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通贊疏卷中

大慈恩寺沙門窺基
輸入者 錢冬霞
     一校者 錢冬霞
     二校者 王 玲
     改稿者 錢友楠

經云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世界名曰極樂。贊曰。第二正宗分也。文分六。第一淨土之宗果。經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乃至如是諸上善人一處第二明極樂之因殊。經舍利弗不可以善根乃至眾生聞是發願生彼國土。第三諸佛證明。經舍利弗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乃至舍利弗汝等皆當語及諸佛所說。第四三生發願。經舍利弗人已發願發願乃至信者發願生彼國土。第五彼尊讚歎咸曰希奇。經舍利弗今者稱讚諸佛乃至一切世間難信之法。第六我佛敘陳獨稱事。經舍利弗我於乃至經終五行來是。初文分二。初略淨土。二廣淨土。初有七。一指方所二明數量。三顯國名。四明化主。五辨說法。六徵國名號。七結成極樂此初三也。佛告告語也。從是西方從是方所此土遠指西方。過萬億佛明數量也。有世界名曰極樂顯國名也。極樂國土正是。經宗鶖子。以令知誘含生而忻慕不能廣敘。聊述七門。第一釋名。第二出體。第三辨假實。第四漏無漏料揀。第五五位分別。第六三科收攝。第七釋其妨難。且釋名者。世者可破壞義界者境分劑也。即所居土名。曰極樂者。樂即能居者。第六識相應樂受也。世即界。業釋也。極者至極樂受。世界即是無情相違釋也。出體者。極樂者即至極樂受也。世者有情無情法上不堅可破壞世名。色心立。界者四麈五麈為體。雖聖無坌惡。義是麈之類故亦呼為麈。四相遷亦名世界。辨假實者。若是化淨土而但是假。是果色去者。有情未除穢種。未能變淨土。但是變心如三變土田等不乖唯識漏無漏料揀者。若是本質淨土無漏攝。往生有情菩薩所變淨土有漏。謂第八識果轉非因故。五位分別者。極樂心所收。世界色法攝。三科收攝者。極樂者即行蘊收。世界色蘊攝。十二處極樂法處收。世界色處攝。十八界中法界及六境中攝。釋妨難者。問十方佛國快樂皆同。何故偏指西方勸人生彼。答良為凡夫業重處生貪。若不偏一方即不繫心專注。所以法華經云。眾生處著。引之令得出。又西方淨土勝願強。偏勸往生疾成聖果。所以偏指也。
經云其土佛號阿彌陀現在說法。贊曰。此第四明化主。第五辨說法也。阿彌陀上已解。自下經亦有自說處。現在者揀於過未演說。法者執持名號之法。即是教法也。阿彌陀佛長為眾生演說妙法轉令精進。故慈悲廣大利物弘深。現初地報身無邊根器。故云今現在說法。問何故不告菩薩只告聲聞。答菩薩已無穢種。居淨國而皆同。聲聞分別未除穢方之各異。令生忻慕只告聲聞聲聞。問聲聞數廣。頓悟者頗多。何故不告餘人獨告鶖子。答只如任家長子國付賢臣。鶖子智辨不群。偏告何爽理乎。
經云舍利弗彼土何故極樂。贊曰。第六徵國名號。故者所以義。前標極樂之名未彰極樂之相。不睹妙難為發心。將欲顯示淨方故乃自徵國號也。
