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毘盧遮那成佛疏卷第九

    沙門一行阿闍梨
  輸入者 周愛東
      一校者 吳迎香
      二校者 王 麗
      改稿者 王 麗

入漫荼荼羅緣品第二之餘

又如彼龍王 恭敬禮時慶
河濱眾飛鳥 環遶而行列
希有寂義 將摧諸有
汝今得同彼 作寂之嘉慶

此時菩薩。已到苦行源底無義利。受牧牛女人乳糜已。於河中澡浴相好圓滿爾時佛道漸近。有無量青雀之瑞。本行經中廣明。此鳥正名搡沙。形似青雀而小者。方俗間所謂仙人鳥也。菩薩澡浴已。思惟諸法本寂心。見大菩提路生奇特心。自知必能以勢力摧壞諸有是時有無無邊吉慶之事興于世間。汝今亦於祕密藏中。棄捨外道中。種種疲勞形神義利苦行。噉阿字一味乳糜增益常命色力。以淨法水灌浴其身。明識心道將詣毘盧遮那道場處。故云得同彼慶也。

猶如婆伽婆 樹王下時慶
慈心力故 無量魔軍
種種隨類形 遍天人世間
汝今得同彼 作寂之嘉慶

世尊道場樹下。降伏天魔正覺時。一切世間出世間種種慶嘉之事。如樹王上春之月具足開敷本行菩薩道所有希願已得如意。即便普現色身。遍於世界開化眾生。又此中言魔軍者。梵本正音博吃芻。是羽翼黨援之義。今依古譯會意言耳。汝今發菩提心。當知已得安坐樹王根本之下。以如來加持神力遍伏魔軍。若從此堅固不動。逮見明道時。即是初發心中便成正覺。以除蓋障三昧普現漫荼羅身。故云得同彼慶也。

導師 波羅奈
初轉最無上 法輪嘉慶時
奇特未曾有 世間時分
汝今得同彼 作寂之嘉慶

世尊義故轉正法輪。如花嚴等廣說。梵云鉢囉嚩娜覩嚩囉。是妙義殊勝義即是世間第一無過上。故云最無上。復次世尊諸有所說。皆為大事因緣。故云最無上一切世間初來未曾聞。亦不能轉。故曰奇特未曾有梵本正云奇希。今會意言耳。自度諸有。亦令無量眾生最後邊身。乃至意生粗重之有亦令永盡。汝今亦爾。若於此生逮得除蓋障三昧語言陀羅尼。起自在神通時。亦能如毘盧遮那轉法輪。故云得同彼慶也。

如彼為利益 第一吉義慶
福利饒益 稱讚聖眾
遍說德尊 牟尼師子
汝今得同彼 作寂之嘉慶

梵本云係多翻云利益。次云吃耶。此翻為利。迦囉儜翻為饒益。本名各異。傳度者無以別之。譬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雖復歸於始。然有小殊也。初句為利益。亦是令利益之義。結成歎佛偈。次句云第一吉義。結成歎法偈。次句明供養修行所成果。總結歎僧偈。次句結成總結釋迦牟尼本行中七偈。以要言之。如是一切功德。汝今已具得之也。世尊般涅槃與成正覺時。無別。若就世諦。則云三界虛空眾生福盡。是故晦而不言。然此中結三寶如來本行即是涅槃義也。此一偈中具無量義。當修多羅分別說之。恐妨說漫荼羅義故。今略明訓詁而已。

金籌梵本

阿壤(引)曩(無智也)鉢吒(膜也)嚩瑳(佛子也)跛儞嘽(都根反決除也)爾乃(平聲仁者也)薩哆(二合)嚩(為汝也)舍邏枳(去聲善用籌也)昧(害反)儞也(二合)囉折窣都(醫王也)曳(入)他路羯寫(如世間也)昧(害反)補囉(引聲猶如也)。
佛子為汝決除無智膜。猶如醫王善用於金籌西方治眼法。以金為箸。兩頭圓滑中細。猶如杵形可長四五寸許。用時以兩頭塗藥。各用一頭內眼中塗之。涅槃金箄亦此類也。一切眾生心目。本有知見性。但以無智膜翳故。諸法實相不得明了現前。若令拙醫救之。非徒無効而已。或更增其翳膜。或傷損目瞳。如來方便具足善用金籌者。則不如是。如郢匠運斧盡力除垢。然於不可傷處則不令傷。若豪髮之間盈縮失度。則為斷空所翳。不成無礙知見也。又此病眼目之性。世間醫王醫王法爾成就。但遇可治際會。則便開明。非籌藥之功今始創造也。法蓮有譬喻。此中廣說之。一切諸佛種種方便門。究其旨歸悉皆意在於此耳。

明鏡梵本

鉢囉(二合)嚩(微反像也)麽莽耶(形也)達摩(法也)阿車(引澄也)輸(上)馱(清淨也)阿囊尾羅(不濁也)阿蘗囉(二合)係耶(二合)曩(執也)毘邏必夜(二合)室者(二合言說也)係都(因也)羯麽(業也)三母嗢婆(二合)嚩(引發起也一偈)翳文(如是也)壤怛嚩(引二合知也)伊瞞(引此也)達麽(法也)娑嚩(二合)婆(去)嚩(引自性也)曩囊微(不濁也)矩嚕(為也)薩怛嚩(引有情也)喇他(利也)莽賭無比也)勃馱喃(諸佛也)若多(生也)悉怛嚩(三合汝也)冒囉娑(心也)。

諸法形像 清澄無垢
言說 但從因業
如是知此法 自性無染
為世無比利 汝從佛心

梵本初句但云形像。然與無相法文勢相連。意形像也。性本淨。猶如明鏡澄然清淨穢濁而能普現眾像。當知此像不從鏡中生。不從外質生。不共生。亦非無因有。種種戲論不相應。亦復不可取。但屬眾因緣耳。緣合不生緣離不滅。即言無常無斷去無來。當知即像是鏡即鏡是像。如是解時。即諸法實相自性本無染污也。以之如鏡之心鑒如心之鏡。故說自見心心自知心。智之與鏡無別。所以決去眼膜。正為法界自明之。若與此相應時。即於普門漫荼羅。得除蓋障三昧。能為一切眾生無比利。或云無對或云稱。謂不可稱量也。以能自生心佛家故。是名佛心之子。從心佛生故。曰汝從佛心生。

