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邦文類

輸入者 劉映霞
    一校者 韓紅霞
    二校者 呂廣林
    改稿者 譚海云

周道既往。百家各以其說爭衡於世。久之浸息。獨儒老三之教。幾於並行。大率皆主於勸戒惡。其言不同。而其歸則一。然釋宗比道家為尤盛。余未嘗讀佛書。初無心佞佛。惟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戒。不敢須臾去心。佛之本意似不此。有習西方淨土之教者。其說曰。凡夫五濁世。業網縈覆.生死不能出。苦海不能停。大雄不得已。而偏一方。使人繫心專注。果由是而之則達無方所矣。雖然不得其門而入。亦徒為耳。曾不知此法本一心一心所主必見於善故。佛指示曰。是心作佛。是是佛。諸佛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一心繫念。若是而論。則彌陀果覺即我性是極樂遐方即我心。是一念到處用無虧。亦何高下近之有哉。比丘宗曉。留心教典。類成此書。其大藏經論。古今儒釋所著。無非西方淨土教門。或闡揚義。以警未達。或明示顯應。以誘方來。至於長行短偈片言隻字。不備。其善用身心可尚矣。一日持以示余。且有請曰。某留心於此有年。將以刊板化一為多廣示學者。儻一言冠其首。使人信起修。則某克苦編鏤不為枉矣。余取其書讀之。諸家所示。有深趣。真可以發明往生大旨。啟迪人之善心。徐復究其理。蓋人固有之性。本自明白。無始迷妄不貪則吝。緣此病根是生眾苦。若令離苦惱而獲安隱。當以是而對治之。譬如神醫用藥。病根既去則本體如初。又如明鏡受塵。揩摩有力。則本明如舊。夫如是則此書真復性還元之策。豈可寢之哉。嗚呼道在邇不必求諸遠。事在易不必求諸難。昔無著師。禮五臺見文殊說偈有曰。寶塔畢竟為塵。一念淨心正覺佛法無量斯言蔽諸佛土既以為本。其務西歸者。惟善淨其心而已矣。斷無它術焉。

慶元庚申中元日敷文閣學士宣奉大夫致仕汪大猷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