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經卷第七

梁扶三藏僧伽婆羅
       輸入者 錢冬霞
       一校者 錢冬霞
       二校者 夏桂蘭
       改稿者 毛小燕

弟子五人傳授法藏因緣品第七

世尊付法藏摩訶迦葉(翻龜)涅槃摩訶迦葉阿難(翻歡喜涅槃阿難末田地(翻中)涅槃末田地舍那私(翻紵衣)涅槃舍那私付優波笈多(翻護)涅槃優波笈多付絺徵柯。(翻女)優波笈多偷羅國教化弟子。有成阿羅漢者。輒令投四寸籌於室中。室廣二肘長八肘。自作誓言。籌若滿室當涅槃。籌既滿已乃涅槃。以法付囑弟子絺徵柯。絺徵柯是滿室籌中最後弟子優波笈多語絺徵柯言。昔法藏付囑迦葉迦葉付囑阿難阿難付囑末田地末田地付囑和尚今以此法藏付囑於汝。付囑既竟。卻後七日而涅槃天人展轉相告滿閻浮提阿羅漢萬人和合共來供養學人優婆塞優婆夷不可稱數。乃至涅槃時至。身騰虛空臥身上水身下出火。現十八變諸天世人莫不歡喜。然後以籌而自闍維。爾時羅漢涅槃乃至絺徵柯受護法藏。
  迦葉因緣
長老摩訶迦葉涅槃因緣爾時毘梨迦葉修多羅毘尼阿毘曇一切皆誦。以願智令知三藏受身滅盡三昧。得總持四辯與五百阿羅漢結集法藏。說法次第付囑與諸勝人。處流布常視讀誦勿令遺失。於一切眾而為饒益。常自思惟。我年已大老死無常。作此思惟。依所說依力已受。善友經法已生。以現佛恩少報佛恩。誰能一切報佛恩。一切同學法和合。多時持身以攝世間。多時擔身已大疲極。以臭身疲極。涅槃時至。復說偈曰。

已結修多羅 治道路
世尊法語 處廣宣說

復說偈言。

無慚愧已除 已攝有慚
已作自饒益 涅槃時至

是時摩訶迦葉往至阿難處。語長老阿難言。世尊我法藏。付已而涅槃今欲涅槃。以法藏付汝。汝受持爾時王舍城當有商主兒生。以舍那衣覆。是故名舍那私。舍那大海。後歸於世尊法。當修供養。汝當教化令其出家。汝當以佛法藏以傳與之。爾時摩訶迦葉佛法藏長老阿難付法藏竟。思惟。是我世尊大慈悲已作。教化周遍。無邊功德以造此身。世尊舍利供養。我應涅槃。汝自當有別事。復說偈言。

是我世尊 摩訶慈悲
世尊舍利 我已供養
菩提三昧 之所出生
已作 最後供養

摩訶迦葉神力往四支徵。(音知荷反成道轉法輪涅槃處)以第一恭敬禮拜供養。八舍利塔亦復如是。復宮以修供養。譬如師子王於池湖。無有怖畏不動清淨無垢。於彼佛牙供養已竟。譬如龍王出於虛空一瞬眼頃至忉利天宮。時帝釋諸天歡喜供養供養既竟。意欲從彼而涅槃是時帝釋見此事相。語迦葉言。淨行常住山中。以何意故。而來至此。此處孤獨歸依是時挮毘利摩訶迦葉帝釋言。尸迦。我樂看佛牙佛天摩尼寶多羅等。是我最後。應為供養。復說偈言。

