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下生經

     輸入者 韋小燕
     一校者 韋小燕
     二校者 王 麗
     改稿者 吳迎香

將釋此經。略三門來意。二釋名。三講文。言來有二。一為化下品眾生故。謂彌勒天雖中品人利而下品人未聖益故。二為顯人間教導故。謂天上教導雖先廣顯。而人間以七相教化眾生。猶未唱故。故後辨下生。第二釋名者。三對。一能說所說對。謂佛說者為能說。彌勒下生經者為所說。二能所受對。謂彌勒為能受。下生為所受。三所詮能詮對。謂彌勒下生所詮。經為能詮也。都言雖有八相。而復後七相皆在人間。對天故皆言下生。廣談下生聖化之事故。名下生經。則主釋也。第三講文為二。初略辨下人化益眾生。後廣辨下人化益眾生。謂下品有優劣故。故此略廣。初中三分信傳分。二問答廣說分。三奉行分。一云。此經亦有發起序。謂爾時阿難至汝還就坐。為發起序。此不然。有餘經對問佛答文而發起故。初中有五句。若三句別。
經之初句聞如是者。前經中先標所法故。先言如是。後曰我聞。今此經意。多聞總領如來說法為表。故先聞後如是。或可錯語非一故。義亦無失。後句中云五百人者。如中阿含經云。佛告舍利子。此五百比丘。九十比丘三明達。九十比丘俱解脫。餘比丘慧解脫也。
經曰爾時阿難以下。第二問答廣說分。此中四。一阿難陳請。二如來許說。三阿難領旨。四如來正答。初中三。初儀式。二彰聖。三陳請。是初也。露右臂者。顯能解佛意也。膝著顯能領也。白世尊言以下。第二彰聖。即為二。初總彰。後別彰。是初也。言事者即指法也。當來等者指時。欲請彌勒當來導事故。故須彰三通智也。縣鑒(音皆彌冥辨)。
經曰過去諸佛以下。第二別彰。此中三。初彰過去佛智。次彰現世智。後彰未來智。是初也。言姓者。毘婆尸佛剎利姓。拘留孫婆羅門姓等也。言字者即十年名。言名者初生名。言號者十號也。弟子聲聞也。補翼佛故名翼從也。言多小者。毘婆尸佛三會說法。謂初十六八千人。次萬人。後八萬人。尸棄佛三會。初萬人。次八萬人。後七萬人。毘二會。初七萬人。後六萬人。留孫一會四萬人。含牟尼一會說三萬人。迦葉佛一會三萬人。釋迦一會百五十人。廣如阿含第一卷也 言一劫百劫等者顯時智也。如婦人無近請佛經云。第一佛般涅槃已來九十劫。第佛般涅槃已來三一劫。第三佛般涅槃亦三一劫乃至迦葉佛般涅槃已來歲者。解云。七世佛間前後差別也。亦復知以下意顯知化眾。謂雀無近經。第一佛父名波漂剎利王。母名波末。乃至迦葉佛父名波羅摩達。母名檀那越等也。
經曰則能分別以下。第二彰現世智。
經曰亦復明了以下。第三彰未來智。
經曰欲聞其變以下。第三陳請。請五事神力變。二徒眾多小。三彌勒成佛四依莊嚴。謂境豐樂。五億時。
經曰佛告阿難以下。第佛許說。言彌勒出現者。正許問兼許時問也。國土豐樂也。弟子多小者。許弟子翼從也。
經曰是時阿難以下。第三阿難領旨。
經曰爾時世尊告以下。第四如來正答。此中二。初正問答。後勸修因。初中四。一答境豐樂。二答佛。三答徒眾。四答滅時。神變者答徒眾弟子中兼故不別答也。初中亦四。一國邑莊嚴地土廣美。三人民相和。四王臣勝善是初也。久遠者說此經時。望彌勒出世時。逕五十六歲故。雞頭者。奘法師云。西方說王舍城是香芳城。未來有王名飼佉。所都大城名雞末。此云慧幢。然即知雞即是王舍城國界。一云閻浮提國界。義亦無失。成佛經云翅即是也。言城者居義。人民所居為郭也。城似雞頭。故歷為名雞末也。由旬者。雖受勝報而不出十二因緣故。七由旬者不雖七隨眠故也。街巷(音上桂下弘實上離下加尸於彌也)成佛經云。有龍王為羅尸棄即是互顯也。剎鬼者此云可畏也。成佛經云大夜叉神者互顯。以彼城有夜叉剎二神故。寐後除穢者。其鬼者人眠後乃現詣惡穢爭令淨故。
