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印鈔卷第三

沙門阿寂記
輸入者 韋小燕
  一校者 江 進
  二校者 程海燕
  改稿者 劉海燕

曼荼羅緣品第二之餘(經第一二疏第六)

四從行者下。明邪正中。又分為五。一明邪觀相。二明現前三明境相不著四明我慢定相。五明觀成就相
初中。行者修習瑜伽等者。修三密妙行時。若與本觀異者皆是邪觀而非正觀也。故云行者修習乃至皆是邪觀也。
二從如於下。明現前中。或見日月等者。此等瑞相雖現。若非本所修觀者皆是邪觀也。故云如於中或見日月乃至皆不應取也。
三從但如等下。明雖與正境相應猶不著中。但如常一心者。言本所觀。以一相一緣故雖與正境相應。爾時修觀緣生句不可生味著。故云但如常一心乃至不應味著也。
四從見下。明我慢定相中。若非本所修境而境界現前時。依之不可生違順之心。爾時依本所精進修觀與正境可相應。然見境界以為殊勝而生愛慢者。此我慢定。又名慳執定。故云境界乃至名慳執定也。
五從但與下。明正觀成就相中。自然得俱胝佛剎等者。是初法明道位也。此中佛謂等者。色相具足百千圓滿也。剎謂淨處者密嚴淨華藏世界等是也。如是相應時觀智成就初法時道現前時。未見諦時種種境界皆悉一一次第通達不謬。故云但與正觀乃至罣礙也。
五從復次下。明深行觀解中。謂於一一善知識等者。指四重法界諸尊一一三密也。所謂法門口密身密真實相者意密也。於此等三密一緣一境不生愛著戲論是定也。故云謂於一一善知識乃至等持義也。阿字門者大日三昧也。餘文自可見(云云
六從若使下。明結釋廣義難盡中。若使者設也假令也。言設如來無量無數劫說是中廣義。不可窮盡其奧數。故云若使如來乃至不可窮盡也。今欲以兩偈攝之者。指佛說一切乃至圓滿薩婆若二偈八文也。此二偈文雖略。義廣多故。諸三昧究竟無餘。仍云廣義殊異大眾諦聽也(云云
二從此中下。明如來中。又分為二。初明交牒。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佛說一切乃至圓滿薩婆若者(云云
二從此中下。明隨釋中。又分為七。一明阿字門。二明必定印。三明佛佛道同。四明初心即極。五明世間三昧。六明出世間三昧。七明大空三昧云云
初中。又三。初總表二種三昧道。二明引牒三明隨釋
初中。此中復二者。非指此兩偈中而言此中。是即遠指此偈及經第二卷而云此中復二也。所謂初明如來三昧印者。今此兩偈所說三昧是也。次明三昧道中差別者。指經第二也。
二從偈云下。明引牒自可見(云云
三從即是下。正明隨釋中。即是阿字門者。謂一切諸法皆悉阿字不生不滅不可得不可思議也。少分可得相少分定相。以是義故以無盡法界一心法界。以一心法界無盡法界一相一緣平等平等如來三昧。故云佛說一切空者即是阿字乃至正覺等持也(云云)已然者等者。或本作所以然者(云云)若心性者。言境智心也。若不然者不出生無常分域。云何為定耶。是以心之心之境。是即本來常住境智和融色心究竟。是故云三昧。故云若此心境界乃至故得等持也。此是正大日如來無盡莊嚴三昧也。若異此者非正觀也。故云此是毘盧遮那乃至皆名邪觀也。
  二從次說下。明說必定印中。次者。言初標中言初明如來三昧印。其次云佛說一切空者即是阿字門等。既說如來三昧真言已。是故今亦說三昧相應必定印故云次說也。必定印者何印(更問在第四)三昧唯證心者。疏依未會。經依治定。故云三昧心。所言三昧者彼三昧耶。所謂正覺三昧耶也。彼三昧自證心。非自餘三昧之所得。故云彼更異得。彼者彼也(更問)
