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般若理趣分述讚卷第三

  大慈恩寺沙門基撰
   輸入者 王 麗
     一校者 王 麗
     二校者 吳迎香
     改稿者 劉海燕

經曰爾時世尊復依遍照如來之相讚曰。上來第一實相境法。此下第二寂靜法性現等覺門。即是觀照正智體境前門。真性智相。於中亦三。初敘佛說法門之號。此門有二。初明所依如來之相。後陳說法門之名。此即初也。前門明性。本體不說為相。下門是義所以稱相。如來總體別有多能。今即是遍照如來之相。相謂義相狀。非是分別有相之相。今於無相後說義相之相。由一切智一切種智斷惑遊觀二種智故。於一切法皆能了知遍照遍照之智即如來相。今依此相而說於法門為依遍照之相。
經曰為諸菩薩宣說般若波羅蜜多一切如來寂靜法性其深理趣現等覺門讚曰。此陳所說法門之名。一切如來寂靜法甚深理趣者。即前所說實相妙法一切寂靜法甚深理趣。現等覺門者現謂顯現現前明了親證之義。等者遍義覺謂照義。此意即顯無分別智明了親能遍照法性。現等覺體即無分別智。門者通由入趣之義。以能詮等為由為通入趣法性無分別智此深教等為由能入現等覺故。
經曰謂金剛平等性等覺門以大菩提實難壞金剛故讚曰。此下第二四門第一能斷生死實故金剛平等性。現等覺能破生死。現等之覺猶金剛。以證法菩提堅牢真實破壞若破金剛故。能證智金剛智金剛般若名曰金剛義亦同此。以所證實故能證之智亦金剛能破生死
經曰義平等性。現等覺門以大菩提其義一故讚曰。此即第觀察所詮智。一切有為無為等義皆悉平等。以法本真如菩提其義一故性差別
經曰平等性等覺門以大菩提自性淨故。讚曰。此即第三觀能詮智。以所證理大菩提自性清淨故。於能詮教悟其平等經曰一切法平等性等覺門以大菩提一切法無分別故讚曰。此即第四通證諸法智。一切法有為無為諸法之中皆現等覺。以法本性於諸法有分別故。能證智諸法時皆亦不分別。故法本性亦性平等。由如空中種種雲霧如屏風上種種像貌。空及屏風並無分別。雲及畫像種相起。
經曰佛說如是寂靜法般若理趣等覺已讚曰。自下第三結歎法德此即結也。
經曰告金剛手菩薩等言有得聞如是四種般若理趣等覺信解受持讀育修習乃至當坐妙菩提座雖造一切極重惡業而能超越一切惡趣無上正等菩提讚曰。此即歎德。然準經中有十法行。此中徂說有六法行。一信解三受持四讀五誦六修習。始從今日於十法行初首時。乃至未來菩提成佛已來。雖造一切極重惡業謂見中邪見業中意業逆中和合僧等。雖皆具造由悟解故不為被染。而能超越一切惡趣。由經行神力此諸惡業作不增長故不三惡道等。乃至無上菩提。計此功德與前同。但為別讚經之勝用故各別說。
經曰爾時世尊復依調伏一切惡法釋迦牟尼如來之相讚曰。自下第二有二段經境法。於中有二。初段調伏眾惡普勝法門。由觀實相能伏眾惡。後段平等清淨法門。由觀觀照智慧照明。今此初段於中有三。初明說法門之號。於中有二。初明所依如來之相。此為初也。一切惡法二障分別因果分別染淨分別悉能除也。釋迦者能義牟尼寂默義。能調眾惡諸諠動。諠動之法謂生死法。故名能寂默如來之相。依此調伏一切惡法能寂如來之相說此法門也。
經曰為諸菩薩宣說般若波羅蜜多攝受一切法平等性甚深理趣普勝法門讚曰。此陳所說法門之名。攝受一切法平等性者謂一切染淨因果皆入平等性法界中。此故能普勝眾惡法門名普勝法。
經曰謂貪欲無戲論故嗔恚性亦無戲論嗔恚性無無戲論故愚癡性亦無戲愚癡無戲論故猶預性亦無戲論猶預性無戲論故諸見性亦無戲諸見無戲論故憍慢性亦無戲論讚曰。此下第二正說法門於中有三。初別說生死業苦法性無戲論。次陳諸染淨法性無戲論。後說般若無戲論結歸深趣。初中復三。一明煩惱無戲二明三明果。煩惱中有二。初明根本後明隨惑。此根本也。根本有六此為本一切煩惱長。謂貪欲性。無戲論者謂染妄法性真如真如法體無戲論。戲論者謂分別相名言尋思相。由戲論執著染淨分別分別生死生。知無戲論染亡。染淨亡性無分別無分別生死滅故能除惡。下皆準知。初三三毒。猶預者疑。諸見五見即耶推度。憍謂憍逸。慢謂七慢恃已陵人名之為慢。此六根真如本性。性無戲論性無戲論故能離分別契此本性分別無戲一切惡法悉能降伏
經曰憍慢無戲論故諸纏性亦無戲論諸纏性無戲論故煩惱垢性亦無戲論讚曰。此明隨惑。纏謂現前纏繞於心故名纏也。此有八種謂惛沈睡眠於止為障。掉舉惡作於舉為障。嫉慳於捨為障。無慚無愧為障故但立八。垢有六種謂害恨惱及諂誑憍。垢穢眾生為垢。此六相粗毀責之甚立以垢名。
經曰煩惱垢無戲論故諸惡業性亦無戲疑惑本性清淨極照明故能令民間見趣清淨讚曰。上惑無戲果亦復然。總名生死法性無戲論。證此無戲論故離生一切惡法
經曰諸果報無戲論故雜染法性亦無戲雜染法無戲論故清淨法性無戲清淨法性無戲論故一切法性亦無戲論讚曰。此第二明染淨法性無戲論。雜染者總一切有漏法盡與染雜故。清淨者總一切無漏法盡。一切法者總一切有漏無漏有為無為生死有情。先染後淨先別後總。義次第故。
經曰一切法無戲論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無戲論讚曰。由所觀境性無戲論能觀之智亦無戲論。如實知故。境智無戲論故離生一切分別降伏一切惡法皆盡。
經曰佛說如是調伏眾惡般若理趣普勝法已讚曰。自下第三歎此經德意此結前已。
經曰告金剛手菩薩等言有得聞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理趣信解受持讀誦修習假使殺害三界一切有情而不由斯地獄傍生鬼界以能調伏一切煩惱隨煩惱惡業等故讚曰。經威力能調眾惡故是殺罪並得銷除。由悟法性起斯勝行故此大罪不招惡果。以經威力調伏一切煩惱隨煩惱惡業等故。設不招惡果相縛眾生亦由粗重縛善。後雙止觀方乃俱解脫一切惡業煩惱一切煩惱分別起。今戲論分別分別既盡業亦亡。故此大罪信解定得消滅
經曰常善趣妙樂菩薩摩訶薩行疾無上正等菩提讚曰。上能除惡下能善。於中二果世間二出世果。
經曰爾時世尊復依如來之相為諸菩薩宣說般若波羅蜜多一切法平等性觀自在妙智甚深理趣清淨法門讚曰。此第四段由觀觀照智慧照明。以顯境界。文中有三並同前解。由能觀知證諸法本性清淨分別相智皆離之淨今名得清淨一切法平等性即是真如觀自在悲行也。妙智印者智行也。以此觀自在妙智印印一切法平等故。餘文可知。
