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卷第七十

西明寺沙門道世
輸入者 張曉云
 校對者 陳香君 夏桂蘭
     改稿者 程海燕

受報篇第七

惡報部第

夫有形則影現。有聲則響應。未見形存而影亡。聲續而響乖。善惡相報理路皎然。幸願深信不猜來誚。輕重苦報具依下述。如殺生。或剝切臠截炮熬蚶蠣。飛鷹走狗射獵眾生者。則墮屠裂斤割地獄中。蒸煮燒炙眾生者。則墮湯鑪炭地獄中。以此殺生故。於地獄中。窮年極劫。具受劇苦。受苦既畢。復墮畜生諸牛馬豬羊驢騾騞駝雞狗魚鳥蛤為人所殺。蜆之類不得壽終。還以身肉供充肴俎。在此禽獸無量生死無微善永無免期。脫有片福劣復身。或於胎墮落。出生喪亡。或十。未所知。從冥入冥。人所矜念。當知短命皆緣殺生
持論云。殺生之罪。能令眾生三惡道。若生中得二種果報。一者短命。二者多病。如是十惡一一皆備五種果報。一者殺生故受地獄苦。以其殺生眾生故。所以身壞地獄眾苦皆來切己。二者殺生出為畜生。以殺生有慈惻行乖人倫。故地獄罪畢畜生身。三者殺生何故復為餓鬼。以其殺生貪著滋味。復為餓鬼。四者殺生何故生人而得短壽。以其殺生殘害物命故得短壽。五者殺生何故兼得多病。以殺生違適眾患競集故得多病。當知殺生苦也。
雜寶藏經云。一鬼。白目連言。常兩肩有眼。胸口鼻。常有頭。何因緣故。目連答言。汝前世時。常作魁膾弟子。若人時汝常歡喜心。以繩著髻挽之。以是因緣故受此罪。此是惡行華報地獄苦果方在後也。
一鬼。白目連言。我身常如塊肉。有手耳鼻等。常為蟲鳥所食。罪苦難堪。何因緣故爾。答言。汝前世時。常與他藥墮他兒胎。是故受此罪。此是華報地獄苦果方在後身。又緣其殺生貪害滋多。以慈多故。便無義讓。而行劫盜。今身偷盜不與而取。死即當墮鐵窟地獄。於遐劫中苦惱。受苦既畢墮畜生中。身常負重驅蹙捶打。有餘息所食之味。唯以水草。處此之中無量生死。以本因緣。若遇微善劣復身。常為僕隸。驅策走使。不得自在。償債未畢。不得法。緣此受輪迴無窮。當知此苦皆緣偷盜。
今身隱蔽人光明。不以光明供三寶。反取三寶光明以用自照。死即當墮黑繩黑暗地獄。於遐劫中苦惱。受苦既畢墮蟣蝨中。不耐光明。在此之中無量生死。以本因緣。若遇微善劣復身。形容黶黑垢膩不淨臭處惡人所厭遠。雙眼肓瞎不睹地。當知隱蔽光明亦緣偷盜故。故持論云。劫盜之罪。亦令眾生三惡道。若生中得二種果報。一者貧窮。二者共財不得自在。劫盜何故地獄。以其劫盜剝奪偷竊人財苦眾生故。身死即入寒冰地獄。備諸苦。劫盜何出為畜生。以其不行人道故受畜生報。身常負重以肉供人償其宿債。何故復墮餓鬼。緣以慳貪便行劫盜。是以畜生罪畢復為餓鬼。何故為人貧窮。緣其劫奪使物空乏。所以貧窮。何故共財不得自在。緣其劫盜偷奪。設有財則為五家所共不得自在。當知劫盜苦也。
雜寶藏經說。一鬼。白目連言。大德。我腹極大如甕。咽喉手足甚細如鍼。不得飲食。何因緣故受此苦。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聚落主。自恃豪貴飲食從衡。輕欺餘人。奪其飲食。飢困眾生。由是因緣此罪。此是華報地獄苦果方在後也。
一鬼。白目連言。常有二鐵輪在我兩腋下轉身體焦爛。何因緣故爾。目連答言。汝前世眾僧作餅。盜取二番挾兩腋底。是故受此罪。此是華報。後方受地獄苦報。又緣以盜故不貞正。恣情婬姪。今身婬姪。現世凶危。常自驚恐。或為夫主邊人所知。臨時得殃。刀杖加形。首足分離。乃至失命。死地獄。臥之鐵床。或抱銅柱。獄鬼然火。以燒其身。地獄罪畢畜生。雞鴨鳥雀犬豕飛蛾。如是無量生死。於遐劫中苦惱。受苦既畢。以本因緣。或遇微善劣復身。閨門婬亂妻妾不貞。有寵為人所奪。常懷恐怖。多危少安。當知危苦皆緣邪婬
