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邦文類卷第五

四明石芝沙門宗曉編次
輸入者 劉映霞
       一校者 韓紅霞
       二校者 呂廣林
       改稿者 譚海云

賦銘(各一家

神棲安養禪師 延壽
安養賦奉制文 吳越錢王 俶
日觀銘 慈雲懺主 遵式
(六家)
阿彌陀佛像偈 東坡居士蘇 軾
華嚴賢首讚佛偈 慈雲懺主 遵式
依脩多羅往生偈 同前
彌陀經發願偈 同前
行婆日輪見佛妙行法師 法怡
讚喻彌陀偈 朝議大夫丁 性
頌(十家
十六觀頌(三首) 慈雲懺主 遵式
十六觀頌(十六首) 樝菴法師 有嚴
十六觀頌(四首) 大智律師 元照
勸化徑路修行頌 京比丘 善導
念佛頌(四首) 慈禪師 宗賾
西方淨土頌(三首) 同前
觀佛三昧頌 樝菴法師 有嚴
念佛頌(五首) 慈受禪師 懷深
示陳行婆頌(二首) 慈辯法師 從諫
淨業頌(二首) 大智律師 元照
念佛頌(三首) 清照律師 慧亨
念佛心要頌 草菴法師 道因
彌陀香像頌解空法師 可觀
淨土并辭世 法鏡法師 若愚
稱讚西方頌 居士任 彪
淨土頌 桐江法師 擇瑛
白蓮淨社頌 右街鑒義 從正
淨業佛魔頌 壽法師 良弼
淨業頌 昌國宰王 存之
勸世念佛頌 失作人名
詩(二家)
淨土詠 晉康樂謝 靈運
念佛三昧詩(四首) 晉琅琊王 喬之
念佛三昧詩(四首) 慈雲懺主 遵式
別李祕書始興寺所居 草堂先生杜子美
東林寺臨水坐 香山居士白 居易
天竺大師 東坡居士蘇 軾
除夜(并三四句) 后山居士陳 無已
錢唐勝事寄馬侍郎 慈雲懺主 遵式
竹悟老種蓮 次公楊 傑
廬山白蓮社 禦溪釋 懷悟
彌陀道者 直閣黃 誥
十六觀近體詩(十六首) 沙門 沖默
廬山蓮社(二首) 監簿喻 良能
次韻蓮社 釋褐 淳叟
廬山十八賢東溪釋 祖可
安養故鄉詩(四首) 樝菴法師 有嚴
西方詩(并五言二首) 北山講僧 可旻
湖州覺海彌陀閣 祠部張 景脩
西歸軒詩 蘿月禪師 曇瑩
憶佛軒詩(十首) 雪溪首座 希顏
往生傳有感 雲菴法師 了洪
淨土詠史(敘佛化緣并製作意五首)西湖居士李 濟
詞(七家)
和淵明歸去來兮 給事憑 楫
擬淵明歸去兮 住任 彪
追和淵明歸去來 拙菴律師
淨土漁家傲(并詩各十首) 北山講僧 可旻
西方漁家傲 西禪師 法端
娑婆苦望江南(六首) 白雲法師
西方好望江南(六首) 同前

神棲安養禪師延壽

彌陀寶剎安養嘉名。處報土極樂。於十方而最清。二八觀門修定意而冥往。四十大願。運散心化生。爾乃畢世受持一生歸命仙人乘雲而聽法。空界作唄而讚詠。紫金臺上身登。而本願非虛。白玉毫神化而一心慶。詳夫廣長舌讚。十剎同宣。但標心而盡契。非率意而虛傳。地軸迴轉。天華散前。一念開。見佛而皆登妙果。千重光照。證法而盡廁先賢。考古推今。往生非一。運來而天樂盈空。時至而異香滿室。一真境內現相。而雖仗佛威。七寶池中。睹境而皆從出。故知。聖旨難量感應猶長。變凡成聖。而頃刻即迷為悟。而昭彰探出仙書。真是長生之術。指歸淨剎。永居不死之鄉。更出世高人處塵士。焚身臂以發行。掛胃捧心而立軌。仙樂來迎而弗從。天童請命而不喜。或火烈山項。光明境裹。絕聞惡趣之名。永拋胎獄之鄙。眼開舌固而立驗。牛觸雞而忽此。處鐵城而拒王敕。須侚丹心。坐蓮臺而賴佛恩。難拋至理。其或誹三寶破壞律儀。逼風刀解體之際。當業鏡照形之時。遇識現不思議。劍林變七重之行樹火車八德蓮池地獄消沈。湛爾而怖心全息。天華飛引。俄然而化佛迎之。慧眼明心爐墮手。應讖而蓮華不萎。得記而寶林非久。奇哉。佛力難思古今未有。
禪師一志西方。極言洪贊也此。至於萬善歸。亦力勸治。乃知。通無吝。惠利多方。校之滯寂沈空者遠矣。是賦師有注本。事廣文長。此不暇錄。眇所屬。皆經文語。及往生傳中靈跡。惟博古尚道者。睹茲網要。自悉綱目矣。

安養賦奉制文 吳越國王錢俶

進呈奉制具悉。嘗聞。安養國中彌陀淨土。萬化將息。一念不迷。托彼聖胎。易於返掌。信及非及。俱是真如。予踐康莊。坦然明白。師提攜四眾。綱紀一乘。勸我以白月之因。助我以青蓮之果。人天善友。非師而誰。愧認之懷。早暮斯在。故茲獎諭。想宜知悉。遣書指不多及。

日觀銘(并序) 慈雲懺主遵式

天禧四年。太歲庚申。春月癸未朔。十三日乙未。耆闍飛來峰之南。古天竺寺沙門遵式)於寺東嶺林洞側。造日觀菴成。乃題石作日觀銘(出十六觀經

杳彼曜靈 心乎葵傾
濛氾餘丈 六龍輟行
如鼓在懸 如壁之英
斂目作對 毘念主成
赫赫圓象 惚怳中生
履霜堅至 存乎
導想向方 戒神遐征
室其在斯 故面長庚

阿彌陀佛(并序) 東坡居士

錢塘元照律師。普勸道俗。歸誠西極樂世界。眉山蘇軾。敬捨亡母蜀郡太君程氏簪珥遺物。命匠胡錫。畫阿彌陀佛像。追薦冥福。以偈頌曰。

大圓覺 充滿十方
我以顛倒想 出沒生死
云何一念 往生淨土
我造無始一念便有餘
既從一念生 還從一念
生滅滅盡處 則與佛同
如投海中 如中鼓橐
雖有大聖智 亦不能分別
願我先父母 一切眾生
在處為西方 所遇皆極樂
無量壽 去亦無來

華嚴賢首讚佛偈 慈雲懺主遵式

放光明名見佛 此光覺悟將終者
令隨悟念如來 生其淨土
臨終念佛 及示尊像令瞻敬
俾於所深歸仰 是故得成此光明

此二偈者。前四句讚佛放光。其光見佛。能令臨終見佛往生。後四句讚佛修此光明之因。其因者只是勸臨終念佛。并示其佛像故。成佛光明。今廣施此偈者。蓋勸深信者。凡遇眷屬一切人臨終時。先於床前佛像。令彼見。及勸令念佛。若痛苦所逼。或先信心不肯念佛者。亦須種種方便勸令稱佛。下至十念。得滅重罪。生佛淨土。此一利益不可思議。若勸一人淨土。縱自不修行。亦合生佛國。況當來成佛。能放光明。照一切眾生臨終見佛也。多見世人。為愛故。聚頭哭泣。不思救度。苦哉苦哉。惡知識也。愛所牽。墮落道。解脫斯。世間有五種人。不肯念佛。一者先信心。二者戀著財寶。三者不捨妻子。四者自惜身命。五者罪業所障。地獄。願早覺悟

