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印鈔卷第十六

沙門阿寂紀
輸入者 韋小燕
  一校者 江 進
  二校者 程海燕
  改稿者 劉海燕

曼荼羅緣品第二之餘

二從復次下。明引三車譬中。為二。初明取意引法花。後明合例。
初中。阿闍梨者指傳法之人。廣說法花經等者指彼經譬喻品長者等者指圓滿如來也。諸子者指三乘幼稚窮子也。深心所著者。聲聞四諦緣覺十二因緣菩薩六度。故云深心所著也。外者指三界火宅外也。三種妙車者羊鹿牛車是也。所謂以聲聞所乘為羊車。以緣覺所乘為鹿車。以菩薩所乘為牛車也(云云)當往取者。各各三界火宅有餘無餘涅槃可受寂滅樂。故云汝當往取之可自娛樂也。以聞遊戲等者。得六通三明聞可遊戲無餘灰斷露地故。各以稱其所樂故。倩皆勇進而競出也。故云時彼諸子乃至而出也。其等獲寶乘等者指大白牛車。是即以先三車三乘所乘方便。以此大白牛車譬示真實一佛乘三車三乘之人深心所著云適其願故。白是非三乘已分故云非先所望。若約佛意。三乘方便故非本意。一乘是示真實故云一大事因緣也(云云
二從此漫下。明合例中。此曼荼羅法門者指擇地造壇曼荼羅也。如來世間因緣事相者。約劣惠如情所謂。則是世間因緣事相也。故從鈍根重障且云世間因緣事相也。約上根上智非謂有為事相也。故云因緣事相也。擬儀況喻不思議法界者。擬儀於白心法界八德八葉蓮華。擬儀於塵數德圖三重曼荼羅。約根鈍且雖云擬儀況喻。約上智即是法界常住妙體事而真之終極也。勿如言之執也。俯逮群機者。三重法界根機無盡故云群。菩提心可發故云機也。普門信解者。信解六大無礙法界體性故云普門信解信解義如心品釋之(云云)自見明道者。指初地法明道位也。乃知種種名言者。三種世間一一名言如來密號也。一一威儀作業所作也。非啻諸法明道始得。從本際已來常住不變之四點之功德。是此一切眾生本來法爾德也。是此一切諸佛自性常住功德也。非異生二乘之所測。非十地等覺所知。故云然非彼常情之所圖也。
三從是故下。明知病識藥中。為四。一明病投藥。二明不鑒利鈍得失。三明鑒本末因緣四明觀知佛意。
初中。是故者。此則結前之言也。所謂指兼存淺略方便事而真實義也。兼存淺略不捨重障根鈍。事而真故不失利根深智。故云根緣知法分齊也。根緣者。正鑒根機利鈍本末因緣也。又知法分齊者。能明知利鈍所乘法門淺深分齊也。病譬鑒機根。授藥譬授法門利根深智授淺近。鈍根劣惠與深法。是非病授藥之義也。故云勿使差機也。
二從若著下。明不鑒利鈍德失中。又為二。初明於他無益。後明自犯三昧耶
  初中。若著相之人者。執著如情所謂之有相之人不信事而真甚深無相空義故。為雖說之。驚疑畏還作誹謗彌成不信。故云若著相之人乃至增其不信也。利根深智等者。不鑒上根上智之人而授淺近法門故。思不順甚深空義。生怪忽之心。不能得深益。故云利根乃至於他無益也。
後從又自下。明自犯三昧耶中。應先住瑜伽者。三平等妙觀之時。明中現彼本末因緣。故云應先住乃至本末因緣也。觀此問答中者。薩埵如來答也。所謂佛法諸相二偈薩埵問也。爾時薄伽梵八偈如來答也。施權顯之意者。薩埵為顯權實性相一徹舉實疑權。如來通徹於利鈍二機為示事而真即於無相兼於有相。是故若不知此意者不可知有相無相。即無相有相。若不知有相無相同際一如者。於無相無為法執著。於擇地造壇之曼荼羅而成輕慢。依之不得事理和融三平等地。故云知已觀此問答中施權顯之意也。大綱顯密差異皆悉此問答決疑。文約義豐。是故能能不尋不可也。散一切方便門者。指今擇地造壇曼荼羅種種緣也。言且如云五寶五智法財圓滿。如五種蘇多攬者。五智命根不絕。是曼荼羅所緣一一事相一一作業。莫非事而真妙降伏四魔之祕術也。故云散一切乃至不生障難也。
