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經卷第六十

天竺三藏闍那崛多
輸入者 徐潔英
      一校者 江 進
      二校者 夏桂蘭
      改稿者 劉海燕

摩尼婁陀品下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汝諸比丘彼時賊人在於辟支佛之前。益燈明者。其人是誰。莫異見摩尼婁陀比丘是也。摩尼婁陀。往昔作於大居士子。名曰大財。於後復作行賊盜人。為辟支佛舍利塔中。添益燈油。以清淨心。乞如是願。願我來世。莫生道。由彼業報。生世不曾墮道中。恒於天人。往反受樂。而於彼時。復乞是願。願我來世。恒常值遇如是世尊。或勝此者。彼所說法。願我速解。由彼業報。今得值我。如是世尊。復於我邊。獲得出家受具足戒。而於彼時。復乞是願。願我於彼世尊所有弟子之中。得天眼者。第一。由彼業報。今於我法聲聞弟子。得天眼中。其第一也。
汝諸比丘摩尼婁陀。昔如是種殖善根。由彼業力。今得出家受具足戒得羅漢果。汝諸比丘。我復授記。於我聲聞弟子之中。摩尼婁陀。最為第一。復一時世尊在於波羅城舊仙居處鹿野苑中。彼時天雨。長老阿難。詣向所。頂禮足。卻面。面已。白言。世尊。今日天雨。飲食作何計。令諸比丘。過一日夜。佛告阿難。汝莫愁也。摩尼婁陀比丘現在力甚強。今日比丘當得過一日一夜。
爾時長老摩尼婁陀。詣向所。到已頂禮。卻面而白佛言。世尊。今者受我微供。食我食。堪令一切比丘等過一日夜。於時世尊然受許。爾時長老摩尼婁陀。於晨朝時。持缽。往至入彼彼城。其入城已。未曾告乞。亦更有親舊識知。當於爾時。忽然有五百釜食。來至彼前爾時長老摩尼婁陀。尋時送彼五百釜食。向鹿苑中。即敷諸座。敷設已訖。往白佛言。世尊時至。飯食已辦。願就食。
爾時世尊。日在東方。持缽。共諸比丘。來至食堂。於所敷設。次第而坐。爾時長老摩尼婁陀。見佛僧次第坐已。奉持上五百釜食。施佛及僧。恣飽滿已。然後自食飯食亦訖。共諸比丘。詣向講堂敷座而坐。
爾時長老摩尼婁陀。坐已即告諸比丘言。諸長老輩。希有希有。未曾得此之事。乃此多大果報。多大功德。多威勢。所以者何。諸長老輩。我念往昔。久遠之時。波羅一貧人。財。不立倉庫。於彼之時。波羅城。有辟支佛。依倚而住。名斯吒。當爾之時。其城穀貴。人民飢饉。乏少者多。其城外。死。唯見骨。處狼籍。於彼之時。諸出家人乞食得。以飢所逼。不能修道。當爾之時。彼辟支佛。於晨朝時。日在東方持缽。入波羅次第乞食。遍歷彼城。全無所得本洗缽。還出城去。我於爾時。見斯吒辟支佛尊。詣向彼邊。到已白言。善哉大仙。此處乞食。頗得已不。彼尊報我。如是言。仁者乞食不得。我於爾時。復白彼尊。如是言。尊者。若然來至我家。於時家內。一升稗子熟飯。即喚彼辟支佛尊。命入舍內將彼稗飯。以用奉施。時辟支佛。受我施已。隨意所去。我於彼時。為採薪柴。出至城外。與陀林。去不遠。採取柴木。彼林屍骸。忽然起來。抱我項住。我於彼時。欲脫彼屍。慇懃用力。不能得脫。我於彼日。日落西下。將欲沒時。抱死屍。來入城內。我入城時。人見我者。而告我言。咄人何故將此骨屍。而入城內。我報彼言。是諸人輩。今盡力。欲脫此屍。了不能得。汝等堪能脫者。當為我脫。時彼人輩。詳共捉此骨屍。牽挽盡力望脫。亦不能得。我時漸漸至於家內。望欲脫彼死屍。而彼骨。悉成金。自然墮地。我於爾時如是念。我以此金。不可獨用。是念已。即詣向彼梵德王邊白言。大王當知。今地得伏藏大王取。用為國寶。時梵德王。喚諸右。而敕之言。汝等當須隨此人去。其人指授。悉皆取。來向此。
