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賢首碑傳正誤 龍華道忠著 輸入者 錢冬霞 一校者 錢冬霞 二校者 夏桂蘭 改稿者 毛小燕 此書元祕藏于高山寺寶庫宋刻摺本。蓋大藏函內物也。齊雲老師嘗寫得之。碑每行二十三字半紙面十行。傳每行二十字半紙面七行。有濬鳳潭者就雲借之。有自難讀處則貼小片紙於上方曰脫字歟字倒歟。皆不契雲之意以墨抹滅。後鳳潭不謀於雲師而自梓行。嘗為脫為倒者悉私加字妄刪文。己之難解者皆改換焉。予及對校於雲師之本。大愕其所為。從頭依舊文改正錄上頭而復古矣。又恐不能及遠廣益。別作正誤一卷間下證解。大抵見刊行者加和點極寡學而卻不知己之難讀者是己之暗昧之使然。每遇盤根錯節縱情刪潤可深以為笑也。夫為寡學之難讀而改文加字則天下無好書。濬欲流通卻厄於古書誤於後人。縱免人師之筆誅必受天龍之譴責矣。 碑正誤 第一張(左一行)名播招提名元本作大(濬妄改以為對下譽字縱大字義不穩亦但可存古也)○(七行)脫屣萬機褰衣四海脫屣出孟子褰衣出毛詩○事文前集十九卷汪藻上太上道君皇帝尊號玉冊文云。脫屣萬乘秕糠唐虞(云云)又云迴委神器褰裳去之第二張(石八行)辨才辨元本作辯(字巢正字通雖辨辯不分二皆有註寫者可從元本也○(左二行)塔元本作墳○(五行)西方淨域(云云)此偈猶當有數句。蓋遺脫可惜。元本亦同此。 傳正誤 每紙題○支那每紙摺處有支那二字。元本無之。凡典籍摺處有題支那撰述。以分於天竺日本諸撰。今題支那必亦其意也。然則碑支那撰述可也。傳則海東崔致遠作實海東撰述也。而題支那何也○第一張(右)崔致遠齊雲師曰。崔致遠傳在東國(通)鑑第十一。又唐書藝文志有文二十卷其在高麗文集有三十卷○纂靈記賢首撰事見此第九張。然其中云撰藏公別錄者。按華嚴玄談云。纂靈記後經修飾(止此)此等亦是後加之文故云爾○井識用莊子秋水篇埳井之蛙事言井蛙之識至眇也。又韓文原道曰。坐井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止此)坐井之狹識也僧祐出三藏記集序云。井識管窺多慚博練。又出三藏記曇無讖傳云。坎井之識久迷大方○(八行)大史公大元本作太○(左一行)盈數十數也○(三行)堅固心堅元本作牢(濬妄改)○(五行)書云措諸枉思無邪措諸拄出論語。思無邪出毛詩○(六行)經曰為淨土是道場(云云)出淨名經。 第二張(右一行)外所謂因生以賜姓外謂外典也事見左傳○(三行)內所謂四海入海內謂內典也事見阿含經○(四行)祖父祖元本作王(濬妄改)按爾雅釋親父之考為王父。註如王者尊之(止)濬未讀爾雅自謂今帝王之父則不成義故改為祖○(八行)弟寶藏法藏之俗弟又見下文○(左四行)忽睹忽元本作忽(筆工誤)。 第三張(右八行)薦推推元本作雄○(八行)帝諾諾元本作若○(九行)常科元本作拔(筆工誤下皆例知)○(左八行)崇朝字出詩。 第四張(右三行)祕頤頤元本亦同蓋筆誤當作頤○(六行)無慮前漢書食貨志曰。大氏無慮皆鑄金錢矣。註無慮謂大率無小計慮耳○(左三行)牢固牢元本作牢(筆工誤)。 第五張(右一行)建康康元本作業(濬妄改)按廣輿記江寧府曰。吳自京口徙都於此曰建業晉曰建康(止)蓋濬以謂古名建業後既改建康則不可更稱建業故改康也。