七從經云祕密主下。明洒淨中。為四。一明前生後。二明第二日行事三明第三日行事四明四日行事
初明前生後中。又為三。初明牒經。二明正結前句。三明後句。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如下。正明結前句中。如者。指上所說擇地擇治之中。故經云如是說處隨在一地治令堅固也。凡造曼荼羅者總差定曼荼羅首尾時分。故云指七日內須畢也。又瞿醯經等七日行事說之。可之。於最初日者。舉己過之行事為結前句也。當住大日如來自性者。即如云。先運心思惟毘盧遮那無盡莊嚴周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如來亦復如是一一無盡莊嚴周遍法界乃至有間隙如胡麻中油。觀此身遍至一切眾聖前。以清淨三業至誠作禮云云如是能所共周遍於法界如來常住自性法身。而以三種三昧耶加持。然後驚發地神。故云於最初日乃至驚發地神也。如驚發地神一切加持方便時皆亦如是云云)嚴身方便者。供養次第云。阿字金色。用作金剛輪加持於下體。說名瑜伽座(已明下體布阿字字素月光。在於露聚中。加持自齊上。是名大悲水(已明齊輪布字)囕字初日暉。彤赤在三角。加持本心位。是名火光(已明心佉布字)唅字劫災焰。黑色風輪加持白豪際。說名自在力(已明豪處布字)佉字及空點。想成一切色。加持在頂上。故大空(已明頂上布字)如是以五支字安行者身。而令行者毘盧遮那身也。故云供養次第云以依是法住即同牟尼尊(云云
三從驚發下。明後中。即用不動尊等者。如供養次第云。復次當辟除。身所生障。以大慧刀印不動真言。當見同於彼。最勝金剛炎。焚燒一切障。令有餘云云)同疏釋云。第八真言相應除障者。兼以不動慧刀印句者。攝別說中復次當避除乃至悉能普護之(云云)問。以大慧刀印者何印耶答。有二種。一常釰印。二(云云更問)已上初日行事也。是即為明第二日行事。為結前此釋也(云云
二從然後下。明第二日行事。又分為五。一明心卻過。二明知地分。三明以牛液堅等。四明和糞液塗。五明安五寶
初中。然後者。然字所押即指昨日。後字所剋即指第二日也。掘地如法等者。於前所擇治之地。復掘其一肘量。如法細治除諸過了。還後填其土也。故云如法擇治乃至還復填也。瞿醯云。次當細攝其所掘土。還填其處。打令實(云云蘇摩呼云。所掘之處填以淨土。於其地上建立精室云云
二從填之下。明知地分。自可見。
三從如是下。明以牛液塗中。潤以牛液等者。彼所掘土和以牛液攪合之。打築而令堅正也。故云潤以乃至猶如手掌也。瞿醯云。復次牛尿散灑令潤。灑已還打。槌令平正。猶如手掌(云云)問今云液。彼云尿。相違如何。
答。共潤澤義。然於梵音存兩義歟。爾者無相違也。
四從次用下。明糞液和合塗中。又為四。初舉梵音。二約淺略明義。三約深祕明義。四明結歸。
初中。瞿摩姨者梵語。此云糞。瞿摸怛羅者梵語。此云牛液也。此二種和合塗前所打堅之地也。故云和合塗之。瞿醯云。次糞和水。從東北角右旋而塗(云云)問。此云液。彼云水。如何答。准前可思之(云云
二約淺略明義中。為順彼方俗法者。西方俗法以之尤為清淨故。佛准據彼風俗說也。若世俗以之為不淨。可用水等歟。