持論云。邪婬之罪亦令眾生三惡道。若生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婦不貞潔。二者隨意眷屬邪婬何故地獄。以其邪婬干犯非分侵物為苦。所以終受地獄苦。何故邪婬出為畜生。以其邪婬不順人理。所以出地獄畜生身。何故邪婬復為餓鬼。以其婬姪皆因慳愛。慳愛罪故復為餓鬼。何故邪婬婦人不貞潔。緣犯他妻故。所得婦常不貞正。何故邪婬不得隨意眷屬。以其邪婬奪人愛寵。故其眷屬不得隨意。所以復為人之所奪。當知懷姪三大苦也。
雜寶藏經說。昔一鬼。白目連言。我以物自蒙籠頭。亦常畏人來殺我。心常怖懼不可堪忍。何因緣故爾。答言。汝前世時婬犯外色。常畏人見。或畏其夫主捉縛打殺。或畏官法戮之都巿。常懷恐怖恐怖相續故受此罪。此是惡行華報。後方受地獄苦報。又緣其邪婬故發言皆妄。今身若妄苦惱眾生則當墮啼哭地獄。於遐劫中苦惱。受苦既畢墮餓鬼中。在此苦惱無量生死。以本因緣。若遇微善劣復身。諸疾病尪羸虛弱。頓乏楚痛自嬰苦毒。人不愛念。當知此苦皆緣妄語
持論云。妄語之罪亦令眾生三惡道。若生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多被誹謗。二者為人所誑。何妄語地獄。緣其妄語不實。使人虛爾生苦。是以身死受地獄苦。何妄語出為畜生。以其欺妄乖人誠信。所以出獄畜生報。何妄語復為餓鬼。緣其妄語皆因貪欺。慳欺罪故復為餓鬼。何故為人多被誹謗。以其妄語不誠實故。何妄語為人所誑。以其妄語欺誘人故。當知妄語四大苦也。
又緣其妄語便致兩舌。今身言慈愛。讒謗毀辱惡口雜亂。死即當墮拔舌烊銅犁耕地獄。於遐劫中苦惱。受苦既畢墮畜生中。噉食糞穢。如鵜鶘鳥。為有舌根。在此之中無量生死。以本因緣。若遇微善。劣復身。舌根不具。口氣臭惡。瘖啞謇澀。齒不齊白。歷疏少。脫有善言。人不信用。當知讒亂皆緣兩舌。故持論云。兩舌之罪亦令眾生三惡道。若生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得弊惡眷屬。二者不和眷屬。何故兩舌地獄。緣其兩舌離人親愛。愛離苦故受地獄苦。何故兩舌出為畜生。緣其兩舌鬥亂。事同畜生身。何故兩舌復為餓鬼。以其兩舌慳嫉。慳嫉罪故復為餓鬼。何故兩舌為人得弊惡眷屬。緣以兩舌使人良儔皆生惡故。何故兩舌不和眷屬。緣以兩舌離人親好使不和合故。當知兩舌五大苦也。
又緣其兩舌言輒粗惡。今身緣以惡口故。鬥亂殘害。更相侵伐。殺諸眾生。死即當墮刀兵地獄。於遐劫中苦惱。受苦既畢墮畜生中。拔腳賣膀輸髀喪胛。於遐劫中苦惱。受苦既畢。在此之中。無量生死。以本因緣。若遇微善。劣復身。四支不具。閽刖掠劓。形骸殘毀。鬼神不衛。人所輕棄。當知殘害眾生皆緣惡口
持論云。惡口之罪亦令眾生三惡道若生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常聞惡音。二者所可言說有諍訟。何故惡口地獄。以其惡口皆欲害人。人聞為苦。所以終受地獄苦。何故惡口出為畜生。以其惡口罵人以為畜生。所以出獄即為畜生。何故惡口復為餓鬼。緣其慳吝干觸則罵。所以畜生苦畢復為餓鬼。何故惡口為人常聞惡音。以其發言粗鄙所聞常惡。何故惡口所可言說有諍訟。以其惡口違逆眾德。所說言常致諍訟。當知惡口六大苦也。