經曰謂一切貪欲本性清淨極照明故能令世間嗔恚清淨一切嗔恚本性清淨極照明故能令世間愚癡清淨一切愚癡本性清淨極照明故能令世間見趣清淨一切疑惑本性清淨極照明故能令世間疑惑清淨一切見趣本性清淨極照明故能令世間憍慢清淨讚曰。此三同前文說。前文是境此文是智。照明前故。謂於貪欲本性真如清淨境中極照明故。能照明者即是智。以貪欲本生於嗔等故。
經曰一切憍慢本性清淨極照明故能令世間纏結清淨一切纏結本性清淨極照明故能令世間垢穢清淨述曰。此明於隨煩惱本性清淨極照明也。纏垢等義並如前解。所言結者即是九結。謂愛‧恚‧慢‧無明取‧疑嫉‧慳結。結是縛。能和合苦可解故名之為結。
經曰一切垢穢本性清淨極照明故能令世間惡法清淨一切惡法本性清淨極照明故能令世間生死清淨讚曰。明惑此明果。以生死業逼迫果業故名惡法生死者謂異熟果即前惡業所招苦果
經曰一切生死本性清淨極照明故能令世間諸法清淨讚曰。世間諸法雜染法總攝有漏。自下第二總諸 法。
經曰以一切法本性清淨極照明故能令世間有情清淨讚曰。由有漏法有情故。故有漏後明其有情
經曰一切有情本性清淨極照明故能令世間一切智清淨讚曰。出世間一切智為本。舉此攝餘清淨法盡。三乘總觀諸無我智名一切智
經曰以一切智本性清淨極照明故能令世間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最勝清淨讚曰。此即第三般若清淨。由能照明一切法本性清淨故能觀智最勝清淨。與所緣境極相應故。
經曰佛說如是平等般若理趣清淨法已讚曰。自下第三文陳經德。平等印者謂一切法無戲論。能觀之智名平等印。
經曰告金剛手菩薩等言有得聞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清淨理趣信解受持讀誦修習一切貪嗔癡等客塵煩惱垢穢聚中而猶蓮華不為一切客塵垢穢過失所染讚曰。由能觀智染淨法本性清故住煩惱不為染污悟本性故此說離過。
經曰常能修習菩薩勝行無上正等菩提讚曰。此釋得善果。由起法行悟於真智故常修習菩薩勝行乃至終後疾證菩提
經曰爾時世尊一切三界勝主如來之相讚曰。明境六中自下第三有二段經明果法境。於二段中初段法王灌頂智藏法門。顯二行得財位果。後段如來金剛法門。顯二行自體果。今此初段於中有三準前應釋。初標所說法門號文復有二。初明所依如來之相。後明所說法門之名。此即初也。三界之宅擾攘無安煩惱蟲獸諸苦惱無量逼切。種種驚怖令有情等危難並生。由佛世尊如大長者怜愍諸子方便拔濟佛世尊三界主。法王故言勝主。依此尊位以說法門。
經曰為諸菩薩宣說般若波羅蜜多一切如來和合灌頂甚深理趣智藏法門讚曰。此明所說法門之號。至第十地如來法王位時。一切十方如來和合咸灌其頂。如剎帝利受王位法。今此菩薩受佛尊位以何法水灌灑其頂令作吉祥。謂一切佛智法水有殊勝智。出生諸德含容諸德譬如於藏。以此智水菩薩頂無始二障垢盡一切如來吉祥功德皆悉圓滿。今說此法令趣入。是故稱門。
經曰謂以世間灌頂位施當三界法王位果以出世間無上施當一切希願滿足出世間無上法一切法自在若以世間財食施當一切樂若以種種財施能令布施波羅蜜蜜多速得圓滿讚曰。自下第二正顯所說法門。六度不同隨成六段。施中有位施二義三法施四財施五總無畏施。其實五一一並得多果。此中且說五相似果。若捨榮貴位而正法當得成佛三界法王。由施義味順於理故當來希願悉皆滿足。因以法施當能達一切佛法。財因施充益三業。故於當來得樂三業。若以種種財施者謂以財攝取眾生令其無畏無畏施菩提心經說。願行財施要有五種。一至心信心隨時手五如法。如有頌言施者勝信具足恭敬應時等。又有頌言利他加行有情不簡有力及無力。於一切時一切施隨力所能廣說饒益。不有五。非理財不不淨故酒及毒不施亂生故。罝羅機網不施惱生故。刀杖弓箭不施害生故。音樂女色施壞淨心故。五利一常近賢聖二眾樂見三入眾宗敬四好流布五作菩提因。無著菩薩說。謂修六種意樂廣大時三歡喜四荷恩五大志六純善。於此六中起三作意。一重二隨喜樂。聞此六種但當能起一念信心。尚能發無量福聚惡業障亦當銷滅。何況菩薩
經曰受持種種清淨禁戒能令淨戒波羅蜜多速得圓滿一切事修安忍能令安忍波羅蜜多速得圓滿一切時修習精進能令精進波羅蜜多速得圓滿一切修行靜慮能令靜慮波羅蜜多速得圓滿一切法妙慧能令般若波羅蜜多速得圓滿讚曰。三種戒法皆能圓滿。草結鵝珠而能不壞。三戒非一故言種種。能忍一切時能勤無懈疲故。於一切境能靜慮散亂心故。於一切法修慧皆能簡擇故。六度得六果報。一富貴大生三大朋屬四大業成就五無惱縛垢六達五明。能作義利大乘廣說其相。
經曰佛說如是灌頂法門般若理趣智藏法已告金剛手菩薩等言有得聞如是灌頂甚深理趣智藏法門信解受持讀誦修習速能滿足菩薩行無上正等菩提讚曰。由六度菩薩行成。所求菩提亦能速得。
經曰爾時世尊一切如來智印一切佛祕蜜法門如來之相為諸菩薩宣說般若波羅蜜多一切如來住持甚深理趣金剛法門讚曰。此第二段如來金剛法門。顯二行自體果三等並同前釋。此即第一標所說法門之號。以妙智一切甚深法。佛甚深法體性難知祕密。以一智印持諸佛一切佛法並入此故持。今說此法令趣入為門。以能破一切生死智實故名金剛
經曰謂具攝受一切如來金剛身印當證一切如來法身若具攝受一切如來金剛語印於一切法自在讚曰。由在別行如來三業因印果之時得金剛法身等果。
經曰若具攝受一切如來金剛心印於一切定當自在若具攝受一切如來金剛智印能得最語心猶若金剛無動無壞讚曰。由在三業金剛智果之時能得最語心。謂金剛不為耶友所不為生死所壞。此中意說。別行三業殊勝之因別三果三業所有勝因一果。三業實猶金剛不可動壞。
經曰佛說如是如來般若理趣金剛法已告金剛手菩薩等言有得聞如是甚深理趣金剛法門信解受持讀誦修習一切業皆能成辦常與一切勝事和合所欲修行一切勝智諸勝業皆速圓滿讚曰。自下第三歎此經德。一切業皆得成辨者謂諸無罪理善事。常與一切勝事和合現在後生常與勝事和合相應。衰減等事皆悉遠離所修慧皆速圓滿。此因位利。
經曰當得最勝淨身語心猶若金剛不可破壞無上正等菩提讚曰。此說未來位殊妙果
經曰爾時世尊一切無戲法如來之相為諸菩薩宣說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理趣輪字法門讚曰。上六段經明勝境訖。次有六段當明勝行。復分為三。初二段顯依實相斷修之相。次二段顯依觀照修斷之相。後二段顯二法遍修之相。就初二段顯依實相中有二。初戲論輪字法門。由觀真如分別故。後入廣大平等性門。由觀平等修證真故。此下初段文勢三。初標所說法門之號。中復分為二。初辨所依如來之相。真如法分別言說道故。無戲即是法身之相。輪字法門者輪有二義周圓義二摧壞義。由觀真如無戲論遍一切法故名周圓。由觀此故離分別執摧生死一切執著故名摧壞。詮此輪理所有法門輪字法。教能詮顯故為門。由聞此教遂起輪行。起輪行已得輪果得輪已復為他轉。如是展轉
