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卷第九

西明寺沙門道世
輸入者 張曉云
 校對者 陳香君 夏桂蘭
     改稿者 程海燕

酒肉篇第九三(此三部

述意部 飲酒食肉

述意部第一

夫酒為放逸之門。大聖知其苦本。所以遠酣肆離酒緣。棄醉朋近法友。出昏門入惺境。肉是斷大慈之種。大聖知其殺因。所以去腥臊淨身口。噉蔬菜澄心神。招善感延年。故俗禮記云。見其不忍其死。聞其聲不食其肉。斯亦不殺之義也。若使噉食酒肉之者。即同畜生豺狼禽獸。亦即具殺一切眷屬飲噉諸親。翻讎怨報。歷劫長夜有窮已。上論說。女人五百世害狼兒。狼兒亦五百世害其母。又有女人五百世斷鬼命根。鬼亦五百世斷其命根。故知經歷六道備受怨報。或經為師長。或是父母。或是兄弟。或是姊妹。或是兒孫。或是朋友。今是凡身。各道眼。不能分別還相自覺知。噉食之時此物有靈。即生瞋恨還成怨讎。向到至親反成怨。如是之事豈可不思。暫爭舌端一時少味。永與至親長為怨對。可為痛心。難以言說。是故涅槃經云。一切肉者悉斷。及自者。自死猶斷。何況不自者。又楞伽經云為利殺眾生。以財網諸肉。二業不善。死墜噭呼獄。何謂以財網肉。陸設罝罘。水設網。此是以網網肉。若於屠人間以錢買肉。此是以財網肉。若令此人不以財網肉者。律儀。捕害眾生。此人為當專自供口。亦復別所擬。若別所擬。向食肉者。豈無殺分。何得云殺生。此是灼然。違背經文。斷大慈種。障不見佛也。