三從次云下。佛佛道同中。又分為二。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彼如是境界者。彼者直一切眾生自性清淨之體。如是者。彼自性清淨十界平等如是如是境界故云爾也。如是如是境界五智成就如來等持。故云一切如來定也(云云
二從如大下。明隨釋中。如大等者。引經顯佛佛道同。所謂佛性首楞嚴定金剛三昧般若波羅蜜等。皆是一切眾生自性清淨心蓮華三昧異名也。故云如大般涅槃乃至異路也。
四從若行下。明初心即極中。若行人等者。真言行人初發心時。如實知自心實相時。直住如來大定。豈此外復經次第昇進。方至大日如來極位乎。故云若行人乃至方至究竟乎也。
五從復次下。明世間三昧中。瑜伽行人若蒙諸佛等者。以有相有緣加持力故睹見種種不思議事。皆是以有相有緣故非出世三昧。如下世間成就品所說也。故云復次瑜伽行人乃至世間三昧也(云云
六從若此下。明出世間三昧中。若此三昧現前時等者。難思境界現前時。即以緣生一一觀察相見性不可得出世間三昧。是即如下出世間成就品所說。故云若此三昧現前乃至是名出世間三昧也。
七從然尚下。明大空三昧中。然尚以空病未空故者。言雖證世間出世間二種三昧。未遮空病故未等正覺。以如實大菩提心心自知心心自證心時。覺知不思議境界皆是心之實際爾時有相亦不無相。雖有相無相畢竟平等。而具無量諸相。是即阿字大空是也。是即如三三昧品所說。故云然尚以空乃至故名大空三昧也。住此三昧者等者。所謂阿字大空三昧有無自在無礙時。圓滿一切智智也。故云住此三昧即是乃至圓滿薩婆若也。

已上經第一卷竟

三從經第二下。明三昧差別中。又分為六。初明諸尊所通達三昧二明一體速疾力三昧三明正覺三昧四明薩埵領解。五明甚深發問。六佛說三昧差別
初中。又分為二。初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中。又二。初明至經第二。後正明引牒。二文共自可見。
二從如來下。明隨釋中。又分為五。一明前生後。二明隨類身皆體。三明通達自說四明一一三昧叵盡。五明初法明道所知
初明前生後句。自可見。
二從三重下。明隨類身皆體中。三重曼荼羅等者。上來所說三重曼荼羅所現諸善知識皆是大日如來普門隨類一身。是故不改一一身即如來身。故云三重曼荼羅乃至為佛也。
三從此等下。明本所通達法門各自說中。此等一切諸佛者指四重法界諸尊也。此等諸佛菩薩等。各於本所通達法門。自說三昧道句。故云此等乃至自說三昧道也。若現世乃至則說辟支佛三昧道者。第三重示現也。或現菩薩身等者第重所現也。若現持金剛身等第一重所現也(云云
四從當知下。明一一三昧叵盡中。當知此中偈頌等者。指第一卷終二偈文。所以然者。此偈中三昧廣義無餘故。上文云今欲以兩偈攝之使究無餘也。故知此中偈頌如是無量剎塵等者。猶委細釋通彼意。令三昧廣義究盡。故云當知此中偈頌乃至世間結集經卷所能具載也。
五從然諸下。法明道所知中。若深入瑜伽境界者。指初地證得三昧也。得彼三昧時。一一三昧通達視聽。與如來正說異途。是時超越三時佛日經教。故云然諸行乃至為佛加持之日也(云云
二從經云下。明一體速疾力三昧中。又分為二。初明引牒二明隨釋初文。自可見。
二從謂入下。明隨釋中。又分為二。一明三昧知。二明普門照機不謬。
初中。謂入此三昧者。言入此一體速疾力三昧時。四重法界一切諸尊皆是六大法界智體也。故云謂入此三昧乃至一法界智體也。