為說盡 是故我來
為看佛相 是故我來

帝釋諸天。聞迦葉一切懊惱。恭敬彼故。而以兩手。捧佛牙以授迦葉迦葉頂受目不暫瞬。以漫陀羅(翻圓華)薄拘羅(翻曲華)牛頭栴檀周流那(翻未香)以此供養摩訶迦葉帝釋諸天。汝當修不放逸是時迦葉須彌山頂忽然不現還王舍城爾時長老迦葉佛法藏付囑阿難是時阿難日日隨從迦葉後行。阿難迦葉言。莫涅槃是時迦葉阿難言。今與汝各隨所入。爾時阿難早起持缽入城乞食。是阿難以三可愛和合。一者名可愛。二者聞可愛。三者色可愛。彼人見不厭。說法不厭。迦葉亦早起持缽入城乞食迦葉思惟本有約。涅槃時當往見阿闍世王是時迦葉宮內語看門人。今住此。欲見大王。汝可入宮白王令知。門人答言。王今正眠。須王眠覺當為啟聞。迦葉語言。汝可覺王。門人答言。不可覺。覺必大瞋。瞋必治我。長老迦葉語門人言。王若覺時。汝當白王。迦葉今來涅槃。故須王。是時迦葉入城乞食乞食竟入雞足山三分。於山中鋪草布地。即自思惟。而語身言。如來昔以糞掃之衣覆蔽於汝。至於彌勒法藏應住。復說偈言。

我以神通力 持於此身
糞掃衣覆 至彌勒
以此故彌勒 教化弟子

爾時迦葉三三昧。一者涅槃竟。被糞掃衣。以三山身。如子母腹而不失壞。乃至彌勒法藏應住。二者若阿闍世王來山應開。迦葉思惟。若阿闍世王不見我身當吐熱血死。三者若阿難來山當開。是時三昧起捨命涅槃涅槃竟。地六種震動帝釋天人以天諸花供養迦葉身。三山還合以覆其身。帝釋諸天遠離故生懊惱。即說偈言。

我等今日 遠離迦葉
生懊惱 不能自勝
畢缽窟天 眾難法生
伽他人 生貧孤獨
一切世間 歸依
今此迦葉 佛滅
正法山墮 正法船動
正法樹落 正法海涌
魔王歡喜 攝受法亂

如是語已忽然不現。時阿難王舍城未出。迦葉涅槃長老阿難王舍城乞食竟。思惟無常乃至阿闍世王眠中見其母姓滅。驚此夢故畏起覺。門人白王。迦葉向來王當涅槃。王聞其言。悶亂墮地。傍人以水起王。得少醒往竹林中。禮阿難足。禮已復起懊惱啼哭說言。今聞長老摩訶迦葉涅槃阿難答言。精進涅槃爾時阿闍世王阿難言。看迦葉我欲供養阿難將王至雞足山上。是時阿難剎護迦葉身。阿闍世王如是見又花覆迦葉身。手拍頭以一切身接足作禮。如象觸樹倒。禮已便欲覓薪以闍維之。是時阿難語言大王。今何所作。王答言。我欲迦葉身。阿難答言。莫燒莫燒。此身神力所持。乃至正覺彌勒佛九十六千萬弟子圍繞來至此處。取迦葉身現諸弟子。時彌勒說言。此迦葉釋迦牟尼弟子少欲知足最為第一。又結集釋迦牟尼法藏。復說偈曰。

此仙比丘迦葉 釋迦牟尼弟子
最勝善見世間 是其受持法藏

是時彌勒弟子念。彼時身小。釋迦牟尼身。為如是。為當大。是時彌勒佛見弟子語言摩訶迦葉糞掃僧伽梨。是釋迦牟尼世尊僧伽梨衣。彼弟子聞已憂愁。故九十六千萬弟子當得證阿羅漢果。復得受持戒行功德。復次於山頂應塔。阿闍世王還其城內。是時三山還合更覆其身。阿闍世王即於山上更復塔。以種種供養