飲酒部第二

述曰。此之一教有權有實。權則漸誘之訓。以輕脫重。初開無犯。據其障理非無其過。若約實教輕重俱禁。始末不犯。是名持戒。初據權者。故未曾有經云。爾時國王太子。名曰祇陀。聞所說十善道法果報無窮。長跪叉手白佛言。佛昔令我受持五戒。今欲還捨。所以者何。五戒法酒戒難持。畏得罪故。世尊告曰。汝飲酒時為何惡耶。祇陀白佛。國中豪強。時相率齎持酒食。共相娛樂以致歡樂。自惡也。何以故。得酒念戒放逸故。飲酒不行惡也。言。善哉善哉祇陀。汝今已得智慧方便。若世間人能如汝者。飲酒有何惡哉。如是行者。乃應生福有罪也。若人飲酒惡業歡喜心故不起煩惱善心因緣善果報。如持五戒何有失乎。飲酒念戒益增其福。先持五戒十善功德倍勝十善報也。
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如所說。心歡喜惡業名有漏善者。是不然。何以故。人飲酒心則歡喜歡喜心故不起煩惱無惱煩故不行惱害不害物故三業清淨清淨之道即無漏業。世尊憶念游行忘將廚宰。於深山中覺飢索食。右答言。王朝去不被命敕令將廚宰。無食我聞是語已走馬還宮教令索食。王家廚監名修迦羅。修迦羅言。即現食。今方作。我時飢逼忿不思惟。敕臣斬殺廚監。臣被王教即共議言。簡括國中一人忠良直事。今若殺者。更能為王監廚稱王意者。時末利夫人聞王教敕殺修迦羅。情甚愛惜。知王飢乏。即令辦具好肉美酒沐浴名香莊嚴身體諸妓女往至我所我見夫人裝束嚴麗將從妓女好酒肉來。瞋心即歇。何以故。末利夫人五戒酒不飲。我心常恨。今日忽然將酒肉來。共相娛樂展釋情故。即與夫人飲酒食肉。作眾伎樂歡喜娛樂。恚即滅。夫人我忘失怒意。即遣黃門輒傳我命。令語外臣莫殺廚監。即奉教旨。我至明旦。深自悔責。愁憂不食。顏色樵瘁。夫人問我。何故患愁。為何患耶。我言。吾因昨日為飢所逼。瞋恚心殺修迦羅。自計國中更人堪監我廚如修迦羅者。為是之故悔恨愁耳。夫人笑曰。其人猶在。願王莫愁。我重問曰。為實如是。為戲言耶。答言。在。非戲言也。我令右喚廚監來。使者往召。須臾來。我大歡喜憂悔即除。王白佛言。末利夫人五戒。月行六齋。一日之中五戒。已犯飲酒妄語二戒。八齋戒中頓犯六戒。此事云何。所犯戒罪輕耶重耶。世尊答曰。犯戒功德有罪也。何以故。為利益故。如我前說。夫人善凡有二種有漏善無漏善末利夫人犯戒者入有漏善不犯戒者名無漏善義者。破戒名有漏善。義語者。凡心所起善皆無漏業。王白佛言。如世尊說。末利夫人飲酒破戒心而功德無罪報者。一切人民亦復皆然。何以故。我念近者舍衛城中有諸豪族剎利王公。因小諍競乃致大怨。各各結謀興兵相伐。兩家並是國親。非可執錄紛紜鬥戰。不從理諫。深為憂之。復自念言。昔太子時共大臣提韋羅相忿。情實不分。意欲誅滅。因太后與酒飲已情和。思惟是已即敕忠臣。令辦好酒及諸甘膳。又使宣令國中豪族群臣士民。悉皆令集。欲有所論國中大事。諸臣諍競。兩徒眷屬各有五百。應召來集。於王殿上莊嚴樂。王敕忠臣辦琉璃盂。盂三升。諸寶盂中盛滿好酒。我於眾前先磛一碗。王曰。今論國事想異心。今當人辦此一盂甘露良藥然後論事。咸言。唯諾。作唱樂。諸人得酒并聞音樂。心中歡樂忘失讎恨。因酒諍而得太平。此豈非是。酒之功也。竊見世間窮貧小人奴客婢使夷蠻之人。或因節日。或於酒店。聚會飲酒。歡樂心故。不須人教。各各起舞。未得酒時。都無是事。是故當知。人因飲酒即致歡樂。心歡樂惡念。不惡念即是善心善心因緣受善報。獼猴得酒尚能起舞。況於世人。如世尊說施善善報施惡報末利夫人皆由前身以好施人故。今得好報。世尊云何令持五戒月行六齋。六齋之日不得莊嚴香華服飾作唱妓樂。又復不聽附近夫婿愛好之姿。竟何所施。徒云其功。豈非苦也。佛告王曰。大王所難非不如是末利夫人在年少時。若不敕令受戒法修智慧者。云何當有今日之德以能得度復度王身。斯之功復歸誰也。
述曰。此第二約其實說。輕不犯。真名持戒。故大聖知時量機通塞。通則開禁。隨時量前損益。如匿王欲殺廚監太子欲害其父。此因酒忘忿身命免其大罪。以輕脫不受累殃。然非無飲酒之咎來報之罪。不得有前開遂即雷同總犯。各須量其教意。復省己行德優劣。得預聖人。斯匿末利開禁以既不同。此即須經纖毫勿犯。最為殊勝。故四分律云。是我弟子者。乃至不以草頭滴酒入口。何況多飲。是故咽咽結提。
又成論。問云。飲酒是實罪耶。答曰非也。所以者何。飲酒不為惱眾生故。而是罪因。若人飲酒不善門。以能障定及諸善法。如殖眾果必有牆障故。知酒過如果無園。
優婆塞經云。人樂飲酒者。是人現世喜失財物身心多病常樂鬥爭。名遠聞喪失智慧無慚愧得惡色力。常為一切之所呵責。人不樂見。不能善。是名飲酒現世惡報此身已處在地獄。受飢渴無量苦惱。是名後世惡業之果。若身心亂。不能繫念思惟善法。是一惡因緣力故。令一切資生悉皆具爛。
長阿含經云。其飲酒者有六種失。一者失財。二者生病。三者鬥爭。四者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損。又度論飲酒五失。如前受戒篇說。
沙彌尼戒經云。不得飲酒不得嗜酒不得嘗酒。十六失。失道。破家。危身。喪命。皆由之。牽東引西。持南著北。不能諷經不敬三尊輕易師友不孝父母。心閉意塞愚癡。不值道。其識。故不飲酒。欲離五陰五欲五蓋得五神通得度五道。故不飲酒
又薩遮乾子經偈云。