經云其國眾生眾苦諸樂故名極樂。贊曰。第七結成極樂之名。其國眾生者。眾生種名。眾生十名中之一名也。蓮華化生無其生苦。四序不能遷故無老苦。非分段無病苦。壽命無盡死苦父母親疏故無怨憎會苦。所欲如意無求不得苦。顏貌端嚴諸根缺陋之苦。又四時一等故無寒暑等苦。故云其國眾生眾苦。謂處絕三途眾苦。只如娑婆世界有漏形軀四蛇身三龍害命。乖張病惱報盡死侵。有愛必離無怨不會。豎迷至理橫受受陰纏。今茲眾人永此也。且積修白業處紅蓮。相好常身蠲除四相。已情絕慮論為愛憎隨念即來無求不得五香體眾德嚴身。故云眾苦也。但諸樂者。纔歸淨土聖眾隨迎。蓮華倏開睹金容相好。徵風暫扇聽樹而搖聲。加以飄渺仙雲近浮神足。輕盈衣裓遠供祥華。晨謁慈顏得法印而旋國。暮遊金殿聽寶偈經行。然大慈願廣利鈍普霑。且舊蓮欲發為遺殘殃。新學化生行成不退。豈唯近已粗苦抑亦妙果非遠者哉。故云但諸樂。故名極樂。問彼土屬三界否。答無欲故非欲界居故非色界。有形相故非無色界無穢種外感淨方。迴出四水超三界。故非界繫也。
經云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贊曰。第二廣淨土。文分為二。初明國土莊嚴。二辨佛身功德。初文分八。第一樹飾四珍。第二池嚴寶。第三空天樂。第四地布黃金。第五華雨長天。第六人遊諸國。第七鳥吟妙法。第八風樂音。初文分二。初正辨莊嚴。二結成極樂。此即初也。又者復也重也。謂前來已告舍利弗。彼國眾苦名曰極樂。此欲廣淨土境物殊常。又告鶖子故云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者。樹周圍有七重欄楯也。橫曰欄。豎曰楯。欄檻也。莊嚴寶圍繞華業。何獨偏舉樹嚴。彼土處皆有也。七重羅網者。嚴顯國土羅覆樹林金縷結成寶飾。觀經云。一一樹上有七重網。皆是真珠。一一網間有五百億妙華宮殿。如宮。諸天童子自然在中。以摩尼寶而為瓔珞。其光照曜由旬。亦准於前處皆有。故瑞相經云。無量網皆以金縷真珠百千雜寶奇妙珍異莊嚴狡飾。周匝四面垂以寶鈴。光色晃曜盡極嚴麗。祥風微起吹眾機羅。聲演法音。耳聽心悅更增快樂也。七重行樹者。七樹行列中。長開異華更無凋變。靈禽棲上眾聖遊從也。故云七重行樹。皆是四寶者。皆由咸也。咸是四寶也。四寶者或是金銀珊瑚琥珀也。瑞相經云。其國有七寶諸樹周滿世界。謂有二寶乃至寶所共合成。金樹則以銀為枝葉華果。銀樹以金為枝葉華果。乃至有紫金為本白銀為莖琉璃為枝水精為條珊瑚為葉瑪瑙為華車為實。白銀為本一一例此。行行相對枝枝相映。葉葉相顯榮色光曜。不可勝視。清風時發五音聲。徵妙宮商自然相振。又觀經云。一一樹高八千由旬一一樹葉縱廣由旬異色。一一華葉之中皆有七寶光也。四寶皆是者即據此經。欄楯羅網行樹此之三種咸是四寶所成也。四寶者金銀琉璃胝迦也。通貫上文故云皆是四寶也。周匝者。古申多解。一云欄楯圍繞樹故云圍繞。二云欄楯羅網行樹圍繞國土莊嚴故。問欄楯行樹何故各有七重更增減。答表生歸彼國得七覺支故。身口七支諸過故有七聖財
經云是故彼國名曰極樂。贊曰。第二結成極樂
經云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實池。贊曰。第二池嚴寶。文分為七。第一七寶池深。第二八德水滿。第三金砂作地。第四玉砌成階。第五朱閣凌空。第六蓮覆水。第七結成極樂。此即初也。又者如前解。七寶者一金。金有五種。黃者為上。久理不失。百鍊不輕。從草不違。於土右。所以金字象金在土中形。二銀易知。三琉璃者。梵云吠琉璃。有五種色。略云琉璃。四者玻璃者。度論云。石窟中過千年冰玻璃淨國無其寒暑土地無冰何物化焉。但是石類非實石也。謂淨土故亦云胝迦。五車者。梵云牟娑洛揭拉婆。青白間色也。六赤真珠者。珠體赤也。七瑪瑙者。梵云遏濕揭婆。此云杵藏。下辨七寶亦依此處。池者池沼嚴寶瓔珞砌墁池潭異種光曜自然嚴顯。瑞應經云。其池縱廣深淺或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其池岸上有栴檀樹。華葉垂布香氣馥薰也。