三約深祕釋義中。瞿是行義者。瞿是二合成也。是行義。是根本義也。然阿字門故諸法無行也。無行菩提心體也。菩提心諸法根本也。然此菩提本初不生。所謂無根本淨菩提心也。今付字體作釋耳。故云瞿是乃至無行也。摩是我義者。我有二種。所謂外道凡夫所執為小我。是即實我實法也。諸佛無上大我。小我既不可得。豈有大我云云)夷則乘義者。是乘義。是自在義。乘即無乘法界大自在乘也。大自在乘者是即大菩提心也。大菩提心者即是大乘也。故云摩是我義夷則乘義也。何故等者三字次第相釋其義自可見(云云)瞿模義同前釋者。摩與模字是同故云爾也。怛羅是如如塵垢等者。如如字義也。塵垢字義也。所言如如自性清淨六大法界也。此六大法界三種世間平等平等故云如如也。然此如如平等六大法界遠離煩惱塵垢故云塵垢也。即是心之實相者指六大法界之體云心。謂六大法界之相云實相。所謂如如塵垢心之實相也(云云)祕記云。香泥塗拭為尊位(戒也云云
四從若行下。明結歸。文自可見。
五從凡擇下。安五寶中。為三。一明前生後句。二明正安五寶等。二明深祕義初結前句。自可見。
二從即穿下。明正安五寶等中。即穿曼荼羅心者。於前搥堅塗糞等之處。為五寶等。復掘心深一肘也。故即穿乃至一肘許用也。瞿醯云。復於心穿以小坑。持誦五穀及五種寶五種藥草。安於坑中。還令平正(云云)成辨諸事真言者。成辨諸事有總別不同。總謂不動三部故。別者佛部不動金剛部用降三世蓮華部頭也。又以軍荼利三部通用之。
問何故以不動為總。以自餘為別耶答。不動心王大日如來教令輪故也。自餘諸尊教令輪故。心王必兼數故也。隨其真言五大尊之句。可思之問。理可爾。文證出在何處耶答。處散在不可勝計。且供養儀式品以攝頌別說二門說九種儀式。其中第三結界護身門。第八譬除障者門。第九成辨諸事門。同疏釋第三門云。三段中有三門。先列眾。次為令喜故乃至隨類相應。顯印真言結界等(云云)同經云。奉獻外燈明閼伽水。皆本教說(文)同疏釋云。奉獻等三句依別本法則。謂供養真言等也(私云五供養印言等也)法依不動去垢(云云)自法者各別加持印言也。無其各別印言者以不動加之也。又經云。不動以去垢辟除使光顯。本自相加(云云)同疏釋云。辟除者碎障也。使光顯者。香等上用加持真言。故言本自相加(云云)言一切花等。先以不動而除障。其後為使光顯供香時用香印加持之。供花時用花印言加持之故。為本自相加也。又經及持我身。結諸方界等。或以降三世云云)疏釋云。及持我身等三句別本護身法等。護身別法通用此法。故言或以降三世。及諸相別義也。何以故。香真言護身真言別故言及也。言護身別法別法者通用此不動法也。故云別法通用此法也。故言或以等者舉別本護身別法花等真言也。又經云。本教。所用印真言。及此普通印真言相應。疏云。請等四句別本有依法用別法用此通法。故言及此普通印等言請等自依三部有本法。若不用其別法者可用此三部通用不動印言也。今此疏文中以不動為通用名普通。以自餘云別法云別義。明知成辨諸事真言者指不動真言也。又經云復次當辟除。身所生障。以大慧刀印不動真言。當見同於彼。最勝金剛焰。焚燒一切障。令有餘同疏云。第八段中有四。初復次當辟除乃至有餘。明不動尊真言德。身所生障妄想所生外障(云云)又經云。或以不動尊。成辨一切事。護身處令淨。結諸方界等。不動尊種子心曰。南摩三曼多伐折羅悍。次先恭敬禮。後獻於閼伽。如經說香等。法修供養。復以不動加持此眾物。結彼慧刀印。普皆遍灑之。是諸花等。所辨供養具。數以密印灑。復頻誦真言。各說本真言。及自所持明如是作已。稱名而奉獻。同疏釋云。第九段中有二門。初或以不動尊乃至悍。總表成辨門。二次先恭敬乃至摩訶沫履莎詞。廣明營辨門。初中。不動尊種子心真言門。悍詞是行。阿聲又是行。點即大空。由住此位。能降一切。為菩提心護也。二廣明營辨門中。如經說香等者。用種種五寶五藥五穀。加於所獻閼伽水中。數以密印灑之如法。所持閼伽中。用不動尊慧刀印。清閼伽水中。所有供養灑水也。復頻誦真言者。洒水時誦不動尊真言也。各說本真言者。香等真言也。