經曰阿難當知以下。第地土廣美。由旬者。成佛經云。是時閻浮提地長由旬。廣八千由旬金光明經第六云。閻浮提地。縱廣七千由旬者。今云。彌勒初出時。四海水多減而地增。故云由旬。後漸久遠時。水還增。地狹短故。千及七千不違。有違文。准此可解也。各據一方者。水各退縮一方故。諸山消滅及平正如鏡者。約理實言其時亦有山石等。而對令故耳。若不爾。違下文云大迦葉住此山故。
經曰爾時時氣和適以下。第三人民相和。四時者春秋等四時。順節者八節。謂四有二日故。即立春春分。立夏夏分。立秋秋分。立冬冬分。廣淨度三昧經也。若人民行違地。即四時氣不順時節。今其時人民相和故。百八患者。一云百八煩惱。今云不然。諸大乘經論。曾無說百八煩惱故。故今云患即身病。謂百八者。苦樂捨通六境中即八。八通緣染淨即三十六。三十六三世故。又云。瑜伽論云百種苦。此經百八患開合異耳。可引論也。貪欲以下。意顯心內患也。不大慇懃者。懃者即數。愍者即重。謂彼時煩惱薄輕也。心平均者。三毒故。皆一鄉者。雖非一鄉。而無王都外異故。故上云村落相近雞鳴相接。是即無嫉妒故。事訖還合者。成佛經云。爾時三病。一便利。二飲食三衰老故。有疑人。若爾應同釋迦時。是故今須此說也。粳米者。阿含經第四九云。爾時雞頭城自然粳米。長三寸。極為香美。尋取尋生。皆不見所取處。問彼時生喰熟喰。答長阿含經一云。自然粳米有粳糩不加調和。其眾生便取食。故知即喰也。所謂金銀等。意云。說此經時。眾聞自然粳米。而疑七寶自然不故。故佛說七寶自然也。
經曰爾時法王出現以下。第四王臣勝善。此中二。先王勝善。後臣勝善。初中亦二。初辨正報勝。後依報勝可准也。七寶者。輪王但以所化導。故令所果報六欲天。是故成七寶而非六八也。言輪寶金輪。謂成佛經曰金輪寶故。經云。具足千輪東方來應象寶者。經云。是時象寶方來。有六牙。金銀挍飾。能飛虛空馬寶者。經云。是時馬寶西方來。毛青尾朱。不移動。能飛虛空寶者如意珠也。經云。東方來。有八角。四面有火光。長一尺六寸。夜半照彼國界由旬。大成佛經云長三肘。解云。此亦有小故。故無失也。女寶者。經云。玉女。顏貌端正。面如桃華。不長不短。不白不黑。口優缽華香。身栴檀香。謂王右不失時節也。主藏寶者即守藏寶。經云。輪王出世時便有居士寶。身體紅色。得天眼通。此居士白王言。願聖王延無窮。兵寶者即主兵寶增。經云。輪王出時。四兵自然來應。問輪王及其七寶一時滅死。答長阿含經云。善見王忽然終。如壯士一食飯。其王死七日。輪寶寶不現。所餘五寶日日終。城樓觀等皆變為七木也。輪王終。寶有瑞相。謂長阿含經云。金輪寶虛空忽離本處。輪迴速往白王。王聞已言王壽未滅經云。輪王後生三十三天。如今者。一云如者夫也。今者現也。一云今釋四大藏。彌勒亦爾。故云如今也。乾陀越者。此云他持。在北天竺也。伊羅缽者是樹名。謂比丘析樹枝以受龍身。是故以自樹也。諸珍物者。此四大藏各四億小藏圍遶故。彌梯羅者。此云等共。在南天竺也。係綢者此云黃頭。是龍名也。須賴吒者此云黑色。在東天竺也。