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印鈔卷第三

沙門阿寂紀
輸入者 韋小燕
  一校者 江 進
  二校者 程海燕
  改稿者 劉海燕

曼荼羅緣品第二之餘

三從次世下。明偈頌意中。又分為五。初別表。二明所願圓滿三明具願決定四明勸誘修行。五明勸信印成初別表。自可見(云云
二從真言下。明所願圓滿中。又分為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具下。明隨釋中。是心所祈願之願者。是即菩提心所起之願也。所謂悲智具足定惠平等二利圓滿之願也。此願圓滿者。指初法明道位也。復次如來一一三昧門實相等者。一一門皆是如來無邊三昧門。而實相佛性常住不壞法身也。故云復次如來一一三昧門乃至即是如來本地法身也。為欲以此法身等者。言以此常住不壞化身平等加持眾生。令得見此法爾實相三密。故云為欲以此法身乃至加持如是法爾字故也。此即是諸佛加持者。此字者是即法佛如來無相三密。以是義故自性法身如來以此無相三密加持眾生。故云諸佛加持之身也。所謂諸佛無相法身也。此一一即是如來等者。此一一無相法身三密故。一一實相法界等。第一微妙不可思議境界超越三世方所。故云此一一即是如來不思議果不從別處來也。
三從具足下。明具願決定中。又分為二。初明牒經。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具存下。明隨釋中。亦分為三。一明具足勝願二明決定義。三明決定金剛印。
  初中。所言勝願者。一切三昧十力四無畏無量所願滿足圓備。故云勝願也。
二從所云決定下。明決定義中。且如阿字門等者。言且如修行阿字門之時。實相體皆悉不生也。若證入時又還唯證此不生。更始終異路。住決定故。更不生疑惑。故云決定也。
三從復次下。明以決定金剛印中。是如來十世界塵數內證等者。彼印所說內證功德表示也(更問)從此自證自性法身也(更問)復起加持身者。心抄云。意者加持身者。曼荼羅中臺大日尊也。此釋意。上無相法身乍居中臺而作加持故云爾也。
四從真下。明勸誘修行中。自分為四。一明德平施。二明眾生不知。三明修行地分際。四明初地功德
初中。真言三昧門中者。指阿字乃至訶字實相如是不思義德。是即法佛自內證三密圓滿德也。自內證三密生佛等有而平等賜。故云雖如是乃至等賜眾生也。
二從下。明眾生不知不行中。若諸眾生不能生難遭想等者。如是不思議德生平等雖有之。眾生如實不知如實不信如實故不能證得。是即眾生不知不故非諸佛之咎。如遺教經云。服與不服非醫過也(云云)故云若諸眾生乃至不思議果也。
三從此修下。明修行地分際中。此修行即是菩提心者。於初地三句。所謂修行大悲為根句也。地者心地即是第一菩提心為因句也。授不思議果者方便究竟句也。例如聲聞見諦等者。聲聞見道位菩提心為因句。修道位如大悲為根句。無學道位如方便究竟句。故云例如聲聞見諦以後復入修道位也。
四從此菩薩下。明初地功德中。如心所記(云云
五從次有下。明勸信印成中。又分為三。一明別表。二明牒經。三明隨釋初二。自可見(云云
三從此中下。明隨釋中。又分為二。明印世諦二明印成真諦
初中。此中開示是佛之知見者。開示四轉功德。是即法華所說開示悟入四位也。彼宗意為住向地四十位。今宗意為四轉。是即淺深異耳。故云此中開示是佛之知見法華義同也。是引諸佛道同勸信世諦者。彼經以說此開示悟入四位。為諸佛一大事因緣。顯五佛道同令離會之心。故云爾也。次半偈乃至當獲諸悉地者。言若行者此之諸佛證明印成。修行必當一切悉地。是相叶諸佛本誓故也。若修行之時。諸佛不垂加被者。是即可有本誓誑惑眾生之罪也。故云若真言行者解此法教乃至欺誑眾生罪也。