法輪梵本

阿捺也(二合今日也)鉢囉(二合)勃哩(二合)(已後也)路羯寫(世間也)斫羯蘭(二合輪反)沫(無割反)唎多(二合)也(輪轉也)哆(引)演難(引救世者也)阿(引)布延(吹也)三漫多訥嚩(害反二合普遍也)達麽(法也)商佉(螺也)莽(無也)努哆(上也一偈)曩(無也)諦怛囉(二合)建吃灑(二合彼慮也)尾末喇嚩(二合異慧也)喇尾(二合)商計曩(無疑也)制哆娑(引心也)鉢囉(二合)迦(引)奢也(開示也)娑嚩(二合)路計悉泯(二合世人也)瞞怛囉(二合真言也)遮唎邪(二行也)曩演(道也)鉢(勝也二偈)醫如是也)吃(二合)哆茸(願也)勃馱喃(諸佛也)鄔跛迦(引)恩德也)擬(疑異反)也細喝(唱也差說也)諦遮(彼也)嚩馹囉(二合)馱喇(執金剛也)薩喇鞞(二合一切也)吃鏟(二合)(護也)怛嚩(汝也)薩婆奢(皆常當也三偈)。

汝自於今日 救世輪
其聲普周遍 吹無上法
異慧無疑慮心
開示世間 真言
常作如是願 宣唱佛恩德
一切持金剛 護念

如字輪旋轉相成共為一體如字輪者印輪身亦然。是故解鏡漫荼羅義時。即解祕密藏轉法輪義。轉此法輪時。以音聲普遍十方世界警悟眾生。故曰吹大法螺也。梵音普遍字中。有聲義有吹發義。又有令彼普遍聞義。異慧分別妄想之慧。無疑即是疑悔永盡實智。以住實智故。即能必定師子吼開示人天無上真言行道法。汝能發如是願。於一切處一切時。為報正法恩。宣布佛之恩德即是如來所使。如來事。是故一切持金剛護念汝也。復次汝之心王。於初法明道中。成佛轉法輪時。已有無無邊金剛智印。周旋翼補共持之。何況毘盧遮那究竟心王成佛所有威勢。故當為此法故發精進也。

三昧耶梵本

阿儞也(二合)鉢囉(二合)勃哩(二合)(從今以後)諦嚩瑳(作佛子也)阿粃貳尾哆(不惜命也)迦羅儜多(半聲故也)阿鉢(不應也)夜(二合)係(捨也)薩達摸(正法也)菩提質哆(菩提心也)沫怛鉢囉(捨離也一偈)莽(去)瑳(上)延(慳也)薩婆達謎數(上聲於一切法也)薩怛嚩(二合諸眾生也)曩忙(勿也不也)係且者也多(半聲利益行也)醫帝(此也)三昧耶係(戒也)三勃臺(佛也)囉(引)契也(二合引)哆(引說也)薩怛嚩(汝也)蘇沒囉(二合)哆(善住戒者二偈)曳他(猶如也)娑嚩(二合身也)貳尾單(命也)落吃鏟(平二合護也)怛他蕗吃鏟(引二合亦護也)伊如是也)怛嚩(二合)也鉢囉(二合)抳鉢儞(二合首稽於也)虞嚧(引尊也)始史(二合弟子也汝也)室者囉絮瑜薄吉恭敬也)嚩瑳囉(虔誠也三偈)阿(毘庾反)閉耶(奉行也)薩坦(二合)多(諸有也)薩喇瞞(二合所作也)室旨(二合)帝(無也)囊(也)坦囉(疑慮也)坦莽(二合)娜(引心也判偈)。