又緣其惡口言輒浮綺。都無義益。無義益故今身則生憍慢。死即當墮束縛地獄。於遐劫中苦惱。受苦既畢墮畜生中。唯念水草不識父母恩養。在此之中無量生死。以本因緣。若遇微善。劣復身。生在邊地。不知忠孝仁義。不見三寶。若在中國。矬陋短矮。人所凌蔑。當知憍慢無義調戲不節。
持論云。無義語罪亦令眾生三惡道。若生中得二種果報。一者所有語人不信受。二者言說不能明了。何故無義地獄。語既非義成損彼。所以終受地獄苦。何故無義語出為畜生。緣無義人倫理乖。所以出地獄畜生身。何故無義語復為餓鬼無義故慳惑所障。因慳惑故復為餓鬼。何故無義語罪出生為人。語人不信受。緣無義非可承受。何故無義言說不能明了。語既無義皆緣暗昧。暗昧報故不能明了。當知無義語七苦也。
無義語故不能廉讓。使貪欲厭。今身慳貪布施。死即當墮沸屎地獄。於遐劫中苦惱。受苦既畢墮畜生餓鬼中。有衣食資仰於人。所噉糞穢。不與不得。在此之中無量生死。以本因緣。若遇微善。劣復身。飢寒裸露。困乏常無。人既不與。求亦不得。縱有纖毫輒遇剝奪。守無方亡身喪命。當知此不布施皆緣貪欲。故持論云。貪欲之罪亦令眾生三惡道。若生中得二種果報。一者欲。二者有厭足。何故貪欲地獄。緣其貪欲作動口。而苦於物。所以身死受地獄苦。何故貪欲出為畜生。緣此貪欲動乖人倫。是出獄即為畜生。何故貪欲復為餓鬼。緣此貪欲得必貪惜貪惜罪故復為餓鬼。何故貪欲而復欲。緣此貪欲所欲彌多。何故貪欲有厭足。緣此貪欲貪求厭。當知貪欲八大苦也。
又緣貪欲不適意故。則有憤怒而起瞋恚。今身若多瞋恚者。死即當墮泥犁地獄。於歷劫中具受眾苦。受苦既畢墮畜生中。作毒蛇蚖蝮虎豹豺。狼在此之中無量生死。以本因緣。若遇微善。劣復身。復多瞋恚。面貌醜惡。人所憎惡。非唯不與親友實。亦眼不喜見。當知忿恚皆緣瞋惱。
持論云。瞋恚之罪亦令眾生三惡道。若生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常為一切求其長短。二者常為眾人之所惱害。何故瞋惱地獄。緣此瞋惱恚害苦物。受地獄苦。何故瞋惱。
出為畜生。緣此瞋惱不能仁恕。所以出獄畜生身。何故瞋惱復為餓鬼。緣此瞋惱從起。心罪故復為餓鬼。何故瞋惱。常為一切求其長短。緣此瞋惱不能含容。故為一切求其長短。何故瞋惱常為眾人之所惱害。緣此瞋惱惱害於人。人亦惱害。當知瞋惱九苦也。
又緣其瞋惱而懷邪僻。不信正道。今邪見遮人聽法。誦經自不飡釆。則當墮聾癡地獄。於遐劫中苦惱。受苦既畢墮畜生中。聞三寶四諦之聲。不是善。殺害鞭打之聲。不是惡。在此之中無量生死。以本因緣。若遇微善。劣復身。生在中聾瞽不聞。壁不異。美言善響絕不覺知。當知阻礙聽法皆緣邪見
持論云。邪見之罪亦令眾生三惡道。若生中得二種果報。一者生邪見家。二者其心諂曲。何故邪見地獄。緣以邪見唯向邪道及以神俗。佛法僧不崇三寶。既不崇信斷人正路。致令遭苦。所以阿鼻獄。何故邪見復為畜生。緣以邪見不識理。所以出獄畜生報。何故邪見復為餓鬼。緣此邪見心堅著。乖僻不捨不捨慳著。復為餓鬼。何故邪見邪見家。緣此邪見僻習纏心。所以為人生邪見家。何故邪見其心諂曲。緣此邪見不中正故。所以為心常諂曲。當知邪見苦也。如是一一微細眾惡罪業無量無邊。皆地獄諸苦。非可數。而知且略言耳。能返惡為善即是我師。
  又八師經云。梵志說八師之法。言。一謂匈暴殘害物命。或為怨家所見刑戮。或為王法所見誅治。滅及門族死地獄。燒煮拷掠萬毒改更。求死不得。罪竟乃出。或為餓鬼。當為畜生。屠割剝裂。死輒更刃。魂神展轉。更相殘害。吾見殺者。其罪此。不敢復殺。是吾一師。佛於是說偈言。