阿難因緣

爾時長老迦葉涅槃。時阿闍世王阿難足說言。長老涅槃不見長老摩訶迦葉涅繫亦不見長老涅槃。願來我。阿難答言。如是乃至舍那私商主從海而還。舍那私以其寶物。置室內。往竹林中。是時長老阿難講堂門立。爾時舍那私往阿難所。到已禮足一處坐。舍那私語阿難言。長老當知。從海安隱得還。今欲於一切眾僧。作五年功德大會。今佛何處。阿難答言。世尊涅槃舍那私聞已悶亂躄地。傍人以水起之。少時得醒。仍說言。長老舍利弗何處涅槃如是摩訶目健連摩訶迦葉等何處涅槃。問已復言。長老我欲作五年功德大會阿難言。隨汝意作。乃至廣設。大會已。阿難語言。汝已於世尊法藏作五年功德竟。今日攝受舍那私答言。長老云何教我。是時阿難舍那私言。汝當於佛法藏出家舍那私答言。如是長老阿難為其出家受具足戒。乃至究竟第四羯磨舍那私復大戒。受當至死著舍那衣。長老阿難受持八萬四千法門乃至所說。諸羅漢所說。舍那私悉能受持具足三明通達三藏爾時長老阿難於竹林。是時比丘誦斯伽陀(翻不等偈)。

若人百年生 不見
若人一日能見
人有智慧 彼百年

是時阿難將其遊行。聞其所說而語言。汝誦此偈非所說。當言。若百年生。不見生滅。若一日生。能見生滅。是人有智。彼百年。復次佛。一者不信瞋恚故謗。二者雖不如法受持修多羅義。亦名佛。無足無口此無用。捘底(不解翻)阿票多(翻患子)此人不能善受修多羅義亦如是。復說偈言。

癡人聰慧 其為可用
聰慧受法 具慧則為毒
正智聞可說 則得解脫

是時彼誦偈比丘還其師所。說阿難言。世尊所說。若百年不見生滅。若一日能見生滅彼百年。彼師語弟子言。阿難已老其無力。復說偈言。

若人老至 失其念力
智慧一切皆老

復語弟子。依汝所誦。莫從彼語。乃至阿難復往其所說本偈。長老阿難語言。我已語汝。此非佛說。彼答阿難。我師說言。阿難已老其無力阿難思惟。欲往其師所為說此義。復觀其心受語不。即見其不受此義。復更思惟有餘比丘能為不。亦不見人能為其說。阿難念言。若在世白佛舍利弗目揵連迦葉等。今等悉涅槃今亦欲隨涅槃。以佛力法住千年。復說偈言。

如彼諸仙人 當皆已過去
今與彼等 差別
今我自思惟 猶如鳥隨風
彼已涅槃 能除諸垢結
世間為燈 為除無明闇
除彼精進 無量律儀
一人 如林餘

是時阿難付囑舍那私。復說世尊付法藏摩訶伽葉竟涅槃摩訶迦葉付囑我竟涅槃。今我欲涅槃。此佛法藏受持護。於偷羅國有山名優流漫陀(翻大醍醐偷羅國長者生二子。一名那哆(翻無)二名婆哆(翻軍)是所記。於彼山中當起寺。復有偷羅國賣香商主名笈多笈多生兒名優波笈多。汝當教化令其出家。其是世尊所記無相佛。我涅槃百年後作佛事是時舍那私答言。如是長老阿難付法藏舍那私竟。早起持缽王舍城乞食阿難思惟我有約。涅槃時。當往見阿闍世王是時阿難宮語看門人。今住此欲見大王。汝可入宮白王令知。門人答言。王今正眠。須王眠覺當為啟聞。阿難語言。汝可覺王。門人答言。不可覺。覺必大瞋。瞋必治我。長老阿難語門人言。王若覺時。汝當白王。阿難今者涅槃。故來王。是時阿難入城乞食乞食竟即自思惟。若我於此涅槃阿闍世王不以我身分毘舍離人。毘舍離人於阿闍世王相瞋。若我於毘舍離涅槃毘舍離人必不以我身分阿闍世王阿闍世王毘舍離人必復相瞋。是故我於恒河涅槃是時長老阿難恒河處。阿闍世王於眠中見繖柄折而繖不墮。驚此夢故畏起覺。門人白王。阿難向來見大王。當涅槃。王聞其言悶亂墮地。傍人以水起王。是時得少醒即自思惟長老阿難欲於何處當涅槃是時有林中天。語阿闍世王言。長老阿難佛法生子護法藏。其以作心令三有滅以寂靜意。往毘舍離國為涅槃故。是時阿闍世王集四種兵。象馬車步。往恒河岸。毘舍離國復天人偈語毘舍離人言。

