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延祐重刊人天眼目後序
輸入者 曹亞琴
校對者 程海燕 夏桂蘭
改稿者 程海燕
昔越山晦喦昭禪師。於宋淳熙間。編集五家宗旨。名曰人天眼目。流布叢林。傳寫既久。未免有烏焉亥豕之誤。其寫本亦多不同。曰彼曰此。互有得失。暇日參考同異。訛者正之。闕者補之。妄者削之。猶慮未善。然其元本排列。五宗亦失師承次第。今改正之。初列臨濟溈仰。蓋此二宗。同出南岳馬祖下。次列曹洞雲門法眼。蓋此三宗。同出青原石頭。又近世有人。假託丘玄素之名。偽撰江陵城西天王寺道悟禪師碑。載天王嗣馬祖接龍潭德山雪峰。遂移雲門法眼二宗。過馬祖下者極可笑也。按荊州新舊圖誌。並無城西天王寺。其偽碑妄天王因緣語句。盡是城西白馬寺曇照禪師事實。此曇照事實。具述荊州舊圖誌。及景德傳燈錄。可考。況是天皇嗣石頭接龍潭。備載傳燈及高僧傳。德山碑及雲門法眼下諸師語錄。與夫前代五宗綱要偈。有數十處。粲如日星。可以祛天下後世之惑。可以證前後編集之訛。今吉安路福州大明蘭若。遂鋟諸梓。與禪學者共之。覽此集者。掀翻露布。截斷葛藤。灼然開口。不在舌頭上。其或未然。劍去久矣。
延祐四年(丁巳)江西撫州天峰比丘致祐謹書其後
龍潭考
宋景德傳燈。止載天皇悟嗣石頭。而不知同時有二道悟。一嗣馬祖。住荊州城西天王寺。一嗣石頭。住荊州城東天皇寺。歷考唐歸登撰南嶽碑圭峰答裴相國宗趣狀權德輿撰馬祖塔銘。皆可據。及後達觀穎所引丘玄素符載二塔銘。載之益詳。此無可疑者。但丘銘中。以龍潭信嗣天王悟。此則不能無疑焉。予嘗考雪峰語錄。峰對閩王。自稱得先德山石頭之道。又鼓山晏國師語錄序中。亦稱晏為石頭五葉孫。此二書在五代之際。去龍潭不遠。豈應遽忘其所自哉。據此則知。龍潭信所嗣者。天皇悟非天王悟。其證一也。又龍潭信。家居荊州城東天皇巷以賣餅為業。日以十餅饋天皇和尚。皇每食畢。常留一餅曰。吾惠汝以蔭子孫。信一日自念曰。餅是我持去。何以返遺我。其別有旨邪。遂造而問焉。皇曰。是汝持來復汝何咎。信聞之。頗曉玄旨。因投出家。皇曰。汝昔崇福善。今信吾言。可名崇信。繇是服勤左右。據此則知。龍潭信所嗣者。天皇悟非天王悟。其證二也。又信一日問天皇曰。某自到來不蒙指示心要。皇曰。自汝到來。吾未嘗不指示汝心要。信曰。何處指示。皇曰。汝擎茶來。吾為汝接。汝行食來。吾為汝受。汝和南時。吾為汝低頭。何處不指示汝心要。師低頭良久。皇曰。見則直下便見。擬思即差。師當下開解。復問。如何保任。皇曰。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別無聖解。又一日問。從上相傳底事如何。皇曰。不是明汝來處不得。信曰。這個眼目幾人具得。皇曰。淺草易於長蘆。據此則知。龍潭信所嗣者。天皇悟非天王悟。其證三也。今此三段所證昭彰如是。而丘玄素塔銘中。以龍潭嗣天王。何得獨異。察知。明是後人。妄將崇信。改入天王塔銘中。以為爭端耳。不然必將前三段所證之文。一筆抹去。而後可以成其說也。又張無盡嘗謂。雲門機鋒似臨濟。宜為馬祖之後。此則齊東野人之語也。古來同稟一師。而機鋒各別者多矣。豈必盡同。如雲門法眼。同出雪峰。若雲門。當歸馬祖。則法眼又當歸石頭耶。如丹霞投子機鋒。不亞臨濟。杏山與三聖。皆失機於石室。則丹霞投子石室。又當改入馬祖下耶。又如南泉父子。皆馬祖之嗣也。而不用棒喝。溈山父子。皆百丈之嗣也。而不事孤峻。又當改入石頭下耶。且予嘗考雪峰全錄。其禪備眾格。波瀾闊大。故其語。有時似臨濟。有時似曹洞。其徒如玄沙長慶保福鼓山安國清鏡等皆然。即雲門雖機用獨峻。而實語不十成。機不觸犯。且歷參曹山疎山九峰乾峰。其語具在。如三種病二種光等語。則全本乾峰。此尤其顯然者也。豈可謂其同於臨濟當嗣馬祖下也。無知之徒。固難與辯。高明之士。可考而知。故作是以告天下智者。幸詳察焉(見永覺晚錄)。
大元延祐重刊人天眼目後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