匈者不仁 短弱相傷殘
殺生當過生 結積累劫怨
受罪短命死 驚恐遭暴患
吾用畏是故 慈心伏庶彙

二謂盜竊。強劫人財。或為財主。刀杖加刑。應時瓦解。或為王法。收繫著獄。拷掠榜笞。五毒皆至戮之都巿。門族灰滅。死地獄。以手捧火。烊銅灌口。求死不得。罪竟乃出。當為餓鬼。意欲飲水。水為膿。所飲食物。物為炭。身常負重。眾惱自隨。或為畜生。死輒更刃。以肉供人。償其宿債。吾見盜者。其罪此。不敢復盜。是吾二師。佛於是說偈言。

盜者不與取 劫竊人財寶
亡者無多少 忿恚愁毒惱
死受六畜形 償其宿債
吾用畏死故 棄國施財

三謂邪婬。犯人婦女。或為夫主邊人所知。臨時得殃。刀杖加刑。首足分離。禍及門族。或為王法。收捕著獄。酷毒掠治。身自當辜。死地獄。臥之鐵床。或抱銅柱。獄鬼然火。以燒其身。地獄罪畢。畜生。若後為人。閨門婬亂。遠佛法。不親賢眾。常懷恐怖。多危少安。吾見是故。不敢復婬。是吾三師。佛於是說偈言。

婬為不淨行 迷惑正道
形消魂魄驚 傷命而早夭
受罪頑癡荒 死復墮
故吾妻子施 建志樂山藪

四謂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譖無罪。謗毀三尊。招致捶杖。亦致滅門。死地獄。獄中鬼神拔出其舌。以牛犁之。烊銅灌口。求死不得。罪畢乃出當為畜生。常食草棘。若後為人。言不見信。口中常臭。多被誹謗罵詈之聲。臥輒惡夢。不得佛經之至味。吾見是故。不敢惡口。是吾四師。佛於是說偈言。

欺者四過 讒佞傷賢良
受身癡聾 謇吃口臭腥
顛狂不能信 墮拔舌耕
淨口 自致八音

五謂嗜酒。酒為毒氣。主成諸惡王道毀仁澤滅。臣上忠敬朽。父禮亡母失慈。子匈虐道敗。夫失信婦奢婬。九族諍財產耗。亡國危身。不由之。酒之亂道三十有六。吾見是故。絕酒不飲。是吾五師。佛於是說偈言。

醉者為不孝 怨禍從內生
迷惑高士 亂德敗淑貞
故吾不飲酒 慈心濟群氓
慧度八難 自致

六謂年老。夫老之為苦。頭白齒落。目視盲冥。耳聽不聰。盛去衰至。皮緩面皺。百節痠疼。步苦極。坐起呻吟。憂悲心識神轉滅。便旋即忘。命日促盡。言之流洟。吾無常災變此故行求道。不欲更之。是吾六師。佛於是說偈言。

吾念世無常 人生要當老
盛去日衰羸 形枯而白首
憂勞百病生 坐起苦痛惱
吾用畏是故 棄國行求道

七謂病瘦。肉盡骨立。百節皆痛。猶被杖楚。四大進退手足不任。氣力虛竭坐起須人。口燥脣焦筋斷鼻坼。目不見色。耳不聞音。不淨流出。身臥其上。苦惱。言輒悲哀。今睹世人。年盛力壯華色煒曄。福盡罪至無常百變。吾睹此患故行求道。不欲更之。是吾七師。佛於是說偈言。

念人衰老時 百病時嬰
水消而火起 刀風解其形
骨體筋脈離 大命要當傾
吾用畏是故 求道不生

八謂死。四百四病俱作四大欲散。魂神不安。風去息絕。火滅身冷。先火次。魂靈去失。身體挺直。所復知。旬日之間。肉壞血流。膖脹爛臭。一可取。身中有蟲。還食其肉。筋脈爛盡。骨節解散。髑髏髀脛。各異處。飛鳥走獸競來食之。天龍鬼神。帝王人民。貧富貴賤。無免此患。吾見斯變。故行求道。不欲更之。是吾八師。佛於是說偈言。

惟念病死 三界
福盡終 棄之於黃泉
身爛還歸土 魂魄因緣
吾用畏是故 道求泥洹

梵志於是開解得道跡。長跪受戒清信士。不殺不盜不婬不欺奉孝不醉。歡喜為佛。作禮而去。故書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大怒傷陰。大喜敗陽。麗色伐性之斧。美味腐身之毒。能寤此旨。斯為大師

處部第二(別四部)