爾時右。聞王敕已。時共我來至家內。即以金。示彼使人。
爾時使人。還死屍骨如故。已謂我。咄哉癡人。汝不癲狂。何故持彼死屍骨。以為金也。而彼使者。還至所。具說前事。我於後時。復至王邊。而白王言。大王當知。我得伏藏。事實不虛。惟願大王。早為納受。時梵德王。遂即往至其家內。彼金藏。還是骨。本不異。復告我言。咄哉癡人。汝著癲狂。何為於此死屍。而作金想。我復白彼梵德王言。大王當知。此實金也。非是屍骨。如是再三。是語已。我於爾時。手執彼金。誓言。若此金寶。為我來作善業報者。願梵德王。亦如是見。作此誓已。時梵德王。看此死屍。還如我見金寶不異。即告我言。善哉仁者。汝作何等善業因緣。曾事何神。供養何天。供養何仙。而能與汝如是願也。我於爾時。白梵德王。如是言。大王當知。仙人。我曾供給此仙人食。必應是彼神力所致。令我今日得是果報。時梵德王。而告我言。汝以造作如是善業。故於今日果報。汝此果報。無人能奪。從今日後。不須疑慮。隨意而用。諸長老輩。我於彼時。正以布施辟支佛一食之業。現於爾時。即獲果報。所須財。隨意即辦。正以施彼一食之故。七反三十三天。受其福報。乃於彼處三十三天。作帝釋王。復於中。而為國王。并復得作轉輪聖王。治四天下。為世界主世間七寶具足乃至降伏如法治化。由彼布施一食果報天。從下生。在於人間。命盡復天上流轉如是。更不雜生。我所處。恒得最勝妙宮殿。若生人間。生豪貴家。財豐足。乃至一切所乏少。如在天身。多受快樂下生人間。亦復如是。以一食。因彼果報。今生釋種生之日。諸天下來。將五百寶衣。覆我身上。下復有五百伏藏自然現出。皆以布施一食果報。我之父母。為我造作三種宮殿。一宜夏坐。二宜冬坐。三宜春秋。二時居坐。以彼施食果報因緣。我既釋種之家。我家爾時。遂即日別漸漸增長。所謂穀米盈溢倉廩。真珠琉璃珊瑚虎魄金銀玉等。無量珍寶二足四足。所尟乏。又以彼時施食果報在園苑。我母爾時欲試我故。辦具空器。以衣覆蓋。送來與我。至其半路。諸天種種飲食。悉滿其器。彼食香美。大有氣力。又以施食果報力故。共父隨。撿挍田作。當爾之時。身患飢渴。遂往赴水。掬欲飲。其水成天妙甘露。又以施彼一食之故果報成熟。今來入此波羅城。未曾與彼委曲相識。自然有五百釜食。來於我前。我彼食。遣送林中。請佛及僧。供奉此食。悉令佛大眾充飽。藉彼業報。我於四事所乏短。我施彼食。果業因緣。於世俗樂。亦所乏。今者出家。於出家業。亦皆具足。以彼施食果報熟故。今斷生死。得梵行力。所有作者。皆悉已辦。不受後有。至無畏處。至於前所。當得涅槃。得涅槃已。無無苦。自然知諸長老輩。我於彼時。乃不識是辟支世尊。我若決定辟支佛。我應尋時更求果。求大威德。應求無上廣大果報
爾時長老摩尼婁陀。說前語已。重說偈言。

我自思惟往昔時 住在於波羅
負賣薪柴以為業 值遇尊者斯吒
布施一飡食 故生豪貴釋種
名號曰尼婁陀 音聲復能舞