修多羅往生正信偈 同前(若人能誦此偈。三種利益常持諸大乘經首題名字。二得增長淨土信心。三令聞者深信淨土。若遇臨終者。聲誦一返二返。然後勸令念佛

稽首西安樂彌陀大慈尊
種種修多羅 成就往生決定信
大乘清淨心 十念念彼無量壽
臨終夢佛定往生 大寶積經如是
五逆地獄眾火現 值善知識發猛心
十念稱佛往生 十六觀經如是
歡喜信樂心 下至十念往生
若不爾者不成佛 四十八願如是
諸有聞名至心 一念迴向往生
唯除五逆正法 無量壽經如是
臨終不能觀及念 但作生
此人氣絕即往生 大法鼓經如是
一日一夜懸繒蓋 專念往生不斷
臥中夢佛即往生 無量壽經如是
晝夜一日稱佛名 殷精進不斷絕。
展轉相勸同往生 大悲經如是
一日二日若七日 執持名號不亂
佛現其前即往生 阿彌陀經如是
若人阿彌陀 一日二日若過等
繫念現前往生 般舟經如是
十日十夜六時五體不斷
現見彼佛即往生 鼓音王經如是
十日十夜齋戒 縣繒旛蓋然香類
繫念不斷往生 無量壽經如是
若人專念一方佛 或行或坐七七日
現身見佛往生 大集經如是
誓常經行日中不坐
三昧中見阿彌陀 立經中如是
若人端坐正西向 九日中常念
能成三昧生佛文殊般若如是
我於經頌少分 如是者無窮盡
聞者生正信 佛語真實無欺誑

疑者曰。觀此偈。有十念下至一念信樂者。乃至但作生佛。亦生彼國。又有七七日至九日。念佛方乃生。豈非淨土是一。何故修因頓異。釋曰。淨土雖一。生者自殊。無量壽經總分三輩十六觀經開作九品更細分。亦無量。又疑曰。下品等輩修因既淺。應有退墮。釋曰不然。但九品開有遲速。去近。得道有利鈍。而生彼者。例皆言不退。經云。其生者。悉正定之聚。又云。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此言不退疑論中。有五種因緣不退。一者阿彌陀佛大悲願力。攝持不退。二者佛光常照故。菩提心不退。三者水鳥樹林風聲樂響。皆說苦空。聞者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不退。四者彼國純諸菩薩以為良友。惡緣境。鬼神邪魔三毒等。煩惱畢竟不起故不退。五者生彼國。即壽命永劫。共菩薩佛齊等故不退。況此世。非但闕此五緣。抑乃惡友識。聲色醉亂。魔鬼濫真。壽命短促。五種皆惡。妨惱修道浩劫空過。願熟思之。願熟思之。或曰。一切法本無無滅平等空寂。何用強勸此來彼。釋曰。若云求生西以為取捨乖平等理者。汝還非彼執此。豈不乖理耶。若轉計亦不求生於彼。亦不求生於此者。則是生斷滅見。金剛般若經。豈不談空。佛誡須菩提云。汝莫是念。發菩提心者。於不說斷滅相。解空者。即於因緣法中。了生無生性滅無滅性。非謂斷無為不生滅也。中論云。因緣生法即是空。不云滅空也維摩經云。雖知諸佛國及與眾生空。而常淨土教化諸群生。或曰。淨土在心。何須外覓。隨其淨則佛土淨。豈用迢然求生淨土耶。釋曰。子又不善心土之義也。將謂我心局在寸。便見西方敻在域外。茍此者。又云何淨則佛土淨耶。華嚴云。心佛眾生。是三無差別佛法既遍。心法亦遍。若各有方面。何謂差。又云。游心法界如虛空虛空分隔。若了一念心遍。一塵亦遍。萬億剎咫步之間。豈在心外。世人若談空理。便撥略因果。若談心。便不信有外諸法。豈唯謗法。亦謗心殃墜萬劫。良可痛哉。妄造是非。障他淨土。真惡知識也。無量壽經云。佛告彌勒菩薩諸天人等。無量壽聲聞菩薩功德智慧不可稱說。及其國土微妙安樂清淨若此。何不力為善。念道之自然。宜各勒清進。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絕去。往生安樂國橫截惡趣自然閉。升道無窮極。易往而無人。其國無違逆。自然之所牽。何不棄事。勤行德。可長生壽樂無窮極。

彌陀經正信發願偈 同前

稽首十方彌陀
方等修多羅 一切法寶藏
觀音勢至 大地菩薩僧
我以誠信心 刻板并印造
阿彌陀經卷 及以正信偈
旋造各萬 施四眾受持
偈以發信心 經以資讀誦
有每日中 至少誦三卷
年誦千八十 十年八百
況復多誦者 及歷多年數
如是積功自然生佛
我此萬卷經 隨所流布處
極少一人 誦持淨土
我願承此力 決定生彼國
況復於人 人亡經復在
展轉相傳授 是名無盡燈
燈燈相照耀 破生死長夜
菩提 究竟
常寂淨土 清淨
迴向奉君親 我國聖帝王
及聖后聖位 壽各
覆育群氓類 我父母眷屬
怨親怨親 咸承勝善根
安養

行婆日輪見佛(并序) 妙行法師法怡

西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其一云。我若作佛時。十方眾生欲生我國。念我名號。而不生者。不作佛。若人每日早晨合掌面西。稱念佛號聲。現世消災延壽決定往生。睹錢塘喻彌陀。畫姚行婆所見日輪彌陀佛像。人能用心之專。則感應如是妙行比丘法怡。以偈讚曰。

極樂世界方所 祇在日沒
所以佛教韋提希 諦觀落日如縣鼓
善哉姚氏一老嫗 能以是心求淨土
暮觀朝想無歲年 行持坐念忘寒暑
彌陀忽從心想生 恍惚之間明又睹
是時虛空絕纖雲 桑榆尚駐羲和御
佛日晃耀奪陽輝 紺目玉毫妙相
目駭心驚喜且悲 走告導師彌陀
具陳所見悉希有 願寫金容托毫素
我聞勝事嘆希有 為說偈言開未悟
當知去佛甚不遠 闡提那得稱其故
雖過剎土萬億 一念超越如跬步
人問路頭 向道恁麽驀直去

讚喻彌陀(并序) 左朝議大夫丁注

淨師捨妻奴。為如來徒。募萬人淨土會。鄉人(丁注)以偈替之。

淨佛土淨 法王妄言
出塵垢 已見中蓮
一念起滅 極樂現前
大千同此境 豈止萬人緣

十六觀經慈雲懺主遵式
序分
韋提重禮請能仁 願說西報因
十六觀兼三淨業 修之往生
日觀
正坐面西想日輪 見日欲沒如懸鼓
已閉目目問 皆令明了堅住
水觀
次作想見西一切皆為淨土
既見水已想成水 皎然映徹琉璃
地觀
琉璃寶地正觀時 謗了分明極樂
八種清風樂音 苦空無我無常
樹觀
四觀樹七重行 寶華華敷妙宮殿
寶幢旛蓋影十方佛國於中現
池觀
五想淨土七寶池 池中有八功德
宣流念佛僧名 妙蓮華千萬億
總觀
寶國樓閣 樹更兼池間錯
此箇總觀苦成時 為粗極樂