七識住九眾生居
二十五有處 四二居止

七識住第一

毘曇說云。於欲界之中唯取人天善趣為一。及取上之二界各前三地則為七也。論言。何故四種惡趣第四禪并及非想不立識住法者。此還如論中釋云。若識於彼樂住者。則立識住樂住非分者。是則不立。謂彼四惡趣中苦逼迫故識不樂住。第四禪中有淨居天。樂涅槃故識不樂住。無想眾生無心不可說識住。自餘第四禪。其亦不定。或求無色。或求淨居。或求無想故識亦不樂住也。第一有中以其闇昧不捷疾故識不樂住。以斯義。是故不立。又說若彼有壞識法者。是則不立識住。謂彼四惡趣中為彼苦受惱壞識故。所以不立。第四禪中以有無正受無想天壞識。故一一亦不立。非想地中滅盡三昧。害識心故。是以此三處悉皆不立識住七識住分別如是

九眾生居處第二

問曰九眾生居云何差別。答曰。如毘曇中說。謂於前七識住上。加無想天及與非想即是九眾生居。若言惡趣及餘第四禪。何故不立眾生居者。此如論前釋。若彼眾生愛樂住者。立眾生居。樂住非分者。是則不立。謂彼四惡趣中多苦惱。故眾生不樂於彼。第四禪五淨居天。疾樂涅槃故亦不樂住。自餘第四禪如前所說。是故不立眾生居矣。

二十五有處第三

問曰。二十五有云何分別。答曰。如舍利弗阿毘曇論說。欲界之中具四有色界有七。無色有四。三界合論故有五。欲界四者。謂四惡趣。即以為四。又取四天下人。復以為四。帖前為八。又取六欲諸天以六。帖前便為四有也。
色界七者。所謂四禪。即以為四。又於初禪之中取大梵天第四禪中取五淨居無想天。即為其七。將七帖前四。即為有也。無色界中四者。謂四無色定。以四帖前。即為二十五有。是故彼論偈云。

四洲四惡梵天六欲天
無想五淨居 四空四禪

問曰。未知以何義故於初禪中別取王。於第四禪中別取無想天五淨居。立為三有。別於初四禪者。有何義耶。答曰。有以謂彼初禪大梵天者。外道人等常計以為能生物之本。違之則受生死順之則得解脫。又彼王亦復自計己身。能為造化之主。是一是常。是解脫如來為欲破彼情見。是故別標說為有也。第無想天者。謂彼中悉得定壽。五百大劫無心之報。外道人等於此不達。而復計為真實涅槃。是故樂修無想之定求生彼處。如來為欲破彼情見。是故別標說為有也。第三五淨居者。於中有摩醯首羅天王處。外道人等亦復計彼天王。能為造化之本。歸之則得解脫。為破此見。是故如來別標說有。別說之意義顯斯也。
問曰。未知於彼六趣之中。四種惡趣各立有。中立四。中乃立七有者。何義然耶。答曰。有以所謂於彼四惡趣中。苦惱多故。眾生不著樂住情微。是故就趣各立有。人趣次勝。眾生樂住。心已殷著。是故隨方。說之為四。天趣最勝樂住之情。最為無上。是故隨處說為七。二十五有略辯如是

二居止處第四

問曰。未知四二居止云何分別。答曰。如炭經說。謂於欲界中有十居止。色界中有無色界中有四。三界二居止處。其欲界十者。謂彼八大地獄畜生餓鬼。即為十也。又取四天下人及六欲天。復為十也。總為十居止處。色界八者。謂彼四禪中有十八天。即為八居止。無色界中。四空定處。為四二居止也。
問曰。何故於六趣之中。地獄人天三趣之中。各各立多居止處。鬼畜二趣各唯立一。脩羅趣全不何耶。答曰。居止為安止處。有定處者。隨處則立。無定處者。是則不立。謂彼地獄有八處。人有四處。天有其八處。是故於此三趣。各各立多居止。鬼畜二別多居止處。是故就趣各立其一。脩羅趣攝入餘道。是故不論。
問曰。若依毘曇說。彼四空遍在欲色二界之中。亦無別。又彼無形。則無栖託。何故得說居止處耶。答曰。小乘。實當如是。若大乘說。彼亦有微細色形。各有宮殿。別四處。於三界中。別守一界。不雜餘二。是故說為四居止也。
問曰。毘曇說。彼王與彼輔天同無別住處。第四禪無想天者。與彼廣果同階亦無別處。若如是者。何故得說以為二居止耶。答曰。有以謂彼王於初禪中。雖無別天。而於第二中。別有層臺廣嚴博。大梵天王於上而住。不與輔天同。以其君上臣下別故。無想天者。雖與廣果天同。其處各有殊別。其猶此間州縣相似。以斯別。是故說之為二居止焉。
頌曰。