寶藏者即賓伽羅大藏。此云黃眼。是亦龍名。係綢波羅捺者此云紅澆。因目名。在西天竺也。蠰佉者。經云。蠰佉大藏在波羅捺國。此四寶藏者。經云。昔長者四兒。勸令歸三寶矣。不從命。時父雇黃金。爾時父將兒詣問云。此兒雇歸依。得不。佛答亦得。謂未來彌勒出世時。當護寶為四龍王也。諸守藏人者。經云。爾時典藏人名善寶。爾時伊羅缽等四龍王往至善寶所。語曰。所須者我等相給。則四龍王四藏寶奉上。善寶取四藏也。寶即奉上蠰佉王也。問何故彌勒時其七寶處有。何今云惠施貧窮。答約寶豐足。而對輪王故云貧窮也。樹生衣者。長阿含經云。鬱單越土復有衣樹。謂果熟時自然出種種衣。今引彼為例也。
經曰爾時彼王有大臣以下。第二辨臣盧勝。此中二。先辨臣勝。後辨妻勝。可准。言修梵摩者此云善淨。梵摩越者此云淨主。以王娘故成佛經云。父名妙梵。母名梵摩婆提。乃是也。八四態者。女人內心諂媚相也。大本經云。諸婦人四態。此經云八四者誤也。太子五夢經云。菩薩在樹下時。魔王欲試。遣天女三人。三人往詣佛。為說人穢病八四態。如畫瓶盛糞。爾時女人慚愧母。
經曰爾時彌勒菩薩以下。第二答問。謂辨彌勒成佛時。正報身也。汎論諸佛皆有八相天。二入胎。三住胎。四出胎。五出家。六成道。七說法。八滅度。今此經中有四。一胎。二出胎。三出家。四成道。是初也。准諸論。菩薩住天將下生時。先觀四事。一觀時分。謂何時中應出世。即知人壽八萬歲乃至百歲等也。所。謂何方處應出世。即出閻浮提中印度也。三觀種性。謂出剎利波羅門姓。四觀依器。謂出父母。觀此四事已。後七日下閻浮提中印度也。今此中言父母者。顯觀依器。大成佛經云。佛雖在胎如遊天堂也。
經曰右脅以下。第二出胎相菩薩處胎經云。右脅生。汝彌勒從頂生者。蓋隨機不定。又云。約實彌勒從脅生。而歎勝故。具云生也。
經曰爾時人壽以下。第三出家相。謂太子五夢經云。彌勒年三十得道。未曾作婚。必觀五欲過患。不樂在家。然賢劫經云。彌勒有子名德力。此經云五千年行嫁云何會。答大聖應物非凡小思境。是故年雖三十。而示行婚以產德力。有何失。問女人年五千歲後出適者。何故成佛經云五百歲出適。答一云。阿含經成佛經皆五百歲行嫁故。五千語誤。一云。彌勒出世時五千歲方出適。若久遠後五百歲始出適。既有興衰。婚始亦有遲疾也。在家未幾者。年三十而得道故。
經曰去雞頭不遠以下。第四成道相。此中三。初辨成道。次剎土震動。後地神唱令可准也。成無上道果。大成佛經云。詣道場彌勒即自剃髮出家道。即是初夜四魔。成無上菩提者。解云。此經意約降魔終時名夜半。不違也問不曾唱云吾成道因地神知成道。答是地神如來示現也。問准餘宗菩薩生時唯至欲界自在天成佛道時聲至色界究竟轉法輪時聲至梵天云何今此經但言成道聲至梵天。答彼意言者。菩薩生時受欲身故唯至第六天成道時作三界主故逕究竟轉法輪時大梵請故至梵世。然今此經意。定以上自地語聲。故順言至梵世耳也。
經曰爾時魔王以下。第三答徒眾。此中二。初三會眾。後十想眾。初中二。初說法眾。後結名姓。初中二。初正辨初會眾。後乘答神變問。初亦二。初說法。後疑。初中為六。魔王眾。二長者眾。三國王眾。四大臣眾。五佛母眾。六剎利眾。是初也。言魔王者。欲界第六天也。天之論者。一云十善也。一云即前施戒。總名天之論也。出寶為妙者。修五欲不淨想者生上界為寶也。顯說世間法也。爾時彌勒以下意顯出世法也。苦諦也。習者集諦也。滅者滅諦也。道者道諦也。塵垢者。瑜伽第八十六云。見所斷煩惱纏為塵。彼煩惱隨眠為垢也。法眼淨者。四諦忍智也。