經云八功德水光滿其中。贊曰。第二八德水滿也。八功德水充滿於池。淨土福勝水異凡間。含八德之殊功益五常之妙體八德者。一澄淨。二清冷。三甘美。四輕軟。五潤澤。六安和。七飲時除飢渴。八飲已長養諸根清覺經云。其池中水淺深隨念下逐心。觀經云。水隨蓮華枝葉下。水流之音或聞三寶空無我諸波羅蜜之聲也。
經曰池底純以金布地。贊曰。第三金砂作地也。綠水金沙重顯映。無量壽經云。更迓相映。金池白銀砂等。
經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贊曰。第四玉砌成階。邊者周圍四圻邊也。階即砌。道者路也。上之道也。金銀琉璃玻璃上解。合成者四寶共合成故。
經云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贊曰。第五朱閣凌空也。上有樓閣者。七寶池上鬥空起樓閣也。亦以者。七寶池上樓閣凌空還用寶成故云亦也。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七寶如前解也。嚴飾之者。莊嚴麗華飾也。無量壽論云為地莊嚴也。觀經云。處皆樓閣莊嚴池上也。時遊賞往往登攀眺望淨土適悅情思也。
經曰池中蓮華大如車輪。贊曰。第六蓮覆水也。此文分四。一顯華名。二辨形量。三釋顏色。四明香潔。此初二文也。蓮者革渠之實。華美曰華。大而復圓狀若車輪。觀經平等覺經云。大者或十里乃至六百萬里。然今小亦無定准。此中約小者說也
經云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贊曰。此後二文。第三顏色四香潔四色各異光也。光即光彩各異。微妙者深細殊常。香者香氣。潔者體無麈垢。故云微妙香潔。清淨經云。一一華葉皆異寶色。何獨青色光等也。經據純色者說。問何故只四色。答表四是實而無假者。表生居淨土諂曲語不虛詞證四涅槃四智故。
經曰舍利弗極樂國土或就如是功德莊嚴。贊曰。第七結成極樂。可知。
經云又舍利弗佛國常作天樂。贊曰。第三空天樂中奏樂聲演法音。彼國人聞咸善念。觀經云。無量樂器懸處虛空。不鼓自鳴。或林或幢皆懸樂器。悉自和鳴。隨眾生意皆奏法音人天聞者俱發道意。或謌六度或讚三乘
經云黃金為地。贊曰。第四地布黃金。無穢種地感黃金。柔軟自然高低隨步。觀經云。其地由如日宮懸處虛空。其地柔軟下足即凹。舉足便起。又彼國無須彌山及諸山等。瑞相經亦說。其佛國自然七寶合成其不可限量。殊特好逾諸十方一切世界。此唯金者亦文略也。又寶妙衣遍有其地。一切人天踐之而行。種種莊嚴以顯殊特也。
經云晝夜六時而雨曼陀羅華。贊曰。第五華雨長天也。晝夜六時者。晝夜各有六時。共十二時也。問西方淨土境勝地殊。人絕無明國無昏曉。何言晝夜。答開金浦化生為天曙之情。鳥宿瓊林菩薩作時昏之相。不同此界昏昧各殊。而者助句也。雨者從空飄落謂之雨也。曼陀羅華者是梵語。此云適意華也。光潔異香聞者見者身心適悅道情故。風飄萎者。地裂受之更雨新華莊嚴金地故。法華經云。風吹萎華更雨新好者。華四德。一嚴淨國土。表生彼國善法飾身故。二敷榮見臺。表勝二乘真實法故。三先華後果。表生彼國先因後果故。四香氣遠騰聞者歡悅。表生歸彼者德業馨名振十方故。故雨華也。問淨土雨白華者表於何事。答表淨土白業故。有云赤圓華者不善其理也。法華經云。唯白蓮白毫光。白牛馱駕手執白拂等。表白是眾之本一乘諸法之源。若云赤圓者此為未可。