二從次一下。明印真諦中。又分為二。初遮伏難。二正偈頌初文。自可見。
二從故偈下。正釋偈頌意中。此聲即是等者。所言聲者。指經之真實聲也。言真實聲者。於諸字有實相。然且如阿字阿字之聲即本不生也。非待字義成本不生義。如阿字者。迦字乃至訶字亦爾也。故云此聲即是真言語密之體乃至不生也。初云真言者。指經之真言真言相之初真言也。是即真言相也。如聲者。相亦不待聲實相而成本不生也。如阿字者。一切門亦爾也。故云初云真言乃至世諦輪之相也。次云真言相者是此真言實相者。是即實相也。所謂本不生也。此本不生者。自性法身正體蓮華臺上之德也。如實知見如實修習念念證之節節入之。無法不得德不圓。故云次云真言相者乃至句是跡息之處也(云云
四從經云爾下。明薩埵領解中。自分為四。一明不思議解脫義。二明不共二乘異生三明領到修行地。四明領勸信印成二偈。
初中。又分為二。初明牒經。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如聲聞下。明隨釋中。如聲聞等者。言聲聞修行空無相無作三解脫門證灰身滅智之果。故云如聲聞解脫之中文字也。而維摩詰等者。彼淨名方丈室內立三萬六千床。諸佛來集其不狹不廣。是即常寂表相也。此等不思議解脫之相也。今此真言輪之相亦此。以無相法身三密作種種輪。以種種無相法身三密能作所作不可得不可思議。而感應道交不空不思議解脫。故云今此輪亦爾乃至故名不思議真言相也。
二從不共下。明不共二乘異生中。又分為二。初明引牒。後明隨釋引牒。自可見(云云
二從此經下。明隨釋中。又分為二。初總釋其義。二明法華證。
初中。此經是法王祕密寶等者。即如下文云。此經聖者所祕故不明白次第說也。譬如輪王妙藥不入卑賤之手。故云此經是法王祕密不妄示卑賤之人也。
二從如下。明引法花證中。又分為二。初約跡門明義。後約本門明義。其義自可見。
三從不普下。明領到修行地中。亦是領前偈中等者。所言到修行地者指初法明道位故。非諸凡夫境界。故云爾也。
四從次云下。領勸信印成二偈。其義自可見。
八從已下。明總結。自可見(云云
大門第七從執金剛復承下。明曼荼羅所須次第中。自分為二。初明供養支分二明加持教授支分
初中。又分為二。初明前生後。二明供養花。三明供養香。四明獻食。五明獻燈明。六明供物器相。七明幡蓋莊嚴(已上第七卷)八明以心供養。九明獻瓶法。十明服。一明供養次第二明深祕釋(矣)
初中。執金剛復承躡上文等者。佛既說真言支分已。金剛手承聖旨即因之請說曼荼羅所須次第。故云執金剛乃至所須次第也(云云世尊說偈中等者。如來今說偈答金剛手中。答先之五種問中奉食香花等及與句也。故云世尊說偈中乃至總名供養支分也。已上結前生後句也。
二從就下。明供養花中。各隨諸尊性類等者。夫於花白赤黃青黑不同。亦有方圓三角半月團形等異。或有中所生。或有陸地所生。於佛亦三部不同。或降伏形或慈悲形等。種種類形不同也。故隨其佛性類。行者其意可獻之也。故云凡所奉獻各隨諸尊性類乃至當准傍此意也。兼採蘇悉地等者。此兩經中花香等類分別委悉說之故云爾也。今經略之。要攬之人開瞿醯奉請供養蘇悉地供養花品可之。經云是等鮮妙花等者。經所說諸花等。或此方彼方無之。或彼方此方無之。但隨方人所吉祥應供養也。故云經云是等鮮妙花者乃至則令諸尊歡喜護念也。
三從次明下。明獻香中。又分為二。初明塗香二明焚香初義自可見。別不細釋。瞿醯悉地等亦上所引品中委細說之(云云
二從次明焚下。明焚香中。文自可見。當隨法教等者。總以成辨諸事印言加持之。別以花香等真言密印加持。如供養次第中說。故云法教乃至供養次第中說也。如花者。自餘閼伽飲食等亦爾也。故云自餘塗香及花等例此可知也。