飲酒放逸 現世愚癡
忘失一切事 常被智者
來世鈍 多失諸功德
是故黠慧飲酒

十住婆沙論。問曰。人捨施酒。未知得罪以不。答曰。施者得福。受者不得飲。故論云。是菩薩或時樂捨一切。須食與食。須飲與飲。若以酒施。應生是念。今是行檀時。隨所須臾。後當方便教使離酒。得智慧不放逸。何以故。波羅蜜法悉滿人願。在家菩薩以酒施者。是則無罪
梵網經云。身手過酒器與人飲酒者。五百世中無手。何況自飲。不得教一切人飲及一切眾生飲酒。況自飲酒。又優婆塞五戒相經云。支提國跋陀羅婆提邑。是處有惡龍菴羅婆提陀。匈暴害人。無人得到其處。象馬能近者。乃至諸鳥不得過上。秋穀熟時並皆破滅。長老伽陀羅漢比丘游行支提國。漸到跋陀羅波提邑。過是夜已晨朝持缽入村乞食。時聞此邑有惡龍匈暴害人鳥獸。及破滅秋穀。聞已乞食菴婆羅提龍眾鳥樹下。敷座坐。龍聞衣氣即發瞋恚。從出煙。長老伽陀即入三昧。以神通力身亦出煙。龍倍瞋恚。身上出火。莎伽陀復入火光三昧。身亦出火。龍復雨雹。莎伽陀即變雹作釋俱餅髓餅等。龍復霹靂。莎伽陀變作種。種歡喜丸。龍復雨弓箭刀槊。莎伽陀即變作優缽羅華波頭摩華等。龍復雨毒蛇蜈蚣蝮虺蚰蜒。莎伽陀即變作優缽羅華瓔珞瞻蔔華瓔珞等。如是等龍所有勢力。盡現向莎伽陀皆不能勝即失威力光明。莎伽陀力盡不能復動。即變作細身。從龍兩耳入從兩眼出已從鼻入。從鼻入已從口中出。在龍頭上。往來經行。不傷龍身。爾時如是事已。即大驚怖毛豎。合掌向莎伽陀言。我歸依汝。莎伽陀答言。汝莫歸依我。當歸依我師佛。龍答言。從今歸依三寶盡形作佛優婆塞。是龍三自歸作佛弟子已。更不復如先匈惡事。諸人及獸皆得到所。秋穀不傷。名聲流布諸國。皆知長老伽陀。能降伏惡龍折伏令善。因莎伽陀名聲流布。諸人皆作食傳爭請之。是中有貧女人。信敬請得莎伽陀。是女為辦酥乳糜食之。女人作念思惟。是沙門噉是酥乳糜。或當冷發。便取似水色酒持與莎伽陀。莎伽陀不看便飲。飲已為說法。便去過向寺中爾時酒勢便發。近寺門不覺倒地。僧伽梨漉水囊缽杖等。各在一處。身在一處。醉所覺。佛與阿難。行到是處。見是比丘而故問。阿難。此是何人。答言。世尊。此是長老伽陀。佛即語阿難。是處為我敷座辦水僧。阿難受教敷座辦水僧已。白佛言。已集。佛自知時。佛即洗足坐已問諸比丘。汝等曾見聞。有龍名菴婆羅提陀。匈暴惡害。先人到其處。乃至能到上。秋穀熟時破諸穀。莎伽陀能折伏令善。獸得到泉上。是中有見聞者言聞。佛語比丘。於汝意云何。此男子莎伽陀今能折伏蝦蟆不。答言。不能。言。聖人飲酒如是失。何況凡夫如是過罪皆由飲酒。今從自後。若弟子者。不得飲酒乃至小草頭一滴亦不得飲。佛種呵責飲酒過失已。依律因此比丘便制不飲酒戒
問曰。未審天上有酒味不。答曰。無實麴米所造之酒。但業化所作酒也。故正法念經云。彼夜摩天共天女眾。入池游戲。同飲天酒。於醉過。現樂功德。味觸香皆悉具足。其中諸天有以珠器而飲酒者。受用蘇陀之食。色觸香味皆悉具足。彼如是念。此水為酒令我得飲。即於念時皆是天酒。於醉過。天既飲之增長勝樂善業力故歡喜。然彼諸天自業力故。如是受樂。有鳥常樂諸天歡喜河而飲酒故。為說偈言。