色心相染 業障交纏
七識八識受牽
三界受報 六道苦緜
自非斷妄 何得牢堅

感應緣(略引二驗)

漢元始年有女生兒兩頭兩頸 漢光和年有女生兒兩頭肩四臂
漢建興年有女產二女向腹心合胸周烈之年有女產二龍 漢有女生蛇
周哀公之年有女生四十子又生三十子 漢文帝有馬生角
秦文王五年有獻五足牛 漢綏和二年有牝馬生駒三足
漢景帝六年有獻牛足出上 晉興元年有牛生子兩頭八足兩尾
魏黃初中有鷹生燕口爪俱赤 漢有臣竇嬰灌夫田蚡因恨謀死現報
晉大將軍王敦枉害刀玄亮現報 晉有御史石密枉奏殺典客現報
晉大司馬桓溫枉害著作郎殷涓現報 秦姚萇以枉害符永固萇現報
秦李雄從叔壽枉害李期現報 宋有翟銅烏枉害同縣人張超現報
宋有張裨為鄰人燒死鄰人現報 宋有呂慶祖為奴教子枉害奴現報
唐貞觀年中有通達枉害眾僧現報 唐貞觀年有邢文宗。枉害眾僧現報
漢元始元年六月。長安女子生兒。兩頭異頸。面得向。四臂共胸俱前向。尻上有目。長二寸。故京房易傳曰。睽狐見豕負塗。厥妖人生兩頭兩頸不一也。足所住邪也。足少不勝任。下體於上不敬也。上體於下泄瀆也。生非其類婬亂也。生而大速成也。生而能言好虛也。
漢光和二年。雒陽上西外女子生兒。兩頭異肩。四臂共胸面俱向。自是之後朝廷霿亂。政在私門。二頭之像也。後董卓殺太后。被以不孝之名。廢天子。又周之漢元以來。禍莫大焉。
漢建興四年。西都傾覆。元皇帝始為晉王。四海宅心。其年十月二日。新蔡縣吏任僑妻胡氏。年五產二女向腹心合。自胸以上臍以下分。此蓋天下未壹之妖也。時內史呂會上言。案瑞應圖云。異根同體謂之連理。異畝同穗謂之嘉禾。草木之屬猶以為瑞。今心。天垂靈象。故易云。心其利斷金。休顯見於陳東之國。斯蓋四海心之瑞。不勝喜躍。謹畫圖上。有識者哂之。君子曰。智之難也。以臧文仲之才。猶祀爰居焉布在方冊。千載不忘。故士不可以不學。古人有言。木無枝。謂之瘣。人不學。謂之瞽。當其所蔽。蓋闕如也。可不勉乎。
周烈之六年。林碧陽君之御人產二龍。漢定襄太守竇奉妻生子武。并蛇。奉送蛇之于林。及武長大有海內俊名。母死將葬未窆。賓客聚集。有大蛇從林草中出。徑來棺下。委地俯仰。以頭擊棺。血涕并流。若哀慟者。
周哀公之八年。鄭人。一生四十子。其十人為人。死。其九年晉有豕生人能言。吳赤烏七年。有婦人一生三十子。秦孝公一年。有馬生人昭王十年。牝馬生子而死。劉向以為馬禍也。故京房易傳曰。方伯分威。厥妖牝馬生子。上無天子。諸侯相伐。厥妖馬生人也。
漢文帝二年。吳有馬生角。在耳上向。右角長三寸。左角長二寸。皆大二寸。後五年六月。密應城有狗生角。劉向以為馬不生角。猶下不當舉兵向上也。吳將反之變云。京房易傳曰。臣易上政不順。厥妖馬生角。茲謂賢士不足。
漢綏和二年。定襄有牝馬。生駒三足。隨群飲食五行志曰。以為馬國之武用象也。
秦文王五年。游于駒衍。有獻五足牛者。時秦世喪用民力。京房易傳曰。興傜役奪民時。厥妖牛生五足。
漢景帝中六年。梁孝王畋北山。有獻牛足出上者。劉向以為牛禍心霿亂之咎也。至漢靈帝延嘉五年。臨沅縣有牛生雞。兩頭四足。
興元年三月。武昌太守王諒。有牛生子。兩頭八足兩尾共一腹。不能自生。十餘人以繩引之。子死母活。其三年後苑中有牛生。一足三尾。生而死也。