經曰謂一切法空自性一切法無相相故一切法無願所願故讚曰。以下第二正陳所說於中有四。初三解脫門境。遍計所執一切皆空。圓成無相依他無願。又此三種皆通三性。又但有二謂妄與真。真妄皆通三種故。非我有名空。離十名無相。不希名無願
經曰一切法遠離無所著一切法寂靜寂滅故讚曰。此即第二離離生
經曰一切法無常性常無故一切法非可樂故一切法無我不自在一切法淨離淨相故讚曰。此即第三四倒執。
經曰一切法不可得推尋其性不可得一切法不思議思議其性無所有一切法無所有和合施設一切法無戲本性空言說一切法本性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本性淨故讚曰。此第四諸執著也。無所執有所得故。尋思之心言說之議不可思議故。法假施設無實有故。法性無戲論故法性本淨實相般若本性淨故此既是法性諸法本體故皆是空。
經曰佛說如是戲論般若理趣輪字法已告金剛手菩薩等言有得聞此無戲般若理趣輪字法門信解受持讀誦修習一切法無礙智無上正等菩提讚曰。此即第三歎經德達法性空。故於諸法無礙智
經曰爾時世尊一切如來輪攝如來之相為諸菩薩宣說般若波羅蜜多廣大甚深理趣平等性門讚曰。此即第二入廣大平等性門。由觀平等修證真故。於中有三此標所說法門之名。前明輪字未明法。今明諸法皆真所攝。圓滿周備離執著故。此遍滿廣大無法不攝故名平等諸法本體為性。
經曰謂金剛平等性一切如來性輪故入義平等性一切菩薩性輪故平等性一切法性輪故讚曰。自下第二正陳所說於中有三。初別明性輪後總明性輪。別明性輪中有三。初明聖者性輪二明法性三明有情性輪。初中有三。初明佛性輪。法身本性能破生死實難壞故金剛故。菩薩法依所詮以行修證故。義平等菩薩性。佛亦應是義平等性。以離能詮之義別名金剛為義。菩薩證此未金剛圓滿法性。但立義名。其二能詮為法。法謂教法。欲顯所詮因果勝法能詮之教並攝法性輪故。隨順說別性並即真。
經曰入蘊平等性一切蘊性輪故入處平等性一切處性輪故入界平等性一切界性輪故讚曰。自下第二明法性輪於中有三。初別法次通後位法。別法中有七。此初中三科也。義別說三真法性。
經曰入諦平等性一切諦性輪故入緣起平等性一切緣起性輪故入寶平等性一切寶性輪故入食平等性一切食性輪故讚曰。此四別法。諦謂四諦緣起二寶謂三寶食謂四食。謂段觸思及與識食香味觸三段食。觸謂觸數第六識俱。思謂思數即第六俱。識謂識蘊即唯第八。隨緣四攝法性
經曰入善法平等性一切善法性輪故入非善法平等性一切善法性輪故入平等性一切法性輪故無記法平等性一切無記法性輪故入有漏法平等性一切有漏法性輪故無漏法平等性一切無漏法性輪故入有為法平等性一切有為法性輪故無為法平等性一切無為法性輪故入世平等性一切世間法性輪故出世間法平等性一切出世間法性輪故讚曰。此即第二明諸通法入法性輪於中有五。其義如文。此五通人法二種
經曰入異生法平等性一切異生法性輪故入聲聞平等性一切聲聞法性輪故入獨覺平等性一切獨覺法性輪故菩薩平等性一切菩薩法性輪故如來平等性如來法性輪故讚曰。此即第三明諸位法入法性輪於中有五。一凡四聖法如當知。
經曰入有情平等性一切有情性輪故讚曰。此即第三明有情本性輪。
經曰一切平等性一切性輪故讚曰。此即第二總明性輪。若聖若凡若人若一切皆入本性輪故。欲顯一切皆歸本性廣大輪攝。
經曰佛說如是廣大般若理趣平等性已告金剛手菩薩等言有得聞如是輪性甚深理趣平等性信解受持讀誦修習悟入平等性無上正等菩提讚曰。此即第三歎經德。由聞此故現在後生悟入平等性。學悟證悟悟入乃至究竟菩提
經曰爾時世尊一切廣受供養真淨器田如來之相為諸菩薩宣說般若波羅蜜多一切供養甚深理趣無上法門讚曰。中自下兩段。顯依觀照修斷之相。初段真淨供養無上法門。由依觀照供養故。後段能調伏智藏法門。由依觀照除忿等故。此即初也。於中有三。初標所說法門之號。廣受供養真淨器田者由佛因具真供養一切真法行故。成佛之時一切滿足三業純淨。堪能廣受眾生供養真實法器與諸眾生。作真淨田故名無上。其二乘等雖福田無上故。
經曰謂發無上正等覺心於諸如來廣設供養攝護正法於諸如來廣設供養修行一切波羅蜜多於諸如來廣設供養修行一切菩提分法於諸如來廣設供養修行一切總持等持於諸如來廣設供養修行一切五眼六通於諸如來廣設供養修行一切靜慮解脫於諸如來廣設供養修行一切慈悲喜捨於諸如來廣設供養修行一切不共法於諸如來廣設供養讚曰。自下正說由在供養後為淨因。於中有三。初修習行次觀察行後法行行。此即初也。就中復三。初發心行。次攝護行。後修習行。於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勝天王會云。遠離王賊等所不能侵大寶藏百千萬劫法難聞得聞不持不等。大菩提心護正法如教修行寂靜自利利他心平等。是則名真供養佛。大菩提心者佛自說言。如諸菩薩初發心一念福德果報。為千萬劫不能盡況經多劫。譬如大海初漸起時當知皆為乃至無價寶珠作所處。一切寶珠皆海生故。三千大千世界初起當知便為二十五有一切眾生依止處。菩薩發心亦復如是。初漸起時普為一切無量眾生依止處。菩薩發心慈悲為首。譬如虛空不普覆。虛空無量眾生無量眾生無量菩薩發心亦復如是。以能遍覆一切世界一切生故。若菩薩親近善知識供養諸佛‧修集善根‧志求勝法‧心常柔和。遭苦能忍慈悲淳厚‧深心平等信樂大乘佛智慧。若人能具如是十法乃能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廣如經說。攝護正法者攝謂攝受攝持即是攝受正法。護謂擁護護念即是護念付囑正法攝受擁護法城塹不惜身命以設供養波羅蜜多以下是修習行。於中有七。總持者陀羅尼等持者謂三摩地靜慮四靜慮解脫八解脫。慈悲喜捨四無量一切不共法菩薩地說。諸佛世尊有百四不共佛法。謂諸如來三十二相八十隨好四一切清淨十力四無所畏三念住三不護大悲忘失法‧永害習氣‧及一切種妙智。是名一切不共法。其三十二相八十隨好十力四無所畏大悲忘失法並如前辨。四一切清淨者。一一切種所依清淨煩惱粗重習氣皆永盡故。又於如自所欲捨中自在而住。二一切種所緣清淨。謂於種種若化若變若所顯現一切所緣自在轉。三一切種心清淨。諸心粗重永遠離故一切善根皆積集故。四一切種智清淨無明粗重永遠離故。又遍所知無障礙自在轉。三念住者謂諸如來於其長夜如是欲。如何當念諸有情類於我善說法毘奈耶無倒如實隨住。如是長夜欲樂法主化御眾時。若所希欲或遂不遂不生雜染。由三念住略所顯故。此三復由三眾別。一一正行。二一向邪行。三一分正行一分邪行不生喜患但生大捨。三不護者謂諸如來三業清淨現行。永害習氣者。謂諸如來或於轉或於瞻視或於言論或於安住似有煩惱。所起作業多不現行一切習氣皆斷無餘一切種妙智者總於諸法顛倒智。所餘佛法如前已說。