沒入放逸貪著境界
此酒能迷心 何用復飲酒
境界燒 不知作不作
園林生心 何用復飲酒

常樂鳥。見樂飲酒天在河飲酒。為調伏如是說偈。
正法念經閻羅王責疏罪人說偈云。

酒能亂心 令人如羊等
不知作不作 如是應捨酒
若酒醉之人 如
欲常不死 彼人應捨酒
酒是諸過處 每常不饒益
一切道階 黑暗所在處
飲酒地獄 亦到餓鬼
行於畜生業 是酒過所誑
酒為毒中毒 地獄地獄
病中之大病 是智者所說
若人飲酒無因歡喜
無因緣而瞋 無因
所生癡 壞出世
解脫如火 所謂酒一法
若人能捨酒 正行於法戒
彼到第一處 無死無生

問曰。無病飲得罪。有病開飲不。答曰。四分律。實病餘藥治不差。以酒為藥者不犯
問曰。開服幾許。答曰。依文殊師利問經云。若合藥醫師所說。多藥相和少酒多藥得用。
  又舍利弗問經云。舍利弗白佛言。云何世尊。說遮道法。不得飲酒如葶藶子。是名破戒。開放逸云何迦蘭陀竹園精舍比丘。疾病經年危篤將死。時優波離問言。汝須何藥。為汝覓天上人間乃至十方。是所用我皆為取。答曰。我所須藥是違毘尼。故不覓。以至於此。寧盡身命無容犯律。優波離言。汝藥是何。答言。須酒五升。優波離曰。若為病開如來所許。為乞得酒。服已消差。差已懷慚。猶謂犯律。往至所。殷勤過。說法。聞已歡喜羅漢道。言。有多失開放逸門。飲如葶藶子犯罪已積。若消病苦非先所斷。
述曰。不得前文開籠通總飲。必須實重困臨終。先用餘藥治皆不差。要須酒和差者。依前方開。比識之人。力強壯日別馳走。不依眾儀。有微患。便長情貪。不護道業。妄引經律云。開種種湯藥名衣上服施佛及僧。因公傍私詭誑道俗。是故智人守戒如命。不敢犯之。
是故薩遮乾子經偈云。

酒為放逸根 不飲閉
寧捨百千身 不毀犯法教
寧使身乾枯 不飲此酒
假使毀犯戒 壽命滿百年
不如護禁戒 時身磨滅
決定能使差 我猶故不飲
況今不定知 為差為不差
決定心 生大歡喜
即獲真諦 所患即消除

知眾所有者。皆由貪瞋我慢為因。從果。此苦報。非由不得藥酒不得差。故涅槃經云。一切眾生毒箭。則為病因。何等為四。一貪欲。二瞋恚。三愚癡。四憍慢有病因則有病生。所謂愛熱肺病上氣吐逆。膚體其心悶亂。下痢噦噎小便淋瀝。耳疼痛腹背脹滿。顛狂乾痟鬼魅所著。如是種種身心諸病。若識病本善。三世苦報永除不受。若不觀理縱用下藥酒所治。其病轉增差。
毘尼母經云。尊者彌沙塞說曰。莎提比丘少小因酒長養身命。後出家不得酒故四大不調。諸比丘白佛言。者聽甕上嗅之。若差不聽嗅。不差者聽用酒洗身。復不差聽用酒和麵作餅食之。復不差聽酒中浸漬。
又新婆沙論云。如契經尊者舍利子薩羅國一林中。活命出家外道。亦住彼林。鄰近尊者。去林不遠。諸村邑中有時廣設四月節會。時彼外道巡諸村邑。飽食豬肉恣情飲酒。竊持殘者還至林中。見舍利子樹下。酒所昏故起輕蔑心。今與彼雖俱出家。我獨富而彼貧苦。尋趣尊者是頌曰。

