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明最勝王經註釋卷第三

輸入者 劉映霞

金光明最勝王經滅業障品第五

三門同前。言來意者。略有二意。一明惡之中。前品夢聞過以為驚覺。今者正示悔法滅除。故前品後有此品生。二者欲求果要殖妙因難既存。何能起行。欲起妙行先令滅障。妙幢但陳其夢未自發露。故請佛說悔滅之法。故前品後有此品生。次釋品名者。梵云羯磨。此云業。羅拏此云障。毘那奢此云滅。總應云業障滅。今依此方語云滅業障品。業謂造作。障謂障礙。由作不善能礙道。業即是障。業釋也。由懺悔等四種之行。能滅業障。故名滅業障品。言解妨者。問。障有種。謂惑‧業‧苦。今何但言滅業障耶。答。惑‧業‧苦三總得名業。何者。煩惱是業之因也。苦亦是業之果也。今此中業因果相從於業總為業。通滅三故云滅障品也。是問答廣如沼公疏中述也。)
爾時世尊分別甚深微妙靜慮。(此品之因。文分四。放光眾。二天啟請。三如來為說。四益喜行。初文分三。此初入定放光。於中亦三。一入定。二放光三照境。此初也。言正分別者。後緣俗分別。得稱境而知故名正。或正謂本智。分別即後得。住謂依止。即後得智依本智起。入者即能入也。靜慮者所入也。超過二乘甚深。勝於菩薩微妙。據寶放光神境通。通依靜慮。故先入定。)
毛孔放大光明無量百千種種諸色。(二放光也。)
諸佛剎土悉現光中。十方恒河校量譬喻所不能及。(三照境也。)
五濁世為光所照。(第二明利益四。此初總明處。)
是諸眾生十惡業五無間罪。誹三寶。不孝親。輕慢師長婆羅門眾。應墮地獄餓鬼‧傍生。(二明所照境。即光所照。正佛意為斷業惑苦各據重明云照五濁十惡等。)
彼各蒙光至所處。(三明光能照也。)
諸有情見斯光已。因為力故皆得安樂。端正殊妙色具足福智莊嚴。得諸佛。(四正明光益。於後四。安樂。二得端正。三得福智。四得見佛。)
是時帝釋一切天眾恒河女神并諸大眾蒙光希有。皆至右繞三匝退坐面。(尋光詣佛。)
爾時天帝釋承佛威力。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帝釋啟請四。此即請法儀及所請主。)
云何男子女人願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修行大乘攝受一切有情。曾所造作業障罪者云何懺悔當得除滅。(此明所為機及所請法。機中有二。初能行法人。次所引攝者。此中修行亦自所習。但菩薩為懷利他先故但舉為他。理實自行。請法可知。)
佛告天帝釋善哉善哉男子。汝今修行無量無邊眾生令得清淨解脫安樂哀愍世間福利一切。(第三如來為說。有云。此初答所請法。汝今修行者即調伏方便界。此二障清淨解脫。言安樂者通菩提涅槃哀愍拔苦也。福利者與樂也。)
眾生業障故造諸罪者。(正答。有二。初略明但令惡。後男子四業障下廣明亦令善。初中亦二。初正明懺悔法。後若人成就四法下明能行之人。就懺悔中有五。此初明應懺之人。由業障故者宿業也。造諸罪者更起現行也。此由宿因作業決定者。即假者。造業之人。廣如疏。)
策勵晝夜六時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一心專念自說言。(正明方軌。策勵者令起審決思也。晝夜等者明發正起三業偏袒已下明三業。其文可見。)
歸命頂禮現在十方一切諸佛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所對懺者有二。初現在。後如是等下過未。)