此仙阿難陀 以除無明闇
世間等起慈悲
毘舍離國 為涅槃

是時毘舍離離車毘。(不解翻)復集四種兵。象馬車步。往恒河岸。是時阿難上船往恒河中。阿闍世王來逮阿難合掌說偈。

佛子涅槃 三世間
蓮花 今已涅槃
汝是我等歸 不應捨

是時毘舍離人。禮阿難合掌說言。汝於此處人天所念。而今欲滅。瞿曇於此世間最勝自在蓮花。為饒益孤獨故當攝世間長老阿難思惟。若我入伽陀離車毘人當懊惱。若我入毘舍梨國時伽陀王復當懊惱。我於今日當所宜。既已知時。即說偈曰。

以半功德法 與伽陀
復以半功德 離車毘
如是人 當供養

長老阿難涅槃大地六種震動爾時雪山仙人五通具足。共五百弟子。彼仙思惟何故地動。其見阿難涅槃乃至共五百弟子阿難所。到已禮足合掌說言。我於長老說法出家具足梵行長老阿難念。一切弟子當來此念時五百弟子阿羅漢一切來集。長老阿難即以神力轉此大地乃至仙人及五百弟子出家受具足。於第一羯磨仙人及五百弟子須陀洹果。於第羯磨得斯陀含果。於第三羯磨阿那含果。於第四羯磨一切煩惱阿羅漢果仙人弟子恒河出家。是故名末田地是時末田地所作已禮阿難足說此言。如世尊最後須跋陀出家須跋陀涅槃不樂見和上涅槃。和上亦當聽我前涅槃長老阿難末田地言。世尊摩訶迦葉法藏涅槃摩訶迦葉付我涅槃今欲涅槃。此法藏受持。佛已說罽賓國第一坐禪寺。我涅槃百年後當有比丘末田地。是其應持法藏入罽賓國。是故汝應將法藏入彼國。末田地答言爾。長老阿難付法藏末田地竟。現神通力十八變。於虛空臥。入三昧。入三昧竟。從其身中出種種色青黃赤白。或身上出火身下水。或身上水身下出火。是時阿難端正。譬名山出清水及種種花。阿難思惟。欲分此身半與伽陀王。半與離車毘眾。是時神通力檀越心。以智慧金剛破其身山。半與伽陀國。半與毘舍離眾。乃至阿難涅槃阿闍世王諸天供養半身。毘舍離人復供養半身。有二塔。一在王舍城。一在毘舍離
  末田地因緣
是時長老阿難涅槃末田地思惟。我和上教我將佛法藏罽賓國。時末田地罽賓國坐於繩床。更復思惟。此罽賓國龍王所領。若不伏之不來我界。應如是三昧。以三昧力。令罽賓國六種震動乃至龍王不能自安。於是龍王。至末田地所。時末田地入慈三昧龍王興風吹袈裟角不能令動。復起雷雨。末田地神力變其雷雨。皆成優缽羅拘牟頭分陀利花等悉皆墮地。乃至復以種種仗欲害末田地。復以神力變其仗亦成花。復以大山壓末田地。復變大山而成花。中而說偈曰。

