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增廣淨土文卷第八

    國學進士王日休
    輸入者 劉映霞
     一校者 韓紅霞
     二校者 呂廣林
     改稿者 譚海云

極樂世界雖去此百萬世界。論其跡則不勝其遠。然佛之慧性含虛空世界。故所不在。是以一切眾生舉意動步。皆在佛之性中。至心懇切。不應驗。故此卷敘現世感應
觀音感應記云。饒州軍典鄭鄰死至陰府。以誤追來放還。閻羅王告云。汝還人間。勉力為善。汝見人殺生。但念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彼得生。汝亦得福。此推之。足以見念阿彌陀佛。誠可薦拔亡者。可增延福壽。不特身後生西方而已。

陳企念佛卻鬼

予同郡望江陳企嘗妄人。後見鬼現。企畏懼。急念阿彌陀佛。鬼不敢近。企念佛不已。鬼遂不現。後常念佛。臨終坐化。後半年附本家孫女名光云。我因念阿彌陀佛已生極樂世界。舉動一如平生。親戚相知皆來看。至兩三日家人云。惜乎爾在生時。不曾傳得喜神供養。企遂現。儼然如平生。唯面帶少顏。蓋西長生不老。其頭如佛之螺髻。蓋成佛漸也。望江士人周憲叔為予言之。

鄒賓王念佛

予嘗勸鎮江士人鄒賓王。以西方說。且言。無間暇。但早晨合掌。向西阿彌陀佛遍亦得。賓王信之。其夜遂夢。與一士人同赴正。恐懼間遂念阿彌陀佛聲乃覺。豈非以此堅其信心乎。

張繼祖念佛薦亡

予嘗與鎮江士人張繼祖。言西方事。繼祖信之。其乳母死多。為念阿彌陀佛追薦。一夜夢其乳母。借背子之來謝繼祖而別去。此念佛追薦之效也。

劉慧仲念佛安寢

予舊相識劉仲慧湖州興人。以夜夢多恐懼。予勸以念阿彌陀佛。慧仲至誠一百八遍。當夜遂安寢。次日如前念誦。自此皆得安寢。以此見佛廣大所不可。此予序所謂靜形神者也。

阮嫂念佛眼明

予同郡懷寧縣營田莊有阮念三。嫂患兩目將盲。常念阿彌陀佛。遂得開眼。此予親之。

閻羅王勸婆念佛

鎮江金壇縣株林村蔣婆年七十許。死至陰府。命未盡。當還。閻羅王問云。汝能念經否。對云。不能。王云。汝不能念經。但念阿彌陀佛。既放還。蔣婆謂。閻羅王教我念佛。更可疑。故常念名。近百歲方終。其淨土必可必矣。豈非以其念佛而又延壽乎。何其壽之多也。金壇士人弱延芝為予言之。

邵安撫念佛脫難

晉江邵彪字希文。為士人時。夢至一官府。人皆稱安撫。彪喜曰。豈非予及第後作安撫乎。行至前見一官員。問云。汝知汝未及第因否。對云。不知。令引彪去看。見大鑊煮蛤蜊。見彪乃作人聲叫彪姓名。彪遂念阿彌陀佛方念聲。蛤蜊皆變作黃雀飛去。彪後果及第至安撫使。以此見。殺生阻人前程。不可不戒。又見佛廣大。不可不敬。官職分。不可茍求。

念佛風疾不作

予近附舟至鎮江。閘中闕水不能行。乃於金山借四經。即阿彌陀經也。欲校勘刊板廣傳。舉筆之時。右手有風。其指自掉。寫字不便。予乃舉指。念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數聲。禱告乞除風疾以成就寫此經。禱畢指遂不掉。以至終帙無恙。以此見佛。與菩薩只在目前。但人信心不至耳。

念佛脫恐懼

予於夢寐中有恐懼。時念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未嘗不即安穩。或即覺惺。足以見佛菩薩。威神之速此。但辨信心。效不應。

念佛屋不壓死

一老婦雙瞽。令小兒牽行。常念阿彌陀佛一日息於舊屋之下。屋忽傾倒。小兒走去。老婦在下。乃有二木相拄護於老婦之上。不壓死。此念佛之效也。妙定居士為予言之。

念佛痁疾遂愈

有官員李子清。寄居秀州。頗好道家。嘗從學於予。前年久苦痁疾。予告之云。但恐子清不信。若信之必效予乃授以一方。令臨發時專念阿彌陀佛而服此藥。子清從之。其日遂愈八分。次日復如是遂全愈。子清由是篤佛理。常以淨土文置於袖中。

念佛痼疾皆愈

梁氏女兩目俱盲。念阿彌陀佛三年。繫念不絕。雙目開明。又馮氏夫人念佛。久病遂愈。見第五卷。

繡佛舍利迸出

贛州廉中大夫恭人繡丈六阿彌陀佛。繡方及半。舍利迸出。其親戚鄭逢原為予言之。

佛像常有舍利

真州鍾離少師宅。自任氏夫人西方。雕阿彌陀佛像長四寸八分。龕飾甚嚴。常頂載行道。其像眉間常迸出舍利。大如黍米光彩照人出寶珠集

夢佛遂得聰辯

慧思禪師因夢阿彌陀佛與之說法。其後聰辨過人。祥瑞不一。出往生傳

念佛治病得愈

近年秀州一僧常阿彌陀佛。為人治病。有者請。往常得痊愈。秀州人皆能言之。

念佛孫兒免難

予鄉村落間一老人。每有事。必合掌至額。念阿彌陀佛。其孫兒方二三歲。因隨母至田野。忽失之。老人尋訪不見。後數日人告之云。在溪外。果尋得之。見足跡。遍於灘上。其溪甚深。不知此兒何緣過。彼又久而無恙。人以為其祖至誠阿彌陀佛所感也。

舒增廣淨土文卷第八(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