經曰一切法若常無常不可得於諸如來廣設供養一切法若樂若苦皆不可得於諸如來廣設供養一切法若我無我不可得於諸如來廣設供養一切法若淨若不淨不可得於諸如來廣設供養讚曰。自下第觀察行相於中復三。一四倒二三門行。三離著生滅行。此則初也。異生多執身受心法以為淨樂常。為破彼故四諦理。既無常無我淨。令壓生死二乘二乘遂執真實無常等四。既有法執附著小果不欲大乘世尊後說大般涅槃常樂我淨令捨小果大乘。彼聞厭捨遂佛果。此俱是引方便實道理。諸法非此二四種。故有說諸佛時說非我諸法實相無我非我。餘三亦爾。今觀實相以設供養故觀諸法常無常等皆不可得
經曰一切法若空若不空不可得於諸如來廣設供養一切法有相無相不可得於諸如來廣設供養一切法有願無願不可得於諸如來廣設供養讚曰。此即第二三門行也。若是二乘觀苦為即空無我行故。觀集道全苦諦少分無願行。觀於滅諦無相行欣厭成。若大乘遍計所執實我法為空行。觀依他起為無願行。觀圓成實無相行。又三皆通。空無相無願凡夫妄想分別我法執等。故不空是凡執有願有相並皆如是。其空等行此皆趣入方便之門。據理實相非空不空無願有相無相。今觀實相不可得。推前一法一切故。故論說言。舜若多者空性法性空空之性故。
經曰一切法遠離若不遠離不可得於諸如來廣設供養一法寂靜若不寂靜不可得於諸如來廣設供養讚曰。凡夫妄想樂著生死性不寂靜遠離及不寂靜。為破彼故說為遠離及於寂靜遠離寂靜門破彼病。故以於真遠離寂靜等。據法體非遠不遠非靜不靜。靜不靜等皆是入門非法性。以實相名言路絕尋思道息故遠離等皆不可得
經曰於深般若波羅蜜多書寫聽聞受持讀誦思惟修習廣為有情宣說流布或自供養或轉施他於諸如來廣設供養讚曰。自下第三行法行行。一書寫聽聞三受持。愛樂不離於心。生死威儀隨故。四讀五誦六思惟修習說行也。八廣為有情宣說流布。九自供養十施他。此十名行法行行。此中皆自作讚歎隨喜慶慰。供養之中說自言者以對施他且復言自。據實而言自供讚歎隨喜慶慰並得供養。施他書寫乃至他施他讚歎等事並名法行供養。行十法行者獲福聚無量勝故無盡故。由攝他不息。廣如中邊論說。
經曰佛說如是真淨供養甚深理趣無上法已告金剛手菩薩等言有得聞如是供養般若理趣無上法信解受持讀誦修習速能圓滿菩薩行無上正等菩提讚曰。此即第三歎經德。以供養菩薩行菩薩行速得圓滿
經曰爾世尊一切調伏如來之相為諸菩薩宣說般若波羅蜜多攝受智密調伏有情甚深理趣智藏法門讚曰。明依觀照修行相中自下第二能調伏智藏法門。由依觀照除忿等故三準前應釋。此即第一總標所說法門之名。能調伏者能除忿等名調伏攝受智密調伏有情觀照之智微妙名密。此智為藏具能攝受一切諸佛所有功德名攝受。亦有智藏。以此智藏能除他忿恚等過故名調伏。此門義顯。由觀照智達法本性忿恚惡法並能調伏
經曰謂一切有情平等性即忿平等性一切有情調伏性即忿調伏一切有情真法性即忿真法一切有情真如性即忿真如一切有情法界性即忿法界性一切有情離生性即忿離生性一切有情實際性即忿實際一切有情本空性即忿本空一切有情無相性即忿無相一切有情無願性即忿無願一切有情遠離性即忿遠離一切有情寂靜性即忿寂靜一切有情不可得性即忿不可得一切有情無所有性即忿無所有一切有情難思議性即忿難思議一切有情無戲論性即忿無戲論性一切有情金剛性即忿金剛性讚曰。此下第二正陳所說文中有二。初說實相即忿實相。後釋所由。此即初也。文分為五。初以不二除斷無變三種實相以即於忿。他忿之時應作此念。法既平等瞋忿。法既離染忿能調我。法既無變忿性亦然。何須分別他生忿而起恚惱。作此觀已故一切惑皆悉除滅。。下皆準知。第二以實常德性滅破真境四種實相以即於忿。第三以非有離相不求三種實相以即於忿。第四以斷染法離生二種以即於忿。第五以得虛偽深妙實五種以即於忿。次第一一配之。此中法門如前已辨故不解釋煩惱之中瞋忿為重此中偏舉。論實通餘一切染也。以忿即真知本染盡。有情起忿有情本性即忿本性人法本性皆即實相分故。既知此已不見忿等故不應生煩惱之過。
經曰所以者何一切有情調伏即是無上正等菩提亦是般若波羅蜜多亦是諸佛一切智智讚曰。自下第二釋其所由。以有情調伏性。實相即是法身無上正等菩提。此說實相本性菩提。亦是能觀觀照般若法性法相不異故。如刀之利體無別故。此故知忿之本性亦是諸佛一切智智。此有多解真智俗智一名。第解云一切智者佛也。又言智者所成智。此本性般若即佛之智。以忿即真如亦即佛之智。故煩惱即是覺分。更異故。又復覺知煩惱故永不起之。法性本同用不異故。又調伏即是實相菩提亦是實相般若亦是諸佛智之本性本性智智之本故。四名雖有別體一故相即智及智處皆名般若義意同故。
經曰佛說如是調伏甚深理趣智藏法已告金剛手菩薩等言有得聞如是調伏般若理趣智藏法門信解受持讀誦修習自調伏忿恚等過亦能調伏一切有情讚曰。自下第三歎經德。此雜染失忿恚等者通諸染也。
經曰常善趣妙樂現世怨敵皆起慈心讚曰。此即第二世間果。忿唯不善起必招苦。今離忿等故善趣勝樂果以無忿故。不惱於他故現怨家慈心向。
經曰能善修行諸菩薩行無上正等菩提讚曰。此即出世善果也。
經曰爾時世尊一切能善建立平等法如來之相為諸菩薩宣說般若波羅蜜多一切法甚深理趣最勝法門讚曰。行之中總有六段。自下末後二段顯二法遍修之相。此段性平等性最勝法門修觀實相人法平等遍滿故。後段有情住持勝藏法門修觀觀照遍諸人法善緣故。此中有三此即第一總標所說法門之號。能善建立平等法者性平等法謂即真如遍於人法名性平等。此真實性不可施設言說分別。今施設為性平等法故名建立真實法性故名最勝法。令趣入為門。
經曰謂一切有情平等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性平等一切法平等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性平等一切有情調伏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性調伏一切法調伏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性調伏一切有情有實義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有實一切法有實義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有實義讚曰。此下第二正陳所說於中有六。第一人法遍滿離染真理三種以即般若。皆同前門。第三名無變。此名真理者前名真法此名實義故。世出世間莫過二種有情二法。悟此二種即是般若波羅蜜多觀照之智。二種本性即成是實相般若波羅蜜多故皆相即