我已飽酒肉 復竊持餘來
地上草木山 皆視金聚

舍利子。聞已念言。此死外道無慚愧。乃能無賴說此伽他今亦對彼說頌。是念已即說頌曰。

當飽無相 常住空定
地上草木山 皆視如唾處

今此頌中。尊者舍利子師子吼三解脫門。謂於初句無相解脫門。於第句說空解脫門。於後無願解脫門

食肉部第三

述曰。此之一教亦有權實。言權教者。據毘尼律中。世尊成道為度粗惡凡夫。未堪說細。且於漸教之中說三種淨肉見聞疑不為己殺。鳥殘自者。開聽食之。先粗後細。漸令離過。是別之意。不了之說。若據實教。始從得道涅槃夜。大聖殷勤始不開。
  又涅槃經云。一切眾生聞其肉氣。皆悉恐怖生畏死想空行有命之類。悉捨之走。咸言。此人是我等怨。是故菩薩不習食肉。為眾生視現食肉。雖現食之其實不食。但諸眾生執見者。不解如來方便說意。便即偏執毘尼局教。言佛聽三種淨肉。亦謗我言。如來自食。彼愚癡人成大罪障。長夜於無利益處。亦不得現在未來賢聖弟子。況當得諸佛如來大慧聲聞人等。常所應米麴油蜜等。能淨命非法貯畜。非法取。不淨。尚不聽食。何況聽食肉不淨耶。非直食肉壞善障道。乃至邪命諂曲。以自活。亦是障道。
文殊師利問經云。若為己殺不得噉。若肉如材木。已自腐爛。欲食得食。欲噉肉者說此咒。
咃(此言如是)阿捺摩阿捺摩(此言無我無我)阿視阿視多(此言無壽命壽命)那舍那舍(此言失失)陀呵陀呵(此言燒燒)婆弗婆弗(此言破破)柯慄多弭(此言有為)莎呵(此言除殺去)。
三說。乃得噉肉。飯亦不食。何以故。思惟飯不應食。何況當噉肉。佛告文殊師利。以眾生慈悲力懷殺害意。為此因緣斷食肉。能不懷心。大慈悲心。為教化一切眾生故。過罪。
問曰。酒是和神之藥。肉為充飢之膳。古今同味。今獨何見鄙而不食。若使佛教清禁居喪禮制。即如對於嚴君敕賜俗食。豈關僧過拒而不食耶。
答曰。貪財喜色貞夫所鄙。好膳嗜美廉士所惡。割情從道前賢所歎。抑欲崇德往哲同嗟。況肉由殺命。酒能亂神。不食是理。寧可為非。縱逢上抑終須嚴斷。雖違君命還順佛心
問曰。肉由害命斷之且然。酒不損生何為頓制。損計罪無過言非。飲漿食飯亦應得罪。而實不爾。酒何偏斷。答曰。結戒事得罪據心。肉體因害。食之即罪。酒性非損。過由弊神。餘處過。過生由酒。酒即除。所以遮制。不同非謂酒是罪。
問曰。罪有遮性酒體罪。今有耐酒之人能飲不醉。又不弊神亦不生罪。此人飲酒不得罪。斯則能飲無過。不能招咎。何關酒。以成戒善。可謂能飲耐酒。常名持戒。少飲即醉是大罪人。答曰。制戒防非本為善。善。無違緣中止息遮性兩斷。乃名戒善。今耐酒之人。既不亂神。未破餘戒。實理非罪。正以飲罪。因外違遮教。緣中生犯。仍名有罪。以乖不飲酒持戒
第一實有損者。食肉人有過失第一一切眾生無始已來。皆是己親。不合食肉。故入楞伽經云。我眾生輪迴五道。同在生死共相生育。遞為父母兄弟姊妹。若男子若女中表外。六親眷屬。或餘道。道常為眷屬。以是因緣。我眾生更相噉肉無非親者。由食肉味遞互相噉。常生增長苦業流轉生死不得出離佛說是時。諸惡剎聞所說。悉捨心止不食肉。遞相勸發菩提之心。護眾生命。過自護身。離一切諸肉不食。悲泣流淚白言。世尊我聞佛說諦觀六道我所噉肉皆是我親。乃食肉眾生是我大怨。斷大慈種長不善業。是苦本從今日斷不食肉。及我眷屬不聽食。如來弟子食肉者。當晝夜親近擁護食肉者。饒益大慧惡鬼食肉者。聞我所說。尚發慈心。捨肉不食。況我弟子行善法者。當聽食肉食肉者。當知即是眾生大怨。斷我種。大慧。若我弟子我所說。不諦觀察而食肉者。當知即是旃陀羅種。非我弟子非其師。