七想蓮華臺座 廣大彌陀願力
作此想不亂 定想極樂國中生
像觀
諸佛如來法界身 入眾一切
智者觀此心 是菩薩
無量壽
無量壽佛金色身 光明普照
智者繫心諸佛現前同授記
觀世音
觀音菩薩金身 眉間毫相七寶
流出光明滿十方 光中化佛數億
大勢至
次觀勢至菩薩等觀
但於肉髻寶中 盛眾光明
往生
端想極樂蓮華合閉身居內
見佛滿虛空 水鳥樹林宣法偈
往生
重想彌陀菩薩 神通現事如前
雜沓觀成無量安養奉金僊
上品上生
慈心不殺持眾戒 讀誦大乘方等經
修行六念迴向臨終化佛來迎
上品中生
不必受持方等經 第一義因果
紫金臺現終時 自見身於臺上坐
上品下生
深信因果大乘 但發無上菩提
以此功德已當住歡喜地
中品上生
受持五戒八戒齋 修行諸戒迴向
終生彼法音 應時阿羅漢
中品中生
若人至心一日持戒齋無破缺
以此功德生 七日華敷成記莂
中品下生
孝養父母行仁義 臨終復遇善知識
廣說彌陀大願因 屈伸臂頃生彼國
下品上生
若人雖不謗尊經 造眾惡業無慚
臨終遇勸念彌陀 生彼十劫初地
下品中生
眾生犯眾戒 盜取僧祇三寶物
臨終遇勸念彌陀 一念頃間彼彼
下品下生
有作五逆十惡業 應墮地獄諸苦
臨終遇勸念彌陀 決定於彼土

十六觀頌 樝菴法師有嚴
日觀
落日之形似鼓懸 加趺端坐面西邊
身雖未到華池上 先送心歸極樂
水觀
想水為水徹底清 表琉璃寶幢
光明照曜如千日 此號禪心水觀
地觀
寶地莊嚴華雨時 幢旛樓閣思惟
地平況是心千法 托境明心不可移
樹觀
重相倚高 莊嚴珠網幾層霄
能了得唯心境 雖在西方路不遙
池觀
八德澄淳號德池 金沙為底曜
水流又無生偈 聞是觀心歛念時
總觀
國土七珍成 樓閣中天樂鳴
玉樹華池名總觀 觀明滅罪事非輕
座觀
蓮華八萬四千葉 眾莊嚴數光
以此蓮華寶座 開敷坐法中王
菩薩
觀佛身慧未開 先令想像坐蓮臺
菩薩身滿彼國 須了像從何處來
無量壽
彼佛巍巍勝身 光明遍照數如塵
眾生蒙照心歸佛 便是西方淨土
觀世音
菩薩觀世音 十方普覆大悲心
金光聚威神力 接引眾生誓海深
大勢至
無上力名大勢至 淨妙明號無邊
若人觀念菩薩 不處臭穢
往生
普觀成時便功 想身西入妙華
蓮華開合分菩薩如來滿碧空
想觀
佛現威光小身 觀音勢至以為鄰
若令雜觀今成就 此又清淨
三觀
輩分三品以深 諸佛賜光臨
華臺迎接安養 圓宗十信
三觀
輩生為五品人 外修戒檢內
五道橫超出 便作西無漏
三觀
凡夫雖造業多端 落日池邊曾想觀
名字人生淨土 當知非易亦非難

十六觀大智律師元照

靈山眾會 耆闍山沒。宮中出。事畢還歸。阿難重述。
韋提請法 禁閉深宮。發起大事。濁眾生。于今受賜。
第一日觀 落日縣鼓。出生死路。十二時中。繫念一處
第二水觀 水澄清。凝然水結。表琉璃地。外映徹。
第三地琉璃地上莊嚴相。了見分別。除疑破障。
四樹行樹七重。珠網華宮。清陰垂布。好無窮。
第五池觀 八池德水。七寶妙色。蓮開鳥鳴。洗除煩惑。
第六總觀 樓中天樂。讚佛僧。樹地池。一念圓成
第七座觀 蓮華座。百嚴飾。微妙難思法藏願力
第八像觀 托像凝真。真忘像。三聖炳然。尚名粗想。
第九觀佛相好經宗要。三昧現前。始知深妙
觀音觀 光臨五道立頂冠。聞名獲福。何況諦觀
勢至觀 光通諸佛。力救群苦。頂瓶盛光。普現佛土
普觀 趺坐蓮中。蓮華開合。依正莊嚴一切俱攝。
三雜觀 卓乎池上。丈六像。小。了無定相
上品上生 三心圓發。諦理深明。金臺隨往。即無生
上品中生 諸法空。了無驚動。有願即生。不必讀誦
上品下生 但發心。未窮妙理 到彼開明。獲菩提記。
中品上生 諸戒久持。往生如願。苦空。得阿羅漢
中品中生 一日一夜。奉戒願求 蓮開見佛。即預聖流。
中品下生 孝友仁慈。開悟。遇二菩薩得度
十六下品上生 生平積惡。死遇良師。一稱佛號。生蓮華池。
下品中生 戒業深。獄火俱至。迴心眾聖迎去。
下品下生 十惡五逆臨終苦逼。教稱十念金色

勸化徑路修行頌 京比丘善導

漸漸雞皮鶴髮 看看步躘踵
假饒金玉滿堂 誰免衰殘
任汝千般快樂 無常終是到來
有徑路修行 但今阿彌陀佛

念佛頌 慈禪師宗賾

三界炎炎如火聚 道人未是身處
蓮華勝友待多時 收拾身心好歸去
心存望聖儀 直須念念勿生疑
他年淨土華門處 記取娑婆念佛
極樂不離真法彌陀即是心王
眉間毫相無方露柱類籠亦放光
修齋戒莫因循 千聖同開念佛門
旦功成歸淨土 白毫光裹奉慈尊

西方淨土頌 同前

西方多樂事 浩劫杳難宣
壽量無盡 光明有邊
道風吹綠蕙 定水發紅蓮
海會朝宗處 天華落座前
海眾清淨 菩提道易成
心心正念 物物契真乘
性地琉璃圓音眾鳥鳴
會須登覺岸 莫遣隨疑城
足蹈憂地 身居不老鄉
六時聖主 清旦詣
寶殿隨身去 天華遍剎香
歸來還本住 悅味何長
莫謂西方遠 西方在目前
雖然過萬 曾不離三千
念佛纔開口 華池已種蓮
信心不退 決定禮金僊
池凝功德水 風動管絃音
羅網空界 樓臺映寶林
六根常合道 萬境唯心
不是人難到 都緣信未深
三輩 蓮華共一池
既然登極樂 決定阿難
盡舒光日 心開見佛
箇中限樂 同道者方知
極樂真如彌陀智慧光
迷時沈此土 悟即往西
浩浩輪迴息 迢迢壽命
信根一念 心地清涼
信重終須往 疑多未可知
淨心一念 行越僧祇
便列惟位 還將補處
進修宜猛 不必待多時
問禪家者 宗門萬事忘
既能超極樂 何必往西
卻聽禪家西方是本鄉
馬鳴親訓誨 龍樹
馬鳴親訓誨 龍樹
莫話娑婆娑婆
貪嗔癡亂意 皮肉血為身
剎怨憎窟 無明入村
會須登極樂 歸路莫因循
莫話娑婆婆婆苦最深
邪魔常作伴 疾病每相侵
聲色妖婬地 禪那淡泊心
會須登極樂 歸路莫沈吟
莫話娑婆苦 令人涕淚交
三災輪內轉 五痛中燒
鶴樹光長掩 龍華會正遙
會須登極樂 歸路莫辭勞
莫話娑婆韋提世尊
劫逢煩惱濁 兒號未生冤
調達心何逆 沙恨莫論
會須登極樂 此惡未嘗聞