二從於一下。明普門照機不謬中。於一念中等者。今一體疾速力三昧時。於一念普觀察盡空法塵數三昧門一一根緣彼彼應度法并可度不可度無量方便。皆悉圓滿具足。故云於一念中能次第乃至故名一體速疾力三昧也。
三從爾時下。明正覺印中。又分為五。初明前生後句。二明成佛外跡。三明菩提實義四明結釋生佛二。五明起所由(矣)
初中。又分為二。初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即交牒可云。於是世尊復告執金剛菩薩言者(云云
二從爾時下。明隨釋中。又分為二。初明結前句。後明後句。
初中。遍觀察已了知等者。明觀如來普門法界一切三昧一體。故云爾時世尊乃至皆是乘也。
二從復為下。明後句。自可見(云云
二從初有下。明成佛外跡中。又分為二。初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即交牒可云。昔坐道場乃至號名勇者(云云
二從初有下。明隨釋中。初有二偈者。今所校牒二偈是也。明成佛之外跡者。其真成佛如實知自心位是也。然天人修羅不能伺其內證真實成佛。唯見其降魔等外跡謂為成佛。故云明成佛之外跡也。謂我初坐道場等者。明唱彼外跡之成道也。其義自可見。
故云謂我初坐道場乃至然我實成佛處則非彼等所能測量也(云云
三從故次下。明菩提實義中。又分為二。初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我覺本不生乃至第一無垢者(云云
二從次有下。隨釋中。又分為二。初明覺無成。二明轉釋阿字
初中。明菩提實義者。凡祕藏奧源宗眼目只此二偈八句。爰以寶鑰下云。此頌文約義廣。言浮心深。非面難說。有緣人從明師面授甚深甚深(更問)故云明菩提實義也。我覺本不生等者。本有法然成佛。故云我覺本不生乃至而實覺無成也。然一切眾生如實不知不生常寂滅相故。沈淪生死諸苦。故云一切眾生乃至不能出也。今雖聞正法音等者。言適雖聞正法音教。還於種種無量有為造作事跡之中。推求推度憶想分別不能不生。故云今雖聞正法乃至冀望成佛何有得理耶。
二從出過下。明轉釋阿字中。又分為二。初約四字明義。二約三部明義。
初中從從此已下。皆是轉釋阿字門者。言阿不生妙體言語道斷。故云出過語言乃至不行處也。此自證大菩提道從本際已來解脫妄想分別。故云諸過得解脫乃至金剛遠離百非也。此阿字自性法從本際已來遠離因緣。若法界有緣生滅去來法也。然今法從緣生自性。以自性因緣和合時亦所起。因緣離時亦無滅盡。故云遠離因緣乃至因緣也。知空等虛空者。此阿字清淨法界體從本際已來畢竟空寂。自性清淨無礙自在。猶如虛空。故云知空等虛空乃至不思議解空也。
三從如實下。且約三句明義中。如實智等者。此自證大菩提不生妙體如實知見生時。不如實妄見皆悉除無餘。故云如實智乃至慧與虛空等也。已上約佛部明義。已離一切暗等者。此阿字門本不生之法。如實無明。今如實覺知此本不生體故。於普門法界一法覺知。故云已離一切乃至不見聞觸知也。已上約金剛部明義。第一無垢者。此自性清淨大菩提心體從本際已來自性清淨有與等。故第一實際。亦妄想戲論之垢。故云無垢。以是義故云第一無垢乃至復垢污也。已上約蓮華部明義。總上諸句皆是轉釋不生義。故云皆是轉釋本不生義也(云云
四從次有下。明結釋生佛二中。又分為二。初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言六下。明隨釋中。又分為二。初正明生佛二。後明隨妄立種種名初文。自可見。