第二明食肉眾生見者皆悉驚怖。故不應食。如彼經說。食肉之人眾生聞氣。悉皆驚怖逃走遠離。是故菩薩如實行。為化眾生不應食肉。譬如旃陀羅獵師屠兒捕魚鳥人。一切眾生遙見如是念。今定死。而此來者。是惡人罪福。斷眾生命求現前利。今來至此為覓我等。今我等身悉皆有肉。是故今來我等定死。大慧。由人食肉能令眾生見者皆如是驚怖。大慧一切虛空地中眾生見食肉者。皆生恐怖而起疑念。我於今者為死為活。如是惡人慈心。亦相豺狼游行世間常覓肉食。如牛噉草蜣蜋逐糞不知飽足。我身是肉正是其食。不應逢見。即捨逃走離之遠去。人畏懼異。
第三明食肉之人壞信心。是故不應食肉也。如彼經云。食肉者。眾生即失一切信心。便言世間可信者。斷於信根。是故大慧菩薩為護眾生信心一切諸肉悉不應食。何以故。世間人見食肉故。謗毀三寶如是言。於佛法中何處當有真實沙門婆羅門梵行者。捨於聖人本所應食。食於眾生猶如剎。斷我法輪絕種。一切皆由食肉者過。是故大慧。我弟子者。為惡人三寶乃至不應念肉想。何況噉也。
四明慈心少欲行人不應食肉。如彼經說。菩薩為求出離生死專念慈悲之行少欲知足世間速求解脫。若捨憒鬧就於閑。住屍陀林阿蘭若處間樹下。獨坐思惟。觀諸世間一可樂。妻子眷屬如枷鎖想。宮殿臺如牢獄想。觀諸珍寶如糞聚想。飲食如膿血想。飲食如塗瘡想。趣得存活繫念道。不為味酒肉蔥蒜薤葷味。悉捨不食。若如是者。是真修行。堪受一切人天供養。若於世間不生厭離貪著諸味酒肉葷辛。皆便噉食。不受於世間施也。
第五明食肉之人。皆是過去剎。由習氣故今故貪肉。是故不應食肉也。如彼經說。有諸眾生過去曾修無量因緣。有微善根得聞我法信心出家我法中。過去曾作眷屬虎狼師子貓狸中生。雖在我法食肉餘習。見食肉歡喜親近。諸城邑聚落寺。飲酒食肉。以為歡樂。諸天下視猶如剎。爭噉死屍異。而不自知已失我眾成眷屬。雖服袈裟除鬚髮。有命看見恐怖如畏剎。此明食肉皆是過去曾作師子虎狼貓狸中來。故應裁斷也。
第六明食肉之人。學世咒術不得成。況出世法。何由可證。是故行者不應食肉。如彼經說。世間邪見咒術師。若其食肉咒術不成。為成邪術尚不食肉。況我弟子為求如來無上出世解脫大慈悲。精勤苦行猶恐不得。何處當有如是解脫。為彼癡人食肉其報。是故大慧。我諸弟子。為求出世解脫樂故不應食肉也。
第七明眾生身命與己無別。是故行者不應食肉。如彼經說。食肉能壯色力嗜味。人多貪著。諦觀一切世間有身命者。各自寶重畏於死苦。護惜己身人畜無別。寧當樂存疥干身。不能捨命諸天樂。何以故。畏死苦故。以是觀察死為苦。是可畏法。身畏死。云何當得而食他肉。是故大慧。欲食肉者。先自念身。次眾生。不應貪肉也。
