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大乘論釋卷第五
 
    世親菩薩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輸入者 朱艷春
      一校者 朱艷春
      二校者 夏桂蘭
      改稿者 王 麗

所知相分第三之二

論曰。復次云何得知。如依他起自性遍計所執自性顯現而非稱體。由名前覺相違故。由名有多多相違故。由名不決定相違故。此中有二頌。

由名前覺無 不決定
成稱體多體相違
無而可得 無染而有淨
應知如幻等 亦復似虛空

釋曰。如依他起自性遍計所執分。雖顯現可得。而非稱彼體。為顯此義故。說由名前覺相違故等。若依他遍計所執一相者。應不待名於義覺轉。如執有瓶。若離瓶名。於瓶義中有瓶覺。若此瓶名與彼瓶義。一相者。瓶覺應轉。以非一相是故不轉名義。若相稱成相違。此安立依他起。義為遍計所執。以依他起由名勢力成所遍計故。又於名。若名與義一相者。義名亦有種。若爾此義應成多體多體成相違。是故兩性若一相。則成第二相過失。又名不決定。以一瞿聲。於九義轉。若執名義一相者。多義相違應一體。則成第三相過失。由執牛等非一相一性故。初一伽他重顯此義。於中成者。顯依他遍計所執成。無而可得等者。此一伽他等喻開悟弟子弟子二相違疑問。云何無而現可得。云何無染而有清淨。此中兩喻釋此疑問。如幻等者。譬如幻象實無所有而現可得。應知此中義亦如是。雖現可得而非實有。似虛空者。譬如虛空雖非雲等所能染污性清淨故。而離彼時說名清淨。當知諸法亦復如是。雖實無染性清淨故。然客障垢得滅離時。說名清淨
論曰。復次何故所顯現實無所有。而依他起自性。非一切一切無所有。此無者。圓成實自性無所有。此無者。則一切皆無。若依他起及圓成實自性有。應成有染過失。既現可得雜染清淨。是故不應一切皆無。此中有頌。

無依他起 圓成實亦無
一切種無 恒時無染

釋曰。若依他所可如是有。既爾何不一切一切無所有。此無者圓成實性有。何以故。由有雜染清淨有故。若俱無則一切種無所有。今當顯此。非都有。有謗雜染清淨過故。雜染清淨既現可得。故此二性俱非不有。若執為無則撥現有。雜染清淨無所有
論曰。諸佛世尊大乘中說方廣教。彼教中言。云何應知遍計所執自性。應知異門無所有云何應知依他起自性。應知譬如幻炎夢像影谷響水月變化云何應知圓成實自性。應知宣說清淨法。何等為四清淨法。一者自性清淨。謂真如實際無相勝義法界。二者離垢清淨。謂此離一切障垢。三者此道清淨。謂一切菩提分法波羅蜜多等。四者此境清淨。謂諸大乘正法教。法教清淨緣故。非遍計所執自性。最淨法界等流性故。非依他起自性如是四法一切清淨法。盡此中有二頌。