四從次云教下。明獻中。自分為七。一明大本方便二明乳糜三明獻飯。四明獻諸餅。五明置莊嚴。六明獻食多少。七明等心供養
初中。如經大本中等者。指萬頌大本大本中造諸食作法委悉說之。今略經故不能具說。故云如經乃至此方既不具也。但依蘇悉地等者。彼經獻食品中獻食法。并種種諸食上中下供養次第委悉說之。故云但依蘇悉地乃至即名教也。
二從乳糜下。明獻糜中。西種者。如蘇悉地經云。乳粥底迦用。石榴粥酪粥等補瑟微迦用。訖羅粥。謂胡麻粳米豆子等阿毘遮嚕迦用(云云)故云西乃至然最以乳糜為上也。凡獻食時者。一切獻食皆加蘇沙糖等獻之。故云爾也。
三從西方下。明獻飯中。西方飯有種者。如蘇悉地經云。以粳米飯。六日熟粳米飯。大麥乳飯。不種自生粳米飯。粟米飯。應須獻者法獻之。乳煮大麥飯。及不種自生粳米飯。求上成就粳米飯及六日熟粳米飯。求中成就。粟米及飯。求下成就云云)故云西方飯有種亦以酪飯為上也。獻此食時等者。獻此等飯之時。獻沙糖鹽薑諸味羹等。如蘇悉地經云。及諸香味奇美羹臛并諸豆臛而奉獻之(云云)故云獻此食時乃至或隨國俗所用也。但今經唯說灌頂所用花香食等。他經兼三部用故說種種花香食等。灌頂息災法故云奉乳糜酪飯也(云云
四從歡喜下。明獻諸餅中。歡喜丸等者。此方歡喜團也。曼荼迦乃至缽吒食等。皆是天竺所有餅也。非此方所有。但此方所有希膳上味珍好餅果盡心求之至誠獻之。故云如是諸希膳乃至上味及珍妙果隨意獻之也。其白糖蜜等者。經所說蹇荼乃至乳酪淨牛味等。或此方所有或此方所無。此等諸珍味漿等亦盡心可獻之也。故云其白糖乃至鮮夭折之患也。鮮猶少也無也(云云
五從凡置下。明置莊嚴中。凡置處者。是即供養院也。其供養院以塗香周遍塗之。其上布葉淨疊淨布等也。故云凡置食乃至以香遍塗也。凡獻食時等者。指八葉胎。其中四佛菩薩各隨座位奉花臺內。大日奉花臺前也。故云凡獻食時乃至置花臺前也。此但七言第八卷。或此爛脫不用。
  六從布食下。明獻食多少。其義自可見(云云
七從雖有下。明等心供養中。雖此階降不同者。此三重曼荼羅隨其次位雖有高下不同。上自大日如來。下至鬼畜等。自性法身平等平等故。皆以等心供養也。故云雖此階降不同乃至所奉花等例此可知也(云云
五從次說下。明獻燈明中。香油之類甚多等者。諸香類甚多不可勝計故云爾也。造香油事傳(云云
六從其獻下。明供養物器相中。以寶為上者。以金銀寶造之。乃至最下新淨器等亦用之。此雖乃至器等不同。但行者以盡隨其力可用之(云云
七從四方下。明幡蓋莊嚴中。四方幡蓋者。於坦四方懸莊之。故云四方幡蓋也。力者一一尊所各各可奉之。餘文自可見(云云

已上七卷畢

八從經云或以下。明以心供養中。自分為二。初明牒經。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如下。明隨釋中。又分為二。初明同前供養運心二明加持印明
初中。如世尊說諸供養中等者。諸佛菩薩財寶以不為寶。唯以所起之寶。如大論第三十云。福德從心。於所重持用供養福增長。如阿育王小兒時。以所重土持用奉佛。得閻浮提王。一日之中起八萬塔。若大人雖以多土投缽而無所得。非所重故又云。薩陀波論菩薩。為供養師故賣身血肉如是菩薩既得見佛云云)又法花經云。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又大論云。善口意葉是為供養云云論文皆以心之所重為真供養。故云如世尊乃至心最為上也。如前一一供物等者。先所說花香飲食燈明等種種供養物皆是外事俗諦也。然獻供物之時。一一各各運心觀想。所供養菩薩三密周遍於法界有間隙。能供養我身亦周遍於法界有間隙。一一供物一一諸塵周遍法界有間隙。此能供所供供物三種不可得。而周遍法界不失性相感應道交不可思議圓滿廣大供養濟度無盡眾生。故云如前一一供物乃至普濟一切眾生也。