第八明食肉之人。諸天賢聖。皆悉遠離。惡神恐怖。是故行者。不應食肉。如彼經說。夫食肉者。諸天遠離。何況聖人。是故菩薩為見聖人。當慈悲不應食肉大慧食肉之人。睡眠亦苦。起時亦苦。若中見種種諸惡。驚怖毛豎心常不安。慈心故。乏諸善力。若其閑之處。多為非人而伺其便。虎狼師子亦來求。欲食其肉。心常驚怖。不得安隱也。
第九明食肉之人。淨者尚不應食。況不淨肉。是故行者不應食肉。如彼經說。凡夫為求淨命噉於淨食。尚應生心如子肉想。何況聽食非聖人聖人離著。以肉能無量過失故。於出世一切功德云何聽諸弟子食諸肉血不淨等味聽者。是則謗我。故內律云。食生肉血等得偷蘭遮罪。
十明食肉還生剎等中。是故行者不應食肉。如彼經說。食肉眾生過去食肉臐故。多生師子虎狼豺豹貓貍鴟梟鵰鷲鷹鷂等中。有命之類。各自護身。不令得便。受飢餓苦。常生心。念食他肉。終復墮道。得。何況當有涅槃道。當食肉如是無量諸過。是故行者食肉者。即是無量功德之聚也。
又鴦掘魔經云。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因如來藏諸佛食肉耶。言。如是一切眾生無始生死輪轉。無非父母兄弟姊妹。猶如伎兒變易無常。自肉他肉則是一肉。是故諸佛悉不食肉。復告文殊一切眾生界我界即是一界。所食之肉即是一肉。是故諸佛悉不食肉。佛告文殊自死牛。牛主持皮。用作革屣。施持戒人。為不。若不受者。是比丘法。受者慈悲。然不破戒。以從展轉因緣故也。
又此經說。眾生有八萬戶蟲。若斷一眾生命。即斷八萬戶蟲命。若炙若煮。若淹若暴。皆有小蟲飛蛾蠅而附近之。如是展轉傍殺無量生命。雖不手而殺。然屠者不敢自食。皆為食肉之人殺之。故食肉之人即兼殺業之罪。或出家僧尼。躬在伽藍。共諸白衣。公然聚會。飲酒食肉葷辛雜穢。污染伽藍。不愧尊像斯渾雜奚如外道
尼羅浮陀地獄經云。如段肉有識知此是何人。皆由飲酒出家僧尼。豈不深信經教生重愧。自棄正法同於外道。若噉眾生父肉亦噉父肉。若噉眾生母肉亦噉母肉。如是兄弟男女六親。並有相對。怨怨相酬。未可得脫。又沙彌尼戒經云。不得殺生愍群生。如父母念子加哀。蠕動猶如赤子。何謂不殺。護身口意。人畜喘息之類。手亦不為。亦不人。見殺不食。聞殺不食。疑殺不食。為我殺不食。口不說言。當殺當害報怨。亦不得言死快殺快。某肉肥某肉瘦。某肉多好某肉少惡。意亦不念。哀愍眾生己骨髓。如父如母。如子如身。差別。普一心常志大乘
賢愚經云。佛告波斯匿王曰。過去久遠阿僧祇劫。此閻浮提國。名波羅柰。於時國王名波羅摩達王。將四種兵山獵戲。王到澤上馳逐禽獸。單隻一乘。獨到深林。王時疲極下馬小休。爾時中有師子。懷心盛行求其偶。不能得值。於王獨坐。婬意轉盛。思欲從王。近到其邊。舉尾背住。王知其意而自思惟。此是猛獸力能殺我。若不從意儻見危害。王以怖故即從師子成欲事已。師子還去。諸兵群從已復來到。王與人眾即還宮城。爾時師子從是懷胎。日月滿足便子。形盡似人。唯足斑斕。師子憶識是王有。便銜擔來於王前。王亦思憶是己兒。即收取養。以足斑駿字為斑足。養之漸大雄才志猛。父王崩亡斑足繼治。時斑足王有二夫人。一是種。二是婆羅門種。斑足出游。勸二夫人隨我後往。誰先到者。一日極相娛樂。其隨後者吾不見之王去之後。其二夫人極自莊飾。嚴駕俱往。到於道中見於天祠梵志種者下車作禮。