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705[cf.No.245]
仁王護國般若經疏序
朝請郎飛騎尉賜緋魚袋晁說之撰
輸入者 王 麗
一校者 王 麗
二校者 吳迎香
改稿者 劉海燕
陳隋間天台智者。遠稟龍樹。立一大教。九傳而至荊谿。荊谿後又九傳。而至新羅法融。法融傳理應。應傳瑛純。皆新羅人。以故此教播於日本。而海外盛矣屬中原喪亂。典籍蕩滅。維此教是為不可亡者。亦難乎其存也。然杲日將出而曉霞先升。真人應運。而文明自見。我有宋之初此教乃漸航海入吳越。今世所傳三大部之類是也。然尚有留而不至。與夫至而非其本真者。仁王經疏先至有二本。眾咸斥其偽。昔法智既納日本信禪師所寄辟支佛髮。答其所問二十義。乃求其所謂仁王經疏。信即授諸海舶。無何中流大風驚濤。舶人念無以息龍鼉之怒。遽投斯疏。以慰安之。法智乃求強記者二僧。詣信使讀誦以歸。不幸二僧死干日本。至元豐初。海賈乃持今仁王疏三卷來四明。於是老僧如恂因緣得之。其文顯而旨微。言約而意廣。以秦譯為本。義勢似觀心論疏。實章安所記智者之說也。恂道孤而寡偶。學古而難知。食貧而力不足。無以為此經毫髮之重。每指而歎曰。其來晚。學而艱如此。寧封野馬而飽蠹魚不能下几案以視人。嗚呼此疏。曾不得輩行於三大部中。而匿光瘞彩。猶若海外之遠歟。恂今年七十有六歲。乃一日抱之而泣曰。殆將與吾俱滅邪。吾前日之志非也。遇嵩山晁說之曰。盍不為我序而流通之。說之自顧。何足以與此。亦嘗有言曰。智者若生齊梁之前。則達磨不復西來矣。盡法性為止觀。而源流釋迦之道。囊橐達磨之旨。今方盛於越中。異日會當周於天下。豈獨是書之不可掩哉。顧予老不及見之為恨。姑序其所自云爾。
政和二年壬辰四月癸卯序
仁王護國般若經疏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