二從如是下。明加持印明。謂虛空藏明妃是也。此印明功能如下說(云云)復次供養印明可思之(更問)
九從次說下。明獻中。自分為八。初明金銀造作不同。二明水等。三明莊嚴四明結護淨。五明置瓶處。六明瓶多少。七明隨人數造一瓶。八明例瓶說器物并置所(矣)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次具迦羅奢者。次說吉祥瓶等(云云
二明隨釋中。當用金銀等者。金銀等七寶為上。熟銅等為中。瓷瓦等為下。雖此等種種差別。但以慇重無貪隨其力分可造作之也。故瞿醯云。其應置瓶。勿黑及以赤色。端正新造令勿闕損。輕及端圓(云云
二從如下。明入水等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即校牒可云。備足諸寶藥乃至花果實者。如毘尼中等(云云
二明隨釋中。如毘尼中等者。律中灌漉之法而灌漉其水可盛滿其中也。又入五寶五藥五穀等也。於瞿醯中說之者。彼經中卷云。盛水滿。及置五穀五寶五藥。其五穀者。謂胡麻豆大麥小麥稻穀。五藥者謂僧祇。毘夜乞囉(二合)提婆提婆。枳羯上五寶者謂瑚頗金銀商佉或珠或寶(云云
三從又取下。明瓶莊嚴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塗香等嚴飾繫以妙衣者。又取如前所說等(云云
二明隨釋中。又取如前所者。指上之及以餘妙塗香等之文也。餘文自可見(云云)   
  四從結下。明結護淨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結護淨者。結護淨方便等(云云
二從隨釋中。結護者。所謂以成辨諸事印真言結護也。
五從中下。明置瓶處中。胎藏當安五瓶等者。花臺上安五瓶也。其文自可見(云云
六從下。明用瓶多少中。又分為二。初明有力增廣。二明無力極略。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瓶數或增廣者力者云云
二明隨釋中。力者。所謂若勢力增廣。於一一尊之所各可獻一瓶。若不爾者於上尊所各可獻一瓶也。通門外別一瓶者。前漉水瓶也。此等是有力者事也。故云有力乃至大略可百餘瓶也(云云
二從經云下。明無力極略中。又分為二。初明極略分。後明中略分。其文自可見(云云
七從所下。明隨人數造一瓶。其義又可見(云云
八從如下。明例瓶說器物并置所。其義自可見(云云
第十從又下。明奉服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上首諸尊乃至如是供養者。又當於諸尊云云
二明隨釋中。上首諸尊處等者。准前獻食并置等。上首諸尊倍增也。故云如前所說乃至各奉兼服也。若不能具辨者。或置上首所。或置內。運心普供養。故云若不能辨乃至運心供養一切諸尊也(云云
一從凡獻下。明獻供物次第中。又分為二。初明置物處。二明供物次第云云
  初中凡獻胎等者。其義自可見(云云
二從又下。明供物次第中。又供養等者。且舉六種攝其餘。一閼伽。二塗香。三花鬘。四燒香。五飲食。六燈明也。
二從復次下。明深祕中。又分為五。一明六種深義。二明諸地橫豎具足三明例知實義四明譬說。五明觀世諦(矣)