妙法輪。持照法輪。雨大法雨。擊大法鼓。吹大法螺。建大法幢。秉大法炬。(此讚利他初明說法。次明利他。說中八句。初三句標。次五句釋。此中二釋。初轉法輪見道。照法輪修道。照法輪修道持地覺。義通三乘。雨大法雨勝解位。擊大法鼓見修位。次螺下在無學位。又釋。初三唯深密是三時教。此中持應在後。以文言便持在照前。乃至廣引法花論文。如沼云疏中釋。下五句中。雨大法雨轉法輪。准法花論云。已疑者令成就智身即是三乘果。次擊大法鼓者即照法輪。彼論云。已成就智身二種境界故。次吹大法螺等三是持法輪。初是說法。次得智。後觀理。)
為欲利益安樂眾生故。常行法施誘進群迷。令常樂故。(此明利他。令他果名利益。得出世果安樂。以教授法施。令發心名誘。令成就名進。令得解脫名大果等。)
如是諸佛世尊語意稽首歸誠至心禮敬。(過未諸佛。)
彼諸世尊真實慧以真實真實證明真實平等悉知悉見一切眾生善惡之業。(投誠請證。一佛二智真實惠。二因五眼故云真實眼。三能真實證具前二義故。四平等心平等理故即三念住故。五能知見。由佛具二知故云悉知。亦因五眼故云悉見眾生善惡之業。)
無始生死以來隨惡流轉共諸眾生業障罪。(正明懺。文分為三。初總標。二別懺。後順同。此初也。隨惡者。隨惡友惡業也。流轉者。受生死果。種子為流。現果為轉。或墮惡集諦流。或隨惡果苦諦轉。苦諦故云共諸眾生集諦故云造業障罪。)
貪瞋癡之所纏縛。未識佛時。未識法時。未識僧時。未識善惡。(次別懺也。三。此即懺惑業因也。由斯三毒不自在。故云未識三寶善惡。)
語意造無間罪。(此懺業障。依乾子經。有大乘五逆罪。)
出佛身血。誹謗正法和合僧。剎阿羅漢。殺父母。(此之五逆三乘通說。總大乘中當第四逆。言謗正法者。佛八王非為正道五法正道大乘之中未見其文。婆○百十六云。云何五法。一壽著糞掃。二乞食。三一坐食。四壽常居迴處。五不食一切魚肉味鹽蘇。)
身三語四意三種行造十惡業自作他見作隨喜。於諸人橫生毀謗。斗稱欺誑以偽為真。不淨飲食一切。於六道所有父母更相惱害。(第五逆也。生毀謗者。惡業也。斗稱欺誑等者。是盜業也。不淨等者。不善業。惜好施惡故更相惱害者。是不善根業也。)
或盜窣睹波物四方僧物現前僧物自在而用。(是第一逆。用盜三寶財物也。)
世尊法律不樂奉行。師長教示不隨順見行聲聞獨覺大乘行者喜生罵辱。令諸行生悔惱。(是第逆。初違教即隱弊覆藏見行聲聞等下毀人。含第三逆也。)
勝己便懷嫉妒。法施財旆常生惜。無明所覆邪見惑心。(明懺餘業。各據勝說。)
因令惡增長。於諸佛所而起誹謗。非法非法說法如是罪。(即是業。新薰不善令增。本有不善業等令長。)
真實慧‧真實眼‧真實證明真實平等悉知悉見。(二請知。)
歸命。對諸佛前皆悉發露不敢覆藏。未作之罪更不復作。已作之罪兮皆懺悔。(三正懺悔也。)
所作業障應墮地獄傍生餓鬼蘇羅眾及八難處。願我此所有業障皆得消滅所有惡報未來不受。(三懺報障。)
亦如過去大菩薩菩提所有業障悉已懺悔。我之業障今亦懺悔皆悉發露不敢覆藏。已作之罪願得除滅。未來之惡更不敢造。(懺後順同也。三世為三。此同過去。初舉他。我之業障自作也。)
未來大菩薩菩提所有業障悉已懺悔。我之業障今亦懺悔皆悉發露不敢覆藏。已作之罪願得除滅。未來之惡更不敢造。亦如現在十方世界大菩薩菩提所有業障悉已懺悔。我之業障今亦懺悔皆悉發露不敢覆藏。已作之罪願得除滅。未來之惡更敢造。(餘二准同。)
男子。以是因緣有造罪一剎那不得覆藏。何況一日乃至多時。(第四結勸修行。有二。初罪勸悔。二生下舉益勸修。因緣者是所以。由惡業惡果。既此損。所以剎那可知。)
有犯欲求清淨懷愧恥。信於未來必有惡報。生大恐怖如是懺。(後二文由愧拒惡。信有惡報故生大怖。)
人被頭燒衣救令速滅火若未滅不得安。若人犯罪亦復如是。即應懺悔令速除滅。(喻合可知。)
生富樂之家多饒財寶。復欲發意修習大乘。亦應懺悔業障。(下舉益勸修。有二。初舉有漏益。後舉無漏益。前中初舉欲界。後舉色界。前中亦二。初人。次天。四姓等。其文可知。)