及自所持明者。念誦者本尊真言也。稱名者香等也(云云)今此疏文中總別顯然也。經云成辨一切事。疏云總表成辨門。疏總表之言偏釋經一切之言故也。明知以不動亦為總。以自餘為別也。廣明營辨門中。以不動真言為總。加持花等本真言為別也。上件疏文總別兩種分別也。故知今文用成辨諸事乃至皆如供養法者。指上來所引文也問。若然者其印明如何答。經說二種印相。初說慈救咒釰印已。而云所餘諸隨類相應。言去垢辟除結界護身一切隨其類而用之也。故知此印言為成辨諸事印言。二說心印一字明。初云成辨一切事。後云加持此眾物。是亦成辨諸事名義分別也問。兩種印明何殊堪所用耶答。隨依物所用不同也。先印言摧滅外種難。後印言使菩提心堅固不動故。各所望不定也。已上成辨諸事真言料簡大概了。已下一切法事所用方便加持須准之(云云)凡五寶時等者。內猶入也容也。即如前者指前驚發地神運心作禮等。故云敬禮十方諸佛也。而請白言等者。如是運心作禮了。對彼周遍法界帝網無盡莊嚴胡麻諸佛。以無盡周遍法界三業而請一一海會聖眾也。我者阿闍梨自稱也。明日者指第三日也。作請法者。第三日已去定白檀曼荼羅可作召請也。
三從若深下。明深祕義中。安立菩提心五智之寶者。於行者自性清淨大菩提心中。安立五智金剛寶玉。所謂金剛光。蓮華羯磨如如一體。即之身五佛是也(更問)已上五寶密釋也。能起五種善萌者五點具足是也。如云心發菩提即心萬行正等覺證心涅槃發起方便嚴淨心佛國(更問)已上五穀祕釋也。除五種過患者。以無量心之藥除前五識之過患。以無量心之藥第六意識之過患。以無量心之藥第七識之過患。以慈無量心之藥第八識之過患。以平等法之藥除第九識之過患。故云除五種過患也。已上五藥祕釋也。
三從如是下。明第三日行事中。為四。初明前生後句。二明置瓶作法三明日日加持四明准定曼荼初結前生後句。自可見。
二從下。明置瓶作法中。應灌頂瓶者。今造壇所用瓶總有百餘。其中用五瓶灌頂瓶。故云應灌頂瓶也。瞿醯云。其欲灌瓶置五穀等物。及善花枝。置許水貯以水等者。貯猶盛也。入也。餘分自可見。
三從自下明日日加持中。置瓶者。置灌頂瓶於埋處。以後日日三時不動印言加持也。必先作此加持。然後作自餘業也。故云自第三日乃至業也。瞿醯云。日三時持誦其瓶。用彼瓶持誦灌頂云云
四從從此下。明准定曼荼羅中。從此第三日以去者。從第三日置瓶以來也。漸當准定者。先相計曼荼羅小廣狹。以白檀點記之。准定其方角及初二三四等次位也。故云從此第三日乃至點記之也。若阿闍梨不能具記持者。言以白檀點記之。猶不分明者。或畫其尊形。或畫種子字等。使一一方角次位分明也。故云若阿闍梨乃至洒淨竟也。
四從第四下。明第四日行事中。為二。初明加持遍數。後明加持真言
初中。至第四日暮者。指第四日日沒分也。故瞿醯云。於日沒時用灑其云云)次用真言者。次左真言是也。加持水者。非彼瓶水。別器在之。所謂灑水器是也。
二明加持真言中。亦為二。初舉彼真言。後釋彼字義真言。自可見。
後從初句下。釋彼字義中。有七。一釋初句。二釋第句。三釋第三句四釋四句。五釋第五句。六釋第六句。七釋末後句。
初從初句中。釋初句中。亦為五。一普歸命三字舉能歸心。二諸佛兩言出所歸境。三明能所細釋。四出初句功能。五明普被一切
初中。普者普遍法界義。運心三世十方所不至如前運心作禮故。初舉能歸心。歸命者。夫一切眾生貪著財寶。輪迴六趣彾跰四生。然其財寶三種。所謂身命財是也。其中最重者命根。次重身根。最輕財寶也。最輕財寶猶難捨。何況於身體乎。體尤難捨。何況於命根乎。捨此難捨之命根。以普歸十方三世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展轉展轉展轉法界法界一切如來。然此因緣生命根從本已來遍周法界常住不變。故與諸佛如來金剛不壞壽命一體平等歸命也。以此一體平等諸佛三昧耶故。功能中云。令此諸世尊不越本誓故同共加持證明也。