禮已後到。王從本言而不前之。於是夫人瞋怨天神。由禮汝故使王見薄。天力何不護我。後壞天祠令平地。守天祠神。悲惱至宮欲傷宮。天神不聽入。仙人止山中。王常供養。日日食時飛來入宮。不食餚饌粗食粗供。偶值一日仙人不來。天神之。化作其形。坐於常處。不肯就食欲魚肉。即如語辦食已還去。明舊仙來。為設肉食仙人瞋王。王言。大仙先日敕作。今何不食。仙人語言。昨日有患一日不來。是誰語汝。但相輕試。令王是後二年中常食人肉。是語竟飛山中。是後廚監忘不辦肉。臨時計。出外求肉。死小兒。肥白在地。念且稱急。即卻頭足。擔至廚中。加諸美藥。作食與王。得食之覺美倍常。即問廚監。由來食肉未有斯美。此是何肉。廚監惶怖。復白王言。若王原罪乃敢實說。王答之言。但實說之。不坐汝罪。廚監白王。具述前報。王言。此肉甚美。自今已後如是求辦。廚監白王。前者偶值死兒。更求叵得。王又語言。汝但密取。設令有覺斷處由我。廚監受教夜常密捕得便殺之。日日供王。於時城人民之類。各各行哭云亡失兒。展轉相問何由乃爾。諸臣聚議當試微伺。即於街衖處察探。王廚監拽他小兒。伺捕得之。縛將詣王。具以前事白王。言是我所教。諸臣懷恨。名自外議。王便是賊食我等子。噉人之王云何共治。當共除之。去此禍害。一切心咸共齊謀。一時同合。即圍其王。取殺之。王見兵集驚怖問言。汝等何故而圍逼我。諸臣答言。夫為王者。養民為事。方驅廚宰人為食。不任苛酷故欲殺王。王語諸臣。自今已後更不復為。唯見恕放自改勵。諸臣語曰。不相放不須多云。時王聞已自知必死。即語諸臣。雖當殺我。小緩須臾。聽一言。即自立誓。我身由來。所修善行。為正治。供養仙人。合眾德。迴令今日我得飛行剎。其語已訖尋語而成。即飛虛空。告諸臣曰。汝等合力欲強殺我。賴我大幸復能自拔。自今已後汝等好忍所愛妻兒。我次第食。語訖飛去。止山間。飛行搏人。擔以為食。人民之類恐怖藏避。如是之後殺噉人。諸剎輩附為翼從群眾漸所害轉廣。後諸剎白斑足王。我等奉事為王一會。王即許之。取諸王令滿五百。與汝為會。許之已訖。一一往取閉著深山。已得四百九九王。殘少一人。後捕得須陀素彌。大有高德。從剎王乞得七日假。假滿還來。須陀素彌廣為說法分別殺罪及其惡報。復說慈心不殺之福。斑足歡喜敬戴為禮。承用其教心。即放諸王各還本國。須陀素彌。即佐兵眾還將斑足置本國。前仙人誓十。二年滿。自是已後更不噉人。遂還霸王治民如舊。爾時須陀素彌王者。今我身是。斑足王者。今鴦掘摩羅是。爾時諸人二年中為斑足噉者。今此諸人為鴦掘摩羅所殺者是。此諸人等世常為鴦掘所殺。世降之以善。鴦掘摩者。比丘是。時波斯匿王白佛言。比丘殺此人。食已得道受報不。佛告大王。行必有報。今此比丘在於房中。地獄之火。從毛孔出。極患苦痛。酸切叵言。佛敕一比丘。汝持戶排。往鬘房。刺戶孔中。比丘即往奉教為之。排入戶內。尋自融消。比丘驚愕還來白佛。佛告比丘。行報如是。王及眾會。生信。
頌曰。

財色與酒 三惑
臣耽喪家 君重亡國
肉障大慈 辛遮淨德
懷道君子 斯穢不忒

法苑珠林卷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