後從但隨下。明隨妄立種種名中。又二。初約眾生明義。二明舉佛同眾生立名。其義自可見(云云
五從次一下。明起所由中。又分為三。初明別標。二明引牒三明隨釋初二。自可見(云云
三從謂以下。明隨釋中。謂以佛眼等者。以如來普眼遍觀知三種世間性相三種世間種種假名復不出第一實際。故云謂以佛眼乃至第一實際也。而諸眾生等者。言諸眾生入道因緣種種不同。所謂有以文字語應得度者。或有以印契三摩地等應得度者。此等種種可度不可度種種知見已。而不動實際自在神力加持三昧故。皆悉令得入法界。故云而諸眾生乃至演說之也(云云眾生如法修行等者。若行人如法修得法明道時。自然世諦不異第一實際疑網。故云眾生如法修行乃至不異第一義諦也(云云
四從經云爾時下。明薩埵領解中。自分為三。初明執金剛頂禮二明領解權實二智三明知法功德
初中。又分為二。初明引牒二明隨釋引牒。自可見。
二從德下。明隨釋中。德謂具足一切如來等者。具足自性清淨妙法蓮華臺之功德發彼德。譬蓮華開敷端嚴微妙可愛無極也。故云德謂具足一切乃至端嚴可愛。執金剛亦復如是。為自性清淨菩提印光所照。心蓮華臺大悲普眼朗然開敷。內德圓滿外用奇特。故云執金剛亦爾乃至美暢於內彰於外容也。亦有青蓮華等者。青蓮華世間所有蓮華中最上第一也。今於開敷心蓮華之中。金剛手第一也。故云亦有青蓮華開敷之相也。而說伽陀領解前旨者。指上之菩提實義加持力義云前旨也。是即權實二智妙德故也(云云
二從初云下。明領解權實二智中。自分為四。一明領解權實。二約花臺明義。三明廣嘆權實四明結成權實不思議(矣)
初中。又分為二。初明引牒。復明隨釋引牒。自可見。
後從智謂下。明隨釋中。智謂領解等者。指偈中希有智也。是即如實覺不生自然智也。故云智謂領解前偈中覺本不生也。方便領解等者。指偈中方便也。所言方便者傳度治定經是云權。此權者方便故。猶存梵本方便也。然治定經為調五含偈云權也。領解前偈中加持神力者。指以加持力故等之文也。
二從復次下。約花臺明義中。智謂心蓮華臺者。指心蓮華臺自性自然智也。具足方便謂等者。言指第一第二第三等眾德開敷圓滿也。二種不可思議者。指權實二種大智大悲二門也(云云
二從次云下。明廣權實中。又分為二。初明引牒二明隨釋引牒。自可見。
二從是廣下。明隨釋中。又分為三。初並表二智不思議二明實智不可授人。三明權智難思初文。自可見。
二從若法下。法佛實智不可授中。若法依師而得等者。夫自證自然智慧心自證心心自覺不從他得。譬如非其人不知其氣味。故云若法依師而得乃至不能解也。
三從然佛下。明權智難思中。然佛者指自性法身佛也。大方便力等者指大悲方便也。無相法身者是即今經教主也。作種種名相加持者指三密無盡莊嚴藏也。以因果法者指三密修行。是且住如情之謂故云爾也。實此三密修行本來常住三部妙體故非因非果之法也。依此非因非果法證得不行不到而到之位。故云然大方便乃至證得非因非果法也。法佛如來權實十地等覺思量。何況於二乘凡夫類哉。故云是故權實二慧具不可思議也。
四從次云下。結成權實不思議中。又分為二。初明引牒。後明隨釋引牒。自可見。