二明諸佛兩言出所歸境中。所言諸佛者。指十方三世五佛如理趣釋云(云云)問。若然者何唯歸佛寶不歸僧耶答。歸佛境僧也問。何故爾耶答。密教所說。一法一切法一切法一法一字一切字。一切一字卷舒自在不可思議也。況一一名言者是法寶義也。此一一諸佛理智和合僧寶義也。復次一切諸法名句文身成義。名句佛寶。文是法義也身是僧義也。復次一切諸佛同體三寶本來成就。故歸諸佛三寶也(云云
三從如下。明能所細釋中。如毘盧遮那三身等者。變化等流合論名曰應身也。四身三身是只開合之異耳。然此三身周遍法界有間隙。譬如麻油猶似空光。如大日如來一切十方如來亦爾也。故云如毘盧遮那乃至亦復如是也。已上細釋諸佛兩言也。所歸境已遍法界。能歸心亦爾也。故云今皆以普遍一切歸命也。已上細釋普歸命三字也。第四第五自可見故。委悉不記之(云云
二從第二下。釋第句中。為二。初釋字義。後釋句義。
初中。以最初阿字者。所謂之初阿字也。為真言之體者。今此真言以此阿字為體。以下諸字明此字莊嚴也。故云為真言之體乃至皆為莊嚴此字故。非但此真言以此字而為體。十佛塵數不可說不可說海會聖眾一切真言皆然。以此字為體。一切真言者。受用應化一切契經乃至世間治生產業。皆悉以此字為體。何以故。開口最初之音自字也。下筆最初之點亦阿字之點也。況諸字自具阿響。故第七卷云。阿字一切法教之本。凡最初開口之音皆有者。若離阿聲則一切言說。故為眾聲之母(云云)又云。一切語言即是聞阿聲。如是一切法生時即是見本不生際。見本不生際者即是如實知自心如實知自心即是一切智智。故毘盧遮那唯以此一字真言也(云云)又第六卷云。此阿字門為一切真言之王(云云)明知此宗是一切諸法根元菩提心本極也。故云以此即是菩提心本源也。此事最祕也(更問)今所造大悲胎藏等者。今此擇地造壇等本意擇治此行者本來不生心地。為令無垢平正也。故此真言以此字為體。以此字加持灑淨故。今所造曼荼羅法界大悲胎藏曼荼羅王也。故云今所造乃至諸垢穢故也。若論境亦如是等者。內證真實境界此。若寄境時世間森羅萬法金剛輪大地所持。若非金剛輪際者全無其所依也。今此大悲胎藏曼荼羅如是。非不生心地無所依也。故云若論境亦如是持金剛心地也。是故餘字等者。言於此字有無無邊義門故。為使此無量義門之顯了故說諸門也。故云是故餘字皆為成此門也。餘文自可見。次有底字正體門者。於字加點故。其字如如不可得門也。以帶三昧聲者指點。是根本不可得義也。所謂以如如法界諸法根本。此根本阿字門故即無根本也。無根即是菩提心。故云次有底字乃至菩提心。已上釋底字義了。菩提心一切法等者釋字義。字是蓮華部心真言故名蓮華三昧也。住是三昧者釋迷字義也。故次明者次上字如如法界說字之三昧大空。使彼如如法界定慧均等也。故云故次明乃至均等也。三昧聲者。迷字傍角點也。如諸大乘經論等者。經謂指大品大乘經。論謂指大論大乘論等也。四悉檀者。悉檀此云遍施。一世界悉檀。說諸法隔異之相。二為人悉檀。使人生為義。三對治悉檀。使人諸惡為義。四第一義悉檀。使人證入理為義。今若以此四悉檀義釋阿字門者。於阿字有無句義世界義也。以阿字菩提心種子是為人義也。以阿字本不生故諸過失殄滅是對治義也。以阿字本不生證入諸法本原是第一義諦也。故第七卷釋入佛三昧明云。最初阿字以本不生義故息災用(私云當用第一義)以本不生一切功德具足增長用(私云當為人義)以本不生無量過失殄滅無餘降伏用(私云當對治義)如是不生中元所有功即能成辨一切諸事(私云當世界義)已上約四悉檀阿字釋大略爾也。