佛子汝從今 不惜身命
不應捨正法 捨離菩提心
慳悋一切法 不利眾生
佛說三昧耶 善住戒者
身命 戒亦如是
應至誠恭敬 稽首聖尊
所作教行 勿生疑慮心

前云語言一偈者。猶如僧祇家授六念。薩婆多五時法。以此驗知曾受具戒以不。今此四戒受具竟已略示戒相。當知即是祕密藏四波羅夷也。人為他命根不續。則一切支分所能為。不久皆當散壞。今此四夷真言乘命根。亦是正法命根。若破壞者。於祕密藏中猶如死尸。雖具修種種功德行。不久敗壞也。第一不應捨正法者。為一切如來正教。皆當攝受修行受持讀誦。如大海吞納百川無厭足心。若於諸乘了不了義隨一法門棄捨之心。如聲聞乘中。若對堪作法人。生口言隨捨一法。亦成捨戒。雖於具足毘尼不墮眾數。然非犯戒之罪。今此祕密大乘畢竟無捨義故。則成重罪也。又此一切法門。皆是大悲世尊。於無量阿僧祇劫之所積集。為欲普門饒益一切眾生故。而演說之。猶如字不可棄一。如聲聞乘人隨捨一事。猶固和合義斷喪失律儀。何況摩訶衍耶第二戒不應捨離菩提心者。此菩提心。於菩薩萬行猶如大將幢旗。若大將喪失幢旗時。即是三軍敗績墮勝處。故犯波羅夷也。人雖三乘法藏不棄捨。然是念。無上大乘種種難行苦行非我所堪。且當於小乘中而取滅度。或云。廣植善根供養三寶。長受人天福報無上菩提普賢文殊大人等之所行處。今何能得之。如是等種種因緣退菩提願。即是命根。犯波羅夷罪。又此菩提心畢竟無可退義。故不同聲聞法中。乃至三歸退為白衣外道者。佛亦慈悲愛愍聽詐也。第三戒者於一切法不應慳悋者。人雖不捨正法不離菩提心。然於正法慳悋。不肯觀機惠施。亦犯婆羅夷罪。所以然者。因如來出世後有正法乃至一句一偈。無非世尊捨身命為其僮僕然後得之。是一切眾生父母遺財。非獨為一眾生故。而今竊為已有故。此祕密藏中。同於盜三寶物也。略說法四種。謂三乘祕密乘。雖不應悋惜。然應眾生量其根器而後與之。若輒爾說諸深祕之事。令生疑傍斷彼善根。則於第四戒中犯波羅夷罪。其直爾慳財不肯惠施者。於十種方便戒中結犯。下品說之。第四戒勿於一切眾生作不饒益行者。此是四攝相違法。四攝菩薩具戒四依。初受戒時。先當開示遮難奉行者方為受之。不能奉行。則非摩訶薩埵不得為受。所以然者。菩薩一切智心。本為普一切眾生。為作三乘入道因緣故。而今反作四攝相違法。起眾生道因緣。一切眾生亦同輪之體。不得相離故。隨損一一眾生善根。或於彼捨饒益行。皆犯波羅夷罪。例如聲聞法中。隨捨七眾一人即是和合義。斷失具足律儀也。但隨煩惱之心。造盜殺妄等。而未損彼三乘善緣。猶如聲聞法中偷蘭遮罪。是方便學處中攝也。次下是阿闍梨之語。佛說三昧耶者。梵本此字。言十方三世佛。共說此三昧耶同行一如實道。更異路。今漫荼羅中。一切會現為證驗也。梵云蘇沒囉多。翻為善住戒者。以其善住三昧耶故。亦名善住戒者。即是異門佛子之名。如護汝父母生身所有軀命。今愛此法身慧命。亦當如是也。汝今以受具戒竟。當至誠於彼諸尊作禮而退。自今以後凡所作。當具依真言法教說行之。同彼新受戒者一切業。先當問師。勿得卒心專檀令生惡邪疑悔也。復次阿闍梨持明藏二部戒本一一皆是真言。可以成辦諸事。如來以此加持弟子故。今此中諸偈亦爾。作法時當誦梵本。兼以字門而廣釋之。爾時金剛手白佛乃至見佛世尊故。是受具已竟。明真言門中無作功德也。如聲聞法中受具足戒竟。如盜殺妄等是一一學處。各於三千大千世界一一眾生處。皆無作功德。福河流注迄至終。乃至不飲酒戒。於一切眾生咽咽。皆無作功德生掘地戒。於一切草木金剛際以來。一一塵各無作功德。以此因緣故。雖結使凡夫無學聖人。同在應供共秉聖事。今此祕密藏中。以初戒故。於十方三世一切正法藏中。皆無作功德。由第二戒故。於十方三世一切菩薩行中。皆無作功德法。由第三戒故。於十方三世一切人門。皆無作功德。由第四戒故。於十方三世一切眾生四攝事中。皆無作功德。非獨以一期為限量三千境界也。又聲聞一切律儀因緣造作終。至無餘涅槃歸於灰斷。今此菩薩律儀。本從一切智生。終趣薩婆若海。本末究竟等皆金剛。又如聲聞法中。雖具足煩惱學無學等階次不同。然所發無作律儀。則無優劣之異。今此菩薩律儀亦復如是。雖復最初發心乃至十二地階次不同。然一時普遍法界發起無作善根。則與如來增減之異。復次如初發心一切功德。即與如來等。從此以後經無量阿僧祇劫。於一念中恒殊進。轉深轉廣不可思議。以此義故。祕密藏無作功德也。以之經云金剛手問此男子女人。入此大悲藏漫荼羅。獲幾所福德聚。言。從初發心乃至如來所有福德聚。是男子女人福德聚。與彼等也。此一切眾生思量分別之所能及。諸佛能知之。今但示其入處令領會圓意故。云以此法門如是知也。譬如輪王太子適在胎藏之中。已能持四天下使福德無減八部群神皆宗敬之。何況紹灌頂位時所為利益。故言。由彼所有福德聚與如來等故。當知即是佛口生佛心之子。其所在方。即為佛施作佛事。猶如聲聞經中佛說。隨舍利弗之所遊行。於彼方面我則事也。一切眾生所以供養親近如來者。以能出生無盡慧故。而今此男子女人所有福德聚。與如來等。是故世尊大悲故。囑累一切眾生。若樂於供養佛者。當供養男子女人見佛者。即彼也。初入世諦漫荼所有福德聚。與如來等。初入瑜伽祕密漫荼所有福德聚。又復與如來等。乃至廣說。隨一一位漫荼時。所生福德聚。皆悉與如來等。是中亦有差別差別。以如是金剛界故。金剛手。以如是法界故。普賢。故此上手聖尊。與一切金剛菩薩眾。皆共同聲說言。我等從今以後。恭敬供養男子女人。何以故同見佛世尊故。猶如輪王輔佐。以明識輪王種性故。見出興世義利七寶常不隱沒故。皆以至誠。禮敬胎中太子而衛護之。非以矯飾之辭也。瞿醯云。阿闍梨上所說作護摩已。用水灑諸弟子頂上。廣示漫荼羅位。