經曰爾時大將以下。第二長者眾。此中四。初魔王出家。二長者佛佛說法。三益。四長者出家。略結時眾可准也。善財等者。善來得戒也。
經曰是時蠰佉以下。第三國王眾。言初後善者。彰其教。謂始聽聞時生歡心故為初善修行難艱故為中善。終至究竟果故為後善也。義理深邃者。彰所詮義。邃者以無相與合故名邃也。立太子者。太子立為王紹。賜剃頭珍寶者。剃頭師及珍寶賜於太子。又以珍寶梵志。是故阿含經云。賜剃頭師寶。復以雜寶與諸梵志也。時八萬四千以下。意顯王出家果也。
經曰是時梵摩長者以下。第四大臣眾。三結者。一身見。二戒取。三疑。約實永斷三界見惑。而此三結障道增勝故偏說。不樂解脫執著耶道。疑不進故。苦際者。表得七生邊際故。阿含經云。今此中最小比丘見道跡不趣道。極七生往反必苦際也。
經曰是時佛母以下。第五佛母眾。問所將眾皆無學云何父母唯得初果。答為久流通佛法。故不須無學果也。
經曰爾時剎利以下。第六剎利眾。剎利者分田主。此義如藏論也。越次取證者有二。一漸。二頓。頓即初果而越中二果羅漢。漸即凡夫離欲令離欲見道倍得中二果阿含經越次取證者。今此經略故不說。問何故阿難越次取證者。答慶喜到彼岸性。助佛宣說一切法若相若性真實義故。名奉法人。既作佛事。教眾生故。不順世不可樂想。以是義故。到彼岸一切皆得四沙門果
經曰爾時彌勒以下。第二疑。疑云。初會眾皆得聲聞果。既爾彌勒唯說聲聞乘教。是故顯三乘教說也。
經曰如今日以下。第二乘神變問。謂山門開示事即神變力故。此中一云。如來初會中說迦葉變事也。然而成佛經。三會已後辨此神變者。家隨語勢便在後而說。今云。若爾如來三會說法有間絕故。應說慈氏三會人已。眾生漸有懈怠故。往狼跡山開彼上門。如度論云。彌勒三會已訖。大眾。往彼山頂。示大迦葉骨鎖身。大眾遂起精進心。然而今此經在初會神變者。意樂故。故不違也。約文為二。初標名彰德。後正答神變。此初也。頭陀者。古言小者訛也。今云除棄。謂由小欲行。除棄貪欲故。若具有十六。謂中有四。中有六。處中亦六。言中者。一糞掃衣。二毳衣。三納衣。四三衣也。中六者。一乞食。二次第乞。三作注餘食法四一坐食。五揣食。亦名節量。六不後飲漿。謂下品行者。雖出家。以種種耶命為自活。若中品。雖離前過。而施主別請食。若品不施主食唯行乞食也。處中六者。一蘭若處。二間。三樹下。四露地。五常坐常坐者隨有草地便坐。常坐者。若行若立即苦。若臥即甚樂。若坐則二邊能長久。是故須常坐也。然而此經略故說二。二者。如四分律云。中二。謂納衣三衣也。中四。謂次第乞食乞食中攝故。不飲漿即一坐食中攝故。處中六者同前說。二也。涅槃經立十頭陀。如彼說也。
經曰爾時迦葉去以下。第二正神變。此中二。先家標儀式。後正答神變。是初也。問四威儀中皆得修善。何故偏說結坐。答是賢聖威儀及順善品。而不共外道故。者即安坐義也。正意願。願者是順善品義也。係念在前者。繫念念自面對義。何須對面者。無始時來男為女色女為男色。多分依面故。今自面者欲伏煩惱故。迦葉煩惱。而遊觀大法作此坐儀也。