經云其國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萬億佛。贊曰。第六人遊諸國。文分為三。初將華供佛。二還國經行。三結成極樂。此即初也。經文易見。各以衣裓者衣襟也。盛諸妙華者易見。供養者進財行曰供。所攝資為養故云供養方者即萬億佛。顯所供養佛數也。准諸經等。或乘七寶宮殿白蓮華承佛威神騰空。往彼十方世界妙華及諸異物隨心供養聽聞妙法受記別等事。
經云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贊曰。第二還國經行也。即以食時還歸本國。飯了經行經行或繞寶殿。或繞瓊林。或往或來。如絹經來往。故云經行。足行寶地。口念金經。故云經行也。瑞相經云。諸往生食時七寶應器自然在前。如是眾缽隨意而至。百味飲食自然盈滿。雖是食實無食者。但香以之為食。自然飽足身心柔軟味著。事已化去。時至復現。廣經云食如何相違。彼約示現食亦有何失。問西方人勝有身光。既無日月暉。寧辨辰齊之候。答金鏡自振玉磬搖聲。聖眾雲來自然赴會也。問所言食者資益為義。淨土之中是何食也。答若約淨土悅為味。若以化淨土即假食資身也。
經云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贊曰。第三結成極樂
經云復次舍利弗彼國常種種奇妙之鳥。贊曰。第七鳥吟妙法。分文為二。一敘靈禽。二去疑執。初有五。第一總敘靈禽。第分別名字。三傳和雅韻。四詮顯法音。第五聞興善念。此即初也。復次者復重也。次以次反復徵問故云復次。彼國者。即西方常有恒有也。種種者。不一故云種種。奇妙奇異也。妙殊妙希奇也。雜色者毛色異也。問淨土殊勝尚無凡夫。何故飛禽亦生彼國。答彌陀變化有靈禽。讚利法音莊嚴國界。故不經云。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經云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為。贊曰。第二別列名字也。白鶴者。丹朱作頂霜雪為毛。鳴之則聲振九皋。舞之則雅和八節。迴異諸鳥故云白鶴孔雀者。天生靈鳥迴異凡禽。頂戴綠冠身嚴眾彩。故云孔雀鸚鵡者。毛嚴翡翠觜飾朱紅。羽輕俊以能飛。舌纖長而解語。故云鸚鵡舍利梵語。此云鶖鷺鳥也。幼而且俊。俊而又靈。斯項而萬里飛騰。增妙而千般音韻。迦陵頻伽者此云妙音鳥音聲身體殊常。聞之者側耳傾心。之者怡神悅思。妙音鳥也。共命者亦云命。音演法迅羽輕飛。人面禽形一身兩首故云共命也。
經云是諸眾為晝夜六時出和雅音。贊曰。第三傳和雅韻也。晝夜六時者。晝夜各有六時。共十二時也。出和雅音者。和即柔和。雅妙音西方靈鳥不並凡禽。音韻柔和詞雅妙。故云出和雅音也。