教彼印及明王真言。令坐一處持誦之。次教以花。供養本尊及餘諸尊竟。次第而坐。師自誦般若經令彼聽之。次為都說三昧耶戒。汝等從今日。常於三寶及諸菩薩真言尊。恭敬供養摩訶衍經。恒生信解。凡見一切三昧耶者。愛樂。於尊者所恒起恭敬。不應於諸尊所懷嫌心。及與信學外道經書。凡來求者隨力與。於諸有情恒起慈悲。於諸功德懃心修習常樂大乘。於真言行勿得懈廢。所有祕密之法。三昧耶者。不應為說。大略此。餘如供養法初品中廣明。如是教授已。各各示彼本尊真言印所屬之部。并為解說本曼荼羅。然後作最後護摩護摩竟。更如法護身施諸方食。施畢洗手灑淨。與諸弟子花等。次第供養一切諸尊。誠心頂禮并乞歡喜。復執閼伽。各各以本真言如法發遣。或依本教。或以漫荼羅主真言一時發遣准同請法。諸供養食當施貧人。不與狗烏等噉。所有財物阿闍梨隨意受用。若不能用當施三寶。傘拂施佛。塗香燒香法。衣瓶器施佛及四方僧。無僧七眾。其弟子乃至少分不得用之。若用犯三昧耶。如彼廣說也。爾時毘盧遮那。復一切眾會。告執金剛祕密主等以下。明漫荼羅事時所要真言支分阿闍梨宜應解了故。次說之也。將顯示如來語密之藏故。復普觀大眾加持之。如生身佛將發誠實言時。或示廣長舌相遍覆其面。而告應度者言。汝經書中。頗如是相人而出虛妄語不。若摩訶衍中。或示舌相遍覆三千世界。今者世尊將說如來平等語故。明此橫豎皆遍一切法界。故曰廣長相。此相字。梵本正云漫荼羅。前已開示普門身漫荼羅。今復顯示普門語漫荼羅。如如意珠寂然無心亦無定相。而能普應一切皆令稱悅其心。故名巧色摩尼。復從巧色摩尼身。出巧色摩尼語。示巧色摩尼心。普雨法財。滿法界眾生種種希願。如是應物之迹。常遍十方三世。以無量門植眾德本。無窮已時。不可害行。即是一切業中。皆悉不可留難不可破壞之義。故名三世無比真言句。此是總說諸真言出生處也。至下文所明護等。即是如意珠輪所出稱機之用。爾時一切大眾自知心器純淨。又蒙如來不思議加持故堪大法時以無量門。各共同聲請言。世尊今正是時逝今正是時。據梵本。前時名迦羅之時。一歲三分等。後時名三摩耶是時中小時。如晝夜六時之中復更有小分等。如人言。今正是東作之時遇獲膏雨。宜趣時下種勿使失其機會。故重言之也。爾時世尊請已。將說明妃故住於滿一切願出廣長舌相。遍覆一切佛剎清淨法幢高峰觀三昧。此中言出者。梵本正翻當云發生。舊譯或云奮迅。此廣長舌相即是如來奮迅示現神通力故。會意言之也。此三昧。於如來廣長舌相遍滿一切佛剎巧色摩尼普門大用中。最為上首。猶如大將之幢。故云清淨法幢也。梵云馱嚩(二合)若。此翻為幢。梵云計都此翻為旗。其相稍異。幢但以種種雜綵摽幟莊嚴計都相亦大同。而更加旗旗密號。如兵家畫作龜龍獸等種種類形。以為三軍節度。有處亦翻為幢。故合言之。若具存梵本。當云清淨法幢旗也。如大將於高峰之上建立幢旗。備見山川倚伏敵人情狀。指麾百萬之眾。動止言一離合從心。以戰必勝以攻必取。若拙將暗於事勢又失幢旗。則人各異心敗不踵矣。如是菩提心。為萬行幢旗亦復如是中道第一義諦山上。安固不動。以健行三昧普觀十方。悉無量門材性優劣所用處。及與諸地通塞正道因緣故。能得攝持無量功德普護一切眾生。凡所為不可阻壞也。爾時世尊如是念。從初發意以來。常以此勇健菩提心正法及與眾生。於種種難行苦行事中。猶金剛退轉。正為成就如是三昧。普護十方諸佛剎故。今我所願皆已滿足。作所應作正是其時。時發一切如來法界哀愍無餘眾生界音聲。說此持明句。若我所言誠實不虛者。其有誦持修習。令其勢異。故名護也。阿闍梨言。明是大慧光明義。妃者梵云囉逝即是王字作女聲呼之。故傳度者義說為妃。妃是三昧義。所謂大悲胎藏三昧也。此三昧一切佛子之母。此佛子者。即是清淨法幢菩提心。如彼胎藏始從歌羅時。含藏護。令不為緣所傷。漸次增長乃至誕育之。後猶固懃心護而乳養之。是故說母恩最深可報德也。從此三昧起者住出時皆是不思議法界。非如世間禪定。動寂相礙有退失間隙時也。
南麽薩婆坦他(引)。蘖帝(毘也反一)。薩婆佩野微蘖帝(二)微濕縛目契弊(三)薩婆他唅(四)欠囉吃摩訶沫麗(五)薩怛他蘖多(六)奔昵也儞(入)闍帝(七)。怛囉磔怛囉磔阿鉢囉底訶帝。莎訶。
初句歸命一切如來。次句能除一切諸障恐怖等。是歎如來一切護之德。又次句歎無量法門。毘濕嚩亦是巧義。所謂無量巧度門。即是法幢高峰觀三昧普門用。今欲說此明妃故。先歸敬一切如來如是功德也。次云薩婆他。是總指諸佛如是功德令同一字門故。次有唅欠兩字。正是真言之體。亦名種子。以下諸句皆轉釋此二字門。訶字是因義。所謂大乘因即是菩提心。以一切因本不生故。乃至因緣故。菩提心。是成佛真因正法幢旗之種子。上加空點是入證義。所以轉聲云唅也。佉是大空。上加點轉為欠。即是證此大空般若佛母。正是明妃之義。於此虛空藏中含真因種子即是護義也。復次佉門。猶如虛空畢竟清淨無所有即是高峰所知境界訶字菩提幢亦是自在力。以此二字相應故。猶如大將能破怨敵。又訶字門是菩提心寶。與佉虛空藏和合故。得成巧色摩尼。能滿一切希願。今此真言中闕此欠字。下文具有也。次句云乞叉即擁護義。恐怖厄難若恃怙有力大人。或得高城深池之固。則泰然無慮。彼諸怨敵雖以種種方便。無若之何。行人亦爾。依倚菩提心王。以般若胎藏為城郭。猶如虛空不可破壞即是轉釋前義也。次句摩訶沫麗。翻云力。訶字菩提心中。具足一切如來力。今與佉字合故。繫縛罣礙。如虛空中風自在旋轉。故名力。又訶字自在力。與佉字無量巧度門合故。猶如力士具足千種伎能。是故眾勝者。故名力也。第七句釋此力所由。故云從一切如來功德生。言此堅固力。本猶諸佛金剛種性生。又於無量劫以來。常以此訶字真因。具修法德。一一金剛不可破壞。