等說於生 計所執
清淨 是謂圓成實
自性離垢 清淨道所緣
一切清淨法 皆四相所攝

釋曰。自性清淨者。謂此自性本來清淨即是真如自性實有一切有情平等共相。由此故一切法如來藏離垢清淨者。真如遠離煩惱所知障垢。即由如是清淨真如顯成諸佛此道清淨者。謂能真如即是清淨。謂念住菩提分法。及以一切波羅蜜多此境清淨者。此能證菩提分法所緣境界境界即是清淨故名此境清淨。即契經十二分教。何以故。若此聖教遍計所執應成雜染因。若是依他起應成虛妄。最淨法界等流性故非是虛妄。既自性故成圓成實。又此四種於大乘一種。應是說圓成實性。於中初變異圓成實故名圓成實。後之二種顛倒圓成實故名圓成實。後伽他中具頌此義。等說生者。謂依他起此中名生。若於是處一切法。譬如幻乃至變化。應知此說依他起性計所執者。若於是處有色乃至一切諸法。應知此遍計所執性
論曰。復次何如經所說。於依他起自性等喻。於依他起自性為除他虛妄疑故。他復云何依他起自性虛妄疑。他於此如是疑。云何義而成所行境界。為除此疑說事喻。云何無義心心法轉。為除此疑說陽炎喻。云何無義有愛受用差別。為除此疑說所夢喻。云何無義不淨愛果差別而生。為除此疑說影像喻云何無義種識轉。為除此疑說影喻。云何無義種種戲論言說而轉。為除此疑說谷嚮喻。云何無義有實取諸三摩地所行境轉。為除此疑說水月喻云何無義有諸菩薩顛倒心。為辦有情利樂生。為除此疑說變化喻
釋曰。為此義故於依他起說等喻。今當顯示。此中虛妄疑者。謂於虛妄依他起性所有諸疑。為除此疑說等喻顯依他起。若實無義云何成境。為治此疑說事喻顯依他起。譬如幻象雖無實義而成境界。義亦如是。他復生疑。義即無所緣。諸心心法云何而轉。為除此疑說陽炎喻顯依他起。此陽焰譬心心法喻於義。譬如陽炎動搖故。雖義而生水覺。諸心心法亦復如是。由動搖故。雖義而生義覺。是諸愚夫於此復疑。義諸受用差別云何可得。為除此疑說所夢喻顯依他起。如於中。雖無實義而見種種愛與非愛。受用差別現前可得。此亦如是。於此復疑。不淨業義既實無。愛果云何起。為除此疑說影像喻依他起。譬如影像義。即於本質影像覺。然影像無別可得。此亦如是。應知雖無愛與非愛真實果義而現可得。於此復疑。云何種識轉。為除此疑說影喻顯依他起。如弄影者有其種種影可得。雖有影可得。而影義實無所有。識亦如是種種義種種義現可得。於此復疑。義。無量戲論言說云何而轉。為除此疑說谷響喻顯依他起譬如谷響雖義而現可得。戲論言說亦復如是。雖無實義而現可得。於此復疑。義。云何世間定心心法義可得。由說定心如實知如實見故。為除此疑說水月喻依他起。譬水月。其義實無。由水潤滑澄清性故而現可得。定心亦爾。所緣境義雖實有。而現可得。喻其定。以是潤滑澄清性故。於此復疑。有情義實無所有云何證真諸菩薩等。作彼利樂為先。彼彼趣中攝受體。為除此疑說變化喻依他起。譬如變化。實義。由化者力一切成。非變化義而不可得。應知此中亦復如是。所體其義雖無。而能作一切有情利益安樂。所體義現可得。
復有別義世尊意說八喻。今當顯示。此中幻喻為除等六種內處。應知顯示六處。譬如幻象。雖非有而現可得。說陽炎喻為除器世間。由彼大故。於陽炎中實有水。動搖力故似水可得。說所夢喻為除所受用境。顯所夢。等實無而能為因起受用差別。說影像喻為除身業果。顯不善身業為緣。而有餘影像生起。說谷響喻為除語業果。顯語業因感語業果猶如谷響。意業三種。一非等引地。二等引地。三聞種類。說影喻為除非等引地諸意業果。顯此意業諸果猶如影。說水月喻為除等引地諸意業果。顯等引地諸意業果猶水月。說變化喻為除聞種類意業聞種類者。即是思之所熏習。此即顯示聞種類差別而轉猶如變化
論曰。世尊依何密意。於梵問經中說。如來不得生死不得涅槃。於依他起自性中。依遍計所執自性圓成實自性生死涅槃差別密意。何以故。依他起自性。由遍計所執分成生死。由圓成實分成涅槃故。
釋曰。如是三種自性相法。所說契經悉皆隨順。今當顯示。世尊依何密意於梵問經中說如來不得生死不得涅槃者。問於依他起自性中依遍計所執自性圓成實自性生死涅槃差別密意者。答次廣釋。依他起自性生死。由圓成實分成涅槃故。亦非定涅槃。由遍計所執分成生死故。是故不可定一性自性一分餘分不異。依此意趣。於彼經中說如來不得生死不得涅槃
論曰。阿毘達磨大乘經中。薄伽梵說法三種。一雜染分。二清淨分。三彼分。依何密意如是說。於依他起自性中。遍計所執自性雜染分。圓成實自性清淨分。即依他起是彼分。依此密意如是說。於此義中以何喻顯。以金土藏為喻顯示。譬如世間金土藏中三法可得。一地二土三金。於地界中土非實有而現可得。金是實有不可得燒鍊時土相不現金相顯現。又此地界土顯現時虛妄顯現。金顯現時真實顯現。是故地界是彼分。識亦如是無分別智火未燒時。於此識中所有虛妄遍計所執自性顯現。所有真實圓成實自性不顯現。此若為無分別智所燒時。於此識中所有真實圓成實自性顯現。所有虛妄遍計所執自性不顯現。是故此虛妄分別識。依他起自性分。金土藏中所有地界
釋曰。阿毘達磨大乘經中。密意三法。一雜染分。謂遍計所執自性雜染故。二清淨分。謂圓成實自性清淨故。三彼分。謂依他起自性通彼二故。為顯此義以金土藏為其譬喻。此中藏者是彼種子。言地界者。是堅硬性。土之與金是所造色。於此喻中三法可得。謂此藏中先有土相貌顯現。後時金相方乃可得。為顯金相後方可得。說燒鍊後可得故金真實有。
論曰。世尊有處一切法常。有處一切法無常。有處一切法非常無常。依何密意如是說。謂依他起自性。由圓成實性分是常。由遍計所執性分是無常。由彼非常無常。依此密意如是說。如常無常二。如是苦樂二。不淨二。空不空二。無我二。寂靜寂靜二。有自性無自性二。不生二。不滅二。本來寂靜本來寂靜二。自性涅槃自性涅槃二。生死涅槃二亦爾。如是差別一切諸佛密意語言。由三自性決了。如前說常無常等門。此中有多頌。