經曰爾時世尊告以下。第二正神變此中三。初法衣授於迦葉。次迦葉領衣入狼跡山。後迦葉衣上彌勒。是初也。向八十餘者。若上經為例者二義。若維摩在初年中說此經者。年唯三八。云何可言向八十餘。若說般若在終年中說此經者。年三七。亦不可言年向八十餘。今云。雖無聖說明文。而此經者上生經前說。若不爾上生經下生經語。又阿難成道日。五年方作侍者。而在此會請問。明知若五十年若五五後時說此經也。何故偏勸四聲聞者。迦葉頭陀行中能苦行故。若屠缽歎者能降伏外道故。賓頭盧者不毀禁戒故。云者讀誦不懈故。若大成佛經云勸者有二。謂衣及法。今此經略而不說也。由我遺化漏者。勸迦葉彌勒化我遺晚機弟子也。
經曰摩竭國以下。第二迦葉領衣山。彼山者即耆闍崛山。又經狼跡山者。猶是崛山少分也。若度論第三五云。大迦葉王舍城乞食。食已未久登雞足山。山三岑。如仰雞足。尊者中結趺坐。作誠言。願我此身納缽杖久不壞。乃至經五七億俱胝百千年慈氏正等覺出世時。施作佛事。發此願已尋般涅槃。時彼三岑便會成一。掩弊尊者巖也。
經曰又彌勒如來以下。第三迦葉衣上彌勒。此中二。初彌勒示彰。後彌勒受衣。是初也。鬼神門者。度論云。彌勒指扣開耆闍崛山。時迦葉骨身僧伽梨而出。禮彌勒足。上昇虛空。現變如前。即於空滅身。然此經中鬼開者。鬼神行故。故不違也。釋迦禪窟者。阿含經迦葉靜窟。解云。年舉者。古時釋迦禪室故。又可此經誤也。得法眼淨者。善根已熟者也。或眾生者。未熟善根。故不得聖果。唯見迦葉骨身也。亦由四事因緣者。由釋迦四攝事成熟。謂一惠施。此施也。二愛語。此仁愛也。三利行。則此利人四等利。此亦同。生經如是說。
經曰爾時阿難彌勒以下。第二彌勒受衣梵音僧伽胝。此云大衣。今云僧伽梨謬也。大成佛經云。彌勒釋迦大衣右手覆及裁。覆左手而不通。以彌勒大其衣小故。星散者現十八變事已忽無故。佛本行經云。迦葉無餘涅槃者。約實入滅定。而無餘者。現同法者也。敬正法者。顯敬教法也。成無上正真道者。顯敬證法也。
經曰阿難當知以下。第二會也。行事供養者。大成佛經云。四事供養。謂前施仁等也。
經曰又彌勒以下第三。會也。度論云。初會九億。第二會九十六億。第三會三億。賢愚經云。初九三億。次九十六億。後九九億。解云。聞機不同故。又是先所度聲聞弟子大根性。雖前佛所化。皆三會無生忍故。無爾許也。
爾時比丘以下。第二結姓名。
經曰爾時彌勒以下。第二辨十想眾。此中三。初正說十想。次眾集所以。後時眾益。是初也。此中想者。以為體。度論。無常想者。即道力名。或言四念處。或言四諦。或言無常想故。若相從者。亦想數為體也。如念住定慧為體而名念住。此亦爾。皆以為體。而隨義門十想也。此十想中。前九想對治四倒。後一想對治貪著。前九想中。初一想治常倒。次一治樂倒。次二治我倒無我想我見空想我所見。餘想皆治淨倒。以是義。修習十想盡流心得解脫也。謂由過去佛說故。今彌勒解脫也。
若此中以下。第二眾集所以。此中二。初長行徒眾問。後頌其答長行。此中三事是皆示通三學。謂後言梵行八音戒學也。四等即定也。住出誦等則慧學。若初云梵行三學也。言四等心者四無量定心也。善本三善根也。此三事。皆通三會彌勒因。言八關者八戒故。
經曰是時彌勒以下。第二頌。此中三。初長行起。次彌勒正頌。後釋迦結。約頌有九行。分為二。初七頌別長行。顯二頌總結也。心原本者三善根也。意無干想者。顯散亂心。或契經者脩多羅。善習者毘尼法本阿毘曇藏也。
經曰阿難當知以下。第三釋迦結也。
經曰爾時中以下。第三時益。者數名。謂佛本行集經言。百百千為千萬。千萬百為十億。十億百為千億。千億百為萬億。萬億百為千萬億。千萬億百為十兆。十兆百為千兆。千兆百為萬兆。萬兆百為十京。十京百為千京。千京百為萬京。萬京百為垓也。前九十六億等。顯三會阿羅漢人等。今云垓者。三會初果人等也。