觀佛三昧頌 樝菴法師有嚴

若人願安養 智者令人修觀
彌陀身難以觀 初心且觀雕畫像
成相心眼開 黃金色身如指掌
一念橫截道 誰謂無人令易往

念佛頌 慈受禪師懷深

萬人同志念彌陀 眾力相成願力
一朵蓮開親見佛 淨土娑婆
樹林水鳥各宣揚 網金臺盡道聲
會得鐘鳴并鼓響 彌陀觸處放毫光
鬚髮看看染雪霜 心猿意馬尚顛狂
一朝掩目空歸去 始信泥犁歲月長
業報差殊不同 勞無地出樊籠
欲知自性彌陀佛 在汝朝昏一念
眾生苦海業坑深 不信因緣久溺沈
聞得又聲方念佛 始知妻子婆心
不是山僧說是非 修行事要君知
直須急峭草鞋底 透過娑婆五欲

示陳行婆頌(并序) 慈辯法從師諫

行婆見師。師問修行許久。婆稱修行多年。師問曾見阿難。婆稱多善知識。師問如何指示。答曰。直截根源。也不經。也不念佛。師云。錯了也因為說法。婆既信服。遂示以二頌。

直截根源不用修 算來此語少來由
會須把本逃生死 念念彌陀勿外求
念佛經是本程 須信從來水是水
但向根源深體究 聲聲提起甚分明

淨業大智律師元照

西方最易求 緣從此一時
輪珠疊足圓蒲上 祇與彌陀作底頭
聽教參禪逐外尋 未嘗迴首一沈吟
眼光將落前程暗 始信平生錯用心

念佛頌 清照律師慧亨

釋迦如實西依正超倫意已彰
持名無別想 聲聲白毫
塵劫熏成功德無邊光壽立嘉名
由茲佛佛稱讚 我等如何不舉聲
四字鴻名金口宣 功成唯在我心堅
神方簡易真希有 一挩忻然處

念佛心要頌(并序) 草庵法師道因

釋迦如來說。阿彌陀佛法界身天台智者又言。實相為體。憑茲二說。以為心要。則萬億剎。若臨明鏡矣。聊成拙頌。自印其心。或知音能隨喜否。

無邊剎海海涵空 空全是蓮華
蓮宮周遍遍空海 空海獨露彌陀
阿彌陀佛不生滅 難覓難拈中月
絕非離句如是如是感通如是
彌陀不二 妄覺潛生忽成異
從今掃盡空有塵 父子天然兩相值
誓修三福勤六念 意業無瑕玷
今以此念彌陀 不見彌陀不厭

彌陀香像頌(并序) 解空法師可觀

四明湖西。有崇教業梵勤行人。夙願力故。來入延慶觀堂。行普賢懺。誦法華經。暗中摩頂自不覺。以此迴向西方。增長念佛三昧。雕紫檀香阿彌陀佛中月了不可得。求老生庵。為證明。別無拈出。只這箇是。

白玉明毫我心 紫金光相即我性
一時不可得 直下無非勝定
淨土次頌辭世 法鏡講主若愚
空裹千華羅網 七寶華池
踏得西歸地穩 更一點
本是家何處歸 雲邊一路正誰知
溪光搖落西山月 正是仙潭夢斷時

稱讚西居士任彪

七寶池塘功德水 六時禽鳥法音
光交絡無魔惱 自在飛行不死
樓閣莊嚴金界蓮華香潔光明
華鬘瓔珞相逢者 盡說皆因念佛

淨土 桐江法師擇映

苦哉苦哉實苦哉 底事伶竮不肯迴
慈父悲思玉堂上 欲傳家業待君來

白蓮淨社 右街鑒義從正

去來兮歸去來 西方淨土白蓮
陣陣風吹不散 逍遙快樂紫金臺

淨業佛魔法師良弼

彌陀彌陀 步步絕娑婆
佛尚不得佛 魔從何處魔

淨業 昌國宰王存之

一夢 人生誰百年
念念彌陀佛 池中結

勸世念佛頌 失作者

浮世生身事若何 猶如春燕累巢窠
波波役役營家計 不如隨分念彌陀
文章俊辯應高科 朱紫榮身氣多
官高誰免無常至 不如中方便彌陀
飛鎗走射勢難過 駿馬騎來疾似梭
力敵萬夫輸病 不如善念彌陀
富貴財不厭多 朝昏計算恐差訛
憂煩不覺頭如雪 不如知足彌陀
音聲清響善謳歌 一曲新詞格調和
直饒唱得行雲墜 不淨口彌陀
柳眉星眼賽姮娥 玉體時新著綺羅
華容只可長年少 不如及早念彌陀
棋誇敵國智謀多 打劫爭先在切瑳
光陰一半因茲廢 不如端坐彌陀
商人經紀最奔波 遠地方到處過
江湖風浪危中險 不如歸去念彌陀
慣會公方損陷他 巧裝詞訟逞嘍囉
家財漸破招人怨 不如省事念彌陀
剎業冤家漸債多 將何詞理閻羅
教君一路生法 不如知悔念彌陀

淨土詠(寶王論) 晉康樂謝靈運

法藏宮 懷道出國城
願言四弘誓拯群生
淨土何妙 來者皆菁英
頹言安可寄 乘化必晨征

念佛三昧詩 晉琅琊王喬之

妙用在茲 涉有覽無
神由昧徹 識以照粗
積微自引 因功本虛
泯彼三觀 忘此豪餘
寂寞何始 履玄通微
融然忘適 乃廓靈暉
心遊緬域 不踐機
用之以沖 會之以希
神姿天凝 圓映朝雲
與化而咸 與物斯群
應不以方 受者自分
瞬爾淵鏡 金水塵紛
慨自一生 夙之慧識
託崇淵人 庶藉冥力
思轉豪功 在深不測
至起之念 注心西極(出廬山集)

念佛三昧慈雲懺主遵式

敘曰。念佛三昧踐聖之妙道。凡揚厲于法流者。何莫由斯矣。惡慧遠師。化潯陽集賢輩。乘之為際極之軌。琅琊王喬之洎群賢。皆為念佛三昧詩。遠為序。皇宋丙申沙門遵式)會四明高尚之賓百餘人。春冬二仲一日一夜。萃寶雲講堂無量覺。行漢魏經。壬寅既廢。適台之東山。忽思俄成事。惜無述焉。乃擬晉賢作詩。寄題于石。垂於後世也(詩四章八句)

萬感外形骸 儼然虛堂
明毫冠群彩 幽神資始續
妙象非夙預 俗覽豈良覿
析之會入微 清玩無懌
金肌昧八音
玄空了無託 至涉寧有勛
森羅會都寂 長空銷積氛
良哉此達觀 局士安與云
融怉迴曲照 熙如鑑中象
諦覽無遺心 虛求非滯想
追夢忘始終 幽宛如往
藉此會神姿 逍遙期西賞
鑑極玄想孤 靜如為區
象詎形儀 方誰廉隅
正賞不隱括 妙踐無迴迂
心澄遍知海 粲粲黃金軀

別李祕書始興所寺所居 草堂先生杜子美

不見祕書心若失 及見祕書失心疾
安為動主理信然 我獨覺子神充實
重聞西方之觀經 老身古寺風泠泠
妻兒待米且歸去 他日杖藜來細聽
東林寺臨水坐 香山居士白居易
昔為東掖垣中客 今作西方社裹人
手把楊枝臨水坐 閑思往事似前身