如法實不有 如現非一種
非法非法 二義
一分開顯 或有或非有
分說言 非有非有
如顯現非有 是故說為無
如是顯現 是故說為有
自然體無 自性堅住
取不有 故許自性
無性故成 後後所依
無生本寂 自性般涅槃

釋曰。伽他義中如法實不如現非一種者。次第非法非法因緣。由實不有故非法。由現非一種故非非法。以非法非法二義一分者。謂一邊。開顯者。說示也。或有或非有者。或是有性或是無性分說言非有非有者。取依他起具分性。說為非有及非非有。如顯現非有者。如現所如是有。是故說為無者。此義故說之為無。由如是顯現者。唯似有相貌顯現。是故說為者。即此義說之為有。一切法無自性意。今當顯示。自然無者。由一切法自然有性。是名一種自性意。體無者。由法滅已不復更生故自性。此復一種自性自性堅住者。由法纔一剎那無力能住故自性如是諸法自性理與聲聞共。如取不有故許自性者。此自性不共聲聞。以如愚所取遍計所執自性如是有。此意故大乘理。一切法皆無自性。由無性故成者。由一切法無自性故。無生等皆得成就。所以者何。由自性生。由無生故亦滅。無生滅故本來寂靜本寂靜故自性涅槃。後後所依止者。是後後因此而義。
論曰。復四種意趣四種祕密一切決了。四意趣者。一平等意趣。謂昔曾於彼時彼分。即名正等覺者。二別時意趣。謂說言若誦如來名者。便於無上正等菩提已得決定。又說言發願便得往生極樂世界。三別義意趣。謂說言若已逢事爾所殑伽河沙佛。於大乘法方能解義。四補特伽羅意樂意趣。謂如為補特伽羅先讚布施後還呰。如於布施如是尸羅一分修當知亦爾。如是四種意趣。四祕密者。一令入祕密。謂聲聞乘中或大乘中。世俗諦理說有補特伽羅。及有諸法自性差別二相祕密。謂於是處說諸法相顯三自性對治祕密。謂於是處說行對治八萬四千四轉祕密。謂於是處以其別義。諸言諸字即顯別義。如有頌言。