風吹動 不移
雷雨仗 變為
譬如雪山 日光所照
悉皆鎔消 有遺餘
入慈三昧 火不能燒
仗毒害 不近其身

於是龍王驚恐往末田地所說言。聖人何作。末田地言。此處與我。龍王答言。不可得也。末田地言。此處所記。當起最勝坐禪處名罽賓國龍王復言。此是所記耶。末田地答言。如是龍王復言。小地耶。末田地言。得如床處。龍王言。如是與。是時末田地神通力廣其坐處。如究塗盧那筏砢(不解翻)覆此大地龍王復言。幾人相隨。末田地言。有五百阿羅漢龍王復言。若五百阿羅漢一人者當奪處。是時末田地思惟乃至法藏當有五百阿羅漢不。其不減乃至過數。答龍王言。如是長老復言。施應有檀越我欲白衣罽賓國龍王答言。如是是時末田地。將白衣罽賓國聚落城邑。諸白衣末田地言。今於此云何自活。時末田地神通力白衣入揵陀摩陀那(翻醉山)山。至已諸白衣掘取官久摩(翻鬱金香)還罽賓種。是時醉山中諸龍王瞋。末田地教化降伏。諸龍王末田地世尊法藏住當幾時。末田地答言。經千年諸龍王作約。至佛法住聽住彼國。末田地答言。如是。時末田地取鬱金香至罽賓國種。乃至世尊法藏住。是時末田地廣布法藏。現種種神力與諸檀越。共佛法令其解悟。然後涅槃水滅火。以牛頭旃檀種種香木闍維其身。收其舍利為之塔。

舍那因緣

爾時長老阿難涅槃。時舍那私往偷羅國。於中路有寺名貧陀婆那。(翻叢林舍那私住寺宿。寺有二老比丘議說偈。

無犯第一擇法第一
比丘謂是 舍那私說

舍那私語二比丘。汝所說義非我所說。正法和合我所說。長老過去世於波羅捺國一商主。與五百估客大海。於其中路見辟支佛病。商主留諸估客看辟支佛。以醫所說藥商主親自料理。時辟支佛病得小差。爾時商主取舍那衣。衣本粗澀。更浣染治令自其軟滑。浴辟支佛以衣施之。白言。世尊。此衣粗澀。世尊浴竟願納受之。辟支佛答言。男子。我老。隨舍那出家。以此衣覆我身聖法。今著此衣至涅槃。商主白言。莫涅槃乃至海還當以飲食臥具醫藥供養世尊。至未涅槃不得住此。辟支佛言。不得涅槃。汝已大作功德歡喜。時辟支佛即為商主現十八變。現神變已即涅槃。商主供養作此誓願。我於此比丘功德。以此善根其所得當得之。時商主者我身是也。是故今值最勝令我得道。我著舍那私衣。於世尊法藏出家。以舍那得道。以舍那身入涅槃常著舍那私。於白衣處亦著此衣。是故我名舍那私。我受具足第四羯磨竟復大受。乃至涅槃恒著舍那私。是故復名舍那私。是時長老舍那次第行至偷羅國。往優流漫陀山坐於繩床。優流漫陀山有二龍王兄弟。與五百諸龍隨。舍那思惟不伏之不得教化。即以神力動山。二龍王瞋往舍那私處。起疾風雨及以出火。舍那私入慈三昧能令風雨及火不近其身。變其火悉為花。謂優缽羅花拘牟頭分陀利花等悉皆墮地。復起雷電亦以神力變其雷電皆成花。復以種種仗欲擲舍那私。亦以神力變為花。復以大山欲壓舍那私。亦變大山而為花。中而說偈曰。

暴風疾雨 不能為害
雷電仗 變為
譬如雪山 日光所照
悉皆鎔消 有遺餘
入慈三昧 火不能燒
仗毒害 不近其身

於是二龍王舍那私處白言。聖人何作。舍那私答言。我欲於此山中起寺。汝當聽我。龍王答言。不可得也。長老言。世尊已記。我涅槃百年後。於大醍醐寂靜最勝處當起寺。名那哆婆哆龍王復言。世尊已記耶。長老答言。如是龍王言。若世尊已記聽。是時長老思惟觀察那哆婆哆寺檀越為已未。見其已生。時舍那私早起持缽入偷羅國乞食乞食已往那哆婆哆檀越處。至已語檀越言。男子。汝與我金錢。我欲醍醐山起寺。那哆婆哆兄弟人語舍那私。不能也。長老語言。佛已記汝人於大醍醐山當起寺。人答言。若所記當起寺。乃至人於山起寺。服飾等物悉皆具足。故名此寺為那哆婆哆

阿育王經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