欲生豪貴婆羅門剎帝利家及轉輪王七寶具足。亦應懺悔業障。(後二也。)
男子。欲生四天王三十三天夜摩天都史多天樂變化自在天。亦應懺悔業障。(舉欲天勸。)
欲生大梵天無量光極光淨天無量淨遍淨天生廣果無熱善現善見究竟天。亦應懺悔業障(舉色天勸。沼公疏中廣釋諸天名。煩故不陳。)
欲求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亦應懺悔業障欲願求三明六通聲聞獨覺自在菩薩究竟也。(舉無漏果勸。有二。初通說聲聞。次明俱脫二乘三明六通如餘處辨。)
一切智智不思議智不動智三藐三菩提遍智者。亦應懺悔業障。(舉大果勸。初四智智性名智。三藐已下智相名智。一切智者根本智。重言智者性也。智性二障故名智。非餘所知不思議離生滅名不動。三藐等如常所釋。)
何以故。(不釋懺悔滅罪所以。即是釋難。有二。初釋難。後男子下結成懺悔諸惡。初中有三。一依因緣門釋。第二何以故下無相門釋。三善男子一切諸法下依真如門釋。此初也。於中亦二。初徵。後釋。此徵也。意云。善惡各別前後生滅。何以故懺悔滅罪。亦徵意云。惡現在時懺心未起。起懺心時已生者謝無。未生者未來復無。現在時復不俱。明闇不並。又向在者纔即滅。從何所以而說懺滅。)
男子。一切諸法因緣生。(釋初難。初釋。後引證。此釋。雖前後生滅。一切諸法而由因緣力故生。又由因緣力故滅。此但舉因緣生必定有因緣滅。故略言不滅也。雖不待因緣。見生說。若未來應生。落謝應能感果。由懺因緣令彼不起。亦為滅。即待因滅也。)
如來所說。異相異相滅。因緣異故。(此引證。一切如來皆同此說。故云如來所說。相謂相。異法出生異法體滅壞。猶如明生而法滅能生因緣。能滅因緣。是所以義。所以異。故不善法除滅也。)
如是過去諸法皆已滅盡所有業障復遺餘。(釋第二徵。三。初牒前所徵過去已滅。次辨令懺善心生。後辨懺心所滅之障。此初也。如是過去諸法滅盡者。牒前已滅現行之法。云所有業障。彼所熏種可有生。復遺餘者。令彼復遺餘。不約現行已滅說斷也。)
諸行法未得現生而令生。未來業障更不復起。(次辨令懺善心生。此因緣法昔不緣令未得現生。而今現緣令懺善心生。令未來生業障更不復起。有漏心懺伏斷無漏懺除斷。廣如疏述也。)
何以故。(第二無相門釋。初假徵。後正釋。此徵也。意云。俱生滅法。何以故異法因緣生法生。異法因緣滅法滅耶。)
男子。一切法空。(正釋。初釋。後引證。此初也。一切生滅法相皆悉空故。自性。)
如來我人眾生壽者。亦無生滅。亦無行法。(此引證也。一切如來說。我壽者皆是無故彼所起善惡之業亦無生滅。即深密等說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等。所滅之障既無生滅。能滅之行又無生滅。又普賢觀經云。以此五蘊空無自性乃至云。心從妄想生。如空中風。無依止處。如是法相不生不滅。何者是罪無住‧壞‧觀心無法。不住法中。如是相者名大懺悔等。)
男子。一切諸法於本亦不可說。(第三依真如門說。懺除所以。初釋。
無生無滅等。所滅之障既無生滅。能滅之行又無生滅。又普賢觀經云。以此五蘊空無自性乃至云。心從妄想生。如空中風。無依止處。如是法相不生不滅。何者是罪無住‧壞‧觀心無法。不住法中。如是相者名大懺悔等。
  男子。一切諸法於本亦不可說(第三依真如門說。懺除所以。初釋。次徵。後通。此初也。一切法本體真如。以本真如無生無滅不可言說故。一切法本無無滅不可說。此為除能所證相遍計性故攝妄皆盡。)
何以故。(徵也。何所以故。發無生滅又不可說。)
一切相故。(通也。由真如出生滅相。過者離也。)
男子女人如是微妙真理生信敬心。是名眾生而有於本。(結成懺悔。初結懺悔。後結成真說也。此初也。結真懺悔。一無漏。即如是微妙真理。是入者證也。以以無分別真如理破二障斷。二有漏。即生信敬心。雖未能證而但信解無相真如勝解力又能除惡。我我所無依圓性有故。云眾生而有於本。真妄對明言依有。據實不無。)