天竺大師 東坡居士蘇軾

生死猶如臂屈伸 情鍾我輩一酸辛
樂天不是蓬萊客 憑仗西方作主人
除夜 后山居士陳無已
七十已強半 所餘能幾何
懸知暮景促 更覺後生
遁世多為累 留年睡作魔
西歸端著便 子不娑婆

后山又三詩。亦志在西方。今撮其要句附于此。寄寥詩曰。平生西方願。擺落區中緣。唯於世外人。相從可忘年。宿李學士詩曰。稍尋東剎論茲事。賴有西方托後車。別圓禪師詩曰。平生準擬本行計。老著人間此何意。他年佛會頭陀是當年老居士。后山居士。真代詩人冠冕。其拳拳樂邦此。則凡風騷之士。豈可唯以呤安箇字。撚盡數莖髭為務耶

錢唐勝事寄江寧府主馬侍郎(天竺懺主遵式

往歲錢唐勝事并 就安養最存誠
心池菡萏如長在 須作西方佛上卿
(侍郎往歲酷於西方淨土。嘗印造彌陀法門千卷。分施道俗西方)

竹悟老種蓮 無為楊傑

東林說好會荒涼幾百年
靈物孰如崔氏竹 方池新種遠公蓮
華嚴三千界 廬阜重招十八賢
應笑陶潛又歸去 白雲幽鳥伴歸田

廬山白蓮社 禦溪沙門懷悟

晉室陵遲帝紀侵 群英晦跡匡山
樓煩士麾塵尾 七高賢爭几几
才高孰謂文中龍 返使伊人思謝公
煙飛露滴玉池空 雪蓮蘸影搖秋風

彌陀道者(即喻彌陀) 直祕閣黃誥

淨公他日號良醫 一真空便決疑
孝行未應忘父母 信心復念妻兒
鹿門羞比龐居士 蓮社欣逢遠法
更作西清淨白毫常現五須彌

十六觀近體詩 沙門沖默
日觀
年來香火明 擬跨迢迢萬程
每向日輪垂沒處 心觀便功成
靈丹豈獨瘳諸苦 幻骨須期會五清
滿目山川非故國 安養是神京
水觀
小凝水沒海涯 光明昭徹遍河沙
不覺乾坤大 心外元無霧靄遮
自恨此生投境晚 因嗟群妄落空邪
間不廢芭蕉觀 只待蓮舟促到家
地觀
融心絕處匪邦基 道那知有大逵
天樂滿空鳴梵唄 金幢擎地映琉璃
略無惉懘神根爽 不怕閑浮急景移
試問山長不死 何如彈指在瑤墀
樹觀
莫把名言向外尋 覺天境界最高深
寶珠非他物 一一珠光出
超往未成由缺誦 積功不厭穿針
無生社友招手 許我同參悟一
池觀
水流八德凝神冷 蓮放諸珍眩眼奇
波鏡華間傳絕唱 禽翻寶岸影
幾年浪跡忘歸計 此日追懷定集池
小憩胡床夢想 覺來心地獨熙怡
總觀
欲天寶樂在層霄 比校恒沙不易饒
畟塞諸仙樓閣 宣揚三寶吹笙簫
無何境裹非凡想 解脫光中未覺囂
總觀殷勤師子吼 干驚攝邪妖

遍知夙願丘山重 陸生蓮合自然
寶座巍峨難比喻 珍幢出中方圓
想成法元跡 目擊塵本太玄
切忌絲頭落魔網 直須消殞此生前
像觀
真境太高凡目眩 先施像觀示常容
要知相好從何起 直指心源有路衝
金相炳明如杲日 毫光柔軟似輕茸
會須生佛寸 豁破塵昏萬萬重

八萬尊崇全體現 光明常鑒剎塵
生死浩劫難遭遇 寤寐存誠未始忘
銘願鑿山營勝業 刻蓮成漏伺朝陽
風流蓮社今千載 猶有嘉聲著處香
觀音
十六重圓感應 網羅群品出飄沈
天冠化佛垂跡 沙界隨機妙音
瓔珞滿身籠皓月 楊枝在手露
生多病常歸仰 鼠飲不知江海深
勢至
冠插金瓶華百億 摩尼異寶映硨磲
光含剎土身相 風動琳琅響佩裾
念佛圓通功夙著 攝生方便業先祛
慈浩瀁無涯涘 終日光蔽草廬
普觀
觀纔融惑妄輕 凝眸頃刻到華汀
九蓮臺穩超凡世 百光寒照幻形
鳥語瓊林混天樂 波搖金沼契圓經
不知幾劫伶竮苦 洗耳今朝試一聽
雜觀
萬億巍巍量 悠悠凡淺未應窺
池常想融粗相 塵剎垂形適異宜
聖語昭彰可議 佛身勝劣合先知
裹糧日日欲西邁 謹勿將起大疑
上三品
脫得棘林登品 芬陀華在中開
禪可久寂已無浪 心鏡元明不受埃
此去便成無上忍 新游爭仰出群才
填空烈聖渾垂手 特與金剛妙臺
中三品
小教豈能營淨業 迴心大始應知
因崇諸戒無玼玷 三明絕妄癡
耳聽出家離苦法 心持無我是真基
屈伸臂頃三界 一朵蓮房出
三品
愚流惡久成風 平昔那知黑白
直待垂終諸業現 方驚已困四蛇
自非宿善熏聞力 安得稱名猛功
陡覺涼風吹業火 玉毫光裹面金容

廬山蓮社 監簿喻良能

遠公結社事清修 永叡宗雷並俊游
千古空餘舊名字 白蓮零落不勝秋
前生比丘處雲山有宿因
何日塵緣淨盡 重為香火社中

次韻蓮社 釋褐劉淳叟

買酒卻邀陶令入 閉門不放謝公游
風流千古無人會 閑卻芙蕖幾度秋

廬山十八賢 東溪祖可

不能晉室扶傾覆 盡作西方社裹人
豈意一時希有事 翻令元亮兩眉顰

安養故鄉詩(并序) 樝菴法師有嚴

余以安養為故鄉。乃即心淨土。雖久思歸。且步覆未至。可不哀哉。因是詩焉。讀者幸無以取捨為誚

達士身心非邇遐 雖云四海盡為家
爭如故國游瓊樹 況得通衢御寶車
指多年不歸去 論情凡事杳無涯
空煩父母倚門望 待孕池蓮九品
幾年衣袂惹京塵 志氣陵雲莫自伸
南雁數聲鄉夢斷 秋風終夕淚痕頻
此迴若不懷歸計 向後從誰結
請看路傍埋朽骨 其中多是未歸人
西真淨本吾家 今憶歸程萬賒
客路伶竮都已困 風塵孤苦最堪嗟
七重樹聳千般樂 八德池深四樣華
莫怪近來鄉夢切 柰何榮辱事無涯
昔年容易別瓊樓 本也無心作遠游
豈意而今髮垂雪 片懷長掛月西鉤
忍思飛歸鳥 檻外頻驚落葉秋
一炷檀煙聲磬 等閑遙望淚橫流

樝庵法師專修淨業景。暮之切。之於詩。豈意。而今髮垂雪。片懷長掛月西鉤。佳句也。非識妙者。莫能窺。然此詩賡者甚眾。不能備錄。獨保福詢師。有短景只嗟魚水。長途仍恐象無鉤之句。頗膾炙人口。草庵錄所載誤矣。