二從是結下。明隨釋中。領解上文施設二諦等者。指上之我覺本不生并以加持力故之意。而結成真俗二諦之意也。故云是結成乃至施設二諦之意也。以知名相實際者。名謂十界種種假名。相謂十界種種相。此等種種假名種種相。皆悉超三世。出前後中際四句百非本際不可得本際不可得是即法實際。以此了知時名相無實第一義諦。離實際第一義諦無名相。故云以知名相實際乃至作名相也。以知淺略即是深祕者。今此擇地造壇曼荼羅一一色形一一行事。全是識知無相甚深祕密曼荼羅境界故以淺略為深祕。又甚深無相內證祕密曼荼羅一一色形一一行事。全解了擇地造壇曼荼羅境界故以深祕為淺略。故云以知名相實際乃至能以深祕為淺略也。以是義故有為造作無為無作。於有為無為有作無作虛通無礙也。是故種種動三業雖作利生方便。更不離本際。適止息三業雖住寂滅涅槃。亦無捨利生方便真俗不相離。猶如鳥兩翅似車兩輪。故云隨眾生所成乃至二諦也(云云
三從次有下。明知法功德中。又分為三。初總表其義。二明引牒三明隨釋初二。自可見(云云
二從制底下。明隨釋中。又為二。初明制底二明結歸心。
初中。制底生身舍利等者。制底此云功德聚。是即生身如來舍利在此塔故云生身舍利所依也。以此生身舍利圓滿如意寶珠故。祈諸福祐者皆悉不恭敬供養此塔。故云是故諸天世人福祐者皆悉供養也。若行人受等者。今真言行人身即周遍法界五輪塔婆故。是身即信解菩提心如意寶所依時。自利利他功德皆悉滿足。以是義故堪受一切世間供養。故云若行人如是乃至供養恭敬也。
二從復次下。明結歸心中。制底質多體同者。其體字同故云爾也。此中祕密佛塔者。為塔。譯為心。然其體字一也。是顯即塔塔即心也。所謂行者即遍周法界五輪塔婆也。於此五輪法界塔婆。盡空法無盡無餘曼荼羅聖眾集起為心。義利十地等覺猶非其境界。何況於二乘異生之族。故云此中祕密佛塔也。宗源在之(更問)如第三曼荼羅等者。言第三重唯以白色境。是即顯以一切眾生自性清淨心為其基本。故上文云第三重周界但布純一色云云)以是義故云如第三重曼荼羅為基也。心者所謂白色體耳。第重此白色上加黃赤色。第一重及胎此三色上加青黑色。故上文云。於第重但以三色為界也。第一曼荼羅於三之上更加青色黑色此白之上加赤。赤上加黃。黃之上加青。青之上加黑故。涅槃黑色最有其最頂。故云次第乃至涅槃色最居其上也。五色者是心法塔婆五大色。此五色豎遍法界三世。故云故此制底甚高也。又從八葉等者。言自性清淨花臺己體成八葉。開八葉第一重。開第一重為第重。開第重為第三重普門隨類之身。四重法界心法塔婆集起曼荼羅聖眾。橫遍法界十方。故云又從八葉乃至制底極廣也。蓮華臺一切眾生八葉花臺。達磨此云法。所謂此自性心蓮軌持軌則是也。都此云骨。所謂舍利也。言今此四重法界諸尊聖眾皆悉此自性清淨心蓮華臺為骨髓。能成三重曼荼羅肉皮。圓滿周遍法界德。成就摩訶毘盧遮那身體。故云蓮華臺達磨馱都法身舍利也。復次達磨謂法也。都謂界也。所謂法界也。是即轉釋蓮華臺功德。所謂法界全體蓮華臺蓮華臺法界無別故云法身。此法身諸法體性故云舍利也(云云眾生解此心等者。言蓮華臺達磨馱都如實知解者即同等大日世尊差別世間供養恭敬。是即諸天世人福田也。故云眾生乃至猶如敬制底也(云云
五從經云時下。明甚深發問中。又分為二。初明引牒。後明隨釋引牒。自可見(云云
二從時執下。明隨釋中。又分為三。初明恐乖至理二明照機三世鎮。三明發明二諦歸。
初中。又分二。初明前生後。二正明恐乖至理然發問。
初中。聞畢竟三昧印者。指普門法界總印。欲問三昧道中差別印者。指三部聖眾各各差別三摩地印也。
二從若以下。正明恐乖至理然發問中。若以語言白佛等者。言若以語奉問此四重法界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展轉一一差別印。於百千萬億不可思議不可說不可有窮盡。若不窮盡者乖至理。若乖至理甚深發問。以是義故然而一心觀佛而住。是即甚深發問至極也。故云若以語言乃至甚深發問也。