經云其音演暢五根五力菩提八聖道如是等法。贊曰。第四詮顯法音也。演暢者。演者水流不絕之貌。暢者宣暢。五根等者。三十七菩提分法。經中闕四念住正勤神足也。下有等言。等此三位。今釋此法略為七位。四念往。謂身受心法。以為體。謂由念力慧於境住。二四正斷。謂律儀斷斷斷防護斷修習斷。以精進為體。精進起用能修斷故。三四神足心觀。以為體。為此四種而修定故。四五根。謂信進念定慧。名以為五體出生善故。五五力體即五根。難屈伏故離根別立。六七覺支。謂擇法覺支精進念定輕安。三是別境擇法念定。三是善數。勤捨輕安。一是遍行。謂喜。七八聖道分。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定正念精進。其正思惟體以為性。能發語言有故。正語正業無瞋所發語為體。無貪所發命。離五邪命俱以無表色思為體。餘如自名。三七種合體有九。一慧二精進三定四信五念六喜七捨八輕安無表色遍行一。謂喜。別境三。謂念定慧。四。謂信勤捨輕安色法一。謂無表色菩提所修與聲聞異。故菩提分菩薩法。如是等法者。上等根力道。下等念神足。故云如是等法。或可等者謂六度萬行等法。不爾。餘法何故不演也。
經云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贊曰。第五聞興善念念三寶也。佛義如前。法者梵語達摩。此翻云法。法即執持物解也。謂即四諦十二因緣六度者梵云僧伽。此為眾。和合義也。謂身和共住。語和無諍。意和無違和同修。見和同止。利和同均。具此六和僧也。皆可重故三寶。為傳妙法勝心。念三寶之芳名消百生之障累。問靈禽演法數目頗多。眾念名微妙尟。答禽傳廣法表詞說之無窮。人念三名綰眾善而俱盡。
經云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寶是罪報所生。贊曰。第二去疑執。文分為五。一遮非報。二徵問因由。三答三趣之名。四通道之字。五正辨化現之情。此初也。汝者呼於弟子故云汝。勿由莫也。莫謂此等靈鳥等實是罪報惡業所生。說靈禽恐生滯惑。謂淨土惡緣未息。令一會勝意不生。所以遮云勿謂此為實是罪報所生。
經云所以者何。贊曰。第二徵問因由。所以者何由義。非是報。因由者何謂也。
經云彼佛國三惡趣。贊曰。第三答三惡之名。三惡趣者即地獄餓鬼畜生也。地獄者梵云那落迦。此云苦器。受苦眾生所居器物。餓鬼諸恐怕久受飢虛故名飢鬼也。畜生者或云刃六反或云希六反。人之畜養故。或云傍生。造業傍故。受報亦傍。便令辨。六趣廣有章門。如別處說。問有何所以道俱無。答生居淨土善業緣深永除異類之身。生之眾。只如天宮勝境。尚須善業所招。極樂殊方豈有惡因能往也。況彼尊發願言。設我佛國中有三惡趣者不取正覺。故知無也。
經云舍利弗佛國土尚三惡趣之名何況有實。贊曰。第四通道之名字名字猶無。何況實有禽類之質。
經云是諸眾為皆是阿彌陀佛法音宣流變化所作。贊曰。第五正辨化現之情。當初眾會各有心。既非報之身。此等因何而有引。此經文答也。問彌陀神力廣變佛身。睹相好發心。聽梵音悟道。何諸禽類顯發教門。答化身為佛未是希奇。乃現靈禽令生牢遇發難遭之勝想生殊特之信心化現多途何是為難。況隨類化身處皆說。瓊林網皆演法音水清風盡談真教。有斯所以乃現靈禽也。
經云舍利弗佛國微風吹動諸實行樹及寶羅網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俱作。贊曰。第八風樂音也。文分為四。一風搖樹。二聲似樂音。三聞興善念。四結成莊嚴。此初二文也。微風者細風也。非猝暴風也。吹樹及網羅即發微妙音韻。譬如者。譬者況也。如由似也。況似於百千種音樂時俱奏也。細風徐起吹樹網羅。音韻而遍滿十方。雅妙而便同眾樂。故云譬如百千種樂俱作也。