西方詩 北山法師可旻

家在天涯落日邊 望中行樹隔雲煙
彈指頃雖能到 三曆僧祇或不前
珠網七重光匼匝 蓮華四種色新鮮
歸時善友相迎迓 應問拋離幾許年
但能忻厭作行本性唯心豈不知
三界飄蓬情染惹 四生流浪力羸疲
彎彎玉兔初處 爍爍金烏欲墜時
黃面老親頻倚望 急須脂轄促歸期
已知今是昔何非 深掩柴門到薄暉
竹尾輕搖新上 簾腰半捲宿雲歸
山林氣味盈懷抱 松柏香煙滿布衣
片石薄團長燕坐 寸心西趁落霞飛
西指西瞿更向西 向西西去有招提
開菡萏光無夜 地布琉璃瑩絕泥
風動法音強八詠 池流德水勝雙溪
臨終但得超生去 九品從教低處低

又五言二首

娑婆堪忍界 稚小著嬉游
送想憑紅日 傷心已白頭
裊裊蓮千朵 彎彎月一鉤
未知何日往 彈指到瓊樓
一等根莖別 千華永莫齊
開敷奇妙經題
葉嫩金浮水 根靈玉在泥
誓期緣謝日 步步踏歸西

湖州覺海彌陀閣 祠部張影修

仙潭覺海唐興善 像設瑰琦古至今
殿柱倒書雷部火 巿橋橫渡木觀音
窗前竹影搖金翠 風外蓮香散水沈
況有彌陀新建閣 動往生

西歸軒 蘿月禪師曇瑩

君言樂國是吾家 自笑飄零客路賒
一點歸心懸落日 百年事寄空華
臍輪不鼓經簾卷 鼻觀常清篆樓斜
正念相成無物 小窗行樹緣交加

憶佛軒詩(并序) 雪溪首座希顏

自古有言。人生百歲七十者稀予十六祝髮。叨預僧列。今幸七世非久。朝夕人耳。平居非不誦經稱佛。猶恨未為專注。遂取首楞嚴勢至章。若人憶佛念佛當來必定見佛之語。命小軒曰憶佛。庶幾以為臨終見佛光容耳。且作山偈以繫于右。

多年逃逝鬚如絲 憶佛難忘十二時
咄咄自嗟為蕩子 幾番華發路迦
自憐憶佛暮年深 除能寫我心
誰道萬金為客好 終非一飯在家
隨波逐浪去翩翩 彈指聲中七十年
豈不向來知憶佛 欲從老去更加鞭
掃除意地空空已 煥發心華粲粲然
決定如許見 風埃蟬蛻笑談邊
有盟晚景欲重尋 是拳拳憶佛心
數縷香消春塢冷 一龕燈映夜窗深
破畦蔬雨滋香積 落澗松風發妙音
自恨不歸甘自棄 既歸安用越人吟
三椽老去許安貧 佳無如憶佛真
萬事了知猶墮甑 百年此可書紳
巖間靜寄蒲團夜 松下聊供茗怨春
閉戶不忘常憶佛 願常終似影隨身
平日叢林祖師 還如憶在今時
谷底三椽地 不掛胸中一樓絲
幽徑薄華浮澗水 小窗斜日下松枝
寂然真境知誰見 佛常多入夢思
早尋史漢學為文 自許平生在博聞
棄置寸陰隨逝水 思量於我竟浮雲
閑中自識藏身穩 勝處誰知憶佛勤
沈謝曹劉今底處 草萊三尺但荒墳
我欲見佛來 佛今於我豈悠哉
但能一念倦 不假三祇眼便開
紫燕黃鸝啼妙旨 清溪白石示珍臺
要知成現還家路 誰道無人為拘迴
名利毛繩截骨仇 漆園猶比蝸牛
浮生最是無雙處 憶佛須知第一
母子但能同室住 風埃安用遠方游
前程罷問從今始 紙帳蒲團穩坐

往生傳有感 雲庵法師了洪

飛山之書 金方在西
昔賢歸去 胡不思齊
白髮易老 客路空淒
志意歸去 憑此指迷

淨土詠史 西湖居士李濟

居士道號西歸子。元武林人。寓居苕溪。先祖四世登科來處清白。深淨土之教。嘗擬諸詠史。作稱讚淨土諸上善人詩。凡五百餘首。蓋於淨土如理而修者。悉綴其業。形于篇章。雖小不遺。可謂道之人也。其文現行於世。今撮其紀師者五首以寄。此錄庶資見聞云爾。

佛化
能仁現穢取娑婆 折攝剛強方便
橫截愛河別法 唯教專志念彌陀
無邊剎土彌陀願海
十念功成蒙接引 端如默鐵化精金
述製作意
古往今來浩劫輪迭運急如梭
循環六趣無休歇 不解西歸柰爾何
千古英雄一窖塵 昔賢猶是非心
今敬讀往生傳 輒效周曇詠史吟
文殊菩薩
稽首曼殊大聖師 深談念佛群機
遂令法照洪斯教 五會轉輝
普賢菩薩
遍告親宣願王 指歸安養理昭彰
向來慈覺蓮華社 曾以鴻名壯寶坊
普慧菩薩
葦江會裹萃群賢 士塤篪悉預焉
底事助揚真佛化 祇應悲願無邊
天親菩薩
唯識論師曾說偈 彌陀樂國願超生
因果諸苦 列聖宗歸道化
馬鳴菩薩
造論通宗百洛叉 摧邪顯正懾群魔
示人不退有奇術 唯教專心念佛
龍樹菩薩
匡持像運著動庸 說偈婆沙大論
願共眾生生彼國 普令縛脫樊籠
五通菩薩
娑婆人未識阿彌 直往西方為請祈
佛及薩埵現 爰持寶葉遍圖之
廬山遠法
蓮社開端接後人 翕然緇素總來親
十年三睹莊嚴相 定作金臺上身
南嶽思大禪師
彌陀說法 寶像顯神靈
天童給侍瓶常滿 捨識親承聖眾
天台智者大師
昔同南嶽睹毫光 一誦蓮經藥王
論釋疑垂萬代 唱經況復示西
壁谷神鸞法師
流支直指佛長生 焚卻陶仙卷經
龍樹垂形宣至訓 終時俱聽管絃聲
京師善導和尚
畫三百壁淨土相 寫萬卷彌陀經
貴賤不論皆激勸 況登高柳定祈生
新定康法師
洛下文書累放光 化行新定嗣餘芳
口中十佛隨聲出 消得兒童為播揚
五臺照禪師
常瞻三聖虛空 多謝文殊指示功
欻感來預報 三年汝托寶華
永明禪師
七返俱拈淨土鬮 畢不退事精修
神棲安養成賦 堪以慈容掛九幽
孤山中庸法師
通經十疏辯河傾 絕筆彌陀淨業
陶器墳中收幻持 昭然精爽定西
四明法智法師
十僧曾約三年懺 懺罷焚軀願往生
虢略慈雲雖請住 終修三昧西行
天竺慈雲懺主
般舟三昧九旬修 彌陀懺更留
星殞香消忽西去 空餘千載仰嘉猷
蘆慈禪師
發明五惑製高文 要使群盲識淨因
況感普賢并普慧 蓮華勝友益歸仁
靈芝大智律師
道繼南山律乘 志洪樂土辦歸程
臨終說偈加趺化 湖上俱聞天樂
南昭慶常法師
西湖社客千人集 光我廬山孰比肩
要識當年奇特事 請看碑刻盡朝賢