經曰一切有情真如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即真如一切法真如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即真如一切有情法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即法界一切法法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即法界一切有情法性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即法性一切法法性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即法性一切有情實際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即實際一切法實際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即實際讚曰。第二以人法常德法體真境四種以即般若
經曰一切有情本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即本空一切法本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即本空一切有情無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即無相一切法無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即無相一切有情無願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即無願一切法無願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即無願讚曰。第三以人法非有離相不求三種以即般若
經曰一切有情遠離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即遠離一切法遠離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即遠離一切有情寂靜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即寂靜一切法寂靜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即寂靜讚曰。第四以人法離染離生二種以即般若
經曰一切有情不可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可得一切有情無所有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無所有一切法無所有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無所有一切有情不思議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思議一切法不思議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思議一切法不思議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思議一切有情無戲論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無戲一切法無戲論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無戲論讚曰。第五以人法得虛偽深妙言四種以即般若
經曰一切有情無邊際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無邊際一切法無邊際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無邊際一切有情用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一切法用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用讚曰。第六以人法廣大作用二種即於般若。以境廣大智如是。以境具流轉般若有觀境界除斷之用。
經曰佛說如是性平等性甚深理趣最勝法已告金剛手菩薩等言有得聞如是平等般若理趣最勝法門信解受持讀誦修習則能通達平等法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讚曰。第三歎德。性平等性真如實相體性平等人法本性故名性平等性。則能通達平等法性由聞信等此性平等神力故。故能通達乎等法性平等法性即深般若波羅蜜多。深般若波羅蜜多義合二種一實相觀照。今達實相觀本性遍人法故。前文所即深般若即是觀照。不爾如何實相般若用。
經曰於諸有罣礙無上正等菩提讚曰。所依法性尚能通達能依人法理亦無礙。罣者障也礙者拘礙通達人法理亦無障礙。達所依能依亦達。
經曰爾時世尊一切住持法如來之相為諸菩薩宣說般若波羅蜜多一切有情住持遍滿甚深理趣勝藏法門讚曰。此第二段有情住持勝藏法門修觀觀照遍諸人法善緣故。文中有三此即第一。標所說法門之名就中復二。初說依相後說其名。住持藏法者。住謂止謂如來藏無始有情皆依之住。或此先住諸有情中。持謂住持如來藏等住有情。為有情本亦能住持一切佛法所有種子。藏法者謂如來藏無為中含無邊功德故名之為藏。一切有情住持遍滿如來藏遍滿有情身心能持一切佛法功德。此即一切殊勝寶藏。詮此教法法門如來藏義是根本名。故不說餘金剛藏等。