覺不堅為堅 善住顛倒
煩惱所惱 得最上菩提

釋曰。意趣祕密差別者。謂佛世尊先緣此事後為他說。是名意趣決定入聖教。是名祕密平等意趣者。謂如相似如是言。彼即是我。世尊亦爾。平等法身置在心中。說昔曾於彼等。非彼昔毘缽尸佛。即是今日釋迦牟尼。依平等義起意如是說。別時意趣者。謂此意趣令嬾惰者。由彼彼因於彼彼法精勤修習彼彼善根皆得增長。此中意趣顯誦如來名因。是昇進因。非唯誦名。便於無上正等菩提已得決定。如有說言由一金錢得千金錢。豈於一日意在別時。由一金錢是得千因作此說。此亦如是發願便得往生極樂世界。當知亦爾。別義意趣中。於大乘法方能解義者。謂於三種自性義理自證其相。若但解了名言義是佛意者。愚夫於此亦應解了。故知此中言解義者。意在證解。要由過去逢事多佛。補特伽羅意樂意趣者。謂如為一先讚布施後還呰。此中意者。先多慳吝為讚布施。後樂行施。還復呰令修勝行此意。於一施中先讚後毀。則成相違。由此意讚毀理。於尸羅等當知亦爾。一分修者。謂世間修。令入祕密者。謂若是處世俗諦理。說有補特伽羅一切法自性差別。為令有情入佛聖教。是故說名令入祕密祕密者。謂於宣說諸法相中說三自性對治祕密者。謂於是處宣說有情諸行對治。為欲安立有情煩惱對治故。轉變祕密者。謂於是處以說餘義。諸言諸字轉顯餘義。於伽他中。覺不堅為堅者。不堅謂定由不剛強馳散難調故名不堅。即於此中起重覺。名覺為堅。善住顛倒者。是於顛倒顛倒中善安住義。於無常等謂是常等。顛倒。於無常等謂無常等。是能顛倒。是於此中善安住義。極煩惱所惱者。精進劬勞煩惱。為眾生劬勞精進所惱。如有誦言。處生死久惱。但由於大悲如是等。得最上菩提者。其義易了。
論曰。欲造大乘法釋。略由三相應造其釋。一者由緣起。二者由從緣所生法相。三者由說義。
釋曰。三相隨其所應。應造一切大乘法釋。
論曰。此中緣起者。說。

言熏所生 諸法此從彼
異熟轉識 更互為緣生

釋曰。言熏所生諸法者。分別熏習在阿賴耶識中。以此熏習為一切法生。即是轉識自性。此從彼者。此分別熏習用彼諸法為因。此即顯示阿賴耶識。與彼轉識更互為因。
論曰。復次彼轉識相法。有相有見識為自性。又彼以處為相。遍計所執為相。法性為相。此顯示三自性相。說。

有相有見 三相

復次云何應釋彼相。謂遍計所執相。於依他起相中實無所有圓成實相中實有。二種非有及有。非得及得。未已見。真者時。謂於依他起自性中。無遍計所執故。有圓成實故。於此轉時。若得彼即不得此。若此即不得彼。說。