今眾德已滿諸力悉備。復當以此法幢高峰觀三昧。大摧法界怨敵普護眾生。次即發誠實語。所謂字也。恐怖彼聲。所以重言之者。一摧外障一摧內障。復次外是煩惱障內是智障。若釋門。如來以何法恐怖諸障耶。謂即以此訶字門也。三昧即是具修萬行。上有大空點即是已成德。訶字即是法幢三昧空點合故即是高峰觀三昧訶字一切如來種子者。上點是明妃之母。下畫是胎分日增。如是義故。適發聲時魔軍散壞也。次云坦囉吒。是叱呵懾伏之義。如師子奮怒大吼時眾不懾伏。亦重言者。是對根本煩惱隨煩惱乃至對治一切煩惱界內煩惱界煩惱也。末句云阿鉢囉訶諦。是無對無比力義。結持上文。以此因緣故。明妃也。莎訶是警覺諸佛證明。亦是憶念持義。如前已釋。經云。時一切如來佛子眾說此明已。普遍佛剎六種震動者。謂大日如來發此普遍法界聲時。一切諸佛菩薩。以境界故。皆悉同聲而共說之。今此所加持句威勢具足。又以如來誠諦言故。十方佛剎六種震動。以佛之大誓真實不虛也。六種震動義。餘經具說其相。今依此宗祕密釋中。六種謂貪嗔癡慢疑六根本煩惱一切眾生心地。常為此重垢所持不能自起。今以世尊至誠之所感動。悉皆甲坼開散佛種萌生。故云六種震動也。爾時一切菩薩。見此淺略深祕二種地動因緣開敷未曾有。以微妙偈稱歎大日世尊。而經云。於諸佛前者。謂佛說此明時。十方世界菩薩等。各前亦皆說之。是故音聲俱時領解。即寄此文證護之威力也。領解偈中。諸佛奇特者。具存梵本。應言奇哉一切諸佛。說此力護。即是一一世界菩薩。皆悉領解十方一切諸佛所說真言也。以十方諸佛故。猶金剛城重固高不可昇。又環以湯池深不可越。是故一切諸作障不能侵陵也。由彼護住者。謂諸行人能以此真言密印護身心而住。是故所有為障者。諸毘那夜迦惡形剎等自然退散也。又此住字若依梵音。亦在名。為鎮在其心。若作深釋者。言此菩提心人。以此明妃實義護心而住。是故三種重障諸惡剎等皆悉馳散。不能傷彼善根。下至生心憶念時。亦如是力勢故。末句更結成也。經云。薄伽梵廣大法界加持。即於是時住法界胎藏三昧。從此定起。說入佛三昧耶持明者。梵音富羅廣大義。謂深廣際不可測量。如是諸法體。為毘富羅法界諸佛實相真言實相眾生實相。皆是毘富羅法界。以此更相加持故。法界加持。復次如男女交會因緣種子託於胎藏而不失壞。即是加持義。如是諸佛國王明妃和合共生富羅種子。為大悲胎藏所持有失壞。故名法界加持也。世尊普遍加持一切眾生。皆作平等種子竟。於遍法界胎藏三昧。觀此一一種子。皆是蓮花臺上毘盧遮那普門眷屬無盡莊嚴。亦與大悲漫荼羅異。而諸眾生未能自證知。故名在聖胎俱舍。若出藏時。即是如來解脫也。世尊如是現觀察已。時從三昧起。說三昧耶持明三昧耶平等義本誓義是除義是驚覺義。言平等者。謂如來現證三昧時。見一切眾生種種語意。悉皆與如來等。禪定智慧實相身畢竟等。是出誠諦言以告眾生。若我所必定不虛者。令一切眾生發此誠諦言時。亦蒙三密加持無盡莊嚴如來等。以是因緣故。能作金剛業。故名三昧耶也。言本誓者。如來見證此三昧時。見一切眾生悉有成佛義故。誓願今要從普門無量方便。令一切眾生皆至無上菩提。劑眾生界未盡以來。我之不休息。眾生。隨本誓發此誠實言時。亦令彼所為事業。皆悉成金剛性。故名三昧耶也。言除障者。如來一切眾生如來法身。但由一念無明故。常在目前而不覺知。是故發誠實言。今要當設種種方便。普為一切眾生決除眼瞙。若我誓願必當成就者。令諸眾生隨我方便。說此誠實言時。乃至一生中。獲無垢眼蓋障都盡。故名三昧耶也。言警覺義者。如來一切眾生皆在無明睡故。於如是功德自覺知。故以誠言感動令得醒悟。亦以此警覺菩薩等。令起深禪定窟師子頻申真言行人說此三昧耶者。我等諸佛亦當憶持本誓不得越。猶如國王自制法已還敬順行之。故名三昧耶也。持明者梵云陀羅尼。明謂總一切明門行。乃至盡此三昧耶誓願以來。失。故名入佛三昧耶持明也。
南麽三漫多勃陀南阿三迷三迷三麽曳訶。
初句歸命一切諸佛上釋。次句云無等次云三等。連下句言之。即是無等三平等三昧耶也。復次阿是諸法不生義。即是法界體性。娑是諦義。迷是三昧義。麽是自證大空亦是我義。世尊證此三昧時。諦觀一一眾生心普門漫荼羅皆等於我。是故更待對可譬類。無等也。三等三世三因三業道等三乘等。即是轉釋前句。所以無等之意。呾謂心如實相。一切塵垢本來不生三世如來種種方便。悉皆為此一大事因緣故。即是除障之義也。結云三昧耶者。即是必定師子吼諸法平等義故。誓願當令一切得如我故。欲普為眾生開淨知見故。以此警覺眾生諸佛故。是故此三昧耶一切如來金剛誓誠。若不先持者不得一切真言事也。世尊遍滿一切佛剎身語心輪。說此三昧耶已。一切諸佛子眾不聞之。既聞是已。於一切真言不敢越。所以然者。若菩薩眾生諸法中。作種種不平等見。則越三昧耶法。若於此平等誓中。作種種限量之心。亦越三昧耶法。諸有所作隨順世間名利。不為大事因緣。亦越三昧耶法。放逸懈怠不能警悟其心。亦越三昧耶法。以越三昧耶故。種種障生。損損他義利。是故諸菩薩等。奉三昧耶護身命。不敢越也。經云。時薄伽梵說法界生真言者。世尊入法界胎藏三昧時。見一切眾生悉有菩提種子等同諸佛。故說入佛三昧耶持明。以此持明得入平等戒。即是聖胎義也。爾時世尊復以普眼諦觀一切眾生皆悉聖胎具足生在佛家爾時無盡莊嚴亦復與如來等。從此三昧起已。即說法界生真言。又以普眼諦觀見此一一眾生金剛具足成就爾時無盡莊嚴亦復與如來等。從此三昧起已。即說金剛薩埵真言。故此三種皆名三昧耶也。復次由入佛三昧耶故。於胎藏不令夭折由法界生故。初出胎障礙。由金剛薩埵故。能轉家業備諸伎藝。又以入佛三昧耶加持祕密胎藏。以法界加持金剛菩薩眷屬。以金剛薩埵加持種種隨類之形。入佛三昧耶蓮花藏。法界蓮花敷。金剛薩埵蓮花成就復還為種。故此三種皆名三昧耶也。