初中。今行者以等虛空閼伽等者。言以大悲之水。洗百六妄執塵垢。顯虛空無垢之真體。得福德莊嚴之身。是即波羅蜜義也。故云今行者乃至戲論之垢也。塗香是淨義者。譬如以淨塗香塗身時。除諸熱惱垢穢而得清淨快樂。今此塗香義亦如是。以住無為戒塗香父母所生凡身時。生死熱惱煩惱垢穢速除滅得本性清涼之樂。是即戒波羅蜜滿足義也。故云以住無為戒塗之乃至故曰塗香也。所謂花者是從慈悲生義者。菩提心種子既萌動故。大悲為根妙花漸開敷大悲忍辱香週遍法界。是即忍辱波羅蜜圓滿義也。故云所謂花者乃至故說為花也。燒香是遍至法界義者。譬如天樹王開敷時。自然其香氣遍薰所不至。勇勤菩提心香氣亦如是。隨戒定一一功德智慧火所焚解脫風所吹。普薰盡空法無時暫息。是即精進波羅蜜滿足義也。故云燒香是遍至法界乃至故曰燒香也。飲食無上甘露不老不死之味者。譬如得希膳甘露飲食時。身心動散止息安穩。而住六大一實大定如是一相一緣明飲不生甘露味時。戲論動散忽止息安住無上安樂德。是即禪波羅蜜滿足義也。故云飲食無上乃至即名入證故說為食也。所謂燈者。譬如世間燈除闇得明所見分明。如來自然智光明如是。除如實闇。得自覺心之日月。還復轉無盡惠。普照眾生闇令見自然寶藏。是即般若波羅蜜滿足義也。故云所謂燈者是如來光明乃至遍照眾生故說為燈也(云云
二從若豎下。明諸地橫豎具足中。一一地中者指十地。皆具如是五義者。且除阿伽自餘五也。若者。說初地中有三句十心。然於一一一一心中皆具如是五義故云爾也。如初地者。乃至十地亦爾也(云云
三從例下。明例知實義中。諸食雖適口則一等者。言雖同飯同餅。隨調膳之好惡而有百千不同。今所獻阿伽如是雖所獻一。隨行者三密調和成百千不可思議淺深重。故云諸食雖適口則一乃至普度眾生也。
四從譬下。明譬說。自可見(云云
五從下。明觀世諦中。若以此中意趣者。言以事而真知見而觀照世俗有花等。彼一一飲食隨其性分。與五字門義相應。不改一一色相而到實際普現色身應物無盡無方化用三世無息。故云若以此中乃至觸物而生也(云云
第二從經云如是下。明加持教授支分中。自分為四。一正明加持教授支分二明護摩支分三明供養師德。四明灌頂法。
初中。又分為二。初明牒經總表。二明隨釋
初中。牒經總表。自可見(云云
二從就下。明隨釋中。又分為九。一明竅定佛答薩問。二明外護身等三明曼荼羅安立四明奉迎召請等。五明避除結界等。六明六種供養儀。七明鬼神施食。八明還入內庫作法。九明引入弟子儀。
初中。又分為三。一明竅定薩問次第二明竅定佛答不次。三明竅定護摩支分可別。
初竅定薩問次第。自可見(云云
二從今下。明竅定佛答不次中。今此答中等者。佛答中。先說引入弟子。其次說護摩已。其次說灌頂作法供養師德也。故云今此答中乃至所餘句也(云云
三從然下。明護支分可別異中。通一切法事中等者。護摩法非但灌頂加持弟子而已。通一切四種五種法等故別可為一種支分。故云然護摩乃至別作一種支分也。於前卷中者。指經第一疏第七卷。言以前既明曼荼羅位。於其間更又別明所要灌頂供養師等支分者。是即文勢可簡斷故。承躡前第七夜正作法時畫曼荼羅位之文。次之說護摩法也。故云於前卷中乃至作法次第說之也(云云
二從阿下。明出外如法淨等中。又分為二。一明周遍觀察淨等。二明阿闍梨傳。
初中。周遍觀察等者。言阿闍梨曼荼羅竟。即周遍於坦中一一次第觀察時。知所闕減者。出壇外如法灑淨。如前地神乃至供養物中說。故云如法灑淨如前乃至去垢辟除清淨也。如法素具等者。如法素辨已。辟除清淨而又當被服金剛甲也。故云如法素具乃至使一一如法也(云云
二從阿下。明阿闍梨傳中。如來身時者。轉阿字大日時可用如來甲。轉字成金剛薩埵時可用金剛甲。故云阿闍梨乃至當轉換用之也。換猶易也改也。又准蘇悉地等者。如彼經所說。作肉髻圓光印明而自嚴身尤善。故可通用彼印明也。故云又准蘇悉地乃至或可通用也。或成辨等者。或又用成辨諸事印明加持之。故云或成辨乃至真言作之也(云云
三從如是下。明曼荼羅安立次第中。自分為五。初明字觀。二明三輪器世間觀。三正曼荼羅安立四明入觀。五明淺深二師觀行
初中。如是作已者。指上如法漉淨等也。然後向曼荼羅等者。向前所畫曼荼羅之位。二明王間隨所應而修於瑜伽也。已上結前生後句也。先用囉字門者。以字焚滅弟子等三種罪垢。如供養次第云云