以是義故說於懺悔業障。(結成真說。由三相義利故。說於懺悔。)
男子。若人成就四法能除業障永得清淨。(懺悔法。下明能行之人。於中有三。初標。次釋。後攝。此初標也。)
云何為四。一者不起邪正念成就。二者於甚深不生誹謗。三者於初行菩薩一切智心。四者於諸眾生慈無量。是謂為四。(次釋。三。謂徵‧釋‧結。文段可知。此意應同法普賢四法。)
  爾時世尊而說頌言。
專心三業 不誹謗深法
一切智慈心淨業障(頌攝。能於三業正念成就隨根成就。名護三業。)
男子。四業障。除。(上略陳懺悔惡。已下廣明四行善。於中分二。初明所除障。後明能除行。初後三總標。次別徵。後別解。此初也。)
云何為四。一者於菩薩律儀犯極重惡。二者於大乘經生誹謗。三者於自善根不能增長。四者貪著三有無出離心。(後二文也。徵者可知。同喻伽第七九論。彼云。復次菩薩四種增上品障。若不淨除終。不堪能菩薩地及地漸次。何等為四。一者於諸菩薩毘季耶中起染干犯。二者毀謗大乘相應妙法。三者不積集善根。四者有染愛心次第同此經文。)
四種對治業障云何為四。一者於十方世界一切如來至心親近一切罪。二者為一切眾生勸請諸佛深妙法。三者隨喜一切眾生所有功德。四者所有一切功德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下明能除行。文分為二。初總標。後天帝別請。此初也。此之四行一切位皆悉通行也。)
爾時天帝釋白佛言。世尊世間所有男子女人大乘行者不行者。云何能得隨喜一切眾生功德善根。(天帝別請有二。初天帝請。後佛為說。此請也。佛標說中。先勸請。次隨喜云何天帝先問隨喜後請勸請。答。機樂欲故。勸請難故。遂易先問也。)
言。男子。眾生雖於大乘未能修習。然於晝夜六時偏袒有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一心專念隨喜時得福無量。(下佛答。四。一答初問并教儀則。二正隨喜三明隨喜得福多少。四即勸修。此即初也。儀則可知。)
應作是言。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現在修行戒心慧。今皆悉深生隨喜。由如是隨喜福故。必當獲得重殊勝無上無等最妙之果。如是過去未來一切眾生所有善根皆悉隨喜。(答第二問隨喜之法。文段分四。一隨喜凡夫福。二隨喜菩薩福。三隨喜如來福。四隨喜三乘福。此初也。初隨喜現在。後隨喜過未。)
現在初行菩薩發菩提心所有功德。過百大劫菩薩行功德。獲無生忍。至不退轉一生補處如是一切功德之蘊。皆悉至心隨喜讚歎過去未來一切菩薩所有功德隨喜讚歎亦復如是。(隨喜菩薩。初福隨喜現在。後隨喜過未。初中五位初發心位。勝解位。即過百大劫等。三增上意樂位。即獲無生忍四行正行地。五決定地。六決定行地。即至不退轉地至九地五地究竟位。即第十地究竟也。略種姓如來地過未可知。)
復於現在十方世界一切諸佛遍知證妙菩提。為無邊眾生故。轉無上法輪無礙法施鼓吹螺建法幢法雨哀愍勸化一切眾生咸令受。皆蒙法施悉得充足無盡安樂。(隋喜如來隨喜如來中。初隨喜利。即證菩提。二隨喜利他。為度已下是也。)
亦復所有菩薩聲聞獨覺功德積集善根眾生未具如是功德者悉令具足。我皆隨喜。(隨喜三乘福。有二。初隨喜向。後隨喜果。此隨喜向也。)
如是過去未來諸佛菩薩聲聞獨覺所有功德亦皆至心隨喜讚歎。(此隨喜位。其文可見也。)