拍手歌詠諷頌等 并及一切諸技藝
今已自知宿命 及以昔
往於三十三天上 於彼七反往來
彼處或作釋天王 及以自在天宮
一切我所造作 如是治化於諸天
復經七反作人主 灌頂成就剎利
自在降伏不行刀兵諸戎仗
如法治大地有無量諸珍寶
於我境界悉豐饒 所生家中大巨富
增長有數 於諸中最為首
世間五欲悉圓備 七寶諸珍無闕少
皆由我如是業 不曾道中
今於釋種出家 三解脫甘露
為何故得出家 棄捨家業來於此
正以我獲彼利益 故來報佛世尊
世尊我機熟時 為我演說無常
有意幻化神通自來至我所
若我心中有疑惑 如是皆悉為我解
說法無分別 還為別法
今得實語 如法愛樂奉行
如是三解脫 即是仰報諸佛
不樂終 亦不愛樂壽命
我所業至時 正念思惟當捨
未來生死眾生往來處亦知
既知此處終已 亦知往至彼處生
毘舍離境竹林村 我於彼林當捨
於彼林中蔚茂處 漏盡其下涅槃

爾時世尊。以淨天耳過於人耳。長老摩尼婁陀。說此過去業因緣。今昔獲得如是果報。復以妙偈。而陳說之。聞是事已。讚歎欣然。

佛本行集經阿難因緣品第六十

又於一時長老阿難。被諸梵行大德人輩勸請。令彼奉侍世尊。從爾已來。盡心盡力。行調適。如來所說。悉皆受持。從如來所聞之事。或世間事。或出世事。悉能受持。永不忘失。人來諮問所疑。亦悉能令彼心歡喜。以是因緣世尊眾。告諸比丘如是言。汝諸比丘。於我聲聞弟子之中。多聞利智侍者之內。阿難比丘。是其人也。時諸比丘白佛言。世尊長老阿難。於往昔時。造何善根。藉彼善根。今生釋種豪姓家。巨富饒財。大有勢力。乃至一切所乏少。復以何業。今得出家受具足戒。聖法。若聞世間出世間事。永不忘失。有諸人來問所疑。亦悉能令彼心歡喜世尊復記謂諸比丘知於我聲聞弟子多聞智慧強記不忘最第一者。此即阿難比丘是也。是語已。佛告諸比丘。我念往昔。過去世中。久遠之時。還於此處波羅城。有王治化。名曰梵德。彼王爾時於二子。一名喜根。二名婆奴(隋言月)二子之內。喜根為大。其大子者。本性調善。賢直柔和慈心。畏懼諸罪。厭離有。其彼王子。見其城內為諸王事之所逼切。懸官苦惱。殺害無窮。有繫閉。所謂枷鎖杻械囹圄。地牢固禁。斬截手足。割其耳鼻。挑其眼目。既見此事。遂是念。我之父王。百年已往。我身云何當治王位。今知用此王位。欲作何事。及我身命。亦知何用。所以者何。今見一切眾生輩。以種種苦逼切其身。如今者。不如出家修道是念已。詣父母邊。白言。父母我欲出家修道
爾時父母。報其子言。汝身是我所愛之子。不離意。瞻看厭。我等寧死。不能別汝。我等但使身命存在。不相放。如是再過。喜根童子。白父母言。父母當知。必定出家父母哀愍許我。如是數諮請父母。而彼父母。遂即聽許出家。而告之言。汝是我子如汝所樂。隨汝意也。爾時梵德喜根王子。以其父母許得出家。至於他日。剃髮次第修道。而悟緣覺能作神通變化之事。放光放水。迴天動地。興雲致雨。如是等事。皆悉能辦。彼辟支佛如是念。為何事。而得出家如是之事。今已辦。已得己利所作已辦今可往本生之地。憐愍父母眷屬故。及餘眾生。令福田
爾時喜根辟支世尊次第遊行。至波羅。至彼國已。住彼城父梵德菴羅林內。
爾時梵德。傳聞他說。喜根童子。已成大仙。還來於此。住我境界今可往至喜根邊。顯現於彼。問訊慰喻。時梵德王。以勢力。嚴盛威風。示現神德。從城而出。四兵眾。前後圍遶