經曰謂一切有情如來藏普賢菩薩體遍故讚曰。自下第二正陳所說於中有四。此即第一一切有情如來藏如來藏即是真如在纏之名。纏之時名法身故。藏謂庫藏諸佛所有一切功德皆在其中名如來藏現行功德能起故不名法身。又此真性正實如來藏在纏中名如來藏一切眾生皆有真理鬘云。夫生死者是如來藏普賢菩薩體遍故者。賢謂賢善。遍體三業一切賢善故名普賢菩薩證此普賢善理。又其體普皆賢善三業一切皆賢。由是菩薩所證真理。能證有為體等法。一切調順並皆賢善此性體遍三業能令三業普皆賢善故名普賢。然今菩薩普賢本性如來藏。故說普賢菩薩體遍有情體故。有情者皆如來藏。廢用顯體名普賢遍。
經曰一切有情金剛藏金剛所灌灑故讚曰。此即第二。一切有情金剛藏如來藏實難壞能有破裂生死之德名金剛藏金剛藏菩薩能證於此金剛藏理。亦能獲得金剛藏智名金剛藏。然今一切有情本體金剛藏。然以般若金剛藏教灌灑身心悉得實破裂生死堅固之法。故知有情金剛藏。灌者入身心之義。灑者破生死之業。以彼展轉金剛藏所灌灑時破生死故。
經曰一切有情正法一切皆隨正語轉故讚曰。此即第三。一切有情正法正法即是般若真教。藏謂庫藏一切有情皆是正法之庫藏也。以諸有情皆能隨順正語轉故。言正語者謂順理語即是契經諸有情皆能隨順正語而轉。轉謂動能依正語聖教法行法故。有情性相名有情。從諸有發起正語。故諸有情名正法藏。
經曰一切有情皆妙業藏一切加行依故讚曰。此即第四。一切有情皆妙業藏。妙業即是菩薩所有諸善三業藏。義同前。一切有情皆是菩薩妙業庫藏。菩薩欲起諸善事業皆為有情。或為證彼有情本性或欲拔彼生死苦惱發起加行。故有情加行所依所依即藏。從諸有情起妙業故。上來四種第一法體談本藏故。第二法用破生死故。第三教無倒本故。第四德依諸德本故。若不能曉與此相違
經曰佛說如是有情住持甚深理趣勝藏法已告金剛手菩薩等言有得聞如是遍滿般若理趣勝藏法門信解受持讀誦修習則通通達勝藏法性無上正等菩提。讚曰。自下第三歎經德。勝藏法性如來藏等四種勝藏。法本性故。由今等故後通達
經曰爾時世尊復依究竟無邊際法如來之相為諸菩薩宣說般若波羅蜜多究竟住持法義平等金剛法門讚曰。自下第三二段果於中分二。初無邊究竟法門。得二果時廣深一味極殊勝故德。後甚深理趣無上法門。得二果自利利他三界主隨諸有情所願皆從。利他德。此即初段。就此初段有其三。此即第一總標所說法門之號。於中復二。初說所依後辨其名。究竟最勝義第一義無上義窮極義。無邊者廣際者深。此意說言。佛身最勝廣深之法。究竟住持法義平等者。究竟者同前釋。住者依止持者住持。法者能詮文字之教。義者所詮理趣之義。平等相似異義金剛實義能破義。謂最勝依止住持教理不異破壞生死法門法義皆能無邊際等故。又究竟住持住持一切諸佛法故。法義平等相順二。金剛法者能破生死法門
經曰謂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無邊一切如來無邊讚曰。此下第二正陳所說。前性平等性最勝法門中。一切有情無邊等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無邊般若既通實相觀文字等五。三身如來隨亦無邊實相法身無邊觀照之智報身無邊。依此二種化身應物隨緣。即現無邊無邊者廣量難測故。諸根相好一一無邊善根所引生故。
經曰甚深般若波羅蜜多際故一切如來際讚曰。際者深妙難知故。亦由三劫所得故。深般若際。此成三身亦名際。非是二乘凡夫等類十地菩薩能知故。
經曰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一味一切法一味讚曰。此能觀觀照及所觀理方便五法一味平等一味一相義。謂無相和合無分別義。又一味實故離苦無歡戚故。其一切法若教若義皆亦一味。隨般若無乖諍故。佛地經說。譬如三十三天未入雜林。不能於若事無我我所和合受用。若入雜林即無分別隨意受用此雜林如是德能令諸天入此林者。天諸果報若事思惟和合受用如是菩薩若未證得無生法忍不能平等心平等之捨。乃與一切聲聞獨覺差別。有二想故。彼不能住受用和合一味事智。若已證得無生法忍遣二想故平等心。遂與聲聞獨覺差別。由平等心而能捨受和合一味事智。彼論說言。三十三天一雜林諸天和合力所感。令諸天眾不在此林宮殿等事苦樂受等勝劣異。我我所差別受用。若在此林若事受都勝劣。皆同無我我所和合受用。能令平等和合受用故名雜林。此由諸天平等和合業增上力故。令彼諸天本識一相法。由彼雜林增上力故。令彼轉識亦同現雖各受用而謂無別。如是地前地上菩薩差別差別亦復如是二相無相所引生故未無生及得別。故彼經云。又如種種小眾流未大海各別所依。異水增減。隨其水所作各異。少分依持水族生命。若大海無別所依差別限量水增減。所作業一廣大依持水族生命如是菩薩若未證入如來清淨法界大海各別所依。異智少智智增減。隨其智所作各異。少分眾生成熟善根所依止。若已證入如來清淨法界大海無別所依。智限量智增減受用和合一味事智無量眾生成熟善根所依止。彼論說言。水別所依種種地方為所依故。菩薩所依別別如來所依故。異水者清濁灰美水差別故。菩薩智者各別勝解所修成故。所餘法譬隨義可知。菩薩既然。故修成時成佛之位三身德各一味
經曰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究竟一切法究竟選讚曰。此觀照及境文字等五最勝第一究竟諸法及義隨般若亦爾。此中意顯。由深般若因位文字眷屬境界無邊一味究竟所行之行三身果。所說法義隨身亦爾。有深般若諸法本性本性一味究竟故法亦爾。
經曰佛說如是無邊究竟理趣金剛法已告金剛手菩薩等言有得聞如是究竟般若理趣金剛法門信解受持讀誦修習一切法皆悉消除定得如來執金剛性疾無上正等菩提讚曰。此即第三歎經德。既聞般若三身所有法義無邊際等。一切法皆悉銷除定得如來執金剛性。謂領受能破生死真實本性真如法界。疾無上正等菩提。此中具二種勝德。