二從然下。明三輪器世間觀中。此焚滅三種罪垢已。成一法虛空。於其中次第三輪。故云然後以訶字乃至妙高山王也(云云
三從下。明曼荼羅安立中。當知此曼荼羅等者。今所畫曼荼羅必應須彌山王之上。其始終之相委悉說如供養次第。故云當知此曼荼羅乃至虛空藏持之也。次於一一等者。於上所一一諸尊座位。各觀察種子字。轉一一種子之字成一三昧形。轉一一三昧耶形成一尊形。故云次於一一曼荼羅乃至作本尊身也。若彼阿闍梨等者。其義自可見(云云
四從爾時以下。明入觀。是又自可見(云云
五從阿下。明淺深二師觀行。自可見。不能委釋之(云云
四從即下。明奉迎召請等中。自分為三。初明運心寶乘二明召請法。三明不動本座而來。
初中。運心作種種寶乘等者。運心觀想四重法界曼荼羅聖眾遍滿法界。於一一尊所。以莊嚴寶乘奉送。觀想已。以辨事真言寶車輅印言加持。故云運心作種種寶乘乃至加持也。
二從以此下。明作召請法中。瞿醯云。當各以本真言者。以諸尊各別真言一一次第請之。故云爾也。或以曼荼羅王等者。以當部曼荼羅主印言總召請。故云或以曼荼羅真言都請諸尊也。或依本教等者。以召印言總請召之。廣略兼用者。各以本真言者廣也。曼荼羅召等略也。此等廣略兼用召請故云爾也(云云
三從又此下。明不動本座而來中。又此經宗者。指今經宗。即於本座者。不動各各座位而隨本誓趣於請赴來至道場。不如情所謂彼此往來之相。故云又此經乃至此彼之相也。
五從大眾下。明辟除結界中。大眾集已等者。既迎請召請了。以不動印言辟除結界一一次第作之。皆悉如供養次第中。故云大眾集已乃至皆普護之。從初已來即用不動尊等者。言從初日至第七日夜。於其持誦時皆悉以此印言如法結界護身了。還每度可解之。至第七夜作法時。限金剛線內可具足結界也。故云從初已來乃至具足結界也。又結界時但當於本座處等。行者結界不起本座如常結界也。故云又結界乃至常作法也。若又欲行遶者亦得。故云欲行乃至亦皆成就也。若結界了忽爾妄念等者。若結界阿闍梨吐氣發言之間廢退菩提心仍諸魔得便。若此時者當持無堪護也。非但此時而已。一切時魔障起者必先可用此護也。故云若結界乃至又當更用也。
六從次下。明六種供養儀中。次作禮者。運心作禮也。奉閼伽水等者。先雖明六種供養次第。未說加持印言故。今略舉其印言也。以大惠刀者。無所不至印半印故云爾也。以此印灑諸供物故。一一供物法界所不至也。故云以大惠刀遍灑諸供具也。淨以不思議法界者。字加持也。若獻塗香時者。如先住塗香三昧以彼真言加持之故。除煩惱熱惱得法性清涼之樂。一一加以彼尊真言者。諸尊各各印明也。或通者普供印明也。或別者以三部部主印明。或以自所持者行者年來所持祕印等也。如塗香者。一切供物皆爾也。故云其餘供物例爾也。復作心供養法等者。如先運心能供所供供物三種一一法界不可思議供養觀想了。以虛空藏明妃加持之故。於虛空法界。宮殿樓閣花燈塗等種種無量供養具。於一一諸尊不充滿。如之於一一尊所。行者微妙吟諷嘆。故云復作心供養法吟諷嘆也。凡壇中獻物等者。言凡壇中一切供物。隨四重淺深雖有多少不同。更以平等二之不可遺闕。若誤闕少者即補之可乞歡喜也。若奉餅時其餅闕少不足。以自餘珍果可充足。故云凡坦中獻物乃至應以餘物充數也。
七從次又下。明鬼神施食中。又分為四。一明初周四方食。二明第二周四方食。三明三周四方食。四明種種異相如法防護等。
初中。以又出外者。出曼荼羅境施之。其義自可見。第二第三周亦爾也。
四從當爾下。明種種異相如法防護中。或見種種極可畏形等者。此等形色相貌者。阿闍梨安住大菩提心。以無極大悲使彼食飽滿。可令歡喜也。故云當爾時或自現乃至當但隨所有而已也(云云