男子。如是隨喜無量功德之聚如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煩惱阿羅漢男子女人盡其形壽常以飲食臥具醫藥而為供養如是功德不及如前隨喜功德千分之一。何以故。供養功德有數有量一切功德故。隨喜功德無量數能攝三世一切功德。(答第三問福多少。文中有四。舉福無邊。二挍量勝劣。三徵所以。四為釋成。文相可知。)
是故若人欲求增長善根者。如是隨喜功德女人女身為男子者。亦修習隨喜功德。必得隨心現成男子。(第四勸修。文亦可知。)
爾時天帝釋白佛言。世尊。已知隨喜功德勸請功德為說。未來一切菩薩轉法輪現在菩薩修行故。(第二問勸請。有五。一天帝為問。二如來為答。三明福多少。四引己為證。五勸修行。此初問也。有二。初結前。次請。中初申請。後請意。)
佛告帝釋男子女人願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修行聲聞獨覺大乘之道。是人當於晝夜六時如前威儀。(如來為答。分三。初令修行。次教儀軌。後正教勸請。令勸中。初舉所求果。後令起勸。二乘道者令生遍智故。)
一心專念如是言。歸依十方諸佛世尊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未轉無上法輪捨身涅槃者。我皆至誠頂禮勸請大法輪雨大法雨大法燈照明理趣無礙法莫般涅槃於世。(正教勸請。有二。初教勸請。次教迴向。若初成道轉法輪。請轉法輪捨身涅槃者。請久世也。)
度脫安樂一切眾生如前所說。乃至無盡安樂。(自下明請意。此指倒前云令乃至無盡安樂。)
今以此勸請功德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過去未來現在大菩薩勸請功德迴向菩提如是勸請功德迴向無上正等菩提。(此明迴向。)
男子。假使人以三千大千世界滿中七寶供養如來勸請如來大法輪所得功德其福彼。何以故。彼是財施此是法施。(自下明福多少挍量。顯之有二。初舉少校量。後舉多顯勝。此即初也。)
男子。且置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若人以滿恒河沙數大千世界七寶供養一切諸佛勸請功德亦勝於彼。由其法施有五利。云何為五。一者法施兼利他。財施不爾。二者法施能令眾生出於三界財施不出欲界。三者法施淨法身。財施但唯增長於色。四者法施無窮。財施盡。五者法施能斷無明財施唯伏貪愛。是故男子。勸請功德無量無邊譬喻。(廣校量。有二。初舉施。次校量。後釋所以。於中有四。標‧徵‧釋‧結。法施財施劣。同喻伽七十。)
昔行菩薩道勸請諸佛大法輪。由彼善根是故今日一切帝釋王等勸請於我大法輪。男子。請轉法輪為欲度脫安樂眾生故。我於往昔為菩提勸請如來於世莫般涅槃。依此善根我得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大慈大悲證得不共之法。無餘依涅槃。我之正法久住於世。(自下引證。三。初明靜說請住果我法者下合明二請果。三此等皆由下結。初別明中。初請說法果。我於往昔下後說住果也。)
我法清淨無比。種種妙相無量智慧無量自在無量功德思議一切眾生皆蒙利益百千萬劫不能盡。法身攝藏一切諸法一切諸法法身法身常住不墮常見。雖復斷滅亦非斷見。(下合明二因果。分二。初明成就德。能破眾生下明令他成就德。此初也。於中有二。一總說三身二別說三身。初一句總謂我法清淨無比。諸功德法依體義合名法身二障清淨。已下別說三身。種種妙相等下報身智德。超情計境故。一切眾生應化恩德。超言說境故。法身藏下法身斷德。以真如理體常遍故諸法。餘法翻此故不攝。如雖常非常見雖斷非斷見者。境真實故能緣非邊也。)
能破眾生種種異見。能生眾生種種見。能一切眾生之縛。無縛可解。能殖眾生善根本。未成就者令成就。已成就者令解脫無作無動遠離闠鬧。寂靜無為自在安樂。過於三世能現三世。出於聲聞獨覺之境諸大菩薩所修行。一切如來異。(下明令他成就德。中有四。一念邪歸正德。二令他障德。三能殖下令他成就應身。四令解脫下令證法身德。文相可見。)