安知書傳處名往往有從舊名者○(左二行)地婆訶羅(此云日昭)元本羅作國實筆誤也。濬貼雲本云。國當作羅。蓋濬見此一訛以謂全編多訛舛。濬所改但此為是餘皆非也。凡讀三經五論者。乃知地婆訶羅。未以此為奇妙。日昭之昭元本作炤。 第六張(右二行)續者續元本作讀(筆工誤)○(六行)今代上之經。如發云上恐土字謂代州也○(六行)乎元本作拔○(十行)光統椎輪益仰聖尊大路因躡文選序曰。若夫椎輪為大輅之始。大輅寧有椎輪之質。註向曰椎輪古棧車大輅玉輅言玉輅因椎輪生(止)余見濬加和點。未讀文選也。又句讀上下文大失義。彼貼紙於雲本云。躡字下脫一字歟可笑。 第七張(右一行)其文也玉寡其理也金相禮記聘義云。子貢曰。君子貴玉而賤者何也。為玉之寡而之多與。文選劉孝標辨命論云。玉質金相。註善曰。毛詩曰追琢其章金玉其相。毛萇曰。相質也銑曰玉金所以比美君子質相言其形貌也。梁書王裒弔祭王僧辨母文曰。金相比映玉德齊溫舊唐書音樂志樂章曰。金相載穆玉裕重暉○(七行)取試循循元本作楯○(八行)師列(乃至)資尋(云云)師至相也。資法藏也。師資字出老子○(左三行)諸候候元本作侯(筆工誤)若向二帙(乃至)儻然靡暢或據五編元本云。向若二帙不倚五編則撫持也儻然靡據。五編不憑二帙則呾嚼也澹乎無味此文多少分明。但濬不得讀下妄為有倒脫。乃貼雲本云。向若二字倒乎。靡據中間脫二字歟。及開板終向若作若向。靡下加暢或二字。穢亂古書。罪戾彌天。且如言向二帙則是何等語話哉。蓋向若已下者反釋也。華嚴疏第十三曰。向若有性不可熏變(止)鈔曰。向若有性下上來順釋此下反釋。 第八張(左四行)四聖標題聖元本作靈(濬妄改)濬未讀禮記。未知麟鳳龜龍謂之四靈。妄改為聖。本解龍經麟經之義。而今改為聖則大為無義也○(五行)辨通辨元本作辯。 第九張(右一行)班班元本作斑斑○(二行)心均暢日愒(濬妄改)元本作惕左傳昭元年曰。主民翫歲而愒日。林註翫愒皆貪也。言執政為民之主而貪驦歲日。愒開去聲(止)濬未讀左傳而妄改為暢○(左五行)祇林之寶寶元本作定○(六行)實乃實元本作寔(妄改)字彙寔音殖實也。增韻注實寔通用誤(止)寔有實也訓則義亦通。又不與實通用則不可妄改也。 第十張(右六行)苑公成公元本作上(濬妄改)高僧傳僧遠以齊永明二年卒。帝(世祖武帝)致書於沙門法獻曰。承遠上無常。弟子夜中已自知之。遠上此去甚得好處諸佳非一(止)又出三藏記集僧祐十誦義記目錄序云。大律師穎上積道河西振德江東(止)蓋上者裁用上人字也。僧傳遠上出三藏穎上可以為例證矣。濬未讀如上書妄改上字○(左八行)授號天授師及後曆曰永隆元年元本授下有後及曆三字。此後及曆作名一字無永字。元本曰。授後及曆號天授。師名曰隆元年(云云)濬貼雲本云。此一行文有漏處義不疏通歟。他日請領教示。雲師以墨抹貼紙。然濬及開板未領教示。妄加妄改。又書上方曰此一行文有漏處歟。抑元本不可讀。而濬妄改者非為令易讀耶。今雖改猶似有漏處而不可讀則妄改何所益。但存元本不可讀而可也。今如予之所點則義亦明白也。或曰字作日月之日則對上天字此編貪對語故然言師道名日日隆盛也。元年者天授元年也○(九行)張柬之叛逆柬元本作易按張易之叛逆而張柬之討之。實柬之非反逆者。濬未讀唐史通鑑妄改字誣柬之陷叛逆莫大之罪。不識者歸責於崔致遠。豈非枉屈耶○通鑑綱目中宗神龍元年曰。春正月張柬之等舉兵討武氏之亂。