若約四不生等者。從自不生阿字本不生故。從他不生以字不生故。從共不生阿字二性不生故。從無因不生阿字本不生之生故。復次非有阿字本不生故。非阿字本不生之生故。非亦有亦空以二性不生故。非非有非空以本不生德故。此或約二諦三諦。或約五蘊六度七覺八正九識十地法門應說。故云等也。例如大品等中約法門般若大空三昧也。種種因緣譬喻者。以本來阿字本不生為因。以已成如來阿字本不生為緣。感應道交而成不思議緣起。雖然於此不思議緣起不生一念著想。何以故阿字本不生緣起故。譬如幻夢陽焰芭蕉泡沫鏡像水月。猶如旋谷響乾闥婆城等。以十喻可釋阿字本不生義。故云以種種乃至不可具論也。
二從復次下。明句義中。又為二。初明前生後句。二正釋句義初結前生後句。自可見。
二從若句等下。正釋句義中。無等無對等者。阿是無義缽羅底是對義。三迷是等義也。以上阿被下句故云無等無對義也。倫匹者。倫猶與也等也。匹又比也類也。所謂與等義。無比類物也。何故此等者。此曼荼羅所以無倫匹者。上來所說門。以具足圓滿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義理故也。故云何乃至所說義故也。
三從第三下。釋第三句義中。為四。初明表。二明句義三明字義四明三平等初表。自可見。
二從虛空下。釋句義中。虛空等者。伽那此云虛空三迷此云等。故云虛空等也。餘文自可見。
三從復次下。釋字義中。那是大空等者。等五字是大空點故也。自餘文可見。
四從以我下。明三平等中。以我心地者指阿闍梨心地。與此大空者。指字大空大空平等故。弟子心地并所造曼荼羅地亦平等此。我心地弟子心地道場平等二者等虛空大空也。故云以我心地乃至虛空也(云云
四從第四下。釋第四句中。又為三。初明表。二釋句義。三釋字義。初表。自可見。
二從等下。釋句義中。隨者。云等。云隨。下下合論故云隨也。餘文自可見。
三從復次下。釋字義中。者大空三昧者。字體字故云大空。下有字點故云三昧也。而能心量等者。隨所被機緣心量廣狹。無到而到不來而來。應現無方。故云如來住乃至故云隨也。
五從第五下。釋第五句中。為二。初明表。二釋句義初表。自可見。
釋句義中。本性淨者。此云本性。此云淨也。還轉釋阿字菩提心者。今此本性淨者最初字菩提心本初不生本心義。故云還轉釋也。餘文自可見(云云
六從次明下。釋第六句中。為三。初明前生後句。二正釋句義。三明次第轉釋初結前生後句。自可見。
二從云淨下。釋句義中。法界者。云法。云界。云除。前後相連云法界也。如來亦爾。以淨之香者。以三轉而釋水。所以淨為香。以明為悲水。然後又以水義轉法界義也。故云以淨之乃至除故也。亦當以諸門者。以字義可說之故云爾也。
三從復次下。明次第轉釋中。又為三。初舉六種轉釋平等義。二舉譬顯阿字德。三明虛空不及初文。自可見。
二從如等下。舉譬顯阿字德中。如虛空無染等者。虛空種德。所謂無染清淨德。無變者不壞德。無動常住德也。如虛空一切相者。釋含藏業義也。餘文自可見。
三從非彼下。明虛空不及。文自可見。
七從末下。釋末後句中。莎訶是驚覺義者。出莎訶含五種義。所謂究竟圓滿驚覺成就義散去義也。然今舉驚覺義攝自餘四義故。今釋文中其義在之。遍淨無盡眾生界者是散去義也。言一切眾生妄想戲論為散去義也。復次聖眾本誓加持所作已辨故云散去義也。則當其所願皆充滿之者究竟圓滿義也。具足嚴淨成就義。故知驚覺義攝在於餘義也。以下諸真言者。從此已下諸真言皆以可效之。但隨菩薩諸天等之類。其義少別異也。故云其義大同。故知歸命莎訶義。以此真言釋。可通知一部始終真言之踏冠也(云云