此等皆由勸請功德善根力故。(結也。)
如是法身今已得。是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諸經中一句一頌為人解脫功德善根限量。何況勸請如來大法輪久於世莫般涅槃。(自下第五勸修行。有二。初指前我所得。是故下正勸行。勸三。初舉行之人。次舉少福何況不行。後況勝福而不行耶。文段可知。)
天帝釋白佛言。世尊。若男子女人為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修三乘所有善根云何迴向一切智智。(自下第三明迴向。文分為二。初天帝請。後如來答。此初也。)
佛告天帝男子。眾生欲求菩提三乘所有善根迴向者。當於晝夜六時慇重至心如是說。無始生死以來於三寶所修成就所有善根乃至與傍一搏之食或以善言和解諍訟三歸及諸學處或復懺悔勸請隨喜所有善根作意悉皆攝取迴施一切眾生悔吝心。是解脫分善根所攝。(如來答中三。修行人。二當於晝夜下儀軌。一如是說下正教迴向。於中復三。初令運心所修善。次作意下令其迴向。於中亦二。初迴向眾生。次迴向菩提。)
佛世尊所知不可稱無礙清淨如是所有功德善根悉以迴施一切眾生。不住相不捨心。如是功德善根悉以迴施一切眾生。(自下後正教迴向中。第三教心想成前迴向。於中亦二。初如佛修。次又如過去下如菩薩修。如佛修中有三。此初迴施也。文相可知。莊公云。住相心者用常寂滅故。不捨心者化用無邊故。)
願皆獲得如意之手撝空出寶滿眾生願。富無盡智慧無窮。妙法辨才悉皆滯。(次發願。願中。初成福。後智惠無盡下願得智。)
共諸眾生同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智。因此善根更復無量善法。亦皆迴向無上菩提。(如佛修中第三迴向。有二。初迴過去善趣菩提。次因此善根下迴現及未來生趣菩提。)
亦如過去大菩薩修行之時功德善根悉皆迴向一切種智現在未來亦復如是。然我所功德善根亦皆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想成前迴向中。第二如菩薩修。亦分為三。初指三世菩薩所修。次然我所有下同修。同修中有二。此初同迴向也。)
是諸善根願共一切眾生俱成正覺。如餘諸佛。坐於道場菩提樹下。不可思議無礙清淨無盡法藏陀羅尼首楞嚴定破魔波旬無量兵眾。應見覺知應可通達如是一切一剎那中悉皆照了。於後夜中獲甘露法甘露義。(後同發願。於中亦四。初總願正覺二如諸佛別願所成德。三眾生下願同證佛。四猶如無量壽下指同諸佛。所成德中。應見謂色法。應知謂知非色法。應覺通於二。上皆俗諦。應可通達者達真諦也。一剎那中等者真俗雙及行故。亦解。具五眼故云應見。具本智故云覺。具後智故云知。具六通故云通達。獲甘露法菩提也。證甘露義者涅槃也。)
眾生願皆同證如是覺。(願同證。)
猶如無量壽佛光勝阿閦佛功德佛師光明佛百光明佛網光明佛寶佛寶焰盛光明吉祥上王佛微妙莊嚴佛法幢佛上勝身可愛色身佛光遍照淨王佛上性佛。(西方舉三佛。東方舉五佛方亦舉五佛。北方舉八佛也。)
如是如來應正遍知過去未來及以現在示現應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法輪眾生如是廣說上。
男子。淨信男子女人。於此金光明最勝王經滅業障品受持讀誦憶念不忘為他廣說無量無邊功德聚。(品第三大如來為答。有六。此即第二讚勝勸行。初舉經福校量意遣修行。文段分四。一明經福多。二譬如三千已下舉喻校量顯勝。三是故男子下廣成福勝。四是故當知下總結令知。此即初也。)