依他所執無 成實中有
故得及不得 其中二平等

釋曰。彼轉識法有有見識為自性者。謂彼有相有見以為其體。又彼相有其三種處為相者。謂依他起相此所說三種自性顯示彼相。於伽他中即顯此義。從有相有見三相者。釋顯示。二種非有非得真者時者。遍計所執圓成實二種如是二種第一非有。第二是有。未真者。遍計所執不得圓成實。已真者。剎那圓成實不得遍計所執。於伽他中即顯此義。謂依他所執無等平等者。謂一剎那。其中者。謂依他起中。二者。謂未真者及已真者。故者是此因義。謂於依他起中。由遍計所執無故。及由圓成實有故。又諸愚夫顛倒執故如是見轉。若諸聖者正見如是見轉。
論曰。說義者謂先說初句。後以餘句分別顯示。或由處。或由義處。
釋曰。由說所造釋。今當顯示或攝其德或攝其義。
論曰。由處者。謂說佛功德清淨覺。不二現行趣無相法於佛住。逮一切平等性。到無障處。不可轉法所行無礙。其所安立不可思議。遊於三世平等法性。其身流布一切世界於一切法智無疑滯於一切行成就大覺於諸法智無有疑惑。凡所現身不可分別一切菩薩所求智。彼岸。不相間雜如來解脫妙智究竟佛地平等。極於法界虛空性。窮未來際。最清淨覺者。應知此句。由所餘句分別顯示。如是乃成善說法性清淨覺者。謂佛世尊清淨覺。應一種功德所攝。謂於所知一向無障功德。於有無無二相真如最勝清淨能入功德無功用不休功德。於法身所依意樂作業差別功德。修一切對治功德降伏一切外道功德。生在世間不為世法所礙功德安立正法功德。授記功德。於一切世界示現受用變化身功德功德。令入種種行功德當來法生妙智功德勝解示現功德無量所依調伏有情加行功德平等法身波羅蜜多成滿功德。隨其勝解示現差別佛土功德三種佛身分限功德。窮生死際常現利益安樂一切有情功德無盡功德等。
釋曰。此不二現行者。謂二現此中有。是故說名不二現行即是所知一向無障功德。非如聲聞獨覺智亦障亦無障故。趣無相法者。謂清淨真如無相法。趣謂趣入即是有無無二相真如最勝清淨能入功德。謂此真如非是有相諸法無性以為相故。亦非無相自相有故。於此無相真如最勝清淨能入。最勝能入故。清淨能入故住於佛住者。謂住處。即是無功用不休功德。謂此常作有休息。逮一切平等性者。即是法身所依意樂作業差別功德。到無障處者。即是一切對治功德。謂一切時常修覺慧對治一切障故。不可轉法者。即是降伏一切外道功德所行無礙者。即是在世間不為世法所礙功德。謂雖生世間行於世間所行之處。不為利等世間八法所染污故。其所安立不可思議者。即是安立正法功德。由契經正法無量不可思議。非諸愚夫所能解故。此故名最清淨覺。此最清淨覺句。於句句中皆遍相應。遊於三世平等法性者。即是授記功德。其身流布一切世界者。即是一切世界示現受用變化身功德於一切法智無疑滯者。即是令入種種行功德於諸法智無有疑惑者。即是當來法生妙智功德。謂知當來如是如來妙智。凡所現身不可分別者。即是勝解示現功德一切菩薩所求智者即是無量所依調伏有情加行功德。謂無量菩薩所依能作調伏諸有情事。此非諸佛平等更求此智。諸佛如是調伏事。彼岸者。即是平等法身波羅蜜多成滿功德。謂二法身平等法身。即於如是二法身清淨波羅蜜多。不相間雜如來解脫妙智究竟者。謂於無雜如來智中勝解究竟。此中勝解解脫即是隨其勝解示現差別功德佛地平等者。即是三種佛身分限功德。謂佛法不可分限。爾所方處受用變化。亦不可說爾所世界。極於法界者。謂極清淨法界。是名極於法界即是生死際常現利益安樂一切有情功德虛空性者。即是無盡功德。謂佛智無盡虛空故。窮未來際者。即是究竟功德等。言等此佛智究竟未來際有間斷。是故為最清淨覺。