八從當用下。明白檀曼荼羅位中。為六。一明九位方角。二明六位攝餘。三明諸尊觀想四明加持觀。五明受持地法。六明供養
初中。為二。初明圓壇分量。二明九位圖位。
初中。當用白檀等者。於經文爛脫。任疏文可見知。於此當用白檀之上可引牒經之白檀句也。自餘文可見。
二從最下明九尊圖位者。此是疏爛脫也。
二從經云下。舉六位攝餘中。以五佛當共置壇者。大日位攝餘四尊位也。即是諸佛菩薩等者。出第二遍知院。總三位。其中一切佛位。其右佛母虛空眼位也。其左一切菩薩位也。故中佛位與左諸菩薩位也。故云諸佛菩薩也。亦分為二位者。一切佛位分為分。所謂諸佛位與一切菩薩位是也。第三彼同等者。虛空眼位也。彼者指大日如來。同等者。此佛母般若與彼如來無等同等。故云彼同等即是乃至故云彼同等也。則降三世知者。與不動相對可有其位故云爾也。此即皆是等者。今此二明王者共是成辨諸事持明王也。故隨行者心。隨一可用之也。但上以不動為通。以餘為別者。是約大途云爾也。故今經云或用降三世。或字所剋可思之(云云)當知舉此六位者。所謂大日位。二一切佛位。三虛空眼位。四蓮華手位。五金剛手位。六不動位也問何舉於此六位諸位耶答。大日位攝四佛故。一切聖眾此五方所攝也。故云以五佛當共置壇也。一切佛位一切菩薩位。故云即是諸佛菩薩亦分二位也。不動位攝降三世位。故云則降三世可知也。復次今此曼荼羅次位雖多。不三部故。毘盧遮那一切佛部聖眾蓮華手位一切蓮華部諸尊金剛手一切金剛部諸位也。復次或一切位。一切位故。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位。卷舒自在廣略無礙不可思議也。不可具記。故經舉要句云想念置其下也。謂一一諸位下想置一切位也(云云
三從然後下。明諸尊觀想中。為二。一明方位尊形觀。二明轉字法。
初中。亦二。初明中臺二明八葉
初中。亦為三。一明前生後句。二明所居宮殿。三明觀能居如來初結前生後句。自可見。
二從觀下。明所居宮殿中。觀作蓮華臺等者。始從字終至彼。如法可觀想也。故云觀作蓮華臺寶王宮殿也(最秘更問)
三從於中下。明能居如來中。為二。初約淺略釋義。二約深祕明義。
初中。於中敷座等者。於彼中觀八葉白蓮華臺。其上阿字。轉此字大日如來也。故云於中敷座乃至如來也。如菩薩像者。非螺髮形。有頭冠。故云菩薩乃至冠形身放種種色光等者。其色五色交色無盡故云種種色光也。被絹穀衣者。似常絹穀故。且云爾也所以然者。常絹穀有銖兩此是不可有銖兩也。此是首陀會天等者。於色界降伏魔醯首羅成最正覺故示同彼天形色。故且云爾也。實不可其形一定。示同無盡無餘眾生界有無無邊形色。故經云。毘盧遮那如來加持故奮迅示現無盡莊嚴藏。疏云種種隨類之形等也。彼界諸聖天眾等者。聖者異生同居故云聖天眾。然其服自細輕微妙無銖兩故云有銖兩也。其本體端嚴清淨。以外飾不莊嚴形色。故云本賢乃至外飾也。十善有漏功德力用尚爾。何況畢竟無清淨形色豈可假外飾乎。故云世尊備同其像也。
二從若下。明深祕中。如來乃至不以外寶為飾等者。本質嚴淨等祕釋也。乃至十住等者。被絹穀衣等祕釋也。就中乃至者。上從等覺十地。下至十住。故云乃至十住也。彼住向地諸菩薩承佛威神力雖得見加持身。而不得自性法身常寂之體。譬如隔羅穀故。如來着絹穀衣意在之。所謂如來本質即是常寂之體也。障此常寂之體而不令知見是細細妄執。所謂佛果障是也。故大論第六云。問曰。如法菩薩則與異。何以菩薩。何以佛聽法。若與佛異云何有無清淨智。答曰。是菩薩雖為法身病死。與佛少異。譬如月四日眾生生疑。若滿若不滿。菩薩如是。雖作佛說法然未實成佛。