二從復次下。照機三世鎮中。又分為二。初明小乘不知佛眼所照。三明如來平等大惠不待問。
初中。如常所傳云者指諸小乘經等也。佛於晝夜三明等者。隨彼聲聞情機自作如是說。是非隨自意佛眼所照。故云如常所傳乃至不得平等大惠也。
二從以如來無相下。明如來平等大惠不待問中。以如來無相無分別惠等者。以般若無知自性鈍故故無相大惠不可有分別法爾常恒上冥下契。無時暫息。譬如大海無想無念而不失時限。金剛手覺如義利故。以語而不發問。然而住也。故云以如來無相無分別乃至不待問而後答也。
三從復次金下。明發明二諦二中‧又分為三。初明薩埵覺了義。二明如來演說覺了義。三正一致
初中。金剛手世諦即是第一義諦者。覺知緣起有相世俗本有無相第一義諦。又覺了有為造作所行處全不異畢竟無為處。以是義故覺知一一諸法曼荼羅聖眾緣起有相有為造作所行處之外。別又不可有三昧差別印故。然而住也。故云金剛手世諦乃至是故無言也。
二從如來了知下。明如來演說覺了義中。覺了第一義諦甚深無相有相緣起世俗諦。又覺悟畢竟清淨無為常住不異有為造作所行處。以是義故覺知一一身業之動作一一語之演說一一意地之念慮之外。更不可有無相無為之法故。不待問而演說也。故云如來了知第一義諦乃至是故廣分別說也。
三從為令下。正明一致中。為令眾生等者。金剛手然發明即俗而真行不異畢竟處。如來廣說令悟即真而俗畢竟不異所行處。故二義容融更互發明。究竟二諦一致也。故云為令眾生而實一致也。心抄釋此文已云。已上一體速疾力三昧義(云云)意謂有相無相有為無為緣起本有一體平等故云爾也。已上宗肝符在之(更問)
六從就如下。佛說三昧差別中。又分為二。初明長行二明偈頌
初中。又為二。初明總表。二明別釋。
初中。略四句者。菩薩聲聞緣覺世間是也。
二從第一下。明別釋中。又分為四。初明菩薩三昧道。二明聲聞三昧道。三明緣覺三昧道。四明世間三昧(矣)
初中。又分為二。初明一生補處三昧道。二明八地菩薩三昧道。
初中。又分為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中。第一句云者。指菩薩三昧道云一句也。
二從此是下。明隨釋中。又分為三。初總明其義。二舉顯略生。三舉今宗一生
初中。此是最上灌頂位等者。總明顯密一生補處最上灌頂位。故云此是最上灌頂位故先明之也。
二從如餘經下。明舉顯略一生補處中。如餘經所明者。指諸顯教一生補處也。此是一生所繫等者。經天之一生次應紹佛位故云爾也。
三從今此下。舉今宗一生補處中。又分為四。一明一生補處名。二明諸位中最頂。三明治地業。四明瓔珞證。
初中。今此經宗等者。指真言乘所談一生補處也。一生者謂從一而生者。言從純一菩提心而生紹大日如來無上法王位。故云一生者謂從一而生也。初菩提心時者。於初法明道位中又一生補處之義。故云初菩提心乃至無量無邊三昧總持門也。如初地乃至十地中亦此。故云如是一一地中乃至當知亦爾也。既至第十地悲智滿足。然猶未至第十一地爾時復從不生一實境界。發生金剛喻定。更轉開明。是即補處位。故云迄至第十地滿足乃至故名一生補處也。
二從此是下。明諸位中最頂中。此是究竟發菩提心等者。此位是至極最上發心故。於一切三昧道中。最為牢強精進。住佛地三昧道將悟入究竟牟尼位。故云此是究竟乃至佛地三昧道也(云云