八從施諸下。明還入內庫作法中。自分為三。初明灑淨燒香等。二明入內運心奉獻。三明普門持誦初二。自可見(云云
三從然下。明普門持誦中。然後住瑜伽座等者。字三輪界觀。然後於妙高山阿字黃色方形。其中身居在。以五字嚴身五輪法界明體。頂上阿字百光遍照王。以無垢眼觀自身八葉心蓮華臺門。從此字放光明照十方。於光所至成就三重曼荼羅。然後以密印持誦之。故云然後住瑜伽座乃至具如供養次第中說也。
九從阿闍梨下。明引入弟子儀中。又分為二。初明作法二明內庫作法
初中。自分為九。初明洒淨水。二明菩提心三明生在淨佛家。四明五字嚴身。五明金薩加持。六明阿闍梨加持。七明覆面加持。八明三昧耶戒。九明字加持
初中。又分為二。初明交牒。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次引應度者乃至憶念如來者。阿闍梨如是作法畢已(云云
二從阿下。明隨釋中。如是作法畢已等者。如法供養持誦作法己。如例運心頂禮聖眾畢。然後召諸弟子一一次第令引入。以從先所儲置之水瓶而灑之。授塗香令塗兩手。次授淨花。是授花之花也。但當時作法至壇前授之(云云
二從次授下。菩提心中。次授等者。水投花畢。然後略為說如實菩提心實義。令開示功德寶所。令憶念本來成就一切諸佛。依之速於如來種性中而生。堪能受法王子灌頂之位。故云略為宣說乃至不忘諸佛也。
三從言淨下。明淨佛家中。又分為二。初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即交牒可云。一切皆當淨佛家者。言淨佛聲聞法中(云云
二從言淨下。明隨釋中。阿羅漢為佛者。盡三界結證無上菩提故且為佛。大乘等中。住行菩薩等。皆是非遍淨也。故云聲聞法中乃至不得為遍淨也。今正明本心常佛者。今此經明一切眾生本有菩提心常住不變佛故。以淨字甄之。梵本正云佛家。又云佛部。是即如來種族部類之義也(云云
四從時阿下。明五字嚴身加持。自可見(云云
五從次即下。明金剛薩埵加持中。又分為二。初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金剛有情等而用作加護者。次即轉彼心阿字門(云云
二從次即下。明隨釋中。次即轉等者。言轉前嚴身時阿字門成縛字。轉縛字成金剛薩埵。是即為成就金剛業也(云云
六從時阿下。明闍梨加持中。又分為二。初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即交牒可云。次自結諸佛三昧耶者。時阿闍梨云云
二從時阿下。明隨釋中。時阿闍梨亦者。言阿闍梨自以三種三昧耶加持身。令成四重法界體法身也(云云
七從次取下。明覆面加持中。又分為二。初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三轉淨衣乃至而用覆其首者。次取新淨白云云
二從次下。明隨釋中。先以不動等者。先以成辨諸事真言加持。次以本部大日印言加持之各三反。然後覆弟子面也。故云次取新淨白乃至周覆弟子面門也(云云
八從當深下。明三昧耶中。自分為二。初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深起悲念三誦三昧耶者。當深起(云云