佛如五日滿足無礙。譬一燈能除諸暗所作更有燈倍復明了。佛及菩薩結使。亦復如是(文)故云乃至十住菩薩乃至故以為況也。閻浮檀金等者。閻浮檀金紫磨金色等祕釋也。閻浮檀金者。大論第三五云如閻浮提者。閻浮樹名。其林茂盛。林有河底有金沙。名閻浮檀金(文)然此金不待百練之功而自明淨。故云自然色也。自然淨者所謂自性淨也。自性者名本有決定。故大論云。自性者名本有決定事(文)又云。性名不待不相因。常應獨云云)又最深明者。非但自然淨。又勝金最深淨清明也。故次下釋開敷佛身色云。此是世間妙之金。閻浮檀金則色淺而稍濁。不得如彼自然鏡徹清明云云)故云又最深明也。餘文可見(云云
二從次於下。明八葉中。為四。初明方位二明四維菩薩位。三明一切佛位四明諸尊像位。
初中。又為四。一明東方。二明方。三明北方。四明西方。
初中。次於四方八葉之上者。四維四方所攝故云爾也。如朝日等者。赤自相交色也。所謂白是本有大菩提心之體。赤是修生顯德大智三昧也。故修性不二名曰發菩提心。故云如朝日乃至發菩提心義也。譬如軍將統御大眾等者。言大將軍舉其幡時。其部類眷屬見其幢標幟已。隨大將幡足會於一處也。故云譬如軍將乃至要得幢旗也。集於一處之後。部類雖分分。皆悉通其密號。故云部分音一。音一者音符也。是即密號意也。然後離合進退與力殄國敵流其高名也。故云能破敵國成大功名也。合譬可見(云云
二從南下。明方中。娑羅樹王等者。釋上。普放光明等者。是即字智光也。故舉其字云如住離垢三昧之標相也。始自菩提心種子者。東方發菩提心門也。長養等者體也。此是世間妙等者。判中臺方之異也。其文自可見(云云
三從次於下。明北方中。不動佛等者。是即以義立名非本名。故云非其本名也。其義自可見(云云)非如二乘永寂等者。涅槃具足眾德。不動本際驚悟眾德故。不動心際故名不動佛。驚悟眾生故名音佛也。故不同二乘所證沈空盡滅之小涅槃。故云爾也。
四從次於等下。明西方中。此是如來方便智者。此智是上冥下契故名曰妙觀察智。故云方便智也。此佛者西北佛也。諸佛如是者。佛。一切諸佛皆通此故也。餘文自可見(云云
問今疏文何故不列東南西北。而列東南北西耶答四方次第依物隨時所望不定。所謂五點門時列東南西北中。或列中東南西北。五字門時列西南東北。故祕記列五如來云。勝如來(佛)妙色如來(東方阿閦佛)甘露王如來西無量壽廣博身如來(中央毘盧遮那佛)如來(北方釋迦牟尼佛)此列南東西中北。祕記即其布列次第問答決疑成其義。此依時所望不同也。
問。若從時所望不定者。今所列次第有何意耶答。中臺本有大菩提心也。依此本心發菩提心故曰因。次東方依本有大菩提心發歸命之心修行故曰行亦因也。故云寶幢發菩提心義。如來萬行亦復如是(文)次方依東方歸命修行開敷正覺。故云始自菩提心種子(中央)長養大悲萬行(東方)今成遍覺開敷方)也。次北方依方成正覺自證已極滿所作已辨大般涅槃也。次西方者雖證此大般涅槃。以妙觀察智力用故大悲方便無量眾生故云仁者。以大智方便降伏四魔三障故云勝者也。以大智大悲大日如來常住惠命故云無量壽也(云云
二從花臺下。明四維菩薩位中。菩提者。普彌是則四維菩提也。如下文者。指示下圖位曼荼羅祕密曼荼羅等位也。
三從其一下。明一切佛位中。但一佛者。所謂遍知院是也。
四從餘各下。明諸尊像位中。餘者除中臺遍知院。自餘六位也。各經中等者。今經既說六位分明也。故任像位次第。其位置其種子。轉其種子成其身也。故云各經中乃至明了也。

妙印鈔卷第十六
(御本云)元德二年(庚午)一月五日加點了
沙門阿寂(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