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一時皆得成就身已成獨覺道。(自下第二舉喻校量。有五。此初舉福田。)
有男子女人。盡其形壽恭敬四事供養一一獨覺。各施七寶須彌山。諸獨覺涅槃後皆以珍寶供養。其塔二瑜繕那。以諸華香寶幡幢蓋常為供養。(此明修供養。)
男子。於意云何。是人所獲功德寧為多不。(問福多少。)
天帝釋言。甚多。世尊。(彼答得福甚多。)
男子。人。於此金光微妙經典經之王滅業障品受持讀誦憶念不忘為他廣說所獲功德。於前所說供養功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及至校量譬喻所不能及。何以故。是男子女人正行勸請十方一切諸佛無上法輪。皆為諸佛歡喜讚歎男子。如我所一切施中法法為勝。(此校量顯勝。顯勝中有三。一明福勝。二假徵。三為釋。文相可知。)
是故男子。於三寶所設諸供養。不可為比。勸三歸一切戒有毀犯三業不空。不可為比。一切世界一切眾生隨力隨能所願樂於三乘勸發菩提心。不可為比。於三世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無礙速令成就無量功德。不可為比。三世剎土一切眾生無障礙菩提。不可為比。三世剎土一切眾生勸令速出四惡道苦。不可為比。三世剎土一切眾生勸令除滅極重惡業。不可為比。一切惱勸令解脫。不可為比。一切苦惱逼切皆令得解。不可為比。三世佛一切眾生所有功德勸令隨喜發菩提心。不可為比。勸除惡行罵辱之業。一切功德成就。所在生中勸請供養讚歎一切三寶勸請眾生福行成滿菩提。不可為比。是故當知。勸請一切世界三世三寶勸請滿足六波羅密勸請無上法輪勸請世經無量劫演說無量甚深妙法功德甚深能比者。(此廣成福勝。有不可比。是故不總結並可知。言不可比者。此經能令此等勝行故不可比。非此等不可為比。亦能令無上菩提。豈不可比。)
爾時天帝釋恒河女神無量四大天眾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頂禮白佛言。世尊我等皆得聞是金光明最勝王經。今悉受持讀誦通利為他廣說。依此法住。何以故。世尊我等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隨順此義種種勝相如法行故爾時王及天帝釋等於說法處皆以種種曼陀羅華而散佛上。(自下第三大段依勸修行。有五。修行。二爾時王已下諸天供養。三三千大千下現諸瑞應。四時天帝釋諸天解悟如是印可。此初二。文相可知。)
三千大千世界地皆大動。一切天鼓及諸音不鼓自鳴。放金色遍滿世界妙音聲。(此第三明現諸瑞應。唯文可知。)
天帝釋白佛言。世尊此等皆是金光明經威神之力。慈悲普救種種利益。種種增長菩薩根。業障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諸天解悟佛印可知。)
何以故。(自下第四大段引己為證明經福多。初徵。次例。例中有六。初明所逢佛。乃至六結成福勝。)
男子。我念往昔過無量百千阿僧祇劫。(明所逢佛中。四。此初明時節近。)
寶王大光如來應正遍知出現於世。(此辨名號。)
六百八十億劫。(明於世。)
爾時寶王大光如來為欲度脫人天釋梵沙門婆羅門一切眾生安樂故。當出現時。初會說法度百千億億萬眾。皆得阿羅漢果諸漏已盡三明六通自在無礙。於第二會復度九千億億萬眾皆得阿羅漢果諸漏已盡三明六通自在無礙。於第三會復度九八千億億萬眾皆得阿羅漢果圓滿上。(此明說法利益。即三會益。其文可知。)
男子。我於爾時女人身。名福光明。(自下陳己益。有五。此初說身名。)