和淵明歸去來兮 給事憑楫

給事蜀中遂寧府人。道號不動居士有俊聲。中大學魁選。作場屋文字。多用圓覺經語。明悟理性。欽伏士論。而又遍參禪林。深達五家宗派。晚年篤信彌陀教法。晝夜不寐。專意淨業。作西方禮三卷彌陀懺一集。在鄉郡建淨土會。感爐中舍利應現。毫光亙天。嘗以俸資。造大藏經四大部藏。各四八分施諸山。表本願一日感懷。和淵明歸去來韻。談淨土法門。最為開示。其辭曰。
去來兮。蓮社已開。胡不歸。念吾年日就衰邁。況世態之堪悲。想東林之遺跡。有先賢之可追。趁餘生之尚在。悔六十之前非。如新沐之彈冠。類浴罷而振衣。滌塵垢以趍潔。造妙道離微。顧瞻前路。歸心若奔。入慈悲室。登解脫門萬境俱寂。一真獨存。爐香滿炷。水盈樽。望西修觀。祈速睹於慈顏。入念佛三昧身心輕安。超九蓮品。開六超之幽關。會精神正受。杜耳目之泛觀。俟此報之云盡。指極樂而徑還。循樹以經行。踐華園而迴旋。歸去來兮。唯淨土之可游。念閻浮之濁惡。此土而何求。喜有壽之無量。曾何苦以貽憂。與上人同會。友補處為朋儔。池具七寶。黃金為舟。地平布於琉璃。無高下之坑丘。樂音於風樹。佛聲發於水流。聞者咸念三寶。忻塵緣之自休。已矣乎。人生如夢。能得幾時。胡為名利之縈留。此報看盡兮。將焉之。浮世皆幻境。樂土真佳期。布蓮種於池內。長念佛以培耔。冀臨終時而佛迎。垂敘別而留詩。從此進。決證菩提何用疑。

擬淵明歸去來 居士任彪

去來兮。西方淨土誓依歸。既出離五濁生死。亦怙恃三聖慈悲。嗟人生幻化。撫急景以難追。悟世如昨夢。悼既往已皆非。逮衰年以道。類寒而索衣。悔青春之放逸。誤白業以虧微。三塗苦趣億劫迷奔。如何解脫。有大法門。疑之則遠。信之期存。誰其尸之。彌陀世尊。舒玉毫相。晃紫金之容顏。蔽諸來之大眾。顯須彌金山。是以戒須堅三聚。齊則修八關。加十念精進。庶禮足諦觀。幸身而不爾。猶寶所而空還。雖聖凡之超絕。喻水月以何難。歸去來兮。西方淨土多勝游。羅網妙音天衣純陀不用求。但諸樂之極。永眾苦之憂。我彌陀世尊四十八願眾生。百千三昧頓熏修。於洪誓海。乘大願舟。更無波旬魔怨。但有聲聞比丘。聆變化之眾鳥。演法音宣流觀音勢至堅固力。接引行人無時休。已矣乎。末法眾生多弊惡。諸苦境界叵淹留。歸去來兮。兜率終有墮。龍華未可期。極樂國土功德莊嚴此。光色蓮華九品清淨海眾待多時。但辦信心不退轉決定往生可疑。

追和淵明歸去來辭(并序) 拙庵宗師

拙庵野夫。抱疾林下一日少間。試取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讀之不覺釋卷而長歎。與予懷世而同轍也。淵明乃一俗士爾。貧苦非不迫切。尚且輕五斗粟。不忍折腰於鄉里小兒。自免去職樂賦歸歟。況釋氏也。為解脫故而求出家。返奔走於塵域。而不知止。不為淵明羞乎。予素以安養為故鄉。欲寫鄙懷以自勉。輒追和高韻。覽者幸無以效顰見誚。亦各言其志也。丁酉季秋望日書。辭曰。
去來兮。迴首故鄉何日歸。覺寒來而暑往。勞夢寐以含悲。昔偶爾而為別。今悔之而莫追。望蓮池勝友。實負愧而知非。嗟幾生之漂泊。失珠於衣。旋深思而猛省。何節操之卑微。欲歸便歸。一志西奔。長生不死。眾妙之門。唯心本具。真性常存。棄捐周鼎。返認匏樽。空受賜於華屋。遂孛戾於慈親。慨眾苦之迫切。必去危而就安。雖無適而不可。柰客路之間關。托二八妙境正受而遐觀。忽全心而發現。喜合浦之珠還。混塵剎穢。隨足處以盤桓。歸去來兮。謝絕於外游。且毀形而壞服。唯解脫之是求。曷區區而逐物。恬然而弗以為憂。喪家之珍寶。拋祖父之田疇。方飢絕糧。欲濟沈舟。曾流俗之不若。夫是之謂比丘。茍聞義而不徒。盍尋源而挹流。照緣之寂寂。藏六用之休休。已矣乎。人生變化同四時。天邊日月少留。不為計將安之。生必有死。百年誰與期。宜寸田以耕耨。頻愛草以耘耔。結廬山之淨社。詠樝庵之新詩。送心想於落日。倏如羽化斷無疑

淨土漁家傲(并序) 北山法師可旻

我家漁父。不比泛常。丈六之身材。三二之相好。說聰明也。孔仲尼安可濟肩。論德也。李伯陽故應縮首。絕偏武略。獨戰退八萬四千魔兵。蓋世良才。復論販九十六種外道。拱身誓水坐斷愛河。披忍辱之蓑衣。遮無明之煙雨。慈悲帆掛方便風吹。撐般若之扁舟。游生之苦海。誓山月白。覺海風清。釣汨沒之眾生。歸涅槃之籃籠。斯旨趣。即是平生暫歇釣竿。乃留詩曰。

