無常。故以初後生滅為因。用光等為同法喻。顯彼念念生滅本無而有。有已還無。非一切時果性。恒有論者。過去未來諸行常有。無生無滅現在諸行生滅亦無。便自經無常義。若言諸行體雖恒有而無常相共相應名無常者。此亦不然。前已略非。後廣破。此頌義中。正破異部。兼破數論二種異說。謂隱體能雖復恒有。而顯相體或有或無。就隱體能說果先有。據顯相體說為無常。果無常則非有。以諸無常有初後。初後滅是無常義。隱體功能無初後。無生無滅豈是無常。即以此義亦應非果。不相離救。還同前破。又彼說言。聲等等雖種種分位差別。然其因果皆不相離。同一體建立故。此意若說聲等自性前後異言因與果不相者。即所諍。以許聲等前念後念等流果故。若說聲等因果位一。是則因果差別。或言聲等因位果。亦無違諍。以許一時望後望前為因果故。若言聲等。因果位別而體一者。是則相違。體一時異。不理故。時分不同。體必異故。時雖有別體異者。是則不可說無常。又一體法於一時決定隱顯二義。既許隱顯差別。是則分明許所依體。亦有差別。是故不可說言聲分位差別建立因果。其體異。
復次為欲示現說常有宗過。故復頌曰。

應非勤解脫 解脫去來

論曰。能永煩惱縛。無倒聖見未來現有。現在煩惱能證涅槃。是則一切不由功用。從本已來自然解脫。便宗要方便修生方得解脫。若許修道解脫者。則過去未來。有煩惱及所招苦而得解脫理。若解脫者。煩惱苦。則宗。說去來有。又說頌曰。

或許有去來 貪中

論曰。前理所逼去來。或彼守愚確執為有。假縱其執。故置或言得解脫時。去來二世有。在解脫位。無貪等者。所依有貪等。世間所煮物而有煮等。此亦應爾。豈不諸行如是生時實無作用及作用者。但假安立二種差別。故契經言。諸法因果。都無作用。理實如是。然解脫永滅。依等上作用。亦不可得無用無者。如空花等而言是有。理不得成。若解脫時猶有貪等。解脫。應名惡人。應造諸惡應不解脫。若言爾時有貪等而不成就故名解脫。既是煩惱所攝。如前位非不成就。又此去來有。現在有作用。若爾脫者應造諸惡。應名惡人。又此去來煩惱有作用應名現在無作用應似空花。云何而言有體無用。是故智者不應過去未來有實體。
復次未已有。違世共知。所以者何故次頌曰。

若執果先有 造宮舍嚴具
柱等則唐捐

論曰。若宮舍等諸行。於未位已有體者。世間現見為造彼物。勤加功力則為虛棄。諸有或言先雖有體而未有用。先有隱體未有顯相。先雖能而未有體。為令有用及顯體故。勤加功力亦不唐捐。此亦不然。用顯相體與體隱能不相離故。皆應先有。已如前說。如是邪執世間相違。又一切法皆先者。為脫眾苦設教度生如是等事皆不成立。此則亦與相違
復次因說執果先者過。先果執其過易了。為略破之。故復頌曰。