經曰爾時世尊復依遍照如來之相為諸菩薩宣說般若波羅蜜多如來祕密法性一切法無戲論性大樂金剛不空神咒金剛法門後位最勝第一甚深理趣無上法門讚曰。此第二段甚深理趣無上法門。得二果自利利他三界主隨諸有情所願皆從利他德。遍照智者一切智一切種智。如睡覺如蓮華開。通達諸法遍能利及利他遍照如來祕密法性。得謂獲證。謂此法門能得祕密等。可貴可重名祕密幽隱難知名密。即是有為一切殊勝幽微諸法菩提是。及一切法無戲論性即真法界。名言分別故。樂者得無漏樂。有五種。一因二受三苦對治四斷受樂無惱害樂。此中有四。一出離樂遠離樂菩提樂涅槃樂。今此五及後四種故言樂。遍滿法界俱是樂故。金剛能破一切法悉能破故。不空者顯此妙法空無果必有靈驗殊勝異果名不空神咒者神謂理事自在。咒謂總持謂十方佛共德名之為神。以一略一切佛法所有功德。破滅一切生死怨敵。總含諸德故名總持。此為咒。金剛法性諸佛般若諸法此為第一故名法性。此上所詮法門所得行。以下總是能得法門。初後位者謂此經中初說中說後說三位。或發心修行證得三位。或聽聞修行離欲三位。此為最勝第一無上法行。法門第一故能證如來祕密法性等。
經曰謂大最勝成就大菩薩最勝成就讚曰。自下第二正陳所說文中有二。初以三復次菩薩行十惡業果利。後三復次說陀羅尼。初中有三復次。初復次中有二。初明惡業等為果利。後明善業般若果利。明等為初明利果。後明利他果。明中明由等為因展轉得四種果。等為因樂。樂為因大覺三大覺為因得能降四魔。四降四魔為因自在云何為謂大最勝成就。所謂菩薩於其中翻其生死十惡業道自行出世十惡業道。一能殺生。謂斷眾生生流轉是殺義。不與取有與者自然攝取是無他自攝益義。三欲邪行。了知為邪而修於正行。若分別欲實知唯邪如有頌言。佛說恚癡皆從分別起不淨顛倒此亦為緣生不淨顛倒為緣而者彼自性皆無故顯非真實。四妄語。若於妄中能說為妄。如有頌言一切虛妄法世尊如實說。於虛妄法諸行虛妄。五離間語云何戍尼謂常居最勝空。具戍言顯目離間語密詮常勝空。貝表勝義戍表空義尼表常義。今取密義六粗惡語云何波魯師謂善安住所知彼岸。此波魯師顯目粗惡語密詮住彼岸彼岸即是一切智。佛於其中能善安住名波魯師。七綺間語。若正說差別。八貪欲大乘數欲自證無上靜慮。此意但從散引生但言貪定。謂起大貪欲無上菩提。貪於生死度脫有情貪欲。九嗔恚。若於其心能正憎害一切煩惱。已斷已滅是憎害義。十邪見。若一切處遍行性皆如實見。即見一切虛妄分別邪亂為性。雖諸菩薩密行十惡業道今舉意業大貪為首。據實通行三業為因。菩薩最勝成就十因故感前五種樂。勝於凡位所有諸樂故名最勝。又樂者謂五修果離種種相得法苑樂。如前已辨。
經曰最勝成就大菩薩一切如來大覺最勝成就讚曰。證得五樂法苑樂故能大覺覺自及他若理若事。菩薩一切佛因佛位大覺圓滿
經曰一切如來大覺最勝成就大菩薩降伏一切大魔最勝成就讚曰。由覺事理邪正故能永斷四種大魔
經曰降伏一切大魔最勝成就大菩薩三界自在最勝成就讚曰。由降四魔超過三界。得尊位果故普三界。不為生死四魔所壞故名自在。略說自在有其種。謂自在心自在自在。此三因施度圓滿業自在自在圓滿勝解自在由忍度圓滿自在由勤度圓滿神力自在由定度圓滿自在自在般若圓滿。如攝論等第九卷說。此十自在以宗而說名利果。證得之時亦分位故佛自在普大於三界。故有頌言。地此界多聞室逝宮天處十方無。丈夫牛王大沙門。尋地山林遍無等佛世尊三界。略而言之清淨法界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福德智慧二種莊嚴故為最勝
經曰普三界自在最勝成就大菩薩能無遺餘拔有情利益安樂一切有情畢竟最勝成就讚曰。利下明利他於中有二。初明廣大第一之心利他之行。所以者何。下後明常顛倒心利他之行。能無遺餘拔有情界者即所有眾生眾生所攝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若非無想並皆拔苦而與其樂。眾生悲智境故無遺餘。遺者遺落失沒之義。餘者剩杖殘不盡義。拔謂拔濟諸有有情遺落失沒乘杖殘業而不拔者。意樂遍滿十方三界五趣四生。故名廣大心也。利益安樂畢竟最勝成就利益十利。謂菩薩地說。一純利‧二共利‧三利益種類利‧四安樂種類利‧五因攝利‧六果攝利‧七此世利‧八世利‧九畢竟利‧畢竟利。安樂有五如前已說。又名利安樂。等有十對如唯識疏。畢竟所謂涅槃金剛經云。我皆令無餘涅槃。彼通三乘但說涅槃不說餘者。今取菩提涅槃樂即是有為無為一切無漏所有功德。令諸有情怡適調順所違損。所逼惱故名樂。即第一心欲有情住極勝處故名第一
經曰所以者何乃至生死流智者齊此常能以無等饒益有情入寂滅讚曰。所以者何徵其所由拔諸有情能無遺餘致涅槃界之所以者何謂是也乃至生死流處者能未來限也。能隨十方一切有情生死流轉之時名節。十方世界所在即顯處廣時廣。智者謂能共我所。離人法執名勝智者生法二智悉皆圓滿即是其言顛倒也。名勝智者執故。齊此常能以無等饒益有情入寂滅。齊十方界處齊未來際生死之時。常能以此第一最勝無等法利有情有情涅槃期不可窮盡故。勝智者諸有情不入寂滅。何以故。以無法執及情執他相故。利有情常無窮盡。如世父母拔濟男女悲愍他相。不憚劬勞故能時生濟意。菩薩亦爾。故名常心。四心圓滿已故至佛位能益有情無盡限期。常能濟拔十方法界度脫盡。即是金剛四種心因得四果也。
經曰又以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成立勝智善辦一切清淨能令諸有皆得清淨讚曰。初復次中上來以等為果利。此以般若果利。方便者由智慧力隨諸有病行機器意樂應時即為顯現說法等事。故名方便。曲順時宜令其入道之前加行方便。如在路行見人逐兔。他問不應坐答言。我實不見為護殺事即現坐相云不見。非是立時不見也。不犯妄言護殺成。菩薩亦爾。眾生捨偽入真。於無名法以名字說隨其輕重時節所宜。應機而說令其入道。以象表象以言表無言。不稱其真故名方便。妙其趣應物隨時處事之間。亦不曾失故名善巧。成立勝智善巧為其因故。果勝智。勝智即是二智所攝。方便善巧波羅蜜多。智之差別有其二種迴向拔濟迴向也。究竟是歸一切智故。善辨一切清淨業者謂神通心‧漏盡‧三種。福智二因二利一切善事悉皆善辨。能令諸有皆得清淨三有九有因果雙亡。生死染污悉皆銷滅故名清淨。即一切惡悉皆除滅。前等為因雖有二利宗在利他。起四種心此以般若善盡能除惡盡。菩提之心既三種所果利亦有其三。雖前門說等為因體般若異名說。一切皆以般若為性。此上總是初復次解。
經曰又以調伏世間普遍恒時乃至諸有皆令清淨自然調伏讚曰。自下第重解等所果利於中有二。初明利他後明利。此利他也。謂以調伏世間等者謂菩薩諸有情多慳所蔽。雖有珍財不能修福亦不自用。如割身肉深生痛惜。菩薩知其因慳所蔽增長惡業當墮惡趣出期。遂起大貪集其財寶。令捨慳吝不惡業菩薩實是後得智大悲起此等。不為己身名利諸眾眷屬恭敬。故起一增百千善。由是善財善知識。遇見一王殺縛鞭杖無量眾生善財心悔王語之言。此諸眾生愚鈍恨悷若不苦楚調伏。故我苦之。善財方解如仙譽國王殺五百波羅門更增功德。此亦如是一切十惡所有業道皆準此知。故起貪時菩薩大利