經曰彌勒如來以下。第四答幾時住問。此中二。初立戒時。後住法時。是初也。無瑕穢者清淨無犯。若經云。毘婆尸佛百年清淨無犯釋迦二年無瑕也。
  經曰彌勒如來以下。第二住法時也。
經曰其有男子以下。第二勸修其因也。爾時阿難以下。第三說喜奉行分也。

佛說彌勒成佛經

此經將釋。略作三門。一辨來意。二釋題目三正解本文。言來有二。一為廣顯彌勒人間弘化故。二為化下下遲晚流令得度脫故。何以故。前略雖示慈氏如來下人教化。令上人殖善本。而未廣辨慈氏威力令最下根智祈聖心故。以此二義下生經次說此經也。
第二釋題目。若依別本。有其七名。一名一切眾生五逆業障報障煩惱障修習慈心彌勒共行。經二名一切眾生彌勒名必勉五濁世不隨道經。三名惡業蓮華定見彌勒佛經。四名慈心食肉經。五名釋迦牟尼以衣為信經。六名有名者決定得勉八難經。七名彌勒成佛經。雖有七名。而第七為本。故今此經用第七名。此中彌勒菩薩龍華下。見其寶臺毀懷。即修無常想正覺。故名成佛成佛之經故主釋。恐濫天等所說故。故名佛說也。第三解本文者。大成佛經云。佛住伽他國波沙山安居。因舍利弗請而說。今此經中略而不說。然猶三分。一鶖子發請分。二來酬答分。三大奉行分。初中二。初請德。後述請辭。是初也。
舍利者身也。弗者子也。從母為名也。此人英慧超類。性來解千。故名大智。是彰內德也。能者善巧別言。謂善隨物機巧宣法化故。輪者見道也。法者利人也。轉者度他相續故。隨者正於前。鶖子受唱於後。故為隨也。是彰外德也。大將者。內懷神謀。外揚威力平怨。故名大將。譬舍利弗內懷神力外揚辨才降伏煩惱怨故名大將也。
經曰白佛言以下。第二述請辭。此中二。初指本。後請廣說。是初也。大成佛經云。前後經中所未說。甚違此經。一云同本別譯。然所未者譯者誤也。一云別本別譯。故大先說。小後說之。此二說中初為勝。謂此經無證信序。必從大經出。是故知大經誤也。問前後經其指何。答一云彌勒三經互為前後。一云不然。於三經隨指何經為前後者。前後者不可了故。應說此經以前諸處處經彌勒作佛事可得。故云前後。是故經云舍衛國彌勒成佛事。又在迦毘羅國家珠師佛說彌勒成佛事。又上生經中所引。佛昔於毘尼及諸經藏阿逸多作佛如是前前諸教前後所說可引起問。是解最勝。順聖教故。此中二。初請今聞。後請當見。是初也。言功德神力者即正報。謂功德福果也。神者智果也。國土莊嚴依果。謂國土者體也。莊嚴者土想也。
經曰眾生以何施以下。第二請當見也。行何施大富。持何戒身。修何慧得見佛。又解眾生見三品。故問此三義。是亦無失也。
經曰爾時告以下。第二如來酬答分。此中二初請。是初也。舍利弗四大海以下。第二答請。此中二。初答中聞請。後答見請。初中二。初答國土莊嚴。後答功德神力。初中四。一出體二出莊嚴。三出都。四出主。是初也。謂釋迦佛世閻浮提地七千由旬。西八千由旬。東九千由旬。北由旬彌勒時除三千由旬水故。增三千由旬地。故成由旬如是四方皆增三千由旬故。是故今此中東西是長。長由旬。南北名廣。廣八千由旬