南麽三漫多勃陀達摩馱賭薩嚩婆嚩句痕。
達摩馱覩是法界義。薩嚩婆嚩是自性。亦名本性。句痕是我義。其句義法界自性也。以必定師子吼一切眾生皆是法界自性。是平等義當設種種方便。令一切眾生皆悉知。是本誓義。以法界自性故。能除一切分別開淨知見。是除義。諸佛憶持本願故。令我此身即同毘盧遮那法界自性。是驚覺義。當以字門廣釋之南麽三漫多伐折囉伐折呾囉麽句痕。
初句將說金剛薩埵真言。故歸命一切金剛即是無量門持如來金剛智者。皆令憶持護念也。次句云伐折囉呾麽句痕。謂我身即同金剛也。金剛即是法界自性。以成就堅固力不可沮壞故。異門說為金剛如來普眼一切眾生金剛智體與異。是平等義。以眾生自覺知故。從無量金剛智門。作種種金剛業。要摧如是障令至實際。是本誓義。如是實際無垢眼金剛眼。即是義。以此師子吼震動十方佛剎即是警覺義。故名三昧耶也。復次真言行者。以初三昧耶故。得如來祕密口意平等之身。以第二三昧耶故。得如來加持法界宮尊特之身。以第三三昧耶故。令此身土金剛。與無量持金剛眾而自圍繞。佛說三昧耶。為自受用故。第二三昧耶為成就法性身菩薩故。第三三昧耶為折伏攝受隨類眾生故。佛說三昧耶建立大悲胎藏漫荼羅故。第二三昧耶為作毘盧遮那阿闍梨業故。第三三昧耶執金剛弟子業故。初三昧耶加持如來眷屬故。第二三昧耶為加持蓮花眷屬故。第三三昧耶加持金剛眷屬故。是故佛說三三昧耶也。次說金剛真言者。為莊嚴金剛薩埵身故。行人已發金剛誓願一切眾生諸障故。以牢強精進被服金剛甲冑。且如六波羅密一一如實相。皆金剛不可破壞。又一一度中皆具五度。是故周體密緻有間隙。如六度者。三七品十八空百八三昧五百陀羅尼等。皆廣說。以被如來金剛甲故。旋轉六道出生入死。一切煩惱業苦所不能傷。若就淺略釋者。由行人以此真言加持故。一切諸天龍等。見皆同於金剛薩埵身。遍體皆被金剛甲冑。堅密際光如猛焰。是故一切為障者。皆不能傷也。
南麽三漫多伐折囉伐折迦嚩遮。伐折囉是金剛囉遮名甲。如來金剛普觀眾生不被此金剛甲冑。是故以誠實言而演說之也。以最初嚩字為真言體。嚩是諸法言說義。若是戲論言說所行處。悉皆可破可轉堅固。是故以嚩字為體。次字皆轉釋之。何故諸法言說。以不可得故。何故不得。以自性清淨故。自性清淨即是金剛薩埵身也。次明甲義。若法是造作故所成。當知但有假名。從緣遷變尚不能自固其性。況能蔽捍六塵利箭耶。今觀金剛體無盡莊嚴。皆悉造作。是故堅固不壞。百非所不能干。是故金剛甲冑。末後即是無所畏聲。亦是自在力義亦是歡喜義。以定慧具足證此訶字門時。自知必能摧壞諸障普護眾生。是故大歡喜也。次說如來真言者。金翅鳥王威力具足羽翮完堅。又明利眼於虛空中。俯觀大海如視鏡像。則能隨意自在搏獲諸龍。當知真言行人亦復如是。以此如來淨眼加持故。漫荼羅海會當現其前。備見一切根緣遮道法。金剛隨意皆成。故次說之也。
南麽三漫多勃陀怛他揭多斫吃蒭尾也嚩路迦也莎訶。
句義中。怛他揭多斫吃蒭是如來眼。次云尾也嚩路迦也是觀義。言以如來眼觀也。用最初字為體。多是諸法如如義。以一切法不生故。如如不可得。是故如來一切法畢竟非如非異。雖不可見而亦見。如諸佛者諸眾生眼亦然。若行者說此真實語時。則蒙不思議佛眼加持。漸清淨也。
次有塗香等六種真言。皆是入漫荼羅修供養時所要故。於此品中說。
南麽三漫多勃陀喃微輸馱健杜納婆嚩莎訶右句義中。微輸(上)馱是淨義。健杜是香。納婆嚩是發生義。所謂淨香發生也。以句初微字為體。於嚩字上加字之畫。是故轉為微。嚩字是金剛言說義。三昧是住義。如是定慧均等。即是無戲執金剛三世無障礙智戒如是香。其性本寂去無來。而常遍滿法界。故名淨塗香也。一切眾生雖復等共有之。然以未發心故。此香未發。今已用此香遍塗法身。故能淨香普熏一切也。
次華真言
南麽三漫多勃陀摩訶妹呾也毘庾蘗帝莎訶。
句義中。摩訶妹呾也。是大慈義。毘庾蘗帝是生義。所謂大慈生義也。以昧字為真言體。即是莽字加三昧畫。是故轉聲呼之。莽是心義我義。亦名大空。言此心蓮花。為妄我所不得增長。今自證實相故。從慈悲藏中。八葉鬚蘂次第開敷。故曰從大慈生也。復次菩提心樹王種子。從慈悲地中。滋長茷盛開德花。以方便成實。故曰從大慈生也。當以字門廣釋之。
  次燒香真言
南麽三漫多勃陀達摩馱賭弩蘗帝莎訶。
句義中。達摩都是法界義。弩蘗帝是隨至義。亦是遍至義亦是逝義進不住義。譯云遍至法界也。以句初達字為體。以眾生界不生故。乃至法界定相亦不可得如是法界。深廣際不可度量。而瑜伽行人。恒殊勝進不休息故。業悉遍如是法界。下至供養佛時亦遍如是法界即是燒香義也。
飲食真言
南麽三漫多勃陀迦罪罪沫鄰捺娜弭沫鄰捺泥摩訶沫履莎訶。
右初云囉囉。是不可樂不善聲義。聲喧聒。令聽聞寂靜。次云囉囉。是止前不善聲。是恬漠寂怕之義。此中正以法喜禪悅義。是故寄此言之也。若就輪之相。阿是本初義。以本初則有二種塵垢。謂煩惱知障也。二種塵垢故。則有戲論喧聒之聲。今以諸法不生故。二種塵垢亦本不生即是甘露門涅槃飯。故名囉囉。復次若人萬行。望得如是法味。以造作故二還生。非是常命色力真甘露味。今以諸法無造作故。內證之味不從他得。如食乳糜所須。故云止前不善聲也。沫鄰捺娜弭者。凡西方享祭之食。上獻諸佛下及神鬼通名沫。其句義云。我已飲食奉獻也。次云沫鄰捺泥者。此意言。受我所獻食已。當還與我妙食。如世間人以餚饍奉福田。為令今世後世飲食無乏。故今以無盡法食加持世間供養奉施諸尊。還我所願。令常充足不死不生之味也。次云摩訶沫履者。即是於諸中倍加廣大豐美。以此料簡上句。云今所獻及與所祈。皆在極無比無過上味。不求有量之食也。