經曰又蓮華形色不為一切穢物所染如是饒益世間住過過常不能染讚曰。此明利之行。菩薩身起此形色光淨。不為一切穢物煩惱所能染污。故留煩惱助願大自在。若是佛者似其等以此饒益有情。設住煩惱過失住餘有漏善無記過。過是漏義。於此三性一切時不能染污蓮華等雖出泥中泥不能染。菩薩之心亦復如是
經曰又大等能得清淨樂大財三界自在常能堅固饒益有情讚曰。此即第三復次重釋。又大等者謂我等。貪名貪好。恐身造惡當墮生死。貪為修道離苦。故維摩云。寧起我見須彌山不起空見如毛髮許。以空邪見無斷故。若我恐增名便修道。因以等果七種聖法界珍財為三界主。不為過染得十自在。於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堅固饒益一切有情有情饒益菩薩利。此中三種由昔中或在位能以等為因修習。故在無邊。初是實行為返惡故說相似貪。第大悲所逼說相似貪。第三為利己說相似貪。然正起行生死煩惱惡業皆滅。故染貪一切皆亡如何說起。
經曰爾時如來即說神咒納慕薄伽筏帝一缽刺壤波囉弭多曳(二)薄底(丁履反下同)筏攃(七葛反)羅曳(三)罨跛履弭多窶拏曳(四)薩縛呾他揭多跛履布視多曳(五)薩縛呾他揭多奴壤多奴壤多邲壤多曳(六)呾姪他(七)(一第反下同)(八)莫訶(九)刺壤娑羯囇(十)刺壤路迦羯囇(一)案馱囉毘談末泥(二)悉遞(三)蘇悉遞(四)悉殿都漫薄伽筏底(五)薩防伽孫達囇(十六)薄底筏攃囇(七)刺娑履多喝悉帝(八)參磨濕嚩娑羯囇(九)勃十)悉悉陀(一)劍波劍波二)浙羅浙羅(三)曷邏嚩曷邏嚩(四)揭車揭車(五)薄伽筏底(十六)麽毘濫婆(七)莎訶(八)如是神咒三世諸佛皆共宣說護念受持一切障滅隨心所不成辨疾無上正等菩提爾時如來復說神咒納慕薄伽筏帝(一)刺壤波囉弭多曳(二)呾姪他(三)牟尼達謎(四)僧揭洛訶達謎(五)遏奴揭洛訶達謎(六)毘目底達謎(七)薩馱奴揭洛訶達謎(八)吠室洛末拏達謎(九)參漫多奴跛履筏刺呾那達謎(十)窶拏僧揭洛訶達謎(一)薩縛迦羅跛履波刺那達謎(二)莎訶(三)如是神咒諸佛母能誦持者一切罪滅常見諸佛得宿住智疾無上正等菩提爾進如來復說神咒納慕薄伽筏帝(一)刺壤波囉弭多曳(二)怛姪他(三)室囇曳(四)室囇曳(五)室囇曳(六)室囇曳細(七)莎訶(八)如是神咒威力能受持業障消除所聞正法總持不忘疾無上正等菩提讚曰。自下第二段三復次咒。此第一咒。歎德如文。諸佛口同說心皆共護念。護者加持者記憶。諸佛之心加持不忘。隨心所除諸惡願善者皆從。其第二咒歎德之中出生諸佛名之為母。一切諸佛生其本故。宿住智者所生之處皆得妙智過去世住劫等事。善惡因果皆能了知。即宿住智。其第三咒歎德之中威者眾德莊嚴一切敬畏。力者能伏一切。所聞正法總持不忘者得法義持。念慧明記應永不忘。故此中所釋逐彼歎文。所餘異準義可解。
經曰爾時世尊說是咒已告金剛手菩薩等言若諸有情於每日旦至心聽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理趣最勝法門無間斷者諸惡業障皆得消滅諸勝喜樂現在前讚曰。自下第三歎經德於中分二。初別歎此處法門。第二總歎一卷經德。就初之有其三。初歎德。次歎種因方遇德。後歎所在應尊德。初歎之中初總歎惡得德。後別歎引生諸德。此為初也。
經曰大樂金剛不空神咒現身究竟成滿一切如來金剛祕密最勝成就不久當執金剛如來性讚曰。自下別歎引生諸德。於中有三。一成滿大樂金剛咒。成就金剛祕法。此即教行法寶現前必得。三得執金剛如來性此在佛位執金剛謂佛真智如來性者即是法身果法寶也。此後二果因位不成故言當得至佛得故。
經曰有情類未多所植眾善根久發大願於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理趣最勝法門不能聽聞書寫讀誦供養恭敬思惟修習讚曰。此下第二種因方遇德。凡所修行願必兼。若先不能於此起十法行。於中有七。一聽聞書寫三讀四誦五供養恭敬思惟修習。餘三法行亦復如是。謂施受持開演三種。此中之書寫尚由因遇。況復受持等。此等教明無因不遇。
經曰要多所植眾善根久發大願乃能於此甚深理趣最勝法門下至聽聞一名一字況能具足讀誦受持讚曰。自下正論因方遇。其文可解。義準前知。不能具說種並然。
經曰若諸有供養恭敬讚歎八十殑伽沙等俱胝那庚多佛乃能具足聞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理趣讚曰。一句一字尚假先因。此明從首至終故資多行。四事俱羅號為供養三業虔奉立恭敬名。頂載慇懃復稱重。先談不已又名讚歎殑伽者恒神之名。等者相似。佛數齊均與沙相似。此河之中純沙無石。如今渭水無石唯沙。俱胝者百萬也。那庚多者萬萬也。顆沙為俱胝那庚多。佛令供養等八十殑伽沙百萬之萬佛。乃能具足聞此深經。不爾。能具聞深義。以經深理非是小智下愚所知。故假因。今方修遇。歡哉今者幸遇靈文。
經曰方所流行此經一切天人素洛等皆應供養如制多有置此經在身或手諸天人等皆應禮敬讚曰。自下第三所在應尊德。在處尊在人貴。隨文可解。制多者舊云支提。即塔廟塔廟化身遺骨尚可敬嚴。況此法身能無供養
經曰有情受持此經多俱胝劫得宿住精進善法惡魔外道不能稽留四大天王及餘天眾常隨擁衛未曾暫捨橫死枉遭衰患諸佛菩薩持令一切時善增惡減於諸佛土隨願住生乃至菩提不墮惡趣讚曰。自下第二總歎一卷經之德。於中有二。初略別歎。後總結歎。此即初也。於中有十德多劫得宿住智。二所生常精進善。三魔等不稽留。四諸天常衛護。五橫死。六無枉衰患衰。謂禍起衰家敗身。患謂染疾終此事。七佛菩薩常所護念。八令惡滅生。九隨生佛土。十從今日後乃至菩提不墮三惡趣惡趣之言通攝三種惡趣。皆亦不墮。謂無形黃門二形女人
經曰諸亦有情受持此經定獲無邊功德今略說如是少分讚曰。此總結歎也。所詮真相本性甚深能詮教門玄宗極妙受持者獲利無邊未可具言故說少分故。修行證此德修學究竟取證。方知此經無心
經曰時薄伽梵說是經已金剛手大菩薩及餘天眾所說皆大歡喜奉行讚曰。此即第三感悟修行分。諸大菩薩報土人。及餘天眾化身士。皆感如來盛說能悟寂止之宏宗。順領深心修行散席般若理趣分疏卷第三大尾。
享保丙申歲十月
京兆吉田元_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般若理趣分述讚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