漢綏和一年三月。天水平襄有燕生雀。哺食長大俱飛去。京房易傳曰。賊臣在國。厥咎燕生雄雀。又曰。生非其類。子不嗣也。
魏黃初中有鷹生燕巢中。口爪俱赤。至青龍中。明帝為陵霄闕。始搆有鵲巢其上。帝以問高堂隆。對曰。詩云。惟鵲有巢。惟鳩居之。此宮室未成。不得居之象也(右二驗出搜神異記)。
漢竇嬰字王孫。漢孝文帝竇皇后從兄子也。封魏其侯為丞相。後乃免相。及竇皇后崩。嬰益疏薄無勢。黜不得志。與太僕灌夫相引薦交結其歎。恨相之晚乎。孝景帝王皇后異父同母弟田蚡為丞相。親幸從衡。使人就嬰求城南田數頃。嬰不與曰。老僕雖棄。丞相雖貴。寧可以勢相奪乎。灌夫亦助怒之。蚡皆恨之。及蚡娶妻。王太后詔。列侯宗室皆往賀蚡。灌夫為人狂酒先嘗。以醉忤蚡不肯賀之。竇嬰強眾與俱去。酒酣灌夫行酒至蚡。蚡曰。不能滿觚。夫因言辭不遜。蚡遂怒曰。此吾驕灌夫之罪也。乃縛夫謂長史曰。有詔召宗室。而灌夫罵坐不敬。并奏其在鄉里豪橫。處夫棄巿。竇嬰還謂其妻曰。不令灌夫獨死而嬰生。乃上事具陳。灌夫醉飽不足誅。帝召之。嬰與蚡互相言短長。帝問朝臣。兩人誰是。朝臣多言。嬰是。王太后聞怒而不食。曰在人。皆凌籍吾弟。我百歲後當魚肉之中。及出蚡復為嬰造作惡語。用以聞上。天子亦以蚡為不直。特為太后故論嬰及巿。嬰臨死罵曰。若死無知則已。知要不獨死。後月餘蚡病一身盡痛。似有打擊之者。但號呼叩頭謝罪。天子使咒鬼者瞻之。見竇嬰灌夫共守笞蚡。蚡遂死。天子見嬰而謝之。
晉大將軍王敦枉害刁玄亮。及敦入石頭。夢白犬自下天而噬之。既還姑熟遇病。白日見刁乘軺車導從吏卒來仰頭瞑目。及入攝錄敦。敦大怖逃不得脫。死河間。國兵張鹿經曠人。相與皆善。晉太元四年五月五日。共升鍾嶺坐于山椒。鹿酗酒失色。拔刀斬曠。曠母爾夕夢。曠自說為鹿所殺投屍澗中。脫褌覆腹。尋覓之時必可得。當令褌飛起以示處也。明晨追捕一切所言。鹿知事露欲規叛逸。出門輒曠手執雙刀來擬其面。遂不得去。母具告官。鹿以伏辜。
晉山陰縣令石密。先經為御史。枉奏殺典客令萬黜。密白日見黜來殺密。密遂死。
晉大司馬桓溫。功業殊盛。負其才力。久懷篡逆。廢晉帝為海西公。而立會稽王。是為簡文帝。太宰武陵王晞。性尚武事。好犬馬游獵。溫常忌之。故加罪狀。奏免晞及子綜官。又逼新蔡王晃使列晞綜。及前著作郎殷涓太宰長史庾清等謀反。頻請殺之。詔特赦晞父子。乃徙新安。殷涓父浩。先為溫所廢。涓有氣尚。遂不詣溫。而與晞游。溫乃疑之。庾乃請坐。有才望且宗族甚強。所以並致極法。簡文尋崩而皇太子立。遺詔委政於溫。依諸葛亮王遵舊事。溫大怨望。以為失權。僣逼愈甚。後謁簡文高平陵。方欲伏見帝在墳前體莫衣。語溫云。家國不造。委任失所。溫答。臣不敢。臣不敢。既登車為右說之。又問殷涓形狀。答以肥短。溫云。向亦見。在帝側十餘日便病。因此憂懣而死。