家居常寂本優游 來執魚竿苦海
直待眾生都入手 此時方始不垂鉤

曾講彌陀經遍。孤山疏鈔頻舒卷。事理圓融義顯。多方便到頭只勸生蓮苑。本性彌陀隨體現。唯心淨土何曾遠。萬程途從事見。休分辨。臨終但自親行轉。

四色蓮華間綠荷 一蓮華載一彌陀
莫疑淨土程途遠 日日人生雨點多

我佛蓮華隨步踏。黃金妙相螺髮因地曾將洪誓發。四八。眾生盡度成菩薩。宮殿結香華影合。三道琉璃闊。水鳥樹林皆念法。聲嘈囋。中零亂天華撒。

行樹陰布七重 寶華珠網共玲瓏
百千種俱鳴處 天雨曼陀散碧空

彼土因何名極樂蓮華九品三惡。雖有頻伽并白鶴。非彰灼。如來變化宣流作。九品一生五濁自然身掛珠瓔珞。宛轉白毫生額角。長輝爍。百千業都消卻。

六方諸佛說誠言 舌相三千廣讚宣
池上托生九品 未知生向那枝邊

佛讚西方經現在。廣長舌相三千界。為要眾生生信解臨終邁。不淨業猶何待。七寶池塘波一派。蓮華朵朵車輪大。托生自在。分三輩阿鞞跋致長退。

但得蓮中托化來 從教經劫未
華中快樂忉利 不經人間父母

鸚鵡頻伽知幾俶。音聲和雅鳴朝夕。演暢五根五力。令人憶。心飛恨不生翼。從是西方十萬億。山長水遠誰人識。觀門歸路直。真消息坐澄劫水琉璃碧。

兀坐初修水觀成 微風不動翠波靜
幽深境界人見 琉璃照眼明

清淨樂邦吾本郡。娑婆流浪因貪吝。冉冉思歸霜入鬢。深嗟恨。塞鴻不解傳音信。落日盡邊沙隱隱。向西望處歸應近。天樂是時接引。宜精進。紫金臺上誰分。

樂邦清淨本吾家 既歸期豈憚賒
行計會須勤策進 淹留無慮在天涯

理性本來自在。靈通昭徹光無礙。因被無明惱害真如海等閑吹動波千派。五蘊山頭雲靉靆。遮藏光彩。六賊會須知悔改。除貪愛剎那跳出娑婆界。

混然凡聖本同途 一點靈明體一如
只為妄情隨物轉 至今顛倒未逢渠

為厭娑婆淨土。馳情送想存朝暮。誰不勞移一步。西方去樓臺隱隱雲深處。珠網為光華作雨。金布地土。怎不人思去路。心專注。觀落日如懸鼓

清風為我拂寥狖 不許殘雲遮屋角
居深掩靜無人 坐看一輪紅日落

四相相摧生病死。死魔不定朝難保。爭似寅昏佛號西方好。樹林水鳥稱三寶。磨等閑髭鬢皓。樂邦行計唯宜早。萬億國邦非遠道。休煩惱彈指頃能行到。

經讚彌陀願力強 劣夫為喻從輪王
四天一日行周遍 西去應非道路長

人世罪冤知底數。前程不是無府。爭似靜焚香一炷無行住。聲聲稱念彌陀罪業盡消生有處。彌陀願力堪憑據。十念一心存旦暮。西方路。七成足步紅蓮去。

誰知端坐卻能游 頃刻心飛到玉樓
竹影月移來戶牖 便疑行樹在簷頭

萬事到頭無益己。尋思只有修行是。若送此心游寶地。還容易觀。落日當西墜萬頃紅光歸眼際。眼開眼媚。此觀成時知法味。心歡喜臨終決定生蓮裹。

九品蓮華次第排 也應荷葉翠相挨
未知何日生蓮界 無柰晨昏甚掛懷

西望樂邦雲杳隔。一鉤新月彎彎白。意欲往生何計策。勞魂魄彌陀一念聲千百。金殿玉樓為屋宅。七重行樹強松柏。華裹托生血脈。真高極。樂天不是蓬萊客。

遍看玉軸與琅函 苦勸勞生脫世凡
淨土好修還不肯 莫教披卻有毛衫

富貴經中談淨域赤珠瑪瑙為嚴飾。彼土眾生當曉色。擎衣裓。妙華供養方佛。稚小嬉隨沒溺。娑婆是甚何曾識。忻厭邇來方有力。從朝夕靜焚一炷香凝碧。

有身心求淨土 門路去娑婆
修行也只無十念成一剎那

文墨尖新無處用。已將名利如夢。一弗數珠隨手弄。休千種。唯聞念佛心歡勇。滉漾中仙樂動。笙簫聲細天風送。接引凡夫聖眾香雲捧。男兒此日方崇重。

覽遍經文律儀 頻頻唯細念阿彌
聲消盡千生業 何況嘮嘮久誦持

休縱心猿意馬。牢將繫念繩頭把。說破疑因智者。爭傳寫。廬山又結蓮華社。八大賢居會下。功成五色雲西駕。諸上善人都在那。相迎迓。聚頭只無生話。

池邊行樹不全遮 裊裊金橋露半斜
忽見化生佛子 紅蓮開處澡頻伽

十六般包一袋膿囊臭穢貪愛。恰似蜣蜋推糞塊。無停待朝朝只在塵中。若解生重悔。寧拘惡逆并魁膾。一念能消千劫罪。生內滿身瓔珞鳴珂珮。

紛紛世態盡空華無餘掛齒牙
一弗數珠新換線 阿彌陀佛做冤家

一點神魂初托魄。青蓮華琉璃宅。毫相法音間隔。雖明白到頭不似金臺客。九品高低隨報獲。或經劫數華方拆。若是心性窄。應煎迫。未開須把蓮華擘。

菊腦姜牙一飯餘 其他安敢費功夫
從今十指無閑暇 且盡平生弄數珠

淨土故鄉嗟乍別。天涯流浪經時節。老去染沾眉鬢雪。思歸切。聲願寄遼天月。念念淨業臨終佛定來迎接。有誓表為誠實說。廣長舌三千遍覆紅葉。

唯將焚誦是平生 夜夜嘮嘮二更
隻影自憐塵世外 前月下恣經行

善導可嗟今已往。化來少皆歸嚮。佛念聲分一鏹。聲纔響。一佛虛空上。八萬四千奇妙相。光明壽命無量金色臂垂千萬丈。鵝王掌誓來迎接歸安養

暮鼓晨雞不住催 逡巡容貌變衰頹
莫言白髮渾閑事 總是無常信息來

西土紋成東土壞。星飛一點千華界。勿訝神魂生去怪。無遮礙。樂邦只在同居內。八德池深華又大。加趺端坐蓮華載。耳聽法音悟解。低頭拜。從今跳出胎外。

西方漁家傲 西禪師法端

七寶池中堪下釣。八功德水煙波渺。池底金沙齊布了。周迴遶。黃金砌地為道。白鶴孔雀鸚鵡噪。彌陀接引聲聲告。不是修行何得到。般好。西方淨土煩惱

望江南(二首) 白雲法師

娑婆

娑婆苦長劫受輪迴不斷苦因宅。祇隨業報胎。辜負這靈臺。朝又暮寒暑急相催。幻身能幾日。百端機巧哀塵埃。何得出頭來。
娑婆苦身世浮萍。蚊蚋睫中爭小利。蝸牛角上竊虛名。一點氣難平。人我盛日夜長無明地獄爭頭成隊入。西方無箇肯修行。空死復空生
娑婆苦情念驟如風。六賊村中無暫息。四蛇篋內更相攻。誰是主人公。無慧力愛網轉關籠。一向四楞低搭地。不思兩腳欲梢空。前路更匆匆。
無常。九竅腥臊流污。一包膿血貯皮囊。爭弱又爭強。隨妄想耽欲更荒唐。念佛經云著相。破齊戒卻妨。祇恐有閻王
娑婆苦終日走塵寰。不覺年光隨逝水。那堪白髮換朱顏。六趣任循環。今與古誰肯死前閑。危脆利名纔入手。虛華財便色追攀。榮辱片時間。
娑婆影急如流。寵辱悲懽何日了。是非人我幾時休。生死路悠悠。三界裹水面浮漚。縱使英雄功蓋世。祇留骨掩荒丘。何似早迴頭。

西方好

西方好隨念即超群。一點靈光隨落日。萬端塵事付浮雲。人自紛紛。凝望處決定棲神金地經行光裹步。玉樓宴坐中身。方好任天真
西方好瓊樹聳高空。彌覆七重網。莊嚴百億妙華宮。宮裹眾天童金地欄楯重。華雨飄颻香菜散漫。樂音寥亮鼓清風。聞者無窮。
西方好七寶甃成池。四色好華敷菡萏。八功德水泛清漪。除渴又除飢。池岸上樓殿勢飛翬。碧玉雕欄填碼瑙。黃金危棟間玻璃。隨處發輝。
西方好群鳥音聲。華下和鳴歌六度。光中哀雅三乘。聞者悟無生三惡道猶自不知名。皆是慈親變化。欲宣法語迷情心地明。
西方好清旦供尤佳。縹緲仙雲隨寶仗。輕盈衣裓貯天華萬去非賒。請佛土隨念河沙。蓮掌撫摩親授記。潮音清妙響頻伽。時至即還家。
西方好我大慈悲。但三心十念。即登九品三祇神力不思議。臨報盡接引無疑普願眾生繫念。金臺天樂共迎時。彈指蓮池

樂邦文類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