爾時喜根尊者辟支遙見父來。而是念。此諸人輩。梵德王等。大有威力。我慢貢高。我若隨宜。在彼前者。梵德王等。必不敬我。是念已。飛騰虛空。現諸神變經行。半身放煙。半出火。身上放火。身下水。示現如是種種神通
梵德王。諸臣百官。尊者大聖辟支飛騰虛空現諸神變。彼等已。如是念。我之童子。雖捨王位今得出家。已成大仙。有大威德。有神通。其心爾時即大歡喜踊躍無量遍滿其體。不能自勝。詣彼喜根辟支佛所。王既漸進。佛復下空。王到其所。歡喜敬仰。時辟支佛。下住地上。即便坐於所敷之座。
爾時梵德。到辟支邊。頂禮足。卻面。坐面已。時辟支佛。少說諸法。令王歡喜踊躍無量。顯示善事
爾時大王。從辟支佛聽聞法已。歡喜踊躍。白辟支言。善哉大仙。今受我請。常住我家。尊者伽藍經行房窟四事供養心所樂者。悉皆辦與。哀愍眾生故。村落城邑。欲行乞食。任所行障礙辟支佛尊。然而受父所請。於時彼王。尊者喜根緣覺請。即辦種種諸供養具。經行房窟。四事供養。悉持與。自餘須者。一切辦給。
爾時喜根辟支仙人。為欲憐愍諸眾生故。入城乞食此之時。得入城。其月王子。日別至於喜根仙人辟支佛邊。承供養。於諸法中。心所疑。時往問彼辟支佛。其辟支佛。或被婆奴王子所問。然不答。唯於諸指。出其光炎。爾時婆奴。如是念。此辟支佛大有神通。而無才辯。
爾時喜根尊者辟支。告婆奴言。婆奴王子。汝來出家。汝今若其不肯出家。我定如汝終之後。必墮道。若其出家。汝亦成就大仙。有神通爾時婆奴。詣向父母如是言。善哉父母喜根仙人。今已出家今意欲隨出家也。父母哀愍許我。而彼父母。遂不許可。婆奴王子。猶故數至彼喜根仙人之所。承供養。其辟支佛。復數語彼婆奴王子。汝當出家。婆奴王子。復報兄言。父母今日決不聽家事云何也。
爾時王子婆奴。面色相出現於七日內必當終。爾時喜根辟支仙人。告婆奴言。汝來婆奴。汝必當須出家。何以故。汝熟相現。於七日內。必當終。爾時婆奴。至父母邊。白言。父母願放我出家
爾時喜根辟支世尊。亦即詣向自父母邊。白言。父母。汝等當放婆奴出家。所以者何。其相出現。七日之內。定當終。以此因緣父母與彼別離。以是定故。寧放出家。在於法內。取於終。莫令在家終也。父母報言。婆奴王子。於七日內。必取終。與我別者。今當許出家
婆奴王子。當於爾時即剃鬚髮。著袈裟衣。其出家已。於七日中供養恭敬。事彼喜根。時辟支佛教授威儀。過六日已。至其七日。定終。哀愍彼故。從坐而起。飛騰虛空經行臥。放煙放火。隱身不現。種種神通。婆奴仙人喜根辟支佛尊。於虛空中。現於種種神通變化歡喜踊躍遍滿其體。不能自勝。合十指掌。頂禮向彼辟支佛尊。既頂禮已。發如是願。願我來世。恒值如是辟支聖人。或勝此者。彼所說法。願我聞已。悉令解。又願我身。於彼聖人。得為侍者供養彼聖。又願來世神通所有威力。皆此佛。有來問我之義者。我悉為解。令彼歡喜。又生生世之中。不在道。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汝等比丘心疑。於彼之時。婆奴王子。於七日內。供養於彼辟支佛尊。受教法者。莫異見。此即阿難比丘是也。於彼之時。婆奴王子。以歡喜心。供養喜根辟支佛故。以彼業報。今釋種之家。而於彼邊。