燈明真言

南麽三漫多勃陀怛他揭多唎旨薩囉儜阿嚩那伽伽猱陀哩耶莎訶。

句義中。怛他揭多如來。喇旨是焰明。次云薩囉儜是普遍。阿嚩娑娜是諸暗。伽猱陀哩耶是虛空意言如來焰光普遍諸暗。等同虛空有限量也。此真言以句初字為體。如於心之實相即是毘盧遮那大智明。普照世間所不遍。言諸暗者即是無明。以無明不生故體即是明。是故如來光明普遍諸暗。言等虛空者。以無明虛空無量故。如來智光亦等虛空無量乃至老死虛空無量故。如來智光亦如虛空無量。如十二因緣者。一切諸法如是說。如是決定義故。燈明真言。以此加持燈明供養佛。即是諸供中最也。
閼伽真言
南麽三曼多勃陀伽那娑摩阿娑摩訶。
句義中。伽那虛空義。娑摩是等義阿娑摩無等義。所謂等虛空無等也。如來法身本性淨故無分別無邊際故。等同虛空。然復有無無邊不思議功德。非彼虛空。所能譬喻。故云無等也。復次阿娑摩是不等義。不等者所謂二乘。今既等同虛空。又等此無等故云等虛空無等也。以最初伽子為真言體。眾生界中來去亦不可得法界中來去相亦不可得。以如來如去不可得大空。以此大空淨之水。用浴無垢之身。是為閼伽真實之義也。次下四真言。亦是曼荼羅阿闍梨莊嚴之相。故於此品中說。
如來頂相真言
南麽三漫多勃陀伽那阿難多薩發囉儜毘輸馱達摩儞闍多訶。
句義中。伽那阿難多是虛空無量。薩發囉儜是普遍。毘輸馱是清淨達摩儞闍多是法界生義。此言如來頂相。猶如虛空出過數量普遍清淨。當知如是頂相。從法界胎藏生。非從世間父母胎藏生也。此真言亦以伽字為體。言如來髻相。去來相同於大空。而一切眾生去來相觀之。是故周於十方能見邊際。若行者必定心。自知我之頂相亦復如是。是名佛頂真言也。阿闍梨自作毘盧遮那時。解髻而更結之。若出家人應以右手為拳置於頂上。然後說真言加持之。則一切諸天神等。不能見頂相也。
如來真言
南麽三曼多勃陀喃伐折囉入嚩羅微薩普囉吽
  右句義中。伐折囉入嚩羅是金剛光。微薩普羅是普遍義。言此金剛智普遍一切。能除生死暗障。亦能映奪之者。則是如來甲義也。此真言最後字為體。具足三解脫門。謂上有曩字空點大空義。即是空解脫門。本體訶字因緣故。即是無相解脫門。下有鄔字三昧畫。以本不生即是無作解脫門如是三門一切諸障所不能入。以此慧光遍嚴身故。如來甲也。撿密印。其中梵本似有殘缺。疑此是金剛薩埵圓光真言。更當訪餘梵本
如來圓光真言
南麽三曼多勃陀喃入嚩羅摩履儞怛他蘗多訶。
句義中。入嚩羅是焰光義。摩履儞是鬘義。以焰為鬘輪環不絕。故名如來圓光也。次句云怛他蘗多旨。是如來光明義。此是明白之光。梵音與焰鬘之光其名不同。正用此旨字為真言體也。上有囉聲是塵垢義。下體遮字是遷變義。以阿字門故。即是本無塵垢亦不遷變。即是如來常寂之光。又帶三昧聲。言此常寂光定具足。是故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阿闍梨以此加持身故。一切諸天神等。如來焰鬘遍被其體。威猛難覩猶如日輪。是故諸為障者不得其便也。
如來舌相真言
南麽三曼多勃陀摩訶阿摩訶(二)怛他蘗多爾訶嚩(二合)薩底也(二合)達摩鉢囉底瑟恥(二合)多訶。
句義中。摩訶阿摩訶是無大。義怛他蘗多爾訶嚩是如來舌義此舌廣長之相遍覆一切佛剎。故為大。此大更無過上故。待對故。相亦不可得故。為無大。次云薩底也(二合)是諦。達摩是法。鉢囉瑟恥多是成就。譯云成就實諦法也。如來無量劫來。常真實諦語故。平等輪。成就實諦之法。所發誠言必定異。故以最後字為真言體。明如來所有語言。常如實無誑異也。阿闍梨以此加持身故。轉說法教皆金剛乃至能以音遍諸佛剎。凡此諸真言等。皆當以字門廣釋之。