三從諸下。明治地業中。作謂治地業等者。此地以任運無作大智大悲治地業。故云莊嚴佛土成就眾生也。然非有功用悲智。故云以有智分別乃至故云離造作也。知世間等者。言此雖造作戲論。然如實知世間實際畢竟不異涅槃實際故。捨世間而不住實際。亦動實際而不示緣起。故云知世間乃至悉見世間本起因緣也。是故此地中三昧道者。以任運無作三平等三昧念念進趣至如來地究竟最上乘地。故云是故住三昧乃至於業地也。然所言業地者梵本云作地。是即學如來造作金剛業。無量不可思議善巧智。故云爾也。
四明瓔珞證中。玄門威儀者。於玄門二種上記。今所言玄門者是等覺玄門也。威儀者。此地菩薩元品微焰難盡故。於前所修登之位。一一次第再治再修。乃至凡夫地再治再修。八相作佛而學覺佛之威儀業。故云玄門威儀也。堅住佛地等者。是即於如來地。進趣都息希願盡息。復可進行。故云堅住佛地乃至名之為住也。與前住字義殊者。指於業地之住也。是即等覺菩薩作業地故。上等覺之住。下覺之住。故大殊。仍云與前住字義殊也。人以下舉喻顯此義。其文自可見(云云
二從經云下。明八地菩薩三昧道中。又分為二。初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云云
二從下。明隨釋中。自分為七。一明遮伏難。二明得度性空三明得巧方便四明如幻三昧。五明辨十與八差降。六明不說初地所由。七明總結歸(云云
初中。上已說十地道者。指心品也。若次第而進者致伏疑也。言問若進可說佛地。退可說九地。何故殊說第八地耶也。以一切菩薩以下遮伏疑也。言一切菩薩初登第七地無上下化畢竟獨空。故云以一切菩薩乃至萬行休息也。依之十方發起其心今得度畢竟不生大菩提心之難地故別說八地。入此第八地自然得九地故別不說九地。故云爾時十方以此三昧乃至不須別說處印也。
二從從初下。明得性空中。從初發意以來者。指最初如實大菩提乃至初地也。此初發意以來深緣生句。於法性不生愛慢。乃至至第八地當得度性空。故云從初發意以來乃至生也。
三從復以下。明得方便中。復以善巧方便者。既得度七地已。住第八地。於如如法界中。不動實際普現色身時。以緣生句復修觀故。無邊用彌充滿於法界。故云復以善巧方便乃至無邊大用也(云云
四從以此下。明住如幻三昧中。以如幻三昧等者。此以住緣生句故。遍至十方佛剎淨佛國土之行。能至十方雜染世界。行成就眾生之事。雖然以如幻三昧故。更不生乃至少分愛慢也。以是義故此菩薩世間號為觀自在者。故云以如幻三昧乃至故號為觀自在者也。是初入蓮華三昧異名者。以初地乃至八地配當八葉時。第八地是八葉圓滿位也。故云爾也(更問)此中自在梵本等者。於自在梵語有富貴義。是即無盡法財具足圓滿已。然後復還以此法財授與於一切眾生。皆令滿足希願。故云此中自在梵本乃至一時給與各滿其所願也。
五從然末下。明辨十與八差降中。然未能絕等者。此住如幻三昧無邊用。未金剛喻定故分為二印。所謂八地十地也。故云然未能絕乃至分為二印耳也。
六從復次下。明不說初地所由中。於品中已說故者。於心品中委悉說初地始終故云爾也。
七從又如下。明總結歸中。又上所說等者。言一生補處乃八地三昧差別等。皆教道法門此說之。若約深祕之意。皆是一一法門表示事而真終窮也。所謂前八地是八葉也。九十兩地大大悲也。第十一地悲智平等不二位也。此事如心品記。若不然者何能於一生之中頓能滿足諸地耶。故云又上所說乃至不能頓滿諸地也(矣)
已上疏第六了

妙印鈔卷第三四(一交了)
(御本云)元德二年(庚午)二日加點了
沙門阿寂(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