  經云聞是音者皆自然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贊曰。第三聞興善念也。自然者慣習任運名曰自然。非無因緣名自然也。非無因緣名自然也。念佛念法念僧者。三寶之名如前釋也。念佛三。一心念。心中繫念。二輕念。自耳聞故。三念。有功德。一能排睡眠二天魔驚怖。三聲十方。四三塗息苦。五外聲不入。六散亂。七精進。八諸佛歡喜。九三昧現前往生淨土應作四句分別一心念口不念。二口不念。三心口俱念。四心口俱不念。此四句第一句三句是。瑞相經云。清風徐起不寒不暑。吹諸羅網樹。演發無上微妙法音。其有聞者塵垢不起。自然快樂三昧
經云舍利弗佛國成就如是功德莊嚴。贊曰。第四結成極樂莊嚴。易知。
  經云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贊曰。下第二辨佛身功德也。文分為二。初明化主功德。二辨聽眾功德。初文分三。初徵問佛號二正辨得名。三明成佛劫數。此初文也。佛自徵也。
經云舍利弗佛光無量十方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贊曰。第二正辨得名。而有二義。一約光明得名。二約慧命得名。此即初。光有二種。一內光即智內照理。二外光即身光外照也。此即身光也。金剛不壞之體無礙解脫之琉璃表裹瑩徹。彼方境物悉現光中。羽之只一尋。展之動論無量也。無量壽佛經云。身多光故乃至無量等光眾生遇彼光者三垢消滅。若在三塗見光息苦壽終之後皆得解脫大論云。阿彌陀國諸菩薩眾身之常光由旬。若是佛光遍照十方世界。又觀經云。彼佛身如百千萬億夜魔天閻浮金色。其身六萬億恒河由旬。眉間白毫右旋宛轉。如五須彌山佛眼四大海水。清白分明身諸毛孔演出光明。如須彌山。其佛圓光如百億三千大千世界。於圓光中有五百萬億恒河化佛一一化佛菩薩而為侍者。彼八萬四千相。一一相有八萬四千好。一一好有八萬四千光明遍照十方無量世界光明故號阿彌陀也。問光照十方無量世界者。此土人民何以不睹。答道合即千里懸應。世乖則肝膽梵越。如翳者不睹於曦光。豈曦光之有咎。似聾者不聞於雷震。非雷震之有愆。眾生業累增強光而不見
經云又舍利弗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贊曰。第二答壽命得名。壽命第八識上連持功德也。即是不相應行中攝者無量無其限量。無邊者無彼邊際阿僧祇劫者此云央數劫者也。問彼尊彼眾身屬有為。未逃四相遷移。爭免一期磨滅。答捨兩生死五蘊常身悲願無邊身命何盡。況又殺業久已壽命延遠也。問彌陀已居壽命無量可然。人民見處困中。何故亦同彼佛。答業累輕尠種增強。既非分段之身。永離去來之質。與佛齊等於理無違。故無量壽經曰。彼佛壽命長遠不可稱計。假使十方世界無量眾生皆成羅漢共盡思惟百千萬劫不知壽限。菩薩天人壽命亦爾。又清淨覺經云。阿彌陀佛十方一切有情之類生其國悉至泥洹。若菩薩者皆令作物作物已更展轉教化十方之類亦復作佛作佛已更轉教一切眾生悉至泥洹。然後涅槃。是知壽命無量也。問彼國人民者為是分段為是變易。答若論報土即便變易之身。若說化淨國分段尚猶未捨。問彼佛壽命長遠此經自明未審。成作佛已來至此於今幾劫。經曰。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贊曰。第三明成佛劫數