息障品第三

  爾時金剛手。又復白佛毘盧遮那世尊云何曼荼羅畫時。為障者得除息。真言等持誦者無惱害。云何持誦真言果彼云何。此毘盧遮那如來加持故。金剛手神力大眾疑。及為未來眾生復發此問也。大毘盧遮那世尊言。善哉善哉大眾能發此說。為大利益諸眾生故。今當為開示一切隨汝所問也。言障者生。由昔慳隨順。為彼因除故。菩提心此念。若分別除心思有。菩提心念憶。持誦諸過者。言。一切法雖復無量。以要言之但從生。又由行者過去世隨順法故。今世有諸障。當知亦是從心因緣生也。當慳貪等是諸障之因。若除彼因諸障自息。此中對治即是菩提心也。若念菩提心故。即是能除諸障之因也。又復一切諸障由分別生。此之分別由從妄心。思者思即是障。謂心中煩惱隨煩惱等。此中有字。梵音亦云生義也。心思有分別即是菩提心。由行者憶念此心。即能離一切過也。思惟不動大有情。能除一切為障者。彼當結此密印者。此即是前所不動明王。此是如來法身大願故。於無相中而現是相。護一切真言行者。若行者常能憶念能離一切障也。所謂不動者。即是真淨菩提之心。為表是義故。事立名也。此明王目者。有深意也。以佛眼明鑒一而已。無二無三也。其印下說之。祕密主風當誦阿字門。亦有意。正取阿字為身。以此本無門而我身也。無我訶字心誦。塗香點作地七點。此先想訶字在中。加七點而後蓋之也。方依嚩庾。以瓦碗蓋合之。於此大眾生彌盧思念。時彼上阿字并點作。是風大縛繼先所說。謂立壇時。或有風為障。以露地立法故。當須止之。當想此阿字遍於身分之內。此字作金剛不動色。謂金色也。如是想已。又心誦訶字。於風方(西北也)。用塗香於地。畫作七小圓點。各如彈丸許大。如是作是用器蓋之。於心想即是上想阿字。以此字為金剛山而押之也。三千大千須彌山一體而蓋其上。又當時器上作此字。此阿是金剛不動義。加一點是遍一切處。令此金剛不動一切處即是增廣之義也。水法當思惟囉字。遍於身赤色力焰。即是焰之鬘。從內身而出遍於身上如鬘也。力可畏惡形。手執大刀印。作瞋形已畫地作雲像。或作龍蛇之像。用刀印斬斷其形雲即散滅。以雲是諸水之所依故也。隨所起障之方而作之。如雨從東來即於東方作也。或作金剛橛止此風雨。其橛用陀羅木作金剛。以金剛真言加持之。一切金剛而以打之。亦隨所在方面也。此應身同於一切金剛。然後作之。作此橛是一股金剛。三股除邊支股即是也。其小者名金剛針。或一切障息。復說念真言不動力本漫荼羅中住。持誦者作漫荼羅。中作形像。於彼頂左腳蹋彼。當除息去死。無疑惑者。復更明方便方便一切障也。即是前所不動明王。此不動明王本漫荼羅。即是三角漫荼羅其中黑色是也。持誦者想己不動明王之像。又於此中作法有二意。一者想不動尊在圓中而蹋彼上。也二者身是不動尊。即以本真言印加之。而蹈其上也。三角中畫彼為障者形。然後中。以左腳蹈彼頂上。以忿怒形加之。彼當應時退散。若彼違戾不受教不去者。乃至斷其命根。是故持誦者。慈心念言。勿令彼斷命也。然此中密意。所謂為障者。即是心所慳貪等法。能為行人一切障事。今此不動明王即是一切智智大菩提心。當知此即是力威猛。能永害一切等過。令彼永斷。即是死義也。如瑜伽所云說。佛初成正覺一切漫荼羅所攝三界之眾。有摩醯首羅者。即是三千世界之主。三千界之中。心慢故不肯從所召命。而是念。三界之主。更有誰尊而召我耶。復是念。彼持呪者畏一切穢。化作一切污之物。四面圍遶而住其中。彼所施呪術何所能為。不動明王佛教命召彼。見其此事。即化受觸金剛即是不淨金剛也)。令彼取之。爾時不淨金剛須臾悉噉所有諸穢令無餘。執令彼來至所。彼復言爾等是夜叉之類。而諸天主。何能受爾所命耶。尋即逃歸。如是七返。爾時不動明王白言世尊。此有情何故犯三世諸佛三昧耶法。當以何事治之。言即斷彼也。不動明王即持彼。以左足蹋其頂半月中。右足蹋其妃首半上。爾時大自在天尋便終。即於爾時絕之中。無量法而得授記。於灰欲世界成佛號月勝如來。此皆祕語也。食一切穢。是噉彼惡業煩惱等垢穢滓渭之法。云終者。是彼一切心法永斷。無生法性故於中一切佛記。非是殺也。爾時諸天等。見三千世界天主。以不順諸順三昧耶故自取終。一切敬畏自相謂言。天主尚爾我云何不往。即共詣所。於大漫荼羅中而得法利。不動明王白佛言。此大自在天當更云何言汝應起之。不動明王說法界生真言爾時大自在者即復蘇息。生大歡喜白言。甚希有也。我初召至已問佛。此夜叉是何等類我所不解。言是諸佛之主。我是念諸佛一切之尊。云何以此而更為主耶。是我所不解。今乃之。大王力故。令我現前得記作佛。當知實是諸佛之尊也。所以然者。大自在天三千世界之主。即是眾生心。所謂無始無明住地。於諸惑中而自在。唯除大菩提伏者。斷其命已。即是寂然界證。所謂生者即是佛慧門。是故真言行者。應一一思惟諸佛密語也。又法用芥子及諸毒藥二種相和。作彼為障者形像而用塗之。令彼燒速被中傷。故云速被着(惠略也惠命也)略乃至大梵等為障尚被着。何況餘耶。又凡此法。皆是久持誦成就者。解法則乃能作之。若但法。即求得如是用。此理也。其陀木橛。必此木。用苦練木乃至用賓鐵。亦得耳。足是智足也。爾時金剛手白佛言。如佛世尊所說義。如是知自漫荼羅位住。世尊尊主現威令作彼位。如是如來教勅不敢隱弊。何以故。以此三昧耶一切真言所師。謂性住者。謂金剛手白佛言。此不動明王即是尊主也)能作如是威猛之事。能為調伏。為傳如來祕密教令使。本尊是佛部。即坐金輪中之類。若如是作必令有靈驗。此之現威即是效驗之語也。令作者。今謂若如是作必令有效也。諸生死中普得聞知。不敢隱弊此真言。是故持金剛者。力威猛所不敢隱弊。謂此尊有靈驗故所作善事皆成。諸為障者不敢隱弊如來所教勅也。應作事。此亦即是十方三世佛三昧耶我等一切執金剛。亦應作應作。隨此三昧不敢失墜。何以故。此即是金剛姓。是故常住斯法。四姓等各各有家法。若失家法。則不名敬順先祖父之教。世人為惡子。今此大雄調伏難調宣布信之教。是我金剛等家姓之法。所謂如來種家之家法也。是等真言菩薩修行菩薩本位一切作者。是金剛手以身勸勉行人之意。我等應作事。修行真言者。亦當住此位。所謂如來家法。應以無量降伏諸障。令如來無敢隱弊也。此行人亦放諸尊欲作降伏。即須不動尊輪中等。如是祕密主如是說。即是印可誠如汝所言也。

大毘盧遮那成佛疏卷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