果先無亦爾

論曰。如是所執亦違世間宗所許果先無。世間宗皆不可故。有作是言。此頌義意總破一切因果別執。若因與果有體相。云何異法能生異法。未見香味相生。此不然。若異因果理隔。或相違損可不相生。諸行相雖別。然隨順現為因果。如何難言。因果若異。如香味別。應不相生。世間宗皆許父子果體異而得相生。是故因果非定不異。如是者。此正為破定果者論。米齊者。如是言。種等不能親生芽等。但等引彼芽等。同類極微令其聚集。如如所引同類極微如是如是合生粗果。此不然。彼諸極微與粗麥等。種類相皆有差別云何同類。又是常故。勝用。亦不應令常法有用。云何而言種等力引彼芽等同類極微。令其和合生粗芽等。又彼外道等別有實果衣等物。此類先無。何因造。為求此果。勤加功力造作縷等。皆無用。以彼不許如是縷等。能作親因。造同類果。若彼不許從異類因生異類果。是則粗果。定應不生。先無體故。又實極微應不能造粗同類果。汝常故。如虛空等。所依實果既無所有能依等行等德業。皆不得成。是則都諸根境界。便為損壞一切所立。是故不應定執異類果。世間亦見從異類種種異類果故。因果道理最為微細。非定一異非先有無。若於其中一執異先有先無。皆失理。所以者何。因果若一。因如果。是果非因。果如因。是因非果。如是因果便成雜亂。又若因果是一者。即生差別能生故不為因。因既是無。果亦非有所生故不為果。果既是無。因亦非有因果二種待立故。因果無。說誰為一。故知因果是一。因果若異。從自因於他果。與彼異故。猶如自果。亦應自果從他因生。與彼異故。猶如自因。是則一因一切果。亦應一果從一切因生。又從自不生自果。與彼異故。猶如他果。亦應自果不從自因生。與彼異故。猶如他因。則一因不生果。應一切果不從因生。現見自因唯自果不生他果。現見自果從自因生非他因生。故知因果亦非定異。若於中先果。果則如因。應不更生。若於中先果。則如非果。應不可生。現見從因更可生果。故知其果非先有無如是因果非定一異非先有無其理決定。傍論已了。應復正論
復次數論外道如是言。是實不生其體本有。由轉變故。立有時因果差別。為破彼執。故復頌曰

諸法轉變 慧者未曾知
唯除無智人分別為有

論曰。諸妙慧者。能知一切障外極遠深細法義。未曾知如是諸法轉變時分因果差別。唯除外道。如陰暗夜有眩醫人妄所見。自不能了而為他說言一切法無生滅。但有時因果轉變。所謂聲等。或復等。不捨體。轉成餘相。時分轉變。於轉變時以時分相。有差別故。說生滅。汝今計何以為轉變。為時體耶。為時相耶。且不應說時體轉變。以轉變時汝先自執不捨如前位故。亦不應言時相轉變。汝執時相生滅故。前後各別。何名轉變。又若時不可轉變。但可時相有轉變者。離時體別有時相。若言相非定一異。更互為依相從而說。相由體故。前後非異。體由相故前後非一。相相資。俱名轉變。若爾則應體由相故生有滅。相由體故無轉無變。體生滅則同事。非非常無轉變則似空花。非因非果。便失宗。亦不應言相性一。實無因果。由義異故。因果。性若是一。義云何異。一異不同應有別物。既因果分位不同。先後各異應非轉變光燈焰無轉變故。若言因果分位差別轉變異。未必先後一體一時有等種種分位轉變異故。此虛言而無實義。一法一時有住滅。更互相違成大過故。世間不見一法一時有住滅。唯見異法異時三。又不應言時體常有。雖無生滅而有轉變。勿汝所執常住我。雖無生滅亦有轉變。設許亦有轉變等非我性。又許時體有轉變者。時體即是自性如是自性體應變。若爾則應失宗義最勝無全體轉變。若全轉變即是無常。又汝時分三法和合共成。如林等。體非實有因果亦爾。若言即用等為性故是實有。此亦不然。時等一。三。三不同。如何相即。若必相即時。應一。時如等。應有其三。又如等遍一切時。此一一時應遍一切如是時分應成雜亂。時既一一不遍一切等亦應不遍一切如是等與無量時為自性故。應成無量又如等隱時亦一一時。應亦如是隱顯差別。以一切時一切故。此不應決定相即。既不相即。應計為假。或應不許等為性。如推時分因果亦然。又諸因果。或劣或勝。或淨或穢。云何同以一樂苦癡三法為性。若必爾者。汝等外道無始時來不作。同以等為自性故。汝等今者雖身。而應即是狗等下類。所食甘饌應即糞穢。誰有智者無緣執此外道邪宗而自毀辱。是故汝說果實不生其體本有。由轉變故立有時因果差別相違。不任推究。哀哉外道宿習癡狂。寶愛邪宗背正法。盲無慧目不了是非。隨順迷徒種種妄執如是已說時是常相有轉變。不理。諸有智人審觀應捨。

大乘廣百論釋論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