於第三會親近世尊受持讀誦金光明經為他廣說。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明修學也。)
時彼世尊為我授記。此福光明女於未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此第三明得授佛記。)
捨女身後。從是以來越四惡道生人天中受妙樂。八四百千生作轉輪王。(第四獲勝福報。)至于今日得成正覺普聞遍滿世界。(明得正覺。)
時會大眾忽然皆見寶王大光如來無上法輪微妙法。(彼佛現證。)
男子。去此世界東方過百千恒河沙數佛土。有世界名寶莊嚴。其寶王大光如來現在。彼未般涅槃微妙法廣化群生。汝等見者即是彼佛。(此佛指處方。問。往受女身即在地前。何彼不滅。答。應現相出沒隨機。報法常存故言現在。)
男子。男子女人聞是寶王大光如來名號者。於菩薩地不退轉涅槃。(自下第五聞名益。有二。此初得至涅槃。)
女人聞是名者。臨終時得彼佛來至其處。既見佛究竟不復更受女身。(後不受女身。)
男子。是金光微妙經典種種利益種種增長菩薩善根業障。(第六結勝。可知。)
男子。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隨在何處為人講說金光微妙經典。於其國土皆獲四種福利善根云何為四。一者國王無病雖諸災厄。二者壽命長遠障礙。三者怨敵兵眾勇健。四者安隱豐樂正法流通。何以故。如是人王常為釋梵四王藥叉護故。(自下大段第五行經利益四。一國王益。二臣佐益。三沙門婆羅門益。四人庶益。此國王益。於中有三。此初明益。)
爾時世尊天眾曰。男子。是事實不。(第二問梵釋不。三。一佛問令護。二諸天答護。三佛讚印。此即初也。)
是時無量釋梵四王藥叉眾俱時同聲答世尊言。如是如是。(諸天答護中。四。初總答護。)
國土講宣讀誦此妙經王。是諸國主。(明得所以并所護之王。)
我等四王常來擁護住共俱。(明能護者。三。此初為侍衛也。)
其王一切災障及諸怨敵我等四王皆使消殄。憂愁疾疫亦令除差。(此明為除惡也。)
增益壽命感應禎祥。所願遂心。恒生歡喜我等亦能令其國中所有軍兵悉皆勇健。(此明加善。)言。善哉善哉男子。如汝所說。汝當修行。(佛讚仰。)
何以故。是諸國主如法時。一切人民隨王修習如法行者。汝等皆蒙色力利。宮殿光明眷屬強盛。(世尊重勸。)
  時釋梵白佛言。如是世尊。(梵釋領解
言。有講讀此妙經典流通之處。於其國中大臣輔相四種益。云何為四。一者更親穆愛念。二者常為人王心所重。亦為沙門婆羅門國小國之所遵敬。三者輕財重不求世利。嘉名普暨眾所欽仰。四者壽命長安快樂。是名四益。(明臣佐益。四。標‧徵‧釋‧結。可知。)
國土宣說是經。沙門婆羅門得四種利。云何為四。一者飲食臥具醫藥所乏少。二者皆得安心思惟讀誦。三者於山林得安樂住。四者隨心所願皆滿足。是名四種利。(此明沙門等益。文亦四。如前也。)
國土宣說是經。一切人民皆得豐諸疾疫。商估往還多獲寶貨具足勝福。是名種種功德利益。(明人庶益。文相亦可知。)
爾時梵釋四天王及諸大眾白佛言。世尊如是經典甚深之義若現在者。當知如來七種助菩提法住未滅。(自下第六梵釋述成。有二。初梵釋陳彰。後如來印勸也。初中有二。此初明此經在世行證二種正法不滅沒也。)
若是經典滅盡之時。正法亦滅。(此經正法亦滅。意令人久流勝教。)
言。如是如是。(如來印勸。有二。此初印也。)
男子。是故汝等於此金光明經一句一頌品一部皆當一心讀誦聞持正思惟修習為諸眾生宣流布。長夜安樂福利無邊。(下勸中有二。初所流經。次令起法行。)
時諸大眾佛說已。咸蒙勝益歡喜受持。(品中第四大段時會得益。)

金光明最勝王經註釋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