張易之昌宗伏誅○十一張(右七行)實寄天倫實元本作寔(濬妄改)○(八行)主者施行敕書尾語戒也。廣弘明集周武帝詔尾曰。主者施行(止)見濬和點似未知此字○(左六行)長吏吏元本作史○(七行)辨教辨元本作辯。 十二張(右四行)盥浴盥元本作釁按國語齊語曰。嚴公使束縛管仲以予齊使。齊使受而以退。比至三釁三浴之。註以香塗身曰釁。釁或為熏正字通釁注許定切欣去聲(云云)又通作釁又塗也。周禮女巫釁浴。謂以香藥沐浴也○(六行)逗撓史記韓長孺傳云。廷尉當王恢逗撓當斬。註軍法行而逗留。畏撓者要斬撓屈弱也○(九行)蓋慈力蓋元本作蓋(筆工誤)字彙蓋又作蓋(止)而無蓋字○(左六行)天殊止觀二之三卷云。其性天殊應法記云。天乖謂同天地之別(止)今亦天地殊之義也。 十三張(左四行)蓋纏蓋元本作蓋。 十四張(右十行)南齊王西蜀宏蓋皆人名(濬點非)○(左一行)景雲唐睿宗年號○(六行)寢食寢元本作寢(筆工誤)。 十五張(右一行)雖則如來演貺詩經周南汝墳篇云。雖則如燬父母孔邇○□太沖魏都賦云。雖則生常固非自得之謂也(止)雖則字格不一而下點為法則義非○(八行)橋陵唐睿宗也一統志陜西西安府曰。睿宗橋陵在蒲城縣豐山○文獻通考百二十五曰。睿宗崩葬橋陵。在京兆府奉先縣界○(八行)脫屣褰衣謂帝者讓位也。前碑文曰。太上皇脫屣萬機褰衣四海濬上方書曰。此行脫字義未穩乎(止)余觀之此行義皆明白。蓋到筆不宣心者書誥之辭也。橋陵已下撰者之語言。睿宗後讓位養德皆依法藏之勸導也○(左二行)辨彼金言辨元本作辯○(四行)阽危出前漢書食貨志。 十六張(右六行)青目有本元本無有字(濬妄加)○(十行)宛若若者譬喻之如義(濬點為指事之如義非也)○(左一行)寢處寢元本作寢(筆工誤)。 十七張(右十行)若東家丘言義想初未能振華嚴宗於海東人馴侮之。如所謂東家孔丘也東家丘出劉向新序。觀濬點似未知此事○(左三行)岫寺岫元本作岬(濬妄改)字彙岬古狎切音甲○(五行)蓋亦蓋元本作蓋○(八行)周正月。夏十一月也○(九行)辜月爾雅釋天曰十一月為辜。 十八張(右七行)官供前碑亦載之云。餘皆官供(止)義最明○(左四行)死也衰衰元本作哀論語子張篇曰。其生也榮其死也哀()濬以為當作衰而對上榮若死也衰微則何所讚美也○(五行)麟史左傳也。 十九張(右三行)實得面實元本作寔○(七行)仍孫爾雅○(七行)益友論語○(左二行)僧譜為癈癈元本作廢○(三行)處休莊子漁父篇云。不知處陰以休影○(四行)象骨骨元本作胥。蓋筆誤當作胥。濬妄改骨是何義象胥見周禮三十八○(七行)罪知孔子作春秋曰知我罪我其唯春秋乎。見孟子又史記孔子世家○(七行)顗續顗元本作覬(濬妄改)。 跋。 十九張(左)枝幹俱首十二支首子也十干首甲也蓋謂甲子也○密邇蒙泉言近於泉也。周易上象傅云。山下出泉蒙。 二十張(右二行)梵軀梵元本作焚蓋因上灼艾言欲效古賢捨身也。北齊第三王子於清涼山焚軀供養。見華嚴玄談○(二行)逐臭空慚海畔事出呂覽○(三行)竊香僧貪蓮香池神呵為偷香。出智度論○(五行)羸君歸載。 羸元木作嬴(筆工誤)嬴君言秦始皇。嬴姓也見史記秦本紀歸載者言臭氣。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崩於沙丘平臺行。遂從井陘抵九原。會暑上轀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五行)荀令坐筵襄陽記云。