論曰。復次由義處者。說若諸菩薩成就三十二法乃名菩薩。謂於一切有情利益安樂增上意樂故。令一切智智故。自知今何假智故。摧伏慢故。堅牢勝意樂故非假憐愍故。於親非親平等心故。永作善乃至涅槃為後邊故。量而語故。含笑先言故。大悲故。於所受事退弱故。厭倦意故。聞厭故。於自作罪深過故。於他作不瞋而誨故。於一切威儀中恒菩提心故。不悕異熟而行施故。不一切趣受持戒故。於諸有恚礙而行忍故。為欲攝受一切善法精進故。無色界靜慮故。方便相般若故。由四攝事方便故。於持戒破戒善友二故。以慇重心聽聞正法故。以慇重阿練若故。於愛樂故。於下劣乘不欣樂故。於大乘中深見功德故。遠離惡友故。親近善友故。恒治四梵住故。常遊戲神通故。依趣智故。於正行正行諸有情類不棄捨故。言決定故。重諦實故。大菩提心恒為首故。如是諸句。應知皆是初差別。謂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增上意樂
利益安樂增上意樂句。有十六業差別應知。此中十六業者。一展轉加行業無顛倒業。三不待他請自然加行業。四不動壞業。五無求染業。此三句差別應知。謂無染繫故。於恩非恩無愛恚故。於生生中恒隨轉故。六相稱語身業此有差別應知。七於樂於苦於二中平等業八劣業。九退轉業。十方便業惡所治業。此有差別應知。無間作意業勝進行業。此有七差別應知。謂六波羅蜜加行故。及四攝事加行故。成滿加行業。此有六差別應知。謂親近善士故。聽聞正法故。阿練若故。尋思故。作意功德故。此復有差別應知。助伴功德故。此復有差別應知。五成滿業。此三句差別應知。謂無量清淨故。威力故。證得功德故。十六安立彼業。此四句差別應知。謂御眾功德故。決定無疑教授教誡故。財一故。無雜染心故。如是諸句。應知皆是初差別
釋曰。由義處中。於一切有情利益安樂增上意樂故者。此句義十六業餘句顯示。何等業顯示利益安樂增上意樂。謂展轉加行業者。即是一切智智故。謂令諸有一切智智展轉導。譬一燈傳然千燈。此即顯示利益安樂增上意樂如是一切所餘句中。皆應配屬利益安樂增上意樂無顛倒業者。即是自知今何假智故。謂或雖有利益安樂增上意樂。仍是顛倒。如有發起利益安樂增上意樂飲酒等。正智如實自知。方能稱量教導有情。非增上慢。不如實知饒益心。勸他令作不饒益事。不待他請。自然加行業者。即是摧伏慢故。謂由摧伏憍慢心故。不待勸請說法不動壞業者。即是堅牢勝意樂故。不以有情邪行故。動壞菩薩利益安樂增上意樂堅固之心。無求染業者。即是非假憐愍故。於親非親平等心故。永作善乃至涅槃為後邊故。謂後三句釋此三句。非為利養恭敬等因。諸有利益安樂。是故說名無求染業利益安樂增上意樂云何可知。謂由相稱身業者。即是量而語故。含笑先言故。此句中。量而語及先言是語業。含笑是身業量語者。作法語。言含笑者。舒顏往來饒益事。於樂於苦於二中平等業者。即是大悲故。限悲者愍三苦故。於有苦有情愍其苦。於有情愍其壞苦。於不不樂有情愍其行苦。不不樂故名二。劣業者。即是於所受事退弱故。謂不自輕不能當佛果此等類。退轉業者。即是厭倦意故。謂精進成佛因。厭倦。方便業者。即是厭故。謂由多聞善巧饒益有情惡所治業者。即是自作罪深過故。於他作不瞋而誨故。方便乃能如實調伏有情無間作意業者。即是一切威儀中。恒菩提心故。如是句義所行清淨契經廣說勝進行業者。即是不悕異熟而行施故。乃至四攝事方便故。謂即依前利益安樂增上意樂。修此加行。以為增長趣向果因。成滿加行業者。即是持戒破戒善友二故。乃至親近善友故。謂後六句釋此八句。有習如是加行。速得成滿以慇重心。阿練若故者。由住此處。尋思雜事者。謂歌舞等。成滿業者。即是治四梵住故。常遊戲神通故。依趣智故謂後三句釋此三句。此成滿業所有狀。力者。謂六神通依趣智故者。謂依趣智。不依趣識內生故。此內現見相應安住於法。安立彼業者。即是正行等。謂後四句釋此四句利益安樂增上意樂故。安立有情利益安樂。御眾功德故者。由於破戒不棄安立不擯。令出不善令住於善。決定無疑受教誡故者。由能一向與彼教敕自說已。
還復說我言不善。由是因緣其言威肅。財一故者。由言誠諦以攝取服等財還如是施。無雜染心故者。由善攝受大菩提饒益有情。非欲自為給使故。云何有情此善故速無上正等菩提攝受一切有情
論曰。說。

由最初句故 句別德種類
由最初句故 句別義差別

釋曰。此伽他中。即為顯示前所說義。說如是言。

攝大乘論釋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