二從當深下。明隨釋中。深起慈悲者。言深起大慈大悲心欲令彼菩提心成生也。語告彼三昧耶戒等者。於此一偈。不可令聞未入坦者。故云語告三昧耶戒乃至入壇聲也。此一偈當於轉輪等者。彼品偈云。語而告彼無上正等戒。次當為彼結三昧耶印(云云)同疏云。時師弟子結護故。自語教之。所謂令住菩提之心。別有說處也(云云)此中別有說處者。指緣品四重三昧耶偈也。所以然者。其中初表云示三昧耶偈。後結復云佛說三昧耶云云)疏第九釋云。前云語言一偈者。猶如僧祇家授六念。薩婆多五時法。以驗知曾受具戒以不。今此四戒受具戒竟已略示戒相。當知即是祕藏四波羅夷也(云云)指疏文云別有說處也。故知語偈者指四重禁事(云云)又灌頂作法次第云。當深起慈悲護念之心。語告彼三昧耶戒。勿令諸餘未入坦者聲。一偈正文。故引金剛頂經應告之言。汝今已一切如來眷屬部中。今令汝金剛智。汝等應知此智故。當一切如來悉地業。然汝亦不與未入此等壇場人說此事。汝儻者。非但違失汝三摩耶。自招殃咎耳(云云)此文源依今經雖說語戒。既云未正文。是即今疏文雖云此一偈當於轉曼荼羅行品中說之。又彼品疏云別有說處。更見其說處有別。然者此等疏等間雜難見。但今疏文正指轉輪品語而告彼無上正等戒。次當為彼結三昧印之偈。然彼品疏云別有說處者。彼品所無上正等戒今經第二委細說之。所謂四重三昧耶偈也。又禪要金剛頂委悉細釋。或名諸佛內證無漏清淨法戒。或云是名真法戒。所謂說三昧耶薩怛梵等四陀羅尼已。云已上受無漏真法戒竟(云云)然者今品四重禁輪品名無上正等戒。彼品略云無上正等戒名句故指今品四重戒說偈云別有說處也。但授明灌頂作法彼別有說處之文者指金剛頂經被得心也。是即於今宗戒本有二本。所謂彼菩提心三昧耶戒儀依金剛頂。此禪要胎藏界。故彼義亦各據義故無咎耳。但當世流布授與次第。以普賢三昧耶印言授之。是禪要四箇陀羅尼隨一也。今經云三誦三昧耶。此意歟(云云語事在面授更問)。
九從又觀下。明字觀中。又分為二。初明交牒。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頂戴囉字乃至滿月者。又彼頂上(云云
二從又觀下。明隨釋。自可見。
二從次引下。明內場作法中。自分為六。一明所在。二明投花作法三明開面教誡四明供養。五明授印明。六明餘人引入。
初中。又分為二。初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中。引牒可云。曼荼羅初門乃至安立學人者。次引至第一重門(云云
後明次引下。明隨釋中。令正當門廂不得前卻者。在二龍王間不可進不可退。故云不得前卻也。
二從師下。明投花作法中。又二。初明交牒。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現對諸救世乃至行人而尊奉者。師當為彼(云云
後從師下。明隨釋中。又二。明投花作法二明辨花所墮處。
初中。結作三昧耶印者。入佛三昧耶印言也。置花印上者。普賢三昧耶印上插花也。
後從隨花下。明辨花所墮處中。隨花所至之處等者。隨花之所著菩薩明王天等。行人可進趣修行也。是即往昔結緣識。故云隨花所至之處乃至進趣修行也。凡阿闍梨等者。隨花所至之處。阿闍梨能能可辨其先世因緣性類也。若墮佛首上者。於一尊隨其上中下右等可分別之。故云若墮佛首上乃至上中下之相也。若花墮去彼等者。隨花近可知其成不也。故云若花隨去彼尊遠者乃至不獲成就也。瞿醯意。謂今此弟子法器不。福德成就不。願於此中示其相仰乞也(云云
三從既散下。明開面教誡中。又二。初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住彼隨法教而作業者。既散花已(云云
後從既下。明隨釋中。以歡喜心者。阿闍梨哀愍歡喜心而告弟子也。其自可見(云云
四從次令下。明供養中。次令弟子等者。至灌頂壇。以花等普運心奉供諸尊也(云云
五從即於下。明授印言中。授與本真言印者。隨佛授與其尊印明也。當世不爾。直授普門印言。阿闍梨至極大悲也。
六從次下。明餘人引中。次引餘人等者。一人作法已。又次可入引餘人故云爾也(云云

妙印鈔卷第三
(御本云)
元德三年辛未正月四日點了
沙門阿寂(六二)