經曰名華儒草以下。第二辨土嚴。城者州。縣謂處也。萬民雜居為邑也。街衢方整名比丘也。八萬歲者。大成佛經云八萬四千。解云。彼經據初下生時說。此經久遠時。不違也。如言身量長十六丈。而賢愚經云身長八丈。就初後時無過也。便利者內逼迫也。飲食者外惑苦也。衰老又遇身羸劣也。大成佛經云無寒熱風太等病。九苦惱。阿含經云。時人有九病。一寒。二熱。三飢。四濁。五大便。六小便。七欲。八飲食。九老。解云無時節代謝寒熱故。大成佛經云無寒熱等。而飲食中亦有冷熱。故阿含經云有寒熱等也。五百歲者。下生經云五歲者通此文二說。如經第二也。大成佛經云人長百六尺。今此中略故不說。
經曰是時大城以下。第三出都。此中二。初都邑莊嚴。後園泉。初中二。初莊嚴。後災凶除滅。是初也。翅末者。此云意。是即國之都城也。長者南北也。廣者東西也。大成佛經云。八萬四千小城以為眷屬。翅末最處其中。今經略故不說之。言端嚴者。七寶所成故。殊妙者。樓臺壯麗故。莊嚴者。羅網覆故。是所鎮故名都城也。軒窗者相司也。街者四交道也。巷者直道也。陌者東西道也。多羅尸棄者。此云善護也。池近者在其城側也。淹(音暗實設又云塵坐)。
經曰有大夜叉神以下。第二災凶除滅也。遜(音順實順)。問彼時人命後生何處。答大成佛經云。欲時行詣山林終。後生大梵天諸佛國。
經曰舍利弗今為汝以下。第二辨園泉。言八功德者。一輕。二冷。三軟。四美。五清淨。六不臭。七飲時調適。八飲已患。(少門道作此說)今稱讚淨土經云。一澄清。二清冷。三甘美。四輕實。五潤澤。六安和。七飲時除飢渴等。八飲已長養根大也。翠(音主為實他鳥而夫)鵝鴨。香山水者。涅槃經云。香山有無熱池四方流出味甘香也。一種獲七者。經云。自然粳米者。初出時及久遠不同。故不違也。
經曰爾時轉輪王以下。第四出主也。四種兵者。一車。二牛三象。四馬也。寶臺千頭者。千子所遊處故。形蓮華者。寶藏涌地貌也。
經曰翅末城寶以下。第二答功德力。德力雖有八相。今五相。一胎。二出胎。三出家。四成道五轉法輪。其相雖五。今文即為二。初辨處勝。後辨人勝。是初也。
經曰其城中有波羅門以下。第二辨人勝。此中二。初託父母受身。後出家成佛。是初也。妙梵者父名也。婆羅門者姓名也。釋迦種中。彌勒生輔臣姓中。化眾生宜不同也。梵摩婆提者。此言淨道也。梵摩婆提者。還西婆羅門姓。身長千尺者。千尺者計即百丈爾時身長半卑。謂五千十。古言掌與身十分一。若胸與身五分一。謂若身長八尺。面及掌並八寸。胸廣一尺六寸。是故釋迦身長丈六。計十六尺。面掌並一尺六寸。胸廣三尺二寸。爾乃相稱。既彌勒百丈。面應十丈。而今此云二丈四尺者。恐傳經者誤也。
經曰彌勒菩薩世以下。第二出家成道。此中二。先出家。後坐道樹菩提。是初也。
經曰坐於龍華以下。第菩提。此中五。一成道。二天龍雨華。三動世界怖魔。四放光引可度。五演梵音益。是初也。謂樹枝如寶龍坐寶華。故名龍華樹。依此樹下成菩提。故名菩提樹也。大成佛經云。早趣出家即是初夜降魔菩提也。彌勒作佛經云。到樹下坐。用四月八日明星佛。解云。清且出家初夜成佛也。
經曰爾時諸天以下。第二雨華也。不現身者龍身可怖故。
經曰三千大千以下。第三動地怖魔。謂眾生長眠生死故。不動者不悟長。故須動也。
經曰佛身出光以下。第四放光攝生。
經曰爾時人民以下。第五演梵音益。此中三。初在林。次城邑。益後靈山益。初中九。一眾。觀欲。三尋因。四彰師。五義學。六歸力。七合奉。八授道。九益。初有類眾。一人民眾。王宰眾。三智眾。四長者眾。五外道眾。六大臣眾。七天宮眾。八太子眾。九彌勒親族眾。無名眾。准可知也。
經曰。彌勒佛見以下。第觀欲。欲樂也。