荀令君至人家坐席三日香○(七行)齆元本作字彙正字通等無字注音踏說文樓上戶也。齆字彙烏貢切音甕鼻塞日齆○(十一行)諛聞禮記樂記云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諛聞不足以動眾。註諛之言小也(諛思了反)○(十四行)既陰許非非(云云)乃陽增病病史記韓世家曰。其狀陽言與韓。其實陰善楚(止)濬不知此字所點太非○(左二行)傳說傳元本作傅○(二行)信相金鼓四卷金光明經。合部金光明經。皆有信相菩薩夢金鼓事。十卷金光明為妙幢菩薩。妙幢即信相也。我聞濬博學教乘賣講乎巿衢大抵排古德。然極不學而至未讀金光明經。則和抵排非無疑也○(五行)窘步樵原蓋用列子蕉鹿夢列子張湛注蕉與樵同○(五行)淒淒元本作棲棲(妄妄改)○(八行)一寐寐元本作寐(筆工誤)○(九行)邊孝先後漢書列傳七十三文苑傳○(十二行)七不堪文選四十三嵇叔夜與山巨源絕交書○(大字十行)梁璋元本璋字細書。 紹興跋 二十一張(右六行)驚喜驚元本作敬。義亦通今妄改○(九行)首座(云云)元本首座監院等字稍大○(左一行已下)妙暉(云云)元本次位與此別。元本云妙暉 祖周 道時 宗勝 法瓊 行依 如了 法和 法元 祖高 子沖 了惠 了依 法蓮 懷雅 法瑫 義琚 彥依 宗惠 師遠 義淨 智圓 從擇 從誘 善定 從釋 師正 善賓 (二行) 法無 無元本作元(蓋誤書旡再誤為無) (三行) 紹興(云云)元本到謹題縮為一行 賢首碑傳正誤(畢)。 齊雲師書於卷尾云 寬文十年歲次庚戌冬十一月十八日後學道棟寫。 十一月二十日以宋刻高山寺藏本校勘了宋刻本玄字作玄樹字作樹弘字作弘。 貞字作貞 驚字作驚 敬字作敬 讓字作讓 擎字作 恒字作恒 澂字作 皆避國諱也。 今不須避依舊書如字。 新羅崔致遠事實 東國通鑑第十一卷(二十二紙)曰憲康王十一年乙已(唐僖宗光啟元年)春三月崔致遠奉帝詔還自唐。致遠沙梁部人。精敏好學。年十二隨海舶入唐求學。其父謂曰十年不第非吾子也。致遠至唐尋師力學。十八登第調宣州漂水縣尉。遷侍御史內供奉。時黃巢反高駢為兵馬都統以討之。辟致遠為從事以委書記之任。其表狀書啟多出其手。其檄黃巢有不唯天下之人皆思顯戮抑亦地中之鬼已議陰誅之語。巢不覺下床。由是名振天下。又上大師侍中狀云伏聞(云云)(文長略之)及還王留為侍讀兼翰林學士守兵部侍郎知端書監事。致遠自以西學多所得欲展所蘊。而衰季多疑忌不能容。出為大山郡太守。 同卷(第二十七紙)曰。真聖女主八年甲寅(唐昭宗乾寧八年)春二月。崔致遠進時務十餘條。主嘉納之以為阿飡。致遠自西事大唐東還故國。皆值亂世自傷不遇無復仕進意。自放於山水間營臺榭植松竹。枕籍書史嘯詠風月。若慶州南山。剛州冰山。陜州清涼寺。智異山雙溪寺。合浦縣月詠臺。皆其遊翫之所。後挈家隱伽耶山。與母兄浮圖賢俊及定玄師結為道友。以終老焉焉。遠西遊將還。同年顧雲以詩送別。有文章感動中華國之句。其名重上國如此。所著文集三十卷行於世。唐書藝文志又載致遠四六集一卷桂苑筆耕二十卷云。 高麗沙門義天諸宗教藏總錄上卷云 賢首傳一卷 浮石尊者傳一卷 已上崔致遠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