經曰又舍利弗有無無邊聲聞弟子皆是阿羅漢非是數之所能知菩薩眾亦復如是。贊曰。第二辨聽眾功德。文分為四。初小大兩眾無邊。二新舊二徒異。三勸生彼國。四勸生利益。此初分二。初辨多少。二結成莊嚴。此初也。聲聞弟子者。因聲悟道故曰聲聞弟子者。長在我後名弟。解從生名子。皆阿羅漢者揀前三果故也。非數之所知者。鼻數之不及故。菩薩如是者。亦同聲聞算之不及。問濁世眾生業重難化。教說三乘淨土人眾信深易勸。何言四果。答有二意。一欲明化澤被淺深故。五逆十念亦生其國。二顯莊嚴眷屬故多眾圍繞。故雖是淨土亦有聲聞也。故法華經云。彼出時雖非世。以本願故亦說三乘。故觀經云。小乘根者生到彼土得四果也。問若論真淨報土二乘不令得居。若論化現淨方四果盡皆得往。何故云皆阿羅漢。不說餘三果耶。答報淨土聲聞權化。約其殊勝。不說化淨土四果。皆加行位中能伏分別得居淨土無量壽經云。二乘不生。約報土
  經曰舍利弗佛國成就如是功德莊嚴。贊曰。第二結成莊嚴也。
經曰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贊曰。第二新舊二徒異。文分為二。初新不退眾。二補處位高眾。此初也。阿鞞跋致或云阿惟越致梵語。此云不退轉不退有五。一不退。二不退。三不退四行不退。五煩惱不退。不被煩惱退轉故。問生居淨土何故不退。答無五退緣故。無病苦纏故。無違行故。三常誦經法。四常營善事。五長和順違諍事。所以不退。此界人多退反此應知。又欲境所牽諸即屈也。
經曰其中一處補處甚多非是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劫說。贊曰。第二補處位高眾。一生補處者。補者補闕。處者所。此等菩薩因圓十地劫滿三祇。盡此一生便成正覺。故云一生補處也。餘經文易見故。只如彌勒現居天界當來果成。一生大覺之尊三會無量之眾。即是此類。故無量壽經云。設我佛。國土菩薩來生我國。究竟各到一生補處。以本願力故生彼即入補處之位。
經曰舍利弗眾生聞者發願生彼國。贊曰。第三勸生彼國。現在未來一切眾生向來者。發願生彼國。問慈氏天宮快樂不少。勝侶頗多。何須堅勸往彼西方。答若論兜率即勝人間。乃並西方全成劣。勝劣既異。彼此各殊。勸生西方捨劣求勝也。勝劣異者。淨土十勝天宮十劣。淨土十勝者。一化主所居勝。二所化命長勝。三國非界繫勝。四淨方無欲勝。五女子不居勝。六修行不退勝。七淨方非穢勝。八國土莊嚴勝。九念佛攝情勝。十十念往生勝。天宮十劣者。所居國土劣。二所化壽役劣。三界繫攝屬劣。四彼天有欲劣。五男女雜居劣。六修行有退劣。七穢方非淨劣。八國土莊嚴劣。九善念攝情劣。十修行勞苦劣。有斯勝十劣所以勸生彼國。
經曰所以者何如是諸上善人一處。贊曰。第四勸生利益諸上善人者。善者過現益物謂之善。人即前聲聞不退補處菩薩也。俱在西一會處也。同師進業心假良緣。朋家作仇事資惡黨。孟母移居於勝處。宣不飲於盜泉。蓋恥惡而慕善也。慕善則芳蘭襲慶。朋惡則鮑肆葷風也。勸生西方親之勝侶也。
經曰舍利弗不可以善根福德因緣生彼國。贊曰。自下第二舉極樂之因殊。文分五段。一遮善。二說多因。三聖來迎四眾生生往。五結往生。此即初也。不可以微善根得往殊常淨土。問十念彌陀淨土。據斯所說果著因微。何故因緣不生彼土。答十念淨土接引懈怠眾生。卻談多因緣。乃被精進勸學者或廣或略理不相違

阿彌陀經通贊疏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