經曰。是諸人等皆於以下。第三尋因。因者行也。此中有十行知法行。即讀三藏三修福行。即功德三兩利行。謂衣施他及持戒故。四供佛行。謂幡蓋等。五行謂拔苦故。六悲行。謂與樂故。七忍行。八修齊行。九禪行十智塔行。准可知也。
經曰善哉釋迦以下。第四彰師。
經曰而是言汝等以下。第五義學
經曰善哉釋迦以下。第六歸力。此中二。初既辨歸合力。後言釋迦牟尼佛為汝等以下。辨歸昔力也。
經曰彌勒如是道以下。第七合奉。
經曰彌勒觀察以下。第八授道。
經曰爾時彌勒以下。第九益。約實為論。諸佛化物不定。或一會或二會乃至十會無量會。然而三會者約一化終。前佛弟子。然長阿含經云。毘婆尸佛三會說法初會十六八千人次會萬人。後會八萬人。尸棄佛三會初會萬人。次會八萬人。後會七萬人。毘舍二會說法初會七萬。後會六萬。樓孫一會說法。即四萬。含牟尼一會說法。即三萬。迦葉佛一會說法。即萬。一會說法。即弟子百五十。若無近請佛經云。惟衛佛初會萬。次會九萬。後會八萬。式佛初會九萬。次會八萬。後會七萬。隨葉佛初會七萬。後會六萬。樓孫一會四萬。含牟尼一會三萬。迦葉佛一會萬。我釋迦一會百五十。是其機宜不同故如是別說。
經曰彌勒佛既轉輪以下。第二城邑益。此中六。一率眾入城。二現神力三天上供。四人彰希奇五魔助道。六群生領悟。是初也。
經曰當入城時以下。第二現神力
經曰提桓因以下。第三天上供。此中二。初上供後世尊入時以下偈讚
經曰爾時天人剎以下。第四人彰希奇
經曰爾時魔王以下。第五魔助道
經曰爾時街巷男女以下。第六群生領悟。
經曰爾時彌勒佛諸弟子以下。第三靈山益。此中為十。初門徒出。二明共登靈山。三為開神骨。四令眾驚奇。五雙讚師資。六稱行。七顯昔留化。八辨今利人。九彰佛悲深。十令生故極。是初也。
經曰爾時彌勒以下。第三共登靈山
經曰於山頂上以下。第三為開神骨。大成佛經曰。到崛山已登狼跡山頂。舉足大指踐於山根。是時大地八相動。以手擗山。如輪王開大城門。時王持天香油灌迦葉頂。繫大楗槌法蠡。迦葉即從滅盡定覺。整長跪合掌本師僧伽梨奉與彌勒。而是言。大師釋迦牟尼佛涅槃時囑我。衣今奉世尊
經曰爾時男女天眾以下。第四令眾驚奇。
經曰彌勒佛讚以下。第五雙讚師資
經曰釋迦牟尼佛大眾以下。第六稱行。
  經曰彌勒佛讚以下。第七顯昔留化。謂曾彼世能修至心。故為傳化骨身留也。
經曰爾時人眾以下。第八辨今利人成佛經云。時迦葉即踊身虛空十八變。承神力梵音說。釋迦十二部經八十億人得阿羅漢。空而下說有為無常辭佛而退。涅槃。是即初也。
經曰是諸人等念以下。第九彰佛悲深。
經曰令六神通以下。第十令生故極。
經曰爾時說法之處以下。第二答見佛。此中六。一辨道場量。二示神力。三讚佛壽量。四美佛住持。五正勸修因。六審令得見。此初也。
經曰其人眾以下。第神力
經曰彌勒佛住以下。第三讚佛壽量。大成佛經云。壽命具足八萬四千歲。中夭。而今此經云六歲者。解云彌勒佛壽八萬四千年。但三分二。捨第三分二。萬四千壽故。故但六萬。釋迦不受第三分八十。是故大集經言。諸佛皆捨第三分也。
經曰滅度之後以下。第四美佛住持。大成佛經云。三像法世三歲。及彌勒涅槃後起供養。今此經略故不說。
經曰汝等宜應以下。第五正勸修因
經曰得見世間以下。第六審令得見。
經曰佛說是經已以下。第三大奉行分也。

彌勒經疏一卷
    憬興
全忠大德圓珍(寬平二年閏九月一日追記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