秦姚萇字景茂。赤亭羌也。父弋仲事石勒。石氏既滅。萇隨其兄衰。與苻永固戰於三原。軍敗衰死。萇乃降永固。即受祿位。累加爵邑。及轉龍驤將軍督梁州諸軍事。永固謂之曰。朕昔以龍驤建業。此號未曾假人。今持山南委卿。故特以相授。其蒙寵任優隆此。後隨永固子叡計慕容泓。為泓所敗。叡獨死之。萇遣長史。詣永固謝罪。永固怒既甚。即戮其使益萇恐懼。遂奔西州。邀聚士卒而自樹置。永固頻為慕容沖所敗。沖轉侵逼。永固又見妖怪屢起。遂走五將山。萇即遣驍騎將軍吳中圍永固。中執永固以送。萇即日囚之。以求傳國璽及令禪讓。永固不從。數以叛逆之罪。萇遂殺之。遂稱帝。後又掘永固屍。鞭撻數。裸剝衣裳。薦之以棘。掘坎埋之。及萇遇疾。即夢永固將天官使者及鬼兵數百。突入營中。萇甚悚愕走入後帳。宮人逆來刺鬼。誤中萇陰。鬼相謂曰。正著死所。拔去矛刃。出血石餘。忽然驚寤。即患陰腫。令醫刺之。流血如夢。又狂言曰。殺陛下者臣兄襄耳。非臣萇罪。不賜枉。後三日萇死。
秦李雄既王於蜀。其第四子期從叔壽襲期。而廢為邛都公。尋復殺之。而自立。壽性素匈佷猜忌。僕射蔡射等。以正直忤旨。遂誅之。無幾壽病。常見李期蔡射而為崇。歐血而死。
宋高平金鄉張超。與同縣翟不和。願以宋元嘉中為方與令。忽為人所殺。咸是超。超金鄉後除縣職。解官還家。山筏林。翟兄子銅烏執弓持矢。并齎酒醴就山貺之。斟酌已畢。銅烏曰。明府昔害民叔。無緣同戴天日。引弓射之即死。銅烏其夜見超云。不殺汝叔。枉見殘害。今已上訴。故來相報。引刀刺之。吐血而死。
宋下邳張裨者。家世冠族。末葉衰微。有孫女。姝好美色。鄰人求娉為妾。裨以舊門之後。恥而不許。鄰人忿之乃焚其屋。裨遂燒死。其息邦先不在。後還亦知情狀。而畏鄰人之勢。又貪其財而不言。嫁女與之。後經一年見裨曰。汝為兒子逆天不孝。棄親就疏。僣同兇黨。便捉邦頭。以手中桃杖刺之。邦因病兩宿歐血而死。邦死之日。鄰人又見裨排門直入。張目攘袂曰。君恃貴縱惡酷暴之甚。枉見殺害。我已上訴事獲申雪。卻後數日令君之。鄰人病尋亦殞歿。
宋世永康人呂慶祖。家甚溫富。當使一奴名教子守視墅舍。以元嘉中便往案行。忽為人所殺。族弟無期先大舉慶祖錢。咸謂為害。無期齎羊酒脯。至柩所而祝曰。君荼此。乃云。是我魂而有靈使知其主。既還至三更。見慶祖來云。近履行見教子畦疇不理。許當痛治奴。奴遂以斧斫我背。將帽塞口。因得齧奴三指。悉皆破碎。便取刀刺我頸。曳著後門。初見殺時。諸從行人亦在其中。奴今欲叛。我已釘其頭著壁。言畢而滅。無期早旦以告其父母。潛視奴所住壁。果一把髮。以竹釘之。又看其指並見破傷。錄奴詰驗臣伏。又問。汝既反逆。何以不叛。奴云。頭被繫。欲逃不得。諸同見者事相苻。即焚教子并其二息(右九驗出冤魂志)。
唐齊州高遠縣人杜通達。貞觀年中。縣丞命令送一僧向北。通達見僧經箱。謂言。其中總是絲絹。乃與妻共計擊僧殺之。僧未死間。誦咒三兩句。遂一蠅飛入其鼻。久悶不出。通達眼鼻遽喎眉鬚即落。迷惑失道精神沮喪。未幾之間便遇惡疾。不經一年而死。臨終之際蠅遂飛出。還入妻鼻。其妻病。歲餘復卒。
唐河間邢文宗。家接幽燕。稟性粗險。貞觀年中。忽遭惡風疾。旬日之間眉鬚落盡。於後就寺歸懺。自云。近者使向幽州路。逢客將絹十餘匹。迥澤無人。因即卻殺。此人云。將向城內欲買經紙。不得免。少間屬一老僧復欲南出遇文宗。懼事發覺揮刀擬僧。僧叩頭曰。乞存性命誓願不言。文宗殺之。棄之草間。經十餘日。行還過僧死處。時當暑月。疑皆爛壞。試往視之。儼如日。因下馬以策築之口。口出一蠅。飛鳴清徹直入宗鼻。久悶不出。因患。歲餘而死(右二驗出報拾遺)。

法苑珠林卷第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