乞如是願。願生生世之中。不墮道。以彼業報。所生之處。不曾道之中。唯生人天流轉往反。快樂。而於彼時。復是願。願我來世值遇如是教師聖人。或勝此者。彼所說法。願一聞。解。以是業報。今得值我如是教師。又於我邊。而得出家受具足戒。聖法其於彼時。乞如是願。願我來世。若當值遇如是教師。我於彼邊。得作侍者供養彼聖。藉彼業報。今於我邊。得作侍者供養於我。其於彼時。又乞是願。我於來世神通威力。藉彼業報。今得成於如是大聖威力。其於彼時。又乞是願。人來問所疑者。我悉為彼分別解說。令心歡喜。藉彼業報。今日阿難人來問心中所疑皆悉為解。令心歡喜
爾時佛復告諸比丘如是言。汝諸比丘。我念往昔。久遠之時。波羅城。其城大富長者。名曰僧薩陀那(〔墮〕言王安)其彼長者。大富饒財。生業。猶如毘沙天王異。家中日別恒有五百辟支佛。來向其家食。其時而辟支佛所持之缽。下底尖小。如牛乳形。其所安。或在草上。或簾箔上。隨即傾倒。不得安住彼時長者僧薩陀那一女子。可喜端正。女相具足。其女辟支佛缽傾倒不住。即自脫釧。奉辟支佛。而白之言。大仙。取此釧用安其缽下。爾時彼仙。為憐愍故。即取此釧。用安其缽。而彼缽盂。遂不傾動。於時彼女。既見此缽更不傾動安住釧上。歡喜踊躍遍滿其禮。不能自勝。心發是願。仙人安釧上。不傾不倒。我於來世。所聞如是。若世間事。出世間事。悉令憶持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汝等比丘心疑。於彼之時。長者家女。今為誰者。莫異見。此即阿難比丘是也。由於彼時。以歡喜心。自脫手釧。以奉尊者辟支仙人缽器。因發是願。仙人。以缽安釧不傾倒故。願我來世所聞。若世間事。出世間事。悉皆憶持。永不忘失。由彼業緣。今所聞事。悉不遺忘。
長老阿難比丘。又時日在東方。持缽。往入婆提乞食。去彼祇樹給孤獨園。猶未至於婆提城。於其間。大樹。名尸奢波。其樹陰下。一切波羅門止息。其下諸婆羅門遙見阿難來欲到邊。各相告言。汝輩當知。此是沙門瞿曇弟子。於諸聰明多聞之中。最第一者。是語已。阿難便至。白言。仁者。今請觀此尸奢波樹。合有幾葉爾時阿難。觀其樹已。而報彼言。東枝合有干百葉干千葉。如是南枝。西枝北枝。皆言合有干百葉干千葉。是語已。遂即捨去。
爾時彼諸婆羅門輩。阿難去後。取百數葉。隱藏一邊。阿難迴已。諸婆羅門。於是復問。仁者阿難。汝復來也。乞更觀此尸奢波樹。有幾多葉。
爾時阿難。仰觀樹已。即知如是婆羅門等所擿藏葉干百數。便即報彼婆羅門言。東枝合有干百葉干千葉。如是南枝西枝北枝。亦言合有干百葉干千葉。是語已。便即過去
爾時彼等婆羅門輩。生希有未曾有心。各相謂言。此之沙門。甚大聰明。有大智慧。諸婆羅門。以此因緣。心正信正信已。其後不久。悉各出家。成羅漢果。
爾時長老那婆素(隋言非宿)長老宮毘羅(隋言蛟龍)長老難提迦等。如是三人。唯得知其出家由緒不知所生因緣之事。亦不彼於往昔時。作何業也。或問曰當何名此經。答曰。摩訶僧祇師。大事
薩婆多師。名此經為莊嚴
迦葉維師。生因緣。
曇無德師。釋迦牟尼佛本行
沙塞師。毘尼藏根本

佛本行集經卷第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